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cf3f5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3.png)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的故事吧!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下面讲的是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的典故
![破釜沉舟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06d93b3bceb19e8b8f6baf4.png)
破釜沉舟的典故总结归纳精选(1):破釜沉舟的故事【解释】釜是锅,舟是船。
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成语典故】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
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
企业标语大全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
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
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
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必须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那里!”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最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经过这次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
总结归纳精选(2):破釜沉舟的故事:【成语】:破釜沉舟【拼音】:pòfǔchénzhōu【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成语典故】:“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
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
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
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
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
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立刻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
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关于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
![关于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fcee991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7.png)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典故出处:这则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解释意思:“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拼死一战。
釜:锅。
舟:船。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
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
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
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
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
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都有了威名。
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
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
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
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
楚军的拼死决战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羽也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典故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a5fea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5.png)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典故
"破釜沉舟"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意为釜破水漏、船沉于水中。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战争或生死关头,采取果断的、毫不退缩的决策,以表示必死的决心。
典故起源:
这个典故最著名的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三国时期的东汉末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刘备和孙权联军,双方在赤壁展开激烈战斗。
曹操大军实力雄厚,而刘备和孙权联军处于劣势。
为了激发将士的勇气,赤壁之战前夜,联军统帅周瑜采取了一个决定性的举措。
他命令将自己的船队、兵器、军需物资等全部烧毁,使得士兵们无路可退,只能全力战斗。
同时,他还下令破坏江边的鼓浪屿,削弱敌军水军的行动能力。
破釜沉舟的涵义:
这一决策虽然冒险,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胜利。
"破釜沉舟"的典故因此成为表达战胜艰难困境,毫不退缩的决心和勇气的经典之一。
这个成语在后来的使用中,常常用来形容在决定性时刻,采取果断、冒险的措施,为了实现最终胜利而付出一切。
1。
成语典故《破釜沉舟》
![成语典故《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ab502ad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9.png)
成语典故《破釜沉舟》破釜沉舟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有陈胜、吴广,接着又有项羽和刘邦。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的巨鹿这个地方,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驻足不前了。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们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沉迷于享乐。
这下可把项羽气得火不打一处来。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上“假的上将军”当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然后他亲自率领主力军渡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餐一顿,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达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把做饭用的锅砸得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火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个办法来自绝退路,表达了自己放手一搏,誓死夺取战斗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个个斗志昂扬,发誓不打赢胜仗,绝不返家。
在项羽的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奋勇杀敌。
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打败了秦军。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被俘。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
过了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从此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情有时候要想取得成功,是不能给自己留有后路的。
只有断绝后路,把自己逼上梁山,才能激发人的无穷潜力,放手一搏,最后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破斧沉舟的成语故事_破斧成舟的意义
![破斧沉舟的成语故事_破斧成舟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5ef8980975f46526d3e145.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破斧沉舟的成语故事_破斧成舟的意义成语是我国语言的瑰宝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成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破斧沉舟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破斧沉舟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是与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的顶级名将之一。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
破斧沉舟的成语故事的典故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下面是我们亲亲宝贝为你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607bb7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1.png)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它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故事,讲述的是赤壁之战时刘备派遣临亭道军张苞,在敌人张允的追击下,不幸落水。
为了刺激战士们,张苞决定破坏自己的船只,用“破釜沉舟”的方式表达与敌人周旋到底的决心,最终成功战胜了敌人。
故事开始于公元208年,曹操带领庞大的北方军队,准备伐吴攻打刘备。
刘备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与曹操相抗衡,决定联合孙权一起对抗曹操。
为了布置天罗地网,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前往荆州,派遣临亭道军张苞与部分部队守卫荆州。
时逢冬季,江水冰冻,不适合大军行动。
张苞便将部队分散在河埠附近各个地方,准备过冬。
曹操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遣大将张允率军来袭。
此时,张苞正好正在河岸边搭建临时船坞,准备过江。
他急忙调集部队准备抵挡敌军进攻。
面对曹军的进攻,张苞和他的部队奋力抵抗,但是敌军实力太过强大,张苞只得带领部分士兵跳入江中,企图脱身。
然而,江水湍急,张苞不幸被水流冲走,落水江中。
张苞沉入江中,他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
面对敌人的追击,大多数人选择的可能是逃跑或者求降。
然而,张苞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他有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在最危急的时刻,张苞在江中下定决心,他决定破坏自己的船只,以表达与敌人周旋到底的决心。
他让人将所有的船只全部烧毁,灰烬漂流入江。
这一举动不仅表达了张苞的决心,更激励了士兵们不退缩、勇往直前。
曹军追到江边时,只见满江飘满了灰烬,没有任何一艘船可以使用。
与此同时,张苞奋力游到江边,狭路相逢,他带领部下奋力抵抗。
士兵们看到他们的船只化为灰烬,无处可逃的情况下,士气高涨,齐心协力,最终打败了敌人。
这个故事中的“破釜沉舟”成语成为了表达决心、豪情壮志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退缩,而是要勇往直前,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前行。
有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甚至要放弃某些舒适和安稳,才能够达到更大的成功。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勇敢、坚定的领导者的力量是无穷的。
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和解释
![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和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9abf068b9d528ea80c779c9.png)
成语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釜:煮饭用的一种锅;舟:船。
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破釜沉舟的故事: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
![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e35a8b2647d27284a73515e.png)
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
导读: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兵力对比没有非常详细的资料。
最悬殊的.说法是2万对30万,比较接近的说法是10万对20万。
以少胜多是肯定的
【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
1.破釜沉舟历史典故
2.历史典故:破釜沉舟
3.历史典故:破釜沉舟之计
4.项羽破釜沉舟历史典故
5.历史典故精选:破釜沉舟
6.破釜沉舟出自什么历史典故
7.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
8.「历史典故」
上文是关于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破釜沉舟词语典故
![破釜沉舟词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17cd30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f.png)
破釜沉舟词语典故破釜沉舟词语典故如下:破釜沉舟这则成语里面的釜是锅,舟是船,砸破烧饭用的锅,凿成船只,比喻不留后路,拼死一战。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被秦军团团地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曹县东南之后,接连46天停滞不前,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的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筋疲力尽,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
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被杀。
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在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冲进营帐,杀了宋义,并且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马上就拥护项羽当上了大将军。
项羽把杀宋义的事情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惊动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他派出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
在获悉取得小胜并且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他把所有的船只都凿沉了。
孩子们,你们想想,船只都凿沉了,是不是就再也没有回去的希望了?另外它击破了烧饭用的锅,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要决心死战,没有留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刻包围了秦军,经过九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外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战。
楚军拼死决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大大的提高了项羽的声望。
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化成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羽当时也成了农民起义军中的著名领袖人物,并且不久之后就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f63a84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5.png)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范文一】破釜沉舟是一句成语,意为不留退路,豁出去拼了,它来自一个古老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有位叫做吴起的军队统帅,在战斗中,率领士兵困于敌营,狠心下令破釜沉舟,让士兵同归于尽。
这样一来,士兵们都打了狠心,竭尽全力反击敌人,最终全军胜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紧急情况时,千万不要害怕困难,更不能光想着退路,唯有敢于破釜沉舟,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写作中,着重展现故事的情节和精神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描述人物的行为着手,如吴起破釜沉舟的举动,表现出对将士勇气的尊重和感激。
同时也需要着重表达出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勇气和魄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的概念和寓意。
用词方面,需要在书写时考虑句型的运用,选用恰当的形容词、副词和动词,以便更好地解释故事的情节。
同时也需要避免语言的激烈性,以免过于强调这种勇气和破釜沉舟的精神将学习者带偏。
【范文二】“破釜沉舟”是华夏文化中的一句成语,它包含着许多的哲理和道理。
这个成语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一个叫作吴起的将军,他在一场刚开始不利的战争中,机智地采取了“破釜沉舟”的方法,用一种没有退路的冒险方式,鼓励士兵拼尽全力,最终获得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宜留有逃跑的心态,必须有勇气面对突发的困难,敢于破釜沉舟。
就像这个故事描绘的那样,只有毫不留情地进攻,才能取得惊人的胜利。
在写作中,要突出故事中表现的主要思想,强调破釜沉舟不是多情、冒险无度的精神,而是一种勇往直前、不惧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是树立信心、提高自尊的表现形式。
同时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词汇,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可以用比喻、对比等技巧进行描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语言的逻辑严密性和文字的整洁清晰度,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精练准确。
2022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
![2022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6cef64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b.png)
2022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1“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
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
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
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
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
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
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
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
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
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
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
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羽也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破釜沉舟的典故
![破釜沉舟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89d1e70af1ffc4ffe47acc5.png)
破釜沉舟的典故【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约法三章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
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
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
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
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
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2]鸿门宴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
关于破釜沉舟的故事
![关于破釜沉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2bc87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4.png)
关于破釜沉舟的故事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这段典故。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纷纷兴起,项羽和刘邦两大势力逐渐崛起。
公元前207年,楚怀王命令项羽和刘邦分别攻打秦军的主力。
项羽率领楚军北上,与秦将章邯率领的20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展开激战。
项羽深知此战对于反秦大业的重要性,因此他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在战争开始前,他下令将全军的锅灶全部砸破,把渡河的船只全部沉入河底。
他向全军表示:“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胜利才能活命。
三日之内,我们必须打败秦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楚军士兵见主帅如此决绝,也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勇杀敌。
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士气高昂,喊声震天。
经过九次激战,楚军终于大败秦军。
章邯率领残余秦军投降,项羽俘虏了秦军将领王离,并杀死了秦将苏角,迫使另一秦将涉间自杀。
这场战役成为项羽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之一。
巨鹿之战后,项羽成为反秦势力的领袖,名声威震天下。
而“破釜沉舟”这个成语也成为表示决心背水一战、绝不后退的代名词。
从历史角度看,“破釜沉舟”的故事展示了项羽作为军事家的决断和胆识。
他清楚地知道,要打败强大的秦军,必须有决心和勇气。
通过破釜沉舟的行动,他向士兵们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我们没有退路,只有胜利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种背水一战的精神,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使他们能够奋勇杀敌,最终取得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破釜沉舟”的精神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当我们面临重要的挑战和困境时,需要有决心和勇气去应对。
只有当我们真正下定决心,断绝后路,才能全力以赴地去追求目标。
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业、事业或生活中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然,我们要明白“破釜沉舟”并不意味着盲目冒险或者孤注一掷。
在做出决定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制定合理的计划。
一旦决定要“破釜沉舟”,就要全身心投入,努力去实现目标。
破釜沉舟是谁的故事
![破釜沉舟是谁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87630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1.png)
破釜沉舟是谁的故事破釜沉舟,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它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8年的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荆州,孙权和刘备联合抵抗。
在赤壁之战的前夜,刘备下令破坏自己的船只,烧毁粮食,以示决心。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著名的典故,被用来形容一个决心坚定、毫不退缩的意志。
破釜沉舟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在小说中,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夜,率领军队与曹操军队交战。
刘备深知自己与曹操的实力悬殊,为了鼓舞士气,他下令烧毁船只,断绝后路,向将士们宣誓,“今日之事,不可不胜,胜之有以,败之无地。
”这一举动表明了刘备的决心,也激励了将士们的斗志,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破釜沉舟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重大挑战时,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刘备烧毁船只,就是表明了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取得胜利的决心。
这种决心和信念,激励着他的部下,让他们在绝境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破釜沉舟的故事也在历史上不断地得到印证。
许多伟大的领袖和战略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展现出了类似的决心和毅力。
他们愿意冒一切风险,不惜牺牲一切,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是这种决心和毅力,让他们成为了历史的传奇人物,也让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破釜沉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古代典故,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畏惧,不能退缩,而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勇往直前,不断奋发进取。
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破釜沉舟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建设,都需要这种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毅力。
只有不断地破釜沉舟,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而言之,破釜沉舟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畏惧,不能退缩,而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勇往直前,不断奋发进取。
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1362651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0.png)
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那么下面是小编和你们分享的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破釜沉舟秦二世三年,秦军数十万攻打赵国巨鹿很急,赵国向楚怀王求救。
怀王派宋义和项羽带兵数万去解围。
大军走到安阳,忽然停止不前。
停了四十六天了。
项羽忍不住去问宋义:“现在秦军猛攻巨鹿,我们应该火速渡漳水,和赵军一起里应外合,打败秦军啊。
”宋义说:“不对!如果秦军打败赵军,我就可趁他们疲惫攻打。
如果赵军打败秦军,也用不着解什么围了。
打仗听你的,出谋划策听我的。
”这时巨鹿已经危在旦夕,宋义仍然无动于衷。
项羽大怒,杀了宋义。
军队立刻渡漳水。
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所有的渡船,打碎所有的锅,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火速赶赴巨鹿。
在巨鹿城下与秦军连续大战九次,秦军大败,赵国之围就解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破釜沉舟”的典故。
肩负解围帮困只之使命,宋义却按兵不动,欲坐收渔翁之利,实属不义。
而项羽急巨鹿之所急,在强大的秦军面前,项羽不是消极等待,而以必胜之心,断绝退路以励军心,势不可挡,实乃大勇可叹也。
后人则以此形容义无反顾的决心李泌赋棋唐朝的李泌从小非常聪敏,喜欢读书。
他有个表哥叫员椒,也非常聪明。
两个经常在一起比试学问。
员椒9岁,由于才华出众,参加童子试,被举为神童。
唐玄宗召见他说:“还有哪个神童能赶上你”员椒说:“我舅舅的儿子李泌,他的才能比我高”唐玄宗把李泌召进宫,命与自己下过棋的大臣张说考考李泌。
张说出了“方圆动静”的题目并解释:“方就是棋盘的形状,圆就是棋子的形状,动就上一象棋活了,静就是象棋死了。
”李泌不加思索:“方就是做正义要有原则,圆就是运用学问要灵活变通,动就上一施展自己的才能,静就是如愿以偿后的满意。
”唐玄宗听后大惊奇。
许多大臣对李泌发问,李泌对答如流,当时才7岁。
李泌曾经在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执政时期任过高官,至宰相。
破釜沉舟对应的成语
![破釜沉舟对应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97ce20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d.png)
破釜沉舟对应的成语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战国名将项羽的事迹。
项羽在公元前207年发动了著名的巨鹿之战,为了激发士兵战斗意志,他下令焚烧所有渡河的船只,并破釜毁炊,沉舟断粮,表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激励士兵奋发向前,最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即来源于这个典故,意味着坚决表示要与敌人决一死战,没有退路。
在历史上,许多英勇的将领都曾运用破釜沉舟的策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与曹军作战时,曾采用破釜沉舟的策略,使得蜀军士气大振,最终取得胜利。
又如明朝名将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也采取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坚决消灭倭寇,捍卫国家安全。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需要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勇往直前,才能战胜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遇到困境时,往往容易退缩,这样只会让困境越来越严重。
如果我们能够勇敢面对,采取果断措施,下定决心去解决问题,那么,再大的困难也终究会迎刃而解。
总之,破釜沉舟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具有现实意义。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勇敢迎难而上,果断决策,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cd62a33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1.png)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所对应的典故与巨鹿之围有关,这个典故是主人公是项羽,当时项羽率领军队渡黄河去营救赵国,项羽让士兵们吃饱后带上三天干粮,下达了“皆沉船,破釜甑”的命令,即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没有退路的楚君以一当十,拼死一战,最后大破秦军。
扩展资料
释义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词义指的是拚死一战,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这个成语常在句子中担当谓语、宾语、状语的语法功能。
近反义词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等等,反义词是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抱头鼠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釜沉舟的故事:
【成语】: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
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
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
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
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
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
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
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
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
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
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
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羽也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