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导论上课课件第6章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α<αmax,所以卫星间可以建立星际链路,此时星际链路的仰角和距离 为:
EA EB / 2 30.17
Ds 2 (1414 6378.137) sin(60.34 / 2) 7831.6(km)
8
卫星星际链路 续5
已知卫星轨道参数时的仰角计算
► 对于星座系统而言,更多时候给出的是卫星的轨道参数 (包括轨道高度、仰角、升交点赤经和初始幅角等) ► 根据Ballard的卫星位置以及相互关系表征方法(图6-15), 可以确定卫星i对j的地心角距离Rij(即卫星间的地心角α):
第6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过程
第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技术
·1976年,由3颗静止卫星构成的MARISAT系统成为第1个提供海事移动通信服务的 卫星系统(舰载地球站40W发射功率,天线直径1.2米)
·1982年,Inmarsat-A成为第1个海事卫星移动电话系统
7
卫星星际链路 续4
例6.6某一星座采用的轨道高度为1414km。某一时刻,卫星A 的位置为(0ºE,20ºN),卫星B的位置为(50ºE,15ºS),问 在最小余隙为50km时,卫星A和B间能否建立星际链路?如果 能,此时星际链路的仰角是多少?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该星座卫星能够建立星际链路时对应的最大地
星际链路的特性的描述 ► 仰角的时变特性 天线的动态指向特性 ► 方位角的时变特性 天线的动态指向特性 ► 星间距离的时变特性 功率的动态控制特性
4
卫星星际链路 续1
相同轨道高度卫星间的星际链路
► 同一轨道平面内的轨内星际链路(Intra-Orbit ISL):同一 轨道面内的两颗卫星能够基本保持不变的相对位置,轨内星 际链路的星间距离、方位角和仰角变化很小,建立相对容易 ► 不同轨道平面之间的轨间星际链路(Inter-Orbit ISL):由 于不同轨道面内两颗卫星存在着相对运动,轨间星际链路的 方位角、仰角和星间距离一般随时间而变化,建立相对比较 困难
通过下标位置互换可以获得计算j对i的方位角ψji的公式
10
卫星星际链路 续7
星际链路性能随轨道高度的变化
11
卫星星际链路 续8
星际链路性能随轨道高度的变化
► 方位角的变化周期与卫星轨道周期相同;仰角和 星间距离的变化周期为卫星轨道周期的一半 ► 在其他轨道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轨道高度将 降低方位角和仰角的变化速度,可以改善星载天线的 捕获、锁定和跟踪性能;但同时会导致星间距离增大, 将会提高对发射功率的要求。
·1998年,铱(Iridium)系统成为首个支持手持终端的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003年以后,集成了卫星通信子系统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IMT-2000) 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续1
卫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地面移动通信系统
易于快速实现大范围的完全覆盖
覆盖范围随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持续增长
第二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数字传输技术
·1988年,Inmarsat-C成为第1个陆地卫星移动数据通信系统 ·1993年,Inmarsat-M和澳大利亚的Mobilesat成为第1个数字陆地卫星移动电话系统 支持公文包大小的终端 ·1996年,Inmarsat-3可支持便携式的膝上型电话终端
第三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手持终端
sin2 (Ri j ) cos4 (i / 2) sin2[( j i ) / 2 / 2] 2 sin2 (i / 2) cos2 (i / 2) sin2[( j i ) / 2] sin4 (i / 2) sin2[( j i ) / 2 / 2] 2 sin2 (i / 2) cos2 (i / 2) sin2 ( / 2) cos(2 j i )
心角:
max
2
arccos
HP Re h Re
2
arccos
50 6378.137 1414 6378.137
68.83
在已知两颗卫星瞬时经纬度坐标位置时,可计算星间的地心角:
arccossin(15) sin(20) cos(15) cos(20) cos(50 0) 60.34
9
卫星星际链路 续6
星际链路的方位角计算
► 方位角的度量以卫星运动方向为基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到卫星连线方向。
► 根据Ballard的卫星位置以及相互关系表征方法(图6-15), t时刻卫星i对j的方位角ψij由下式确定
ij arctan{[sin i sin() cos( j ) sin(2i) sin2 ( / 2) sin( j )] / [sin2 i sin2 ( / 2) sin(2 j i ) cos i sin() cos( j i ) (cos2 ( / 2) cos2 i sin2 ( / 2)) sin( j i )]}
6
卫星星际链路 续3
已知卫星位置时的仰角计算
► 如果两颗卫星的瞬时经纬度位置已知,分别以(λs1,φs1) 和(λs2,φs2)表示,则卫星所夹的地心角为
arccossin(s1) sin(s2 ) cos(s1) cos(s2 ) cos(s1 s2 )
根据前页的式子可以确定卫星间的仰角和距离
全球通用
多标准,难以全球通用
频率利用率低
频率利用率高(蜂窝小区小)
遮蔽效应使得通信链路恶化
适合于低人口密度、有限业务量的 农村环境
提供足够的链路余量以补偿信号衰落
适用于该人口密度、大业务量的城市
环境
3
卫星星际链路
在卫星之间建立星际通信链路(激光链路或毫米波链路), 每颗卫星将成为空间网的一个节点,使通信信号能不依赖于 地面通信网络进行传输,提高传输的效率和系统的独立性, 对于组建全球性通信网将是十分方便和灵活的。
5
卫星星际链路 续2
星际链路的仰角和距离计算
► 根据右图所示的几何关系容易推出
仰角:EA EB / 2
Biblioteka Baidu
卫星A EA
星间距离:Ds 2 (h Re) sin( / 2)
最大地心角: max
2
arccos
HP Re h Re
EB
卫星B
星际链路
h
余隙
Re O
最大星间距离:Ds max 2 (h Re)2 (H P R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