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阅读题目复习过程
《一剪梅》导学案及课后巩固练习
《一剪梅》导学案及课后巩固练习《一剪梅》导学案及课后巩固练习引导语:《一剪梅》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剪梅》李清照导学案及课后巩固题,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剪梅》李清照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新课】“愁”,中国古代文人吟咏出脍炙人口的诗句;“愁”,中国文学史留下熠熠生辉的篇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李白的诗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是杜甫的诗句。
豪放的苏轼吟过:“新月与愁烟,满江红。
”婉约的秦观也唱过:“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似乎对“愁”更有兴趣,她以女性固有的丰富感情,以词人特有的才气,留下不少言愁之作,抒发情愁、家愁、国愁,如《点绛唇》《一剪梅》《念奴娇》《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等。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蒋捷,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
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
(2分)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5分)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分)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分)【参考答案】:1.“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
(1分)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
(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
(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
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
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2分)进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
(1分)(意思相近即可)4、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
(2分)然后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题及答案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题及答案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
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1.B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
《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
《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引言:《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剪梅》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预习案】李清照(1084-1155),( )代著名女词人,号( ),今山东 ( )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 )的学生,其夫( )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 ),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 )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 )”。
【探究案】(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2)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训练案】比较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与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
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1) 这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义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答案与翻译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答案与翻译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39《一剪梅(李清照)》巩固练习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
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2
形象,便鲜活地站在读者面前了。
C.“独上兰舟”,这无疑是从正面表现孤独。试想,倘若丈夫在家,何至于“独上兰舟”?
可见,一个“独”字,直率地袒露了女词人的情感世界。
D.“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七个字中,竟连用两个“自”,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与水的
无人欣赏,受到冷落,而且,词人寓情于物,借花与水自然形态的自落自流,来深层次
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兰舟中还是在西楼上,时时萦绕于词
人心头。
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二句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这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
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D.“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三句诗表现情思,出神入化,有极强的艺术感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
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
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
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地影射自身的孤独与寂寞。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题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题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题及赏析导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也是高中语文教材古诗中一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剪梅》的阅读练习题及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练习题1.简要分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在全词中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2.词的上片与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写了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为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一剪梅》教案及课后巩固
《一剪梅》教案及课后巩固《一剪梅》教案及课后巩固《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二、教学设想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
淡淡的忧伤二、背诵这首词三、赏析这首词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四、扩展阅读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如梦令两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2下一页《一剪梅》教案及课后巩固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总结词风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
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无名氏阅读答案
一剪梅无名氏阅读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一剪梅》是宋朝无名氏为抒发对江南的思念而写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剪梅无名氏阅读答案,欢迎来参考!一剪梅无名氏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眷恋之情。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答案: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妙处。
(4分)(2)这首词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赏析。
(4分)参考答案(1) 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眷恋之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反衬(乐景衬哀情)。
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上片的乐景反衬下片的离情,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或答比照(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的表现手法亦可。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对江南的思念。
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暮春时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了、打湿了轻柔的春衫。
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喂得饱饱的。
这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显得生机盎然。
刘克庄《一剪梅》阅读答案
刘克庄《一剪梅》阅读答案刘克庄《一剪梅》阅读答案篇一:一剪梅刘克庄阅读答案一剪梅刘克庄①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到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朗画锡自比,自称一刘禹福。
此训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
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
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
(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实则抑郁,请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4分)阅读答案:(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例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篇二:一剪梅刘克庄阅读答案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通原。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试题阅读训练】1. 天寒路滑马蹄僵中的僵字很有表现力,请予以赏析。
(5分)答案:僵为僵硬之意,明写因天寒路滑、马行艰难的情状,暗写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有力地衬托出友人不畏严寒、不避艰险、夜半相送的深挚情谊。
2. 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倒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3.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
B. 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导语:李清照《一剪梅》是一剪梅词牌名中的代表作,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播放歌曲《月满西楼》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品味音韵美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目】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1、A2、C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
其深可见,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赏析】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 作者介绍→ 词体介绍→ 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 课堂小结→ 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一剪梅古诗阅读题答案
一剪梅古诗阅读题答案一剪梅古诗阅读题答案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2)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语文古诗文阅读方法(1)以教材为起点,系统积累。
在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的古诗词,在对这些古诗词进行赏析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古诗词的内容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进行学习,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累。
比如,教师在讲《春晓》的时候,可以先不对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析,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之前对于古诗词的掌握,自主进行相关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积累应用于实际的课内学习,这样学生对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都会有所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开展教学,学生对古诗所蕴含的意境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在进行古诗词的赏析时,教师可以将同样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归类比较,一同分析研究,让学生体会每首诗的特色和不同。
比如《咏柳》《绝句》等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经典古诗。
教师通过对同类诗词的分析,建立学生知识的纵向联系,让学生不仅能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还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之后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同样以“春景诗”为主题,搜集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将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并在课上与大家分享。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答案及鉴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答案及鉴赏《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答案及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下面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A.“红藕香残”,词人一开始将目光投射到远处,以环境描写来点染“秋”的季节特征。
同时,一个“残”字,所透露出的,是淡淡的哀愁,暗示出词人心绪的不佳。
B.“玉簟(diàn)秋”三字,表明作者已将目光收回,关注近处的事物。
词人身边竹席如玉,不仅浸透着秋凉,而且以此直露地抒发自己的孤独感。
这样,一个形单影只的少妇形象,便鲜活地站在读者面前了。
C.“独上兰舟”,这无疑是从正面表现孤独。
试想,倘若丈夫在家,何至于“独上兰舟”?可见,一个“独”字,直率地袒露了女词人的情感世界。
D.“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七个字中,竟连用两个“自”,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与水的无人欣赏,受到冷落,而且,词人寓情于物,借花与水自然形态的自落自流,来深层次地影射自身的孤独与寂寞。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表现闺情的词。
我国文学史上,闺情诗词不在少数,但大多为男性所作。
有的尽管描写细腻,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刻画往往不到位,李清照的这首诗独领风骚。
B.《一剪梅》是女词人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堪称一位少妇的内心独白。
全词60个字,只有“两处闲愁”4字写到夫妻双方各自的愁闷;词中的56字,都在写自己,可以说,它勇于创新,笔调奇特,风格纯真,耐人寻味。
C.词的上阕,表现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以及为排遣孤独与寂寞所采取的举动,并由此催生联想与想象;下阕又回到现实中来,借眼前物感怀,又用“计”来消除孤寂生活和思念之苦。
一剪梅·袁州解印刘克庄阅读答案试题
一剪梅·袁州解印|刘克庄|阅读答案试题一剪梅·袁州解印|刘克庄|阅读答案试题一剪梅·袁州解印南宋·刘克庄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
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释:刘克庄,南宋词人,心怀天下却一生仕途曲折。
嘉熙元年(1237)春,出任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于是写下这这首词。
(1)上片中“来是春风,去是秋风”一句有何含义?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2)有人认为,词人对自己的遭遇持一种超脱的态度;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
你是怎么理解的。
(4分)(1)【答案】①“春风”“秋风”指时间,写出了从上任到罢官的时间之短暂,表达了此人对仕途沉浮无常的感慨。
②“春风”“秋风”分别寓指得意与失意,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失落之感。
(每点2分)(2)【答案】认同第一种观点:下阕作者写出了被罢官后既不带兵又不劝农的清闲,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戏谑、闲适的轻松之感。
认同第二种观点:词中表现出的轻松之感是一种幽默的说法,是用反语发泄牢骚,本质上是一种愤懑不平之气。
(2分)赏析词篇一开始即通过陌上行人对词人“下车上马太匆匆”的惊怪,使我们看出这次被解职是毫无道理的。
“下车”“上马”其间相距不过数月,故云“太匆匆”。
“诗穷”、“文穷”是诗使人穷、文使人穷的意思。
行人们这样发问正说明城中父老对他革职的不解与不平,这从侧面肯定了作者在袁州并无失职,失火不是他的过错。
既然人们对他这次解官只当是因为诗穷,因为文穷之故,换言之即非为政有失,则作者被排挤的真相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作者借行人之口,巧妙地为自己的罢官作了申诉。
“春风”、“秋风”两句点出时间,表明清白,暗指仕途沉浮无常。
下半阕从作者方面立言,是对“行人”关切的回答。
那意思是说:不要有什么奇怪,我自已倒落得个清闲。
宋时,一般情况下知州兼任本州兵马钤辖和劝农使。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宋】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目】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
【参考答案】1、A2、C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
其深可见,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赏】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在黄《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记》说:“易安结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组我愿意活在宋代
第4讲感受宋词魅力(一剪梅李清照)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4、这首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陈廷焯赞赏其“精秀特绝”,请结合全词,说说此句写了什么?“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
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