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当前经济形势状况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突出矛盾主要体现在: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下降,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压力加大,政府债务负担和财政风险上升,财政政策空间明显收窄;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化解任务艰巨。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四是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外因包括世界经济仍然不提供“增长红利”。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预期也被调低。在发展中国家里,经济增长预期也将有所下调。国际社会曾津津乐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虽初现端倪,但未成气候。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但这个新事物要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经济景气的强大动力则云路尚遥;内因包括,我国经济增长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目前,我国劳动投入和劳动参与率趋向下降;资源资本化已基本结束,资本报酬递减导致资本投入增速亦呈下降之势,二次产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瓶颈;产业结构缓慢向三次产业转移,但三次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以及传统行业的效率提高都面临动力不足的挑战,这些因素都导致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位于7%至8%之间较以往略低的速度水平上。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当前增长速度下降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片面追求快速度,已无经济规律依据,唯有强调质量和效益,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统计数据表明,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趋于改善,而这正是今后要着力追求的目标。

二、当前人力资源现状

经济形势的转变,带动了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我们先看一下我

国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力资源总数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以上。尽管我国有着巨大的人力资源数量,但是总体素质却比较低。据初步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科技人员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每百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仅是发达国家70年代平均水平的3%-4%。而我国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则更低,仅为发达国家的1%-2%。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刚刚是小学毕业;尽管我国有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但是他们只占人口总数的2.3%,与发达国家的10%-20%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老化,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对人力资源的资本投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用人单位要继续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从“成本逐利”向“人才逐利”方式转变,所以中国正面临着极大的人力困境,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进入由初阶向高阶发展的阶段。

三、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中国引入人力资源概念不过二十余年,真正称得上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恐怕还是可数的,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人事管理上,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也按六大模块进行,但形式总是多于内容。在这一方面,很多跨国的大型外资企业反倒给我们做出了典范。

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岗位设置随意,多数是因人设岗,很少能够做到在公司成立之初从公司未来发展规划角度对岗位和职责进行设置;很多公司不成立单独的人力资源部,职能与行政部门合一,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只定岗1至2人,可想而知,声称的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其实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得很随意,缺乏严肃性和各类培训开展必要性的探讨,最终无疾而终,导致薪酬预算中的培训预算基本闲置;不能很好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做不到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景,最终导致高离职率,缺乏员工队伍稳定与忠诚;或制度内容脱离公司实际情况,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或制度不公开、执行不

公正、奖惩不透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多数还是非专业人员,甚至有个别用人单位认为不好安排岗位的人员都适合从事人力资源或行政管理工作。

以上种种现象,说明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没有彻底替代传统人事管理,严重地说,有些只是停留在人事上的发发工资、记记考勤、做做用工与退工等等这些冰山一角的人事工作。这种管理,根本无法提高用人单位经济效益,更提不到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四、新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新的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角度。人力资源战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下属概念,它是指企业在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全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出发,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作出的总体策划。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战略及其规划进行全方位的指挥、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它是“通过人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设计的组织系统”;有的专家认为,它是“为促进企业实现目标的规划性部署与方式”;还有人认为,它是“把人力资源实践活动与业务战略联系起来的过程”,它包括识别实施业务战略所需配备的人力资源能力和保障这些能力而专门设计的政策和实践做法。这些学者的分析判断基本上概括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涵,可以得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了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更高阶段,对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直线主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们不但应当具备战略规划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更高水准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确定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性,即保障企业有利润、有产出、有竞争、有技术,员工发展先于企业发展,同时帮助企业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还要讲究全局性。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明确地指

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无论是从战争战略学的角度看,还是从企业战略学的角度看,战略问题是指具有全局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研究带有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由此可以推论,研究企业生存发展的,带有全局性的指导规律,同样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要将企业经营的长期性目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由过去仅仅满足和实现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要求,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持系统。在人力资源规范方面,要从狭义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计划,提升到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总体竞争优势,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制订企业总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性质和功能也要发生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单一的行政性事务管理转变为整体的专业性职能管理,再转变到综合的系统性战略管理。人事部门将要具有半独立性的地位,既具有一定的参谋性又具有一定的决策性。这种转变更加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控制性,以保障各个层级直线主管人事管理活动的政策性和公平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新变化体现出,人事部门不再是服务性、咨询性和控制性的参谋部门,它已经完全转变为足以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表现和绩效的重要决策部门,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和直线主管部门的重要支撑系统。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部门性质和地位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角色、管理职能也发生转变。要从企业的总体出发,立足全局,关注长远,力求管理理念、组织制度和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竞争优势。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其战略职能的重要性要日益增强。

总之,无论是从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方面来分析,还是从专业理论和学科发展方面去考察,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不但面临着以往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巨大变化,也产生了过去未曾有过的一系列新特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初阶向高阶,乃至向更高更新阶段的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