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图
完整word版)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图
完整word版)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图
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图如下:
1.临床科室积极送检标本,并将其送到院感科进行核实,并登记建档。
2.临床科室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护士,并下达“接触隔离”医嘱。
3.报告单送至临床科室,护士应执行多重耐药菌病例隔离措施,接触隔离标识应清楚,院感科进行追踪检查。
4.全科医务人员应按照多重耐药菌防控隔离措施进行医疗工作,包括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
5.患者的安置应根据要求选择单间、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或床旁隔离。
6.人员限制应减少患者床上的人员,头挂蓝色“接触隔离”标识牌。
7.严格执行手卫生,包括病床悬挂手消毒剂,接触患者前后及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
8.加强个人防护,包括选择戴手套、口罩、隔离衣和防护镜。
9.医疗器械应用后应清洗、消毒灭菌或专用。
10.标本运送应使用密闭运送。
11.物表处理应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应消毒。
12.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13.解除隔离条件的条件为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完整word版)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图
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图
临床科室积极送检标本
临床科室值班医生立即通知科主任及护士报告单送临床科室
院感科核实并登记建档
院感科进行追踪检查
临床科室管床医生下达
“接触隔离”医
全科医务人员按照多重耐药菌防控隔离措施进行医疗工作
预防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护士执行多重耐药菌病例隔离措施,接触隔离标识清楚
人员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挂标识牌:患者床头挂蓝色"接触隔离”标识牌。
严格执行手卫生:
病床悬挂手消毒剂。
接触患者前后及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
患者安置:根据要求选择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或床旁隔离。
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
物表处理: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医疗废物:
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医疗器械:用后应清洗、消毒灭菌或专用。
加强个人防护:选择戴手套,口罩,隔离衣,防护镜。
患者转科
必须通知接收科室患者耐药情况
解除隔离条件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终末消毒。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医生:
1、长嘱开多重耐药隔离医嘱。
2、属院内感染的应于24h 内上报院感办。
3、记录多重耐药菌登记簿
4、病程记录进行多重耐药菌控制和用药分析记录。
5、按多重耐药菌控制要求操作。
实施监管
按危急值报告程序报给送检科室值班医生晨间交班通报全科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护士:
1、多重耐药标识2处(挂床头、粘贴病历夹正面)
2、危急值登记本
3、核对是否完整。
4、实施消毒隔离等相关技术。
按医嘱送检2次相关检验标本均为阴性(间隔24h/次)
或经治医师诊断痊愈(无标本可送)。
感染痊愈
解除床旁隔离
各科室发现感染患者及可疑感染患者
采集微生物检验标本送细菌室
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株。
多重耐药病人处理流程图
多重耐药病人处理流程(一)、护士接到院感办或医生通知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一、安排床位(首选单间隔离,条件不具备时也可以将同类MDROs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当条件受限,无法设置隔离病房时,须实施床旁隔离。
床间距不得小于1米,病床间以隔帘或屏风分隔成隔离区域。
)二、备好床单位1、备专用的物品【治疗车、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2、在床旁配置专用医疗废物容器【加盖,双层塑料袋】盛放用后丢弃的个人防护用品;3、门口或入口处放置隔离衣、手套,备速干手消毒剂;4、隔离区域入口处、病人床单元和病历夹上应有接触隔离标识(蓝色),以警示进入者。
)三、提醒医生开医嘱(特殊疾病护理),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同时通知病房清洁员和护理员做好准备和防护。
四、进入病房进行操作或护理:1、操作前先洗手,在接触病人或其周围环境时,应该戴手套,衣服可能会接触病人或其周围环境时,应穿隔离衣。
1)穿隔离衣①扣领口时衣袖不能污染面额、颈部和口罩;②后侧边缘对齐,折叠处不松散。
③穿好隔离衣后较贴身,方便操作。
④隔离衣长短合适,能完全遮盖工作服。
⑤穿好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不得进入清洁区,不得接触清洁物品。
2)脱隔离衣①消毒手时,隔离衣不能溅湿。
②隔离衣应每日更换1次,污染或沾湿应随时更换,有条件的每次操作后更换。
③衣领保持清洁。
④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3)穿脱隔离衣的步骤:①穿隔离衣:取下隔离衣→穿袖→系领扣→对背襟→系好腰带→在腰前打结。
②脱隔离衣:解开腰带打活结→解袖扣→内掖衣袖,消毒手→抹干手→解领扣→脱衣袖→脱衣→对齐衣襟折衣(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衣钩上。
③穿脱隔离衣口诀穿衣:手提衣领穿左手,再穿手臂齐上抖,系好领口扣衣袖,折襟系腰半曲肘脱衣:半松腰带解袖扣,塞入衣袖消毒手,解开领口脱衣袖,折好衣服挂上钩。
多重耐药菌病人预防控制流程图
病人(感染性疾病)
↓
病原学送检
↓
检验科细菌室
↓
细菌培养
↙
↘
细菌阳性
细菌阴性
↓
药敏试验
↙
↘
↓
耐药菌阳性病人 耐药细菌阴性
普通病人诊治
↓
检验科出具检验报告单,并标注
→报院感科
↓
临床科室相关人员知晓
↓
↓
医务人员实施隔离措施
在架病历贴兰色标签
↓
↓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规范 化洗手、戴手套、帽子、手套
作←
限制探视和控制人员流动 ↓
↓ 诊疗器械实行专用(如体温计、 血压计等),用后消毒
每日专用清洁用具进行清 扫消毒工作
↓
↓
疑难病例实施会诊讨论方式进行诊治 用双层黄色袋子处置病人垃圾
↓
↓
病人标本送检复查阴性
↓
解除隔离措施
↓
考
核
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在院感质控记录本上写出分析与总结备查
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查
↓
每季统计分析耐药菌情况,上报相关部门,接受上级部门检查,定期检查汇报工
100.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控流程图(参考)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控流程图(参考)
如发现存在可疑同源同种病例聚集现象
每季度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结果、细菌耐药情况
检出多重耐药菌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定期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督导
通过电话再次提醒临床做好隔离防控
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或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科
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确定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
及时与有关临床科室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
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
主管医师须在6小时内完成病程记录,做好患者治疗及复查。
做好多重耐药菌隔离单元设置,实施隔离防护措施
临床科室半小时内开出“特殊疾病护理”隔离医嘱
上报
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临床微生物室
临床科室
反馈。
多重耐药菌MDRO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精品文档
多重耐药菌(MDRO)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感染或疑感检验科病人入无菌生病人送检标菌室培
有菌生
检验报告单注明提多重耐药敏试其他耐药情
院感办将《多重耐药报告院感馈表》下发所在科
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同医护人员病房隔离措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取隔离措
病人床头牌开隔离医病历夹粘贴触隔离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手卫生必要院感办到所在周围物品、带手套、穿隔离室指导和督查疗器械、环离措施落实情每天清洁消诊疗用品专(听诊器、压计、体温表隔离至临床症状转或痊愈解除隔废物按医疗垃圾处置终末消毒
备注:
一、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
精品文档
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二、多重耐药病人如外出做检查或转科,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交接具体事宜,做好预防措施,病人用后器械设备清洁消毒。
三、多重耐药手术病人,要求手术通知单注明,手术室应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
日5月 20153年
.。
多重耐药菌(MDRO)预防与控制标准流程图
病人床边及病历夹内面黏 贴接触离标识。
隔离病房限制探视和控制 人员流动。
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 械(床头柜、门把手等) 须每天清洁消毒。
终末消毒病房和病人所用医疗器具
注: 1、MDRO 监测目标包括:MRSA、VRE、ESBLs、CRE、CR-AB、MDR/PDR-PA; 2、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清洁消毒; 3、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4、医院感染控制中心随时进行督导检查。
多重耐药菌(MDRO)预防与控制标准流程图
感染病人 标本送检
按 要
医 求
院 上
感 报
染 细
控 菌
制 耐
中 药
心 监 控 网
医务人员
接触病人前:手卫生、手套, 预测与病人或其环境有明显接 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接触病人中:诊疗器械专用 (如体温计,血压计等),需共同 的设备需作好用后消毒。
接触病人后:离开病人床旁或 房间时,必须把防护用品如手 套、隔离衣等脱下,按规定处 理医疗废物认真进行手卫生。
诊疗其他病人
检验科细菌室细菌培养 有菌生长
MDRO
通知病房该病人主管医师
病房主任通知全科医务人员
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 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 旁隔离措施。
病人三次标本送检阴 性 (间隔 24h/次)或感 染症状控制停用抗菌 药物 3 天。
解除床旁隔离
无菌生长
按 要 如为 求 医院 上 感染 报 报告 医 医院 院 感染 感 控制 染 中心 监 控 网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操作流程图演示教学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操作流程图2018年6月重修订临床科室
发现疑似、定植或感染患者,采集相应感
染部位标本并立即送检
在检验报告未检出之前,可根据临床症状经验用药,待结果出来参考药敏选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多重耐药菌阳性感染者
院感科填写多重耐药菌
个案追踪随访登记表无菌生长
非多重耐药菌感染微生物室填写多重耐药菌监测登记表并
电话报告临床科室主管医生和院感科普通病人诊被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24小时内填写上报感染卡进行院内感染讨论
分析登记指导、监督临床科室隔离
措施落实情况临床科室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
护士长,晨会交班,每人知晓
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
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在床头卡、病历夹、住院病人一览表
卡片上方粘贴隔离标识,下隔离医嘱
报告主管院长,进行
有关相应处理主管医生、护士填写多重耐药
菌登记本及防控督查表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措施
记录于消毒隔离登记表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2次
培养阴性
解除隔离终末消毒病房和病人所用医疗器具。
耐药菌监测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解除隔离措施 注:病人如去其他部院门感检科查治疗或转科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使用接触隔离预防措施并有工作人员陪同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简易流程
微生物室
电话报
报告单回科室
科室主管医生
填报告卡 院 感 科
科主任 护士长
指导科室
采取隔离措施
多 重 耐 药 菌 监测、报告 、处置流 程
病人(感染性疾病)
Hale Waihona Puke 病原学送检检验科微生物室
细菌培养
细菌阴性
细菌阳性
非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
普通病人诊治
院感科 电话报 微生物室出具报告单并标注
填报告卡
临床科室主管医生
指
导
科主任护士长
科
室
科室医护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病人标本复查 2-3 次阴性 (间隔 24 小时/次)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各科室发现感染患者及可疑感染患者
采集微生物检验标本送细菌室
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株
按危急值报告程序报给送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值班医生晨间交班通报全科人员实施监管
医生:
1、长嘱开多重耐药隔离医嘱。
2、属院内感染的应于24h内上报院感办。
3、记录多重耐药菌登记簿
4、病程记录进行多重耐药菌控制和用药分析记录。
5、按多重耐药菌控制要求操作。
护士:
1、多重耐药标识2处(挂床头、粘贴病历夹正面)
2、危急值登记本
3、核对是否完整。
4、实施消毒隔离等相关技术。
按医嘱送检2次相关检验标本均为阴性(间隔24h/次)
或经治医师诊断痊愈(无标本可送)。
感染痊愈
解除床旁隔离
1/ 1。
耐药菌(MRSA或VRE)感染防控流程图)
指导:一、监测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发生1、对有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险因素患者及时检测细菌学资料;2、定期监测病房内非患者区域细菌学资料,如空气、清洁操作台等;3、定期与细菌室和院感办公室汇总多重耐药菌发生的流行病学资料;4、针对多重耐药菌发生机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选择性和获得性多重耐药菌出现的危险性;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源的控制1、区分定植与感染患者,针对确定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消除致病菌株;对于定植患者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感染发生。
2、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立即进行接触隔离,防止病房内和院内播散;三、切断传播途径措施为有效防止和最大程度上限制传染源或感染源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他人,采取隔离措施是目前耐药菌播散流行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控制的有效措施。
1、对采用接触性隔离患者,尽可能放置于单独的病房,如不能满足应单设隔离区域;2、发现多重耐药菌出现或播散尽快上报相关科室,协助管理和指导隔离措施;3、空气隔离措施:保证隔离病房和非隔离病房的充分通风,同时减少和避免从隔离病房向菲隔离病房空气流动;4、接触性隔离措施:1)所有进入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一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2)再隔离预防措施中,凡接触到传染物的操作(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要求戴手套。
最好使用一次性手套;未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隔离衣每24小时及时更换消毒,已经污染的立即更换;3)出隔离病房必须拖去污染的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并留置于隔离病房内的黄色一用垃圾袋中并注明,做到污染物不带到非隔离区;4)洗手是防止感染扩散的重要手段之一,医务人员再下列情况下必须洗手,包括戴手套前后也要吸收;5)管理隔离患者的护士不管理非隔离患者;管理隔离患者的医生在接触其他非隔离患者之前必须先洗手再操作;6)隔离患者出隔离病房后,对隔离病房进行终末消毒;7)隔离病房内不放置可能用于非隔离患者的物品,对患者的物品均单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