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为什么要用刘备对比曹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把刘备和曹操对比最终是为了表现作者自身的个人诉求

罗贯中贬低曹操,是与他自生有密切关系的。罗贯中为“有志图王者”,为张士城幕僚,想通过辅佐张士诚成就图王之业,但最后张士诚失败,朱元璋取而代之。他觉得他的遭遇同诸葛亮极为相似,而曹操就成为了他想象中的朱元璋,他当然要抒发不满了。

其次,封建主流思想影响有关。

三国的故事并非罗贯中原创,而拥刘贬曹的倾向早在宋元朝的时候已经萌发,中国儒家文化的千年积淀已经形成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是讲究“忠”、“仁”的,崇尚正统的,这种思想特别是在宋元时期民族矛盾激烈的时代表现得尤为特出。

所以三国演义中,肯定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人爱民从而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赞美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风度;而批判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揭露了他狡诈、忌刻和专横,这

种拥刘贬曹的思想实际上是寄托着作者对历史上汉族政权的依恋、对明君的期盼和对暴君的憎恶。

贬低曹操是从宋朝开始的。唐太宗还曾自比曹操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连皇帝老子都这样当时肯定没贬低曹操的事。但到了宋元二朝,尤其是南宋元朝,在中原(三国时魏的主要领土)的是少数民族,汉族代表的朝廷偏安一隅,就好似三国时的蜀国,贬低曹操就这样开始了。用为小说它总要树一个反面人物的吧,很不幸曹操被罗贯中选中。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说明了问题。

正统论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不管当朝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一旦坐稳了江山,肯定以自己为正统大肆宣扬了。而曹操当初“挟天子以令诸侯”,威逼东汉汉朝皇帝肯定为历代的皇权所不耻。所以在明代以前,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对曹操这种行为都加以贬低,并添加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自私的话及很多表现狡诈的事件,什么梦中杀人、官渡之战杀粮

官等。反过来,刘备则以汉室宗胄自据,由他来继承汉业是正当的,所以在官方或民间都认为刘备是正统。

最后,与改编者有关。

罗的原本《三国演义》已经失传,现在的通行本是明末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改编本,据说是从二百四十回版本改成的。毛家父子和著名的怪物金圣叹同时,彼此还有不少联系,受金圣叹批《水浒传》的启发和诱惑,毛氏父子开始改编、注释和评论《三国演义》,过程十分艰苦。由于有金圣叹糊里糊涂死于秀才造反的教训,所以毛批三国很有特色,就是在丝毫不触犯清朝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拼了老命去实现自己的正统梦。经过颇具匠心的改造,终于把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蜀汉树立成最强大的国家,把刘备和诸葛亮作为唯一的典型的正面人物来强化。在大家嘴里最喜欢也是最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空穴来风没有确凿的根据的,例如:“三顾茅庐”、“群英会”、“借东风”、“空城计”、“千里走单骑”、“长坂坡”、“华容道”,等等,

这些后来为民间百说不厌、百演不衰的段子绝大部分是创作的,其流传至今的广度和深度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笔下功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