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祁县方言俗语的文化信息解读
祁县婚俗
祁县婚俗我的家乡祁县,历史悠久,地域文化源远流长。
其婚俗也颇具地方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祁县婚俗也在不断吐故纳新,但一些传统项目依然保留了下来,形成了今日独特的风格。
订婚其实就是女方到男方家吃饭。
相当于签订一项意向合同。
男方家的长辈会到场,并给女方礼金。
双方订婚要互赠四色礼,即四样礼物。
其中一样传统礼物是裤带,取拴住对方之意。
随着岁月的推移,此项仪式已被逐渐忽略。
结婚就是到民政局领证。
领证后到男方家吃饭,亲戚长辈也可以去。
这顿饭长辈亲戚不掏红包。
一对爱侣即日起改称对方父母爸爸妈妈。
父母要给红包,俗称改口费。
下帖男方要在举办婚礼前一月左右到女方家下帖,把择好的日子用红纸写好,放在红木“贴盒”里,再装上茭子(即高粱),意为要与对方交往结亲。
派一个比较体面的人送到女方家,并商量彩礼等事宜。
而女方家也会到男方家下帖,送去请女婿的日子,铁盒里还要放上豇豆,豇在祁县话里读jia,取欲嫁之意。
(下帖用的帖盒)婚礼前:男方家除了准备婚房,还要早早做被褥。
一般讲究四铺四盖,还要避开闰年选双月找四个“全人”女子来做,即有爹娘,有老公,有儿女者。
女方如若陪嫁被褥,也有此讲究。
婚礼那日,会把新做的被子整齐码放在洞房床上,显得喜气洋洋。
男子在婚礼前一天要去上坟,告慰祖先。
前一天,亲朋好友都来帮忙。
男的帮着布置庭院,女的开始包饺子。
饺子包好多,第二天早上家人和帮忙的一起吃。
婚礼前夜子时,双方都要吃岁岁饺子,还要四个同辈陪着。
饺子个数按年龄一岁一个,外加天一个,地一个。
如遇闰年,还要外加一个。
饺子是全肉陷的,包得极小巧。
包好后要摆放在铺了玫红纸的蚂蚁箩里,摆成双喜字样,再盖上大红喜字备用。
到子夜十二点,放炮,煮饺子。
其实男女双方都会提前一点。
因为据说谁家放炮早一点,谁就会当家。
吃饺子前,还会让新人抓财。
取硬币一盘,喜字覆盖,然后一把抓起,多多益善,意为抓富贵。
女方陪嫁必备:(一)、两个大红脸盆是必备品,其他随意。
可别小看了这俩脸盆,里面的东西可不简单哦:1. 新娘的洗簌用品,必须成双成对。
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
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在山西的晋中、晋西北一代有很多土语是很古老而优雅的:1.“居舍”--就是屋子、“家里”;2.“箸秸”--一种灌木,秸杆很直,质地坚硬,过去老乡很少用竹筷,就是用“箸秸”杆来作筷子的。
箸是筷子,秸是秸杆,箸秸是作筷子的秸杆。
现在山西人没有“箸”的说法了,但是“箸秸”的名称一直没有变;3“.参差不齐”--不识字的农民都有这样的口头语,而且读音绝对正确:“enibuqi”。
只有上过学的人才可能读成“anhabuqi”4.“兀”--一种方形的凳子;5.“兀的”--语气助词,意思比较宽泛,类似“那么”、“当然”、“可不是嘛”等意思。
例:“你会唱京剧?”“兀的哩1(意思是“哪当然啦1)这个词在元曲里常常看到,现在仍然是当地人的口头语。
6.“舁”(读yú,阳平)--抬的意思。
这个字好像很古老了。
《说文解字》解释是:“舁,共举也”。
7.“荷”(读hě上声)--承担、搬动的意思,也引申为一般的“拿”、“携带”。
这是非常普遍的口头语。
“荷不动”,就是拿不动的意思。
这个用法也很古老,汉朝张衡《东京赋》有“荷天下之重任”句。
8.“恶色”--就是垃圾。
这也是很古老的用语。
色,是种类的意思(如:各色人等)。
恶,是“醜恶”,“卑劣”的意思,和“美”、“好”反意。
现在台湾人讲的“国语”中把“垃圾”读作“lèsè”和山西方言接近。
9.“恶水”――是指脏水、污水,不是我们一般说的“穷山恶水”的“恶水”。
说“恶”而不说“脏”,是不是也很文雅?10.“巡田”――就是秋天看护庄稼。
别的地方叫“看秋”,“护秋”,远不如“巡田”富有韵味。
每到秋天,村里会指定专人担负巡田的职责,担负这种责任的人被称为“巡田的”。
“巡田的”很厉害,一般都会几下拳脚。
基本的装饰是,腰里缠一条长长的蓝布作的腰带,腰间别一个小小的“马床”。
所谓马床,是一种三条腿的袖珍小凳子。
马床有两个用途,一是巡田的累了可以随地坐下休息,更重要的用途是用来打人――打那些偷庄稼、蔬果的大人小孩。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方言谚语引言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中国省份,其方言是山西独有的一大特色。
方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民俗传统,反映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山西方言中常见的谚语,以期更好地了解山西文化的独特之处。
一、山西方言谚语的特点山西方言谚语以其朴实、幽默、深刻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山西方言谚语的特点:1.幽默风趣:山西方言谚语大多带有一定的幽默色彩,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2.生活化表达:山西方言谚语常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比喻,贴切地揭示了人们的生活哲理。
3.诙谐形象:山西方言谚语中常常出现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山西方言谚语的分类1. 务实经济类•“麻药鸡蛋,蛇盖着翅膀”:形容虚假的东西迟早会露出原形。
•“包了馒头看梗儿”:指看表面,不重视本质。
•“看堵门上挂红字,进门坐月老亲”:指主动迎合对方,以求个人利益。
•“一块看风向,一块搓清风”:指抓住时机,获取利益。
2. 人际关系类•“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指吃亏会心疼,与人斗争不狠。
•“近世亲,远嫌鬼”:形容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的变化。
•“滴了蜜的机,拣着哥杀姐”:指偏袒某个人而不公正对待其他人。
3. 悟道哲理类•“不经冬寒,不知春暖”:形容经历过困难和折磨后才能领悟到幸福。
•“磨刀不误砍柴工”: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黄泉路上没见过回头客”:形容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决定可能影响一生。
4. 动物自然类•“家门外有辞牛”:比喻某人才学有限,语言不过关。
•“狐狸尾巴翘过眼”:形容掩饰不住内心的真实想法。
•“一叶知秋”:形容一个细微的变化就能预示大的事物发展。
三、山西方言谚语的文化内涵山西方言谚语是山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山西方言谚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1.勤劳勇敢,实事求是:山西方言谚语中经常强调实际行动和勤奋努力的重要性,体现了山西人的劳动精神和追求实际效果的态度。
2.亲情友情价值:山西方言谚语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了亲人和朋友对于生活的意义以及亲情友情的珍贵。
山西谚语里的民俗
山西谚语里的民俗摘要:I.引言- 介绍山西谚语- 提出现象:山西谚语里的民俗II.山西谚语的特点- 介绍山西谚语的定义- 阐述山西谚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III.山西谚语中的民俗内容- 婚姻民俗- 提亲、定亲、出嫁、迎娶等习俗- 生育民俗- 得喜、添喜、报喜、坐月子等习俗- 葬礼民俗- 初终、入殓、吊祭、出殡等习俗- 节日民俗-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习俗IV.山西谚语中的民俗意义- 反映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强化了地域文化和民族认同感V.结论- 总结山西谚语中的民俗内容及其意义- 强调山西谚语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价值正文:山西谚语是流传于山西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它以口头传统为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信息。
在这些谚语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山西地区的民俗现象。
山西谚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作为黄河流域的省份,山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山西谚语正是这一地区历史文化的反映。
例如,在婚姻民俗方面,山西谚语中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的表述,强调了媒人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
在生育民俗方面,山西谚语中有“添丁进口,喜上眉梢”的谚语,表达了家庭生育的喜庆氛围。
在葬礼民俗方面,山西谚语中有“丧事求稳,喜事求快”的谚语,体现了山西人对丧葬仪式的重视。
此外,山西谚语还包含了丰富的节日民俗。
如春节时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形象地描述了春节期间的习俗活动。
山西谚语中的民俗内容不仅反映了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还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些谚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山西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山西人民的生活气息。
在当今社会,山西谚语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之,山西谚语以其独特的民俗内容和历史、文化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山西地区民俗现象的窗口。
山西祁县话的文白异读
出来 。
一
、
祁县话 文 白异读 的类型
( 一) 声母 文 白异读 类 型
1 . 古 全浊 声母 平声 字 , 今 祁 县话逢 塞音 、 塞擦 音 , 文读 为送 气清 音 , 白读 为不送 气清 音 。
收稿 日期 : 2 O 1 3 —1 2 —1 8
基金项 目: 陕西学前 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 目( 1 1 K J 0 3 4 ) 。 作者简介 : 高永鑫 , 女, 山西祁县人 , 陕西学前 师范学 院中文 系讲 师 。
t y p e a n d i t s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M o r e o v e r , t h i s p a p e r a l s o a n a l y s e d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c o l l o q u i a 1 .
都是 为 了解 释清 楚汉 语 中普遍 存在 着 的这种 “ 异读 ” 现 象 。本 文把 近于 权威 方 言 即普通 话 的音 称 为 文读 音 ,
把远 于权威 方 言的音 称 为 白读 音 。
祁县 隶属 于 山西省 晋 中市 , 地 处 山西省 中部 。祁县 话 属于 晋语 并州 片 , 处 于晋 语 的核心 。祁县 话 中存 在
山西祁县话中代词“[nja33]”与“人家”考释
山西祁县话中代词“[nja33]”与“人家”考释本文从山西祁县话中常用代词[nja33]与“人家”的语法、语用及修辞等方面的共同点出发,对其进行语音上的关联,并得出了[nja33]即为“人家”的古合音的遗留。
标签:晋语[nja33] 人家一、祁县概说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
地处太岳山北,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
东与太谷县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邻,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县隔汾河相望。
总面积为865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山西省会太原67公里。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8年)所记,汉语方言分区的第一个层次分成十大方言区,其中祁县属于晋语区。
虽然对晋语区的划分学术界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但是祁县被划分为并州片晋阳小片却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自李荣先生把晋语从官话里独立出来之后,晋语研究便逐渐丰富起来。
从语音到词汇、语法与修辞等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新成果,其中也不乏土语研究专著。
但是,祁县作为一个小型县城,其土语的研究还不甚丰富。
尤其随着近年来晋商历史文化的传播热,人们对祁县这个历史名城的语言关注也日渐加强,但祁县土话的研究却相对进展迟缓。
相反,在普通话盛行的现状下,真正的祁县土语也在面临着极大的生存挑战。
祁县土语研究最具体表性的是语音和词汇,因为它们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语的痕迹,甚至有些词语因年代久远,经过音变后已经难以考察到其来源。
本文中的“[nja33]”便是一例。
二、“[nja33]”与“人家”的语法关联在祁县话中,“[nja33]”一般作为代词出现,它的功能与“人家”颇为相似,两者在语法方面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nja33]”与“人家”的指示功能相关联“人家”作为一个指代词,起初是由两个词根语素构成的偏正式短语,随着“人”的他指和偏移,“人家”渐有了“他人之家”之意。
吕叔湘认为,旁指代词“人家”也是沿着旁指代词“他”的路子,经历由泛指到专指,由无定到有定两个途径的转化过程,最终真正变成第三人称代词的。
祁县婚俗 ,
祁县婚俗我的家乡祁县,历史悠久,地域文化源远流长。
其婚俗也颇具地方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祁县婚俗也在不断吐故纳新,但一些传统项目依然保留了下来,形成了今日独特的风格。
订婚其实就是女方到男方家吃饭。
相当于签订一项意向合同。
男方家的长辈会到场,并给女方礼金。
双方订婚要互赠四色礼,即四样礼物。
其中一样传统礼物是裤带,取拴住对方之意。
随着岁月的推移,此项仪式已被逐渐忽略。
结婚就是到民政局领证。
领证后到男方家吃饭,亲戚长辈也可以去。
这顿饭长辈亲戚不掏红包。
一对爱侣即日起改称对方父母爸爸妈妈。
父母要给红包,俗称改口费。
下帖男方要在举办婚礼前一月左右到女方家下帖,把择好的日子用红纸写好,放在红木“贴盒”里,再装上茭子(即高粱),意为要与对方交往结亲。
派一个比较体面的人送到女方家,并商量彩礼等事宜。
而女方家也会到男方家下帖,送去请女婿的日子,铁盒里还要放上豇豆,豇在祁县话里读jia,取欲嫁之意。
(下帖用的帖盒)婚礼前:男方家除了准备婚房,还要早早做被褥。
一般讲究四铺四盖,还要避开闰年选双月找四个“全人”女子来做,即有爹娘,有老公,有儿女者。
女方如若陪嫁被褥,也有此讲究。
婚礼那日,会把新做的被子整齐码放在洞房床上,显得喜气洋洋。
男子在婚礼前一天要去上坟,告慰祖先。
前一天,亲朋好友都来帮忙。
男的帮着布置庭院,女的开始包饺子。
饺子包好多,第二天早上家人和帮忙的一起吃。
婚礼前夜子时,双方都要吃岁岁饺子,还要四个同辈陪着。
饺子个数按年龄一岁一个,外加天一个,地一个。
如遇闰年,还要外加一个。
饺子是全肉陷的,包得极小巧。
包好后要摆放在铺了玫红纸的蚂蚁箩里,摆成双喜字样,再盖上大红喜字备用。
到子夜十二点,放炮,煮饺子。
其实男女双方都会提前一点。
因为据说谁家放炮早一点,谁就会当家。
吃饺子前,还会让新人抓财。
取硬币一盘,喜字覆盖,然后一把抓起,多多益善,意为抓富贵。
女方陪嫁必备:(一)、两个大红脸盆是必备品,其他随意。
可别小看了这俩脸盆,里面的东西可不简单哦:1. 新娘的洗簌用品,必须成双成对。
祁县本土文化介绍作文
祁县本土文化介绍作文祁县,这个在山西中部静静散发魅力的小县城,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它的名字并不如一些大城市那般响亮。
但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祁县人来说,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文化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说起祁县的本土文化,那得先从那古色古香的建筑说起。
祁县的明清古街,那可是历史的见证者。
走在那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回响。
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那斑驳的木门和褪色的招牌,都在诉说着过去的繁华。
有一家卖老陈醋的铺子,一进店门,那浓郁的醋香就扑鼻而来。
店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醋缸,老板熟练地从缸里舀出一勺醋,让你品尝。
那酸味,醇厚而绵长,直让人忍不住咂咂嘴。
还有一家卖剪纸的小店,橱窗里展示着各种精美的剪纸作品。
有活灵活现的生肖图案,有寓意吉祥的花鸟鱼虫,每一幅都让人惊叹不已。
再往前走,就到了渠家大院。
那高大的门楼,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无不展现出当年主人家的富贵与气派。
走进大院,穿过一道道门,一间间房,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迷宫。
院子里的石桌石凳,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的场景。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我们好奇地钻进一间偏房,发现里面堆满了旧家具和杂物。
在角落里,还躺着一本泛黄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账目。
我们虽然看不懂,但却能感觉到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
祁县的面食文化也是一绝。
拉面、刀削面、剔尖儿,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就说那拉面吧,师傅双手舞动,那面团就像变魔术一样,瞬间变成了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面条。
下到锅里,煮熟捞出来,浇上一勺香喷喷的肉酱,再撒上一把葱花和香菜,那味道,简直绝了!我还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亲自下厨做拉面。
我站在一旁,眼睛都不眨地看着妈妈的动作,心里充满了期待。
当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端上桌,客人吃得赞不绝口,妈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一刻,我觉得这就是家的味道,这就是祁县面食的魅力。
祁县的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
每年春节,村里都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
山西祁县话人称代词的特点
山西祁县话人称代词的特点作者:高永鑫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4期摘要: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晋语的中心,其语音、词汇、语法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本文阐述了祁县话的人称代词及语法功能,重点介绍了较有特色的“咱、咱们、各人、伢、人伢”等,并举例描写了它们的语义色彩。
关键词:祁县话人称代词语法功能祁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端,太岳山北麓,东与太谷县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1]。
在晋语研究越来越热的今天,本文重点分析祁县话的人称代词用法,以便让更多的人从一个侧面了解晋语。
祁县话的人称代词可列表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祁县话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是用读轻声的“们”[m]加在单数形式后面表示,和普通话的复数构成形式相同,用法也大体相同。
受鼻辅音[m]的影响,“们”前面的“俺、你、他”都读为鼻化音。
第二人称单数有两个“你”读音不同,用法也不一样,分别记做“你1、你2”。
一、我、俺、俺们、咱们、咱五个词都可以表示第一人称单数,但所用场合有所不同。
1.“我”可以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作主语、宾语时与普通话“我”差别不大,作定语时,后面要加“的”表示领属,且领属的对象有限制。
如果领属的是物,那么该事物不能是公共场所,而为“我”所专有。
例如可以说“我的书包”、“我的想法”,但不能说“我的学校”、“我的村子”。
如果领属的是人,则该名词不能是表亲戚的名词,例如可以说“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但不能说“我的爸爸”、“我的姑姑”。
公共场所名词前,亲戚名词前要改用“俺”,且无须加“的”,例如“俺学校”、“俺班里”、“俺舅舅”、“俺娃娃”。
2.“俺”除了可以作定语外,还可以作主语、宾语,用法与“我”基本相同,只是用“我”多,用“俺”少,用“俺”更强调自我。
3.“俺们”常用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小孩说话常用“俺们”指自己。
晚辈与长辈说话时也可以用,尤其是说话人处于弱势或者受委屈时,或者请求长辈满足自己的要求时。
试论祁县古县镇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
试论祁县古县镇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作者:蔡华祥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8期摘要:祁县方言属于晋语的一种,连读变调较为复杂。
其中,两字组连读变调一共有十一种类型,比较常用的变调共有九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关键词:祁县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
东与太谷县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县隔河相望。
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
因古时有昭馀祁泽薮而得名。
全县辖6镇2乡(昭余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西六支乡、峪口乡),160个村民委员会,289个自然村,面积85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6.1万人。
祁县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
这次调查的是祁县古县镇闫名村的方言,调查合作人为老派,世居当地,语音纯正。
下面先介绍祁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然后着重讨论两字组连读变调的情况。
一、祁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祁县方言有22个声母,其中包括零声母:p(饱步本八),pʰ(怕盘平拍),m(米买门麦);t(刀地东读),tʰ(土太同铁),n(女脑年捺),l(路吕兰列);ʦ(走主志记),ʦʰ(曹初次气),s(书生丝洗);tʂ(知招张长),tʂʰ(池昌潮吃),ʂ(声收扇石),ʐ(绕认软日);ʨ(举焦穷节),ʨʰ(枪秋桥切),ɕ(写修虚吸);k(高柜哥各),kʰ(开跪康哭),ŋ(哑袄安鸭),x(飞话灰冯);Ǿ(围闻严二)。
声母的音值说明:n在细音前的实际音值为ȵ。
祁县方言有43个韵母,包括3个自成音节的辅音:ɿ(资支地听);ʅ(知睁池绳);a(爬洒上拉),ia(架家枪羊),ua(花瓜瓦挂);ɔ(饱保桃照),iɔ(鸟吊敲咬);o(母科忙窗),io(票桥小腰);ɪ(爹姐写爷),yɪ(靴邪斜);ɯ(馍河蛇鹅);ɛi(买来才矮);uɛi(乖帅快坏);ei(杯菜盖爱),iei(街解介揩),uei(堆最柜位);əu(布主苦吴),iəu(女嘴去鱼);ə头走手口),iə流酒油球); (俺们); (你);(儿耳二);ɪ(边天千盐),yɪ(全选圆圈东村粪文轮穷凶雲);ɑŋ(板党伞康),iɑŋ(眼江馅阳),uɑŋ(床关广晚半扇看安短酸宽碗);ɔŋ(门灯陈根),iɔŋ(饼林金英);ɑʔ(拔踏热鸭),iɑʔ(麦铁学约),uɑʔ(脱说活袜),yɑʔ(缺雪决月ʔ(木择吃黑ʔ(北敌七一ʔ(读出服屋ʔ(脚菊俗药)。
试论祁县古县镇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
十 一 种 类 型 。下 面 先 列 出 具 体 的 例 子 ,然 后 进 行 讨 论 。例
祁 县 方 言 有 4 个 韵 母 , 包 括 3 自成 音 节 的 辅 音 : 1 子 先 按 不 同 的变 调 类 型 排 列 , 同 一 变 调 类 型 按 字 组 内单 字 3 个 调 组合 排 列 ,具 体如 下 :
招 张 长 ) ,t ( 昌潮 吃 ) , 池 ( 收口手 女 买 有 ) ;去 声 2 ( 菜 大 树 l\ 古 4 醉
( 认 让 厚 ) ; 阴入 5 、( 尺 发 桌 七 麦 ) ; 阳 入 3 2j( 绕 2 竹 1 \ 白杂 食
软 日);
( 焦穷节 ), 举
( 秋 桥 切 ) ,c ( 修 虚 舌 和 服 )。 枪 写 二 、祁 县方 言 两 宇组 连 读 变调
关 于 祁 县 方 言 的 两 字 组 连 读 变 调 ,我 们 一 共 归 纳 出
吸 ) ;k ( 高柜 哥 各 ) ,k ( 跪 康哭 ) ,n ( 开 哑袄 安 鸭 ) ,
x( 飞话 灰冯 );0 ( 闻严 二 ) 。 围
声 母 的音值 说 明 :n 在细 音 前 的实 际 音值 为 。 ( 支 地 听 ) ;1( 睁 池 绳 ); a ( 洒 上 拉 ) , i ( 资 .知 爬 a 架
家 枪 羊 ),U ( a 花瓜 瓦挂 ) ;0( 保 桃照 ) , i 鸟 吊 敲 饱 3(
一
略低 ;带 的鼻 音 尾 韵 母 中 主 要 元音 带有 明显 的鼻 化 ; 0 、 7 i? e、y ? Y 、 i? Y 、y ? 的塞 音 韵尾 ? e 、u ? e、 ? Y 、u ? Y 中 在单 字 音
、
祁 县方 言 的声 韵 调 系统
山西四言杂字
山西四言杂字山西四言杂字,是指由山西方言中的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这些四字词语既有各自独立的意思,又能组合成有深意的词语,展现了山西方言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山西四言杂字的形成源于山西方言的特点,山西方言注重平声韵脚,每个字的音调相对稳定,容易将四个字组合为一个整体。
山西四言杂字多数是固定搭配,具有特定的意义或象征含义。
这些词语常用于山西人之间的日常交流中,表达情感、赞美、祝福等各种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山西四言杂字。
其中常见的有“瞎子点灯”、“文武双全”、“国色天香”、“五谷丰登”、“龙凤胎”等。
这些词语的组合,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成为了山西文化的一部分。
1. “瞎子点灯”是山西四言杂字中常用的形象说法,意为徒劳无功。
瞎子是不能看见的,点灯却找不到光亮,形容别人做事没有效果。
2. “文武双全”表示一个人既有文化、学识,又有武艺、体力。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全面发展、才华出众。
3. “国色天香”形容女子美丽动人,美得有国色和天香之美,浑然天成,不加雕琢。
4. “五谷丰登”是形容丰收的景象,五谷指的是小麦、稻谷、玉米、高梁和红薯等,丰登则表示丰收的意思。
5. “龙凤胎”指一对双胞胎,男女各一个。
其中,龙和凤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寓意吉祥和幸福。
山西四言杂字不仅仅是词语的组合,更是山西地方文化的体现。
它们流传于山西方言中,代代相传,已成为山西人的口头禅和文化符号。
这些四字词语能够准确表达出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承载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山西四言杂字的使用不仅限于日常交流,更广泛地体现在山西人的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中。
例如,在山西戏曲中,演员会用四言杂字来构建角色形象和表达情感,增加剧情的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山西的书法艺术中,也可以看到四言杂字的运用,以形式美和意蕴深远取胜。
此外,山西四言杂字也成为了山西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西的景点和纪念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用四言杂字来表达对山西的赞美和祝愿的词语。
祁县方言音系再研究
关 键 词 :祁 县 方 言 ;音 系 :语 音 结 构 ;音 变 中图 分 类 号 : H1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7. 文 章 编 号 : 10 —9 9 ( 0 0 30 6 —5 0 02 7 2 1 )0 .0 1 0
20 0 7年暑 假 , 州大 学师 生到 山西 祁县 进行 了 苏
人
的方 言材料 ,谨 此表 示衷 心 感谢 !同时 ,一起 参与 调查 的笔 者的研 究 生 阎晓丽 也是 阎名 村人 ,她 为我 们提供 了年 轻人 的祁 县 阎名村 话 。
一
女言
q 岸 案
日
k 亏 开
O 闻王 无 吴 二 园元 远
声 母
这 让 我们 认识 到音 系 的不平 衡性 。
我 们注 意 到 ,前人 的记 录对此 就 有分歧 。杨 、
王 ( 9 4 认 为 没有 [ ] 但有 浊 的[ ) 徐 、 ( 9 6 18 ) t( z , 王 18 ) J 则认 为存在 空 间和 时 问的变 异 ,即县 境 内各地 有 的
有[ t 鲥,有 的没 有 [ ] t ,同 是城 关 ,老 年人 的有 ,年 轻 人 的没有 。 我们 只 调查 了阎名村 一个 点 。两位 发音 人有 明
《 文研 究 》2 1 第 3期 ( 第 16期 ) 语 0 0年 总 l
祁县 方言 音系再研 究
汪 平
( 州 大 学 文 学 院 , 江 苏 苏 州 2 52 ) 苏 1 13
摘
要 : 山 西 祁 县 方 言 音 系 很 有 特 色 ,文 章 在 前 贤 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对 其 声 母 、韵 母 、声 调 系 统 作 了更 深 入
山西风俗歌谣里的“腊月忙”
⼭西风俗歌谣⾥的“腊⽉忙”进⼊腊⽉,离年就不远了。
记得⼩时候,每到这时,城乡崩爆⽶花的声响不断,孩⼦们⾼兴地挤在周围,期待着⾃家喷⾹的那锅爆⽶花赶紧出锅。
但是由于现在物质⽣活的极⼤丰富,家家户户再也不⽤着急备年货了,所以很多关于腊⽉⾥那种温暖的记忆凋零了许多。
⼭西民俗学者聂元龙说,腊⽉在⼭西的年⽂化中有厚重的承载,此时应该温习。
各地流⾏的风俗歌谣把腊⽉⾥的风俗说了个遍,⾮常有趣,耐⼈回味。
聂元龙说,“腊”最初的意思是打猎获取兽物以祭先祖,后来延伸为表⽰时间的“腊⽇”“腊⽉”,仍与祭祀有关。
现今的“腊⽉”还保留着传统祭祀的烟⽕⽓,但在⽼百姓眼⾥仅仅是个时间概念,进⼊腊⽉后,便数着指头盘算哪天该做什么了。
这是春节前最繁忙的⼀个⽉份。
⼭西从南到北流传着⼀些关于腊⽉的风俗歌谣,这些形式相似⽽内容略异的《腊⽉忙》民谣,把民间为了“年节”⽽忙碌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
晋中,腊⽉是为“过⼤年”彩排流⾏在晋中祁县的⼀⾸《腊⽉忙》民谣,⽤当地⽅⾔来通读,柔似流⽔的⼉化⾳顿时把⼈带⼊⼀种祥和愉悦的境界:腊⽉廿三,打发灶王上了天;廿四,割下对⼦写上字;廿五,揩抹打扫寻笤帚;廿六,提上篮篮割下⾁;廿七,关住门门洗了脚;廿⼋,家家户户胡拾掇;廿九,提上坛坛打下酒;三⼗⽇,⾓⼉(饺⼦)捏下三笸箩。
聂元龙说,这⾸⽐较有代表性的《腊⽉忙》民谣,反映了晋中⼀带的⼈们在腊⽉⾥的⽣活⽚段,着重体现了⼀个“忙”字。
腊⽉廿三是民间普遍重视的“祭灶节”,灶王爷回天上以后,家⾥少了⼀位“监督者”,各种禁忌可以暂时置之不理,⼼情放松下来,便产⽣了“忙乱年”的风俗,家家户户可以随⼼所欲地“胡拾掇”。
许多地⽅都流⾏腊⽉廿三后姑娘出阁媳妇进门,这段时间有很多古板的礼仪可以不⽤在意,这被称为“赶乱婚”。
其次,在年节将近时,⼈们对来年的期盼与祝福也是少不了的,各家尽其所有,各⼈尽其所能,⽬的只有⼀个:过个平安吉祥年。
⼭西⼈称腊⽉廿三为“过⼩年”,是为“过⼤年”⽽进⾏的操练和彩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2期 晋 中 学 院 学 报V ol.26 N o.22009年4月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Apr. 2009[基金项目]山西省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SXSK 07-ND )[收稿日期]2009-02-14[作者简介]袁圣敏(1983-),女,山西祁县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方言音韵。
山西祁县方言俗语的文化信息解读袁圣敏(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方言俗语由地方人民创造并广泛使用,受当地人文地域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表达形式,是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反映。
通过对山西祁县方言俗语的分析,从动物形象、饮食、礼俗、经商哲学等方面揭示祁县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展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祁县方言俗语;文化信息;文化心理;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09)02-0033-05 俗语是“群众所创造的、并在群众中流传、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1],是广泛流传在劳动人民口语中的叙述性语言单位,它的产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能比较完整地表达特定的文化内容,包括人们对事物的喜好或厌恶的感情。
而方言俗语是由地方人们创造的,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受当地人文地域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表达形式,是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反映。
因此,我们对地方方言俗语进行记录、分析,解读其内在的文化信息,可以发掘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内涵。
祁县方言俗语是祁县人民创造并广泛流传在祁县人民生活中的语言材料,包括祁县方言谚语、祁县方言歇后语和祁县方言惯用语。
这些俗语反映了祁县人民对事物和生活的共同认识和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1600多条祁县方言俗语材料的分析,①对其中包涵的当地丰富的内在文化信息,包括方言俗语中反映的民众文化心理进行挖掘,从动物形象、饮食、礼俗、经商哲学等几个突出的方面进行解读。
一、祁县方言俗语中的动物形象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特点、活动和人类自身联系起来,通过俗语句子的对举或者对比,赋予动物和人的某些相关的特定含义,使得某些动物有了固定的形象特征。
祁县方言俗语中涉及的动物形象包括:家畜类有狗、牛、羊、马、猪、鸡、兔、鸭;走兽类有麻胡(狼)、老虎、猴子、熊;飞禽类有鸽子、喜鹊、麻雀、鹞、雁;鱼虫类有蛤蟆、老鼠、茅虫儿、苍蝇、虱子、蚂蚱、蚊子、蛇、蝎子等。
人们通过这些动物的特征习性来比喻人的特征习性,又用人的眼光来看动物,将人的特点映射在动物身上。
因而,这些动物形象反映在祁县方言俗语中,显示出了特定的地区性的文化积淀和民众的爱憎。
虽然有的动物如家畜类多在人们生活中有很大用处,但是在俗语中它们大多具有贬义色彩。
这反映了本地区人们的造语心理和认知过程,“……以动物的贬义入词的情况,反映了人类对动物品行原始的根深蒂固的陈见。
”[3]226在俗语的建构中,人们对待动物不是按照它的社会功能来出发,而是从人类的眼光、角度认识动物原始的、本质的性质,即把动物看成只是牲畜,一种低级的动物形态,与作为高级形态的人的对立,而不是看家护院的狗,不是拉磨的驴,不是作为食物的猪。
祁县方言中责骂人的惯用语“人核嘞没拉,牲畜核嘞短一根以巴(以巴:尾巴)”,直接把人归类到没有尾巴的牲畜里,就是这种造语心理的反映。
・33・祁县方言俗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动物形象是狗,例如:(1)外甥子是狗,吃了饭儿往回走(2)字是黑狗,越描越丑(3)要把你教育成人,狗儿戴帽子也能成了人(4)人管媒不嫁,狗管媒爬到车上(5)狗不理神仙(6)狗挑竹帘子———全凭一张咀(7)哈巴狗儿撵麻胡———凭你的咬了凭你的跑了(8)狗咬太阳———少见多怪这些祁县方言俗语里,狗是贫贱低下形象的代表。
例(1)中狗带有了“忘恩负义、吃了就走、不念感恩”的意象。
例(2)中狗代表丑陋。
例(3)反映狗的动物性,难以教化,用来比喻人的不好行为难以教育改造。
例(4)形容不听信认真正式的劝告,却相信别人的道听途说;指人不识抬举。
这里,狗是直接和人类对立的低贱形象。
例(5)中狗代表情态傲慢的意象。
例(6)和例(7)中的狗成为没有真正本领、无能、空谈的形象代表。
例(8)中把“没见过世面、眼光狭隘短浅”的意象赋予了狗。
祁县方言俗语中,驴是懒惰、爱吵闹、外表光鲜、内在腐朽、无能丑陋形象的代表,例如:(1)犟驴上磨屎尿多(2)一个桩上拴不得两个叫驴(3)驴粪蛋儿外面面光(4)贵州的毛驴———就那么两下蹬打(5)三条腿的拐毛驴———死活一般价猪是愚蠢、无赖形象的代表,例如:(1)猪心一眼子(2)死猪不怕开水烫(3)猪儿吃麦子———糟踏五谷了(4)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儿跑?(5)猪儿身上的虱子———牲畜核嘞的牲畜关于走兽类动物形象俗语里,出现最多的是麻胡,即狼。
可见麻胡在以前本地人们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现在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干涉活动多,森林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它的出现也就少了。
但是麻胡的动物形象,已经渗透到了当地的文化里,有了一定的文化蕴含。
例如:(1)麻胡当拐拐———越圪次越来嘞(2)麻胡养活的你炕墩子啊嘞(3)跟上麻胡耍土土(4)麻胡不吃的东西(5)麻胡吃你也得就瓣蒜了以上例子中,麻胡形象蕴含了贬义的信息。
例(1)形容人得寸进尺的举动。
例(2)比喻人没有良心,忘恩负义。
例(3)多责备孩子不学好。
例(4)和例(5)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人品行做事极其恶劣,狼都不愿意吃这种人,或者狼吃也得有佐料去味。
祁县方言俗语里有一些骆驼意象的出现值得人思考。
祁县属于中原地区,而骆驼是沙漠动物。
这可能跟晋商对内蒙等的边境贸易有关,使得人们对它有比较多的认识。
(1)骆驼当拐拐———耍得些笨彩彩(2)水渠渠勒拉出骆驼来———哪有兀事(3)骑得骆驼赶得鸡———高的高低的低(4)嘴上能拴个骆驼高大、笨拙的骆驼形象被人们用来表达生活中滑稽、可笑的事情。
喜鹊本是吉祥的动物,但是,祁县方言俗语中却有一些贬义的意象,例如:(1)雁鹊鹊(喜鹊)死 三年———就留下条咀了(2)雁鹊鹊窝里掏不出凤凰来以上例子中,喜鹊包含了多嘴、贫贱的内容。
祁县方言俗语中鱼虫类动物形象里,鱼虾等水类动物几乎没有,而多虫类动物,这跟祁县的平原、旱地环境有关。
虫类动物多是贬义、丑陋、肮脏不洁的东西。
(1)茅虫儿迈张口———概不嫌口臭(2)蚂蚁儿戴啊谷壳壳———假装大头鬼(3)虱子就往热热处圪钻了(4)你家的虱子也带的串铃了例(1)中,茅虫儿即是厕所里的蛆,这句歇后语用来讽刺说大话的人。
例(2)比喻人虚伪、冒充大人物。
例(3)用虱子喜欢温热环境的特质,来讽刺人爱凑热闹。
例(4)讽刺爱自夸炫耀的人。
祁县方言俗语中,人们用猫和老鼠的对立和斗争来反映人类的动作性质和状态。
例如:(1)猫儿老 不逼鼠(2)猫儿走 ,老鼠反 (3)不 意( 意:声张,说话)的猫儿吃的大老鼠以上例子中,猫和老鼠这一对矛盾实体代表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权利制约关系,反映了人们对事情辩证发展的认识和对利害关系的实质的感触。
例(1)是对世俗生活中人老了,权利威望就丧失的・43・感叹。
例(2)形容权利制约方消失,秩序就变得混乱。
例(3)指不声张的人得到实惠最多。
二、祁县方言俗语中的饮食饮食是人的第一生活要义,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心理,构成了一定的饮食文化。
祁县方言有“一样的米面,百样的手段”“一样的米面,各人的手艺”等谚语,充分反映了祁县民众饮食中食物花样之多,这里的“米”是指小米。
祁县方言俗语中出现的食物种类众多,有:渣渣、谷垒、拌汤、包子、馒头、拉面、窝窝头等,例如:(1)渣渣谷垒,越吃越美;谷垒拌汤,吃到肚里睡下;渣渣煮疙瘩,吃到肚里不熨贴(熨贴:舒服)(2)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在咀上(3)不蒸馍馍争口气(4)窝窝头踩一脚———不是好饼(5)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祁县的拉面香煞个人这些俗语不一定都是说明人们的饮食习惯,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祁县人们的饮食。
例(1)反映了祁县人们对日常饮食搭配的喜好:渣渣(即玉米面熬的粥)和谷垒、拌汤和谷垒,都是汤饭和干饭、粗粮和细粮的搭配,味道好又有利于肠胃消化,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渣渣和煮疙瘩都是玉米面做的,入口比较粗糙,也难以消化,两者搭配吃着不舒服。
例(2)到例(4)都是用日常生活的食物的属性或制作过程来表达一定的道理。
例(5)用两个邻县特产的对举,表现出了本地的特色面食。
祁县地处山西省中部,是中原的平原地区,食物以小麦面粉为主,是面食之乡,谚语“吃米不如吃面,投朋友不如住店”就是对这种面食为主的文化心理的反映:米指大米饭,面指用小麦面粉做的各种食物;祁县人以面食为主,认为吃米饭不饱肚子,不如吃面舒坦实在;而出门在外,投靠朋友虽然更熟悉更有安全感,但同时也担心给别人带来麻烦,所以住旅店更自由舒坦些。
祁县方言俗语中透露出来的饮食文化还有很多,例如:(1)烧七成,煮八成,要吃熟的上笼蒸(2)籴米擦粥儿———衬(趁)枣(早)儿(3)妮子吃灌肠———自己撩蒜(料算)祁县的“八碗八碟”系列名菜是传统筵席佳肴,用料讲究,口味纯正,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制作工艺十分独特,技法多样,烧、熬、炸、烹、酿、炖、焖、煮、蒸等缺一不可。
例(1)就反映了“八碗”制作的笼蒸特色。
“八碗”具体菜肴说法不一,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先经过复杂工艺做好放在碗里,吃时上龙床[l5m32-33s o32]蒸即可。
这样做出来的菜肴,不仅调料入味充分,同时也可使肥肉脱脂、肉食熟透,达到肥而不腻的效果,香味四溢。
例(2)表层义反映出当地人们做小米粥,里面一定要放红枣一起煮才好吃;这样熬出来的小米粥有小米的清香,又有红枣的香甜,而且二者都很有营养价值:小米健脾和胃、除热解毒,红枣补气安神,熬成的粥是补养佳品,反映了人们的饮食养生文化。
例(3)中的“灌肠[kuγ35tsa32]”,平遥又叫碗托,是祁县、平遥一带有名的食品,是由荞麦粉加水调成糊状放置在小圆碟中,用笼蒸3—5分钟,蒸熟以后呈圆形片状,置凉,食用时根据个人喜好,切成长条或菱形状,加醋和蒜泥调和。
这道菜口感清香,入口滑溜又有筋骨,经常食用还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也是祁县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食品。
可以看出,这些俗语中不仅反映出了当地人们的饮食习惯,而且多有科学依据,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养生,形成了当地的一种饮食文化。
三、祁县方言俗语中的礼俗风俗是一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出于生活的需要,以模式化的方式进行的民俗活动。
方言俗语中就有对当地历代相传沿袭的风俗习惯的总结或反映,在反映地域风俗中蕴含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
我们以婚嫁仪式和腊八习俗为例,简要分析祁县方言俗语中反映的风俗习惯、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