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及其感染、传播和控制的学科。
该课程包括对它们的基本特性、生长环境、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及检测等方面的学习。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病原生物学中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方面的基本知识 - 了解寄生虫侵入人体和致病的机理 - 掌握寄生虫检验的方法与技巧 - 熟悉常见的寄生虫危害、传播和预防控制策略 - 培养对病原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动力课程内容第一章病原学概论1.病原生物学的发展与现状2.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形态结构3.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第二章寄生虫学概论1.寄生虫的分类与特征2.寄生虫侵入人体和致病的机制3.寄生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第三章常见寄生虫学1.原虫2.绦虫3.吸虫4.圆线虫和钩虫5.蛔虫和鞭虫6.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寄生方式、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危害第四章寄生虫检验方法1.寄生虫检验的原则2.寄生虫检验的常用方法3.寄生虫检验方法的评价第五章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1.寄生虫病的危害与流行病学特征2.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及预防小技巧3.寄生虫病防治的技术与方法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主,对于理论授课,采用PPT的方式进行讲解,辅以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对于实践操作,采用实验与诊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和开放性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方式以占比较大的闭卷考试为主,实验报告占比较小,旨在评估学生理论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考核的学生将颁发结业证书。
参考书目1.《病原生物学与防治技术基础》(赵荣福,杨占秋,陈逸龙,谢志宇编著)2.《人兽共患病控制(附DVD光盘)》(王惠东,薛迎新,周婉洪等编著)3.《寄生虫病学》(邵汝梁,周红梅,陈振东编著) 4.《病原生物学》(刘毅,杨海彬编著)以上参考书目只是供学生参考,不限于这些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行选择相关书籍。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 Experiment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课程编号50101164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学时学分:总学时72总学分4实验学时 30实验学分开出时间:二年级四学期适用专业5年制临床、视光、麻醉、影像、法医、口腔、预防本科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课程学习要求掌握各种重要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课程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内容。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形式可分为教师示教(包括多媒体、电视教学录像)和学生操作两种。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开设实验项目41个,其中基础实验(含基本操作)32个,技能训练实验6个,综合性实验3个。
实验总学时30学时。
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培养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医学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适用专业5年制临床、视光、麻醉、影像、法医、口腔、检验、预防本科四、主要仪器设备普通显微镜,倒置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恒温温箱,恒温水浴箱,普通冰箱,生物安全柜或超净台,高压蒸汽灭菌器,过滤器。
五、实验方式和要求1.预习学生在课前应按照实验课程进度表的安排预习实验指导以及教材有关章节,对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Medical Microbiology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课程编号:×××(仿宋常规小4号)实验学时:20学时学分:××(仿宋常规小4号)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五年制先修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开课学院:医学院开课学期:第四三学期、第四学期教材及实验指导书: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一、实验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理论课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生物学特性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说明。
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宗旨就是通过与理论课相关的实验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独立设课目的: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任务: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细菌培养技术,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测;菌分布与外界因素对细菌影响;综合性实验--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病原性球菌的检测;综合性实验—肠道杆菌的检测;其他细菌。
三、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1、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协作。
操作内容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示教内容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4、科学总结,实验完毕应自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可能的结论,并总结实验中的体会和经验。
除当堂作好实验记录及绘图外,还应按规定完成系统实验报告。
四、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次试验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实验目的:1)掌握无菌操作、油镜使用方法;2)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镜下特点;3)掌握革兰氏染色法并了解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病原机制、传播途径、预防控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一、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是指细菌和蓝藻,它们没有真核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质中;而真核生物是指真菌、原生动物和动物细胞,它们具有真核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2. 细菌的分类和形态特征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按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需氧性可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等。
3. 真菌的分类和生长特点真菌按生活方式可分为寄生真菌和自由生活真菌,按菌丝形态可分为单菌丝和分枝菌丝。
真菌生长缓慢,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
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室内空气中,人们吸入感染。
例如,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等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2.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进入另一个人的呼吸道或黏膜,引起感染。
例如,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等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3.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人体。
直接接触包括皮肤接触、性接触等;间接接触包括接触污染的物体、血液和体液等。
例如,艾滋病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三、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机制1. 细菌的病原机制细菌通过产生毒素、侵袭宿主细胞和免疫逃逸等方式引起感染。
例如,白喉杆菌通过产生白喉毒素破坏宿主细胞,导致白喉病发生。
2. 病毒的病原机制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复制自身,破坏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引起疾病。
例如,流感病毒通过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破坏细胞结构,导致流感症状的发生。
3. 真菌的病原机制真菌通过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破坏宿主组织和免疫系统,引起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2.教学点: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教学,任课教师由微生物学教研室委派。
3.辅导形式:课堂答疑、讨论、复习等结合。
4.启发式:多媒体教学片。
四考核办法: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及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试占10%。
实验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理论考试。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1.介绍实验室规则2.检查细菌动力(1份/人)实验一3.细菌涂片的制备及革兰染色法(1份/人)4验证型4.细菌特殊结构(示教)5.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讲解示教)6.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录像)1.人体、物品中的细菌检查(1份/组)实验二2.飞沫、空气中的细菌检查(1份/桌)4验证型3.细菌培养接种法(1套/组)4.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讲解示教)5.细菌培养法(录像)1.热力对繁殖体、芽胞的影响作用(1套/组)实验三2.紫外线杀菌作用(1套/组)4综合型3.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1份/组)4.耐药性变异(示教)5.鞭毛变异(示教)6.高压灭菌器的使用(讲解示教)7.细菌分离鉴定程序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使用(示教)8.细菌分离鉴定(录像)1.肥达试验(1套/组)2.结核痰标本抗酸染色(1份/人)3.厌氧培养及厌氧培养箱的使用(操作示教)综合型实验四4.观察炭疽杆菌形态(示教)5.观察破伤风梭菌形态(示教)46.真菌检查法(1份/人)7.真菌大小培养的观察1.血凝试验(1份/人)2.观察梅毒螺旋体形态(示教)实验五3.鸡胚形态结构观察4.病毒的细胞培养及CPE4综合型5.病毒包涵体的观察(示教)6.病毒组织培养法(录像)7.实验总结6/6。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教授学生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和参考书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体系;2. 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和病原机制;3. 学习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的免疫学机制;4. 掌握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常见微生物致病原理;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微生物学概述1.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1.3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 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2.1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2.2 微生物的感染机制2.3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 免疫学与微生物3.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3.2 免疫系统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机制3.3 免疫学在微生物感染治疗中的应用4. 微生物检测和致病原理4.1 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4.2 微生物致病原理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措施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和相关概念;2. 实验教学:开展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 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组织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能力。
六、参考书目1. 《医学微生物学》李华主编2. 《微生物学导论》刘伟主编3.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张明等编著最后,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医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为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 遵义医学院教务处遵义医学院教务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护理本科学生使用)Ⅰ前言《人体寄生虫学》是衔接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
以我国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演示、幻灯、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全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为适应我国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课程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简单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讲授内容为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分布、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其中简化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内容,强化致病和防治原则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体现高等护理学特色。
根据教材,现制订4年制护理本科教学大纲如下:一、教学目的总论部分要掌握有关名词概念,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熟悉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类型,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及寄生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
蠕虫和原虫部份要掌握生活史和致病机理、临床表现,熟悉寄生虫形态、病原学诊断和防治原则,了解流行因素和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部分掌握医学节肢动物与致病的关系及综合性防制措施,了解生态学基本知识。
二、教学总时数24学时:理论/实验为16:8。
三、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一版,刘晶晶,人民卫生出版社Ⅱ正文总论一、教学目的学习寄生虫学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及防治。
二、教学要求1.掌握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及宿主的类别。
2.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作用。
3.熟悉寄生虫的类别、感染的免疫及寄生虫病的特点。
4.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防治原则。
三、教学内容1.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共生、共栖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的生活史概念;寄生虫的类别(体内、体外、专性、兼性、偶然性、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宿主的类别(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和转续宿主);感染阶段的概念。
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医学寄生虫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核心提示: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2.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寄...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2.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也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本科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应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及培养创新精神。
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寄生虫分类学的重要依据及寄生虫生活史各期基本形态,形态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
掌握寄生虫生活史及生活史各期对宿主的危害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
通过学习寄生虫的生活史过程,掌握寄生虫的流行和传播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基本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阐述形态和机能,生态与流行,免疫与致病等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的原理,引导学生把寄生虫的形态与病原学诊断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基本技能训练:根据寄生虫标本制作和诊断方法的特殊性,强化训练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掌握病原学诊断、实验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操作技术。
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Parasit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7222009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分:1.5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16 ,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选用教材: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1] 医学寄生虫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医学寄生虫图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5] Essentials of Medical Parasitology [M]. Jaypee Brothers Medical Publishers (P) Ltd,2014选读书目[1] 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医学寄生虫学词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分子寄生虫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 人体寄生虫学 [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3;[5]Paniker's Textbook of Medical Parasitology[M]. Jp Medical Ltd,2013二、课程教学目标概述医学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中的重要的课程。
主要介绍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涵盖了医学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发育、繁殖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免疫、诊断、流行和防治等内容。
掌握医学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助于认识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特点,了解相关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防治原则,指导临床医疗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介绍实验室规则 (二)细菌基本形态特殊结构(示教)
基本形态: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创伤弧菌、淋球菌(玻片标本);特殊结构:肺 炎双球菌的荚膜;变形杆菌的鞭毛;破伤风杆菌的芽胞;炭疽杆菌的芽胞。 (三)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染色(1 份/人)
模拟标本制备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 (四)结核痰标本抗酸染色 (1 份/人)
3
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验内 容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细菌基本形态特殊结构(示教) 2.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染色(1 份/人) 3.痰液抗酸染色(1 份/人) 4.观察细菌代谢产物(讲解) 5.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录像) 1.人体、物品中细菌检查(1 份/组) 2.飞沫、空气中细菌检查(1 份/桌) 3.细菌接种法(1 套/组) 4.紫外线杀菌作用(示教) 5.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示教) 6.真菌检查法(示教) 7.性病防治(录像) 总则、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例分析
遵义医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
Ⅰ 前言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 机理、病原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一门学科。它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 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Ⅱ 正文
实验一 微生物的形态检查法及代谢产物观察
一 教学目的
在学习细菌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了解细菌微生物学检查法,同时树立无菌观 念。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油镜的使用及保护;细菌标本制备、革兰染色方法及抗酸染色法。 (二)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三)了解: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
一 教学目的
在熟悉寄生虫学实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示教学习各重要寄生虫形态、中间宿主及病理标 本,熟悉病例分析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二)熟悉:病例分析的思维方法。 (三)了解:重要寄生虫形态、中间宿主及病理标本。 (四)了解: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技术。 (二)熟悉:微生物在人体及物品中的分布;紫外线杀菌作用机制、特点及应用。 (三)了解:普通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及真菌检查法。
三 教学内容
(一)人体、物品中细菌检查(1 份/组) 检查头发、衣服、钱、手指等人体物品中的细菌,培养基采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 37℃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玻片标本);薄血膜上间日疟原虫形态(玻片标本):环状体、大 滋养体、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配子体(雄配子体,雌配子体);薄血膜上恶性 疟原虫形态(玻片标本):环状体、配子体(雄配子体,雌配子体); (四)医学昆虫
成蝇(大体标本);蝇卵(小瓶装标本);蝇幼虫(小瓶装标本);蝇蛹(小瓶装标本);蚤成 虫(玻片标本);人体虱(玻片标本);人头虱(玻片标本);臭虫成虫(玻片标本);蜚蠊生活史 各期(浸泡标本);硬蜱成虫(玻片标本)。 (五)病例分析
模拟痰标本制备细菌涂片,抗酸染色,油镜下观察。 (五)观察细菌代谢产物(示教)
观察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及尿素酶试验中细菌的生化反 应。 (六)录像: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1
实验 二 细菌、真菌培养技术及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一 教学目的
认识微生物的分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与医学的关系,通过了解普通培养基的制备及细菌 体外培养技术,学习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学会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了解外 界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普通平板接种葡萄球菌置紫外线下照射,讲解杀菌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五)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示教)
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六)真菌检查法(示教)
脚皮肤,10%KOH 透明法,观察菌丝。 (七)性病防治(录像)
实验三 人体重要寄生虫标本观察及病例分析
三 教学内容
(一)总 则 一般介绍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结合寄生虫标本观察的特点,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讲解标本观察法。
2
(二)蠕虫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小瓶装标本,玻片标本);卫氏并殖吸虫卵(玻片标本);川卷螺(小瓶
装标本);蝲蛄、淡水蟹(大体标本);肺吸虫病肺病理标本(大体标本);肝吸虫成虫(小瓶装 标本,玻片标本);肝吸虫卵 (玻片标本);豆螺(小瓶装标本);淡水鱼、虾(大体标本);肝 吸虫病肝病理标本(大体标本);姜片虫成虫(小瓶装标本;玻片标本);姜片虫卵(玻片标本); 扁卷螺(小瓶装标本);水红菱、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大体标本)。血吸虫卵 (玻片标本); 钉螺(小瓶装标本);血吸虫病肝病理标本(大体标本);血吸虫病兔肠系膜标本(大体标本); 两种带绦虫头节(玻片标本);两种带绦虫孕节(小瓶装标本,玻片标本 );带绦虫卵(玻片标 本);猪带绦虫囊尾蚴(小瓶装标本,玻片标本);头节翻出的猪带绦虫囊尾蚴(小瓶装标本); 两种带绦虫成虫(大体标本);囊尾蚴寄生的心脏、脑、肌肉标本(大体标本);钩虫卵(玻片标 本);两种钩虫成虫(小瓶装标本);两种钩虫口囊和交合伞(玻片标本);钩虫病的病理标本(大 体标本);鞭虫成虫(小瓶装标本);鞭虫卵(玻片标本);鞭虫病的病理标本 (大体标本);蛲 虫成虫(小瓶装标本);蛲虫卵(玻片标本);蛔虫成虫(浸制标本);蛔虫虫卵(玻片标本):受 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蛔虫病的病理标本(大体标本);马来丝虫成虫(小瓶装标本);两种 微丝蚴(玻片标本); (三)原虫
教学学时 实验类型
4
综合型
4
综合型
4
验证型
4
24 小时后观察细菌菌落特点。 (二)飞沫、空气中细菌检查(1 份/桌)
检查空气、飞沫中的细菌,培养基采用血琼脂平板,培养 37℃ 24 小时后观察细菌菌落特 点。 (三)细菌培养接种法(1 套/组)
普通琼脂平板分离培养;液体培养、半固体、斜面培养基接种;培养 37℃ 24 小时后,观 察生长现象。 (四)紫外线杀菌作用(示教)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和寄生虫学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 教学方法: 1 实验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电视录像)
和传统教学手段。重点内容以学生自做为主,一般内容以示教为主。 2 教学点: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及形态实验室教学,任课教师由微生物学教研室和寄生虫 学教研室委派。 3 辅导形式:课堂巡视和指导、讨论、复习等结合。 四 考核办法:实验报告及实验操作占 20%;实验课的平时成绩占 10%。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本科学生使用。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特对大纲作以下说明: 一 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
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 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完成大纲核心内容和重点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情况,介绍其它内容。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 12 学时。 四 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四军医大学出版,周艳萌,江吉富主编,2014 年;《人 体寄生虫学实验教程》,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黄学贵主编,201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