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整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学习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作者介绍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掌握一些常见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

学会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言错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注重语言的锤炼,提高语文素养。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准确辨析和修改语言错误。

理解语言文字的微妙之处,体会不同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12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自觉地进行“咬文嚼字”,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并非单纯追求形式,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语言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其中的语言问题,加深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因语言表达不准确而导致误解或笑话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语言准确性的关注,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142 新授解释“咬文嚼字”的含义,强调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列举一些常见的语言错误类型,如错别字、语病、用词不当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介绍“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如从词义、语境、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考虑。

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体会作者“咬文嚼字”的功夫。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来源。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重视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对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咬文嚼字”的概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3.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与语言文字规范的关系。

2.让学生自觉追求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3.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咬文嚼字”原则进行文字编辑和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出“咬文嚼字”的概念,让学生大致了解其含义。

2.通过例子或图片展示,引出学生对语言文字规范和美观的思考。

二、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及意义(10分钟)1.给学生讲解“咬文嚼字”一词的来历及其表达的含义。

2.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与语言文字规范的紧密联系。

3.讲解“咬文嚼字”对语言文字表达的重要意义。

三、讨论“咬文嚼字”的实践与应用(15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贯彻“咬文嚼字”原则。

2.每组选择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四、实例分析与演练(2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或文章,让他们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

2.以教师示范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原则,进行文字编辑或写作练习。

3.学生互评作品,互相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并进行班内交流。

2.总结“咬文嚼字”原则对于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作用。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写作中应坚持“咬文嚼字”的原则。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2.通过写作比赛或编辑报刊的机会,让学生实践“咬文嚼字”原则。

3.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文字写作指导,分析他们在文字表达中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在讨论、写作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组。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的过程,发现和欣赏语言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组。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咬文嚼字。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咬文嚼字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咬文嚼字的定义、例句、运用等。

2. 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咬文嚼字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文章、句子等素材,用于学生练习和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的含义和作用。

2. 讲解:通过PPT展示咬文嚼字的定义和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词组。

3. 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运用。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咬文嚼字进行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估他们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咬文嚼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咬文嚼字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自评: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效等。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咬文嚼字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所说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2、学习前人如何咬文嚼字,推敲语言的,进一步领会品味语言的重要性3、增强学生推敲文字的意识,关注文字语言使用规范的问题二、【教学重点】以本篇为单元阅读小结,加深对品味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人类文明历,许多传世和不朽的名篇有着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生活中如果采用好的词语,不仅准确表达含义,而且使听者读者产生兴趣,达到好的效果。

比如,《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展示)论坛开讲“福”临上海(实物展示)报道的是世界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发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学生可能回答:是“福”教师:最吸引我的目光的也是这个“福”字,因为这个“福”不仅扣住了“福布斯论坛”这个名词,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学界人士聚集我们上海,讨论经济发展问题、为经济把脉,这对正值经济大发展的上海来说,可不是福分吗?这一个“福“字用真是生动。

我们古人也讲“吟安一个字,捻短数径须。

”看来“咬文嚼字”不一定总是贬义。

(引入课文)2、解题:咬文嚼字的原意对文字的过分计较。

作者使用它来作为题目,显然另有一番用意。

3、学生理解文章,思考:作者为把“咬文嚼字”的道理讲的生动具体,举了哪些例子?{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归纳:共三个例子,一个例子说明了一层意思。

一是郭沫若改字(板书),二是王若虚改文(板书)三是贾岛吟诗(板书)到底这些文字改动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也来品味品味。

{学生小声自读,体会文字,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第一个例子,“你这”在婵娟骂宋玉时,表达了她的极端憎恶之情,而在《红楼梦》,里,用是有了讽刺的意味。

说明不同情况下改“是”为“这”,情感变化是不同的。

(板书)第二个例子:王若虚删去一些重要字句,文章失去了原来味道,李广将军神勇无比的形象难以体现了。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使学生明确在阅读和写作中,对文字的精准运用能够提升表达效果。

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微妙差异对意义传达的影响。

2、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教授学生通过分析字词的含义、色彩、用法等来提高语言敏感度。

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在写作中精心选词造句。

3、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尊重。

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典型的语言实例。

理解并运用“推敲”的精神,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打破惯性思维,深入思考语言文字的运用。

帮助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意识转化为实际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分析经典的语言案例,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具体的语言现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语言运用的奥秘。

3、实践法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咬文嚼字”的能力。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及时反馈和改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因用词不当而引发误会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语言精准表达的关注。

提问学生对“咬文嚼字”这个词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解释“咬文嚼字”的含义,强调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不同语境中相同字词的不同含义和效果。

介绍“推敲”的典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在语言运用上的严谨态度。

3、实例分析展示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精彩的用词和表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4、实践演练布置一篇短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字词的选择和运用。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分析课文的实例,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2.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并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写作和阅读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方法1、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选词填空,将这首元曲变完整。

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线电练箭淀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二、文章疏理提问:文章列举了哪几个“实例”?分别说明了哪些“道理”?学生讨论明确:实例: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史记》韩愈劝改“推”为“敲”苏轼写《惠山烹小龙团》“套板反应”道理:1.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2.王若虚改《史记》:繁简不同情感不同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3.韩愈劝改“推”为“敲”:“字眼不同情感不同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4.苏轼写《惠山烹小龙团》:善用联想意蕴丰富5.“套板反应”:套用滥语全无新奇小结: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9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9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9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意义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与语文素养的关系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2.1 咬文嚼字的起源2.2 咬文嚼字的历史发展脉络2.3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第三章:咬文嚼字的类型与特点3.1 字义咬文嚼字3.2 字形咬文嚼字3.3 字音咬文嚼字3.4 词语咬文嚼字3.5 句子咬文嚼字第四章: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1 字义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2 字形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3 字音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4 词语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4.5 句子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咬文嚼字在文章写作中的应用案例5.2 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案例5.3 咬文嚼字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案例5.4 咬文嚼字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6.1 咬文嚼字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6.2 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实际应用6.3 咬文嚼字在不同场合的沟通策略第七章: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7.1 咬文嚼字对提高学术写作质量的作用7.2 咬文嚼字在学术论文中的常见应用7.3 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注意事项第八章:咬文嚼字在媒体传播中的价值8.1 咬文嚼字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8.2 咬文嚼字在广告宣传中的创意运用8.3 咬文嚼字在社交媒体传播的影响第九章: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9.1 咬文嚼字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9.2 咬文嚼字在小说写作中的重要性9.3 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第十章:咬文嚼字的实用技巧与练习10.1 咬文嚼字的实用技巧总结10.2 咬文嚼字的练习案例及解析10.3 咬文嚼字练习的反馈与改进方法第十一章:咬文嚼字与语文教学11.1 咬文嚼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1.2 咬文嚼字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1.3 咬文嚼字在写作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第十二章:咬文嚼字与跨文化交流12.1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2.2 不同文化背景下咬文嚼字的差异12.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策略第十三章:咬文嚼字与认知心理13.1 咬文嚼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13.2 咬文嚼字对提高认知能力的作用13.3 咬文嚼字在认知心理中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14.1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联系14.2 咬文嚼字在各种修辞手法中的应用14.3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综合练习第十五章:咬文嚼字的评价与反思15.1 咬文嚼字学习的自我评价15.2 咬文嚼字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调整15.3 咬文嚼字学习的目标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讲解了咬文嚼字的定义、发展、类型、方法、应用和练习等方面的内容。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在使用语言文字时要注意准确、得体。

2.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二、教学内容:1. 咬文嚼字的定义与意义。

2. 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3. 咬文嚼字与其他相关词语的区别。

4. 咬文嚼字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

5. 咬文嚼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意义及运用。

2. 运用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使用场合。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咬文嚼字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典型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意义及运用。

3. 举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使用场合。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咬文嚼字的运用规律。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咬文嚼字的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咬文嚼字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咬文嚼字于句子中。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4. 评价学生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5. 综合评价学生对咬文嚼字重要性的认识及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2024年《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

2024年《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

2024年《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字音字形辨析章节一:多音字辨识章节二:形近字辨识2. 词语理解与运用章节三:词语辨析章节四:词语运用3. 句子分析与修改章节五:病句修改章节六:句子修辞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识方法;学会词语辨析和运用;能够分析和修改病句,运用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字音字形的辨识;词语的准确运用;句子分析与修改。

2. 教学重点: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识方法;词语辨析和运用;病句修改和句子修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教学PPT、教学视频。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字典;学生自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和纠正错别字。

2. 例题讲解讲解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识方法;举例说明词语辨析和运用;分析病句,讲解修改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多音字、形近字辨识题;设计词语辨析和运用题;设计病句修改题。

4.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归纳字音字形、词语理解和句子分析修改的要点;强调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字音字形辨析多音字辨识方法形近字辨识方法2. 词语理解与运用词语辨析方法词语运用技巧3. 句子分析与修改病句修改方法句子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长短、长短B. 进步、近步C. 呆板、待板(2)词语辨析:A. 请选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①悲伤:形容心情沉重、难过的情绪。

②悲哀:形容心情悲痛、哀伤的情绪。

B. 请用下列词语造句:①竟然:出乎意料地。

②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含有惊讶的语气。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语。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咬文嚼字》相关课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学作品和案例分析。

3. 小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题目和讨论指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篇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这个词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咬文嚼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注意其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语言文字运用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通过“咬文嚼字”来鉴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写作和阅读中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掌握其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敏锐的语感。

(2)如何让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方法和重要性,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的文学作品片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示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语言文字的运用,加深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4、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和修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容易混淆或用错的词语,如“订金”与“定金”、“截止”与“截至”等,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性的关注。

(2)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用词不当而产生误解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

2、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1)解释“咬文嚼字”的字面意思,强调其不仅仅是指过分地斟酌字句,更是一种严谨、认真的语言态度。

(2)引用古人对“咬文嚼字”的看法,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让学生感受古人在创作中对文字的精雕细琢。

3、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1)选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分析作者为何用“亭亭”而不用“笔直”等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妙。

(2)再如鲁迅《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与“拿出”“掏出”等词进行对比,感受“排”字所体现出的孔乙己的心理和性格。

咬文嚼字教案(详案)

咬文嚼字教案(详案)

咬文嚼字教案(详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与语文素养的关系第二章:咬文嚼字的常见错误2.1 错别字2.2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2.3 词语搭配不当第三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方法3.1 字音辨识技巧3.2 字形辨识技巧3.3 字义理解技巧3.4 语感培养技巧第四章:咬文嚼字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4.1 咬文嚼字对阅读理解的作用4.2 咬文嚼字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4.3 咬文嚼字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应用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重要性5.1 咬文嚼字对写作质量的影响5.2 咬文嚼字在文章构思中的应用5.3 咬文嚼字在文章表达与修辞中的应用第六章: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6.1 咬文嚼字对口语交流的重要性6.2 咬文嚼字在口语表达中的技巧与方法6.3 咬文嚼字在辩论与演讲中的应用第七章:咬文嚼字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7.1 咬文嚼字对文学鉴赏的意义7.2 咬文嚼字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7.3 咬文嚼字在散文鉴赏中的应用第八章:咬文嚼字在古代文学中的特殊用法8.1 咬文嚼字在文言文中的特殊用法8.2 咬文嚼字在诗词中的特殊用法8.3 咬文嚼字在古代散文中的特殊用法第九章:咬文嚼字在现代文学与创作中的实践9.1 咬文嚼字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应用9.2 咬文嚼字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应用9.3 咬文嚼字在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应用第十章:咬文嚼字的实战演练与能力提升10.1 咬文嚼字练习的设计与实施10.2 咬文嚼字能力提升的方法与策略10.3 咬文嚼字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训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咬文嚼字的定义与重要性重点: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重要性难点:理解咬文嚼字与语文素养的关系二、咬文嚼字的常见错误重点:掌握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和词语搭配不当的常见案例难点:识别并纠正复杂语境中的咬文嚼字错误三、咬文嚼字的技巧与方法重点:练习字音、字形、字义的辨识技巧难点:培养语感,提高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咬文嚼字的能力四、咬文嚼字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重点:运用咬文嚼字技巧分析文言文和现代文难点:深入理解作者意图,准确解读文本信息五、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重点:了解咬文嚼字对写作质量的影响难点:灵活运用咬文嚼字进行文章构思和表达修辞六、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重点:实践咬文嚼字技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难点:在辩论与演讲中运用咬文嚼字,增强说服力七、咬文嚼字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重点:欣赏诗歌、散文中咬文嚼字的美感难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咬文嚼字的深层含义八、咬文嚼字在古代文学中的特殊用法重点:掌握文言文、诗词、古代散文中咬文嚼字的特殊用法难点:在现代语境中恰当运用古代文学中的咬文嚼字九、咬文嚼字在现代文学与创作中的实践重点:学习现代文学创作中咬文嚼字的应用难点:创作中创造性地运用咬文嚼字,形成个人风格十、咬文嚼字的实战演练与能力提升重点: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咬文嚼字技能难点:将咬文嚼字应用于实际语境,提升语言能力本教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咬文嚼字的概念、重要性和应用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咬文嚼字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和能力。

2、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之处,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水平。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和重要性。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如何引导学生避免过度“咬文嚼字”,保持语言的自然流畅。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的语言实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咬文嚼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容易产生歧义或理解偏差的句子,如“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让学生讨论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2、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1)解释“咬文嚼字”的字面意思,强调其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咬文嚼字”不仅是对字词的斟酌,更是对语言表达的精准和优美的追求。

3、分析“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1)从字词的选择入手,通过对比不同字词在语境中的效果,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妙处。

(2)讲解语句的搭配和语序,例如“我吃了饭”和“饭被我吃了”表达的侧重点的不同。

(3)探讨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4、小组讨论与实例分析(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之处,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2)选取一些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咬文嚼字”的认识。

5、课堂练习(1)给出一些句子或段落,让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锻炼他们的“咬文嚼字”能力。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通过“咬文嚼字”来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让学生养成在写作中严谨用词、精心锤炼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真正内涵。

(2)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学会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运用。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摆脱习惯思维,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丰富意蕴。

(2)如何让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意识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分析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因用词不当而引发误会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准确用词的关注,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例如:有个人去朋友家做客,主人问他:“你要不要喝点水?”他回答:“不喝,我不渴。

”过了一会儿,主人又问:“真的不喝点吗?”他有点不耐烦地说:“说了不喝就不喝,你怎么这么啰嗦!”结果主人很生气,因为他觉得客人太没礼貌。

其实客人并不是故意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太恰当。

提问学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2、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10 分钟)(1)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咬文嚼字”这个词的理解。

(2)教师明确“咬文嚼字”的含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但在文学鉴赏和写作中,我们所说的“咬文嚼字”是指对语言文字进行仔细地推敲、琢磨,以达到准确、生动、传神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3、示例分析(20 分钟)(1)展示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词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让学生讨论这个字的妙处。

(2)分析鲁迅《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中“排”和“摸”的差异。

(3)探讨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比喻的精妙之处。

通过以上示例,引导学生总结“咬文嚼字”的方法,如:关注动词、形容词的使用;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上下文语境等。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整合思路
可以将《咬文嚼字》与其他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如与修辞学、写作学等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更完整 、更系统的语言文字学习体系;同时,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等新 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3
课前准备与预习指导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了解
通过问卷调查、小测验等方式, 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性辅导和补救措施
针对作业困难学生进行辅导
对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帮助他们克 服困难、提高成绩。
提供作业订正和改进机会
允许学生对不合格的作业进行订正和改进,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 持。
关注学生进步和成长
持续关注学生的作业表现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辅导措 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评价完成后,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优点和不足,并 提出改进建议。
优秀作业展示和分享活动安排
定期举办优秀作业展示
挑选出质量较高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优秀经 验。
开展作业分享交流活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心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表彰优秀作业和作者
对表现突出的作业和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 造力。
解决策略
通过大量实例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 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鼓励学生多读多 写,培养其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拓展延伸资源推荐与引导
相关书籍推荐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汉语 修辞学》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 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文字的规
资源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 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 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整理)教学设计
Ten major Chinese errors in 2020
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整理)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咬文嚼字指在词句上斟酌推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研究。

本教案根据对中文“咬文嚼字“的深入研究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20xx年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杂志社
说明
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咬文嚼字》就是一座语文生活的监测站,时刻关注社会语文状况。

在重点追踪、专家审读和来稿统计的基础上,《咬文嚼字》于20xx年1月16日向社会公布20xx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如:“威力就象一颗原子弹一样。

”“象”应为“像”。

“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二、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如:“千姿百态的狗,成了丙戍年贺卡的主角。

”“丙戍”应为“丙戌”。

戌,音xū,地支的第十一位,对应的属相为狗。

戍,音shù,义为防守,和地支无关。

三、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如:“神州六号是
中华腾飞的象征。

”中国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取名为“神舟”而不
是“神州”。

“神州”是中国的代称。

四、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如:“即来之,则
安之。

”“即来之”应为“既来之”。

“即”,音jí,有未然义;既,音jì,有已然义。

两字音近而义殊。

五、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
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
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六、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如:“招聘
启示”“征稿启示”。

“启示”应为“启事”。

“启事”义为公
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
文体无关。

七、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如:“哈蜜瓜是甜
瓜的一个变种。

”“哈蜜”应为“哈密”。

哈密瓜因新疆地名哈
密而得名。

八、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如:“王伟
先生(收)”。

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收”字并非注释。

九、容易张冠李戴的引文是:“食色,性也。

”如:“孔子
说‘食色,性也’,至今仍被奉为至理。

”“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它是告子而不是孔子说的。

十、文史知识常见的错误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如:“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野蛮人的行径。

”圆明园是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肆意践踏中国主权,其时圆明园已是废园。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