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pdf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打印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打印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2. 夏代:禹治水,大禹。
3. 商代:商汤伐夏,太乙。
4. 春秋战国:孔子,荀子,老子,孟子。
5. 秦代:焚书坑儒,始皇帝统一六国。
6. 汉代:刘邦、刘秀。
7. 魏晋南北朝:曹操,孙权,刘备。
8. 隋代:杨坚。
9. 唐代:李世民,武则天。
10.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1. 宋代:赵匡胤,南宋、北宋。
12. 元代:成吉思汗,忽必烈。
13. 明代:太祖、太宗。
14. 清代:满洲。
15. 统一战争,率30余万大军一路向西南行进,平定南岭五闽土蛮。
在平定土蛮的过程中,只凭着三十余万大军,连续四年没日没夜地奋战,连续对敌两个多月,不畏艰险,出奇制胜。
在少败输的情况下,全歼侯国阵地,没收他们的武器弹药,缴获了飞机,买到了国民党的机枪,给我军仓库添置了大批军械;又由政府提供解决了人员经费,满足了军队需求,确保了我军的正常供给。
二、世界古代史1. 古希腊:雅典、斯巴达。
2. 古罗马:凯撒、尼禄。
3. 古埃及:尼罗河。
4. 古印度:佛陀。
5.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6. 古波斯:大流士一世。
7. 古美索不达米亚:丁家庄文化。
8. 古亚述:尼尼微。
9. 古非洲:埃塞俄比亚。
10. 古阿克肯:苏美尔。
11. 古腓尼基:泰尔。
12. 古玛雅:卡尔梅克。
13. 古印第安:怀俄明。
14. 古阿兹特克:墨西哥。
15. 古古吉拉特:尔克特。
16. 古耶鲁克:古巴勒斯坦。
17. 古克里特:米诺斯。
18. 古伊克利亚:迈锡尼。
19. 古逊尼:博斯普鲁斯。
20. 古伊修拉:萨塞诺。
21. 古札默恩:腓尼基文明。
22. 古埃及:阿蒙神。
23. 古希腊:宙斯。
24. 古罗马:朱庇特。
25. 古印度:毗尼。
26. 古非洲:伊希塔。
27. 古舜尼:服部土门。
28. 古特兰:北康。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2024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2024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五大发明1.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在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制作成为可能,这项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昇,这项发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对航海和导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者和确切年代尚不清楚,但它的使用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航海活动。
4.火药:火药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给军事战争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火药的使用起初主要是用于烟花、鞭炮等庆祝活动,后来扩展到军事领域。
5.造册和活字印刷: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图书出版变得更加高效。
唐朝时期,齐梁人毕昇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与质量。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的朝代及重要事件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由禹开创。
虽然夏朝实际存在的证据有限,但它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2.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是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兴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知名的君主和文化成果,如商纣王和青铜器等。
3.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被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的崛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同时也奠定了中华文明基础。
4.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统一文字、度量衡、法律等。
5.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但重要的一个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的政权,恢复了中央集权,对唐朝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部分: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爱、忠诚和孝道。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文档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文档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周三代历史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代建立者是启,商代建立者是汤,周代建立者是姬昌。
夏代是中国文明的摇篮,商代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周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周代分西周和东周,西周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萌芽期,东周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期。
2.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非常多,地域发展也非常迅速。
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更是丰富多彩,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外交关系都非常紧张。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3. 秦汉历史秦朝建国者是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一个短寿的王朝,但是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魏晋南北朝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非常多,地域更是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清朝历史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后一个中国的封建王朝。
清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近代史识点总结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极为丰富,地域更是遍布全国各地。
近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展迅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极为丰富,地域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本文档是对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历史知识。
第一章: 我们的历史1.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演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2. 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农业的发展- 文明的起源- 文明的交流-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3. 中华文明的特点与成就-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特点-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古代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第二章: 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1.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等级- 封建统治的三大家族2. 东周时期的分裂与战国时期的统一- 东周时期的分裂- 战国时期的统一- 秦统一六国的基本原则3. 秦始皇的统一江山- 秦始皇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措施- 阅兵仪式与焚书坑儒- 分封制的取消和郡县制的推行第三章: 古代中国的繁荣与发展1. 汉朝的统治- 汉朝的建立- 汉武帝的改革与措施-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2.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动与文化交流-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动- 的传入与发展- 关中地区的人文风俗3. 隋唐时期的繁荣发展-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 隋唐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成就-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进步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1. 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 北宋时期的农田水利和农业生产- 商业贸易的发展- 金坛之江南和开封的城市建设2. 文化的繁荣与科学的进步- 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 孙中山《示儿》的诗- 科技发明与进步3. 南宋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特点- 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 文人学士的主要活动地- 文化代表人物和作品以上是对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史
1. 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 分封制时代的政治制度, 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兴起, 战国时期的兵家学说和百家争鸣, 秦始皇的统一和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的推行中央集权,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等。
2. 世界古代历史
世界古代历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埃及的历史、古希腊的历史、古罗马的历史, 古印度的历史, 古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 古波斯的历史等。
二、近代史
1.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列强入侵,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国共合作和国民党的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等。
2.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等。
三、现代史
1.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国防和军队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 各地区的发展和民生改善等。
2.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问题的解决, 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作用, 国际环境和资源保护等。
以上是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的总结,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知识时,可以依据以上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原创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原创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位于世界四大洲和三大洋之间的亚洲西南部•主要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地理特点:多沙漠和高山,干旱少雨,水源来自两河流域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城市国家兴起:古巴比伦成为主要城市,巴比伦国王享有神权•发达的农业:使用灌溉系统,使农业生产大大提高•发明创造:发明了楔形文字,并建立了日历、钟表等3.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尼罗河带来的福祉:良好的交通和灌溉条件,使得农业迅速发展•雅利安人的入侵: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埃及,建立了新王国•文化特点:建立了独特的宗教和宗教体系,崇拜德国人皇帝4. 近东地区其他文明•腓尼基文明:发达的海上贸易,发明了字母•波斯帝国:古代波斯人的帝国,庞大的疆域•蛮夷历史:对抗希腊罗马文明的外来入侵二、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建立者为大禹•商朝:王朝制度的出现,青铜文化的繁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王位世袭,东周王位分封2.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改革:提倡道德,改革政权•孟子的思想:主张仁政和君主有道德责任•孔子和儒家思想:提倡仁义规范,传播儒家思想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兴起:刘邦建立汉朝,国家经济文化繁荣•西汉和东汉的历史事件:杨广篡位、董卓之乱等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建立,国力强盛–魏国:曹操建立,掌握政权–蜀国:刘备建立,势力较弱•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频繁,政权割据三、世界古代历史1. 古希腊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城邦互不统一,独立自主•希腊哲学的兴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罗马文化借鉴希腊文化的元素2. 古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时期:先期为贵族统治,后期为独裁者统治•罗马帝国的兴衰:帝国疆域扩大,后期因分裂而衰落•罗马法的传播:罗马法作为民法的基础3.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创立: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和文化影响力扩大•文化传播:阿拉伯帝国传播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综上所述,以上是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人教版),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国古代历史到世界古代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概括。
全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

全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变化(3)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功绩和思想2. 世界古代史(1) 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如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等(2) 古代世界各大洲的文化交流与对比(3) 古代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思想3. 东西方文明交流(1)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2) 中西文明的交流与融合(3) 东西方的文化互鉴和交流的影响和意义4. 丝绸之路和中国东西方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2) 丝绸之路的路线、起讫点、沿线城市及其交流内容(3)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5. 中国古代科技(1) 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起和发展,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车、轮船、指南针等(2)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意义和影响二、中古史1. 中国中世纪史(1) 五胡乱华、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变化(2) 中国中世纪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功绩和思想(3) 中古社会的等级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度等2. 世界中世纪史(1) 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2) 东西方中世纪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与文学的对比与交流(3) 中世纪世界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思想3. 中古的经济社会变革(1) 科举制度的兴起和发展(2) 中世纪的农业技术、商业、手工业的变化(3) 中古社会的城市化、商业贸易、海洋贸易等方面的发展4. 中古的文化生活(1) 手抄本的产生和传播(2) 园林建筑、绘画、雕刻、陶瓷等艺术的发展(3) 中古文学、哲学、科学的发展5. 亚洲古代的政治格局及文明(1) 亚洲古代的国家形成和政治格局(2) 亚洲古代的文明成就和特点三、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1) 19世纪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特点(2)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3) 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和作用2. 世界近代史(1)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2) 世界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与意义(3) 世界近代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特点3. 近代世界经济与文化变革(1)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2) 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字传播(3) 19世纪后期世界新技术和新思潮4. 近代政治制度与世界格局(1) 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与扩张(2)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3) 世界和平与战争5. 近代科技与生活(1) 工业革命的影响(2) 近代科技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3) 近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四、现代史1. 中国现代史(1) 20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国共内战、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等中国现代历史事件(3) 中国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和作用2. 世界现代史(1) 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独立运动等世界现代史事件(3) 世界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和作用3. 现代世界经济与文化变革(1)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 信息化社会的形成(3)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4. 现代政治制度与国际格局(1)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2) 多极化与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3) 国际安全与战争5. 现代科技与生活(1) 科技的新突破与应用(2)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3) 现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以上就是全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初中三年全部知识点归纳(留着中考用) PDF

历史初中三年全部知识点归纳(留着中考用) PDF一、数学1.代数: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平方根、分式、有理数和无理数、指数、函数、一次函数图像、幂函数图像及它们的关系式、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它们的性质,几种几何图形关系、方程及其间的关系。
2.几何:几何图形的特征、特性,几何证明的技巧及策略,物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空间中的平面、线段、面积等。
3.解析几何:点、线、面等的性质,直线的垂直及平行解析,圆的性质,多边形的内心、外心、角平分线及内角和关系,空间几何图形的锥及棱锥及基本性质,立体几何表面积及体积计算,微积分入门。
4.集合数学:集合的概念,关系及函数及性质,算法及实例,概率统计及实例等。
二、语文1.语言文字:语言学知识,汉字及拼音,文句结构,重音及标点,标点符号,书写规范等。
2.文学知识:文言文及现代文的分类及特点,鉴赏及简介,名句引用及翻译,古诗词,读写四步法,文学词汇等。
3.散文:散文种类、特点,阅读解读,写作技巧,主题突出,作品评析,习作等。
4.听力:听懂课文,获取信息,解析句子,语义判断,获取文字内容等。
三、物理1.力的定义、力的方向及力的影响,力的作用及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平衡定律,冲量定理及机械能定理,摩擦力,滑动及摆的运动规律,弹力,压力及其影响,密度及密度比,重力及其解释,漂浮原理及其应用,热学知识,热能及其它能源,热传导,电学知识,家庭用电和电器,电流及电阻,电力及电场,电磁力及其作用,电磁感应及磁场,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时间的测量和钟表,反射波的产生和反射波的行为等。
四、历史1.时代概况:历史发展的波澜壮阔及时代特征,两河流域文明及中国文明演变,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北宋南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现代史,新中国史。
2.科学文化: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发明创造,文化思想,民间文化及现代文化现象,史料文献,历史文化遗产等。
4.历史人物: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伟人,历史改革家,现当代名人,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士大夫,物理学家,医学家等。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十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农学家。
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1.书法艺术:(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一、先秦时期。
1. 原始社会。
-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具有审美观念。
2. 夏商周时期。
-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等。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 春秋时期:- 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政治上,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
诸侯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 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包括: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⑥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⑦统一度量衡;⑧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儒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024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

2024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早期历史
1.“三皇五帝”时期:三皇(黄帝、尧、禹)及五帝(唐、虞、夏、商、周);
2.夏朝的特点:建立部落国家,实行分封制;
3.商朝的特点:建立国家,分封编制;
4.周朝的特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采用九品官人制度;
5.历史上的灾害:五灾八难,如洪水、地震、旱灾、饥荒、流行疾病等;
6.秦国的创建特点:凝聚国力,图谋统一中国,实行法制;
7.秦朝的特点:建立勤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秦统一币制;
8.“七子之乱”:汉朝末年,七个皇亲与王室的私人争斗,导致汉朝
灭亡;
9.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霸;
10.晋朝的特点: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封建制度,整合汉族;
二、秦汉时期
1.两汉文化:著名的文学作品有《汉书》、《史记》、《资治通鉴》、《汉语拼音方案》等;
2.西汉的国力:国力强盛,统一中国,开垦边疆,开发西南、中原;
3.兴起的教育:秦汉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
4.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政府、统一钱币、统一单位、统一度量衡;
5.汉武帝制度:实行郡县制,建立官吏制度,发布文书,实行考试制度;
6.《大传》的主创:劉邦。
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中考

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中考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主要可以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王朝制、分封制、科举制、皇帝制等。
3.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船术、农耕技术等。
4.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教育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诸子百家、古代学校制度等。
二、近代史1. 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2.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清朝的封建帝制、民国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
3.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
4. 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新文学运动、新教育运动等。
三、世界史1. 世界史的历史时期划分世界史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近现代、现代等。
2. 世界史的政治制度世界史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社会主义制等。
3. 世界史的经济变革世界史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等。
4. 世界史的文化与教育世界史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族主义运动、自由主义运动等。
四、中国近现代史1.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
2.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清朝的封建帝制、民国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等。
3. 中国近现代史的经济变革中国近现代史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
2024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远古时代:
1.火的使用和原始社会的产生
2.人类从狩猎采集到定居农业
3.陶器的发明和铜器的使用
4.古代黄河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代文明:
1.日本、朝鲜、越南的出现
2.印度文明和佛教传入中国
3.10字经的产生
4.封建社会的产生
5.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思想家孔子的思想
三、秦汉政权和统一的中国:
1.秦朝和汉朝的建立
2.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政治措施
3.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和修建陵墓
4.经济繁荣和商业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政权: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割据和文化兴盛
2.隋朝和唐朝的建立和统治
3.文人墨客的创作和科举制度的实施
4.城市和农田的规划和发展
五、宋辽金元政权:
1.南宋和北宋的建立
2.辽朝和金朝的兴起和征战
3.元朝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4.科技和文化的繁荣
六、明清政权和封建社会的末期:
1.明朝的建立和海外探险
2.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
3.平定各种反抗和对外侵略
4.外商进入中国和国际贸易的变化
七、近代以来的中国:
1.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
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5.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6.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和开放
八、世界历史:
1.古埃及文明和金字塔的建造
2.古希腊罗马文明和民主政体的兴起
3.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天主教的影响
4.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发展
5.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兴起
6.世界两次大战和联合国的建立
7.冷战时期的分裂和冷战的结束。
中考历史必背考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历史必背考点知识点归纳初中历史知识点(1)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基础:小手工业者的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基础: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初三历史中考备考策略要回归教材、强化记忆针对二轮中考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归纳。
一轮中考复习两个月时间,二轮中考复习用了一个月,三轮中考复习仅3个周的时间,周期最短,务必在考前克服重资料、轻课本的现象。
一轮中考复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出现了复习后忘掉的情况,回归教材就是要解决“遗忘”的问题,周期短就不容易遗忘。
通过一轮中考复习教材、二轮历史做题训练,学生对自己复习过的知识心中有印象,哪些内容测试时有失误,哪些内容还不会,将来可能还考哪些知识,这样带着问题去看书、去中考复习更有针对,从而做到查缺补漏。
但回归教材一定要有计划,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按计划去完成,回归课本是减少无故失分的关键。
要认真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的联系回归课本中考复习时,要注意课本每一个单元的知识都自成体系,把每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接,构建每单元历史知识网络,世界史不同时期、经济、文化、外交等事件进行纵横联系,学生在考试答题时,顺着知识网络寻找问题。
总之,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只要方法科学得当,中考复习效果更理想。
初三一定要查缺补漏、优化答题途径第三轮中考复习是第二轮中考复习的飞跃,中考历史虽然迫在眉睫,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国家,由禹建立,传了十五代,历时约四百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古国,发展了青铜器、商朝文字等。
•周朝取代了商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了中国,推行了法家思想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著名的长城。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科技、文化和经济都有显著发展。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分为三国、西晋、东晋和南北朝。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三国鼎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这些事件导致了中国的分裂和文化的交融。
4. 隋唐时期•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强力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修筑了著名的大运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开放了丝路、科技和文化也有很大进展,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
5.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一个比较弱势的王朝,南宋时期经历了北方的金朝和蒙古的侵略。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开展了很多商业交流。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海上贸易和航海活动都有重要的发展。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时期经历了与西方的接触和战争。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这次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度,开启了民主革命的先河,为中国革命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军阀混战•军阀混战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各地军阀相互争斗,导致国家处于分裂和混乱状态。
历史中考 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古代史
1. 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商业革命
2. 中国古代的两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3.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
4. 丝绸之路的起点、中途和终点
5. 他形雕塑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6. 希腊城邦文明
第二章中世纪史
1. 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
2. 清真寺的建造和布局
3.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特点
4. 卡洛琳王朝的建立与覆灭
5. 欧洲的三道“觉醒”
6. 法国大革命罪论和罪谋
第三章近代史
1. 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和特点
2. 鸦片战争的起因、结果和影响
3. 美国的“反逆者起义”、南北战争
4. 世界各大洲上的殖民扩张
5. 三百年胜利王国的兴衰历程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特点
第四章现代史
1. 世界的圣经——《联合国宪章》
2. 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3. 东京时组织和东盟组织的特点
4. 世界贸易组织
5. 世界银行
6. 世界工业组织
第五章当前时期
1. 党的政策、当代正道和四项基本主见
2. 在理想陕西中,在极青藏高原上
3. 禁止个人崇拜、人格攻击和解题递灭
4. 国务外和地方两机电公司
5. 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和教训
6. 全心全意摆脱中国游自国民文化体制
以上是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知识点总结历史

中考知识点总结历史
一、中国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历史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
3. 秦朝的统一和统治特点
4. 汉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
5.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文化状况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
7. 唐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
8.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分裂和文化交流
9. 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
10. 元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和文化交流
二、中国近代史
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2. 太平天国运动
3. 戊戌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4. 辛亥革命和建立中华民国
5. 民族危机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6. 抗日战争和三个抗日根据地
7.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三、世界现代史
1. 世界的大航海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2. 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扩展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影响
4. 二战及战后国际格局和联合国
5. 冷战及影响
6. 亚洲发展和世界多极化
7.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
四、历史地理
1. 考古发现、古代文明和古代城市
2. 中国历时三千年的王朝发展地理变迁
3. 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名胜古迹
4. 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五、历史文化
1.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科技成果
2.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教育体系和科技发展
3. 中国的功德文化、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
4. 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艺术和科技发展
5. 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
2024年9月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____年9月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史知识点总结:1.仰韶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出现在今河南、湖北一带,代表了中国最早的农业社会。
2.龙山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出现在今河南、湖北一带,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3.中国古代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华夏文明。
4.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始祖为大禹,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代表。
5.商朝:建立者为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商朝的商代青铜文化影响深远。
6.西周:建立者为周武王,其后周成王建立了世袭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近800年的封建王朝。
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中国分裂成多个大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衰。
8.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特点是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文字。
9.汉朝:刘邦建立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封建王朝,有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汉朝是汉族的象征。
10.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较为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唐朝的盛世被称为“贞观之治”。
11.宋朝: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南宋时期面临金、元两个敌人的压迫,北方的北宋也是在金的压迫下灭亡。
12.元朝: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大帝国统治下的中国,元朝的特点是实行蒙古族优先制度。
13.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在文化、科技和海外贸易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14.清朝:满洲人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后被辛亥革命推翻。
二、世界史知识点总结:1.古代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古代欧洲最著名的两个文明,古希腊是民主的起源地,古罗马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鼻祖。
2.中世纪: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欧洲历史,期间发生了教皇与国王的争权斗争、十字军东征等事件。
2024年中考历史周年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历史周年知识归纳总结(全国通用)结合部编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4本,世界历史2本)内容,整理了2024年逢“5”和逢“10”的周年历史知识点,供师生中考复习时使用。
一、中国古代史1.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的号召下,900多个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的农民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他们砍削树木,做成兵器,举起反抗的旗帜。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2.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3.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
4.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5.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由于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起义。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6.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8.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
9.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10.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六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11.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12.1234年,蒙古灭金。
13.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4.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1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一、古代文明1.早期人类的文明发展–旧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和生活特点–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农业社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2.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萌芽–夏、商、周三代的兴起和衰落–周朝的形成与封建制度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3.近代东亚古国的崛起和辉煌–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古代西亚文明的崛起和辉煌–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灭亡二、封建社会1.封建制度的兴起与巩固–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和本质–西周、东周封建制度的演变–封建统治的制度与措施2.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起义–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土地制度–封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冲击与变革3.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新政、变法与思想解放–封建社会的政治变革–史学、文学对封建社会的思想解放作用三、近代史1.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的原因–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历程–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与启示2.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冲击–我国各种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反帝爱国斗争与中国革命–反帝爱国斗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的发展过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以上就是中考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复习和备战中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
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2.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3.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4.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25.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6.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7.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春秋时期;28.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29.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0.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3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32.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33.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34.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5.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6. 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37. 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38. 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39.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0. 秦长城西起临、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41.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2.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3.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44. 公元前202年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为西汉。
45. 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46.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时期姓名称谓著作主要思想春秋晚期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战国时期孟子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遵循时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战国墨子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春秋末期老子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战国时期庄子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战国韩非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战国孙武军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7.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8.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9.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50. 西汉的耕犁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耧车也出现在西汉。
51. 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52. 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53. 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54.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55. 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6.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57. 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8.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59.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60. 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6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62.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63.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
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64. 张衡发明和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5.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6. 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67. 当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68.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69.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70.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72. 发生于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73. 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4. 三国鼎立形势表国名建立人建立时间都城经济特色灭亡情况魏曹丕220年洛阳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266年,为西晋取代蜀刘备221年成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263年被魏国灭亡吴孙权222年建业造船业发达;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75.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76. 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77.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在建康;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78.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79. 383 年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80. 北魏政权是鲜族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81. 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五个王朝。
82.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83. 顾恺之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84. 南朝的思想家范缜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85.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2019中考历史必背重点历史知识总结1、文艺复兴: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发源地:意大利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成就:(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