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辨析-咬文嚼字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博文收藏2011-12-22 0911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资料图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见图),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
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
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五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
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
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
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六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董卿口误不幸“中彩”“语林啄木鸟” 《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央视主持人董卿在元宵晚会上,将古诗“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昼”的繁体字“晝”,被视作为最易被大众误认的字,位列十大差错之一。
无独有偶,3年前,央视主持人朱军因误用“家父”一词,也曾入选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为此,语言专家呼吁,名人应首先把好语言关。
虎年元宵晚会,董卿在主持节目时背了一首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sh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看节目时发现,董卿将本该是“花市灯如昼(zhòu)”,念成了书(shū)。
他表示,节目主持人在公共场合念错字,是不应该的。
这对观众,特别是上学的孩子,有误导作用。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披露,在“昼”这个字上犯下错误的不仅仅是董卿一个人,连最重视文字规范的课本,也在“昼”字上栽了跟头。
选入某小学教材的欧阳修名篇《昼锦堂记》,被误作《画锦堂记》。
而在《中国书画报》上,某文在提到《昼锦堂记》时,全都误为《书锦堂记》。
那么,“昼”怎么会错成“书”或“画”呢?这都是繁体字惹的“祸”。
繁体字“昼”写作“書”,“书”写作“書”,两个字仅一笔之差!因此《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把这个字列为十大语文差错之一,也是为了提醒大家,避免再犯此类差错。
十大语文差错之其他九大差错一、世博报道中常写错的成语: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
二、世博报道中常写错的地名:黄浦江。
“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江”。
三、统计数量时常混淆的词:截止/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停止,如“活动已于昨日截止”;而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四、新闻报道中容易错的词: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ok2006—2010历年《咬文嚼字》十大语文用法错误归纳
2006年十大语文错误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如:“威力就象一颗原子弹一样。
”“象”应为“像”。
“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二、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如:“千姿百态的狗,成了丙戍年贺卡的主角。
”“丙戍”应为“丙戌”。
戌,音xū(虚),地支的第十一位,对应的属相为狗。
戍,音shù(竖),义为防守,和地支无关。
三、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如:“神州六号是中华腾飞的象征。
”中国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取名为“神舟”而不是“神州”。
“神州”是中国的代称。
四、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如:“即来之,则安之。
”“即来之”应为“既来之”。
“即”,音jí,有未然义;既,音jì,有已然义。
两字音近而义殊。
五、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六、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如:“招聘启示”“征稿启示”。
“启示”应为“启事”。
“启事”义为公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文体无关。
七、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如:“哈蜜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
”“哈蜜”应为“哈密”。
哈密瓜因新疆地名哈密而得名。
(哈密瓜√)八、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如:“王伟先生(收)”。
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收”字并非注释。
九、容易张冠李戴的引文是:“食色,性也。
”如:“孔子说‘食色,性也’,至今仍被奉为至理。
”“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它是告子而不是孔子说的。
十、文史知识常见的错误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如:“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野蛮人的行径。
高考语文复习-- 历届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2006-2022(综合版)
20 20 年 度
20 20 年 度
1.“新冠”的“冠”guān误读为guàn。 2.“戴口罩”误写为“带口罩”。 3.“共渡难关”误写为“共度难关”。 4.“杏林”误为“杏坛”。后世以“杏林”称良医,也指医学界 。“杏坛”现泛指教育界。 5.“宵禁”误为“霄禁”。 6.“挤兑”误为“挤对”。 7.“副作用”误为“负作用”。副”与“主”相对强调的是附带 。 8.误用“叹为观止”形容疫情失控。 9.“科创板”误为“科创版”。
20 15 年 度
20 15 年 度
1.诺贝尔奖报道中的用字错误:“生理学或医学奖”误为“生理学和医学奖 ”。 2.“九三”阅兵式报道中的概念错误:“抗战胜利纪念日”误为“日本投降 日”。 3.“抗战”纪念活动中的用字错误:“罄竹难书”误为“磬竹难书”。 4.APEC会议报道中的概念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误为“亚太经合组织 成员国”。 5.“反腐倡廉”新闻报道中的文字错误:“严惩不贷”误为“严惩不怠”。 6.《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的常见用字错误:“勠力同心”误为“戮力同 心”。 7.名人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身价/身家。 8.足球赛事报道中的概念错误:“发角球”误为“罚角球”。 9.医学报道中的用词错误:“综合征”误为“综合症”。 10.电影片名中的表达错误:《失孤》。
20 10 年 度
20 10 年 度
1.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2.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3.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4.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5.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6.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7.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8.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 9.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 替汉字数字“〇”。 10.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 每时每刻”使用。
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咬”春晚,董卿再出错《咬文嚼字》与“春晚”有着深厚的友谊,是央视的老朋友。
我们曾连续三年关注央视“春晚”, 2007年还派出专家赴“春晚”直播现场把关。
《咬文嚼字》认真地研究过“春晚”字幕的制作程序,给央视提出了“调整字幕制作程序”“增加字幕制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文字水平”“设置专职文字审读岗位”等四条建议。
在《咬文嚼字》的关注下,央视“春晚”的文字水平大幅度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央视对《咬文嚼字》的帮助也表示了感谢。
《咬文嚼字》杀“回马枪”,再度检查“春晚”的文字质量。
今年,央视“春晚”在文字使用的态度上还是非常严谨的,但由于节目众多、时间紧迫等原因,差错还是未能幸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史差错。
比如:《爱的代驾》中闫学晶说:“我西施,她貂蝉,合着我比她老一千多年呢。
”这无疑把西施说得太老了。
西施、貂蝉都是传说中的古代美女,生卒年都不详,但大致可推断其生活年代。
据载,西施于公元前494年由越王勾践进献给吴王夫差;貂蝉被王允使连环计先献给董卓,后又许配给吕布,导致董吕反目,公元192年吕布杀了董卓。
由此可大致推算二人相差700年左右,离“一千多年”远着呢。
《荆轲刺秦》中黄宏一上台就说:“想当初秦公金銮殿,图穷匕首见……”其中的“秦公”说错了,应说“秦王”才对。
秦国国君在秦孝公之前(包括秦孝公)都称“公”,公元前324年,秦惠文君(孝公之子)改称“王”,自此以后直到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改称“皇帝”,秦国国君均为“王”。
“荆轲刺秦”中,荆轲刺杀的是后来被称为秦始皇的嬴政,当时他是“秦王”,而不是“秦公”。
《空山竹语》前董卿说:“中国有句古话叫‘竹报平安’,虽然现代人早已不把报平安的家信写在竹简上了,但这青青翠竹在传统文化里一直被视为坚贞高洁、虚心向上的君子形象。
”董卿显然把“竹报平安”理解成在竹简上写平安家信了,这无疑不对。
“竹报平安”是个成语,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北都只有童子寺里有一丛竹子,数尺高,主管寺院事务的纲维和尚每日都向寺院有关人员报告,竹子没有枯萎,很平安。
近几年来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2006—2009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来源:天利2010-01-08 14:41:41[标签:语文]高考热点资讯免费订阅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
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
“位”也不应用于自称。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
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
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
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
帖,音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
贴,音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
2006—2010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
2006—2010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2006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如:大象、形象、景象、印象、气象、象形文字、象声词、象征、想象等;画像、肖像、相像、好像。
“想像”与“想象”通用。
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3.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4.“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5.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6.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7.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8.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9.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10.“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新华网上海12月24日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007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家父”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辞。
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一些电视访谈节目中曾出现此类错误。
2.“无间道”是常用错的佛教词语。
随着电影《无间道》的问世,原本冷僻的“无间道”频频见诸报纸标题,用来表示失败、痛苦或者灾难。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公布2011年中国十大语文差错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如“山重水複”“複印”。
三、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
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五、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咬文嚼字》公布2006-2010年中国十大语文错误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2011年12月20日)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赞美词“捍祖国强盛”错成了“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出品的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现“光複”字样,其实都应作“光復”。
“復”,表示转回来、还原、恢复等义,“光复”的“复”指恢复,故对应的繁体字应为“復”;“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如“山重水複”“複印”。
三、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有关报道中说,大桥在施工中曾存在“过分强行合拢”的问题。
其中的“合拢”应作“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作“合龙”。
“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五、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素是:“铊”。
“铊”是一个冷僻字,因为社会事件中出现了“铊”,从而进入了公众视野。
这是一个多音字。
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不少人却把它误读成tuó。
铊的化合物有毒。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咬文嚼字》公布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论文
_
一
—m
流 交汇 处 。 “ 黄埔” 位于 广 东省 广 州市 ,
因历史 上 成 立 过黄 埔 军 校而 闻名 。
~
三、 统计 数 量 时 经 常混 淆 的词 是 : 截止/ 截至。“ 截 止下午 5 点, 入 园参观 人 数 已超 过 3 0 万。 ” 其中 “ 截止” 应为 “ 截
是 两 回事 。
五、 体 育报 道 中经常用 错 的词 是 : 囊
括。 广 州亚运 会 报 道中曾有这 样 的句子 :
“ 中国军 团在 2 0 1 0 年广 州亚 运 会 囊 括金
牌1 9 9 枚, 位 居 金 牌 榜 首位 。 ”“ 宁 波 选
手广 州亚 运 囊括 1 0 金。 ” 其 中的 “ 囊括 ” 明 显 用 词 不 当。 “ 囊 括 ”的意 思 是 无 一
’ 等词语, 也很 快 传 播到 了校 园里 。 记 者走访发现 , 从 小 学 到 中学 , 孩 子 们 对 网络 词 汇 的 接
汉字 的 大 写数 字 写 为 “ 零” , 小 写 数 字
写为 “ o” 。用 电脑 键 盘 输 入 “ o ”, 要
比“ 0 ” 复 杂, 不 少人 就 用 “ O ” 去 代 替
}
词 语, 但常常错写成 “ 美仑 美奂”或 “ 美
伦 美奂” 。 这一成语形 容的是建 筑物的
}
l
高大美观 。 其中的 “ 轮” 含义为 “ 高大” ,
写成 “ 仑” 或“ 伦”。 都是别字。
设丰富多彩的选修 课 , 推行选课走班 的教学模式和学分认
定的教学管理制度, 保 障学生选择发 展方向的权利。为推
词 语 , 但 因 为 “ 黄 浦 ” 和 “ 黄 埔 ” 音 同 形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范文一:大家好,最近我们学校传来了一个消息,就是《咬文嚼字》公布了10大语文差错。
这让本来就不喜欢学语文的我更加困惑了。
但是,我看了一下这10大语文差错,不仅让我明白了自己容易犯的错误,而且也让我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语文差错。
首先,我们看到了第一条——“’浮夸之辞’中的‘夸’字应为‘夸耀’”,它的重点在于正确使用词语,不要把不同意思的词语混淆。
我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严谨性,不要听音意思混淆。
接下来,第二条说“‘不解之缘’或‘无缘无故’中‘无缘’应为‘无因’”。
这条语文差错也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我们对于相似的词语也要有独立的思考。
然后,第三条说“’反其道而行之’中的‘其’字应为‘其所’。
”这是对语法的要求,表示“其所”的状语在句子中起到了限定性作用,将语言它更加清晰易懂。
第四条说“‘窝里反’中的‘反’字应为‘犯’。
”这也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我们要了解词语的本意,不要随意改写。
接下来第五条说“‘登堂入室’中的‘入’字应为‘如’。
”这个语文差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对于成语或者俗语的来源并不好理解,但是应该在使用的时候了解它的原意。
第六条说“‘满怀壮志’中的‘壮’字应为‘自豪’。
”这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同样让我明确了词语的不同使用。
第七条说““似曾相识”中的“似”字应为“如”。
”这也是我们对于成语或俗语鲜有机会理解到的问题,但是理解其成分,再诠释就更加容易了。
第八条说“‘方兴未艾’中的‘兴’字应为‘兴隆’。
这条语文差错让我明白了词语的更改可能会导致句子语义的变化,也让我更加注意词语的使用。
接下来,第九条说“‘既来之,则安之’中的‘既来之,则安之’应为‘既来之,则安之’。
”这是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标点符号不当会使句子的意义模糊。
最后,第十条说“‘枯藤老树昏鸦’中‘昏’字应为‘荒’。
”这同样让我了解到对于成语或俗语的来源要有深入的掌握。
以上就是我对于10大语文差错的分析,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些错误都是关于语言使用的问题。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一、“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
“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
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
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对提案的提出、审查、办理、监督等有详细规定。
二、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
“住”与“驻”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泛指通常意义的居住,“驻”则特指为军事目的或执行公务而驻扎、留驻。
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三、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许多媒体在宣传报道这一新政时,提出了“单独二胎”的说法。
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没有问题,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
“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
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
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四、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
2019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上出现了“国际间”的说法,如“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
际,即彼此之间。
2006-2012年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
2006年至2012年《咬文嚼字》评选出的全国语文年度十大错误汇总【2012】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
“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ào。
郝铭鉴昨天介绍说,自1985年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后,“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但几十年来,该字一再被念错。
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去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
“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
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情况。
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导致误读误用。
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细长的茎;“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
有人误以为“苔”是“薹”的简化字,以致把“蒜薹”写作“蒜苔”。
四、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
这一差错,在以往的书法作品和商品广告中多次出现。
今年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清海将写有“影後”二字的立轴现场送给影星归亚蕾,由于这一场面曾由电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五、在报道抓捕周克华的新闻时,某些媒体很不得体地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称周克华为“爆头哥”,无疑是化残忍为一笑。
六、女明星错用“贱内”。
2012年7月,大S发布一条微博说:“老公的餐饮服务业能往这样美好的方向发展,贱内与有荣焉!”网友一时议论纷纷。
“贱内”是一个谦辞,旧时是男人对别人称说自己的妻子,大S显然错了。
犯类似错误的还有主持人朱军的“家父”一例,2007年他曾在节目中对嘉宾毛新宇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
”而“家父”应是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辞。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2006-2012)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7
• 五、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娈童。 如:“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
惊现娈童犯黑名单”。在这类新闻中,“娈” 字一律被理解成了动词,指“性侵犯、猥亵” 等犯罪行为;其实它是形容词,义为“美好 的样子”。“娈童”则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 词语,专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少年。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7
• 七、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唇枪舌战。 如:“法庭上一番唇枪舌战,谁也没说服
谁。”汉语词汇中有“唇枪舌剑”,义为唇 如枪,舌如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 也有“舌战”一词,《三国演义》中有“诸 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舌战”指口头交 锋。“唇枪舌战”显然是两者杂糅的产物。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6
• 五、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滥用繁体字不合
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 写作“美發”。“發”,音fā,是“出發”的 “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6
现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也出现在某些知名 作家的笔下。所谓“望其项背”,义为能看 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 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说成“不能望 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或者反问式, 如“怎• 九、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存款准备 金率。
在不少报道中,往往将“存款准备金率” 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混为一谈。金融机构 为了保证客户提现和资金清算,按照规定必 须将吸收到的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存款准 备金”缴存到中央银行。前者是指提取准备 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对准备金支付的利 率。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9
• 七、菜单上经常出现的菜名错误:“宫保鸡 丁”错成“宫爆鸡丁”。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一、引言《咬文嚼字》是一档备受关注的语文节目,每年都会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引发广泛争议和讨论。
语文作为我们日常交流的基础,正确的语法和用词对于沟通和表达意思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咬文嚼字》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进行评估,并就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二、评估年度十大语文差错1.错别字《咬文嚼字》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中,错别字是其中一个常见问题。
错别字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和内容表达的准确性。
比如“气愤”与“欺负”、“免费”与“没收”等。
这些常见的错别字不仅会让读者感到困惑,也降低了文章的专业性和信誉度。
2.词语搭配不当另外,词语搭配不当也是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一大问题。
比如“心血来潮”应该是用来形容突发奇想,而不是用来形容动物的新陈代谢。
类似的词语搭配错误让文章的意思变得模糊不清,也影响了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语法错误除了错别字和词语搭配不当,语法错误也是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重要问题之一。
比如“不能带有任何编辑、修改、增减”,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不能带有任何编辑、修改或增减”。
语法错误直接影响文章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4.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在不同的语境下,标点符号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句号用在疑问句后面、逗号的使用不当等问题,都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5.歧义表达歧义表达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有时候文章中的表达会存在歧义,让读者产生误解。
比如“我不爱你这个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我不是爱你这个人”,但是因为缺少了一个“是”,就让句子的意思发生了负向的转变。
三、总结语文错误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无论是错别字、词语搭配不当、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还是歧义表达,都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我们需要重视语文的学习和规范,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语文写手,我深刻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和良好表达对于文章的影响。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目前为止,公布了10次,词条总数正好100个。
公布差错旨在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2015年]01.“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错用“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
因此,奖项名称两个学科之间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字连接。
02.“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投降日”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有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这是错误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两个日子都和日本投降直接有关。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03.罄竹难书”“磬竹难书”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回忆抗战历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报道中,“罄竹难书”常被误成“磬竹难书”。
“罄”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尽;古人用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得不可胜数。
而“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04.“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201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一些媒体在报道会议出席情况时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说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现在共有21个正式成员,其中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经济体。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谈谈《咬文嚼字》公布的10大语文差错。
这份名单我们可不能当做闹着玩,而是应该认真对待,因为语文是我们的基础学科,语文错了,其他学科也难以顺利进行。
首先是“治理腐败”的用词问题。
很多人直接使用“治理腐败”这个词组,其实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惩治腐败”。
这是因为词语的使用应该严谨地体现出它的含义,将“治理”与“腐败”搭配使用,可能会有一种“对抗”、“管理”的感觉,而实际上,应该是通过严厉的惩罚,来达到铲除腐败现象的目标。
其次是“履行职责”的措辞问题。
我们常说“履行职责”,其实正确的写法是“尽职”。
这时,我们要看到,“履行职责”还是有些含糊的,而“尽职”则更加严肃地表明了人们为了达到自己职责要承担的义务而做出的努力。
此外,我认为这份名单提醒我们要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词语的准确使用,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也要深究它背后的根源。
只有在做到语言的精准运用时,我们的文章才能力求不失真,也才能代表一个人真正的思想质量。
范文二:大家好,我今天将要谈论的是《咬文嚼字》公布的10大语文差错。
在我看来,这份名单的有关问题是十分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的。
我们不仅要了解,更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加以贯彻。
该名单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启示是: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懂得文字和知道文言文,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只有在体会文字语言的深层次含义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咬文嚼字”。
“老干妈狗粮”这个问题或许给我们最深的启示。
这里的问题不仅在于字音的正确表示,更涉及到了对文化沉淀的遵守和尊重。
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我们都要做到尊重语言和文化的典范。
我看到这份名单后,还有一个想法:我们应该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从我们常见的生活用语中寻找准确的表达方式。
在写作中,一些不拘泥于接口的良好想象力能让我们的文章更有新鲜感和创意,而在实际以及口头表达过程中,我们的确要更好地遵循政治、文化和常识等方面的规范,以确保我们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顺畅、准确,让我们的高尚精神和良好行为习惯在我们使用语言时得到最佳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代替汉字数字“〇”。这一差错��?010年出现频率较高��?
十、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十、《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近年来“红学”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兴趣,出版了一批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但在谈到“红学”流派时,索隐派一再被误为“索引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和供检索用的“索引”是两回事��?
《咬文嚼字》公布的200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九、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他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兴亡周今天。但长期以来,媒体宣传中都将“兴亡周期律”误为“兴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
八、网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网上的“发帖子”“读帖子”经常误为“发贴子”“读贴子”。帖,音tiě,核心含义是写有文字的纸片,是名词。贴,音tiē,核心含义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是动词。网上的“帖子”,虽非纸质,但其以简短的文字记录、传递信息的特点,与传统的“帖子”相同,是不能写成“贴子”的��?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如:“期间,我曾三上北京”“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考试”。两处“期间”应为“其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八、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是:望其项背。“只能望其项背”这类错误用法,不仅出现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也出现在某些知名作家的笔下。所谓“望其项背”,义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说成“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或者反问式,如“怎能望其项背”��?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长三角狙击赤潮”。两处“狙击”应为“阻击”。“狙击”和“阻击”同为军事术语,但含义不同:“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媒体新闻中,经常把“非营利机构”误为“非盈利机构”。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八、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六、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如:“貂婵是所谓的四大美女之一”。《三国演义》中貂蝉出现在汉代,当时人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婵”可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但人名“貂蝉”是不能写成“貂婵”的��?
七、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不少人误以为此菜出自宫廷,其烹饪方式是爆炒,因而得名“宫爆”。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据说,丁宝桢的家厨擅长花生炒鸡丁,后来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因此得名“宫保鸡丁”��?
三、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是:戴上紧箍咒。如:“给权力戴上紧箍咒。”在《西游记》小说中,只要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便要收紧。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
四、地名中容易混淆的字是:��?洲。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也改用后起区别字“洲”来表示。“九州”为中国的代称��?
七、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战。如:“法庭上一番唇枪舌战,谁也没说服谁。”汉语词汇中有“唇枪舌剑”,义为唇如枪,舌如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也有“舌战”一词,《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舌战”指口头交锋。“唇枪舌战”显然是两者杂糅的产物。
八、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等。“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二、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自从电影《无间道》问世以后,“无间道”便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媒体常用它来表示失败、痛苦或灾难。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电影片名为“无间道”,说的却是“无间地狱”。佛教中“无间道”是信徒修炼的一个阶段,“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的第八狱,入此地狱者将永受痛苦,无有间断。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四、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其实“己丑年”里的“丑”本有其字,它是地支的第二位,和繁体字“醜陋”的“醜”无关��?
五、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居住。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它们和“故里”不是一回事��?
一、电视中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此处应该读lè,往往误读成yuè。不仅谈话节目中嘉宾读错,主持人也容易读错,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也有主持人读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yuè乎”��?
二、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008年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使三聚氰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氰胺”应读qíng’àn,但不少人误读为qīng’ān。尤其是“氰”字,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氰化钾”“氰化钠”的“氰”读成qīng,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误读��?
七、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二、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三、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四、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十、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媒体在引用这段话时,常说成是唐代名臣魏征所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他的意思是善于进谏的魏征去世,使自己少了一面镜子��?
《咬文嚼字》公布的200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二、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如:“三位罪犯落入法网”“我是一位歌手”。作为量词,“位”是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用于“罪犯”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也不应用于自称��?
三、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如:“他首当其冲坚持上一线工作”“大地让人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母亲”。这类说法不仅出现在广播电视中,也出现在报刊图书里。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首先”��?
《咬文嚼字》公布的2009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009年是新中国建��?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
《咬文嚼字》公布的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中��?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三、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008年高考,不少考生写汶川大地震时,用到“震撼”一词,但往往误为“震憾”。“撼”为手旁,义为以手摇物;“憾”为心旁,义为心有缺失:两者形近而义殊��?
四、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裏”。大凡景点都会重点介绍当地名人,告诉游客某地是某人“故里”。有人误以为“里”的繁体字是“裏”,结果在用繁体字书写的说明牌中,“故里”往往误为“故裏”。其实“里”字本有其字,和“裏外”的“裏”不相干��?
五、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是:娈童。如:“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在这类新闻中,“娈”字一律被理解成了动词,指“性侵犯、猥亵”等犯罪行为;其实它是形容词,义为美好的样子。“娈童”则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专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