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罗 莎]【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其⼀)》教案《咏怀⼋⼗⼆⾸(其⼀)》教案⼀、教学⽬的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4、⽤“以意逆志”“知⼈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情感。

5、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忧思”的⽅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动静结合的⼿法;意象的选⽤,意境的营造。

2.难点:“忧思”的深意。

三、教学步骤:⼀、导⼊《滕王阁序》⾥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孟尝⾼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醉,架车⽽⾏,路尽⽽返。

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起⾛进阮籍的世界,⾛进他的《咏怀⼋⼗⼆⼗⼆⾸》(其⼀)……⼆、作家作品1、⽣平、性格阮籍,三国魏⽂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今属河南)⼈。

他的⽗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之⼀。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林七贤之⼀。

籍容貌环杰,志⽓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

或闭门视书,累⽉不出;或登临⼭⽔,经⽇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不得⾔⽽⽌。

(《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眼,见礼俗之⼠,以⽩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眼,喜不怿⽽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2、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这些诗⾮⼀时⼀地⽽作,是总计平⽣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抒写内⼼的苦闷,揭露现实的⿊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量运⽤⽐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

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诗歌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诗歌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诗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与扫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篇长诗,共有82首,是托物寄意的经典之作。

本诗中多用社会现实生活事物为主题,较为真实和感人。

本诗和杜甫的其他诗作相比,较为清新淡雅,形式也相对简单。

课堂任务:通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篇文章,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杜甫的风格和思想意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让学生们能够有效的掌握这篇文章的情感表达和叙事发展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学批判能力。

二、课堂教学步骤课堂教学步骤分为三个部分:课前预习与铺垫,课中阅读讲解,课后反思概括。

1、课前预习和铺垫在课前,老师需要让同学们了解一些杜甫的相关生平和文学成就,并介绍本篇文学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篇目,时代背景等。

2、课中阅读讲解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文本,在全班同学中分发和展示相关的文学书籍、文化专题资料等,让同学们自由阅读涉及到的资料,并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

教师可以先介绍文本的主题,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再从诗歌的意境等多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解读。

3、课后反思概括在课堂结束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写作练习和文艺创造兴趣方向,让学生继续深入研读这篇文章,并写一些关于本篇文章的简单书面反思性作品,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诗歌的形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简单概括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故事、写作练习、小组互动等,其中特别强调探究性和自主学习的方法,除了教师的引领之外,尽量使同学们自主探究和思考。

1、探究性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然后通过思考、提问和探究等方式寻找答案和方法的过程,使其在主动性和自主性上得到充分体现。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过程,即教师不是仅仅灌输知识,在学生积极独立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和鼓励。

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文本解读、小组活动和课堂交流等。

其中文本解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分析、材料的呈现等方式让同学们自由阅读涉及到的资料,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小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愿组成两人或三人一个小组,自由交换思想和意见,互相学习和探索;课堂交流是一个开放交流式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言和分享,让其他同学进行反响和回答。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代诗歌特征和文化背景;· 熟悉传统文学经典——《咏怀古迹》;·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征和发展;· 掌握现代流传的优秀咏怀诗歌;· 提高分析诗歌的能力,并善于批评与鉴赏。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著名文人士对古迹的观感和追思;· 体验咏怀诗歌中对人生人情的思考;· 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认识自我,激发自主意识;·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咏怀古迹》选读。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1. 教师讲授2. 学生自主学习3. 学生互动交流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解唐代诗歌的特征和文化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二、主题呈现学习选读《咏怀古迹》。

历史长河中有很多遗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咏怀古迹的诗歌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古迹、去探究这些文化、去愉悦这些想象。

三、课堂讲授1. 讲解《咏怀古迹》的题材和诗歌形式;2. 聚焦分析三首经典咏怀诗歌并与同学讨论,运用多角度分析方法,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和认识能力。

四、学生反馈1. 组织小组互动交流环节,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2. 学生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讨论重点放在分析唐宋诗歌的文化背景,以及分析现代流传咏怀诗歌的特征和现代人和古人的区别。

五、作业布置选择两首感兴趣的咏怀古迹的现代流行诗歌或唐宋诗歌,分析其文化内涵,并在下一节课进行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咏怀古迹》的选读,同学们通过学习古人赞叹古迹的咏怀诗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扩展了古人的想象,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提升了综合素质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唐代诗歌中的《咏怀古迹》这一主题,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拓展古人的想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借写景、象征等手法曲折隐晦地抒情的表达技巧。

2.以“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的名士心曲。

学情分析:文艺鉴赏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情感和思维活动,本节课用意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指出诗歌阅读鉴赏的途径,激起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兴趣。

而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教材在一个单元之中列举出的作品 ,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单元所提供的角度进行欣赏。

重点难点:1、按照“缘景——入境——悟情”的方法感知体悟诗人的“忧思”。

2、诗人厥旨渊放表情达意的写作特点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一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借写景、象征等手法曲折隐晦地抒情的表达技巧。

2.以“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的名士心曲。

学时重点按照“缘景——入境——悟情”的方法感知体悟诗人的“忧思”。

学时难点诗人厥旨渊放表情达意的写作特点及其原因。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导入课题魏晋时代,杀气与文气俱盛。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兵荒马乱的,反易催生众多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战争能激活很多东西。

十九世纪拿破仑横扫欧洲,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艾略特、庞德的诗歌等。

在中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安史之乱”成就杜甫“诗圣”之名,五代十国南唐覆灭,造就李煜一代词名;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则使鲁迅横眉怒目。

先秦是公认的大时代,魏晋也是,各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而魏晋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

活动2【讲授】2、论世知人论世:公元240年,8岁太子曹芳即位,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自此曹魏与司马氏展开血腥的权力之争。

247-260年间,两大集团6次大交锋,大知人:这样的时代当然也催生出大批优秀的文学家、思想家,比如阮籍。

人教版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文教案课文教案一、课文概述《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属于七言律诗,共有八十二首。

这首诗篇以咏怀的形式表现出了诗人的慷慨悲愤之情,抒发了对流年逝水、岁月不饶人的无奈和哀愁之感。

全诗以自然风景、皇宫宝物、人物形貌为咏词,通过反复咏叹“白发空悲君”、“青衫湿血,危楼高百尺”等词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悲痛和对逝去昔日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内容《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言简意赅、意境高远,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境界和感情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并帮助其在学习语文中提高写作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分析学生需要从整体上理解李白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诗句中的具体内容,深入探究诗人抒发情感的具体方式和表现手法。

作为一个七言律诗,诗歌结构完整,抒情深刻,足以展现李白作品的魅力,亦可进行诗歌鉴赏和写作规范的学习。

二、诗歌鉴赏通过学习与《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审美水平。

学生可以从诗歌的韵律、押韵、雕琢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进行研读,理解其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培养优美诗歌的品味能力。

三、诗歌表达通过学习《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诗歌,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诗歌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如抒情、描写、铺陈、夸张等,这些知识和技巧对学生的写作、阅读、口语和表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诗歌《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质,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一、理解诗歌的主要意义和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语言符号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二、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文学艺术和审美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和审美情趣。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主旨。

2.抓住意象与诗眼的关系。

3.掌握诗歌隐晦曲折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4.学习本诗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实践。

(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一定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对于抒怀类的诗词,能够准确找出表情达意的诗眼。

同时对于表达情感的手法又略有困惑,特别是如果诗词中用了比较委婉含蓄的手法,学生在把握诗人的情感上就不能做到深刻透彻了。

(3)重点难点1.诗人借助意象来表达主旨的手段。

2.诗人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的缘由。

3.将诗中表情达意的方法付诸实践。

(4)教学过程4.1 第一课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老师引入通过介绍屈原《离骚》中,他把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作“美人”,把他追求的高洁的品格,美好的事物比作“香草”,得出“香草美人”这一概念。

从而引出古代诗人词人在表情达意的方式上有不同,有的直陈胸臆,有的含蓄委婉。

引起学生思考:在这首诗中,阮籍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表达他的思绪的?活动2【活动】诵读学生诵读,注意声调的轻重缓急,体味诗人的内心情思。

老师点评指导诵读过程。

活动3【活动】找诗眼,明情感。

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诗眼“忧思”,举例并明确“忧思”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人类共同的情感。

①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②《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③王粲《杂事》“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活动4【活动】思考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他的忧思?用词语概括。

明确:夜晚、明月、清风、孤鸿、翔鸟、外野、北林活动5【活动】讨论明手法,互动出结论。

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借助这些意象来表达他的忧思?(1)让学生了解时代,结合时代背景来揣摩诗人忧思的原因。

(2)探究诗歌中所使用的象征、用典、渲染等含蓄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3)探讨诗歌中的这些意象对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

活动6【活动】写作实践结合本诗中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手法,选择合适的意象,表达“忧思”的主体。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知识与技能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回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诗人身世。

体会诗人情感。

重点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难点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

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二、作家作品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他的父亲阮瑀(yǔ)是著名的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孔融、阮瑀、陈琳、王粲、徐干、应玚yáng、刘桢。

)之一。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之一。

籍容貌瑰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阮籍的相貌奇伟出众,志气宏达豪放,有着独特的傲岸性格,他凭个性行事而不受拘束,心里感到高兴或恼怒时,从来不在脸色上表露出来。

有时闭门读书几个月也不出家门;有时登山玩水,好几天都忘记了回家。

他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庄子》、《老子》。

好饮酒,能长啸又善于弹琴。

当他得意的时候,总感到飘飘悠悠而忘记了自己形体的存在。

当时多数人说他癫狂。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阮籍本来就有匡时救世的志向。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刘希国三维目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并且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明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个人切身体会,能够对诗人、诗作及所处时代做出自己的评价,从中汲取生命的力量重点难点重点: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难点: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产生忧思的原因。

教学过程:1、导入:以月亮为引,导出月亮会引出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进而导入本诗。

2、阅读诗歌,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学生自己初步尝试发声诵读,体会感情基调,体会句读、强弱、语速等。

学生代表诵读,借此给予实时指导,可以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指导诵读。

3、合作探究请找出诗歌的诗眼。

提示: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小组合作:诗人是如何表现“忧思”的? 按照“缘景——入境——悟情”的解诗思路,试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

要求:按照下列句式写出自己的读诗体会:“从-----句中,我仿佛看到-----, 感受到-------。

”可以合理想象,力求表达富有文采又切合情境。

4、深层追究(小组合作)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如此伤心,如此忧思?(知人论世)资料:知人: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博览群籍,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12。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是针对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文教学设计的教案。

该教案以杜甫的《咏怀八十二首》中的第一首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学习和欣赏杜甫的诗作,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感受并理解《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掌握《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的重点词汇、诗句和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5. 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的重要词汇和诗句;2. 理解并欣赏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分析和解读诗歌。

教学难点:1. 对杜甫的诗作进行分析和解读;2. 理解并准确把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杜甫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请学生念诵并了解其出处。

2. 引导学生谈谈对杜甫的印象,并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二、导入杜甫(10分钟)1. 给学生呈现杜甫的画像和简要生平介绍,了解他的地位和影响。

2. 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杜甫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并汇报各组讨论结果。

三、观察诗歌(15分钟)1. 将《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全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请学生默读,并标注难点词汇和诗句。

2. 学生小组内讨论诗歌中的难懂词汇,帮助理解并澄清疑惑。

3. 整理诗歌中的重点诗句,列出问题和待解决的难点。

四、分析诗歌(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抒情和悲愤。

2. 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诗句,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3. 教师提供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创作动机和历史背景。

五、欣赏诗歌(15分钟)1. 教师朗读《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引导学生跟读,感受其中的音韵和节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教案课程名称: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怀八十二首》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教学准备:1.课文复印件。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播放一段咏怀八十二首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展示一幅画作或者一张图片,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其中景物、人物的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简要讲解《咏怀八十二首》这首诗的背景,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诗中的夕阳,象征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三、朗读(10分钟)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然后指定几位学生朗读其中的几句。

2.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对诗歌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分析(15分钟)1.请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请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思想情感,并找出具体的诗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五、欣赏(15分钟)1.播放一段朗读《咏怀八十二首》的音频。

2.请学生仔细听诗歌朗读,体会其中的语言之美。

六、创作(20分钟)1.请学生运用课上学习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咏怀诗。

2.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七、总结(10分钟)1.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2.总结课上的学习内容,复习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咏怀八十二首》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能力。

通过朗读和创作诗歌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
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第三组: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和念去声,此指交谈。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这种痛苦的孤独感,并不仅为夜深无人语而来,我们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以至后来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等等诗句中,都不难找到共鸣。他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都难容于世,也更深的体会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痛苦,这是不可解脱的、刻骨铭心的痛苦。掷人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呢!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之一字,骋之一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无尽。

年级教研:《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堂教学案

年级教研:《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堂教学案

年级教研:《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堂教学案课堂教学案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文学知识的普及,传统文学的魅力愈发显现。

而我国文学中最为受欢迎的古诗词之一,便是苏轼的《咏怀八十二首》。

这篇课堂教学案以其中的一篇《咏怀古迹》为教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背景,认识传统文学长久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深入理解《咏怀八十二首》的内涵和意蕴;2.掌握《咏怀八十二首》的基本知识和名句,养成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发挥想象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习中华传统化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咏怀八十二首》的背景和内涵,进一步理解古代文学的长久魅力;2.把握《咏怀古迹》的篇章结构和名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前置知识:提问a.你学过苏轼的哪些作品?觉得哪些作品最引人入胜?b.古诗词跨越了时空,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2. 课文预读:朗读课文教师对《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进行朗读,带领学生进入苏轼的文学世界中。

3. 课文学习:阅读理解a.想一想,这篇诗写的是什么?b.分析第一、二句中的“唐…轮”和“雄城瑞象”这两个短语:它们分别代表什么?c.这篇诗的中心是什么?表达的思想是什么?4. 课文评析:讨论分析a.对《咏怀古迹》的篇章结构和名句进行全面分析和评述,手把手教学生领悟古代文学的精髓。

b.带领学生寻找这首诗的写作技巧和深层意涵,引导学生在掌握古诗词鉴赏技能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5. 后续练习将学生分为小分组,分析苏轼的其他作品,研讨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思想,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教学建议1.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诗歌的内涵和意蕴。

2.在教师带领下,让学生模仿古诗词,进行练习,巩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背诵能力。

1.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罗 莎]【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1.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罗 莎]【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该诗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因此,在赏析诗歌时,注重在深入探究诗人生平及为人的前提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阮籍是魏晋之交“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受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影响,他的诗歌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学生正好可以通过搜集史料、了解背景来揣测诗歌主旨,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进而领悟时代对诗人心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探究诗人形象,感受诗人的审美人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个人切身体会,能够对诗人、诗作及所处时代做出自己的评价。

3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

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有一定知识储备。

但鉴于过去所学诗歌多为一人一时之作,赏析诗歌往往是就诗论诗,没有过对同类型诗歌或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进行过系统赏析,因而对诗歌赏析的方法了解不多,认识不足,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单元的学习任务。

授课班级为理科实验班,从日常教学活动及课下交流感受到学生性格开朗,比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因而在涉及本课时考虑到学生风格,设计了较多让学生发表观点、做出评价的环节。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共涉及三个环节,体现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对诗人及诗作的理解。

主要采用的策略有:1.反复诵读,以读带情;2.结合旧知,分析意象;3.拓展阅读,以“鸟”意象为切入点;4.比较鉴赏,将诗人的经历与“竹林七贤”其他成员进行比较。

5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作探究诗人形象,结合个人体会对诗人做出自己的评价。

6教具准备阮籍的相关资料、PPT课件、电子白板7教学过程7.1 第一学时7.1.1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进而领悟时代对诗人心境的影响。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课程教学设计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找出诗中的“意象”,概括所营造的“意境”,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通过自学、交流、讨论,梳理诗人表达感情的多种表达技巧,并用“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动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

2.难点:“忧思”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程预设:一、导入解题:《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

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二、预习检测:1、作家、作品: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讳地书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阮籍《咏怀》诗现存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的黑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慨。

此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篇,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2、抽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并订正读音。

三、明确学习目标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驱动性问题一、朗读指导。

活动步骤:1.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

思考:你要怎样去朗读这首诗?2.请一学生朗读,并明确为什么这样读?明确:忧思(诗眼)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3.教师范读诗歌,学生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4.学生齐读诗歌,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驱动性问题二、小组合作探究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归结鉴赏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教师加以引导,精讲点拨。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第一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2012-5-15一、导入新课:三国时期有一位叫阮籍的诗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经常驾车出行,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方就下车痛哭,然后驾车返回。

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猖狂”之举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板书),感受诗人的心灵世界。

二、关于作者: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阮籍3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成才。

他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但是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当时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长期以来有着十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为了全身避祸,他不得不在政治漩涡中小心翼翼,虚与周旋,并常常用醉酒的方法来保全自己。

他与嵇康、刘伶等六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畅饮、放歌,世称竹林七贤。

他是“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为了保全自己,他三、内容探究:学生齐读诗歌。

问1:诗人为什么“夜中不能寐”?明确:“夜中”是“中夜、半夜”之意,说明夜已经很深了,而此时的诗人依然难以入眠。

为什么呢?可以想见的是,诗人一定是由于心事重重、纠结于心才会有如此的行为表现。

为了排遣心中的情绪,诗人起身弹响了琴弦,此时的琴音一定传达着作者的心音。

到底是什么情绪?纠结于心中的到底是什么?这些我们都暂时无法知道,接着可以往后看。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两句,写的是:明亮的月光从薄薄的帐幔外照了进来,清风吹开了我的衣襟。

这里的“明月”“清风”两个意象是想告诉我们月色皎洁、清风舒爽,眼前的一切都让人心生喜悦呢?抑或是想告诉我们半夜的景象显得凄清、冷落,让作者心生孤寂、悲凉之感呢?问2:“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特殊的喻意呢?明确:这两句写的是:孤独、失群的鸿雁在野外悲哀地号叫,盘旋飞翔的鸟儿在北方的树林中鸣叫。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教案标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2. 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

3.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解读《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

3. 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课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复印件。

2.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或视频相关于诗歌主题的素材。

3. 学生的诗歌创作材料,如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古代诗歌的了解,提问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印象和特点。

2. 展示一些古代诗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和讨论:1. 分发《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复印件给学生,让他们阅读诗歌。

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诗歌中有哪些意象?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吗?-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或思想?- 你如何理解诗歌中的一些难懂的词语或句子?3. 引导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解读。

创作: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情感的启发,如“友谊”、“自然”、“孤独”等。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3. 学生可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诗歌,然后与同学分享。

总结:1. 让学生总结他们对《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如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以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以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诗歌作品收集起来,制作成诗集或展览,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高二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新人教选修)

高二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新人教选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 / 高二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新人教选修)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二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目的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5、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人“忧思”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动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

2.难点:“忧思”的深意。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

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二、作家作品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教案标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古体诗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体诗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能够创作出自己的古体诗。

教学准备:1. 课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复印件。

2. 大屏幕或投影仪。

3. 学生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化的相关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文化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古代文化吗?阅读与理解:1. 分发《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复印件给学生,让学生默读一遍。

2. 学生互相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

3. 教师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欣赏与感悟:1. 教师朗读《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让学生聆听。

2.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首诗有哪些优美的词句?为什么?创作与表达:1. 分发纸和笔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一首古体诗。

2.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尝试使用古代文化的元素和表达方式。

3. 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总结与展望: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古体诗的魅力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古体诗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影响?3.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创作古体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和欣赏古体诗,提高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 组织学生参加古体诗创作比赛或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分析
该诗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因此,在赏析诗歌时,注重在深入探究诗人生平及为人的前提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阮籍是魏晋之交“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受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影响,他的诗歌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学生正好可以通过搜集史料、了解背景来揣测诗歌主旨,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进而领悟时代对诗人心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探究诗人形象,感受诗人的审美人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个人切身体会,能够对诗人、诗作及所处时代做出自己的评价。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

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有一定知识储备。

但鉴于过去所学诗歌多为一人一时之作,赏析诗歌往往是就诗论诗,没有过对同类型诗歌或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进行过系统赏析,因而对诗歌赏析的方法了解不多,认识不足,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单元的学习任务。

授课班级为理科实验班,从日常教学活动及课下交流感受到学生性格开朗,比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因而在涉及本课时考虑到学生风格,设计了较多让学生发表观点、做出评价的环节。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共涉及三个环节,体现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对诗人及诗作的理解。

主要采用的策略有:1.反复诵读,以读带情;2.结合旧知,分析意象;3.拓展阅读,以“鸟”意象为切入点;4.比较鉴赏,将诗人的经历与“竹林七贤”其他成员进行比较。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作探究诗人形象,结合个人体会对诗人做出自己的评价。

6教具准备
阮籍的相关资料、PPT课件、电子白板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7.1.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进而领悟时代对诗人心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探究诗人形象,感
受诗人的审美人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个人切身体会,能够对诗人、诗作
及所处时代做出自己的评价。

7.1.2学时重点
了解诗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7.1.3学时难点
通过诗作探究诗人形象,结合个人体会对诗人做出自己的评价。

7.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认识阮籍之“猖狂”
教师活动:以《滕王阁序》中“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
阮籍的“猖狂”。

学生活动:背诵《滕王阁序》中描写阮籍的句子。

设计意图:结合旧知,唤起对阮籍的记忆。

活动2【活动】初识诗人,了解品貌
教师活动
用幻灯片展示《晋书•阮籍传》中描写阮籍形象及性格的文字。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
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得其意,忘乎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
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晋书•阮籍传》中的文字,思考并归纳出阮籍形象和性格的三个特点。

设计意图
初识诗人,为赏析诗歌做准备。

活动3【活动】诵读诗歌,感性体悟
教师活动:用幻灯片展示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学生活动:反复朗读诗歌,用语调抑扬、停顿来表现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读带情,体会诗歌感情基调。

活动4【活动】分析意象,体会感情
教师活动
提问1:
通过朗读,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了吗?诗歌中哪个字眼或词语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提问2:
诗歌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提问3:
你能否结合以往所学古诗词,谈谈这些意象为什么可以表达这样的感情?
提问4:
这种通过意象,构成一幅图景,进而表达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提问5:
除了意象,诗中还通过一些动作和动态景物来表达感情,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提问6:
诗中将动态的景物与静态的景物融合在一起,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探讨问题,用意象分析法体会诗歌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意象分析,体会诗人的“忧伤”。

活动5【活动】再识诗人,探究思想
教师活动
用幻灯片展示背景资料。

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时魏国诗人。

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当时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长期有着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政局十分险恶。

正始十年
(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

作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氏独专朝政,权力甚至超过曹魏
皇帝。

他们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

阮籍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
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


间,他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不得不应酬敷衍,曾先后多次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
担任过步兵校尉等官职。

晋文帝当初想与阮籍结为亲家,期望笼络以他为代表
的有影响的文人志士。

阮籍大醉两个月,不能说话,晋文帝只好作罢。

阮籍借酒
醉保住了性命,也保全了名节。

(可参考已学课文《陈情表》,其中涉及的时代背
景与阮籍所处时代相似。

)
《晋书•阮籍传》的记述:“籍本有济世之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籍虽不拘礼法,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
人物。

学生活动
结合这段历史背景,理解“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思考:诗人为什么“徘徊”?徘
徊所见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句诗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
再识诗人,理解诗人“忧伤”的原因。

活动6【练习】深入品读,挖掘内涵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阮籍的其它诗作。

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咏怀》其十三)
莺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

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

(《咏怀》其四十六)
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

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

(《咏怀》其四十七)
鸣鸠嬉庭树,焦明游浮云。

焉见孤翔鸟,翩翩无匹群。

(《咏怀》其四十八)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理解这几首诗中“鸟”意象的特征,探究其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深识诗人,理解其以形体失群之鸟暗喻自己犹如“精神失群之鸟”的处境。

活动7【活动】以意逆志,评价诗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将阮籍与“竹林七贤”其他文人的经历作比较。

山涛谨慎小心地接近权力。

他曾做曹爽的官,看出曹爽将败,故隐退避嫌。

当大局已定,司马氏掌权的局面已经形成时,他便出来。

山涛与司马氏是很近的
姻亲,靠着这层关系,逐渐从小官做到了尚书吏部郎。

他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嵇康性格刚直,鄙视世俗的虚伪,是竹林七贤中反对司马氏政权最为强烈而坚决的。

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躲避不应。

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属文
与之绝交,坚决拒绝为官,使统治者对他恨之入骨。

最终遭小人陷害被处死。

学生活动
结合阮籍、山涛、嵇康的不同遭遇,和本课所学内容,写一段文字,评析阮籍的形
象,对其在乱世中所体现出的人格、精神进行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
用“以意逆志”的方法理解诗人的行为,并且能够对诗人、诗作和其所处的时代
做出自己的评价。

活动8【讲授】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回顾本课所学,梳理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总结与反思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学方法,自选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其它诗作进行赏析,制作幻
灯片,在活动课上向全班同学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