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C-04热学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大学物理热学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大学物理热学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

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 (A) m kT x 32=v (B) m kT x 3312=v (C) m kT x /32=v (D) m kT x /2=v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

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的平均值 (A) m kT π8=x v (B) m kT π831=x v (C) m kT π38=x v (D) =x v 03.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w 有如下关系:(A) ε和w都相等 (B) ε相等,w 不相等 (C) w 相等,ε不相等 (D) ε和w 都不相等4.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V 1 / V 2=1 / 2 ,则其内能之比E 1 / E 2为:(A) 3 / 10 (B) 1 / 2 (C) 5 / 6 (D) 5 / 35.水蒸气分解成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内能增加了百分之几(不计振动自由度和化学能)?(A) 66.7% (B) 50% (C) 25% (D) 06.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E K /V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ρ,分别有如下关系:(A) n 不同,(E K /V )不同,ρ不同 (B) n 不同,(E K /V )不同,ρ相同(C) n 相同,(E K /V )相同,ρ不同 (D) n 相同,(E K /V )相同,ρ相同7.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8.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大学物理-热学习题课和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热学习题课和答案解析

2V
D)n 相同,(EK / V )相同,ρ相同。 nm 不同
8、给定理想气体,从标准状态( P0 V0 T0 )开始作绝热膨胀,
体积增大到3倍,膨胀后温度T, 压强P与标准状态时T0 、
P0的关系为:
√ A)T
(1) 3
T0
P
(1) 3
1
P0
B)T
(
1 3
)
1T0
P
(1) 3
P0
C)T
( 1 ) 3
了。则 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断定:
① 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
② 在此过程中外界对理想气体系统作了功。 ③ 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增加了。 ④ 理想气体系统既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作了功。
√ A) ① ③ B) ② ③ C) ③ D) ③ ④ E) ④
7、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
i RT
2 ( E )
(Q) p Cp,mRT
(Q )T
RT
ln
V2 V1
( A)
Q0
E CV ,mT
pV
RT
CV ,m
iR 2
CP,m
CV ,m
R
i2 2
R
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卡诺热机效率
A Q吸 Q放 1 Q放
Q吸
Q吸
Q吸
卡 诺
A Q吸
1 Q放 Q吸
1 T2 T1
卡诺致冷系数
2kT m
2RT M mol
平均速率:
v 8kT 8RT
m
M mol
4、能量均分原理: 每一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为: 一个分子的总平均动能为: mol 理想气体的内能:

大学物理(第四版)答案热学

大学物理(第四版)答案热学

题6.1:如果将1.0⨯103kg 的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则单位面积上将约有多少个水分子?题6.1分析:l mol 的任何物质均含有相同的分子个数,即阿伏伽德罗常数 N A 。

由此,可以求出kg 100.13-⨯水的水分子数。

而地球表面积可视为球面作近似计算,通常取地球半径R =6.37⨯106 m 。

解:水的摩尔质量1m ol kg 018.0-⋅=M ,则kg 100.13-⨯=m 水中所含分子数M mN N A /=,则单位面积上的水分子数为272A m 1056.64//-⨯===MR mN S N n π题6.2:设想太阳是由氢原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密度可当作是均匀的。

若此理想气体的压强为Pa 1035.114⨯。

试估计太阳的温度。

(已知氢原子的质量kg 1067.127H -⨯=m ,太阳半径m 1096.68S ⨯=R ,太阳质量kg 1099.130S ⨯=m )题6.2分析:本题可直接运用物态方程nkT p =进行计算。

解:氢原子的数密度可表示为()⎪⎭⎫ ⎝⎛⋅==3S H S S H S 34R m m V m m n π根据题给条件,由nkT p =可得太阳的温度为)K 1016.1347S 3SH ⨯===k m R pm nk p T π 说明:实际上太阳结构并非本题中所设想的理想化模型。

因此,计算所得的太阳温度与实际的温度相差较大。

题6.3: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 Pa ,温度为27 ℃,求:(l )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设分子间均匀等距排列)题6.3分析: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

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d n V ,10=即可求出。

(完整版)大学物理热学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大学物理热学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

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 (A) m kT x 32=v (B) m kT x 3312=v (C) m kT x /32=v (D) m kT x /2=v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

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的平均值 (A) m kT π8=x v (B) m kT π831=x v (C) m kT π38=x v (D) =x v 03.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w 有如下关系:(A) ε和w都相等 (B) ε相等,w 不相等 (C) w 相等,ε不相等 (D) ε和w 都不相等4.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V 1 / V 2=1 / 2 ,则其内能之比E 1 / E 2为:(A) 3 / 10 (B) 1 / 2 (C) 5 / 6 (D) 5 / 35.水蒸气分解成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内能增加了百分之几(不计振动自由度和化学能)?(A) 66.7% (B) 50% (C) 25% (D) 06.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E K /V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ρ,分别有如下关系:(A) n 不同,(E K /V )不同,ρ不同 (B) n 不同,(E K /V )不同,ρ相同(C) n 相同,(E K /V )相同,ρ不同 (D) n 相同,(E K /V )相同,ρ相同7.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8.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大学物理热学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热学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热学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题: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 kg,温度从20°C升高到30°C,如果物体的比热容是4200 J/(kg·°C),求物体吸收的热量。

解答:根据热量公式Q = mcΔθ,其中 Q 表示吸收的热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c 表示比热容,Δθ 表示温度变化。

代入数据得:Q = 1 kg × 4200 J/(kg·°C) × (30°C - 20°C)= 1 kg × 4200 J/(kg·°C) × 10°C= 42,000 J所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42,000 J。

第二题:一块金属材料的质量是0.5 kg,它的比热容是400 J/(kg·°C),经过加热后,材料的温度升高了60°C。

求该金属材料所吸收的热量。

解答:根据热量公式Q = mcΔθ,其中 Q 表示吸收的热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c 表示比热容,Δθ 表示温度变化。

代入数据得:Q = 0.5 kg × 400 J/(kg·°C) × 60°C= 12,000 J所以金属材料吸收的热量为12,000 J。

第三题:一个热容为300 J/(kg·°C)的物体,吸收了500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多少摄氏度?解答:根据热量公式Q = mcΔθ,其中 Q 表示吸收的热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c 表示比热容,Δθ 表示温度变化。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500 J = m × 300 J/(kg·°C) × Δθ解方程得:Δθ = 500 J / (m × 300 J/(kg·°C))= 500 J / (m/(kg·°C)) × (kg·°C/300 J)= (500/300) °C≈ 1.67°C所以温度升高了约1.67°C。

热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热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热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单位是:A. 摄氏度B. 开尔文C. 华氏度D. 牛顿答案:A、B2.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其数学表达式是:A. ΔU = Q + WB. ΔU = Q - WC. ΔH = Q + WD. ΔH = Q - W答案:A3. 在绝热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恒定的?A. 内能B. 温度C. 压力D. 体积答案:A4.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其中不需要介质的是:A. 热传导B. 热对流C. 热辐射D. 热对流和热辐射答案:C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A. PV = nRTB. PV = P1V1C. PV = nT/RD. P1V1/T1 = P2V2/T2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6.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________,并由此产生其他效果。

答案:功7. 在一定压力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气体的体积升高(或降低)的比例叫做________。

答案:热膨胀系数8. 热力学温标T与摄氏温标t之间的关系是 T = t + ________。

答案:273.159. 两个温度分别为T1和T2的物体发生热传递,最终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共同温度为________。

答案:T1 和 T2 的平均值10. 热机的效率η定义为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

答案:有用功;输入热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解释什么是熵?熵增加原理有何意义?答案:熵是热力学系统的无序度的量度,通常用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熵增加原理表明,在孤立系统中,自发过程会导致系统熵的增加,这与时间的不可逆性有关,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表述。

12. 什么是相变?请举例说明。

答案: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

热学练习题(含答案)

热学练习题(含答案)

7. 一、单项选择题1. 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氮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別为Pi 和P"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两瓶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但气体密度不同,则:温度和压强都相同; 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温度相同,但压强不同:e. 温度和压强都相不同。

答案:C 室温下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情况下,系统对外所作的功与从外界吸收 的热量之比为人/Q 为:(A) P 】>P2・⑹ P1<P2.(C) P 讦P2・ (D) 不确定的. 2双原子理想气体,外做功为:a 、 200Jb 、 350Jc 、 300Jd 、 J e. 250J答案:C作等圧膨胀•若气体膨胀过程从热源吸收热量700J,则该过程气体对 答案:A 4, 5. 下列方程中,哪一个不是绝热过程方程: a 、 b 、c 、d 、 TV"=常量:=常量:P V7=常量 答案:c 设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平衡态力,经一平衡过程变化到状态如果变化过程不知道,但 行两状态的P,匕 T 都已知,那么就可以求出:气体膨胀所做的功:气体传递的热虽:气体内能的变化:-4, a 、 C 、e.气体的总质量。

答案:C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则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是:一能是等压过程;一定是等容过程: 一定是绝热过程:以上过程都有可能发生。

答案:Da 、c 、 a、 c 、38 .9 .10 .11 .12 .13 .1 / 32/7C、2/5d、1/4 答案:B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做的功三者皆为负值:等压压缩过程:等容降压;等温膨胀;a、b、a、b^ c、d、e.绝热膨胀。

答案:A裁尔数相同的氧气和氫气(视为理想气体),分别从同一初始状态开始作等温膨胀,终态体积相同,则此两种气体在这一膨胀过程中:吸热相同,但对外做功不同;吸热不同,但对外做功相同;对外做功和吸热均不相同对外做功和吸热都相同a.b、d、答案:D根据热力学第二左律可知:功可以全部转换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换为功:热虽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道高温物体: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a.b、d、e.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大学物理(热学部分)练习题2021

大学物理(热学部分)练习题2021

练习一(热学)姓名 学号 班级1.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1)、(2)、(4)。

(B) (1)、(2)、(3)。

(C) (2)、(3)、(4)。

(D) (1)、(3)、(4)。

[ ]2.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He N ρρ=2),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kHe kN εε=2),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同。

(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 温度相同,但氮气的压强大于氦气的压强。

[ ]3.若室内升起炉子后温度从15℃升高到27℃,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A) 0.5%。

(B) 4%。

(C) 9%。

(D) 21%。

[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储存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质量为m ,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的下列平均值为: =x v ;=2x v 。

5.容器中储有1mol 的氮气,压强为1.33Pa ,温度为7℃,试求(1) 1m 3氮气的分子数; (2) 容器中氮气的密度;(3) 1m 3中氮气分子的总平动动能。

6.容器内有M =2.66kg 氧气,已知其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是E k =4.14×105J ,求: (1)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 气体温度。

(阿伏伽德罗常量N A =6.02×1023/mol ,波尔兹曼常量k =1.38×10-23J•K -1)练习二(热学)姓名 学号 班级1.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4:2:1::222 C B A v v v ,则气体的压强之比P A :P B :P C 为: (A) 1:2:4。

大学物理热学练习题

大学物理热学练习题

热学(一)理想气体、压强公式一、选择题1、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尔兹曼常量,R 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 / m . (B) pV / (kT ).(C) pV / (RT ). (D) pV / (mT ).[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A)mkT x32=v . (B)mkT x3312=v .(C)m kT x/32=v (D) m kT x/2=v[ ]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的平均值(A) mkT π8=x v (B)m kT π831=x v(C) mkTπ38=x v . (D) =x v 0 .[ ]4、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2/122/122/12::CB A v v v =1∶2∶4,则其压强之比A p∶B p∶C p为:(A) 1∶2∶4. (B) 1∶4∶8.(C) 1∶4∶16. (D) 4∶2∶1.[ ]二、填空题1、质量一定的某种理想气体,(1) 对等压过程来说,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_________,并绘出曲线.(2) 对等温过程来说,气体的密度随压强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并绘出曲线.2、在推导理想气体压强公式中,体现统计意义的两条假设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 、B 、C 三个容器中皆装有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子数密度之比为n A ∶n B ∶n C =4∶2∶1,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之比为A w ∶B w ∶Cw =1∶2∶4,则它们的压强之比A p ∶B p ∶Cp =__________.三、计算题两个相同的容器装有氢气,以一细玻璃管相连通,管中用一滴水银作活塞,如图所示.当左边容器的温度为 0℃、而右边容器的温度为20℃时,水银滴刚好在管的中央.试问,当左边容器温度由 0℃增到 5℃、而右边容器温度由20℃增到30℃时,水银滴是否会移动?如何移动? 答案 一、选择题 O T TρBDDC二、填空题 1、成反比地减小 (图) 成正比地增加 (图)2、(1) 沿空间各方向运动的分子数目相等 (2) 222zy x v v v ==3、1∶1∶1三、计算 解:据力学平衡条件,当水银滴刚好处在管的中央维持平衡时,左、右两边氢气的压强相等、体积也相等,两边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p 1V 1=(M 1 / M mol )RT 1 ,p 2V 2=(M 2 / M mol )RT 2 .由p 1= p 2得:V 1 / V 2= (M 1 / M 2)(T 1 / T 2) .开始时V 1= V 2,则有M 1 / M 2= T 2/ T 1=293/ 273. 当温度改变为1T '=278 K ,2T '=303 K 时,两边体积比为()221121//T M T M V V ''=''=0.9847 <1. 即21V V '<'可见水银滴将向左边移动少许.热学(二)温度公式、能量均分原理、气体内能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1、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 (1)、(2) 、(4). (B) (1)、(2) 、(3). (C) (2)、(3) 、(4).(D) (1)、(3) 、(4). [ ]2、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OT T(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 ]3、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w 有如下关系: (A) ε和w 都相等. (B) ε相等,而w 不相等.(C) w 相等,而ε不相等. (D) ε和w 都不相等. [ ]4、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 时,其内能为(A) RT 23. (B)kT 23. (C)RT 25. (D)kT 25. [ ] (式中R 为普适气体常量,k 为玻尔兹曼常量)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E 随体积V 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其延长线过E ~V 图的原点),则此直线表示的过程为:(A) 等温过程. (B) 等压过程. (C) 等体过程. (D) 绝热过程.[ ] 二、填空题 1、1 mol 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贮于一氧气瓶中,温度为27℃,这瓶氧气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_J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________J;分子的平均总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J.(摩尔气体常量 R = 8.31 J ·mol -1·K -1 玻尔兹曼常量 k = 1.38×10-23J·K -1) 2、若i 是气体刚性分子的运动自由度数,则21ikT 所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容器内有M = 2.66 kg 氧气,已知其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是E K =4.14×105 J ,求: (1)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 气体温度.(阿伏伽德罗常量N A =6.02×1023 /mol ,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 J ·K -1 )答案一、选择题 BCCCB 二、填空题1、6.23×10 3 6.21×10 - 21 1.035×10 - 212、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每个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平均能量(或平均动能) 三、计算题解:(1) M / M mol =N / N A ∴ N =MN A / M mol21Amol 1027.8-⨯===MN E M N E w Kk J (2) kwT 32== 400 K热学(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一、选择题1、一物质系统从外界吸收一定的热量,则 (A) 系统的内能一定增加. (B) 系统的内能一定减少. (C) 系统的内能一定保持不变. (D) 系统的内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或保持不变.[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温度升高了.则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断定: (1) 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 (2) 在此过程中外界对该理想气体系统作了正功. (3) 该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增加了. (4) 在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系统既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作了正功. 以上正确的断言是: (A) (1)、(3). (B) (2)、(3). (C) (3). (D) (3)、(4).(E) (4).3、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 是A →B. (B)是A →C. (C)是A →D.(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册答案-第单元 热力学基础

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册答案-第单元 热力学基础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第20XXXX 单元 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C 】1.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A)是平衡过程,它能用p-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B)不是平衡过程,但它能用p-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C)不是平衡过程,它不能用p-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D)是平衡过程,但它不能用p-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B 】2.两个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

现将6 J 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温度。

若使氢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A) 6 J (B) 20XXXX J (C) 20XXXX (D) 5 J【C 】3. 设高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是低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的n 倍,则理想气体在一次卡诺循环中,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是从高温热源吸取的热量的(A)n 倍 (B)n-1倍 (C)n 1倍 (D)n n 1+倍 【D 】4.如果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从图中的abcda 增大为ab c da , 那么循环abcda 与ab c da 所作的功和热机效率的变化情况是: (A) 净功增大,效率提高 (B) 净功增大,效率降低(C) 净功和效率都不变 (D) 净功增大,效率不变【A 】5.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1V 膨胀到体积2V 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

其中吸热最多的过程(A) 是A →B (B) 是A →C(C) 是A →D(D) 既是A →B ,也是A →C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B 】6.一个绝热容器,用质量可忽略的绝热板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

两边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H 2和O 2。

开始时绝热板P 固定,然后释放之,板P 将发生移动(绝热板与容器壁之间不漏气且摩擦可以忽略不计)。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简答题:1、什么是准静态过程?答案:一热力学系统开始时处于某一平衡态,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到达另一平衡态,若中间过程进行是无限缓慢的,每一个中间态都可近似看作是平衡态,那么系统的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2、从增加内能来说,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

但又如何理解它们在本质上的差别呢?答:做功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热传递是热能的传递而不是不同能量的转换。

3、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仅使其内能变化? 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而不使其内能变化?答:可以吸热仅使其内能变化,只要不对外做功。

比如加热固体,吸收的热量全部转换为内能升高温度;不能吸热使内能不变,否则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4、有人认为:“在任意的绝热过程中,只要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系统的温度就不会改变。

”此说法对吗? 为什么?答:不对。

对外做功,则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5、分别在Vp-图、Tp-图上,画出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的曲线。

V-图和T6、 比较摩尔定体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表示1摩尔气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不同点:摩尔定体热容是1摩尔气体,在体积不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摩尔定压热容是1摩尔气体,在压强不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R C C v p +=7、什么是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答案:可逆过程:在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如果逆过程能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而且不引起其它变化;不可逆过程:在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如果逆过程能不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或者重复正过程时必然引起其它变化。

8、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答案: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工作的热机,它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使其全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9、什么是第一类永动机与第二类永动机?答案: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叫第一类永动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叫第二类永动机。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知识点及试题带答案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知识点及试题带答案

热力学基础一、基本要求1. 理解功、热量及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理解循环过程概念及卡诺循环的特征,并能计算效率和致冷系数。

3. 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及卡诺定理。

4.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二、主要内容1. 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每一时刻,系统的状态都无限接近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可以用状态图上的曲线表示。

2.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E 2 - E 1 +W对微分过程为dQ=dE +d W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其内容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转换为系统的内能,一部分对外做功。

(2) 准静态过程系统对外做功:d W=pd V ,W=⎰12V V pd V(3) 热量:系统和外界之间或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温度不同而交换的热运动量,热量也是过程量。

一定摩尔的某种物质,在某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C m12m c,T T M Q -=(4) 摩尔热容:1mo1物质温度变化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定义式为 dTQd m,=m c C 其中m 为1mo1 物质吸热。

摩尔定容热容:CV , m =摩尔定压热容:Cp, m =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CV, m =,Cp, m =Cp, m =CV, m + 摩尔热容比:=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详见表1 表1 d =0 =恒量=恒量p =恒量mmmM m T1nMm T1nCV, m =Cp, m =4. 循环过程(1)循环过程的特征是E =0热循环:系统从高温热源吸热,对外做功,向低温热源放热,致效率为== 1—致冷循环:系统从低温热源吸热,接受外界做功,向高温热源放热,致冷系数为==(2)卡诺循环:系统只和两个恒温热源进行热交换的准静态循环过程。

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1—卡诺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为三、习题与解答1、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空气,开始在状态A ,其压强为2.0×105Pa ,体积为2.0 ×10-3m 3 ,沿直线AB 变化到状态B 后,压强变为1.0 ×105Pa ,体积变为3.0 ×10-3m 3 ,求此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解 S ABCD =1/2(BC +AD)×CD 故 W =150 J2、 汽缸内储有2.0mol 的空气,温度为27 ℃,若维持压强不变,而使空气的体积膨胀到原体积的3倍,求空气膨胀时所作的功. 解 根据物态方程11RT pV v =, 则作功为()J 1097.92231112⨯===-=RT pv V V p W v3、64g 氧气(可看成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温度由0℃升至50℃,〔1〕保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

大学物理 热学习题课

大学物理 热学习题课

1
Va 1 Tb ( ) Ta 424 K Vb
VcTb Tc 848 K Vb
1
c
bc为等压过程,据等压过程方程 Tb / Vb = Tc / Vc 得
O
d a Vb Vc Va V
cd为绝热过程,据绝热过程方程
TcVc
TdVd , (Vd Va )
1
第10章
理想气体模型
气体分子运动论
统计假设
k
PV vRT
P P 2 n 3 kT k k 2 3 T E
M i E RT 2
dN f ( v ) dv N
麦克丝韦 分布率
v2
3RT

vp
2 RT

8RT
v
z 2d 2 v n

v 1 z 2d 2 n
Nf ( v )dv
v0
v0
f ( v )dv

v d N vNf (v) d v
v0—— ∞间的分子数 v0—— ∞间的分子的速率和


v0
dN Nf ( v )dv
v0


v0
vdN vNf ( v )dv
v0

(3) 多次观察一分子的速率,发现其速率大于v0 的 几率= ———。 dN N v v 所求为v0—— ∞间的分子 f (v)dv 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N N v
M i RT 2 M i RT 2
吸收热量Q
M i RT 2
摩尔热容C
CV i R 2
等容 等压 等温
p/T=C V/T=C pV=C
pVγ=C1 Vγ-1T=C2 pγ-1T-γ=C3

大学物理---热学部分和近代物理部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热学部分和近代物理部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热学部分和近代物理部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已知氢气与氧气的温度相同,请判断下列说法哪个正确?(A) 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氧气的压强一定大于氢气的压强.(B) 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氧气的密度一定大于氢气的密度.(C) 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氧分子的速率大.(D) 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一定比氧分子的方均根速率大. [ D ]2. 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若它们的最概然速率相等,则它们的(A) 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B) 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不相等.(C) 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D) 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不相等. [ A ]3.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尔兹曼常量,R 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A) pV / m (B) pV / (kT )(C) pV / (RT ) (D) pV / (mT ) [ B ]4. 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 时,其内能为(式中R 为普适气体常量,k为玻尔兹曼常量)(A) . (B).(C). (D). [ C ]5. 一物质系统从外界吸收一定的热量,则(A) 系统的内能一定增加.(B) 系统的内能一定减少.(C) 系统的内能一定保持不变.(D) 系统的内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或保持不变. [ D ]6.如果在一固定容器内,理想气体分子速率都提高为原来的二倍,那么(A )温度和压强都升高为原来的二倍;(B )温度升高为原来的二倍,压强升高为原来的四倍;RT 23kT23RT 25kT25(C)温度升高为原来的四倍,压强升高为原来的二倍;(D)温度与压强都升高为原来的四倍。

[ D ]7.两容器内分别盛有氢气和氦气,若它们的温度和质量分别相等,则:(A)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B)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C)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D) 两种气体的内能相等.[ A ]8.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A、B两部分面积相等,则该图表示v为最概然速率.(A)v为平均速率.(B)v为方均根速率.(C)v的分子数各占一半.[ D ](D) 速率大于和小于f(v)9. 速率分布函数f(v)的物理意义为:(A) 具有速率v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B) 速率分布在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C) 具有速率v的分子数.(D) 速率分布在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 B ]10.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A) 功可以全部转换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换为功.(B) 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D)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D ]11.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热量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 功可以全部变为热,但热不能全部变为功.(C) 气体能够自由膨胀,但不能自动收缩.(D) 有规则运动的能量能够变为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但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不能变为有规则运动的能量 [ C ]12.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A)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变为有用的功.(B) 在一个可逆过程中,工作物质净吸热等于对外作的功.(C) 摩擦生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D) 热量不可能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到温度高的物体. [ C ]一、填空题1. 质量为M ,摩尔质量为mol M ,分子数密度为n 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系统压强P 与温度T 的关系为 P nkT =。

大学物理单元习题及答案(热学部分)

大学物理单元习题及答案(热学部分)

单元习题热学模块一、 判断题: 1、 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才可用状态参数来表述。

( √ ) 2、温度是标志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物理量,所以某个分子运动越快,说明该分子温度越高。

( × ) 3、某理想气体系统内分子的自由度为i ,当该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每个分子的能量都等于kT i2。

( × )4、单原子分子的自由度为3,刚性双原子分子的自由度为5,刚性多原子分子的自由度为6。

( √ ) 5、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nkT p =中,n 代表物质的量。

( × ) 6、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的温度、压强都相同。

( √ ) 7、两种理想气体温度相等,则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不一定相等。

( × ) 8、 对给定理想气体,其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 √ ) 9、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所以凡是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力学过程都能够实现。

( × ) 10、 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反之亦然。

( × )11、 热力循环过程中只要给出高温热源的温度和低温热源的温度,都可以用公式121T T -=η来计算热机效率。

( × )12、 循环输出净功越大,则热效率越高。

( × ) 13、 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相等。

( × )14、 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 × ) 15、 从增加内能的角度来说,作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在本质上无差别。

( × )16、 不可逆过程是不能回到初态的热力过程。

( × ) 17、 热机的循环效率不可能大于1。

( √ ) 18、 气体膨胀一定对外做功。

( × ) 二、 计算题1、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atm p 0.1=,温度为27℃。

求:(1)分子数密度; (2)氧分子质量; (3)氧气密度;(4)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5)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大学物理物理-热力学课后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物理-热力学课后参考答案

m
4 1
Q放
M
CP (T4
T1)
p
2
3
1 Q放 1 T4 T1
p1
Q吸
T3 T2
p2
1
4
0
V
1 2
P2 1 P1 1
T2
T1
1
T1 T2
P1 P2
3 4
P2 1 P1 1
T3
T4
1
T4 T3
P1 P2
1
1
T1
P1 P2
T2
T4
P1 P2
P1 4
VC
VC 4V1
p1
a
c p1/4 b
V1
ca
等稳
W3
P1V1
ln
V1 Vc
P1V1 ln 4
净功
3
W
W1
W2
W3
( 4
ln
4) P1V1
净热
3
Q
W
( 4
ln
4) P1V1
0.636P1V1
三、4
循环效率
算Q1Q2还是算Q1W净
两绝热,算Q只两过程,算W四过程
m 2 3 Q吸 M CP (T3 T2 )
T3
1
1 Q放 Q吸
1 T4 T1 T3 T2
1
P1 P2
Q E W AB过程做功最大 内能增加最多 吸热最多
一、6 C 热二定律
(A)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 高温物体。
(B)热不能全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D)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不能自发地变为有
规则运动的能量。
一、7 B W图示面积 初终态E 热一比Q
由图 W 0 对外做正功. 由图 PaVa PbVb Ta Tb E 0 Q E W W 0 吸热

大学物理c试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c试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c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2.998×10^8 m/sB. 3.0×10^8 m/sC. 3.0×10^5 km/sD. 3.0×10^8 km/s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B. 能量可以在不同物体之间转移C. 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D. 所有以上说法3.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

A. 惯性定律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C. 万有引力定律D. 动量守恒定律4. 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

A. 无线电波B. 微波C. 红外线D. 可见光5.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电流的()。

A. 电荷的流动B. 电荷的静止C. 电荷的累积D. 电荷的消散6.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C. 所有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D. 所有以上说法7.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

A. 正比B. 反比C. 无关D. 指数关系8. 光的折射定律,即斯涅尔定律,表明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是()。

A.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B.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C. 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D. 入射角和折射角成反比9.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变化的磁场会产生()。

A. 电场B. 磁场C. 引力场D. 以上都不是10. 根据量子力学,一个粒子的波函数可以描述()。

A. 粒子的位置B. 粒子的速度C. 粒子的动量D. 粒子的概率分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_________。

2. 光的波长、频率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_________表示。

3. 一个物体的动能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其中m是质量,v是速度。

4.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_,符号为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 习 四 热 学一、填空题1.质量为M ,摩尔质量为mol M ,分子数密度为n 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状态方程为___RT M MpV mol=___,状态方程的另一形式为___nkT p =___,其中k 称为____玻尔兹曼___常数。

2.两种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其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但分子数密度不同,则它们的温度 相同 ,压强 不同 ;如果它们的温度、压强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它们的分子数密度 相同 ,单位体积的气体质量 不同 ,单位体积的分子平动动能 相同 。

(填“相同”或“不同”)。

3. 宏观量温度T 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ω的关系为ω=___kT 23_,因此,气体的温度是__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__的量度。

4.设氮气为刚性分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分子的平动自由度数为__3___,转动自由度为___2___。

5.2mol 氢气,在温度为27℃时,它的分子平动动能为 7479J ,分子转动动能为 4986J 。

6.1mol 氧气和2mol 氮气组成混合气体,在标准状态下,氧分子的平均能量为__211042.9-⨯__,氮分子的平均能量为_211042.9-⨯__;氧气与氮气的内能之比为__1:2__。

7.)(v f 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pv dv v f )(的物理意义是__速率在p υ以上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__,⎰∞02)(2dv v f mv 的物理意义是____分子平均平动动能___,速率分布函数归一化条件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1d )(0=⎰∞υυf ____,其物理意义是__速率在∞~0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之百____。

8.同一温度下的氢气和氧气的速率分布曲线如右图所示,其中曲线1为__氧气_的速率分布曲线,___氢气___的最概然速率较大(填“氢气”或“氧气”)。

若图中曲线表示同一种气体不同温度时的速率分布曲线,温度分别为T 1和T 2且T 1<T 2;则曲线1代表温度为__ T 1__的分布曲线(填T 1或T 2)。

9 .3mol 的理想气体开始时处在压强p 1 =6atm 、温度T 1 =500 K 的平衡态.经过一个等温过程,压强变为p 2 =3atm .该气体在此等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Q =__8.64×103________J . (普适气体常量R = 8.31 J/mol·K)10. 在一个孤立系统内,一切实际过程都向着___状态几率增大___________的方向进行.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从宏观上说,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的过程都是___不可逆的_________.11.右图为一理想气体几种状态变化过程的p -V 图,其中MT 为等温线,MQ 为绝热线,在AM 、BM、CM 三种准静态过程中:(1) 温度升高的是___BM 、CM_______过程; (2) 气体吸热的是___CM_______过程.12.可逆卡诺热机可以逆向运转.逆向循环时, 从低温热源吸热,向高温热源放热,而且吸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等于它正循环时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和从高温热源吸的热量.设高温热源的温度为T 1 =450 K , 低温热源的温度为T 2 =300 K, 卡诺热机逆向循环时从低温热源吸热 Q 2 =400 J ,则该卡诺热机逆向循环一次外界必须作功W =___200J___.1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是等价的,表明在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开尔文表述指出了___功变热_____________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了_____热传导________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14.由绝热材料包围的容器被隔板隔为两半,左边是理想气体,右边真空.如果把隔板撤去,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过程,达到平衡后气体的温度____不变______(升高、降低或不变),气体的熵____增加______(增加、减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1.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1)、(2) 、(4); (B)(1)、(2) 、(3); (C)(2)、(3) 、(4); (D)(1)、(3) 、(4)。

2.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 B ](A )m PV /; (B ))/(kT PV ; (C ))/(RT PV ; (D ))/(mT PV 。

3.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15℃升高到27℃,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 B ] (A)0.5%; (B) 4%; (C)9%; (D)21%4.若在某个过程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E 随压强p 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其延长线过E -p 图的原点),则该过程为[ C ] (A) 等温过程. (B) 等压过程. (C) 等体过程. (D) 绝热过程.5.如果氢气和氦气的温度相同,摩尔数也相同,则 [ B ] (A )这两种气体的平均动能相同; (B )这两种气体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 (C )这两种气体的内能相等; (D )这两种气体的势能相等。

6.在一定速率v 附近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是:一定量的气体在给定温度下处于平衡态时的 [ D ](A )速率为v 的分子数; (B )分子数随速率v 的变化;(C )速率为v 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D )速率在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 D ](A)v 22=;(B) v 22=; (C) kT v m 223=; (D) kT v m 22=. 8.在容积V =4×10-3m 3 的容器中,装有压强P =5×102 Pa 的理想气体,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为[ B ](A)2J ; (B) 3J ; (C)5J ; (D)9J .9.对于室温下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情况下,系统对外所作的功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比W /Q 等于[D ](A) 2/3; (B) 1/2; (C) 2/5; (D) 2/7。

1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完成一循环过程.此过程在V -T 图中用图线1→2→3→1 描写.该气体在循环过程中吸热、放热的情况是[ C ](A) 在1→2,3→1 过程吸热;在2→3 过程放热. (B) 在2→3 过程吸热;在1→2,3→1 过程放热. (C) 在1→2 过程吸热;在2→3,3→1 过程放热. (D) 在2→3,3→1 过程吸热;在1→2 过程放热.1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 过程时吸热500 J .则经历acbda 过程时,吸热为[ B ] (A) –1200 J . (B) –700 J . (C) –400 J . (D) 700 J .12.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的两条绝热线下的面积大小(图中阴影部分)分别为1S 和2S ,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 C ] (A )1S >2S ; (B )1S <2S ; (C )1S =2S ; (D )无法确定。

13.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 (1) 可逆过程一定是平衡过程. (2) 平衡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3) 不可逆过程发生后一定找不到另一过程使系统和外界同时复原. (4) 非平衡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C ](A) (1)、(2)、(3); (B) (2)、(3)、(4); (C) (1)、(3)、(4); (D) (1)、(2)、(3) 、(4).14.两个完全相同的气缸内盛有同种气体,设其初始状态相同,今使它们分别作绝热压缩至相同的体积,其中气缸1 内的压缩过程是非准静态过程,而气缸2内的压缩过程则是准静态过程.比较这两种情况的温度变化:[ B ](A) 气缸1和2内气体的温度变化相同.(B) 气缸1内的气体较气缸2内的气体的温度变化大. (C) 气缸1内的气体较气缸2内的气体的温度变化小. (D) 气缸1和2内的气体的温度无变化.1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向真空作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V 1 增至V 2,在此过程中气体的[ A ] (A)内能不变,熵增加. (B) 内能不变,熵减少. (C)内能不变,熵不变. (D) 内能增加,熵增加. 三、简答题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是否有错,如有错误请改正:(1)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2) 功可以全部转变为热量,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变为功. 答:(1)有错。

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2)有错。

功可以全部转变为热量,但热量不能通过一循环过程全部转变为功.四、计算题1.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K 加热到350K ,(1)容积保持不变; (2)压强保持不变;问在这两个过程中各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做了多少功? 解: (1))(6235031.82323J T R T C E V =⨯⨯=∆=∆=∆ 0=A)(623J A Q ==(2))(6235031.82323J T R T C E V =⨯⨯=∆=∆=∆ )(4165031.8d d 2121J T R T R V p A T T V V =⨯⨯=∆===⎰⎰)(1039J E A Q =∆+=2.质量为kg 3108.2-⨯、温度为300K 、压强为标准大气压的氮气,等压膨胀到原来体积的两倍。

求氮气所作的功p W 、吸收的热量P Q 以及内能的增量U ∆。

解 在等压过程中,有K V V T T 60023001212=⨯==,由式(5-14),气体做功为 J T T R M m W p 3.249)300600(31.8028.0108.2)(312=-⨯⨯⨯=-=-因i=5,由式(5-16),内能增量为J T T R i M m U U U 624)300600(31.825028.0108.2)(23121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吸收的热量为J U W Q p p 3.8736243.249=+=∆+=3. 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对外做功为200J ,则该过程吸热多少?内能改变多少?21()200mA P V V J PV RT M=-==解:已知:, 2121MP V V R T T u-=-有:()()2121525520050022V MMQ C T R T T P V V J μμ=∆=--⨯=()=()=由热力学第一定律E Q A J 500200300()∆=-=-=4. 有2mol 的理想双原子气体,经过可逆的等压过程,体积从V 0膨胀到3V 0,求在该过程中的熵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