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深刻地触动人们的心灵。
它以简洁、凝练的文字,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意境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诗歌的魅力。
一、诗歌的意境1. 浪漫主义情怀浪漫主义是诗歌意境中常见的主题。
诗人通过词语的选择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身临其境。
例如,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船坟》中写道:“黄昏时太阳似正在懒洋洋地溜掉,像天上那失命的看守器,那船自甘沉没”。
这些描绘情景的插画,让读者感受到了浪漫与诗意共同融合的情怀。
2. 自然景色的描绘诗歌常以描绘自然景色为手段来营造意境。
植物、山川、天空……这些自然景物常常成为诗歌意境的载体。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更能引发内心的共鸣。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仅通过几个简洁的词语,就勾勒出了一幅静谧、宁静的夜晚意境。
3. 情感的抒发诗歌意境中常常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诗人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
无论是忧愁、喜悦、爱情还是孤独,都能在诗歌中找到它们的独特表达方式。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意悠然的词句,唤起了读者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共鸣。
二、诗歌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音韵美诗歌是言语和音韵的艺术结合体。
在诗歌中,音韵常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押韵、节奏、字音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床、前、明、月、光等字眼形成了鲜明的韵脚,使整首诗具有了优美的音韵感。
2. 原创性和创新性诗歌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
诗人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触感和感受,创作出独具一格的作品。
他们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以打破传统、创新自我。
古诗鉴赏7诗歌意境
意境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美感, 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引发共鸣
意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 者在诗歌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和思 考,从而与诗歌产生共鸣。
深化主题
意境能够深化诗歌的主题和意 义,使诗歌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力和感染力。
02 诗歌意境的分类
雄浑豪放
特点
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 境开阔,情感奔放。
深沉的情感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 了深沉的情感,通过对 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 人命运的感慨。
细腻的描写
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 春天景象,使读者感受 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 勃。
寓情于景
诗人通过寓情于景的手 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 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 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 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意境的构成要素
01
02
03
意象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 素,它是诗人通过语言所 描绘的具体形象或场景。
情感
情感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因 素,它是诗人通过意象所 表达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
语言
语言是构成意境的工具, 诗人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 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
表达情感
意境能够深刻地表达诗人的情 感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 入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情感的层次感
感受诗人的情感是如何逐渐展开、深入的,是否有起伏、转折, 是否丰富多样。
情感的共鸣
尝试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表达, 这些情感对你有何触动。
领悟哲理
哲理的呈现方式
观察诗人是如何将哲理融入诗歌中的,是通过具体的描绘、形象的 比喻还是直接的阐述。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意境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中的核心问题。
所谓“意境”,从创作主体而言,它是诗人的主观之情、理与被表现的客观事物之形、神以及诗人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感悟所形成的艺术画面。
绝大多数的诗歌不以塑造AW,描述故土为己任,它所要表现的是诗人心灵思绪的片断,借助的常常是与之相对应的山水草木等事物的形貌,赋之以灵性,寄之以情思,它们不同的艺术形态,则是诗人独特匠心的展示。
从接受主体而言,则是凭借诗歌艺术语言的媒介,糅合一己之人生经验,再现诗歌中的艺术情景,并从中体悟、玩索与反观自身,从而产生心灵的回应与共鸣。
正如晚清词家况周颐所云:”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
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蕙风词话》卷一)所谓“缔构”者,盖因诗歌之审美形象皆为零碎、片断、跳跃之故,需读者驰骋联想再予补充、丰富、完美之,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之鉴赏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呢。
诗歌的创作与鉴赏,实乃艺术审美形象之传递与转换,如此而已。
在中国诗歌史上,任何一首历经岁月、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成功范例。
《诗经〉〉《楚辞》中已不乏其例。
例如《诗・秦风・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彳F人,在水一方。
溯髡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九歌・相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娟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前者表现诗人可望不可即之心绪,含咫尺千里之感伤,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
后者则寓愁思于落叶秋波之中,遂起千古“悲秋”之意象,意境萧瑟而闵约。
与意境创造之实践相比,意境理论的产生与成熟却要晚得多。
“意境”一词,盖出于佛经。
佛经中的“六根”一一眼、耳、鼻、舌、身和意,产生了所谓“六境”。
《门经•卷第九》就有:“眼根色境”、“耳根声境”、“鼻根香境”、“舌根味境”、“身根触境”和“意根法境”等经论。
《阿毗达摩俱舍论•卷第一》中又有:“於六根中。
眼等前五唯取现境。
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
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小编整理了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欢迎欣赏与借鉴。
一、诗歌特点1.形式是自由的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分行排列、饱含真情、立意新颖、联想自然、跳跃自如、凝练集中、节奏和谐、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虚实相生)二、诗歌分类1、按照表达方式划分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中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
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
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按照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 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单元知识一:诗歌的特点与鉴赏一、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世界上形式最古老、语言最凝练、抒情性最强且近乎音乐的文学体裁。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合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一起,统称为诗歌。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朱光潜则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区别诗与散文,给诗下了这样的定义:“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并指出:“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些言论,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
散文、小说、戏剧都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议论。
而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不仅篇幅字数受限,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
所以,诗人必须要用最少的语言,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这就要求诗人在表达时选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贡或最富有特征的事物,道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一种“形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渗透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跟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鲜明,所以说,诗歌是一种最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样式。
“诗言志”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必须饱含情感;无情而叙事,往往会使人感到淡乎寡味,缺乏艺术感染力。
在饱含情感这一点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典范。
诗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李、杨悲剧的始末,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相思相恋之苦。
白居易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现代著名抒情诗人郭小川也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第三,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
诗歌鉴赏的八大意境
诗歌鉴赏的八大意境
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和表达思想,可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在诗歌中,有许多不同的意境,以下是诗歌鉴赏的八大意境:
•田园意境:描绘自然风景、乡村生活、田园牧歌等,带给人们宁静、安详的感受。
•山水意境:展现山川河流、秀丽风景、禅意境界等,引人入胜,给人以宁静与厚重之感。
•爱情意境:渲染爱情的美妙与伤感,表达爱人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孤寂意境:表现孤独、寂寞、无助等情绪,引起人们对内心的共鸣。
•哲理意境:通过抽象的语言和形象,探索人生、哲学、人性等深刻问题,引发思考。
•历史意境:叙述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传统文化等,使人们回顾历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梦幻意境:展示奇幻的场景、离奇的故事、超越现实的想象,给人们带来新奇与迷幻之感。
•人生意境:探索人生的意义、人类的命运、生死等永恒主题,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与体验。
这八大意境是诗歌中常见且经典的表现方式,在不同的诗歌作品中可以交织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想象。
通过欣赏与鉴赏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启发我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意境的基本特征
诗词意境的基本特征
诗词意境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有着四大特征:
(1) 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其中表现方式有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2) 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真,虚境生,虚境以实境为载体,要通过实境来表现。
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在虚境的引领下得以升华。
(3) 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它在意境这种内蕴的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集中,这使意境的审美特征更富有韵味。
(4) 生命律动。
这是意境的本质特征,意境的本质是要展示生命本身的美。
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主要有三个特点: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和传万物之灵趣。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以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并以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展现出艺术美。
诗歌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同时也有一些鉴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基本特点1. 音韵美: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塑造美的形象。
诗歌通过押韵、对仗、律调等手法,使其具有诗意和美感。
2. 精炼性:诗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常常通过形象的描绘和象征的表达来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意境和意象: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独特的意境,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鼓励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联想和想象。
4. 语言的艺术性:诗歌以文字为媒介,通过对语言的艺术处理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二、鉴赏方法1. 注重细节:诗歌常常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意境和情感。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仔细品味其中的细节,体会诗歌的意蕴和作者的感受。
2. 掌握诗歌的形式:不同的诗歌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和结构,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对联等。
了解不同形式的诗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3. 品味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歌常常使用各种意象和修辞手法来传递情感和意境。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能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4. 融入作者的感受:诗歌是作者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来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时,尝试融入作者的感受,体验诗歌所传递的情感与情绪。
5. 多角度解读:同一首诗歌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和理解方式。
我们可以从音韵美、形象意象、修辞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拓宽理解的视野。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展现出美的境界。
在阅读和欣赏诗歌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理解诗歌的形式、品味诗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并尝试融入作者的感受,以全面、多角度的方式来鉴赏诗歌,深入感悟其中的艺术之美。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知识点总结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知识点总结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艺术形式创造的文学体裁,通过精确的语言运用和感知力强的艺术手法,将作者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和意境,使读者在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中产生共鸣。
本文将总结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意象是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用以再现作者的感受和思维。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创造,并借助具体的形象和符号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意义。
意象在诗歌中起到引人入胜、增强感染力和唤起读者共鸣的作用。
二、意象的分类1. 自然意象:以自然界的景象、物体和现象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山、水、花、草、云等。
自然意象能够使诗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美感,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社会意象:以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战争、爱情、友谊、贫困、城市等。
社会意象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传递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情感与思考。
3. 神话意象:以神话、传说、寓言和神秘的符号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神、神仙、妖精等。
神话意象能够赋予诗歌神秘、超验的色彩,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4. 心理意象:以内心情感、思维活动以及心灵之境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爱、恨、幸福、孤独、欲望等。
心理意象能够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揭示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
三、意境的定义与特点意境是指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性和联想性的精神境界。
它通过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来创造,通过抒情手法、表达技巧和形象意象的组织,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视觉、听觉以及情感上的愉悦和共鸣。
四、意境的构建手法1. 感官描写:通过对感官的描写,创造出生动而具体的画面,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 比喻与隐喻:通过比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意义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符号,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 象征与意象:通过符号和象征的方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诗歌的象征意义中产生共鸣与追思。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赏析
六、鉴赏意境的主要方法
知人论世 再现画面
联想想象 领会情感
㈠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
㈡从常见意象入手
㈢从虚实关系入手
㈣从诗眼、炼字入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七、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的 设题方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 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 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 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虚实相生
雨晴 王驾 雨前处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来, 却疑春色在邻家。
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 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 有的考生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有 的把庙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 壁……。
二、意境的特征有哪些?
㈠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㈡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㈢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三、情景交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㈠景中藏情式 ㈡情中见景式 ㈢情景并茂式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 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 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 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 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 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 闪闪地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 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 花草上。
①将:偕,和。②相期:相约。③云汉:天河。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元:通“原”,原本。九州:指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宋朝军队。 北定:北方平 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的沦陷区。家祭: 祭祀祖先。
声色冷暖总关情——准确概括诗歌意境的特点
声色 嶝 甩 暖 总关情
明月共潮 生。滟滟 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 江
无月明。” 海天相连 , 无边 无 际 , 海 天 之 中
竹林之中感到凉爽 , 霜露 冰雪无不是寒冷 李益 《 竹 窗 闻风 寄苗 发 司 空曙 》 中
“ 时滴枝 上露 , 稍沾 阶 下苔 ” 一联 渲 染 了 清冷、 幽静 的氛 围 , 是 为 了表达 孤 单 、 寂
端。” 鉴赏诗歌就要从把握景物特点入手 进入 诗歌 意境 ,进而理解诗人的感情 , 因 为“ 一切景语皆情语” 。
如何准确地概括意境特 点 , 对于学生
空檐下喧闹的鸟雀 ,对月鸣啭的孤莺 , 呜 咽迎人的泉水 , 都同落满 了尘埃的故人卧
榻和愁对客人的野花一起 , 浸透着一种怅 惘、 哀伤的情调。 声音和景色融汇一体 , 渲 染 出悲伤 、 愁苦的意境。 杜 甫《 登高》 :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 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 滚滚来。” 诗人登 上高处 , 急风呼啸 , 高猿 长啼 ,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落木口口之
只有皎皎孤 月, 高远而空旷。
“ 绿蚁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 的 象 征 。
如 果描 绘的是高 山广漠、 长江大海等 雪 , 能饮一 杯无?” “ 绿” 、 “ 红” 两种 色彩和 有气魄的景 物 , 则可再 用~“ 雄” 字或“ 壮” 谐 配合 , 在天寒欲 雪 的背景 下 , 产 生 了一 字形容。 “ 大 漠孤 烟直 , 长河落 日圆。 ” 黄沙
噪林逾静 , 乌鸣 山更幽 ” 、 “ 月出惊 山鸟 , 时 莲 花都有高洁 的特 点 暖所体现的情绪 , 注意 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共同营造 了清幽脱俗的境界。关于景 鸣春涧 中”用 鸟鸣 不仅 表现 了山谷 的幽 照 ,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单元知识一:诗歌的特点与鉴赏一、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世界上形式最古老、语言最凝练、抒情性最强且近乎音乐的文学体裁。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合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一起,统称为诗歌。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朱光潜则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区别诗与散文,给诗下了这样的定义:“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并指出:“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些言论,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
散文、小说、戏剧都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议论。
而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不仅篇幅字数受限,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
所以,诗人必须要用最少的语言,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这就要求诗人在表达时选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贡或最富有特征的事物,道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一种“形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滲透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跟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鲜明,所以说,诗歌是一种最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样式。
“诗言志”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必须饱含情感;无情而叙事,往往会使人感到淡乎寡味,缺乏艺术感染力。
在饱含情感这一点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典范。
诗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李、杨悲剧的始末,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相思相恋之苦。
白居易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现代著名抒情诗人郭小川也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第三,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
(完整版)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学习要点】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3了解考查模式,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4掌握答题步骤,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知识铺垫】1。
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卢纶《送李端》(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范例剖析】赏析意象与意境:【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歌意境的分类
诗歌意境的分类1.诗词中意境的分类有⼏种诗词中意境的分类有:(1)热烈崇⾼、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曹操的《观沧海》:东临揭⽯,以观沧海。
⽔何澹澹,⼭岛竦峙。
树⽊丛⽣,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之⾏,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幸甚⾄哉,歌以咏志。
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2)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李⽩的《关⼭⽉》:明⽉出天⼭,苍茫云海间。
长风⼏万⾥,吹度⽟门关。
汉下⽩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还。
戍客望边⾢,思归多苦⾔。
⾼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王维的《⼭居秋暝》: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淀⼥,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这⾸诗的特点在于通过描写⼤⾃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4)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王维《使⾄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诗的特点在于写景则壮阔开朗,虚实相⽣;抒情则豪情满怀,飘逸洒脱;⽂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5)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第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宅第皆新主,⽂武⾐冠异昔时。
直北关⼭⾦⿎震,征西车马⽻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这⾸诗的特点在于思想上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
(6)清新素雅、⾃然淳朴典型代表——《古诗⼗九⾸》:⾏⾏重⾏⾏,道路阻且长,相去⽇已远,思君令⼈⽼,与君⽣别离。
会⾯安可知。
⾐带⽇已缓。
岁⽉忽已晚。
相去万余⾥,胡马依北风,浮云蔽⽩⽇,弃捐勿复道,各在天⼀涯。
越鸟巢南枝。
游⼦不顾反。
努⼒加餐饭。
这⾸诗的特点在于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风格纯朴清新。
诗歌鉴赏解读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诗歌鉴赏解读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诗歌鉴赏:解读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感染力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诗歌的意境解读诗歌犹如一幅画卷,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诗歌的意境常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
1.自然意境自然意境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赋予其以情感色彩,诗人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李白的诗作《静夜思》中,诗人通过描绘明月和庭院中的梧桐树,表达了对逝去的爱情的思念之情,给人以寂寥的感觉。
2.人生意境人生意境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能够揭示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自己的身世,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给人以深思之感。
3.情感意境情感意境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之一。
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诗人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例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和弟弟的情感交流,以及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引发了读者对亲情的深思。
二、诗歌的艺术特点解读除了意境的表达外,诗歌还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截然不同。
1.节奏和韵律诗歌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表达着美感。
诗人通过对诗句的抑扬顿挫、长短节奏的变化以及韵律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性。
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常常能够感受到这种韵律的美妙,进而加深对诗歌的情感认知。
2.简洁而富有意象相比于散文,诗歌更加注重精炼和简洁。
诗人通过寥寥数语,常常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并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诗歌中的意象也是一种常见手法,通过对形象的有意选择和组合,诗人能够进一步增强诗歌的表达力。
3.抒情和思考诗歌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抒情和思考的能力。
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
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一.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现的是人类的共同的情感,无外乎是“喜怒哀思愁”等方面,具体如下:1.喜系列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征战沙场的无畏、保家卫国的壮志、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
2.怒系列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对统治者穷兵膜武的揭露、对官吏贪婪的厌恶、对战争的厌弃,等等。
3.哀系列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
4.思系列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
5.愁系列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对无限离愁的忧伤,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对羁旅漂泊的忧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
二.古诗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如下: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丑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养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辑《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默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5.征人厌战,向往团聚安宁的生活;贬滴时,思乡怀人;闺中怀人(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回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
古代诗歌意象的作用及分类
古代诗歌意象分类意象,就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得客观物象,就是作者内在得思想情感与外在得客观物象得统一。
意象得作用:①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得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②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得基调。
③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与边塞诗为代表。
如“枫叶荻花秋瑟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分析诗歌意象得方法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找意象诗中得意象有: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等(2)析意象首先抓住意象本身得特点进行分析。
即意象前后得形容词或动词,有突出事物特征得作用。
“空”“新”“明"“清”“喧”“动”更渲染突出了“幽静"“清新”“皎洁”“清澈”得特点。
(3)分析寄托在意象上得情感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得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等烘托了清幽澄澈得环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淡雅、清新质朴生活得向往,折射、反衬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得厌恶.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得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得基本含义;②用精炼得语言概括形象得特征;③结合诗歌得主旨指出所描绘得形象得表达作用与艺术效果.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得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就就是通过江水中得月影、冲淡柔与得月下灯光、联拳静憩得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得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得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得与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得向往。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落月、啼鸟、霜满天得秋夜,江边得枫树、渔火、寒山寺飘来得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得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得羁旅之愁一、送别类1、杨柳杨柳得依依之态与惜别得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神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恩.例句:《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意境意境的类型:1宁静恬淡:漫步,游山玩水,享受生活,隐居,垂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清幽:竹林,深山,乡村,月夜3凄清:秋天的景色,下霜,露水,笛声,4雄浑壮阔:雄浑指声音的力度大,响。
壮阔指场面大,壮观。
大漠、长河、大海、长空、原野、千、万等数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5明丽:鲜明,美丽。
鲜花遍地,水明澈,山清秀,色彩对比鲜明6朦胧:雾,月光下,烟笼罩,水气弥漫。
“烟笼寒水月笼沙”7空灵:难以捉摸的,多是声音。
钟声,鸟鸣,琴声,“隔叶黄鹂空好音”8苍凉辽阔:苍茫壮阔,又没有什么生机。
戈壁,大漠,边塞、人烟稀少的高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9萧瑟凋零:萧瑟,秋风的声音。
也指秋天的景象。
没有生机,草木枯黄。
凋零,一种指暮春时节的花落。
伤感但有生机。
很多写伤春。
另一种指秋天没有生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宁静恬淡11残败荒凉:断墙壁,荒芜的田园,城池,遗迹。
“宜阳城下草萋萋”指出与意境词语对应的内容:训练一:1宁静恬淡(甲)大漠,长河,大海,长空,原野,千山,2清幽(乙)垂钓,漫步,徜徉山水,看花开花落,3凄清(丙)竹林,月夜,乡村,深山,4雄浑壮阔(丁)霜,露,秋雨后,蝉鸣、笛声,箫声,5明丽(戊)断壁,残垣,废墟,爬满薜荔、藤蔓,苔藓, 6朦胧(己)叶落,花谢,草枯,秋风的声音,7空灵(庚)满眼戈壁,人烟稀少,大漠,边关,塞外,8苍凉广袤(辛)烟雾笼罩,水气弥漫,月光昏黄9萧瑟凋零(壬)飘渺难捉摸的。
古寺钟声,鸟叫声,回音,10残败荒凉(癸)鲜花遍野,色彩鲜明,水波清澈,指出与意境词语对应的内容:训练一:答案:1宁静恬淡(甲)大漠,长河,大海,长空,原野,千山,万水, (1-乙)(2-丙)3凄清(丙)竹林,月夜,乡村,深山,(3-丁)4雄浑壮阔(丁)霜,露,秋雨后,蝉鸣、笛声,箫声,(4-甲)5明丽(戊)断壁,残垣,废墟,遗迹,爬满薜荔、藤蔓,苔藓,(5-癸)6朦胧(己)叶落,花谢,草枯,秋风的声音,(6-辛)7空灵(庚)满眼戈壁,人烟稀少,大漠,边关,塞外, (7-壬)8苍凉广袤(辛)烟雾笼罩,水气弥漫,月光昏黄(8-庚)9萧瑟凋零(壬)飘渺难捉摸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意境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中的核心问题。
所谓“意境”,从创作主体而言,它是诗人的主观之情、理与被表现的客观事物之形、神以及诗人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感悟所形成的艺术画面。
绝大多数的诗歌不以塑造人物,描述故事为己任,它所要表现的是诗人心灵思绪的片断,借助的常常是与之相对应的山水草木等事物的形貌,赋之以灵性,寄之以情思,它们不同的艺术形态,则是诗人独特匠心的展示。
从接受主体而言,则是凭借诗歌艺术语言的媒介,糅合一己之人生经验,再现诗歌中的艺术情景,并从中体悟、玩索与反观自身,从而产生心灵的回应与共鸣。
正如晚清词家况周颐所云:“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
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蕙风词话》卷一)所谓“缔构”者,盖因诗歌之审美形象皆为零碎、片断、跳跃之故,需读者驰骋联想再予补充、丰富、完美之,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之鉴赏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呢。
诗歌的创作与鉴赏,实乃艺术审美形象之传递与转换,如此而已。
在中国诗歌史上,任何一首历经岁月、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成功范例。
《诗经》《楚辞》中已不乏其例。
例如《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発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九歌·相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前者表现诗人可望不可即之心绪,含咫尺千里之感伤,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
后者则寓愁思于落叶秋波之中,遂起千古“悲秋”之意象,意境萧瑟而闳约。
与意境创造之实践相比,意境理论的产生与成熟却要晚得多。
“意境”一词,盖出于佛经。
佛经中的“六根”——眼、耳、鼻、舌、身和意,产生了所谓“六境”。
《门经·卷第九》就有:“眼根色境”、“耳根声境”、“鼻根香境”、“舌根味境”、“身根触境”和“意根法境”等经论。
《阿毗达摩俱舍论·卷第一》中又有:“於六根中。
眼等前五唯取现境。
是故先说。
意境不定。
三世无为。
”佛经以为人体与外界事物之联系,当以人之感官最为直接,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应的便是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为此五者“唯取现境”,具有直觉性。
唯有人之“意境”,乃“意念之境”,它既依托于人体及意识的感知经验,又可以超越自身之“现境”,因而其与道家之“坐驰”和艺术之“想象论”也就最为接近。
从哲学上讲,佛教所云之“境”,在某一层面上,实质是指诉之于人之感官与意识的形象感知。
最早将“境”作为诗学术语引入诗歌领域的是唐人。
唐代诗僧皎然《诗式·取境》云:“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这里的“境”,就包含了主客观统一、驰骋艺术想象的意思,就是指意境的创造问题。
皎然还在《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中有“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的诗句,也说明了诗人的情思是包容在诗歌的意境之中的。
只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意境”,古人往往只称“境”或“境界”。
概括古人意境理论之特点,大致具有发散性、相关性和多样性之三端。
一、发散性。
诗歌贵在以有限之文字表达无限之情思。
钟嵘《诗品序》释“兴”曰:“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
”“兴”有感发、联想之义。
皎然《诗式》:“缘境不尽曰情。
”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境生于象外。
”梅尧臣所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均是。
诗人营造的意境,读者完全可以读出不同的意味。
这已是做诗与读诗的常识,不必多言。
二、相关性。
皎然《诗式·辨体》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认为“高古”、“飘逸”等风格均从诗歌的意境中体现出来, 故风格论与意境论关系甚密。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是通过描绘不同的艺术意境来展示不同的诗歌风貌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将“词眼”与意境相联系。
评赏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语,有“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的名言。
作为诗歌的核心理论,举凡诗歌的创作、风格、表现、鉴赏等理论最终都与意境理论相关。
甚至可以这样说,其他理论其实都是围绕着意境论来构建的。
三、多样性。
古人论诗有“情”“景”“事”“理”四要素之说。
故而意境者决非仅仅用“情景交融”四字便可简单涵盖者。
在具体的诗作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意境类型。
在这方面,唐代王昌龄《诗格》中的“三境说”极值得注意。
其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对王昌龄的“三境”,向有不同之理解。
其实古人与今人的最大不同,就是古人从不从理论到理论地玩“纯理论”,他们都坚持从创作中来,再回到创作中去,他们的论诗和赏诗,都是最终为写诗服务的。
明乎此,王昌龄的“三境”就不难理解。
这里的“三境”,实际上就是意境的三种类型。
只是把偏重于描写景物的(如山水诗)称为物境,偏重于抒写情怀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说理言志的称为意境。
第一种:物境。
其意境特点是:以景为主,景中藏情。
景重,情浓,意淡。
比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诗人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大获全胜后,于是年秋天回师经过河北碣石山时所作。
这是我国较早的一首描写山水的诗,“水何澹澹”以下十句,写出了山海的壮阔和雄浑,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起伏澎湃的波涛,突兀耸立的山岛。
接下来写秋风秋色,诗人一反传统的悲秋情绪,把秋天写得极富生机,树木繁茂, 百草丰美,充盈着顽强的生命力。
然后再写大海,在秋风中其浩渺波涌的气势,似乎要囊括日月,包容星河,吐纳宇宙。
这种描写,正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也是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雄心壮志的艺术展示。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均是这一类作品。
也有的写景更客观,情思更隐蔽,更追求一种景物之外的韵味。
如韦应物的名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全诗以客观的描景写物见长,直抵物境。
诗之尾句最为有名,宋代以后常为绘画之题,其神韵情味可见一斑。
上联两句写西涧白日之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下联状春夜潮涌舟横之象,“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写出野趣,一个“横”字,点出姿态。
清人黄叔灿的《唐诗笺注》评此诗:“闲谈心胸,方能领略此野趣。
所难尤在此种笔墨,分明是一幅画图。
”王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也说:“写景清切,悠然意远。
”虽然也有人以诗人当时之处境心情,认为:“‘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
末句谓宽闲寂寞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
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也。
”(高發《唐诗品汇》引谢叠山语)不管诗歌是否为“诗人感时多故而作”,但此诗之传世,肯定是写景之自然,韵味之无穷的缘故。
宋代寇准《春日登楼怀旧》:“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欧阳修《采桑子》词:“残阳夕照西湖好,花坞萍汀,十里波平,野渡无人舟自横”,均是袭用韦应物诗中景语,足见其影响。
李白《独坐敬亭山》、王维《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等,均是这类作品。
宋人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诗,正可与韦诗相媲美:“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时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其“物境”,与韦诗也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种:情境。
特点是:以情为主,景为情设,情中带景。
情重,景散,意明。
这类诗歌的意境构不成整体的艺术画面,它是根据情感的需要设置情境,为抒情服务。
且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称此诗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忧国忧民的诗人终于等来了“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喜讯,满心的喜悦不可抑制,倾泻而出。
全诗就是围绕着一个“喜”字,来展开情境。
首联写喜出望外之情,用喜极而泣加以烘托。
颔联紧承上面写来,先写妻子的愁容一扫而光,继写自己匆匆收拾准备回乡的狂喜之情。
下面四句乃想象之辞,战乱一旦结束,一路返乡不用再担惊受怕,所以可以放歌纵酒,伴随着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色,与妻儿们高高兴兴地出发,颈联所表达的情景,恰与其《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伤之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是何等的快意!尾联用“即从”、“便下”与“穿”、“向”四个极其连贯的动词,绾结四个地名,一气直下,酣畅淋漓地写出了归心似箭的迫切心情。
由于诗人扣住了“喜”字来写,以情为重心,以此带景,移步换形,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
正如《杜诗说》所云:“言愁者使人对之欲哭,言喜者使人对之欲笑。
盖能以其性情,达之纸墨,而后人之性情,类为之感动故也。
”这说出了杜诗善于营造情境的特点。
这类诗歌的艺术画面虽不如山水诗那样的统一浑成,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仍有着意脉上的贯串和联系。
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咏怀古迹五首》,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李商隐的《锦瑟》等无题诗均是。
第三种:意境。
特点是:以意为主,以气取胜,富有理趣,意中传情。
意重,情浓,景淡。
这里的“意境”与今天概念不同,特指一种以立意和理趣取胜的作品。
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总把意境等同于可以再现的艺术画面,这没有什么不对,但从创作的实际出发,这样的认识又欠全面。
因为有不少佳作,如果说有什么艺术画面的话,它不是通过诗歌的字面去获得,而是要依靠读者从诗人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和气概中去把握。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这里说的“喜怒哀乐”,除了指人的情感外,当还包含有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
当然这种理性的认识,是要通过感性的美的形式来表现的。
比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作将诗情与哲理相结合。
前四句以龟蛇为喻,说明万物都有“竟时”的客观规律,中间四句以老骥起兴,写出壮士暮年雄心不减的豪情,后面四句直赋哲理,指出虽然万物有终,生命有限,但生命的长短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保持乐观的精神,就可得到生命的延长。
诗人一反常人悲衰嗟老的颓丧情绪,以辩证的思想,诗化的哲理,升华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