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中国汽车发展史

合集下载

汽车文化-第一章 汽车史话

汽车文化-第一章 汽车史话

一、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4.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
(2)日本汽车精益生产时代
日本汽车生产后来居上,与欧洲、美国形成 “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以“精益生产方式” 揭开了汽车精益生产时代的序幕。
日本的汽车工业始建于1933年。 20世纪30年代,丰田公司在政府驱使下进入 近代汽车工业。
一、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到19世纪90年代,小型内燃机终于在技术上取得了 突破性进展,为其安装在车辆上创造了条件。
二、内燃机汽车的诞生
1.卡尔•本茨和世 界上第一辆汽车
三轮汽车的发明者 卡尔•本茨在1879年 首次实验成功了一台 两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并在1883年创立了奔 驰公司和奔驰莱茵发 动机厂。
二、内燃机汽车的诞生
4.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
(2)日本汽车精益生产时代 日本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 1956年,日本经济奇迹的开端,这一年汽车产量
为11万辆。随后汽车产量急剧飙升,到1980年,日 本以制造汽车1104万辆超过美国当年的801万辆,确 立了世界汽车业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日本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秘诀: 精益的生产方式、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1669年,英国的赛维 利制造出了一台利用蒸汽 力的抽水机。
一、蒸汽机的发明
1712年,英国的托马斯•纽科门制出了活塞 式蒸汽机。
1757年,木匠出身的詹姆斯•瓦特接触纽科 门蒸汽机,并对其产生了兴趣。
一、蒸汽机的发明
1763年,瓦特开始针对纽科门蒸汽机的缺点 研究新的蒸汽机。
1765年,他制出了第一台蒸汽机。
为燃料的卧式发动机,在 1884年创造了600 r/min的 发动机转速纪录。
1885年,他们生产了 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发动 机——戴姆勒发动机。

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史——环艺113 04 岳香丽50年风雨汽车路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1959年2月1 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

汽车文化与职业素养课件 第一篇 汽车发展史

汽车文化与职业素养课件 第一篇 汽车发展史

第一章 世界汽车发展史
2、法国的“丑小鸭” 雷诺公司是国营公司,优先利用国 家资金开发了多种车型,所以发展最快。 雷诺公司的“雷诺 4” 、“雷诺 5” , 都是当时著名的微型轿车。
雪铁龙公司开发的“2CV”型轿车, 以价廉物美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被人们 喜爱地叫做“丑小鸭”。
第一章 世界汽车发展史
第一章 世界汽车发展史
3、英国的“迷你” 迷你车长不过3m ,4座,排量为 1L,25kw。1959年它刚面世的时候, 被许多人认为是“开玩笑的东西”。 不过,就是这种被人瞧不起的微型汽 车,竞在世界著名的“蒙特卡洛”汽 车大奖赛中三次夺魁,这是因为它重 量只有630kg ,又特别灵活。
4、意大利的“米老鼠” 菲亚特早在1936年,就开发了 著名的500“米老鼠”微型轿车。它 一直生产到1948年。在1955年,又 开发了600B型微型轿车,四座, 867ml,18.4kw,长3.3m ,最高 车速110km/h ,很受群众的欢迎。
第二章 中国汽车发展史
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要化兵为工,在辽宁迫击炮厂成立了民用工业制造处, 后改称为辽宁民生工厂,试制汽车。
1929年3月,民生工厂引进了一辆美国“瑞雷号”汽车进行装配实验,并以该车为样板, 于1931年试制成功了一辆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
第二节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跃进NJ130型轻型载货汽车 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上海SH760型轿车
第二章 中国汽车发展史
2、成长阶段(1966~1980年) 1964年,国家确定在湖北省十堰市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 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 以自己的力量设计产品、确定工艺、制造设备、兴建工厂的 纪录,检验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和相关工业的水平,标志着 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川和陕西汽车制造厂和与陕汽生产配套的陕西汽车齿轮 厂,分别在重庆市大足县和陕西省宝鸡市(现已迁西安)兴 建和投产,主要生产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

《汽车文化》4_汽车发展史

《汽车文化》4_汽车发展史

一、汽车色彩与联想
• 由于传统文化习惯等因素的作用,人们对 某种色彩会产生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会轻 易改变,因为色彩会使人产生联想。 1)银色是最能反映汽车本质的颜色。看见银 色使人想起金属材料,这种颜色给人感觉 整体感很强。 2)白色,使人联想到白云、白玉、白雪,象 征明亮、洁净、纯洁。白色是中间色,给 人以清洁朴实的感觉。
二、汽车色彩的设计
• 1.汽车的使用功能:例如:消防车采用红 色 ,白色用于医疗救护车 ,军用车辆,一 般都为深绿色 。 • 2.汽车的使用环境:国家、地区、宗教。 • 3.汽车的使用对象:地区、性别、职业。 • 4.汽车的使用安全:收缩性和膨胀性。红 色、黄色、蓝色、绿色4车保持相同的距离, 红车和黄车看上去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的 轿车看上去较远。 • 5.汽车的流行色彩:流行、时尚。
2.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开始 对美国汽车的一统天下不满。 • 形成了汽车产品单一到多样化的变革。针 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 点,欧洲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新型车。例如: 严谨规范的奔驰、宝马;轻盈典雅的法拉 力、雪铁龙;雍容华贵的劳斯莱斯、美洲 虎、神奇的甲壳虫。多样化的产品成为最 大优势,规模效益也得以实现。
汽车工业的发展
• 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 一百多年的汽车史——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 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 • (一)第一次变革 • 第一次变革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T型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 线,使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从欧洲转向美国。
• (二)第二次变革 • 欧洲的汽车公司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开发了 多姿多彩的新车型,实现了汽车产品多样化。 • 例如:严谨规范的梅塞德斯· 奔驰、宝马;轻盈典雅的雪铁龙;雍容华贵劳斯 莱斯、美洲虎;神奇的甲壳虫、法拉利;风靡全球的迷你车等新车型纷纷亮 相。 • (三)第三次变革 • 第三次变革是日本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形成精益的生产方式,全力发展 物关价廉的经济型汽车、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几家汽车公司,将“全面 质量管理”和“及时生产系统”两种新型管理机制应用于汽车生产,推动了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 • 1973年和1979年发生了两次世界石油危机,日本生产的小型轿车成为全 世界的畅销品。由于日本实现了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迎来了日 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奇迹。 • 德国人发明了汽车;美国人发展了汽车;法国人以高科技推动着汽年;英 国人以精心制作着汽车;日本人以雄心创新着汽车;中国人以壮志追赶着汽 车。

《汽车文化》第2版教学课件 1第一章 存世百年的汽车

《汽车文化》第2版教学课件 1第一章  存世百年的汽车
5
中国对汽车的定义
6
2.撩开面纱,看汽车本色 心脏
骨骼
皮肤
神经
7
发动机结构
8
底盘结构
9
轿车车身分类 汽车驱动形式
10
3.汽车家族,枝繁叶茂
旧标准:八大类(GB9417-1989)
11
新标准:两大类(GB/T 3730.1-2001)
12
老爷车、拉力赛用车与水陆两栖
13
飞天汽车
两名英国探险家09年1月14日驾驶一辆能飞的汽车展开他们的旅行, 他们将从伦敦出发,驶往非洲,陆上和空中行程达6000公里。中途将 经过法国、西班牙,然后飞越13公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接着“飞天 汽车”将飞越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驶过毛里塔尼亚,然后“飞越” 撒哈拉沙漠上空,最后抵达西非国家马里的廷巴克图市。
27
28
• 神话中的幻想 科学幻想(一行和尚) 达- 芬奇

机860年
1769年蒸汽机汽车
西蒙-斯蒂芬
• 电动汽车
法国 库诺

1884 法国

1886 德国 K-本茨 内燃机汽车
----16世纪 幻想期 16世纪----1769早期实践探索 1769----1884(6) 蒸汽机汽车时代 1884(6)----内燃机汽车诞生
25
三、世界汽车业的历程
1.内燃机汽车幼稚期(1886—1895) 2.小批量生产时代(1895—1914) 3.汽车大生产时代(1914—1980) 4.欧洲汽车工业的复兴 5.日本汽车企业家的创新和精益生产时代 6.汽车生产全球化
26
四、中国汽车业的足迹
1. 1949年之前 2. 1949—1958年 3. 1958—1978年 4. 1978年至今

汽车文化之汽车发展史

汽车文化之汽车发展史
汽车发展史
目录
1.汽车的诞生 2.世界汽车发展史 3.中国汽车发展史
1.汽车的诞生
法国人古诺的三轮蒸汽机汽车
锅炉
汽缸
德国人本茨研制的第一辆汽油机汽车
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奔驰1号”
德国人戴姆勒研制的第一辆四轮汽油机汽车
2.世界汽车发展史
汽车
❖ 诞生于德国, ❖ 成长于法国, ❖ 成熟于美国, ❖ 兴旺于欧洲, ❖ 挑战于日本, ❖ 追赶于中国。 在一百多年的汽车发展史中,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历三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变革
流水线大批量生产
第二次变革
汽车产品多样化
第三次变革
精益的生产方式
3.中国汽车发展史
无汽车工业时期 创建阶段(1949~1965年) 成长阶段(1966~1980年) 全面发展阶段(历的三次变革主要特征是什么?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一、旧中国的汽车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汽车——存放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的座驾(图1),被人冠以“中国第一车”的美名。

这是袁世凯1902年从香港购买赠给慈禧的厚礼。

图1 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奔驰第二代汽车其时,慈禧经历了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之乱,偕同光绪皇帝微服逃窜至西安避乱,直至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才回到北京。

此次,慈禧对袁世凯护驾有功甚为欣赏,晋升他为直吏总督。

袁世凯更是感恩戴德,为取悦慈禧,就进贡了这辆时髦的名牌洋车。

该车是德国本茨公司1898年的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通过链条驱动后轮。

汽车的造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的杆子支起一个精美的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的黄铜煤油灯,更为出色的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满气体的轮胎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尽管袁世凯为这件供品费尽心思,但慈禧并不喜欢这件供品,黑色的车身在西方人眼里威严庄重,但比不上她心目中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金黄色,汽车座位的式样和侧面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当时在中国已逐渐盛行的黄包车,汽车后面的座位较高。

慈禧穿着3寸高底的旗鞋实在无法爬上去,侍从好不容易才把他抬上去,在宫廷内到处是高大的门槛使汽车无法行驶,而在宫廷外这辆车也远不如前呼后拥的十六抬大轿显得威风凛凛。

更令“老佛爷”不能容忍的是驾驶员竟然大模大样的坐在她前面,感到有失体面,于是她下令驾驶员孙长富跪着给她开车……这辆车虽然是文物,但也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一面镜子。

1903年以后,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出租的洋行。

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的汽车,可是限于当时的情况,都没能实现。

孙中山先生1912年在江阴视察江防工作时,曾作了“关于道路与自动车建设”的专题报告,阐明了修筑公路、开办长途客货汽车运输对货物流畅、便利交通、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汽车文化——汽车的产生与发展

汽车文化——汽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的汽车分类
GB/T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道路车辆
机动车辆
汽车列车
挂车
摩托车
汽车
牵引杆挂车
摩托车
乘用车
商用车
半挂牵引车
半挂车
轻便摩托车
客车
中置轴挂车
货车
乘用车
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临 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可牵引一辆挂车。
汽车文化并不是独立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理解为依托 于文化与国情的,它的建立需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同时经历长 期的时间积累和文化熏陶。
汽车文化的内涵
美国 典型的肌肉型汽车文化情节,不论是跑车、SUV或者是卡车,都有浓厚的美国
硬汉的气质渗透出来,甚至是说美国西部那种牛仔的气质,尤其是SUV和卡车。
载 客
汽 车
载 货
结构术语 普通客车 双层客车 卧铺客车 铰接客车
越野客车
轿车 普通货车 厢式货车 封闭货车 罐式货车 平板货车 集装厢车 自卸货车 特殊结构货车
说明
车身为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单层地板,一厢或两厢式结构,安装座椅的载客汽车。 车身为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双层地板,一厢或两厢式结构,安装座椅的载客汽车。 车身为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单层地板,一厢或两厢式结构,安装卧铺的载客汽车。 车身为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单层地板,由铰接装置连接两个车厢且连通,安装座椅的载客汽车。 车身结构为一箱式或两箱式,所有车轮能同时驱动,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离地间隙等 技术参数按照高通过性设计的载客汽车。 车身结构为两厢式且乘坐人数不超过5人,或者车身结构为三厢式且乘坐人数不超过7人的载客汽车。 载货部位的结构为栏板的载货汽车,不包括具有自动倾卸装置的载货汽车。 载货部位的结构为封闭厢体且与驾驶室各自独立的载货汽车。 载货部位的结构为封闭厢体且与驾驶室联成一体,车身结构为一厢式载货汽车。 载货部位的结构为封闭罐体的载货汽车。 载货部位的地板为平板结构且无栏板的载货汽车。 载货部位为框架结构且无地板,专门运输集装厢的载货汽车。 载货部位具有自动倾卸装置的载货汽车。 载货部位为特殊结构,专门运输特定物品的载货汽车。如:轿运车,运输活禽畜的多层载货车。

汽车文化课件汽车发展史

汽车文化课件汽车发展史

01.08.2020
汽车文化
雪铁龙2CV车型
• 雪铁龙2CV车型是二 战后欧洲汽车设计理 念的典型代表。当时, 欧洲处于经济恢复阶 段,人民生活较简朴, 汽车的设计紧凑小巧, 经济实用。
01.08.2020
文化
俄罗斯拉达
01.08.2020
汽车文化
注重美观和舒适的时期
汽车文化
01.08.2020
汽车文化
01.08.2020
汽车文化
01.08.2020
汽车文化
01.08.2020
汽车文化
01.08.2020
汽车文化
01.08.2020
汽车文化
注重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时期
• 代用燃料汽车 • 电动汽车 • 太阳能汽车 • 智能汽车 • 安全汽车
01.08.2020
一台四冲程煤气机,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奔驰研制成功汽油机,1893年德国人笛塞尔
(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内燃机的工作原理,1898
年笛塞尔研制出以煤油为燃料的压燃式内燃机。内燃机诞
生到现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近年又有了重大的技
术进步。
01.08.2020
• “无马马车” • 箱形汽车
• 随着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 们对车型美观多样化的追求,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汽车向流线型发展
01.08.2020
汽车文化
“无马马车”
01.08.2020
汽车文化
箱形汽车
01.08.2020
汽车文化
甲壳虫车身
01.08.2020
汽车文化
01.08.2020
• 1757年:英国木匠出身的技工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 抽水机,并用它来带动机器。

红旗汽车历史文化发展史

红旗汽车历史文化发展史

红旗汽车历史文化发展史红旗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代表品牌之一,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58年第一辆红旗CA72轿车下线以来,红旗汽车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技术、市场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红旗汽车的历史文化发展史。

历史发展红旗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

195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了发展汽车工业的重要命题,随即成立了第一个汽车工厂。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扮演了重要角色,向中国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支持。

这些技术和设备为红旗汽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8年,第一辆红旗CA72轿车下线。

这辆汽车的成功生产标志着中国大规模生产高档轿车的开始,也标志着红旗汽车品牌的诞生。

之后,红旗轿车陆续推出了CA770、CA772、CA7600、HQ3、H7等车型,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标志性品牌。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红旗汽车也在不断壮大,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头羊。

文化底蕴红旗汽车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而备受瞩目。

红旗汽车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品牌形象,成为了中国汽车文化的代表品牌。

红旗汽车的色彩搭配、车型造型、车标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红旗轿车在设计上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式美学的特点,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语言。

红旗汽车的色彩搭配也充满了中国特色,红色的车身、黑色的车顶和尾部,代表了中国古老的“红墙黑瓦”文化。

红旗汽车的“红旗”车标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红旗”文化。

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传递,红旗汽车成为了中国汽车文化的代表品牌,不仅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为社会提供了一种与国际品牌差异化的文化消费选择。

技术领先红旗汽车的技术水平一直走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前沿位置,并保持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接轨。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品牌,红旗汽车一直是技术创新的领先者。

在制造技术方面,红旗汽车始终保持着自主技术的积累和开发。

汽车文化教案(汽车发展史)

汽车文化教案(汽车发展史)

XX学校教案1教研室:汽修教研室教师姓名:XX1本表及教案续页每节填写一次XX学校教案续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一、组织课堂导课师生互问好,准备上课。

提问:最早的汽车是谁发明的?发明的什么样的汽车?二、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我国古代陆行的主要工具是车,其中以马车最为常见;水行的主要工具是木制的舟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车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最早的车子是由夏代的车正奚仲发明创造的《世本·作篇》:“奚仲作车。

”《说文》训诂“车”字:“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

”迄今所见最早的车则是商代的遗物商代车马坑(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战国之前,用于行路、狩猎甚至是作战的车一般都是用马牵引的。

那一时期,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

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匈奴那里学会了骑马,骑马之风才逐渐兴盛。

一、车的构造(一)、车的构造——车厢部分车厢——舆舆的左右两边木板——輢前边的横木(可以手扶)——轼舆后面的横板(留有缺口)——轸(二)、车的构造——连接部分连接舆和牲畜的木杠——车辕(辀)车辕的前端拴着一根横木——衡车轮的外框——辋车轮中心的圆木——毂(用以贯轴)一端接辋,一端接毂的木条——辐(一般为三十根)插在轴上,控制车轮的小零件——辖二、世界汽车发展史1 马车时代自从人类发明了车轮并制造出车后,就用驯化了的马、牛拉车。

马车是运输、代步和打仗最主要的工具。

除了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以外,马车已具备了早期汽车的基本结构,为汽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随着机械化大生产和贸易的迅速扩展,马车的速度和装载重量越来越无法适应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

人们渴望着能制造出多拉快跑的自走式车辆。

2 自走式车辆的探索走式车辆应该以一种原动力来驱动。

人们寻找自走式车辆的原动力时,最先想到的是风,因为它早已用在帆船上。

1600年,荷兰的西蒙·斯蒂芬造出“风帆车”,它把车轮装在帆船上,载28人,时速30Km/h。

汽车文化 项目一 学习任务3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汽车文化  项目一 学习任务3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学习内容
旧中国的汽车梦
3.木炭汽车 抗战前夕,为改变中国交通落后和依赖洋油 的被动局面,留法归来的青年工程师汤仲明、向 恭柱等人经过三年的钻研,1930年终于研制成功 了木炭代替油炉用于汽车,速度可达26km/h,每 公里消耗0.5kg,加碳一次可行驶4h。随着我国进 口石油的增加以及自产石油的增多,这种汽车被 逐渐淘汰。
学习内容
中国的高级汽车—红旗轿车
三、中国的高级汽车—红旗轿车 1960年初,一汽开始以CA72型为基础改制了三排座的红旗 轿车,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65年国庆节前夕定型生产出三 排座型的红旗CA770高级轿车。从此以后,红旗牌高级轿车连 续生产至1981年,共生产1800余辆,使用范围遍及全国主要大 城市,是包括毛泽东主席在内的全部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公务 用车。 虽然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一汽几度试制红旗牌变型车 以期提高性能,但均因效果不太理想而未能如愿,1984年被迫 完全停产。但是一汽人不愿轻易放弃这块响当当的车牌,仍在 追求。1993年一汽人又制造出了新一代红旗牌高级轿车。现在 红旗轿车有世纪星、明仕、盛世、H7、H9等品牌。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被我们归结为:对汽车的追求→汽 车工业的初建→汽车工业的初步发展→汽车工业的坚持发展 →汽车工业的全面发展→汽车工业的全面发展→汽车工业新 时期发展。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描述中国人对汽车的追求; (2)能描述中国汽车工业的产生及形成过程; (3)能总结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不同时期的特点。
学习内容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几个时期
1.第一阶段 1950—1956年,为创始期,汽车制造厂只有一汽。 一汽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决定了 中国汽车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点选择以中型载货车、军 用车以及其它改装车(如民用救护车、消防车等)为主 的发展战略,因此使得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从开始 就形成了“缺重少轻”的特点。

国产汽车发展史

国产汽车发展史

国产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中国的汽车市场主要由外国汽车品牌占据,而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

最初,中国通过与苏联合作,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制造厂,开始了国产汽车的尝试。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产汽车主要是以载货车为主,如解放牌卡车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和技术,加速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出现了一些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

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品牌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也逐渐崛起,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中坚力量。

同时,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汽车品牌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有望实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5东风CA71型轿车
图6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观看中国第一辆轿车
图7红旗CA72型轿车
195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新的情况,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热潮”,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汽车制造厂由当初(1953年)的1家发展为16家(1960年),维修改装车厂由16家发展为28家。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发展汽车品种,相应建立了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
图8为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跃进NJ130型轻型载货汽车。
图9为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上海SH760型轿车。
图8跃进NJ130型轻型载货汽车
各地方发挥自己的力量,在修理厂和配件厂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改建所形成的这些地方汽车制造企业,一方面丰富了中国汽车产品的构成,使中国汽车不但有了中型车,而且有了轻型车和重型车,还有各种改装车,满足了国民经济的需要,为今后发展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协作配套体系打下了初步基础。另一方面,这些地方汽车制造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片面追求自成体系,从而造成整个行业投资严重分散和浪费,布局混乱,重复生产的“小而全”畸形发展格局,为以后汽车工业发展留下了隐患。
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汽车——存放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的座驾(图1),被人冠以“中国第一车”的美名。这是袁世凯1902年从香港购买赠给慈禧的厚礼。
图1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奔驰第二代汽车
其时,慈禧经历了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之乱,偕同光绪皇帝微服逃窜至西安避乱,直至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才回到北京。此次,慈禧对袁世凯护驾有功甚为欣赏,晋升他为直吏总督。袁世凯更是感恩戴德,为取悦慈禧,就进贡了这辆时髦的名牌洋车。
1903年以后,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出租的洋行。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的汽车,可是限于当时的情况,都没能实现。
孙中山先生1912年在江阴视察江防工作时,曾作了“关于道路与自动车建设”的专题报告,阐明了修筑公路、开办长途客货汽车运输对货物流畅、便利交通、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汽车文化》中国汽车发展史
———————————————————————————————— 作者:
———————————————————————————————— 日期: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一、旧中国的汽车
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图3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
图4中国第一辆载货汽车出厂情景
一汽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汽车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点选择以中型载货车、军用车以及其它改装车(如民用救护车、消防车等)为主的发展战略,因此使得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从开始就形成了“缺重少轻”的特点。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1958年先后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图5、图6)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图7)。同年9月,又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在上海诞生。“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凤凰牌”小轿车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活动。
继“民生牌”汽车以后,20世纪30年代国产汽车试制工作在国内许多地方进行,但均以失败告终。
旧中国的造车梦毁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毁于帝国主义的硝烟战火。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汽车工业。
二、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共和国共命运,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曾经是“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汽车工业,终于形成了一个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汽车工业体系。回顾中国汽车工业50年来走过的路程,一步一个脚印,处处印证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
该车是德国本茨公司1898年的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通过链条驱动后轮。汽车的造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的杆子支起一个精美的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的黄铜煤油灯,更为出色的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满气体的轮胎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
尽管袁世凯为这件供品费尽心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慈禧并不喜欢这件供品,黑色的车身在西方人眼里威严庄重,但比不上她心目中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金黄色,汽车座位的式样和侧面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当时在中国已逐渐盛行的黄包车,汽车后面的座位较高。慈禧穿着3寸高底的旗鞋实在无法爬上去,侍从好不容易才把他抬上去,在宫廷内到处是高大的门槛使汽车无法行驶,而在宫廷外这辆车也远不如前呼后拥的十六抬大轿显得威风凛凛。更令“老佛爷”不能容忍的是驾驶员竟然大模大样的坐在她前面,感到有失体面,于是她下令驾驶员孙长富跪着给她开车……这辆车虽然是文物,但也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一面镜子。
在孙中山先生1920年发表的《建国方略》一书中讲到:“……最初用小规模,而后用大规模,以供四万万人需要。所造之车当用于各种用途,为农用车、商用车、旅行用车、运输用车等。一切车以大规模制造,实可较今更廉,欲用者皆可得之。”
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要化兵为工,在辽宁迫击炮厂成立了民用工业制造处,后改称为辽宁民生工厂,试制汽车。中国人当时还没有生产汽车的经验,于是聘请了美国人为总工程师。1929年3月,民生工厂引进了一辆美国“瑞雷号”汽车进行装配实验,并以该车为样板,于1931年试制成功了一辆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它开辟了中国人试制汽车的先河。可惜第二辆汽车还没制造出来,“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
1、创建阶段(1953~1965年)
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打下了第一根桩,从而拉开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筹建工作的帷幕(图2)。国产第一辆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驶下总装配生产线。这是由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图3、图4),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图2第一汽车制造厂外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