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难点:理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物质:热水、冷水、杯子、温度计等。

2. 设备:实验桌、实验架、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验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吸热和散热的特征。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并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阐述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及应用。

2. 家庭小实验: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个关于吸热和散热的实验,拍下实验过程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分享。

3. 思考题: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作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交流。

3.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家庭小实验,评估学生对吸热和散热原理及应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吸热和散热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2. 实验设计是否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吸热和散热现象?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吸热和散热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苏教版科学四上《吸热和散热》备课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吸热和散热》备课教案

二、4、吸热和散热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二、学习成果:
●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

●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

●通过实验的观察、数据记录形成解释和结论。

三、教学材料:同样大小、质地的纸盒、金属片、温度计、同样大小的黑色袋和白色袋、
四、教学步骤:
教后记:
选择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来上这堂课,所以花了不少课时。

首先是让学生思考水和沙在吸热和散热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联系第一单元学到水和沙滩的空气流动方式,可以得出水和沙的温度不同。

然后再让学生考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对比,选择材料和注意事项。

再挑选阳光强烈的日子,一整节课时间在户外进行实验。

不过还是有些学生掌握不了实验方法,碰坏了许多温度计。

做好实验记录,还得花时间分析数据和总结,再花一课时和学生一起分析水和沙的吸热散热效果。

如此细致地分步进行,学生对知识和过程掌握得较透彻。

吸热和散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吸热和散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3、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散热材料和隔热材料,知道不同材料的传热能力不同。

2、能够从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现实发生的事情中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分类,比较, 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保温瓶,瓷杯,玻璃杯,不锈钢杯,温度计等。

2、分组实验材料:烧杯,瓷杯,不锈钢杯,保温杯,塑料杯各1只,温度计3 根,泡沫,棉花,碎布料,热水若干,纸盒,雪碧各1个,直尺,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活动过程1、测量不同杯子里的水温度下降的快慢(1)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跑,在每个桌上有3只不同的杯子,如果分别倒满热水,它们的温度下降得一样快吗?(2)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小结:不锈钢杯子中的水下降得最快。

(5)讨论:3只杯子里的水温度下降得不一样快,说明了什么?(6)学生汇报,小结: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

活动注意点:(1)在实验前,可以针对“温度下降得一样快吗?”这一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如还需使用什么仪器,怎样使用,时间是否需要相等,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条件。

(2)学生汇报时可多找几名同学,防止因错误使用温度计而得出不正确的结果。

2、把身边的物品按传热本领的大小分类(1)谈话:根据你们的经验说说哪些材料的物体传热的本领大,哪些材料的物体传热本领小。

(2)设计证明自己想法的方案。

(3)分组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类。

(4)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传热本领特别大的材料有哪些?活动注意点:(1)提供的材料种类要多,覆盖面要广,必要的话,也可由学生自备。

(2)学生在分类前,教师应该提出“按传热本领的大小分类”的要求。

3、利用感官触摸、观察身边的物体(1)让学生用两只手分别摸教师里的不同物体(要求:两只手摸的物体不同)。

(2)汇报自己的感觉。

(3)说说摸哪些物体的感觉是相同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将刚才摸的物体分类。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吸热与散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吸热与散热|苏教版
2、放置时间相同。
3、光照强度相同。
4、水量相同。
5、5分钟后测量温度。
[设计意图:就小学科学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学生感兴趣的,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应用于生活,由此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3.学生分组实验,认真观察记录。
4.学生汇报实验数据。
5.总结:同一种物质,颜色不同,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也不同。深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都比浅色的物体强。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方法与技能训练
备注
一、谈话导入
二、研究水和油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三、研究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与散热性能
四、解释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
五、拓展活动——设计制作保温杯
1.谈话:在上节课的活动中我们已经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不同的物体,它们升温的速度和降温的速度相同吗?
5.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6.指导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得出结论。
7.小结:同时给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热,油的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都比水快。也可以说油的吸热性能和散热性能比水强。
1.提问:同一种物质,如果颜色不同,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2.学生提出假设,根据提供的第2组材料设计实验。
4.学生能够在实验活动中做到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体验到小组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吸热和散热》(教案)

《吸热和散热》(教案)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吸热和散热》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研究不同颜色物体、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引导学生对设计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冷热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认识。

冷的物体在受热时会吸收热量,热的物体在降温的时候会放出热量,这是生活中的现象。

那么不同颜色的同种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怎样的呢?不同液体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在这一课中将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寻找答案。

让学生在几组对比实验中发现物质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差异,并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目标:
能够设计物体的颜色对吸热和散热的影响实验。

能够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散热性的对比实验。

难点:对比实验的研究。

教学准备:
红、白、黑蜡光纸温度计白炽灯 PPT 水沙子酒精灯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吸热和散热
不同颜色深色吸热越快,散热快浅色吸热越慢,散热慢
不同物质固体吸热快,散热快液体吸热慢,散热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吸热和散热,学习物体怎样吸收热能和散发热能;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可以吸收热和散热的方法;3.通过做实验,了解不同物体吸收热和散热的情况,并能正确地应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以及物体吸收热和散发热的情况。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并能够判断、应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夏天为什么会感觉很热,冬天会感觉很冷,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 讲解教材内容(10分钟)通过介绍教材中“吸热和散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吸收热和散发热的原理。

3. 实验环节(30分钟)1.实验一:“碗盖子的不同吸热散热实验”–将两个碟子覆盖在两个碗上,一个覆盖一个不覆盖,再将两只毛毯分别覆盖在两个碗上,并记录每个碗内部的变化。

–结果:•覆盖的碗内部温度上升较快,说明覆盖物体能吸收热能的速度更快,即这个碗的吸热性能较强;•不覆盖的碗内部温度上升较慢,说明不覆盖物体更容易散发热能,即这个碗的散热性能较强。

2.实验二:“不同物体吸热散热实验”–将两个相同的物体(如两个相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将一个黑色物体和一个白色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将一个金属物体和一个纸张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

–结果:•相同物体的温度相同,说明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也相同;•黑色物体的温度比白色物体的高,说明黑色物体吸热性能强;•金属物体的温度比纸张物体的低,说明金属物体的散热性能强。

4.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与教材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反思(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评自己的学习情况。

提问及回答相关问题,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2.工具:–两个碗和两个碟子–两只毛毯–两个相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物体–一个黑色物体和一个白色物体–一个金属物体和一个纸张物体五、教学评价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感知吸热散热的基本原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吸热和散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吸热和散热苏教版

吸热和散热教课目的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达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照实验。

3.有仔细、仔细、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及拥有合作精神,并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考证。

教课要点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教课难点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考证。

教课准备烧杯、塑料杯、玻璃杯、不锈钢杯、温度计、铝片、塑料片、热水教课过程1.新课导入 [根源 :ZXXK]上课同学们好!此刻我们开始上课。

夏季的中午在太阳光下我们会感觉到很热,很多人会流汗,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何吗? (PPT 展现 )[ 根源 :学.科.网](同学们举手回答)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夏季的中午我们感觉到我们感觉到热是由于我们从四周环境中吸热,很多人会流汗是由于流汗能够散热,使我们感到凉爽。

那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与以上现象相关的《吸热和散热》。

解说新课请同学们思虑一下,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同样吗?(PPT 展现)哪位同学能说一下自己的见解?(鼓舞学生踊跃举手回答)好啦!同学们的建议各不同样,有的同学以为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同样,有的同学以为不同。

那么此刻老师来走一个小实验来考证不同物体的吸热性能能否同样,请同学仔细察看。

在实验中老师需要同学配合,谁愿意帮老师达成实验呢? ..........好那我们就请这位同学帮老师一同做实验。

同学们看好啦!这是一个烧杯,这是一壶热水,这是两块大小同样,形状相像材质不同的薄片,这块是铝片这块是塑料片。

此刻老师将热水倒进烧杯中,好了,此刻老师要把这块薄片放在烧杯口,请这位同学开始计时,此刻我们猜想一下三分钟后那块薄片的温度会更高呢?(同学回答)三分钟到了,有的同学猜想铝片的温度高,有的同学猜想塑料片的温度高,也有同学以为两块薄片的温度同样高。

那么让我们一同考证一下,究竟是谁猜对了呢?请计时的同学来摸一两块薄片,感觉一下是哪块的温度高? ......哪位同学再来考证一下?(大体请四位同学来考证,老师把同学的考证结果写在黑板长进行总结)由以上同学的考证结果我们能够得出第2页/共6页不同物体的吸热性能不同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 吸热和散热 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 吸热和散热 教学设计

吸热和散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做对比实验,能够用恰当的方法记录实验数据;2、知道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热慢、散热快;3、了解生活中一些用到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地方。

教学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油、水、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三脚架、彩色笔或墨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二、学习新课1、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

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2)学生预测。

(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A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B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C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D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E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2、研究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和散热性能(1)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猜测:(3)按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A把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B再把它们拿回阴凉处,8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C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D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E小结:这个实验在次说明金属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纸快。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吸热和散热》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吸热和散热》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吸热和散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吸热和散热》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掌握热传递的原理。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热传递的过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中热量流动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热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但是,对于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去发现和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掌握热传递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吸热和散热的现象,热传递的原理。

难点:热传递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吸热和散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热传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3.实验探究:安排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热传递的原理。

4.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热传递原理的理解。

6.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热传递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吸热和散热的现象、热传递的原理及其应用。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热传递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吸热和散热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吸热和散热教案

4.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2.能够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并设计、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并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物质的散热和吸热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油、水、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铁架台、温度计等;温度计、同样大小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的衣服颜色逐渐变成浅色,你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二、学习新课(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

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2.学生预测。

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1)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加热时的温度变化②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

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二)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发现物体散热和吸热的过程;2.掌握产生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知道吸热和散热对人类的影响;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4.调整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兴趣,发扬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和现象;2.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3.吸热和散热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实验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问学生这个季节出门穿多少衣服?引入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概念,让学生对季节温度的变化产生意识。

二、探究吸热现象1.出示多个盛有同温热水的烧杯,给每一个烧杯盖上纸盖子,然后在纸盖子上放上相同重量的方糖,在相同条件下,观察方糖的融化时间。

学生会发现在一定时间内,融化最慢的是哪个烧杯?为什么?这个是吸热现象。

2.出示每一个空玻璃试管再加到同一高度的水,其中一个试管盖上白纸,一个不盖,并照相。

等待几个小时后观察,学生会发现有水表面温度更低的杯子,不盖试管的水已完全蒸发了。

这个是散热现象。

三、细节讲解1.什么是吸热和散热?2.产生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

3.介绍各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情况,讲解过程中夹杂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

四、实验演示和讨论1.实行教学演示——“用朗缪尔浴伴随泡沫飘浮”。

用水在朗缪尔烧杯里制备冰浴,再在一个较小的烧杯中加热水,观察泡沫的运动。

结果是泡沫很快被水吞噬,演示失效,学生会发现自己对吸收和传热有很大的误解,引发讨论。

2.学生分组,给出三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一块金属挂在室外,其他条件相同,晴天、阴天、夜晚吸收的热量是怎么样的?②杯子里装不同颜色的水,不同颜色的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散热和吸热情况有什么不同?③在冬天,窗户密闭对于保温有什么影响?如何进一步保温?五、总结1.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在冬天如何保暖,如何保持植物温暖庇护在冬天?”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的心得体会。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授课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吸热和散热。

2.学生能够举出吸热和散热的例子。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温度计、两个相同大小的水壶、两个胶囊、两盒白砂糖,水。

2.课堂布置:桌子、椅子、黑板、粘贴画图纸、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两个相同大小的水壶,一个装了热水,一个装了冷水,请学生用手触摸两个水壶的壶体感受两者之间的区别,并请学生说说感受。

阐述(10分钟)1.吸热:指物体吸收热量,导致温度升高的过程。

例如,开水壶时水温的逐渐升高,感觉越来越热。

2.散热:指物体因为发射热量,导致温度降低的过程。

例如,把热水倒在杯子里,放置一段时间后,杯子会变得不热了。

3.吸热和散热都是一种物体调节温度的方式。

实验和解析(25分钟)1.实验内容:实验师向两个胶囊中分别装入白砂糖,然后加入一些热水,对其中一个胶囊外部包裹物进行加热。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两个胶囊的情况,并记录下各自的温度。

2.结果分析: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没有加热的胶囊外部很快就变得有点凉了,而加热的胶囊仍然是很热的。

这个现象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加热的胶囊吸热的能力更强,而没有加热的胶囊则较快地散热。

3.问题探究:老师现在要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热的物体会散热,而冷的物体则会吸热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总结(10分钟)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学生了解了吸热和散热的含义,并举出了吸热和散热的例子。

加深了学生对于热的概念的了解。

四、课后作业1.完成科学作业本页数的作业;2.回家观察屋里物品和父母做饭时加热的事物有哪些,那些物品具有吸热或散热的现象,并用一张A4纸进行写作和画图。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初步理解了物体的吸热和散热原理,同时也学会了通过实验来探究吸热和散热现象,并在实际中探究物体的吸热和散热原理。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4、吸热和散热一、设计理念:这一课是有关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认识。

第一个活动是对比水和沙两种不同物质的吸、散热性能的实验。

第二个活动是颜色对物体吸散热的影响,通过同种不同色的物体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最后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运用,这是对物质、材料性质认识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难点:不同材料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1、杯子、温度表、水、油、记录表、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冷和热对物体的状态和体积的影响,那么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是都一样呢?2、学生讨论、交流。

3、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

(二)探究新知:1、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液体)(1)、讲述:我们今天就用水和油来做实验,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2)提问:你知道水和油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吗?(3)学生预测水和油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4)分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去做。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需要哪些材料?小组内应该怎样分工?怎样去做实验?)(5)、实验过程:先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然后等停止加热6分钟后,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6)、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7)、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内容:1. 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2. 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吸热和散热原理的理解。

2. 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4. 讲授法:教师讲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和日常应用。

六、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冰块、温度计、实验容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科学实验视频、相关科普文章。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吸热和散热的实验,并解释实验原理。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5. 分享讨论:学生分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及原理。

2. 强调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器或物品哪些是利用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工作的。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的课程做好准备。

十一、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吸热和散热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科研机构或企业,了解吸热和散热技术的实际应用。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及其区别;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两个饮料罐、水、碗;2.PPT或黑板笔、白板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具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帮助学生体验热量的转移过程。

2. 观察实验(15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一个带盖的饮料罐和一个没有盖子的饮料罐;2.先在有盖子的罐子里加入热水,再将无盖子的罐子倒入冷水;3.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两个罐子中的水温和水位变化。

教师可以在黑板、板书或PPT等上列出观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

3. 分析实验(10分钟)1.让学生讨论热水的温度为什么有时候会变低;2.引导学生发现热量转移的情况。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水温变化的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4. 引入概念(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中的热量转移情况;2.介绍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教师可以准备PPT,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5. 实践操作(15分钟)1.让学生再次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碗和水;2.用温热的水将一个碗加热,并让学生观察热水对空气的吸热现象;3.将一个干碗倒置放在加热的碗上,并让学生观察干碗表面的结露现象。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答吸热和散热的区别以及吸热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问题,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四、教学反思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但实验器材有些简单,可能不能完全展现吸热和散热现象。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增加示意图或视频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吸热和散热学情分析泰安市岱岳区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自己设计实验还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特别是实验中所要注意到的问题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老师必须要进行辅导,让他们逐步学会怎么来做对比实验,提高探究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吸热和散热效果分析泰安市岱岳区学生通过讨论,逐步了解了对比实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个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的讨论,为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打下基础,学生可以利用讨论所学到的方法,去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

这样,学生在科学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方法和技巧,相比较而言,方法和技巧远比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对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生来说。

学生对吸热和散热现象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们已经了解了一杯冷水要变热,必须要加热,冷水是吸收了热才变成热水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学生通过测量沙和水在阳光下和阴凉处温度的变化、测量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温度的变化,来了解不同的物体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

同时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的技能。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吸热和散热教材分析泰安市岱岳区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构建的。

本单元主要由五部分内容构成:1.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

2.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

3.物体受热和冷却后会发生很多变化。

4. 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5.了解自然界中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

本课分析《吸热和散热》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

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本节课学生讲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和话曲线图,了解油和水吸热、散热的特点,以及颜色深浅不同的纸袋吸热、散热的性能。

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2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2教案苏教版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三章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吸热和散热的现象,理解其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PPT课件等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 展示相关知识和实验过程
实物展示:展示相关的实物模 型或器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 识
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五章
评价方式选择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测验法:通过课堂小测验或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和需求 自我评价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讲授新课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吸热和散热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吸热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吸热原理及影响因素。
讲解散热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散热原理及影响因素。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吸热和散热的理解和 应用。
巩固练习
题目: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 性能。
题目:请学生列举吸热和散 热的实例,并解释原因。
题目:请学生解释为什么夏 天穿深色衣服比穿浅色衣服
更热。
题目:请学生思考如何利用 吸热和散热的原理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归纳小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吸热现象:观察不同物质在吸收热量时的变化,了解吸热过程的特点。

2. 散热现象:探究不同物质在放出热量时的变化,了解散热过程的特点。

3. 应用实例:分析生活中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应用,如制冷剂、保暖材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分析吸热和散热现象,了解其特点。

2. 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热和散热现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不同物质(如石头、木块、金属等)。

2. 教学工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3. 教学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吸热和散热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吸热和散热时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吸热和散热现象的特点。

5. 案例分析: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应用。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吸热和散热现象。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实验,感受吸热和散热现象。

2. 步骤二:介绍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3. 步骤三: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吸热和散热时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导学流程
导。要哪些材料?怎样操作?怎样保证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案。
4、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5、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
6、汇报交流: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7、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四、了解生活中觉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1.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 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例子。体会利用科学知识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三、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吸热 散热
沙 快 快 水 慢 慢
、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
三、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3、请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1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
2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③ 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1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
② 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才是科学的? (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 ③ 说说有哪些注 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为什么? ④ 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4、《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凤山区大梨树小学
刘明武
2013年10月8日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暑假去海边度假,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家想不想知道?白天去海边游泳,觉得沙滩好热,海水凉凉的,晚上他再来到海边,却惊奇的发现沙滩的温度比海水还要低,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

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学生预测。

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1)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加热时的温度变化②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

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二)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4.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5.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6.学生分组实验。

7.学生汇报数据,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师生共同总结:同一物质,深色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升温慢,降温也慢。

(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的;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也是不一样的。

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形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三.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2.学生讨论,设计图纸,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展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4.评一评:哪个实验小组设计的保温杯好?
四.总结
1.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水快,同种物质,颜色深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颜色浅的快。

2.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4、吸热和散热
油快快
水慢慢
升温降温
深色快快
浅色慢慢
反思:
学生对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激情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在我们身边就存在,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是有区别的。

这节课我有很多不足,其中让学生画曲线图,由于画前指导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