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密工作制度流程
定密工作制度
定密工作制度定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定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定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特制定本定密工作制度。
一、定密工作原则1、法定原则定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
2、精准原则确保所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准确无误,做到既不遗漏应当定密的事项,也不随意扩大定密范围。
3、最小化原则在确定国家秘密时,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即只将与国家安全和利益密切相关、确需严格保护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使国家秘密的数量控制在最小范围。
4、动态管理原则对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二、定密工作责任1、定密责任人明确指定具备定密资格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定密工作。
定密责任人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熟悉定密业务。
2、单位领导责任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定密工作负总责,应当加强对定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三、定密依据1、保密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依照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中央有关机关制定的各类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确定密级。
3、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的定密规定遵循上级机关或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定密规定和要求。
四、定密程序1、承办人提出定密意见承办人对工作中产生的事项,依据定密依据,初步提出定密意见,包括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2、定密责任人审核定密责任人对承办人提出的定密意见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
3、单位领导审批经定密责任人审核后的定密意见,报单位领导审批确定。
4、书面记录定密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有书面记录,包括定密的依据、定密责任人的审核意见、单位领导的审批意见等,并存档备查。
五、国家秘密的变更和解除1、变更条件当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进行变更。
2、解除条件符合法定解除条件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及时解除。
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
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一、引言定密工作是保障国家机密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为了规范和强化定密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定密工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进行详细论述。
二、定密范围和级别划分1. 定密范围定密工作制度首先明确了定密的范围,包括国家秘密、军事秘密、政治秘密、经济秘密等敏感信息的定密。
2. 定密级别划分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制度规定了不同的定密级别,包括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级别。
每个级别都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和规定,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程度。
三、定密责任和权限分工1. 定密责任定密工作制度明确了各级工作人员的定密责任,包括定密负责人、定密审核人和定密人员等。
每个人员在定密工作中必须遵守保密法规,严格执行定密程序,确保定密工作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2. 定密权限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制度规定了各个级别人员的定密权限。
不同级别的人员只能处理相应级别以下的定密事宜,以确保信息的控制和管理。
四、定密流程和程序1. 定密流程定密工作制度规定了定密的具体流程,包括定密申请、定密审查、定密决定、定密实施和定密监督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并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以保证定密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2. 定密程序制度明确了定密的具体程序,包括定密的申请要求、审核要点、决定依据和实施要求等。
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文件和表格来记录和管理,以确保程序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五、定密保密措施为了保证定密信息的安全性,定密工作制度规定了一系列的保密措施。
1. 人员保密制度要求定密人员要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并签署保密协议。
定密人员在工作中要严守保密纪律,不得将定密信息外泄,确保信息的安全。
2. 物理保密制度规定了对定密场所和设备的保密要求,包括门禁制度、视频监控、保密设施等。
通过物理手段来保护定密信息的安全。
3. 技术保密制度明确了对定密信息的技术保护要求,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网络隔离等。
通过技术手段来保证定密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事业单位定密工作制度(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事业单位保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事业单位所有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定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定密。
(二)统一领导原则:在事业单位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定密工作体系。
(三)分级负责原则:根据保密事项的密级和涉及范围,明确定密责任人。
(四)权责一致原则:定密责任人应当对定密工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五)动态管理原则:对保密事项进行定期审查,及时调整密级。
第二章定密范围第四条本事业单位定密范围包括:(一)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二)涉及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事项;(三)涉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秘密事项;(四)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重要秘密事项;(五)其他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保密的事项。
第五条具体定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一)国家秘密科研项目和技术成果;(二)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工程、设施、设备;(三)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数据、信息;(四)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活动、人员;(五)涉及国家秘密的境外合作项目、人员往来等。
第三章定密程序第六条定密程序如下:(一)初步识别。
各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进行初步识别。
(二)提出定密建议。
初步识别为国家秘密的事项,由相关部门提出定密建议。
(三)审核批准。
定密建议经事业单位保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确定为国家秘密。
(四)定密通知。
保密委员会将定密决定通知相关部门,并要求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五)定密登记。
相关部门对定密事项进行登记,建立定密档案。
第七条定密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进行识别、审核、批准;(二)对定密事项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三)对定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
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范文
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范文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范一、总则为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提升保密意识,确保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范。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
三、定密等级本单位将信息分为五个等级:1. 绝密级: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信息,泄露后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2. 机密级: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泄露后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3. 秘密级: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泄露后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4. 内部级:对本单位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泄露后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 公开级:对公众无影响的信息。
四、定密责任1. 直接责任人:对具体工作中涉及的信息负有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为保护信息、正确分类定密。
2. 领导责任人:对信息的整体管理负有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为制定相关保密规定、监督信息安全工作。
3. 保密员:具体负责制定信息保密制度,监督保密工作的执行。
五、定密工作流程1. 信息获取:直接责任人从各个渠道获取信息。
2. 信息评估:直接责任人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判断其涉密程度。
如果不清楚,可以咨询保密员。
3. 定密分类:根据评估结果,直接责任人将信息进行分类定密,填写相应的定密标签。
4. 定密审批:直接责任人将定密标签提交给领导责任人进行审批。
领导责任人负责审核定密等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审批通过后,直接责任人将定密标签粘贴在文件上。
5. 定密储存:直接责任人按照定密等级要求,将文件保存在专门的保密区域。
6. 信息传递:只有经过定密审批的文件,才能传递给相关人员。
传递的方式可以通过密封信函、文件传输等方式进行,具体方式需要根据安全要求进行选择。
7. 定期检查:领导责任人和保密员负责对定密文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文件的安全性。
8. 信息销毁:定密期限到达后,直接责任人将文件进行销毁,确保信息不会被泄露。
六、保密措施为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本单位采取以下保密措施:1. 物理隔离:将定密文件存放在专门的保密区域,设立保密门禁和监控设备。
集团有限公司定密工作制度
集团有限公司定密工作制度1. 引言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秘密,确保公司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制度制定了集团有限公司的定密工作规范和流程。
2. 定密的定义与原则2.1 定密的定义定密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定,将某些对公司安全、经济利益和商业竞争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等级分类,并实施一系列保密措施,确保其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不被非授权人员获取和利用。
2.2 定密的原则•需要定密的信息应具备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定密应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危害程度和泄密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定密应遵循必要性、适度性和秘密期限的原则。
3. 定密等级与分类标准3.1 定密等级的划分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涉及的范围,本公司将定密等级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内部级3.2 定密分类标准针对不同等级的信息,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定密分类标准,具体如下:•绝密级:可能对公司生存和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的信息。
•机密级:可能对公司经营和商业竞争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
•秘密级:可能对部分部门业务和内部运行产生影响的信息。
•内部级:主要用于内部员工之间的传播,对外部无实质性影响的信息。
4. 定密责任和权限4.1 定密责任定密责任是指对涉密信息的面向全员的保护责任。
在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承担相应的定密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相关部门负责定密文件的编制、管理和维护。
•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内部的定密工作。
•全体员工应遵守公司的定密规定,保护信息的安全。
4.2 定密权限不同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在定密工作中有不同的权限。
•部门负责人具有定密和解密权限,并负责对本部门涉密信息的保护。
•普通员工在工作需要时,可申请定密权限,但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5. 定密流程本公司定密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鉴定、定密审定、保密措施和定密期限等环节。
5.1 信息鉴定信息鉴定是指通过对信息的评估和审查,对其进行定密等级的判断。
保密定密工作制度
保密定密工作制度第一条总则为加强我国保密工作,规范保密定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定密原则(一)根据事项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危害程度,准确确定国家秘密;(二)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各项工作开展;(三)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依法定密;(四)定密与管理相结合,确保国家秘密得到有效管理。
第三条定密范围(一)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可能损害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外交等领域安全的事项;(二)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资料、技术、产品等;(三)其他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的事项。
第四条定密主体(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二)公民个人。
第五条定密程序(一)拟定保密事项时,应当对涉及的国家秘密进行识别和判断;(二)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如需定为秘密、机密或绝密级;(三)确定保密期限,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四)在保密文件、资料的显著位置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五)对确定为非密的事项,可适当标注,便于管理和使用。
第六条定密责任(一)定密责任人负责对本单位、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二)具体承办人负责对工作中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进行识别、定级和标注;(三)定密审核人对定密工作进行审核,确保定密准确、合法;(四)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依法履行保密职责,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第七条定密管理(一)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明确保密职责;(二)加强对国家秘密事项的储存、传输、处理、使用等环节的管理;(三)定期对保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八条培训与宣传(一)定期开展定密工作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能力;(二)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保密意识;(三)利用各种渠道宣传保密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保密氛围。
第九条监督与检查(一)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定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二)上级机关、单位对下级机关、单位的定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三)机关、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本单位的定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定密工作制度
定密工作制度一、定密工作的重要性定密工作是保密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是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关键环节。
准确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定密不准确,一方面可能导致国家秘密泄露,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另一方面,也可能将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定密,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信息的合理利用和正常流通。
二、定密工作的原则1、最小化原则定密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即按照工作需要,将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和范围控制在最小限度。
只有在确实必要的情况下,才将相关信息确定为国家秘密,并严格限制知悉范围。
2、精准化原则要确保定密的准确性,对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进行精准界定。
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国家秘密的范围,也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密级。
3、动态化原则国家秘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以及工作的进展,国家秘密的性质和知悉范围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定密工作应当是动态的,及时对国家秘密进行调整和变更。
三、定密工作的流程1、确定定密责任人定密责任人是指具有定密权的人员,通常包括法定定密责任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指定定密责任人。
定密责任人应当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定密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具备相应的定密能力。
2、确定国家秘密事项定密责任人应当依据保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本单位产生的工作事项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属于国家秘密。
在确定国家秘密事项时,应当综合考虑事项的性质、作用、涉及的领域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因素。
3、拟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对于确定为国家秘密的事项,定密责任人应当根据其重要程度、知悉范围以及泄露后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拟定相应的密级(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密级的拟定应当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保密期限一般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确定。
4、标注国家秘密标志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后,应当在相关载体上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包括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等。
国家秘密标志应当清晰、规范,易于识别。
机关定密工作制度流程完整版
机关定密工作制度流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机关定密工作制度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准确确定国家秘密,切实防范是泄密事件发生,推进保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根据《保密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拟定各类文电、资料时要依法定密。
具体承办科室要依据保密范围,对工作中产生的事项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
对属于国家秘密的,应当拟定密级,并提出定密依据。
第三条对已确定为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的文电、资料,应依据有关期限规定确定保密期限。
除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
保密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以年记;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记。
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第四条定密工作应遵守以下原则:1.工作中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项,属国家秘密事项。
2.坚持“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该保密的坚决保住,该公开的坚决放开。
3.严格执行《保密法》,依据中央和国家机关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范围,准确划定密级。
4.坚持定密与管理相结合,凡列为国家秘密的事项,严格按保密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条对文电、资料内容进行审核的同时,一要审查是否确定了密级;二要审查所定密级是否准确。
分管领导签发文稿的同时审批密级。
在此过程中,凡密级不合格者,皆退回拟稿人,并重新审核、签发。
第六条列入国家秘密管理的事项略第七条以下事项作为内部情况,不列为国家秘密:略第八条密级一经确立,其传递、核稿、签发、盖印、封发、保管、清退、移交、销毁等各个环节,均需履行严格的登记手续,并按照文件规定的级别、范围进行传递,对涉密文件要由指定保密员负责全程监控,严禁非涉密人员介入。
第九条已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应根据情况变化变更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国家秘密的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重新确定保密期限。
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
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一、制度目的定密工作制度是为了保护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的安全,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具有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的单位及相关人员。
三、密级分类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将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密级,包括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
四、定密责任1. 单位领导负责对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进行定密工作,并明确责任人。
2. 负责定密工作的责任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操作。
3. 定密责任人应保证定密工作的高度保密性,不得将相关信息外泄或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五、定密标志1. 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应在文件、资料、设备等上标注相应的密级标志,以便辨别和管理。
2. 密级标志应采用统一的标识和颜色,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注。
六、定密依据定密工作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并参照国家定密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
七、定密流程1. 单位领导确定定密事项,并委任负责人进行具体操作。
2. 负责人根据定密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和标注。
3. 定密责任人向有关部门提出定密申请,申请流程应包括申请、审批和归档等环节。
4. 有关部门根据定密申请,进行相应的评定和审核,并给予批准或驳回的决定。
5. 已批准的定密信息应进行备案和登记,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
八、定密管理1. 单位应建立定密档案和登记册,记录所有的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2. 对于善后工作,包括废止、解密或销毁等,应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理。
3. 定密责任人应负责保管好定密信息,严防泄密和盗窃行为的发生。
九、责任追究对于违反定密制度的行为,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并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罚。
结语定密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对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的保护意识,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
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一、背景介绍定密工作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通过对信息内容的审查加以限制,确保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信息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被非法获取或泄露。
为了加强我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制定并执行定密工作制度至关重要。
二、定密等级划分为了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密级划分,我国采用了严格的分类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信息所涉及的内容重要性、敏感性等因素,将信息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
不同的密级对应着不同的保密措施和权限限制,以确保信息的合理保密。
三、定密责任人及权限1. 定密责任人的角色定密责任人是定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其主要职责包括:根据信息内容进行定密划分,确定信息的密级;组织定密会议,对相关人员进行定密培训;监督和检查信息的保密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2. 定密责任人的权限定密责任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权限来履行其职责。
他们有权调查涉密事件、审核和签署定密申请书、审批定密权限范围内的涉密操作等。
同时,他们也有义务保守机密,确保定密工作的严肃性和保密性。
四、定密流程1. 定密申请根据信息的内容和重要性,信息的持有者可以向定密责任人提出定密申请。
申请表中应包括信息的标题、内容、密级划分依据以及申请人的签名等。
定密责任人收到申请后,将进行评估和审核,决定是否批准申请。
2. 定密会议为了进一步讨论信息的定密级别,定密责任人可以召集相关人员开展定密会议。
会议中将详细讨论信息的内容、涉密程度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最终的密级划分。
会议纪要将被记录并加以保密。
3. 定密标识和存储定密责任人在确定信息的密级后,应在信息上进行明确的定密标识,以便于区分和管理。
同时,定密责任人还应制定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相关规定,确保信息在妥善保管的同时防止信息的泄露或丢失。
五、定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为了保证定密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个单位的定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通过评估工作的执行情况、检查信息的定密标识和存储情况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定密工作制度
定密工作制度定密工作涉及到国家机密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定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我国建立了定密工作制度,对定密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定密工作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密工作的定义与目的定密工作是指依据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秘密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对信息、文件、设备或其他事项进行确定密级和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的一项工作。
其目的是保障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国土资源、外交等重要领域的安全,防止国家机密被泄露、破坏或利用。
二、定密工作制度的法律基础定密工作制度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国家秘密的定义、分类、保密期限、保密责任和处罚措施等内容,为定密工作提供了合法依据和操作规范。
三、定密工作制度的基本原则定密工作制度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综合平衡原则、便利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定密工作既能保护国家秘密,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障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定密工作流程与责任分工定密工作流程一般分为信息鉴定、确定密级、签发资格审批证明、标识、登记、传输与存储等环节。
不同的机关和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可以对定密工作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责任分工方面,通常由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保密办公室和保密工作人员等一体化配套机构承担具体的定密工作任务。
五、定密工作的安全保障措施定密工作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
物理措施主要指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如保密办公室、密室、监控设备等。
技术措施主要涉及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保密产品的使用,如密码学、防火墙等。
管理措施则侧重于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包括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模范示范和保密检查等。
六、定密工作的监督与执法定密工作的监督与执法是确保定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保密检查、保密审计和保密违法行为的查处等方面。
机构定密工作制度
机构定密工作制度一、背景为了保护机构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制定本《机构定密工作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此制度适用于机构内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
二、目的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机构的定密工作,保障敏感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机构内的所有信息定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文件、电子数据、口头交流等。
四、机构定密等级1. 机构对信息进行定密时,应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给予相应的定密等级,包括:- 绝密级(对国家安全和机构利益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信息)- 机密级(对机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 秘密级(对机构运作具有一定影响的信息)2. 每个定密等级均设定相应的保密期限,保密期限到期后需要重新评估定密等级。
五、定密责任1. 机构领导层负责制定和落实定密政策,并指定定密责任人。
2. 定密责任人负责对定密文件、信息进行审核和定密等级的划分。
3. 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应对接收到的定密文件、信息保密,并按照规定的定密等级进行妥善保管和使用。
六、定密流程1. 定密责任人接收到待定密的文件、信息后,进行审核和定密等级的划分。
2. 根据定密等级,定密责任人将文件、信息标记定密级别,并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
3. 定密责任人将定密的文件、信息送交保密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和管理。
七、保密措施1. 定密文件、信息应存放于专用保密区域或保密设施中,禁止随意带出机构。
2. 定密文件、信息的传输应采用加密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对定密文件、信息的复制、打印和传递应有记录和审查权限,并进行必要的审计。
八、违规处理1. 对故意泄露、传播机构定密文件、信息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对违反保密规定、擅自复制、传递定密文件、信息的行为,将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九、法律效力本《机构定密工作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对机构内的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具有约束力。
十、附则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机构所有,机构保留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的权利。
单位定密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定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国家秘密的定密工作,包括定密、解密、变更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定密工作程序,明确定密责任,提高定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定密责任第四条本单位定密工作由定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定密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和调整本单位的定密范围,明确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二)负责审核、确定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三)负责监督、指导本单位的定密和解密工作;(四)负责对本单位的定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定密责任(审核)人由定密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其主要职责:(一)负责制定和调整本单位的定密范围,明确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二)负责审核、确定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三)负责监督、指导本单位的定密和解密工作;(四)负责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日常事务。
第三章定密程序第七条定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确定国家秘密事项:各部门在公务活动中产生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应当及时向定密责任(审核)人报告;(二)审核密级:定密责任(审核)人根据国家秘密事项的性质、内容、影响等因素,提出初步密级建议;(三)确定密级:定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定密责任(审核)人的建议,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四)发布密令:定密工作领导小组将确定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五)登记备案:定密责任(审核)人将国家秘密事项的定密情况登记备案。
第八条解密、变更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九条定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本单位的定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单位定密工作制度
单位定密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定密工作,规范定密行为,保障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单位定密工作坚持以依法定密、科学合理、严格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定密责任体系、标准体系、管理制度,提高定密工作水平。
第三条本单位定密工作范围包括: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保密的事项、单位产生的内部事项以及依照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等应当保密的事项。
第四条本单位定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定密权的确定、定密对象的识别、定密级别的判定、保密期限的设定、知悉范围的界定、定密文件的制定、定密责任的落实。
第二章定密责任人制度第五条本单位设立定密责任人制度,定密责任人负责单位定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定密责任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熟悉国家秘密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业务;(二)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三)具有忠诚、敬业、保密意识强等特点。
第七条定密责任人的职责:(一)组织制定和实施定密工作制度;(二)组织确定和调整定密范围;(三)组织判定和确定密级;(四)组织设定和调整保密期限;(五)组织界定知悉范围;(六)组织制定和实施定密文件的管理制度;(七)组织定密工作的培训和考核;(八)组织定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九)及时报告定密工作中的问题和情况;(十)履行其他定密工作职责。
第三章定密对象识别制度第八条本单位应当根据业务特点和工作需要,识别和确定定密对象。
第九条定密对象的识别应当依据以下原则:(一)根据事项的性质、作用和影响确定;(二)根据事项涉及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确定;(三)根据事项的保密程度和保密期限确定;(四)根据事项的知悉范围和传播渠道确定。
第十条定密对象识别的具体程序:(一)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了解事项的性质、作用和影响;(二)根据事项的性质、作用和影响,判断事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三)如果事项涉及国家秘密,确定事项的密级;(四)根据事项的密级,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五)根据事项的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确定定密对象。
定密管理工作制度
定密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国家机密的安全,规范定密管理工作,提高国家机密保密工作的效率和保密水平,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具有定密管理职责的机关和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等。
三、定密管理职责1、机关和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定密管理工作,确保国家机密不被外泄,并对定密机构负责。
2、定密机构负责制定定密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并对国家机密的管理负责。
3、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定密管理工作,确保相关人员持续接受保密教育和培训。
4、全员要维护国家机密,做到知悉且知行合一四、定密原则1、需要定密的信息应当具备国家秘密标识,明确其保密等级。
2、定密应当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积极防范泄密风险。
3、定密应当本着保密与公开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公民和法人依法取得合法权益。
五、定密体系1、设立定密机构,负责定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指导。
2、建立定密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建立定密档案管理制度,对国家秘密的存储、利用、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4、建立定密培训制度,不定期组织定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能力。
5、建立定密审批制度,确保定密决策科学、合理,并留下相应的凭证和记录。
六、定密流程1、定密申请:定密文件或信息的提请者向定密机构提出申请,并填写相关申请表。
2、审查评估:定密机构对申请进行审查,并按照规定的标准对涉密信息进行评估。
3、定密决策:定密机构根据审查评估结果,确定定密等级,并进行相应的决策。
5、传递控制:定密机构对定密文件或信息进行传递和控制,并确保只有获得相应许可的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这些信息。
6、定密存储:定密机构应当设立严格的定密档案管理制度,对定密文件或信息进行安全存储,确保其不被非法获取。
7、定密销毁:定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对不再需要保密的文件或信息进行销毁,以免造成信息泄露。
七、保密措施1、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的保护措施。
定密工作制度
定密工作制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泄露和安全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对于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来说,保护信息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定密工作制度作为信息保密的基础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定密的概念及意义定密,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特定的信息进行标识、控制和管理,确保该信息仅在授权范围内传播和使用的过程。
其意义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全,保护核心机密信息,防止敌对势力窃取、利用敏感信息,维护国家安全,保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利益。
二、定密工作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需要定密的信息范围:包括相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以及与国家安全、荣誉、效益等关系密切的事项。
(二)定密的标识:通过身份标识、网络账号、文件标记等方式,明确定密信息的归属和级别,便于管理。
(三)定密的权限:各级机构和个人的定密权限应该明确划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四)定密的责任:定密工作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对于泄密失职行为,应该依法追究责任。
三、定密工作流程定密工作流程包括信息筛选、鉴定、定级、定密和解密等环节。
(一)信息筛选:对于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确定需要定密的内容。
(二)鉴定:通过专业鉴定机构对信息的机密性、秘密性进行评估,确保定密级别的准确性。
(三)定级:根据信息的重要性、机密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密级,如绝密、机密、秘密等。
(四)定密:通过定密机构对信息进行定密,并对定密标识进行记录和管理。
(五)解密:在需要的情况下,由授权人员对信息进行解密,以便合法使用。
四、定密工作的具体措施(一)加强人员管理:严格审查人员背景,确保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保密意识。
制定保密考核制度,对定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二)加密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手段,对定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设备的检测和监控,预防信息泄露和攻击。
(三)保密宣传教育: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保密意识和能力。
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为了保障国家秘密的安全,保护国家的利益,保证国家秘密工作的顺利进行,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包括定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定密管理的原则和规定、定密工作的流程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等方面。
一、定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秘密是指国家的重要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经济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定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家的重要信息,维护国家的安全。
2.保护国家利益。
国家秘密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定密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保护这些信息不受泄露,保护国家的利益。
3.维护社会稳定。
秘密信息的泄露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建立定密管理制度可以保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4.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一些科学技术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建立定密管理制度可以保护这些信息,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定密管理的原则和规定1.保密原则。
国家秘密工作应当坚持保密与公开的统一原则,保密和解密工作要遵循相对应的程序和权限,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及时解密。
2.保密等级原则。
国家秘密应当按照其重要性和涉及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和内部资料,严格控制不同等级的国家秘密信息流通和使用。
3.限制原则。
对于国家秘密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严格限制使用人员和使用场所,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责任原则。
国家秘密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人员都应当明确其责任,加强对国家秘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
5.制度原则。
国家秘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定,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规范使用和管理。
6.惩处原则。
对于违反国家秘密工作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严肃处理,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
三、定密工作的流程定密工作的流程主要分为定密申报、定密审查、定密批准、定密存储和定密销毁五个环节。
1.定密申报。
定密申报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对秘密信息进行定密申报,并填写定密申报表,说明信息内容、秘密等级,并由单位领导签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定密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定密工作,提高定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实现对定密工作的科学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结合XX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XX定密工作的管理。
本规定所称的“定密工作”是指:XX依照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符合国家秘密条件的重要事项或信息,履行法定程序,及时准确地确定为国家秘密,并确定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对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变更密级、变更保密期限或者解密工作的总称。
第三条定密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并授权定密责任(审核)人负责县委、县政府定密工作的日常管理。
县委、县政府定密责任(审核)人在县委、县政府定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县委、县政府定密工作领导小组和区保密局的指导和监督。
定密责任(审核)人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制定和调整本单位定密范围《XX政府工作中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二)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本单位国家秘密的定密和解密工作;(三)负责审核、确定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发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
(四)负责变更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发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等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并负责解密工作;
(五)参与泄密事件的密级鉴定和对信息公开有争议事项的处理工作。
第四条定密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一)定密工作包括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和在相关载体上做出标志四项内容。
1、确定秘密等级。
各科室、各单位对照《国家保密法》、《XX政府工作中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以及有关部门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本部门定密的具体事项,拟定本部门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
2、确定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有两种方法确定:
(1)对能够预见具体时间的国家秘密,可根据国家秘密产生时间至解密时间的长短确定保密期限或根据某事件发生、截止时间确定保密期限;(2)对无法预见具体解密时间的国家秘密,可以按照“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的规定确定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上的,以年计;保密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月计。
3、确定知悉范围。
应当坚持“控制范围”和“工作需要”的原则,即非工作必须知悉该项国家秘密的人员,均不得接触和知悉该项国家秘密事项。
因离退休或其他原因,离开涉密岗位的人员,不得再列入知悉国家秘密的范围。
确因工作需要知悉某份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需经定密审核人员提议和县委、县政府定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批准(上级另有要求的除外)。
4、标志国家秘密载体。
国家秘密确定后必须在其载体上做出标志。
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除在其封面或者首页按已确定的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做出明显标志外(如:机密★1年),需要在较大范围传达贯彻或有可能对外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应当在属于国家秘密信息的部位做出标注(如“注:本页第四行和第七行数据属于机密级国家秘密”,又如,“注:本页第三自然段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
(二)定密工作的一般程序:
在定密工作中,定密责任人的工作程序是:定密建议—定密审核—定密审批—定密标志。
对符合国家秘密条件的业务项目或文件资料,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发的秘密文件资料,其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由定密建议
人(股室负责人)按照《政府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及《XX政府工作中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填写定密审批表,提出定密建议;由定密审核人依照保密范围,进行审核;报经主管领导批准确定,最后根据主管领导的审批意见,由文印室按照法定标志要求在文件或资料上标密。
股室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其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由股室负责人确定。
会签文件的定密由具体承办单位负主要责任。
各股室对涉及本部门内容的定密情况进行审核。
在定密的过程中,“不明确事项”和“有争议事项”,报县委、县政府定密工作领导小组和区保密局确定,使用定密的特殊程序来处理。
第五条定密工作应接受上级机关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各股室对所产生的或派生的属于保密范围的事项,没有及时确定密级、标明密级标志或者在密级确定之前未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致使该事项扩大接触范围,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县委、县政府定密工作领导小组或县委、县政府责令纠正、采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七条在定密工作中,承办人员、审核人员和审核批准的领导均为定密责任人。
其中具体承办、审核人员为定密直接责任人,审核批准的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分别承担国家秘密事项的拟定(建议)、审核、批准的定密责任,确保定密工作符合法定程序。
对定密责任人因工作失职或不履行工作职责,造成国家秘密事项错定、漏定,致使国家秘密事项泄露,或者影响正常交流,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并调离原工作岗位;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八条本规定由镇委、镇政府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