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堂问题设计
《赤壁赋》课堂实录及反思
04
课后反思
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教授《赤壁赋》时,我采用了讲解、小组讨论和个人朗诵等多种方法。经过 反思,我认为讲解部分过于主导,小组讨论和个人朗诵环节可以更加深入。
技术运用
在课堂中,我使用了PPT来辅助教学,但发现有些内容过于繁杂,导致学生注意 力分散。未来应更加精炼内容,并考虑其他教学工具。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 主题、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鼓励学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跨学科融合
将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 、艺术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
识视野,培养其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实践 等活动,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教学
《赤壁赋》课堂实录 及反思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课堂导入 • 课堂实施 • 课堂总结 • 课后反思 • 教学建议与展望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在《赤壁赋》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首先介绍了苏轼的 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即苏轼 被贬官至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
情感铺垫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的壮观场景,以及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影像,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 境,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互动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预习时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02
课堂实施
课文讲解
01 讲解背景
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包括苏轼的生平、 文学成就以及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
教材与实际结合
《赤壁赋》的课堂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赤壁赋》的课堂教学设计《赤壁赋》的课堂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赤壁赋》的课堂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的课堂教学设计1【课程分析】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赋,它不是纯粹的散文,却也不能看作一般的诗歌来看待,而且它更不等于今天的散文诗。
它是比较自由的句式来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厚的诗意,作者在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问答最后文章的主题又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辩论上。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所以在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表达特色,以及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感情上。
【学情分析】所教两班为学生基础较弱,对于课文的理解首先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的包办,不能代替学生去逐字逐句的翻译。
但是如果不翻译文章大多数学生理解文章就会产生障碍。
所以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翻译课文交给学生自己课前预习时进行。
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就会提前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基础较弱班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自主预习基础知识也是预习的首要任务。
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学习中自己先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课堂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全面的,自主的掌握知识,真正的理解了接受知识。
【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特色,以及理解作者的情怀。
3、会“主客矛盾”所体现的处世哲理。
4、学习古人身处困境仍然乐观的精神、感悟生命的意义。
【设计理念】老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陶冶品德。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忽视手段的运用,使得我们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而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发挥,因而影响学习效果。
《赤壁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赤壁赋》教案设计
《赤壁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赤壁赋》的文学背景、作者情感及表达技巧。
2.掌握《赤壁赋》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赤壁赋》的文学背景、作者情感、表达技巧及重点词语、句子。
2.教学难点:《赤壁赋》的篇章结构、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赤壁赋》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赤壁赋》的文学背景、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课文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解析重点词语、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的篇章结构和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赤壁赋》中的历史事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从《赤壁赋》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赤壁赋》中的故事情节。
2.教师点评学生表演,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
(五)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整理《赤壁赋》的重点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赤壁赋》的了解程度较高,但深入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仍显得较为被动。
今后,我要更多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课堂活动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了《赤壁赋》的情感表达。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推广,今后可以尝试更多类似的课堂活动。
5.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存在困难。
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文言文的辅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领略《赤壁赋》的艺术魅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赤壁赋》的情感抒发与景物描绘的融合、文章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体验文学的美感和趣味。
3. 帮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感人至深的散文或诗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赤壁赋》为中心,围绕历史背景、作者简介、诗句鉴赏、主题思考、写作等方面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呈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2. 诵读《赤壁赋》教师可以分段分句进行诵读,同时注重语音语调、情感感染、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3. 作者简介和作品解读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思想、作品创作背景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内在含义,激发他们对苏轼的赞赏和敬意。
4. 诗句鉴赏教师可以以《赤壁赋》中的诗句为突破口,教授学生文学鉴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清高、豁达和才情。
5. 人物塑造的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赤壁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和思想倾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作家心境。
6. 主题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赤壁赋》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7. 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诗句或文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者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教学,包括诵读、讲解、讨论、分析、思考和写作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同时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赤壁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认识这一文学名篇,深入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塑造他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经过对《赤壁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意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教学,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内容,理解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抒发的感情。
2.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对获得的诗句的研究,增加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3.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鲁迅的《阿Q正传》等文学作品时加深对人生的洞悉。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历史常识和文学常识。
2.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辅助学生了解诗词在历史和社会中的地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和看法。
2.读本法:全班或个人或小组读本,让诗词在班内流传,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赤壁赋》的基本背景,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指导学生阅读《赤壁赋》,学习诗词鉴赏方法,让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表达和情感。
3.课后布置阅读和诗词鉴赏题目。
第二课时1.学生上台朗读《赤壁赋》和发表自己对诗词的看法,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2.老师介绍诗词鉴赏的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诗词的句子,如何从中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3.课后布置分析诗词的作业。
第三课时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分析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再次读《赤壁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与小组中的同学分享。
3.课后布置阅读和分析鲁迅的《阿Q正传》。
第四课时1.学习《阿Q正传》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让学生熟悉文学作品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2.让学生自己分析鲁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分析的结果。
3.课堂结束前,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经验。
五、作业1.《赤壁赋》的鉴赏。
《赤壁赋》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婉约的文艺风格、纵横的历史背景和富有哲理性的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和学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略这篇文化宝藏的魅力,我们需要对赤壁赋进行深入的教学探讨和分析,为此设计了以下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文学魅力和历史背景,掌握赋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2、能够运用辞藻搭配和修辞手法分析赋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3、能够将赋的思想内涵与时代意义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审美体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学剪影:概述唐代文学和宋代文学的特点和影响;2、赤壁赋的作品解读: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集体研讨,探究赋的主题和情感导向,分析词汇、句式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3、辞藻和修辞手法探究:涉及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例句,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和创造性;4、文学与生活的交流:考察赋的时代意义,比如对历史人物、政治斗争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解析,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比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形成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前期提供文学史和赋的基本知识,介绍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2、讨论法:采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沟通,自主掌握赋的特点和思想内涵;3、体验法:通过阅读原文、朗读、创作和演讲等环节,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赋的语言魅力和艺术表现,提升语文素养和修养;4、案例法:采用真实的案例和历史事件,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深刻体悟赋所蕴含的文化内在和人生智慧。
四、教学后评估1、口头答辩: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通过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展示对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2、书面作业:包括赋的简要概括、重点词语的解析和表述方式的体验等方面的写作任务,以检验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掌握情况;3、创作赋文:要求学生对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和思考,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形成对赋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述。
《赤壁赋》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赤壁赋》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一、引言“赤壁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高效的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赤壁赋》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二、课前准备在开展《赤壁赋》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应该精读《赤壁赋》,全面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其次,教师应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演示、图片、视频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辅助展示。
此外,教师还需准备一些问题和任务,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三、课堂导入开始上课时,教师可通过引用与“赤壁赋”相关的名句或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引用古代文人的评价:“诸葛亮怀才而不遇,备亦有器而不用”,或引用典故“曹操赋诗三句,刘备只读了一句”等等,让学生对《赤壁赋》抱有更多的期待。
四、整体阅读在整体阅读环节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阅读《赤壁赋》。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将文本分成若干段落,在每一段落结束时,要求学生自主总结该段的主要内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文本解读在文本解读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片段,进行深入的解读。
教师可以从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多个角度出发,解读文章的内涵和艺术表达。
同时,教师可以在此环节中提出一些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用意和文化内涵。
六、情景演绎通过情景演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赤壁赋》中的情景和人物。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选择喜欢的片段进行表演或制作小视频。
通过角色扮演和自主创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赤壁赋》的内容和精神。
七、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环节中,教师可选取一些《赤壁赋》的相关案例,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例如,可以分析“苦肉计”的使用,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智慧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案设计:如何教授《赤壁赋》
如何教授《赤壁赋》?《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巨著之一,被誉为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
作为一位教师,想要成功教授《赤壁赋》,必须制定一份恰当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一份较为详细的教学方案设计,供有需要的教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作者及其时代背景,明白作品意义。
2、掌握《赤壁赋》的结构、语言风格、修辞技巧和描写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赤壁赋》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以及作者的文学才华和人生经历。
2、难点:古典汉语词汇、句法及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赤壁赋》背景、作者和大意,帮助学生掌握文学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和解读《赤壁赋》的构造、语言特点和背景,促进学生思维的互动与交流。
3、课堂演讲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语境教学法: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或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赤壁赋》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文学生涯,加深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赤壁赋》的背景和概述1、介绍《赤壁赋》的作者及其时代背景。
2、讲解《赤壁赋》的大意和结构。
3、分析《赤壁赋》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赤壁赋》的分析和解读1、介绍《赤壁赋》的篇章结构。
2、阅读《赤壁赋》,分析和解读文章。
3、理解文章中的句法、词汇和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赤壁赋》的文学价值1、介绍《赤壁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分析《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四课时:尝试创作类似的古体诗1、介绍古体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讲解《赤壁赋》的结构和词句运用。
3、布置作文题目,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赤壁赋(二)》教学设计
《赤壁赋(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赤壁赋》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豁达心境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哲学思想和景物描写分析。
2.难点:理解苏轼的人生哲学。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赤壁的风景视频或图片,营造氛围。
2.哲学思想体会
(1)深入分析文中的哲学思考,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等。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景物描写赏析
(1)分析文中对赤壁景色的描写,体会其意境之美。
(2)引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4.豁达心境培养
(1)通过《赤壁赋》,引导学生培养豁达的心境和乐观的精神。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5.课堂讨论
(1)你如何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的人生哲学?
(2)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6.课堂小结
总结《赤壁赋》的哲学思想和景物描写,强调豁达心境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
(1)写一篇关于人生感悟的短文。
(2)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文学作品,分析其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赤壁赋》教案设计
《赤壁赋》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掌握《赤壁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理解《赤壁赋》中的典故和比喻。
1.2 过程与方法分析《赤壁赋》的篇章结构,培养文本分析能力。
探讨《赤壁赋》中的修辞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豪放文风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领会《赤壁赋》中关于友情、壮志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
2.2 教学难点《赤壁赋》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
苏轼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技巧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引出《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赤壁赋》,理解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词汇和句式问题。
3.3 课堂讲解分析《赤壁赋》的篇章结构,讲解苏轼的写作手法。
详细讲解《赤壁赋》中的典故和比喻,阐释其深层含义。
3.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赤壁赋》中的修辞技巧和寓意。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苏轼的豪放文风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4.2 课后作业选取几篇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赤壁赋》文本,提供准确的原文和注释。
提供相关苏轼的生平介绍和学术评论,供学生参考。
5.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学术网站和在线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苏轼和《赤壁赋》。
寻找相关视频讲座或纪录片,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信息来源。
5.3 教具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赤壁赋》的图片和相关文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使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和讨论成果,方便全班交流和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与引导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苏轼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2022年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导语:《赤壁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下面店铺给大家提供了《赤壁赋》教学设计,大家可以参考阅读。
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篇1【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
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三、教学原则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说教法】1、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赤壁赋》的教案设计
《赤壁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赤壁赋》全文;(2)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豪放的性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2)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赤壁赋》;(2)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思想;(3)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苏轼的豪放性格和乐观人生态度的体现;(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阐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阐述《赤壁赋》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2)要求学生关注文中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相互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合作探讨成果。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苏轼的豪放性格和乐观人生态度;(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3)教师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背诵《赤壁赋》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赤壁赋》;2. 写一篇关于《赤壁赋》艺术特色的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赤壁赋》的情况;2. 学生对《赤壁赋》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理解和践行。
《赤壁赋》教案设计
《赤壁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赤壁赋》的文学背景及创作意图。
2.领悟苏轼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哲学。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领悟苏轼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哲学。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文章结构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苏轼,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轼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介绍《赤壁赋》的文学背景及创作意图。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语。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苏轼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哲学。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背诵课文的感受。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脉络。
2.挖掘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苏轼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哲学。
四、作业布置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摘录的好词好句。
二、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苏轼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哲学。
四、作业布置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摘录的好词好句。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苏轼审美情趣与人生哲学的理解。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改编。
2.各组展示改编作品,全班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脉络。
三个问题讲解《赤壁赋》
三个问题讲解《赤壁赋》《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整篇文章的主线索,按照这个清晰的线索去设计问题,深入文本,去探讨本文的核心问题:苏东坡是通过什么最终完成心灵的超脱。
伤痕累累的人生,胶着无奈的困境,他用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化解?所以我用三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带动全篇:1.主客有何可乐?2.主客又悲从何来?为何而悲?3.主客之悲如何被化解,最终“喜而笑”?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且每一个问题都是打开苏轼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逐一解读出苏轼如何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深层次原因。
针对第一问题,通过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文本,学生都能自我解决。
学生在好山好水、好风好月、好诗好酒、好时好友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中感受到了东坡在自然山水中的遗世独立、飘飘欲仙的山水之乐,再配上一段欢快悠扬的弦乐,学生在配乐朗诵中也已飘飘欲仙了。
第二个问题是理解苏轼旷达乐观情怀的过渡,必须深入品读隐藏人物内心的悲情及原因。
阅读文本,不难发现,“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将历史伟人与自我对比,透露出人生无常、岁月易逝、自身渺小之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再次感伤人生的短暂、自我的渺小。
难道主客的悲情主要就是来自于韶华易逝、时不我待和自我的渺小吗?难道连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都要主动为之让路的苏大学士就没有更深处的痛苦吗?我于是带领学生循着文本中的歌声和箫声去寻找。
那“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不正是化自于《楚辞·九歌·少司命》中“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的期待和幽怨吗?“我殷切地盼望你啊,你却没有来,我当风站着失意忧愁啊放声高歌”,东坡饮酒乐甚、扣弦而唱的歌声中,明明弥漫着飘零落寞、怀才不遇的幽怨和期待呀。
再听一听那箫声,它在幽怨何人、思慕何方、泣诉何事?为何九天蛟龙竟困于幽壑?为何使孤舟嫠妇落泪?蛟龙在天却困于沟壑,才不得展,志不得伸;孤舟嫠妇,飘零沦落、寂寞无助。
《赤壁赋》-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 易于理解:使用简洁的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把握课文要点。
九.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课文默写:要求学生课后默写《赤壁赋》中的几个经典段落,以检验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2. 文言文翻译:选取课文中几个较难的段落,要求学生进行翻译,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学生对古代历史背景的陌生,影响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对于重点词汇和句式,采用课前预习、课上讲解、课后复习的方法,结合实际语境进行例句分析,帮助学生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
2. 针对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通过分组讨论、教师点评、优秀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课文的美,提高鉴赏能力。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 文言文写作:以《赤壁赋》为灵感,写一段文言文,描述一次江边游玩的经历。
4. 文言文赏析:从《赤壁赋》中选取一个段落,进行赏析,分析其语言、意境和情感。
5. 文言文创作:以《赤壁赋》为背景,创作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表达你对赤壁之战的感想。
2. 鼓励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研究苏轼的其他文学作品,对比分析其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
- 查阅赤壁之战的相关历史资料,探讨历史事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 了解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时期散文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家。
- 学习文言文修辞手法,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提高文学表达效果。
- 阅读其他文学家的文言文作品,分析比较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对于课文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设计情境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课文朗读比赛等,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赤壁赋》的教案设计
《赤壁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熟读并背诵《赤壁赋》的重要段落;(3)能够分析并评价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2)分析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3)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2)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的深入理解;(3)艺术特色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2)引出《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2)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答思考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赤壁赋》的文言文特点和翻译技巧;(2)解析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3)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 课堂练习:(1)翻译《赤壁赋》的重要段落;(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赤壁赋》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赤壁赋》的重要段落;3. 选择一篇与《赤壁赋》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读后感写作:通过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苏轼的理解和感悟;4. 比较阅读报告:评估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深度。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 4篇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人文性: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
2、工具性: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
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教学设想】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认为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
作为一篇赋,我觉得应该把握其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针对本文,我又以其线索──苏轼的情感变化为重点组织教学。
再者这篇文本要求全文背诵,应把朗读、背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余秋雨散文《东坡突围》。
2、林语堂《苏轼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第十六章《赤壁赋》。
【教学过程】一、联系背景,迁移导入步骤:谭嗣同绝命诗→苏轼绝命诗→苏轼《赤壁赋》。
导语:古时文人狱中常作绝命诗,大家一定很熟悉谭嗣同临刑前的《狱中绝笔》: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苏轼也曾作绝命诗《狱中寄弟弟子由》两首,请看大屏幕投影:《狱中寄弟子由》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死里逃生。
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此诗,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
这就有了苏子泛舟赤壁,忆古抚今,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也得以诞生。
板书课题:前赤壁赋二、听读全文,间接感知1、听录音:播放著名话剧演员濮存昕朗读《前赤壁赋》的录音带,感受苏轼的文风。
2、作标记: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
最新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汇总(3篇)
最新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汇总(3篇)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篇一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熟读并背诵课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二课时一、导入:前面我们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他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
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
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
“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在我们课本的封面。
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
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赤壁赋》写作背景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弊政的要求。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著名的诗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著有《东坡乐府》。
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
赤壁赋教案: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
赤壁赋教案: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赋》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子和篇章结构;(3)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赤壁赋》全文的背诵与理解;(2)文中重要词汇、句子和篇章结构的学习;(3)《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的翻译;(2)《赤壁赋》艺术特色的分析;(3)对《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阐述《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3)激发学生对《赤壁赋》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2)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加强记忆;(3)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赤壁赋》的主要知识点;2. 强调《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提醒学生继续加强背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赤壁赋》全文;2. 做好笔记,整理学习《赤壁赋》的心得体会;3. 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分析两篇作品的文学价值;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苏轼的文学作品,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前赤壁赋》等,感受苏轼的文学风格;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总结教学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苏子-乐观
3.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1) 月下泛舟乐
二(2--3) 吊古伤今悲
三(4--5) 阐述哲理乐
朗读第一段,想象一下,假如让你以第一段的内容来画一幅《赤壁夜游图》你准备怎样画?
⎧内容:月、水、风、舟
景物⎨
⎩色彩:淡雅朦胧
⎧外貌、神态
人物⎨活动
⎩ (体现出来的感情)
1.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
箫声
2.这种借音乐来抒写一腔忧思哀绪的写法,我们在哪篇课文里学过?
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
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痕迹,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
客的这一段话很富于感染力,能真切地打动读者,说一说为什么达到这种效果?
景:悲凉苍茫
情:悲观失望
理:人生苦短
语言:骈散结合,感染力强
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赋通常采用“主客问题的形式来写。
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
提示:一般的人,在忧患于人生短促和虚空时,他会怎么做?
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
李白高呼:“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并提议:“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但苏轼不用此法。
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
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朗读四、五段,朗读时,划出文中几组相对的概念,讨论:
1. 苏子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是怎样一步一步导出来的?
水与月的特点→水与月的启示→启示后的做法
3.你怎样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逝者如斯↔未尝往盈虚者如彼↔未消长
变↔不变一瞬↔无尽
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
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层还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理,从什么角度来论述?这个角度又是如何回到“乐”字上边去的呢?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
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
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
讨论1:作者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还适用?
讨论2: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
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苏子的阐述哲理和前面的写景抒情有什么联系?
1. 议论时扣紧了水与月来阐发
2. 处处照应了客的话
写景抒情是哲理的基础, 哲理是写景抒情的升华。
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风月”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
把握住上列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诵全赋之骨。
根据提示,写出本篇中描写“风月”议论“风月”的句子。
描写风月
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沂流光。
月照: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
月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议论风月
客引曹孟德写月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客借月议人生失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借月展开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苏子以月借喻人生: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