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陆续出台一些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建设发展:1、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法律、政策以及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强调法律保障。
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依法保障文化改革成果。
二是强调政策保障。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基金规模。
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对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
三是强调财政保障。
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这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将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国家将建设三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传播体系建设工程、重大文化实施工程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工程。
4、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十二五”时期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步骤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步骤1. 制定整体战略目标•确定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指标。
•定义战略方向,明确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
•编制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2. 确定重点领域和产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和产业。
•确定各个领域和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指标。
•制定支持政策和措施,促进这些领域和产业的发展。
3.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机制,强化政策协调和联动。
•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4. 加大投资力度•组织大力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家的产能和竞争力。
•支持重点领域和产业的创新研发,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支撑。
5.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动农村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化水平。
•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6. 加强环境保护•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
•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7.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
8. 改善民生福祉•加强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提高就业水平,实现全面就业。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9.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大开放力度,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
•深化金融、税收等领域的改革,提高金融和财政的效率。
10.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11. 落实民主法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
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前言. 1一、发展背景与趋势. 2(一)国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来. 2(二)浙江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想. 2(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3二、现实基础和优劣势分析. 5(一)现实基础. 5(二)优势分析. 10(三)劣势分析. 11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14(一)指导思想. 14(二)基本原则. 14(三)发展目标. 15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17(一)先进装备制造业. 17(二)新能源产业. 19(三)新材料产业. 21(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3(五)节能环保产业. 25(六)生物产业. 26五、主要任务. 28(一)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及项目. 28(二)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突破,攻克一批关键技术. 28(三)着力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实施一批示范应用工程.29(四)着力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进一批领军人才. 30(五)着力规划科学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区. 31六、产业空间布局. 32(一)总体框架. 32(二)分类产业布局. 36七、保障措施. 39(一)加强组织领导. 39(二)出台相关政策. 39(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40(四)搭建“产、学、研”平台. 40(五)培育推进重大项目. 41附表1: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及主导产业附表2: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布局附表3: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点建设平台附表4: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点培育项目附图1:总体框架图附图2:产业集聚区布局图前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属于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它最突出特点是各地产业发展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初始水平,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具有很大发展空间、较快成长速度和较大成长幅度,还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
十二五规划 时间
十二五规划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为期五年的发展规划。
该规划以“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为原则,旨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实现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其中,重点领域包括: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
该规划通过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规划的实施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还涌现出了一些突出的成就。
例如,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显著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同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气、水质、土壤质量有所改善。
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然而,也需要认识到,该规划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够深入,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十二五规划是我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就。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政策的实施力度,破解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一些思考
质 性 进展 。 要积 极 发 展 以数 字化 生 产 、 和 完善 基 本经 济 制度 。要 以转 变职 能 贸 推 推 网络 化传 播 为特 征 的 数字 内容产 业 和 为核 心 , 进行 政 体 制 改革 , 进 服 务 施 加 完 网络 文化 产 业 ,加 快 发展 动 漫 游戏 产 型 政 府建 设 。 快财 税体 制 改 革 , 善 治
目前 ,我 国正 在编 制 国 民经 济 和 会 的 内涵 是极 其 丰 富 的 ,它是 一 个 既 和经 济 动 员 ,来 组 织全 国人 民共 同 朝 社 会 发展 第 十 二个 五 年规 划 。根 据 党 涉 及政 治 进步 、 会 发展 , 涉及 经 济 着满足这一发展阶段上 的物质文化生 社 又 中央确 定 的 我 国经 济三 步 走 战 略 ,十 发展 、人 民生 活 水平 和 质 量提 高 的综 活 需 求 目标 努力 奋 斗。 小康 社 会 这 一 “
二 五 ”时 期 是我 国 实现 2 2 年 全 面 建 00 成 小康 社 会伟 大 目标 的关键 阶段 。 改
特定 性 指 标 ,融 合 了政 治经 济 社 会发 展 阶段 性 目标 特 征 、总 量及 结 构性 内
涵 , 括 了经 济 发 展结 构 、 会 发展 结 包 社
革开 放3 多年来 , 别是 近 1年 来我 国 0 特 0 经济 保持 了持续 高速 发展 , 国 力不 综合 断增 强 , 民生活水 平又 有 了质 的新 飞 人 跃 , ̄ 22 年 实 现全 面 小康 社 会 的 基 00 础更 加坚 实。在 这种背 景下 ,十二 五 ” “
挥文 化 引导 社会 、 育人 民、 动 发 展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体 制 。改 革 是加 快 转 金 教 推 的功 能 , 设 中华 民族共 有 精神 家园 , 变 经济 发 展 方 式 的强 大动 力 ,必须 全 监 建 增强 民族 凝 聚 力和 创造 力 。 积极 构 建 面 推进 各 领域 改革 ,为科 学 发展 提 供 要 覆盖城 乡的 公共 文 化服 务 体 系 ,加 快 有力保障。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积 企
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2)
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前言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前和未来的方面都需要考虑到。
十二五规划作为过渡性规划,它的制定旨在继承和发扬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取得的成绩,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使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能够实现协调发展。
规划目标国家在未来5年的发展计划中,提出了以下的目标:•GDP年均增长率不低于7%•城镇化率达到50%•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能源和环境领域重点改革成效显著•教育卫生服务及社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明显这些目标是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之后,制定的一个科学的五年计划。
总体战略十二五规划将发展的道路确定在以节约型,环保型为主的新路上,将绿色发展作为本次规划的核心任务。
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民生、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同时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创新能力和扩大内需,推动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促进经济增长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主要重点是推动和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规划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
同时加强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实力的培育,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拓展开放型经济。
在扩大内需方面,注重优化消费结构,发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促进地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一体化。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关键的一环。
规划将建立和完善以知识和技术改变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教育、科技和文化的人才资源投入。
此外,重视农村地区和农民发展,加大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增强可持续发展规划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进节能和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提高水、土、空气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回收利用技术,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在社会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文化、教育、卫生服务的普及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陈德荣讲话摘录
陈德荣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摘录3月16日,全市三级干部大会召开,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从为什么要破难攻坚、创先争优;破哪些项目;如何做到破则必胜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下摘录其中部分内容。
为何要破难攻坚?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绿化,人均绿地增加了两平方米,但是人均公共绿地只有6平方米。
跟杭甬青厦的水平相比,是人家一半不到,和最好的相比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去年我们拆了一千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但根据统计,还有两千多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还没有拆。
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
所以整个环境状况离老百姓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前天我和陈市长,带队坐双层公交巴士,坐得高一些,以前看不到的地方那天都看到了,有些地方藏污纳垢,破烂不堪。
农民进城的最大障碍是城里房价太高现在农民进城的最大障碍是城里的房价太高,门槛太高,迈不过去。
要允许、鼓励农民到中心镇,到县城建房,按照成本价,不多占用建设用地,解决农民进城的安居问题。
去年整个农房集聚建设才起了个头,但很多规划中的项目还没有开工,规划不到位,单个规模太小,档次不高,吸引力不强,政策不配套。
我们道路的三分之一是停车场去年,我们和杭甬青厦的民生指标相比,每千人医疗床位数是他们平均的54.3%;我们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只有他们的60.3%;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筑面积是他们的57.1%,每万人公共体育场地的面积是他们的67.1%;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是他们的一半,但每百户家庭小汽车拥有量比这四个城市的平均水平还略高一点,所以我们道路的三分之一是停车场;我们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数是他们的5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他们的43.4%。
所以,由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足,要素环境的保障不足,导致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从而使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老百姓的民生满意度上不去。
破哪些项目?资源不能闲置浪费,更不能成为藏污纳垢之所我们可以看到市里有很多的空地,里面藏污纳垢、乱七八糟,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在村里,用不起来的。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3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第一篇: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概述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从2011年至2015年的重要发展纲领,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福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该规划分为主要研究内容、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四个方面,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提高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增进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总体来说,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是加强国家治理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具体实施情况需要细化并按照设计目标逐步推进。
第二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主要关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和升级,旨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 建设创新驱动国家,实行科技进步和创新振兴战略。
2. 打造质量优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3. 改革经济体制,推进要素市场化,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经营环境。
4.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总的来说,该规划着重推动产业升级,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社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同步关注社会发展,旨在促进普惠社会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福利和人生满意度。
具体措施包括: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和发展。
2. 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
3. 建设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 加强文化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我国从1953年开始,开始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到2005年,共编制了十个。
从2006年开始,“五年计划”,变为“五年规划”,这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坐标。
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2009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李守信表示,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
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更是明确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正略咨询经过18年对政府规划的长期跟踪研究和为逾千家企业、事业和政府部门提供规划服务的经验积累,在区域战略规划、政府职能优化、开发区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工具和操作经验。
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中小城市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本地区的“十二五”规划工作。
1、对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区域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目前经济增长深层次问题,明确的区域定位和整体发展战略、明晰的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找到牵引产业集群的切入点,因此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之前,应对本区域地基本情况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区域经济基础、发展环境、社会文化和战略地位等关键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及区位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发展机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区位特征,确立本地区的独特地位。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行,到2015年结束。
其目的在于指导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在经济、社会、环境、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制定实施计划,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全面和持续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实现“两个转变”,即要从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成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包括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经济增长布局等。
十二五规划还提出要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来推动经济发展。
在社会方面,十二五规划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其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全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
政府还将继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营造和谐社会。
此外,十二五规划还将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全民文化素质提高。
在环境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
其中,重点是深化环保制度改革,加强环境监管,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十二五规划还将加大投入,支持环保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创新和示范工作,强化生态保护功能,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备受污染的土地和水源等。
在教育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全民受教育的目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注重教育质量和效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政府将加大投入,改善和完善教育设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和选拔,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在科技方面,十二五规划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高端技术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总而言之,十二五规划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阶段,是新时代中国梦的落脚点。
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更新版
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一、前言“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是适应新形势、把握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文将介绍“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实现年均GDP增长率超过7%。
2.调整结构: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
3.国际贸易: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4.区域协调:加强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三、城市化与人民生活1.城市化进程:推进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2.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
3.能源消费:加强能源管理,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公共服务:提高医疗、教育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普及水平。
四、农业与农村发展1.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小农户增收。
2.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农民收入: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城镇。
五、生态文明建设1.节能减排: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
2.生态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重点生态功能区治理。
六、科技创新1.科技创新: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推进科技领域创新。
2.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七、党建思想1.党建思想: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党风廉政:建立廉洁政府、廉洁党风机制。
八、维稳与社会管理1.维稳工作:建立和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制度。
2.社会管理: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民生保障和物价监管等社会管理工作。
九、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这是经过充分的分析研究和讨论之后形成的总体规划,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十二五规划内容分析
新时期下的“十二五”规划随着2010年的即将结束,十一五也将要走入历史。
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统筹规划的关键一年。
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中,我们取得了那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哪些不足,这些答案随着十一五计划的结束也渐渐浮出水面。
首先,十一五规划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一、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期间平均快速增长1.6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
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
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
这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壮阔的五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二、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作为一个大国,就它的发展成就来说,老百姓能得到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那究竟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实惠?其实通过我国近几年关于民生问题相关政策地陆续出台,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党和国家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还有医疗卫生支出等,我国是连年加大预算安排。
据数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从2010亿元增长到3185亿元、教育支出从536亿元增长到215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138亿元增长到1389亿元。
大家知道,在这及年里,我们既要抵御外来的金融风暴,又要大力的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特别是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我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长了31.7%。
从这连年实现跳跃式增长的数据不难看出,我们的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拳拳爱民之心。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温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浙、 、 、 、 、 闽 苏 皖 赣 桂等 6个 省 6 0多个县推 广种植 , 面积达
6 0多万亩 , 是全国推广种植面积最大 的良种 。此外 , 还选育
1 ・ 3
深加工滞后等 问题也阻碍了全市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
等方面保证茶 叶产品质量安全 。
4 施 早茶 品质 提 升 工 程 .实
二 、发展思路与总体 目标
1 展 思 路 .发
每年开展温州名优早茶评 比。 重点是鼓励各县和企业加
强茶叶色香 味形等品质要素的技术研究 ,加大推广 力度 , 建 立从茶树育苗、 茶园肥培管理 、 采摘 、 初制 、 精制 、 仓储各环节 的技术标准。 提高标 准化水平 , 以质量助推品牌 , 以质量赢得
国家 证 明商 标 ,“ 牛早 ”、 乌 “日省 ”、 三 五早 ”、“ 瑶隐 “ 仙
雾”等为省著名商标 ; 拥有 中国国际茶 叶博 览会名茶评 比金 奖等头衔 的名茶 1 0只, 永嘉乌 牛早 、 乐清雁荡 毛峰等 5只浙 江名茶 ;6个茶 叶产 品分 别获得国际 、 4 国内有机茶认证和绿
早生茶树 良种 , 每年均在 2月中下旬开采上 市 , 春茶开采期 比杭州 、 绍兴等重点茶 区提早 了足足一个 月 , 抢先 上市满足 了消费者 尝新 的心里需求 , 奠定 了 “ 也 浙江茶 叶第一早 ”的
重要地位 , 赢得 了全国著名早茶产区的荣誉。 ( ) 2 品种优 。 主推品种 “ 省 乌牛早”具有萌芽特早 、 芽叶 特壮 、 内含物质 特多 的特 点 , 深受广 大茶农 欢迎 , 至今 已在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下是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指导思想、主题、主线的原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十二五”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中国文化产业振兴“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发布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振兴“十二五”规划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加快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发展。
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带来了契机。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八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 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 体人民。
28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23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 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 开展国际合作。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 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 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 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保护和合理开发。
30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 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 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 福利和慈善事业。
31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 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 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11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 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 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 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 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 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 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 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 米。
十二五规划_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目录序言 (1)第一章现状与问题 (2)一、产业现状 (2)二、存在问题 (6)第二章总体思路 (9)一、指导思想 (9)二、发展目标 (9)三、基本原则 (10)第三章主要任务 (12)一、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门类 (12)二、加快建设一批大平台大项目 (23)三、大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品牌 (24)第四章空间布局 (26)一、强化“一核” (26)二、提升“两翼” (27)三、发展“四副” (28)四、全面推进 (29)第五章保障措施 (31)一、组织保障 (31)二、财政投入保障 (31)三、人才保障 (32)四、土地保障 (32)五、税收保障 (33)六、投融资保障 (34)附表1:温州市“十二五”拟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35)附表2:温州市“十二五”拟发展文化产业项目 (37)附表3:温州市“十二五”拟重点打造十大文化金名片 (40)附表4:温州市“十二五”拟打造的展会项目 (41)附图1:温州市“十二五”拟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分布图 (43)附图2:温州市“十二五”拟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分布图 (44)附图3:温州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总体布局图 (45)序言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就业人数多、成长潜力大、创新性高和引领力强的现代新兴产业。
2009年9月,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浙江,省委于2008年10月决定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全省文化产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11年1月,《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又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指南,《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现代服务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文化产业作为构成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成份,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已经凸显。
从趋势来看,当人均GDP超出5000美元,并向10000美元迈进时,会出现文化产业发展的井喷现象。
温州“十二五”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重要阶段,文化产业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根据上述纲领性文件编制,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省委“两创”总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突出文化引领作用、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全力推进温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总体部署的一项重要产业规划,是温州市“十二五”时期各类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第一章现状与问题一、产业现状“十一五”期间,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文化大市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
2006年1月,市委出台《温州市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的决定》;2009年3月,市委出台《温州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 2009—2012)》,温州文化产业开始获得较快发展,主要表现为:1.温州文化产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十一五”期间,温州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
2010年,温州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比全市同期GDP增幅高出9.87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1%提升到3.47%。
其中: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分别实现增加值23.76亿元、18.34亿元和58.48亿元(详见下表)。
表:2010年温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2.文化市场主体逐渐壮大。
“十一五”期间,温州国有文化企业不断壮大,大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为文化市场的重要主体,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开始成长。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用品制造企业达50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7636家的6.6%。
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文化服务业131家。
温州文化商品市场等一批文化产品专业市场日益成熟,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3.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颇具规模。
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所占比重超过46%。
2010年,全市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为47.18亿元,比上年增长9.05%,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46.91%。
其中,印刷企业2794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达40家,5家企业成为全国印刷百强企业,拥有“中国印刷城(温州)”、“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龙港)”等“国字号”金名片。
商务礼品业获评“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中国商务礼品市场基地”,台挂历礼品占全国市场份额75%左右。
制笔业已成为该细分市场的全国龙头,被授为“中国制笔之都”,2010年总产值为35亿元。
永嘉桥下镇被命名为“中国教玩具生产基地”,其中游乐设备占全国市场50%以上,2009年获得“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名。
全市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88家,年产值约20亿元,其中天龙网球荣获中国十大体育品品牌。
4.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亮点突出。
全市报刊业共有公开发行的报刊19种(含高校类)。
其中,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下辖四报一网一刊,2010年实现总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8.2%。
全市现有图书发行网点808处,年销售额5亿余元;音像制品批发零租售点467处,年销售额1.3亿元左右。
全市共有市、县广播电视台9座。
其中,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2010年实现总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11.97%。
民间资本投资影视剧的热情逐渐高涨,“十一五”期间共完成20余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和上映工作。
电影发行放映业前景看好, 2010年全市电影票房总收入接近1亿元,排名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列,出现了多家年收入超千万元的全国百强影院。
5.数字文化服务业发展初露端倪。
我市新闻门户网站、各类论坛、社区网站、行业网站以及游戏和电子商务网站迅猛发展。
温州网年收入近2000万元;全市1300辆公交车安装了移动电视接收设备,2010年移动电视广告收入728万元。
全市建有电子商务网站200多家,电子商务平台网站30多家,网商网店超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占比超过55%。
2010年,全市电子商务成交额超过200亿元,比2009年猛增130亿元。
买特网和绿森数码成为首批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6.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长。
我市从2006年提出发展创意经济后,创意产业等新型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培育发展,浙江创意园、鹿城学子创意园、温大学生创意园等一批文化创意园初具规模,入驻的创意企业包括品牌设计、影视制作、文化会展、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和动漫创作等。
旧工业区、旧厂房、旧仓储“优二兴三”的实施,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平面设计、礼品包装设计、模具设计、服装鞋类设计、家具设计以及其他各类工业产品设计在轻工和鞋服业发达的温州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2010年,全市共有各类广告企业1734户,营业总收入接近13亿元。
文化策划服务业和会展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7.工艺美术业特色显著。
温州工艺美术设计和产品制作基础厚实,共有瓯瓷、瓯塑、瓯绣、黄杨木雕、石雕、贝雕、细纹刻纸等30多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类、120多个品种、300多家工艺美术企业。
温州被誉为“百工之乡”,2010年工艺美术业年产值123亿元、出口交货值35亿元。
其中瓯塑、瓯绣、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温州十字绣、温州夹缬、彩色镶嵌等7个品种被省政府认定为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乐清市和乐清市象阳镇双双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乐清市还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都”。
8.文化休闲娱乐业方兴未艾。
截止2010年底,温州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保单位50处。
乐清细纹刻纸、瑞安活字印刷、泰顺廊桥3个项目被列为世界非遗名录,瓯塑、瓯绣、乐清黄杨木雕等27个项目列为国家非遗入选或扩展名录,78个项目进入浙江省非遗保护名录。
温州种类繁多的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充实了文化旅游的内涵,拓宽了文化旅游的阵地。
同时,温州演出娱乐业繁荣发展,2010年全市共有KTV、舞厅、迪吧、夜总会及演艺场所等娱乐场所576家,游戏机室和网吧约1100家,营业收入约5.28亿元。
共有健身、网球、游泳、羽毛球等各类健身锻炼服务场所2580家,年经营收入4.38亿元。
温州戏剧演出和说唱艺术在全国独树一帜。
温州大剧院自2009年12月开业一年内,演出144场,上座率70%以上,观众近20万人次。
温州各类戏曲演出扎根农村,全市共有6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每年演出近2万场,2010年经营收入3692.4万元。
二、存在问题总体而言,温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高,尚未达到支柱性产业的标准,距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转型升级和文化引领的要求尚有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占全市GDP的比重较低。
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3.47%,低于全省3.7%平均水平,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
2010年,北京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692.2亿元,占北京GDP比重12.3%,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上海的增加值约为1630亿元,占上海GDP比重为9.6%。
深圳的增加值637亿元,占全市GDP的6.7%。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702亿元,占全市GDP 的11.8%。
2.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高。
温州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比较发达,但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影响到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近年来,温州市委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但尚未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单独的经济产业进行规划。
毗邻我市的台州,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台州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破80亿元,占全市GDP的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产业结构和布局不甚合理。
从温州文化产业结构看,处于产业链低端、文化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等相关文化产业层比重较高;而处于产业链高端的新闻服务、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的比重明显偏低。
2010年,温州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分别实现增加值23.76亿元、18.34亿元和58.48亿元,三者之比为23.6:18.2:58.2。
而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的增加值即使在2009年之比已为34:30:36,温州与全国差距显著。
从产业布局看,除温州市区以及苍南、平阳的印刷业和商务礼品业较为发达外,其他县(市)文化产业比较薄弱,南北两翼经济强县瑞安市和乐清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比重仅为2.4%和2.2%,区域结构明显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