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春节习俗参考资料
山西省春节文化特色及传统习俗
![山西省春节文化特色及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e12ccf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f.png)
山西省春节文化特色及传统习俗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山西省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山西省地处华北平原,素有“中华民居之源”之称,拥有绵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山西人民秉承着尊老敬祖、团聚祈福的传统,同时还保留着诸多独具特色的春节习俗,使得山西春节更加独具魅力。
一、春节文化特色1. 庙会文化:山西省的庙会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山西的各个地方,人们都会组织盛大的庙会,集结了大量的特色商品、游乐设施以及表演艺术节目。
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各种特色美食,欣赏非遗表演,还可以购买到独具山西地方特色的年货和手工艺品。
庙会文化既是人们寻找年货和消费的好去处,也是增进友谊和传承文化的平台。
2. 舞狮龙:舞狮和舞龙是山西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艺术节目之一。
舞狮和舞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认为具有驱邪辟邪、辟寒除凶的寓意。
在春节期间,人们组织舞狮龙表演,既是表示对新年祈福,也是为了活跃节日气氛。
舞狮龙表演通常在街头巷尾、庙会等场合举行,吸引了大批观众和游客。
3. 访亲习俗:山西春节期间,亲友互相拜访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人们通常会提前联系好时间,互相拜访家庭,共聚一堂。
在亲朋好友的拜访中,人们可以亲密交流、共享快乐,并且互相分享家庭的喜悦与祝福,增进了亲情与友谊。
二、传统习俗1. 年货买卖:春节临近之际,山西人民会在街头巷尾张贴年货市场的告示,广邀各地商贩前来销售年货。
人们可以在年货市场购买到糖果、饼干、水果、腊肉等各种过年必备的食品。
这些年货既是供自家享用的,也常常作为赠礼之物。
年货市场既是传统习俗的一部分,也是山西人民享受采购乐趣和喜迎新年的重要场所。
2. 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的重要环节。
春节前夕,山西人民会在门框上或者桌椅上贴上写有吉祥话语的春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平安。
春联通常由一对对称的对联组成,上联写在左侧,下联写在右侧。
春联的制作和贴联过程都是一种家庭团聚和亲情交流的重要时刻。
山西过年习俗
![山西过年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dab83a4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8.png)
山西过年习俗
1、春节聚会﹒
2、封闭净穴﹒
3、剪纸﹒
4、打麻将﹒
5、去新婚房﹒
春节是山西人民独具一格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每当春节,家家户户皆开怀畅笑,其习俗极为丰富多彩,如拜访亲友、新婚房视察、看春节晚会等等。
1、春节聚会
在春节,亲友、邻里之间过把节,会有家家户户的拜年行蹤,互相叩唁,逢年过节,家门口到处是熙熙攘攘的拜访,春节的气氛弥漫。
家家户户相互拜访聚会,交换拜年礼品,以表达和祝福对方,是一件难得的幸福景象。
2、封闭净穴
山西有“封闭净穴”的习俗,主要是为了保护新鲜的食材不受外界之害。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将厨房的烟囱口和食物柜子的安全登封,店家张贴“忙碌”的封条,达到“火口封静”的目的。
这样,饭炊不会断息,家家户户充分表达着对家庭的爱护及防御外部污染的决心。
3、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俗艺术,古人歌颂其工整精致,巧好无比,以蕴含着祝福之
意贴于墙壁、门窗,有诗人形容,春节最美好的是剪纸它为家中碰撞出灿烂光芒。
春节期间,山西也有剪纸的习俗,家家户户,尤其是上门来拜年的游客们,常临时剪出吉祥画卷给主人,以示早日去吉言致福,期祝欢乐繁多。
山西过年风俗
![山西过年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e00f15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7.png)
山西过年风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山西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山西过年风俗,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太原南郊——过年过足两个月从腊月初一起,太原南郊村里家家户户就都开始进入了过年的准备过程,这一天,家家都要炒五谷,就是把玉米、小麦、高粱、黄豆、瓜子等放在锅里炒熟,以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不生虫害。
五谷炒好后,孩子们把自己的小口袋装得满满的,然后整个村子地串门,互相交换着尝尝哪家妈妈的手艺最好,炒出的五谷又香又酥……炒五谷的香味和着孩子们的欢笑,回荡在村庄上空,轻轻地拉开了年的序幕。
腊月三十,过年的高潮已酝酿到了极致,除夕下午家里的男主人会扛着大扫帚,认真地把屋前的大院扫得干干净净,而在他身后的屋子里,心灵手巧的女人,会用粉红、金黄、翠绿、天蓝、浓紫等**艳丽的纸张,剪出网状镂空、带有穗子的五*纸,形状像是一朵盛开的花,在除夕傍晚,这些美丽的“花朵”就会被粘贴在对联、院墙、福字、堂屋等显眼的位置上。
当天的年夜饭是不吃饺子的,饺子包好了,年初一早上煮来吃,这叫做吃“连年饭”,大约是取衣食丰足,一年连一年的意思吧。
正月初一,真正的年来到了,一整天,村人都会四处游走拜年。
正月初二,在我们这里是在外的游子归家祭祀先祖的日子。
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们燃放大量*花爆竹,表示破除过年期间的众多禁忌。
家乡有句俗语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个正月里,所有人家都会不断走亲戚或款待亲友,处处都是欢声与笑语。
二、太原河西——羊肉饺子年味足提起春节,让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应该还是大年初一的那顿羊肉饺子。
为了这顿饺子,人们往往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
七月炎夏时节,有经济能力的人家便会开始挑选羊。
这选羊还别有一番讲究。
据老一辈太原人讲,这羊不能肥不能瘦,不能幼不能老,而要选骨骼刚长成、身上还没开始长肉的“架子羊”。
选好了羊,就要在院子里圈一个只够一只羊容身的羊圈,把“架子羊”赶进去后,只需好吃好喝地喂养就可以了。
山西省春节特色传统习俗
![山西省春节特色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919bc9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e.png)
山西省春节特色传统习俗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地方。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山西省则有许多特色的春节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山西省春节的特色传统习俗。
1. 办年画在山西省,春节前夕,人们会办年画活动。
年画是一种寓意美好的绘画作品,常常用来贴在家中的墙壁上,希望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办年画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家人们一起动手准备年画材料,并在一张大纸上用彩色画笔绘制吉祥的图案。
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传承了山西的文化传统。
2. 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山西省也不例外。
在春节来临之际,山西人民会准备一对春联,一个贴在大门上,一个贴在室内。
春联是由一对对对仗工整的对联组成的,用红纸书写,内容多与幸福、吉祥相关。
贴春联的目的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同时,贴春联也是一种美化家居环境的方式。
3. 发红包发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习俗,这一习俗在山西省也深受人们喜爱。
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作为对晚辈的祝福和厚爱。
红包里通常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送红包的人的心意和祝福。
对于接收红包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份经济收入,更是一种长辈的关爱和祝福。
发红包的行为在家庭中也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4. 舞狮舞狮是山西省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
舞狮表演通常由一组人扮演狮子形象,穿着狮子舞服,配合鼓乐和音乐表演一系列动作。
舞狮表演形象生动、热闹,能够吸引观众和游客的目光。
这是一个带有浓厚喜庆气氛的活动,也寓意着新的一年里顺利、吉祥。
5. 守夜春节的最后一个晚上,即除夕夜,山西人民有习俗守夜。
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在家中团聚,一起吃团年饭,辞旧迎新。
守夜的传统意义在于守护家人的平安和祥和。
到了午夜时分,家人会一起去庙宇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开始。
守夜活动也加强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氛围。
以上所提到的山西省的春节特色传统习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地方还会有自己独特的习俗。
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
![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3b6fbc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5.png)
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在中国,过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过年传统习俗。
本文将介绍一些山西省过年的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过年时的一项重要习俗,它是用红纸写上祝福的话语,粘贴在门框上。
在山西省,贴春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常在除夕夜聚在一起,写下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的话语,然后将春联贴在家门口。
这个习俗象征着对新年的祈福和美好的祝愿。
二、包饺子包饺子是山西省过年期间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在除夕夜,家人齐聚一堂,一起包饺子。
饺子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们会相互交流、互相祝福,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三、放鞭炮放鞭炮也是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每到除夕夜,人们会放鞭炮,炮声震耳欲聋。
这一习俗被广泛认为能够给新年带来好运和祝福。
四、走亲访友走亲访友是中国过年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山西省也是如此。
在除夕夜和正月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带着贺年礼品,拜访长辈和亲朋好友。
这是一种表达敬意和祝福的方式,也是增进亲情和友情的良机。
五、看舞狮舞狮表演是山西省过年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在正月初一,人们会聚集在街头巷尾观看舞狮表演。
舞狮表演以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示,狮子在鼓乐的伴奏下威武而优雅地舞动,给人以喜庆祥和的感觉。
六、逛庙会庙会是中国过年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山西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年初一和初二,人们会慕名前往各地的庙会,品尝美食,观赏表演,购买年货和手工艺品。
庙会的热闹气氛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总结山西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过年传统习俗独具特色。
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走亲访友、看舞狮和逛庙会等习俗丰富多样,既带给人们喜庆祥和的氛围,也传承了历史文化的魅力。
这些传统习俗让人们在新年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和家的温暖。
山西省过年的传统习俗
![山西省过年的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978b4c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9.png)
山西省过年的传统习俗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每年过年,这些传统习俗被山西人民世代相传,并深入人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山西省过年的传统习俗。
春联和剪纸过年期间,山西人会在家门口贴上春联和剪纸。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写有吉祥如意的词句,用红纸书写。
对联一般长短相配,内容吉利,用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剪纸则是将红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动物、花卉和福字等,以增添节日氛围。
年夜饭年夜饭是山西省过年期间最重要的餐饮活动之一。
家人们会齐聚一堂,共进丰盛的晚餐。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包括鱼、肉类、蔬菜和各种传统食品。
其中,鱼在山西习俗中象征着富贵和好运,因此必不可少。
爆竹和烟花放爆竹和烟花也是山西省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除夕夜和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放响爆竹和燃放烟花以驱逐邪灵,并象征着新年的来临。
爆竹和烟花声声不绝,给人们带来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拜年在山西,过年期间拜年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活动。
人们会穿着盛装,前往亲朋好友家中拜年。
在拜年过程中,长辈通常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爱。
此外,人们也会互相交换新年祝福,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庙会庙会是山西省过年期间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购买年货和欣赏精彩的表演。
庙会也是人们相聚、交流和展示才艺的场所,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和娱乐。
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是山西传统过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身着狮子和龙的服装,在街道上表演舞蹈。
狮子和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祥瑞和吉祥,舞狮和舞龙被视为驱邪辟邪、祈求好运的仪式。
红包和对联过年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赠送红包和对联。
红包是装有压岁钱的红色信封,通常由长辈给予晚辈和小孩子。
对联则是由对联和横批构成,写有吉祥的祝福语,用于装饰门框和墙壁,以增添节日氛围。
汤圆汤圆是山西省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汤圆由糯米粉制成,通常内含花生、红豆或黑芝麻等馅料。
山西除夕夜的风俗
![山西除夕夜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4e35204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8.png)
山西除夕夜的风俗山西春节习俗:1、太原:(1)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
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2)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
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
(3)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
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
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
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
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
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
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2、晋阳:(1)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
(2)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
谓“吃翻身瓜”。
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
(3)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3、古交山区:(1)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
(2)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
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
(3)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
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eaffcd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0.png)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春节,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习俗。
山西省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春节传统习俗。
以下是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的介绍。
一、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也是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中的重要一环。
贴春联始于明代,传统上由家中长辈或有文化修养的人书写。
春联的内容通常包括吉祥的寓意和对新年的祝福。
人们会将春联贴在家门口或屋内窗户上,以示喜庆和祝福。
二、包饺子包饺子是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中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春节前夕,全家人会一起参与饺子的制作过程。
包饺子既是一种家庭团聚的象征,也寓意着新年的美好祝愿。
山西省的饺子口味多样,有肉馅饺子、素馅饺子以及各种创意口味的饺子。
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们相互配合、欢声笑语,共同度过一个温馨的时刻。
三、祭祖在山西省,春节期间祭祖是一项古老而严肃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或照片摆放在家庭的祭祀区域,并献上鲜花、食品和烛炷。
祭祖活动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同时也带来了对家庭的祈福和保佑。
四、放鞭炮放鞭炮是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中的重要环节。
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庙宇、公共场所放鞭炮,以驱走邪恶之气,辟邪护家。
放鞭炮的声音象征着辞旧迎新,带来吉祥和祝福。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保的考虑,许多地方已经禁止或限制了放鞭炮的行为。
五、走亲访友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内容。
人们会穿上新衣服,亲戚朋友相约拜访,互相祝福新年快乐。
在亲友之间,人们会交换红包,红包里装有压岁钱,寓意着给孩子们带来好运和福气。
六、看舞狮表演舞狮表演是山西省春节期间广为举行的活动之一。
舞狮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被认为具有驱邪辟恶、祈福纳福的功效。
表演者穿上狮子服装,通过精湛的技艺,模仿狮子的动作,带来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观看舞狮表演成为许多人春节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七、守岁在山西省,守岁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
家庭成员会熬夜守岁,意味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山西的春节习俗
![山西的春节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cb2bb7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f.png)
山西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了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春节都有各自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本文将重点介绍山西省的春节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贴春联春节前夕,山西的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春联。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对联上写有吉祥的祝福语。
这些对联通常由家中的长辈或有文化修养的人书写。
贴春联是为了祈求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
二、放鞭炮在山西,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喜庆的活动之一。
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人们会点燃鞭炮,制造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传统上,人们相信鞭炮声可以驱逐恶魔和灾祸,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三、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也是山西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
在舞龙舞狮表演中,人们穿上龙和狮子舞蹈服装,舞动身体和嘴巴,以模拟龙和狮子的动作。
这个活动象征着吉祥和祝福,并吸引了很多观众。
四、祭拜祖先在春节期间,山西人也会祭拜祖先。
他们会给已故的祖先上香,摆放丰盛的食物和饮品,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佑。
这是一种传统的尊敬和感恩的方式,也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活动之一。
五、吃饺子在山西,吃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人们通常会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吃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饺子。
吃饺子也象征着将过去的一年的不幸遗忘,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迎接好运。
六、赏花灯山西的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去公园或街道上赏花灯。
花灯是由彩纸、竹子等制作而成,呈现出各种形状和图案,如龙、兔、花等。
夜晚时分,灯光闪烁,营造出浪漫而华丽的氛围,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总结:山西的春节习俗丰富多样,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祭拜祖先、吃饺子和赏花灯等活动都是家人团聚、祈求好运的重要方式。
这些传统习俗和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让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喜悦。
无论在山西还是其他地方,春节的习俗都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让我们牢记这些传统,将这份美好传承下去,共同迎接辞旧迎新的时刻。
山西省春节习俗舞狮舞龙等
![山西省春节习俗舞狮舞龙等](https://img.taocdn.com/s3/m/bf0e1d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4.png)
山西省春节习俗舞狮舞龙等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山西省人民最为盛大热闹的节日庆祝活动。
在山西省,春节期间,舞狮舞龙等习俗成为人们欢庆新年的一大特色。
一、舞狮习俗舞狮是一项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常在春节期间表演。
舞狮起源于古代的耍猴戏,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醒狮、踩高跷、跳火盆等多种表演形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舞狮艺术。
舞狮队一般由两人以上组成,一人扮狮首,一人扮狮身。
舞狮队员身穿彩色戏曲服装,手持狮棍,并且用特制的狮头假面具覆盖头部。
整个表演过程活泼、热烈,寓意驱邪辟邪、庆贺丰收和祈求幸福。
舞狮动作矫健有力,舞者们屈膝弯腰,左右摆动狮棍,模拟狮子行动。
起初,狮子在门前悠闲舒展,然后迅速跃起,甩动狮尾,再现狮子的奔驰威武之态。
二、舞龙习俗舞龙是另一项山西春节习俗中的重头戏。
它与舞狮一样,产生于祭祀活动,原本是一种驱邪祈福的表演。
如今,舞龙更多地成为热闹喜庆场合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舞龙队一般由一人控制龙头,多人执龙身组成。
整个舞龙队伍队形紧凑有序,舞龙者手持长竿,通过配合动作上下摆动,配合龙头上端的长绳,让整条巨龙灵巧地展现出起伏迎舞的奇妙。
舞龙的龙头通常雕刻精美,龙身由彩色布料制成,绚丽多彩。
在表演中,舞龙者们将巨龙起伏扭转、变幻莫测,仿佛栩栩如生的神龙降临人间,让人感受到欢乐与生机。
三、其它春节习俗除了舞狮舞龙,山西省的春节还有许多其它习俗。
比如放鞭炮,人们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点燃鞭炮,以示辞旧迎新。
同时,放鞭炮也寓意驱邪逐疫、辟邪消灾。
此外,山西省民间还有耍花灯、打龙船、戏剧表演等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耍花灯见普遍于乡村和城市的广场上,人们手持或装扮成各种形状的彩灯,舞动婉转多姿。
打龙船是人们在河流或湖泊中嬉戏玩耍的一项活动,船上选手分列两边执竿,高举龙头,让龙船飞速前进。
戏剧表演方面,一些剧团会在春节期间进行巡回演出,将经典剧目演绎得精彩纷呈。
总结:山西省春节习俗中的舞狮舞龙等节目丰富多彩,是人们欢庆新年的一大特色。
山西省春节的饮食文化
![山西省春节的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3c7b1b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c.png)
山西省春节的饮食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在山西省,春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还是展示独特饮食文化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山西省春节的饮食文化,包括传统菜肴、食材和习俗。
一、寿宴——美食延年益寿寿宴是山西省春节期间举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是为庆祝长寿而准备的盛大宴会。
寿宴上,人们会享用各种精心准备的菜肴,如寿桃、寿面、寿斋等。
这些菜肴寓意着长寿和康健。
例如,寿桃代表百年好合和长寿富贵,寿面代表长寿和健康,寿斋则是一种素菜,寓意清净和延年益寿。
二、面食——传统春节的主打在山西省的春节饮食中,面食占据着重要地位。
各种形状和口感的面食在家庭聚会和拜访亲友时备受欢迎。
煎饼是山西省春节中最受欢迎的面食之一。
它由面粉和各种馅料制成,如肉末、豆沙等。
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家亲手制作煎饼、品尝煎饼的乐趣。
三、饺子——团圆与祝福的象征饺子是中国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物,山西省也不例外。
在春节期间,家庭会一起包饺子,包饺子的过程中寓意团圆和祝福。
包好的饺子通常会以不同的方式烹饪,如水煮、水煎或炸。
每个人都期待着吃上一口包裹着各种美味馅料的热气腾腾的饺子,享受团圆和幸福的感觉。
四、面条——长寿和健康的象征在山西省春节的饮食文化中,面条也被视为重要的食物之一。
它被认为是长寿和健康的象征。
山西的面条通常比较粗,寓意长寿。
人们相信吃长长的面条能够延年益寿,带来好运。
因此,春节期间,人们会特意准备一道煮熟的面条,并将它作为长寿和健康的象征食用。
五、年糕——迈向新年的甜蜜年糕是山西省春节的另一道传统美食。
它是由糯米制成的一种糕点。
山西的年糕有很多种类,如桂花年糕、蜜枣年糕等。
年糕寓意着新年的甜蜜和美好。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将年糕作为甜点或主食食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六、食材——山珍海味尽显山西美食山西省拥有丰富的食材资源,为春节饮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用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准备各种佳肴。
山西省春节习俗年夜饭拜年等
![山西省春节习俗年夜饭拜年等](https://img.taocdn.com/s3/m/c6397f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0.png)
山西省春节习俗年夜饭拜年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团聚的时刻。
在山西省,春节习俗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年夜饭和拜年等传统活动。
本文将为您介绍山西省春节习俗中的年夜饭和拜年等内容。
一、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它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富裕。
山西省的年夜饭通常是由全家人一起准备,并在除夕之夜共同享用。
年夜饭的菜肴丰盛多样,代表着美好的寓意。
1. 鱼:在山西的年夜饭中,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因为“年年有余”与“鱼”在汉语中谐音,所以鱼被视为带来好运和财富的象征。
2. 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山西的饺子制作精细,皮薄馅嫩,吃起来鲜美可口。
吃饺子的习俗源于民间传说的“年兽”。
相传年兽在除夕的时候出现,喜欢吃人,人们发现年兽怕红色和吵闹声,于是便用面皮包裹饺子馅,在饺子上蘸酱油吃,象征着赶走邪恶,希望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3. 年糕:年糕是山西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食物。
年糕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形状长条状,象征着“年年高升”。
人们相信吃年糕能够带来生活的安定和事业的顺利。
二、拜年在山西省,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人们会穿着整齐,带上祝福的话语走访亲朋好友,互相交流问候,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 给长辈拜年:年长者在家庭中被视为权威和维系家庭纽带的人,因此给长辈拜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
年轻人会提前准备好贺年卡或小礼物,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亲友拜年:除了给长辈拜年之外,人们也会去亲友家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
在拜年时,人们会交换红包,里面装着一些象征财富和吉祥的钱。
这是一种表达关爱和祝福的方式。
3. 对联和春联:在拜年期间,人们习惯在门框上贴春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幸福。
春联通常由对联组成,对联的字数相等,内容均寓意着吉祥如意和美好未来。
春联的字体和颜色也需要选取得当,使得整个门框显得更加喜庆和热闹。
总结:山西省的春节习俗中,年夜饭和拜年是最为重要的传统活动。
过年了山西的春节习俗
![过年了山西的春节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c362e8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3.png)
过年了山西的春节习俗春节,又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山西省,春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使得这个节日更加隆重而有趣。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山西的春节习俗。
1. 拜年与亲友团聚在春节期间,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互相拜年。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式,人们会礼貌地互相祝福和祝福长辈,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敬意。
此外,春节也是亲友相聚的时刻。
家人从不同地方回家团聚,共度这个重要的节日,共同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2. 贴春联和门神贴春联和门神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
春联是一对对联,用红色纸张写成,并贴在门上或者墙壁上。
联上通常写有吉祥的对句,以祈求新的一年顺利和幸福。
门神则是贴在门口的图画,被认为能够辟邪和保佑家人平安。
3. 守岁和放鞭炮守岁是指在除夕夜熬夜守夜,等待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山西,人们常常会组织家庭聚会,边吃团圆饭边守岁,以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放鞭炮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放鞭炮的噪音被认为可以驱逐邪灵,并且带来好运和幸福。
4. 做年货和吃年夜饭春节期间,家庭中的主妇会提前准备各种年货。
这些年货包括糖果、坚果、水果、糕点等,以供家人和亲友享用。
而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
家人会聚在一起,在团圆的氛围中,品尝各种美食,共享这一特殊时刻。
5. 舞龙灯和舞狮子舞龙灯和舞狮子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表演形式。
舞龙灯通常由一群人合力操作,使得巨大的龙灯在舞动中如真龙般栩栩如生。
而舞狮子则是一种表演,人们穿着狮子服装,模仿狮子的姿态和动作。
这些表演形式都能够为人们带来喜庆和好运。
6. 红包和拜年神仙在春节期间,长辈通常会给小孩子们发红包。
这些红包是装有一定数额的钱,作为祝福和吉利的象征。
而在山西,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人们会拜年神仙。
他们会到庙宇或者名山大川,祈福、求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7. 舞蹈和演出春节期间,山西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演出和庆祝活动。
其中包括传统的舞蹈、戏剧表演和杂技等。
山西春节习俗
![山西春节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5707fa5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e.png)
山西春节习俗
山西省的春节习俗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
1. 贴春联: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门上贴大红纸和写有祝福和吉祥话的对联,
以祈求祥瑞和平安。
2. 制作年画:山西是年画的重要产地,春节前,人们会制作年画并贴在家中,以祈求
喜庆和好运。
3. 鞭炮舞龙:在春节期间,舞龙表演是一种常见的庆祝活动。
人们会在街道上表演舞龙,伴随着鞭炮声,以驱走邪气和祈求丰收。
4. 守岁:在除夕之夜,人们会守岁,即待在家中,不睡觉,一直到新年的第一天。
守
岁的同时,会进行拜神、祭祖等传统仪式。
5. 吃年夜饭:新年的第一顿饭被称为年夜饭,通常由全家人一起围坐在一起吃。
年夜
饭通常有很多道菜,象征着团圆、丰收和幸福。
6.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长辈会给晚辈赏钱作为祝福,然后晚辈要送
上新年的祝福和感谢。
7. 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送给晚辈的一种传统习俗。
大人会把一定金额的钱装在红包里,送给晚辈以示祝福和吉祥。
8. 舞狮: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表演舞狮,这是一种象征着好运、祥瑞和驱邪的活动。
这些都是山西省春节期间的一些传统习俗,它们代表着丰收、团圆和吉祥。
山西春节拜年走亲戚传统习俗
![山西春节拜年走亲戚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ab12be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c.png)
山西春节拜年走亲戚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山西,春节过程中,拜年和走亲戚是人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展示了山西人民对亲情的珍视,还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拜年习俗在山西,拜年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人们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和初二进行拜年,以表达对长辈和亲友的尊敬和祝福。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给长辈磕头致意,并说上几句吉祥的话语。
此外,山西人民还有一项独特的拜年习俗,即“递新岁”。
这是通过给对方送上寓意吉祥的礼品(如糖果和水果),以祝福对方新年如意、万事如意。
拜年活动不仅增进了亲情,还加深了社会联系和友谊。
二、走亲戚习俗另一个山西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习俗是走亲戚。
过去,农村家庭通常由几户兄弟姊妹组成,他们分居在不同的地方。
春节是他们团聚的黄金时刻,因此,亲戚们会相互拜访,互相交流感情。
通常,人们在春节期间走亲戚的方式是先回到自己的家乡,然后依次拜访亲戚。
在这个过程中,走亲戚不仅体现出亲人之间的情感,也是彼此传递祝福和美好期盼的方式。
人们会互赠礼物,共进美食,参加传统舞蹈和戏曲表演等活动。
这样的亲友团聚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三、传统美食春节期间,山西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美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饺子。
饺子在山西被称为“崇祯烧饼”,形状扁平,采用糯米面皮,馅料内外油润,美味可口。
制作饺子需要家人共同参与,象征着团圆和欢乐。
除饺子外,山西还有著名的面食:刀削面和葱油饼。
刀削面是将乌鲩面团拉成长条状,再煮熟,配以各种佐料,口感独特。
葱油饼是山西人民最喜欢的小吃之一,薄饼上加入葱花和芝麻,煎至金黄酥脆。
这些传统美食不仅美味可口,更是传递了家庭团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结山西春节拜年走亲戚传统习俗凸显了人们对亲情和家庭的重视。
这些习俗不仅增进了人际关系,也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祈福、交流、团圆是山西春节习俗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相互祝福,相互慰问,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山西家乡的风俗
![山西家乡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9197dc9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b.png)
山西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山西,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地方,那里有很多特色的风俗。
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正月里有个风俗,叫“踩岁”。
“踩岁”是山西地区特有的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至十五,大人小孩都会穿上新衣服,出门去“踩岁”,也就是挨家挨户地串门拜年。
在我们这里,一般在正
月初一一大早就开始了。
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和大人们一起出门去“踩岁”。
“踩岁”时,大人们会给孩子们一些压岁钱,以求来年平安幸福。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看花灯。
正月十五这一天,大人们要做元宵,我就跟着妈妈去姥姥家包元宵了。
只见姥姥把糯米粉和水搅拌在一起,揉成一个大面团。
她左手托着面团,右手用小木棒反复地在面团里来回捅。
不一会儿,面团就变得很光滑了。
姥姥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个个圆圆的、薄薄的圆片,再切成一条一条的细长条。
然后把它们盘成一个圆形的面柱(就是一个一个的小馒头),再用刀切成一个个小圆圈儿(就是像花朵一样的小饺子)。
—— 1 —1 —。
山西春节的传统习俗
![山西春节的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24a762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b.png)
山西春节的传统习俗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山西地区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与传统。
本文将介绍山西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包括除夕夜的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舞狮子等等。
通过这些传统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山西人民对新年的热爱与祝福。
一、除夕夜的年夜饭在山西,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
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通常包括多种传统菜肴,比如鱼、鸡、猪肉等。
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鸡象征着吉祥,猪肉则代表着丰收。
此外,还有必不可少的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二、贴春联春联,是一种由对联构成的对联片,用于春节期间在门框或者墙壁上装饰。
在山西,贴春联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贴春联的内容通常包括吉祥的祝福、美好的愿望和对新年的期许。
人们相信,贴春联可以带来好运和祝福,同时也是对新年的一种热烈欢迎。
三、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在山西,放鞭炮有着悠久的传统。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驱邪避邪,同时也可以祈求新年的平安与吉祥。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烟花爆竹的声音在整个山西乡间回荡,燃放出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
四、舞狮子舞狮子是山西春节期间非常受欢迎的一项民间艺术表演。
舞狮子以舞动生动的狮子形象,并伴随着锣鼓声和欢快的音乐,表演者穿着狮子服装,以独特的舞姿和技巧,展示着狮子欢腾、神奇与巧妙。
此表演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
五、过年拜年在山西,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会拜年互祝。
在过年拜年的传统中,长辈会给晚辈红包,代表着长辈的祝福与关爱。
晚辈则代表着对长辈的敬爱之情,表达着新年的祝福与感激之意。
此外,家庭成员还会互相祝福,并共同迎接美好的新年。
六、祭祖在山西春节期间,祭祖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家人们会在祖先牌位前烧香、奉上美食,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幸福和健康。
祭祖不仅是对祖先的敬意和纪念,也是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
总结:山西春节的传统习俗体现了山西人民对于新年的热爱与祝福。
山西春节年夜饭传统习俗
![山西春节年夜饭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b30b6b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a.png)
山西春节年夜饭传统习俗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地方,每年的春节是这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年夜饭是春节期间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传承山西传统习俗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介绍山西春节年夜饭的传统习俗。
一、备齐年夜饭食材春节年夜饭是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晚餐,一桌丰盛的菜肴代表了家庭的富足和祝福。
在山西,备齐年夜饭食材是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提前数日开始准备,购买各种应时的蔬菜、肉类和海鲜等食材。
其中,必不可少的还有饺子,饺子在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团圆和吉利。
二、蒸馍汤团团圆山西春节年夜饭的传统习俗之一是蒸馍汤团团圆。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共同包制馍汤团。
馍是一种山西特色面食,制作精细,色香味俱佳。
包制馍的过程中,家人们相互合作,互相交流,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蒸熟的馍和汤团则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幸福。
三、热气腾腾的汤圆在山西的春节年夜饭上,热气腾腾的汤圆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食,形状圆润、口感软糯。
山西人将汤圆称为“元宵”,在长辈的带领下,家人们一起包制和品尝汤圆,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汤圆象征着团圆、和谐与幸福,也代表着家人们希望来年生活甜蜜、顺利。
四、寄托吉祥的菜肴在山西的春节年夜饭上,不仅有丰盛的菜肴,还有寄托吉祥之意的食物。
比如,腊肠和腊肉寓意着新年一帆风顺、步步高升;鱼是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因为“鱼(余)年年有余”的谐音,代表着丰收和富足;还有豆腐煲,寓意着吉祥如意;糖葫芦则象征着甜蜜和幸福。
这些菜肴不仅美味可口,更寓意着对新年美好生活的祝福。
五、饺子游戏喜庆多在山西的春节年夜饭上,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饺子,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习俗——饺子游戏。
家人们会将一枚硬币藏到其中一个饺子里,然后将饺子和其他普通饺子混在一起煮熟。
之后,家人们一起品尝饺子,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会幸运富贵。
这个游戏增加了年夜饭的欢乐气氛,让家人们在团圆的时刻更加愉快。
六、守岁过年习俗多在山西的春节,家人们会辞旧迎新,守岁过年。
拜年送礼山西人的春节习俗
![拜年送礼山西人的春节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539197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3.png)
拜年送礼山西人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感受传统文化和家庭团圆氛围的时刻。
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独特的春节习俗。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山西人有着独特的拜年方式和礼物传递方式。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最典型的山西春节习俗。
一、拜年方式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在山西,人们通常会提前整理好家里的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等重要的房间,以准备迎接前来拜年的家人和朋友。
节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除旧年的煞气,为新年的好运做准备。
夜晚,人们会贴春联和窗花,挂上红灯笼,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春节期间,山西人常常穿上传统的节日服饰,比如盛装、汉服等,前往亲朋好友的家中进行拜年。
拜年的过程中,长辈通常会给予晚辈压岁钱,并祝福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拜年时,人们会互相交换问候,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心。
二、礼物文化在山西,送礼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传统。
礼物的选择通常要考虑到收礼人的年龄和职位。
对于长辈,一般会选择一些有寓意的礼物,例如高档茶叶、精美的字画等,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祝福。
对于晚辈,传统上会给予一些可爱的小玩意儿,以及红包作为压岁钱。
除了传统的礼物,山西人还喜欢送一些与当地文化相关的特色礼品,如手工艺品、石雕、饰品等。
这些礼物既能展现山西的独特魅力,又能让收礼人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的深情厚意。
三、美食传统在春节期间,山西人也有许多丰富多样的传统美食。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年夜饭。
山西人喜欢用各种传统菜肴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比如,面食在山西的年夜饭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人们通常会做一种叫做“迎宾馍”的面食,寓意着迎接客人,享受团圆和幸福。
除了年夜饭,山西还有许多其他传统美食,如烧卖、炖汤、豆腐脑等。
这些美食不仅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还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四、民俗表演除了传统的拜年和送礼,山西人还喜欢观看各种民间文艺表演。
特别是舞狮、舞龙、杂技等表演形式,常常会在春节期间盛大上演。
山西过年特有风俗
![山西过年特有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248469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8.png)
山西过年特有风俗
山西过年的特有风俗包括:
1. 蒸花馍:在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馍,一方面是用来
祭祖,另一方面则是要待客,也让家里的人有可吃,有可看。
花馍的
形状有枣山、富贵发祥等,非常有寓意。
2. 守岁:在除夕之夜,大家围炉叙旧,等待新年的到来,要吃水饺或
者长面,据说吃完了还不能睡觉,要守岁。
3. 拜年:正月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致问候。
有些山西
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4. 放鞭炮: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来驱邪避祟,欢庆新年的到来。
5. 吃饺子:山西人非常喜欢吃饺子,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待客,同时饺子里面还会放入钱币。
6. 山西炕头年画:炕头年画是山西特有的年画形式,可以用来装饰房间,增添节日气氛。
此外,山西民间演出活动还有舞龙、耍狮、打鼓、吹唢呐、跑旱船、
猜灯谜等。
这些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为山西的过年增添了浓厚的年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春节习俗2009年01月24日11:10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打印】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土,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倒有,三十大家欢乐吃扁食。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
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
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
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
"(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
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
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
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
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
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
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
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
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
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
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
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
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
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
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
谓"吃翻身瓜"。
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
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
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
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
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
"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
正月初五为"送穷日"。
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
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
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
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
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
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
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
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
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
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
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
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
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
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
"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清徐县一带的习俗,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面加枣蒸熟)。
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长方形,分十二格(有闰月加一格),每格栽枣一枚,俗曰"谷根"。
另一种供品用小米饭一盆,上加一枚柿饼和枣,俗称"隔年捞饭"。
温饱之家还供以全牲之羊、猪头以及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类。
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
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捡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
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
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不仅都市乡村,各庙宇在过年时亦热闹非凡。
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彩、烧积薪、迎神,设饼饵枣梨祭祀。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出那时人们的忙乱、繁琐、迷信心态。
山西人过春节,实际上打腊月就开始了.人管腊月叫"慌天",是和七月"闲"相对应的.一进腊月门,商家忙着准备上市的年货,普通人家也要裁购全家新衣.老老少少欢欢喜喜盼过年.腊八一到,吃腊八粥,街上出现平时不常见的请香(香为供品一不用买而用请).请家堂,灶神,香炉供器,灯瓜瓜(民间供神器具,烧瓷成碗状,中间有一空柱物,可穿灯埝点燃).接着买皇历,炒米怡脱儿,麻粘儿(山西民间特产,一种糖做的),蜜供,核桃,柿饼等.过了腊月二十,进入节前准备最繁忙阶段.谚语:二十三,打发灶君上青天;二十四,割哈对子写啊字;二十五,擦摸打扫笤卒;二十六,黑的白的蒸啊两不鹿;二十七,关住门门洗了局;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啊坛坛打啊酒;三十日;决儿(角儿即饺子)捏啊三不鹿.一年一度的春节供品,山西人是很讲究的.在发面,蒸的火候上掌握,以馍馍开花为佳,表示喜讯.蒸品有莲花大供,枣山山,门兔兔,水缸上要放面鱼,有钱的还供猪牛羊头三牲,家穷的则以面蒸代替.这一会可能因为所有的家神休息上天陆游,百无禁忌,无需挑日.因此,结婚办事的也瞄准时机成倍成长.年节忙,婚礼忙,虽然是忙上加忙,但对于中下等家庭,喜宴菜肴顺带过年一次性消费,也避免了浪费,也算良风佳俗吧。
山西人称出席为"年除".炒冷荤,蒸扣碗,拌馅包饺子,兄弟爷奶三带聚会吃团圆饭,少说也的十来口,所以占用很长时间.男人贴对子,门神,大扫除.摆供品,桌灯,神猪,准备晚上迎神祭祖.中午还要抬上菜肴上坟祭供,大年的灯是通宵着的,不能熄.等点灯的时候,各处都是放鞭炮的,迎神开始.神前供桌上,蜡烛点上,壁灯和桌灯也都点蜡烛,穷人家点不起蜡烛,只在纸糊的灯中放灯瓜瓜.接神仪式开始,家藏上掀,烧表纸,除主要的天地爷,家堂爷外,还有灶王门神土地等,都要一一上香敬纸,娃娃门也跟在家长们口面满院磕.接着熬年守岁.现在有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旧时没电视的时候只要打麻将,娃娃们一般就睡觉了,家长则把压岁钱放在枕头旁。
子时一到,钟声一响,准界正式开始,第一件大事是开门上香,据说这旺香开门早谁先点,预示一年兴旺.祭祀的时候不让女人,这一仪式大多都是男子执行,然后放表跑,顺便把旺火里的柏叶,松枝,散线香点上.第二件事则是上庙上香,越早越好,商号一般都是掌柜的去(即经理),长袍马褂,衣冒整齐.家庭由家长带领换新衣的男孩持香前去.大年忌讳多,语言上不能说:起耸拉死离破烂倒塌损闭等不吉利的字眼,如饺子煮破了得说"绽了".行为举动:不打骂牲畜,不责打孩子,不用尖刀,不擦摸打扫等.从除夕开始,民间吹奏班子就挨家吹奏,名叫"送财神".人们为讨吉利,无不以钱物赠送.实际上就是变相敛财,人们叫"刮街"这一天,不管早两天还闹的面红耳赤,还是打的头破血流,今天街头相遇,都是恭喜发财、高升、过年好、给您拜年的吉利话。
传统习俗,这天中午祭祖拜神后,合族吃团圆饭.从初二起走亲访友拜年,互送礼品.新婚夫妇也要拜年,一直到初八初九,中旬初五不出门,所谓破五,初七不出门,所谓七眼.初十是使不动,二十小添仓,二十五黑添仓(山西地方方言).百家忌,都不出门,到这春节基本结束.现在敬神大部分之在家里院里表现个形式了,上庙什么的也早就没了,庙都没了还上什么庙啊.现代基本上就是包饺子,做些菜,然后除夕的时候看电视,玩玩麻将什么的,第二天家里子女都回来吃个饭,下午继续玩麻将,现在人忙了,春节的一些老习俗也就淡薄了,只有些村里的老人还在重复着古老的仪式。
正月初七日,称为人节。
旧俗将六畜、五谷与人从正月初一日开始排位轮值。
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
人日又称"人节"从正月初一日开始,民间旧习用天干、地支来测算吉凶祸福。
主要寻十天干中的"辛"日,十二地支中的"辰"日。
那一天对到辛日,则意味那一天交好运。
辛日越靠近元旦越好。
初几是辛日,便称"几日得辛(幸)"那一天对到"辰"日,则意味着当年是"几龙治水"。
一龙治水,意味着雨涝;十二龙治水,意味着干旱。
假如初七日逢辰,则雨水均匀,意味丰收。
如今,测算日子的习惯渐少,代之而起的是早上观察天气的阴晴变化,并根据当地历代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以猜测本年度的年景丰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