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故事

合集下载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佛教经典中蕴含着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达了佛教的教义,更是给人们以启迪和启发。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几个经典的佛教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出家”。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王子,生活富足幸福。

然而,他却对人生的苦难和无常产生了思考。

于是,他决定出家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并非只有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追求和修炼。

接着,我们来讲述“阿难尊者的修行”。

阿难尊者是佛陀的亲信弟子,他一直在修行中追求解脱。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困难,无法突破。

于是,他向佛陀请教。

佛陀告诉他,要超越这个困难,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到答案。

阿难尊者听后茅塞顿开,最终成功解决了困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内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再来说说“观音菩萨的慈悲”。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的慈悲之神,她时刻关注着众生的疾苦,愿意施以慈悲和帮助。

有一次,观音菩萨听到一个小女孩在祈求救助,她立刻化身为一个和尚,帮助小女孩解决了困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慈悲和帮助他人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教义,我们也应该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最后,我们来谈谈“智慧的力量”。

佛教强调智慧的重要性,智慧可以指引我们走出迷茫,解决困难。

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智者通过智慧化解了一次危机,拯救了村庄的人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智慧。

以上是几个经典的佛教故事,它们不仅富有哲理,更是给人们以启迪和启发。

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学到很多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受益于佛教的智慧。

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平安和快乐。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佛教故事是佛教教义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阐述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涉及到佛陀的生平事迹、佛教经典中的寓言故事,以及一些富有教化意义的传世佳话。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希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感悟。

故事一,释迦牟尼佛成道。

在远古的印度,有一位名叫释迦牟尼的年轻王子,他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常深感困扰,于是决定出家修行。

在修行的过程中,他历经种种磨难,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开悟之后,他开始传授佛法,教导众生如何摆脱痛苦,获得解脱。

故事二,观音菩萨救母。

相传,观音菩萨的母亲因为生了女儿而备受嫌弃,最终被赶出家门。

观音菩萨得知母亲遭遇后,立即化身为一个年轻人,前去救母。

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和苦难之后,观音菩萨最终成功感化了母亲,使她放下成见,母女团聚,幸福美满。

故事三,三昧耶舍和尚听法。

有一位名叫三昧耶舍的和尚,他向一位老和尚请教佛法,老和尚却只是用一杯茶来回答他的问题。

三昧耶舍颇感不解,后来他向另一位高僧请教,高僧告诉他,老和尚所说的“茶”就是佛法的真谛。

三昧耶舍恍然大悟,明白了佛法的真谛。

故事四,善财童子施舍。

善财童子是佛陀的信徒之一,他慷慨大方,乐于施舍。

有一次,他见到一位乞丐,便将自己身上所有的财物都给了他。

当他回到家后,却发现家中的财物已经被抢劫一空。

善财童子并不气馁,他反而更加慷慨,因为他知道,施舍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一种发心利他的修行。

故事五,缘木求鱼。

有一位和尚在河边看到一棵树上有一条鱼,他便想要用手去抓鱼。

但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抓到鱼。

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愚痴,便放下了抓鱼的念头。

这时,一条大鱼主动跃出水面,落在他的脚边。

和尚恍然大悟,明白了“缘木求鱼”的道理。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它们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深刻阐述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种种困难和苦难,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20个佛教经典故事]经典佛教三个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经典佛教三个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经典佛教三个故事(一)蛛儿与芝草从前,学习禅理。

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很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

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因为天天都受到香火跟忠诚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

经由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添了不少。

突然有一天,佛祖光顾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非常畅快。

分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地仰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

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标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远见卓识,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干脆,立刻准许了。

佛祖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 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四大。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如故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

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题目,你可有什么更深的清楚吗?”蜘蛛说:“我感到世间最贵重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 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

禅理小故事。

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好之意。

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

忽然,有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

蜘蛛一下子认为失去了什么,觉得很寂寞和难过。

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题目: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明确,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对禅理小故事。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

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仍旧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英俊,佛经禅理。

楚楚动听。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心在后花园为他举办庆功宴席。

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含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其中蕴含了许多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这些佛教故事传承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通过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向人们传达着做人的道理和修心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精彩的佛教故事。

1. 《释迦牟尼佛与长者须达多》。

佛陀在舍卫城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度宿,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拜访佛陀,他想要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

佛陀接纳了他的请求,须达多问道,“世尊,我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很浅薄,愿您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佛陀温和地回答道,“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

2. 《释迦摩尼佛与神奇的乌鸦》。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一片森林中讲经说法,许多人前来聆听佛陀的教诲。

就在这时,一只乌鸦突然从树上飞下,停在佛陀的肩膀上。

众人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佛陀却面带微笑,继续讲述着佛法的精义。

这只乌鸦就这样陪伴佛陀一整天,直到佛陀结束说法,它才飞走了。

3. 《释迦牟尼佛与长者须达多》。

佛陀在舍卫城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度宿,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拜访佛陀,他想要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

佛陀接纳了他的请求,须达多问道,“世尊,我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很浅薄,愿您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佛陀温和地回答道,“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

4. 《释迦摩尼佛与神奇的乌鸦》。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一片森林中讲经说法,许多人前来聆听佛陀的教诲。

就在这时,一只乌鸦突然从树上飞下,停在佛陀的肩膀上。

众人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佛陀却面带微笑,继续讲述着佛法的精义。

这只乌鸦就这样陪伴佛陀一整天,直到佛陀结束说法,它才飞走了。

5. 《释迦牟尼佛与长者须达多》。

佛陀在舍卫城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度宿,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拜访佛陀,他想要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

佛陀接纳了他的请求,须达多问道,“世尊,我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很浅薄,愿您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佛陀温和地回答道,“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一)宽容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外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二)不信是真谛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

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

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

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三)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开悟人生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2 、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 、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佛教经典故事19个

佛教经典故事19个

佛教经典故事19个01.母鹿断肠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

(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

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

真君见此情景,非常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

原来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

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

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

后来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

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

太康初年飞升成仙。

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阳。

02.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

”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

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

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

”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

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

原来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03.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隋唐时高僧,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讳名智凯,隋炀帝尊称他为智者。

大师曾发起佛教徒,乐捐钱财,购买浙江临海一带洼地六十多所,延长起来共有四百多里,开凿放生池,普劝世人戒杀放生,并奏请朝廷,下令立碑,禁止捕鱼,直至唐贞观年间,依然存在。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它源自古印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佛教故事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智慧和人生哲理。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索。

1. 草庵禅师与一切如来。

有一天,一位出家人前来拜访草庵禅师,他问,“禅师,一切如来是什么?”草庵禅师微笑着说,“一切如来就在这里。

”出家人不解地问,“怎么可能?”草庵禅师指了指自己的心说,“一切如来就在这里,你看不见吗?”出家人顿悟了,顿时明白了一切如来的含义。

2. 菩提达摩面壁九年。

菩提达摩是禅宗的创始人,他为了追求内心的解脱,曾经面壁苦修了九年。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面壁九年?”菩提达摩答道,“因为我要找到内心的清净,我要超脱尘世的烦恼。

”他的坚持和决心最终得到了菩提的果实,成为了禅宗的开山祖师。

3. 贫穷和富有。

有一位富有的商人前来向佛陀请教,“佛陀,我拥有无尽的财富,可是内心却无法得到平静,怎么办?”佛陀对他说,“你应该放下贪欲,学会满足,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富有。

”商人听后茅塞顿开,他开始懂得了财富的真正含义。

4. 释迦牟尼佛的菩提树下觉悟。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苦修了六年,最终在一个月圆之夜觉悟成佛。

他在这一刻领悟了生死轮回的真相,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他的觉悟成就了佛教的创立,也启发了无数人对内心的探索和追求。

5. 阿难与佛陀的对话。

阿难是佛陀的亲信弟子,有一天他问佛陀,“世尊,您是如何看待生老病死?”佛陀回答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我们应该接受它,而不是逃避它。

”这段对话让人们明白了生命的无常和宝贵,也引导人们学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6. 阿难与大海的对话。

有一次,阿难问佛陀,“世尊,您认为大海有多深?”佛陀回答说,“大海有多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的智慧有多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内心的智慧比外在的事物更加重要,我们应该注重修炼内心,而不是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2 、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 、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佛教小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有很多富有智慧和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 智慧的猴子:有一只猴子走进佛堂,看见佛像上有一只香炉,猴子知道里面有果子,于是用手伸进香炉中抓果子,但是他抓不到,因为他把手变得很大无比,但却无法从香炉口中取出果子。

他怎么也抓不到自己伸进去的果子时,见到一个老僧过来,老僧说:“你只要把手放松,变回原来的大小,就能轻松抓到
香炉里的果子。

”猴子听从了老僧的忠告,果然轻松将手从香
炉中取出果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通过放松和释放的方式,就能解决问题。

2. 黑马与白马:有一位国王要找一匹上好马作为他的坐骑。

于是他派人四处搜寻,并征用人民的马匹,直到他找到了最好的一匹白马。

然而,接下来他又开始寻找一匹黑马,因为他觉得黑马肯定会更好。

无论搜索多久,国王始终找不到他心中理想的黑马。

最终,国王彻底失望了,于是他打算放弃寻找黑马。

就在这时,有人提醒他,他已经拥有了一匹如此优秀的白马,为什么还要寻找黑马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完美可能会让我们无法满足于已有的东西。

3. 没有敌人:有一天,佛陀教导一个人说:“如果你遇到一个
喜欢责骂你的人,你会怎么做?”这个人回答说:“我会和他战斗,让他闭嘴。

”佛陀笑着说:“如果你没有敌人,并且不生气,他就无法责骂你。

而若你也不生气,你也就没有敌人。

”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或责骂时,如果我们保持平静和善良,那么对方就无法对我们造成伤害。

以上只是佛教中的几个小故事,它们都富含启示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佛家经典故事

佛家经典故事

佛家经典故事
佛家经典故事源远流长,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

下面是几则精彩的佛家经典故事:
1. 佛陀的出家
佛陀原名悉达多,是个印度王子。

有一天,他离开皇宫,走到城外,
看到了生老病死和出家人的苦痛。

于是,他下定决心离开尘世,出家
修行。

经过严苛的修行,他最终成为了佛陀,得到了解脱。

2. 阿难提与佛陀的对话
阿难提是佛陀的得力弟子之一。

有一天,他问佛陀:“什么是最重要的
东西?”佛陀回答:“最重要的东西是觉悟。

”于是,阿难提开始了自己
的觉悟之旅。

3. 禅宗祖师达摩传法
禅宗祖师达摩来到中国,发现僧侣们身体虚弱,无法坚持长时间的修行。

于是,他创造了一种以打坐为主的修行方式,这就是禅宗。

达摩
将自己的教法传给了后来的禅宗祖师,使禅宗得以在中国发展壮大。

4. 普贤菩萨的誓言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的主要菩萨之一。

他曾发下宏愿:若有一切众生未曾成佛,我不入涅槃。

他愿意不放下任何一个众生,一直陪伴他们走向解脱的彼岸。

5. 爱好修行的胡僧
有一位名叫胡伯的僧人,十分热爱修行。

他经常在山中打坐,不畏严寒酷暑。

一次,他在一座山顶打坐,被大雪覆盖,结果无法动弹,最终离开人世。

当地的人们认为,胡伯已经得道成佛,于是将他尸身山葬,供奉成圣像。

以上是几个经典的佛家故事,这些故事代表了佛教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如觉悟、慈悲和坚持修行。

它们不仅是佛教信徒的精神财富,也启迪了广大人民的心灵。

佛教的小故事

佛教的小故事

佛教的小故事关于佛教的小故事篇(一)佛世时有杀人外道,在途中斩路行人之手,以为指蔓,称为指蔓外道。

其恶事震撼了侨萨罗国的人民,大家都怕他。

结果受佛陀度化,出家为比丘。

鸯哥摩罗说:“有人以刀杖正道,或以钓鞭正道,佛陀不用刀杖,徒手调伏我。

”鸯哥摩罗过比丘生活时,在舍卫城街上托钵,有人向他投土,或向他投石,有时头部受伤,有时毁了衣裳。

佛陀安慰他说:“圣者必须忍受,唯有忍受,如今,你在偿还以往所犯的恶业呀!”关于佛教的小故事篇(二)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

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生中,要行一百件大忍辱的事,忍过了九十九次之后,第一百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那一天,突然来了个道人,要试验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这个新娘子,先于自己做一夜夫妻,这一件事使张公很感为难,但他宽大一想,我什么悔辱事都忍受过了,这最后一次忍辱有什么不能呢?于是劝其孙儿,完成他的百忍大愿,忍辱一下,后来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跳个不休,嘴里不停地说:“看得破,跳得过”。

跳到天亮,忽然倒在地上死了,新娘骇叫起来,待众人来看时,已变成了一个金人,由此致富。

故说张公百忍成金,山东那个地方,到现在还有一座巍峨的[百忍堂]纪念他忍辱的德行。

关于佛教的小故事篇(三)那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品。

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祗喜悦。

于是神祗就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钱财,给他们种田的雨水。

佛陀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告诉人们说,这样牺牲动物是错误的。

有些人听他这么说,就对佛陀发脾气的说:“据我们的经本,杀动物来拜神,没有什么不对?你竟敢持不同的意见?”佛陀回答:“损人利己是不对的,使人不快乐而使自己快乐是不对的。

这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想活命,就像你一样。

因此,你若杀一只动物当牺牲来拜神,你是个自私的人。

我一再教人:自私的人是不会有幸福。

不但如此,神祗在帮助你之前,先要求动物的血,那一定不是仁慈的神祗。

这种神就不值得人去拜。

但,假如你对众生慈爱--动物和人一样平等无分别——神就会崇拜你!”很多人听了佛陀的智慧良言,知道佛陀的话很对。

10个佛教经典故事

10个佛教经典故事

10个佛教经典故事10个佛教经典故事哲理因故事而生动,因哲理而感人,因其独特的魅力促使杂志大量刊发、学生大量积累。

对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10个佛教经典故事的相关范文,以供参阅。

10个佛教经典故事篇(1)1、一滴水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2、平常心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

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

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3、禅者的祝福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0个佛教经典故事篇(2)4、死期到了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

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一、前世是谁埋了你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 看一眼,摇摇头, 走了。

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 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病愈。

二、珠儿与芝草传说的灵隐寺房檐上,有一只不知织了几千年网的蜘蛛,有一天,佛对蜘蛛说:“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说:“是未得到。

佛说:“你再想想”说完便走了。

又过了一千年,佛又来问蜘蛛:“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还是说:“未得到。

”忽一日,一阵大风把一滴露珠吹到了蜘蛛的网上,蜘蛛见到露珠晶莹剔透,很是喜欢,蜘蛛每天看着它,觉得这几天才是最快乐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一阵大风把露珠吹走了,蜘蛛不仅难过了一阵子。

佛又问蜘蛛:“人生是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说:“是未得到和已失去!”佛说:“即然你仍然认为是未得到与已失去,那你就到人间走一趟吧!”。

于是,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之家,成了富家小姐,父母给她起了名字叫珠儿。

一晃,过了16年,珠儿已成长婀娜多姿的少女。

这一年,皇上为金科状元甘露在后花园开庆功宴,甘露在席间,作诗吟词,大展才华,在场少女,均被甘露所迷倒,其中也有皇上的最小的公主,长风公主,珠儿却波澜不惊,因为她知道这是上天的安排,注定甘露是她的。

过了几天,珠儿陪同母亲去庙上香,碰巧遇到了甘露也陪同母亲上香,两人的母亲不久就樊谈上,珠儿和甘露也走到走廊上聊天,在谈话中,珠儿丝毫感受不到甘露对自己的喜爱,不仅问到,难道你忘了16年前灵隐寺的蜘蛛了吗?”甘露诧异的看着珠儿,说:“你美丽,可爱,很讨人喜欢,但未免想像太过丰富了吧?”说完,便挽着母亲离开了,珠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上天安排了这场姻缘,却又让他不记得自已。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开悟人生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2、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启迪智慧的佛学故事100个

启迪智慧的佛学故事100个

101个佛理故事(2012-02-26 13:54:5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转文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1-21)1.盲人点灯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

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禅师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和我一样的盲人了,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

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你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到:“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禅思禅悟: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自己。

2.逆子变孝据《佛为老婆罗门说禅语》记载,其中有一个老婆罗门乞讨度日,后又被儿子接回家养孝的故事:一天,释迦牟尼到舍卫城去化缘,路遇一个年迈的婆罗门,也托着一只乞钵,撑着拐杖在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

释迦牟尼见他衣衫褴褛,神情凄苦,便问道:“老人家,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不在家里按享清福安享清佛,却在街上向人乞讨呢?”老婆罗门回答:“世尊啊!我原来是个富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把财产全都交给了儿子管理,又为他娶了媳妇。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1、佛祖诞辰在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现尼泊尔),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

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诃波波提。

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

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

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

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

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

这时,摩耶夫人突觉腹痛,随后太子降生。

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

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

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

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2、佛祖成道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骨瘦如柴,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

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3、千手千眼观音到了北宋,民间出现了关于观音在中国示现成道的故事。

佛教智慧小故事

佛教智慧小故事

佛教智慧小故事佛教是充满智慧的,真正参透佛家智慧的人其实并不多。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佛教智慧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1:老人与孩子的故事过去,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里居住着一群人,这些人相互扶持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听说日本人要来了,为了活活命,他们决定逃到一个很远的村庄。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

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又累又饿,他们都没有多少力气了。

很多人支撑不了已经慢慢地倒下了,还有一些人趁着自己还没倒下,就悄悄地离开了,因为他不忍心让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样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队伍中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

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因为又累又饿,加上年纪太大,他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对其他的人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们谁都活不了。

大伙都舍不得丢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现在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再抬着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当大家正要走的时候,一个妇女把怀里的孩子递给老人,说:“这个孩子由你来带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时候,大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整个队伍都欢呼起来,但只有那位母亲一个人跑到村口,朝来时的路上张望。

第六天中午的时候,那位母亲终于看到老人抱着孩子一步步地捱了过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为他知道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2:不见世间过在寺院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寺院里新来了一位义工,一开始安排她在花圃里帮忙,做了几天,她一会儿嫌花工安排她的活多、一会儿又嫌一起工作的义工偷懒,要求换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经典故事
火宅的故事
作者:节选自法…佛教文章来源:水木清华站精华区点击数:1232 更新时间:2007-8-19
火宅的故事
--节选自法华经白话
这时,舍利弗对释迦牟尼佛说:
“世尊啊!我如今再不会有什么疑悔,因为我已亲自在佛的面前接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成佛预记。

只是这一千二百个内心已证得自在境界的弟子,过去尚在有学的前三果修习阶位上,佛常教诲他们,说佛法能帮助脱离生老病死,获得究竟涅磐的妙境。

这些处在有学与无学阶段的人们,也都自认为已脱离了我见、有见与无见,声称获得了涅磐解脱。

然而今天在佛的面前,聆听这从未听过的妙法,却堕入迷雾之中。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请您为四众弟子释疑解惑,说明其中的因缘吧!”
这时,释迦牟尼佛回答舍利弗说:
“我先前不是说过吗?十方三世诸佛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种种巧妙言辞,种种方便法门,应机说法,不都为了无上正等正觉吗?是的,佛应机说法,就是为了教化菩萨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性功德和智慧。

“尽管如此,舍利弗,我现在仍要以譬喻的方法,重新为你们说明这一道理。

通过譬喻,一切有智慧的众生都会焕然释疑,有所解悟的。

“舍利弗,譬如有一个国家,在城镇附近的某个村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已年衰力迈。

他的财富之多,难以计数,而且田宅广布,多有僮仆。

他居住的房舍,面积广大,只有一扇门可以进出。

家中人口兴旺、有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口,全都住在里面。

由于堂屋楼阁失修坏朽,墙壁坠落,柱根腐败,梁就要倾塌,危险已在旦夕。

“一天,突然四处大火骤起,梵烧宅舍。

长者的子女们---可能是十个,可能是二十个,或者是三十个,全都置身在火宅中。

长者看见大火从四处蔓延,立刻惊恐万分,脑中闪现念头:虽然我能从这燃烧的火门中,安安稳稳地走出去,但子女们还在火宅里,沉迷于嬉戏玩乐,哪里知道大火已经逼近痛苦就要降临。

他们一点也不惊惶,一点也不恐惧,好像心中并不厌恶灾难,毫无求救逃难的意思。

“舍利弗!长者于是想:我身手尚有力气,应当用衣裾,或者就用几案,把他们从火宅中救出。

转念一想:房舍仅此一门,门径又这样狭小,子女年幼,尚不省事,加上迷恋于游戏场地,万一堕落,一定会被大火烧伤。

我应当向他们说明火灾是何等骇怕可畏,这所房屋已经燃烧,应该抓紧时机,迅速出来,不要被大火烧掉。

老人于是如实告诉了子女,要他们立刻出屋。

尽管父亲心痛怜爱,善言比喻,谆谆诱导,而子女们仍然沉溺于娱乐嬉戏,既不相信也不接受,毫不惊慌,毫不恐惧,一点出来的意思也没有,全不知什么是,什么是火烧房屋,什么是灾难损失,只是四处奔跑嬉戏,不时看看父亲而已。

“当时父亲立刻这样想:房屋已在大火中燃烧,我和子女们如不及时出去,一定会被烈火吞没,现在我就设计一个方便善巧的办法,让子女们逃出灾难。

“父亲知道子女早已在心中先有所好,知道各种珍玩,各种奇异之物一定是他们感兴趣并喜欢的。

就对他们说:'外面有你们喜欢的玩物,罕见而难得,你们如果不去拿取,将来一定后悔。

有这么多的羊车、鹿车、牛车,现在全在房门外面,可以让你们游戏。

你们为何还在这火宅中逗留呢?赶紧出来吧!只要是你们喜欢的,我会全给你们。


“这时,子女们听见父亲说有各种珍奇玩物,都是他们希望得到的,于是人人心中踊跃,相互拉扯,一齐向门外奔跑,争着走出了火宅。

“当时,长者见子女全都平安脱险,在十字路口上,露地而坐,再没有什么障碍,于是放下心来,激动而又高兴。

这时,子女们纷纷对父亲说:'父亲刚才允诺的珍奇玩物----羊车、鹿车、牛车,惟愿现在就赐予我们。


“舍利弗!当时长者赐予每个子女一辆大车,车子高大宽广,被各种宝物装饰得煞是庄严!宝绳交错成网,绚丽的彩带纷纷下垂,车内重重叠叠,铺有华美茵褥,安有红色枕头。

又用大白牛驾车。

白牛皮肤光洁,形体美好,有硕壮的身体,强健的筋力,步伐平正稳当,奔跑迅疾如风。

还有不少仆从,在车上侍奉守卫。

为什么会如此呢?这个大富长者,他的财富难以计量,各种宝藏无不充溢。

所以才有这样的想法:我的财物珍宝举世无比,不应该以低劣的小车,分赐给子女们。

这些幼童,都是我的子女,应当出于平等之心,每人各给一辆,不能有何差别。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用我的这些宝车,施给一国的所有人民,尚且不会匮乏,何况是自己的子女!这时,子女们分别乘上大车,都是他们从未见过,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大车,是他们原先不敢奢望得到的大车。

“舍利弗!你意下如何?长者许诺平等赐予子女珍宝大车,你难道认为这是虚言妄语吗?”
舍利弗回答说:“不!世尊。

长者只是让他的子女幸免于火灾,保全的生命,这并不是虚言妄语。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保全了生命,就是得到最好的玩物,何况长者是以方便善巧,把他们从火宅中拯救出来。

世尊啊!即使长者连最小的一辆车都不赐予他们,也算不上虚言妄语。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大富长者先已有了这样的想法:'我要以方便善巧,把子女救出火灾。

’仅凭这一因缘,就不能说是虚言妄语。

何况长者知道自己财富无穷,要让子女都受益得宝,平等赐予他们大车啊!”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好啊!好啊!正如你所说。

舍利弗!佛也是这样,只是他是一切世间之父。

对于众生的怖畏、哀恼、忧患及无明蒙蔽,佛要一扫而尽,不留残余,以此成就佛的无量知见,成就佛的十种神力,成就佛的四种无畏。

佛有强大的神通力量和智慧力量,具足种种方便权智慧波罗蜜。

佛大慈大悲,永不松懈,永不困倦,不停地教化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使众生脱离生、老、病、死脱离忧悲、苦恼、愚痴蒙蔽,脱离贪、憎、痴三毒烈火,通过教化使众生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佛目睹众生被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焚烧煎熬;目睹众生因为色、声、香、味、触等五欲的缘故,受尽种种痛苦;目睹众生因为贪婪追求的缘故,现世受种种痛苦,死后又有地狱、畜生、饿鬼的痛苦,即使生在天上及人间,又会有贫穷困苦、分别离苦、怨憎会苦。

总之,三界是种种痛苦之海。

而众生沉没其中,却一昧享乐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不生厌倦,不求解脱;只是在这三界火宅中东奔西突,虽然遭受着绝大痛苦,却不认为是祸患。

舍利弗!佛见此情况,于是就想:我是众生之父,应该把他们从
苦难中救拨出来,赐予他们无量无边的佛的智慧和欢乐,让他们在大乘佛法中快乐游戏。

“舍利弗!佛又一想;如果我舍去方便法门,只是以神通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只为了众生赞美佛的智慧知见,佛的十种力量,佛的四无所畏,众生并不能因此而得救度。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些众生不能幸免于生、老、病、死以及忧悲、苦恼,他们都置身于三界火宅中,被烈火围困焚烧,怎能知道佛的智慧呢?
“舍利弗!如同那位长者,虽然他身手尚有力量,却并不使用,只是情意恳切地使用方便善巧的办法,诱导他的子女,救度人们脱离火宅灾难,然后分别赐予珍宝和大车。

佛也是一样,尽管有十力、四无畏惧,但并不使用,只是运用方便善巧的智慧法门,在三界火宅中救拔众生出来,分别对他们讲说三乘----声闻乘、缘觉乘、佛乘。

佛这样对众生说:'你们不能把三界火宅当作乐土,切勿贪恋这粗陋破朽的烦恼火宅,贪恋色、声香、味、触的五欲境界。

一味贪恋于生的欲爱,那就会被欲火焚烧。

你们要快快脱离三界,你们应当得到三乘-----声闻、缘觉、佛乘,我向你们保证,这绝不是妄言。

而你们也就勤奋修行,精进不懈。


“佛应机设方便法门,诱导众生走出火宅,又向他们说道:'你们应当知道这三乘法,都得到诸佛的称叹,自在逍遥,通达无碍,既无所依,亦无所求。

乘坐这三乘大车,以无漏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四禅、八定、三三昧等修行方法和道理,自娱自乐,就可获得脱离三界苦难的无量安稳,获得进入涅磐解脱的无量快乐。


“舍利弗!譬如有些众生,他们根性聪敏,能随佛聆听教诲,深信不疑,态度恳切,精进不懈,期望迅速脱离三界苦海,求得自我涅磐解脱的妙境,这就称为声闻乘。

如同大富长者的子女一样,这是为了求得羊车而脱离火宅。

“舍利弗!譬如有些众生,能随佛聆听教诲,深信不疑,态度恳切,精进不懈,一心追求自悟自证的智慧,乐于独处而好寂静,深知一切存有的十二因缘,这就称为缘觉乘。

如同大富长者的子女一样,这是为了求得鹿车而脱离火宅。

“譬如又有众生,能随佛聆听教诲,深信不疑,态度恳切,精进不懈,一心追求一切智、一切种智、自然智、无师智、佛知佛见、十力、四无所畏、发大悲愿怜悯无量众生,安乐无量众生,利益一切天上世间之众生,救度解脱一切众生,这就称为大乘,因为是菩萨所求的大乘,所以又称大(乘)菩萨。

如同大富长者的子女,这是为了求得牛车而脱离火宅。

“舍利弗!就像那位大富长者看见子女安稳脱离火宅,来到没有危险的安全处,因而想到自己财富无量,应当平等赐予他们白牛大车一样,佛也是一切众生之父,看见上亿千的无量众生,通过佛应机设教而开示的种种方便法门,脱离三界火宅,跨越恐惧遍布的险道,获得涅磐解脱的快乐。

佛这时也这样想:我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有十力、四无所畏,有诸佛教化的无尽法藏,这种种众生,都是我的子女应当平等赐予他们佛乘大车,不是让某个人单独获得的所谓灭度,而是要以成佛的灭度来真正的救度众生。

一切众生脱离三界火宅后,佛都会赋予他们佛乘禅定的解脱工具,从中正可得到无穷的乐趣。

这禅定解脱的工具就是实相智慧和一切种智,是受到诸佛赞叹的成佛法乘,能产生清净微妙绝对无二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