【电子书】美术教育学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育学概论

序论

【内容提要】总论第一节论述了美术教育的涵义.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分别对应于专业美术教育和普通美术教育。第二节以学科的独立性作为学科教育学发展的前提,在学科教育学发展的背景下,描述了我国美术教育学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就其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作了阐述。

第一节、美术教育概论美术教育

一、美术教育的涵义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适直于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丽渐趋成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门类,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八的精神与肉体,促进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正是在这种互动联系中,美术教育与人类及其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建构的关系。

美术教育虽然历史久远,但这一术语的出现则是19世纪的事,它最早起源予德国。“类术教育”一词在德文中为Kunstereziehung 和Kunstlerisohe Erziehung,在英文中为Art Education。可以说,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是一个历史事实;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科目、则是近代教育的产物。

“美术教育”这一术语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作为近代美术教育发源地的德国,从19世纪开始就比较重视美术对人的零质的影响,将美术教育视为一种文化哲学的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纠正科学理性主义殆社会及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完善人格.表达个性,陶冶情操,提高民众的审美趣睬。德国艺术教育运动的先驱利希德瓦克就是针对唯理主义独霸欧洲,人间生活唯理是则、寡无情趣,而极力倡导艺术敬育的。美国美术教育则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其目标主要是为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及识图、作图能力的劳动者。187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通过的工业图画法案.以及英国人史密斯在该州的美术教育牾动典型地体现出这一倾向。同时,美国的美术教育也帮助人们从美的角度选择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美化环境,欣赏和评价各类美术作品,发展个人创造力。

另外,美术教育的种类也因目的、对象的不同存在种种差异。摇英国《牛津艺术指南》的划分,美术教育包括“专业画家和雕塑家的教育、爱好者的教育,工业设计或手艺人的教育。以及作为儿童普通教育一部分的儿童教育”。

要进一步确立美术教育的学科地位,准确把握其本质,全面而充分地实现其价值,首要条件就是正确理解美术教育的涵义。尽管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轴心和基点,但它基本上是由美术和教育合二而一。因此,美术教育的涵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根据对两者的不同倚重,我们可以相应她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一)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

这种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延续和发展美术文化。换句话说,即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美术文化的发展。

美术是最明显的人类行为之一,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是由视觉形式记录的。创造和运用美术交流、表达观念,传递心愿和感情,在整个历史中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美术是人类获得想象形式、美化环境的基本方法。

作为人类文化托重要门类,美术诞生于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世界的不断交往中,在人们适应、征服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人自身的充实、完善和进化起着极大的催化作用。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劳动经验的传授,造型活动是这类劳动经验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美术教育就发轫于劳动经验的传授。

譬如,在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能打制各种粗石器,如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这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造型活动。当然,以审美性为主要特征的艺术造型尚未从中分离出来。随后,实用性和审美性可能溶台在一起,或者说,人们_在考虑造型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在考虑造型的审美意义和其他象征功能。这一点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西安半坡文化的遗物中,已表现得十分明显。这时石器的打制工艺已发展到蘑制工艺,出现了各种光滑、锋利,制造随心所欲的细石器。更为引人注目的则是陶器工艺的出现。这些陶器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品。它们因实际用途不同而分为盆、碗、壶、钵、瓮、罐、甑等,丰富多变的步卜部形态十分符合其功能要求。陶器表面的纹饰更是丰富多样——奔跑的鹿,飞翔的鸟,游动的鱼,以及水波纹和人面纹等。

这类早期彩殉艺术的辉煌成就,是通过数代人的不断积累和探索而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它所蕴含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的增值,是通过教育的方式而获得的。像制陶这类专门技艺,一般由有经验的妇女掌握,然后由她们有意识地向年轻一代传授。

当然,无论是美术还是教育,在原始时代都尚未独立于生活之外,原始人几乎都是美术家,他们总是运用敏锐的感受力,发挥生动的想象力,在制造工具、装饰生活和宗教仪式等活动中,将神秘的观念、跃动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愿望,以一些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出来。原始美术教育同样是自然形态的,没有相应的教学机构和规范。教学大都是在一些前辈和能者的指导下,边实践边进行的。因此,广泛的社会性和生活化可以说是原始美术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

原始美术教育的另一个特征是由直接的目的性导致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非形式化。现代社会的活动普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表现在方法与终极目的之间包含着许多中介环节。这些中介环节.既可被看作是多重方法,也可被视为不同的前级目的。人们在追求终极目的的时候,必须按一定的梯度达到若干前级目的。这样,当这些前级目的被作为多重方法看待时,其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人们在这些阶段留连、玩味,致使中介环节的意义独立起来,并赋之以模式化或形式化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研究某种方法的学问体系。而在早期人类活动中,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十分简单和直接,_人的活动往往直指意识到的最终目的。原始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其目的简单而明确——传授完成某种美术活动的技能。相对而吉,美术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却往往显得并不重要,以致未能发展到一种相对独立形式的高度。与现代美术教育比较,原始美术教育只能算是一种隐性教育。

原始美术教育虽然处于低级水平,但其作用不可小觑。它直接促进了美术文化由粗至精、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在以后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又推进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美术与西方美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是个博大精深的体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形成非一日之功。仅从已发现的战国帛画推算,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再上溯至我国北方广泛发现的原始岩画,则有近5000年的历史。中国画在这漫长的进程中,不仅保持,而且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造型特色和各种笔墨技法,这是历代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并由教育来联结、承转。

西方写实美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同样有赖于美术教育。仅就作为写实美术基础的狭义透视学(以焦点透视系统为特征)的诞生而言,我们就难以否认教育的作用。狭义透视学是在14世纪逐渐成熟的,在此之前,世界上广泛运用着广义透视学方法,这在约3万年前的原始洞穴壁画中就已见端倪。广义透视学方法包括斜透视、重叠法、近大远小法、近缩法、空气透视法和色彩透视法。人们为了使绘画更好地再现客观物象,在广义透视学基础上进行了承前启后、始终不渝的探索,终于在文艺复兴时期创立了线性透视法则,使西方写实性绘画向科学化和客观化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绘画透视科学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离开了教育的作用,是难以为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