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21高考语文文学类作品阅读题:秋有信
秋有信处暑以后,天气渐凉。
漫山遍野都是疲倦,犹如门前的野茉莉,克勤克俭开了一夏,真的累了。
蜀葵差不多全部枯谢,芦苇叶子自根部一点点枯竭,濒临枯瘦,仿佛焦墨的点点勾划。
桦树叶子,每天哗哗哗往下掉,铭黄色系,锦缎一般华丽,村得原本萧瑟的秋天有了贝壳的脆响。
地上的草尚绿着,但这种绿,再也不是蓬勃的绿,是不出声的哑绿,克制的绿,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经历的多了,一颗心难免荒凉苍老,身体里也装的一卡车的疲惫。
秋天成了果实的天下,小区里,柿子,石榴,无花果一日日的收服自己,渐渐饱满。
微风振枝,熟果坠地,是木槿的紫白缤纷,也是糖炒栗子的幽香甜洌……银杏树上白果累累,疲倦而幸福的等待着圆满的凋落。
鸟雀们吃柿子、石榴、无花果,在飞行的过程中排泄,粪便一旦落入泥土,尚未消化掉的籽实则发起芽来,于草丛里层出不穷的生长。
自然万物的循环该有多么幽微和奇妙。
前几日天色,是汝窑的淡青,衬了泾宣一样的云朵,偶有风过,慢慢地,又轻了,薄了,狂草里添了飘逸,是王献之的草书,浑然里尽是勃勃生气,如虫沥沥。
近期,连日来都是阴的,沟渠旁,园林工人在割草,草汁的甜香沁人心脾,来来回回一趟一趟,闻着闻着,恍如置身深山泉林,有长风万里的辽阔。
最大的苦恼是屋子前后草地里油蛉开始了大面积的鸣叫,吵的睡不踏实,前后窗户关起来,又闷,开一扇吧,即便用上耳塞,也阻挡不了油蛉们潮水般汹涌的叫声,要到霜降以后,这些小虫子们才会停止鸣叫。
仿佛是为了抗争属于自己的生命时光的短暂。
夜里,了无睡意,随手翻书,又翻到汪曾祺《晚饭花集》,重复读了多遍,真是好。
有一个短小说就叫《晚饭花》,不及三千字,淡的不得了,清清浅浅的笑风,娓娓而来,更像一小幅淡墨点画的册页,虽无《世说新语》那般传奇激烈,但堪比宋人小品,寡寒枯瘦,古中国的气质一下出来了。
即便一张桌子用旧了,纹理尚在,仿佛可以触摸到温度。
读这样的小说犹如喝了一碗家常的热汤,那份生活的朴素的静气,把你深慰良久。
《晚饭花》里的李小龙就是汪曾祺自己。
《一篱秋色扁豆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篱秋色扁豆花周寿鸿①秋风起,豆花开。
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②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
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③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
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
村人护院,多以树枝、秸秆编为篱笆,家家户户,种豆篱笆下。
秋天到了,扁豆花、扁豆荚缀满篱笆,蓬蓬勃勃,挤挤挨挨,把庭院遮掩得密匝匝的。
也有一些人家,在菜园内搭了豆棚,棚上豆荚累累,地上一畦绿韭青椒、红番紫茄。
开门推窗,秋实满园,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④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
⑤整个夏天,扁豆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一个劲儿扩张地盘,却只长叶不开花。
秋风为号,扁豆蔓儿仿佛突然醒了,矮棚浮绿,纤蔓萦红,一开就是一连串。
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
⑥记忆中的老家,村路弯弯,巷陌纤纤,篱笆挨着篱笆,家家的篱笆爬满了红红白白的扁豆花。
走在村巷的路上,仿佛走在扁豆花的长廊,心里充满了温暖。
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
⑦汪曾祺说,“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
⑧秋风秋雨中,扁豆花一扫秋天的寂寥,仍然摇曳生姿,顾盼多情。
这个时节的雨有一个诗意的名称:豆花雨。
晚明诗人曹学佺的“疏篱豆花雨,远水荻芦烟”,让扁豆花美得疏朗迷离;清代学者查学礼的“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妩媚多情,楚楚可怜。
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的那副对联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平静、亲切、淡泊。
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寄寓于大悲庵里的郑板桥,随遇而安,笑对秋风秋雨,写美了田园风光。
汪曾祺《晚饭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晚饭花汪曾祺(1)晚饭花就是野茉莉。
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2)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
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
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
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
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
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吴其癋:《植物名实图考》)(3)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4)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
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5)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
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
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
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
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6)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7)靠南一家姓夏。
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
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
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8)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9)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
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
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
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
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10)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
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
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
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
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
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11)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
[晚饭花阅读理解]晚饭花阅读答案
[晚饭花阅读理解]晚饭花阅读答案(1) [晚饭花阅读答案]《社戏》语文阅读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3分)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
他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
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
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
”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汪曾祺《晚饭花》原文
汪曾祺:《晚饭花集》自序一九八一年下半年至一九八三年下半年所写的短篇小说都在这里了。
集名《晚饭花集》,是因为集中有一组以《晚饭花》为题目的小说。
不是因为我对这一组小说特别喜欢,而是觉得其他各篇的题目用作集名都不太合适。
我对自己写出的作品都还喜欢,无偏爱。
读过我的作品的熟人,有人说他喜欢哪一两篇,不喜欢哪一两篇;另一个人的意见也许正好相反。
他们问我自己的看法,我常常是笑而不答。
我对晚饭花这种花并不怎么欣赏。
我没有从它身上发现过“香远益清”、“出淤泥而不染”之类的品德,也绝对到不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
这是一种很低贱的花,比牵牛花、凤仙花以及北京人叫做“死不了”的草花还要低贱。
凤仙花、“死不了”,间或还有卖的,谁见过花市上卖过晚饭花?这种花公园里不种,画家不画,诗人不题咏。
它的缺点一是无姿态。
二是叶子太多,铺铺拉拉,重重叠叠,乱乱哄哄地一大堆。
颜色又是浓绿的。
就算是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取得养分,也用不着生出这样多的叶子呀,这真是一种毫无节制的浪费!三是花形还好玩,但也不算美,一个长柄的小喇叭。
颜色以深胭脂红的为多,也有白的和黄的。
这种花很易串种。
黄花、白花的瓣上往往有不规则的红色细条纹。
花多,而细碎。
这种花用“村”、“俗”来形容,都不为过。
最恰当的还是北京人爱用的一个字:“怯”。
北京人称晚饭花为野茉莉,实在是抬举它了。
它跟茉莉可以说毫不相干,也一定不会是属于同一科,枝、叶、花形都不相似。
把它和茉莉拉扯在一起,可能是因为它有一点淡淡的清香,——然而也不象茉莉的气味。
只有一个“野”字它倒是当之无愧的。
它是几乎不用种的。
随便丢几粒种籽到土里,它就会赫然地长出了一大丛。
结了籽,落进土中,第二年就会长出更大的几丛,只要有一点空地,全给你占得满满的,一点也不客气。
它不怕旱,不怕涝,不用浇水,不用施肥,不得病,也没见它生过虫。
这算是什么花呢?然而不是花又是什么呢?你总不能说它是庄稼,是蔬菜,是药材。
虽然吴其濬说它的种籽的黑皮里有一囊白粉,可食;叶可为蔬,如马兰头;俚医用其根治吐血,但我没有见到有人吃过,服用过。
2020年天津西关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天津西关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城里人与乡下人毕淑敏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
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主人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的半尺长的鱼,架在炭火上烤熟。
那条鱼从中间被剖开,平铺在红红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
浑身披盐挂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
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主人,“用了什么调料?”老大爷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我说:“还有呢?”主人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没有了。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主人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主人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岔了。
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
乾隆年间老一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人家清了清嗓子,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
“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
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标通用)专题规范练24小说阅读(一)(含解析)
专题规范练24小说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25分)晚饭花汪曾祺晚饭花就是野茉莉。
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
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
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
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
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
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
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
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
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
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
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靠南一家姓夏。
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
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
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
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
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
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
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
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
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
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
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
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汪曾祺散文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汪曾祺散文专练汪曾祺作品:《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文游台》《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蔡德惠》《牙疼》《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汪曾祺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九四六年。
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
我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市内,我们到南屏大戏院去看电影;去逛书店,看一本书,一看两三个小时;逛裱画店,逛茶叶店……我们每天经过、随时往来的地方,还是大西门一带。
街虽小,人却多,气味浓稠。
我们在街上闲看。
看卖木柴的,卖木炭的,卖粗瓷碗、砂锅的,并且常常为一点细节感动不已。
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菊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西南联大校歌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
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
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处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
西边是学生宿舍。
土墙,草顶。
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
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
两个装肥皂的大箱摞起来。
既是书桌,也是衣柜。
有的同学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窝。
有些同学成天在一起,乐数晨夕,堪称知己。
也有老死不相往来,几乎等于不认识的。
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他住上铺,我住下铺,却很少见面。
他是个很守规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时作息。
我是个夜猫子,每天在系图书馆看一夜书,即天亮才回宿舍。
晚饭花阅读答案
晚饭花阅读答案【篇一:圆梦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训练:树知道(含答案)】> ①月亮升起时,远山如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悄然隐退。
山下,娘家花园里那棵丹桂开花了,娘家的月色也就香了。
②披着一身幽香的月色,我们坐在一地花影里。
母亲突然说,看,树上是不是鸟?③我踮起脚尖,却看不真切,便脱了鞋,爬到凳上看。
真的!两只很小很小的鸟儿,交颈依偎在桂花枝上,头顶特别白,身子像是粉红色。
遂想起一句诗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
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绿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心中砰然而动。
想让母亲也看看,便轻轻将桂花枝往下扳了一扳。
不料,鸟儿惊醒了,“扑啦”一声飞向园外,消失在黑憧憧的树影里。
母亲嗔怪我惊动了它们。
父亲闻声从房里出来说,没关系,这些小鸟常来。
④这倒也是,娘家的花园是蝴蝶、蜜蜂和鸟儿的天堂。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这儿总在不停地变幻着一幅幅隽永的画卷。
未进园门,紫薇已在墙头颌首含笑。
蔷薇虬劲的枝干狂草般游走在铁栏杆间,柔嫩的花叶如饱蘸水墨的笔,在白色粉墙上尽情倾诉酝酿了一整个冬季的缠绵。
推开咿呀作响的红铁门,依墙而立的文旦树涌来满眼绿意,三两棵被花儿和果实醉弯了腰的石榴树将你的视线引向花园深处。
三三两两白梅、迎春、玉兰、栀子花、美人蕉,还有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晚饭花,在这片靠山傍水的天地间,尽享清风明月、阳光雨露,无不花繁叶茂。
鱼儿们在水里游曳张望,成群的鸟儿高唱着四处飞奔,蝴蝶毫无防备地歇在你肩上。
⑤暮色四合的时候,我们将饭桌摆在桂树下。
一阵微风拂过,几点桂雨飘在被轻轻夹起的小葱豆腐上,让人良久不忍动筷,怕惊落了这份芳香的诗意。
这时,小狗都都突然在园门外大摇大摆地用前脚敲门,要求共进晚餐。
打开门,它忽闪一下从你脚下钻到草坪里,先撒起欢来。
⑥闭上眼,感觉着这些旺盛而无拘无束的生命,我看见自己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
⑦自然,就想起了杭州家里那些可怜的植物。
⑧它们刚来时,应该是喜欢这个家的。
《一篱秋色扁豆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篱秋色扁豆花周寿鸿①秋风起,豆花开。
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②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
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③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
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
村人护院,多以树枝、秸秆编为篱笆,家家户户,种豆篱笆下。
秋天到了,扁豆花、扁豆荚缀满篱笆,蓬蓬勃勃,挤挤挨挨,把庭院遮掩得密匝匝的。
也有一些人家,在菜园内搭了豆棚,棚上豆荚累累,地上一畦绿韭青椒、红番紫茄。
开门推窗,秋实满园,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④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
⑤整个夏天,扁豆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一个劲儿扩张地盘,却只长叶不开花。
秋风为号,扁豆蔓儿仿佛突然醒了,矮棚浮绿,纤蔓萦红,一开就是一连串。
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
⑥记忆中的老家,村路弯弯,巷陌纤纤,篱笆挨着篱笆,家家的篱笆爬满了红红白白的扁豆花。
走在村巷的路上,仿佛走在扁豆花的长廊,心里充满了温暖。
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
⑦汪曾祺说,“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
⑧秋风秋雨中,扁豆花一扫秋天的寂寥,仍然摇曳生姿,顾盼多情。
这个时节的雨有一个诗意的名称:豆花雨。
晚明诗人曹学佺的“疏篱豆花雨,远水荻芦烟”,让扁豆花美得疏朗迷离;清代学者查学礼的“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妩媚多情,楚楚可怜。
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的那副对联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平静、亲切、淡泊。
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寄寓于大悲庵里的郑板桥,随遇而安,笑对秋风秋雨,写美了田园风光。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散文专题练习—汪曾祺(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散文专题练习—汪曾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节选)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
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我接受了什么影响?道家?中国化了的佛家——禅宗?都很少,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
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
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
《论语》里的孔夫子是一个活人。
他可以骂人,可以生气着急,赌咒发誓。
我很喜欢《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以为这是一种很美的生活态度。
我欣赏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纯正的儒家。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我很熟悉这样的充满人的气息的“人境”,我觉得很亲切。
我喜欢这样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这是蔼然仁者之言。
这样的诗人总是想到别人。
有人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出我的思想,我想了想,说:我大概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我不了解前些时报上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的实质和背景。
我愿意看看这样的文章,但是我没有力量去作哲学上的论辩。
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
讲一点人道主义有什么不好呢?说老实话,不是十年的惨痛教训,不是经过拨乱反正,我是不会产生对于人道主义的追求,不会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人,去发掘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的。
不会感觉到周围生活生意盎然,不会有碧绿透明的幽默感,不会有我近几年的作品。
关于现代派。
我的意见很简单: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外来影响,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法。
最新的现代派我不了解,我知道一点的是老一代的现代派。
我曾经很爱读弗·沃尔芙和阿索林的作品(通过翻译)。
我觉得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帜下的某些苏联作家是吸收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的。
汪曾祺《枇杷晚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枇杷晚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共18分)枇杷晚翠①昆明云南大学的教授宿舍区有一处叫“晚翠园”,月亮门的石额上刻着三个字,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
我们那时常到云大去拍曲子,常穿过这个园。
为什么叫“晚翠园”呢?是因为园里种了大概有二三十棵大枇杷树。
《千字文》云“枇杷晚翠”,园名用的便是这个典。
这句话最初出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实在是有点惭愧。
不过《千字文》里的许多四个字一句的话不一定都有出处。
比如“海咸河淡”,只是眼前的一句大实话,考查不出来源。
“枇杷晚翠”也可能是这样的。
这也是一句实话,只不过字面上似乎有点诗意,不像“海咸河淡”那样平常得有点令人发笑。
②枇杷的确是晚翠的。
它是常绿的灌木,叶片大而且厚,革质,多大的风也不易把它们吹得掉下来。
不但经冬不落,而且愈是雨余雪后,愈是绿得惊人。
枇杷叶能止咳润肺。
我们那里的中医处方,常用枇杷叶两片(去毛)作药引子。
掐枇杷叶大都是我的事。
我的老家的后园有一棵枇杷树。
它没有结过一粒枇杷,却长得一树浓密的叶子。
不论什么时候,走过去,一伸手,就能得到两片。
回来,用纸媒子的头子,把叶片背面的茸毛搓掉,整片丢进药罐子,完事。
枇杷还有一个特点,是花期极长。
头年的冬天就开始着花。
花冠淡黄白色,外披锈色的长毛,远看只是毛乎乎的一个疙瘩,极不起眼,甚至根本不像是花,不注意是不会发现的,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
结果也很慢。
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花落了,结了纽子大的绿色的果粒。
你就等吧,要到端午节前它才成熟,变成一串一串淡黄色的圆球。
枇杷呀,你结这么点果子,可真是费劲呀!③把近几年陆续写出的谈文学的短文编为一集,取个什么书名呢?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晚翠文谈》。
这也像《千字文》一样,只是取其字面上有点诗意。
这是“夫子自道”么?也可以说有那么一点。
我自二十岁起,开始弄文学,蹉跎断续,四十余年。
而发表东西比较多,则在六十岁以后,也真够“费劲”的。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汪曾祺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汪曾祺小说专练汪曾祺作品:《茶干》《钓鱼的医生》《鸡毛》《七里茶坊》《苦瓜是瓜吗?》《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茶干汪曾祺连万顺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
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
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
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
城北只有那么几家。
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
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
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
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
黑漆漆出来的。
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
一边是“酱”,一边是“醋”。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
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
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
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
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拾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
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
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
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
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
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
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
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
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
要煮很长时间。
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
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
高考语文专题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考语文专题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必备知识:1、环境的分类及作用①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其作用是:A、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②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其作用是: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E、深化主旨;F、象征和暗示。
2、环境类题目的答题思路(1)社会环境:①环境本身(交代……背景,揭示……的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②情节(推动,铺垫等)③人物(烘托,映衬、衬托等)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等)答题模板模板一: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模板二: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模板三:触发了……思想(情感)的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自然环境: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等)③人物(烘托,映衬、衬托等)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等)答题模板模板一: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板二:文中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奠定)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了……的情节发展。
二、对点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动荤尹守国爷爷没搭理吉东,从墙角拿起拐棍,走出东屋。
这拐棍,是三年前吉东第一次去省城领奖时给爷爷买回来的。
庄上的那些老头儿说,这拐棍叫龙头拐杖,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拄的就是这种。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汪曾祺阅读答案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汪曾祺阅读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汪曾祺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正在开始建立中国的"文体学"、"文章学",这样会使中国的文学创作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
以下是我为你整...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正在开始建立中国的"文体学"、"文章学",这样会使中国的文学创作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汪曾祺《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阅读材料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汪曾祺①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胡适提出"白话文",提出"八不主义"。
他的"八不"都是消极的,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没有积极的东西,"要"怎样,他忽略了一种东西:语言的艺术性。
结果,他的"白话文"成了"大白话"。
他的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实在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语言。
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
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
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②这可以说是"书面文化",另外一种文化是民间的,口头文化。
我在兰州遇到过一位青年诗人,他怀疑甘肃、宁夏的民歌可能是诗人的创作流传到民间去的,那样善于用比喻、押韵押得那样精巧。
可有一回他遇见一对婆媳,这婆媳二人把他"吓倒"了:她们一路上没有说一句散文——所有对话都是押韵的。
媳妇到一个娘娘庙去求子,她跪下来祷告,不是说:送子娘娘,您给我一个孩子,我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而是:"今年来了,我是跟您要着哪,明年来了,我是手里抱着哪,咯咯嘎嘎地笑着哪!"③这是我所听到过的祷告词里最美的一个。
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晚饭花(1)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2)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
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
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
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
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3)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
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
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
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
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
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4)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
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
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
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5)这是李小龙的黄昏。
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6)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
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
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7)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8)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
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9)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
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
大家都叫他钱老五。
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
老人们说他“不学好”。
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
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
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晚饭花 (1)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2)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
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 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
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
王玉英整天一个 人在家。
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3)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
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 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
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 家的房屋。
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 照不进太阳。
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 晚饭花。
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4)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
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 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
晚饭花 开得很旺盛, 它们使劲地往外开, 发疯一样, 喊叫着, 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
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 热闹,但又很凄清。
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 坐着一个王玉英。
(5)这是李小龙的黄昏。
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6)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
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 只眼睛很亮,牙很白。
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7)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 一张画。
(8)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
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 进门就好炒菜。
(9)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
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
大家都叫他钱老五。
不 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
老人们说他“不学好”。
人很聪明,会 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
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 者。
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 的分头, 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
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 风流浪荡, 不务正业。
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10)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 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
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 他就会改好的。
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11)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
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
他成天不在家, 门老是锁着。
(12)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
他放学每天经过。
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 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13)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
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 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14)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15)晚饭花还在开着。
(16)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 米。
只看见一个背影 。
她头上戴着红花。
(17)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
他很气愤。
(18)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选自《汪曾祺 短篇小说 选》) 【注】晚饭花即野茉莉。
因其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
故又名 晚饭花。
处处有之,极易繁衍。
12.王玉英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 分) 13.请简要分析第四段画线句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6 分) 14.请简要说明第五段、最后一段两个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1)这是李小龙的黄昏。
(2)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15.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在这个故事 中所寄寓的丰富情感。
(6 分) 试题答案: 12.王玉英是一个恬静美丽、勤劳质朴、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但又只能听天 由命的普通人家的姑娘。
(答到“孤独寂寞”亦可得分) 13.①比拟:用“使劲”“发疯”等词语 ,赋予晚饭花人的情态,表现晚饭花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②对比:以“绿 叶”“红花”的对比,表现晚饭花的鲜艳明丽;以“热闹”“凄清”对比,表现 晚饭花无人欣赏的落寞。
(如答“比喻”“通感”且作出对应的合理简析,酌情
给分) ③衬托: 以恣意开放而又无人欣赏的晚饭花烘托王玉英内心向往着自由却 只能留守家中的孤独忧伤的形象。
14.(1)李小龙在黄昏十分可以看到意中人王玉英,这是他一天中最快乐 最幸福的时光。
(2)在李小龙看来,嫁给了浪荡子钱老五之后的王玉英曾经恬 静美好的形象不复存在,流露出内心的失望与惋惜之情。
15.(1)王玉英最终走出了那个家,那条小巷,却仍然改变不了自己孤独 卑微的命运,寄寓这作者对乡下女子无法摆脱悲凉命运的同情(2)李小龙对王 玉英有着隐隐的爱慕相思之情, 最终却落得一场空, 寄寓着作者对质朴纯洁而又 美好的感情的赞美,对这种感情不能善终的叹惋、遗憾。
(3)李小龙不敢勇敢 表达、王玉英甘愿接受命运的摆布,体现了传统观念的深入人心与根深蒂固,故 事以小见大,反映了作者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