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初中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篇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更能展现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也是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

为此,我认为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不断进行课堂改革,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大力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精”,就是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结合学生实际,把提高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

“真”,就是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旦实验出现问题,教师一忌慌乱,二忌简单,三忌虚假,教师对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并且保证实验一举成功。

一出现的问题迅速分析原因,找出错误,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然后重新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显”,就是显明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增加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构建高效课堂。

因此,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器材足够大,确保所有学生看的清楚,看的真实,必要时自制教具。

二、用“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方法。

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

三、用“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实验就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合作精神。

自从县上教研室大力开展有效教学之后,我对物理实验教学做了以下改进:(一)改讲解物理规律为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物理是研究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物理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过程。

几个物理光学实验的改进与设计

几个物理光学实验的改进与设计

几个物理光学实验的改进与设计高二物理光学部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

在教学中,做好实验能提高教学效果。

这里,我们改进、设计了几个实验,供大家参考。

一、用多媒体手段观察双缝干涉条纹通常做双缝干涉演示实验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采用激光光学演示仪,使激光束透过双缝,在光屏上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其二是采用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仪,使白光或者单色光依次透过单缝、双缝,然后经观察筒来观察干涉条纹。

两种方法都必须在较暗的教室里实验,所形成的双缝干涉条纹都较小且暗淡,教室里的大部分学生,只有靠近装置才能观察到装置和条纹。

为此,我们设计了用多媒体手段观察双缝干涉条纹实验,即用视频展示台拍摄条纹,用电视机或投影机播放,取得了较好的实验和教学效果。

改进的双缝干涉演示实验所需的器材为:学生分组用双缝干涉仪的部分套件(0.2mm双缝、单缝、长圆筒、短圆筒、两个支架、红色和绿色滤光头),光具座及其插杆3支,12V5W灯泡,电源,21英寸彩色电视机(或者投影机),清晰度高于400线的视频展示台(或者摄像头),实验场所的光线不需太暗。

装置的组合方法为:在光具座上,依次通过插杆放置灯泡、装有单缝的短圆筒、装有双缝的长圆筒,长、短圆筒套接为一体。

展示台的摄像头对准长圆筒的末端,展示台的视频输出传至电视机。

装置的调整分三步。

一是调整灯泡、单缝、双缝的位置,使三者等高共线。

二是调间距,即灯泡与单缝相距10cm,长圆筒末端与摄像头间距20cm。

三是摄像头的拍摄方位与焦距调整。

应先调焦至广角,以便能在电视机屏上观察到灯泡灯光透过单、双缝后形成的亮斑的图象。

然后逐步调焦放大图像,并微调拍摄方位,使亮斑变为干涉图样,且始终居于机屏的中央,直至彩色条纹达七条以上,并且亮度较大为止。

本演示实验的优越之处有三点:①能让教室的每位学生,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形成的放大的清晰的彩色条纹。

②在单缝前分别套上绿色、红色滤光头,观察和比较相同物理条件下形成的绿条纹和红条纹的间距差异,红纹间距略大,直观地说明红光比绿光的波长大。

浅谈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浅谈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们做实验或陈旧惯俗 、 或可见度差 、 或实验现象持续 时间
短 , 而影 响了教学效果 。 从
一 , ,
图 5 图6 2 实验 改进 .


图4
如图 6所示 ,在原装 置的塞子 上插 入一 根直角玻璃 管, 且玻璃管 的水平部分预先贮人一段带色 的小水柱 , 把

惯 性 现 象 的 实 验 改进
采用如 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 口含着橡 皮管 吸气 或吹气来改变系统中的压强 , 观察水 的沸腾情况( 装水 的
1实验 缺 陷 .
物 理 教 材 中用 来 说 明 惯性 现 象 的实 验 是 ,在 小 车上 试管底部应加一些粗砂或碎瓷 , 以防崩沸 ; 在另一空试管 放 置 一 块 小 木 块 , 示 “ 然 拉 动 小 车 时 , 块 由于 惯 性 中插入玻管 , 演 突 木 连接加热系统 , 以防热水汽吸人 口腔 ; 该实
2 实验 改 进 .
管子上 , 并迅速地来 回拉绳 子 , 一会 儿 , 听到 “ 的 过 会 砰”

如 图 3所示 ,用两只不 同颜色 的发光二极 管反向并 的小灯泡接入 6 V的电源中来做实验 。
3 实验 改 进后 的优 点 .
声, 软木塞被乙醚蒸 气冲出管 口。乙醚 的温度升 高 , 甚
二 、沸 点 与压 强关 系的 实验 改进 1实验 缺 陷 .
在水的沸点与压强关 系的演示实验中 ,教材采用注 射器来 改变密封系统中的压强。小注射器受本身体积的
局 限 , 能 在 一定 范 围 内改 变密 封 系 统 中的 压 强 , 小 注 只 用

图2
图3
68 ・
谭小红 : 浅谈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一、"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改进改进装置用化学实验室中的大号试管代替烧杯。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以下优点:1、保证了水的质量不会偏多(每次实验只要装1/2到2/3试管的水)2、无需考虑水的初温3、直接对试管加热,减少了原装置中石棉网的吸热和散热过程,且试管口相对较小,散热也慢如再辅助注射器,橡皮管(或医用输液管)、橡皮塞用其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效果也非常好。

二、对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改进一器材:笔杆。

尺子、自己的头发、纸屑或纸条若干。

实验方法:用笔杆或尺子在自己头发上用力擦几下,试着吸引纸屑或纸条,会看到纸屑或纸条自动跳起。

改进二器材:纸条若干、薄塑料袋一条,纸条长10cm左右,宽1cm左右,塑料袋长30cm左右,宽1cm左右。

实验方法:把纸条平方在桌面上,用一只手捏住塑料袋的一端,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塑料袋并从捏住端往另一端摩擦,力度应适当。

这样重复几次,然后把塑料袋与纸条平面纸条接近到适当距离时,就会看到纸条自动跳起。

三、证明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的改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用一个纸杯和一块小金属做器材,将小金属放在纸杯中(把金属当作纸杯的一部分),将纸杯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纸杯会浮在水面上;将纸杯捏成团,纸杯便沉到了水底。

(实验时为了不造成疑问,可以不让学生知道纸杯中又小金属)设计意图:学生在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有的学生猜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本实验中装有小金属块的纸杯和被捏成团的纸杯质量没有变化,但受到的浮力却不同,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了实验效果:学生通过小实验进行的验证,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也就认可了,纠正了错误的猜想。

六、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1)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瓶壁薄一点的更好)用热水涮一下,然后盖好瓶盖,会发现瓶子慢慢地变瘪了。

打开瓶盖后,瓶子又重新鼓了起来。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演示实验的改进和补充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演示实验的改进和补充
的培 养 。 五 在 实 验 教 学 中 突 出探 索 方 法 的 培 养 物 理 教 学 常用 的有 实 验 归 纳 法 和 实验 验 证 法 .在 教 学 中应 有 意 识 地 安 排 这 两种 方 法 加 强 训 练 例 如 , “ 电 阻 ” 节 的 教学 中 , 可进 行 这 两 种 方 法 的训 在 总 一 就 练 。 1 应 用 实 验 归 纳 法探 索 电 阻 串联 。 先 , 师 要求 学 生 根 据 () 首 教

的底 面 , 之 紧密 接触 , 后 缓 慢 地 向 容 器 中注 水 , 整 个 蜡 块 使 然 使
都浸没在水 中, 块并不浮起。 蜡 如果 将 蜡 块 与 器 皿 底接 触 处 推 开

道小缝 , 水浸入 , 块则很快就浮起来。 让 蜡 通过 对 比 , 学生 对 浮
以 实 验 作 为 新 课 的设 疑 引入 , 到 激发 学 习 兴趣 的作 用 , 起 而
【 文献 标 识 码 】C
【 章 编号 】6 18 3 (0 00 — 18 0 文 17 — 472 1)2 0 0 — 1
制 , 有 强 调 滑 动 变 阻器 的使 用 注 意 事 项 , 没 即使 用 前应 将 滑 片 置 于 阻 值 最 大位 置 , 我在 课 的最 后 设 计 了 一个 实验 环 节 , 使学 生观
既 能 使 学 生 对 实 验 获 得更 加 清 晰 的 印 象 。 到 物 理 知 识 . 学 又
能 培养 学 生 的实 验 能 力 , 高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和 主 动 性 。 提 在 “ 力 ” 课 的教 学 中 , 了揭 示 浮 力 产 生 的 原 因是 水 的 浮 一 为
向 上 和 向下 的压 强 差 对 物体 造 成 的压 力 差 。我设 计 了 如下 浮 力 消 失 和 产 生 的 对 比实 验 ,把 一 蜡 块 的 底 面 紧压 在 平 底 玻 璃 器 皿

几个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几个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几个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来源: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作者:张惠文章来源:实验教学与仪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形成直接的物理感性认识。

但是有些实验对于条件欠缺的学校来说是难以实现的,为此,我对下面几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楞次定律的实验用剪刀将铝质易拉罐剪成两个宽约1~2cm的铝圈,取一根长约15cm的饮料吸管,将两铝圈分别用胶带纸粘在吸管的两端,并将其中一铝圈剪断,将吸管搁在一个废灯泡上(图1),便能用强磁铁做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了。

图1二、分子力的实验用剪刀将质量较轻的塑料板剪成半径约8cm的圆板,用烧烫的细铁钉在板的中央灼穿一小孔,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小孔,并在穿过去的橡皮筋的另一端系一根轻小细棒,使之不会脱落。

手提橡皮筋的另一端,观察此时橡皮筋的长度,再将图板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盆水中(图2),用手向上提橡皮筋,直到橡皮筋的长度伸长至原来的2~3倍时,圆板就能被提出水面。

图2三、冲量实验找几根塑料吸管,取一根牙签(若两端均为尖端,则切去一个尖端),将牙签放入管中,用嘴对准管口吹气,牙签将从吸管的另一端飞出。

该实验令人感兴趣的是吸管越长则牙签飞得越远。

原因是吹气所用的力为一定时,管越长,则牙签的受力作用时间越长。

由Ft=△p可知,牙签的动量变化越大,牙签飞出时的速度也越大,飞得也越远。

事实上,这与长枪比短枪射程远的原因是相同的。

该实验可在上动量定量这一课时演示。

若吸管不够长,可将2~3根吸管接成较长的管子,接的方法是剪一段约2cm长的吸管,将其剖开包在接头处,再用胶带纸缠几圈便可。

四、库仑定律实验如图3所示,M为带绝缘柄的金属球,丝线上的小球用很轻的泡沫小球做内芯,外面包上导电的铝箔。

利用感应起电机使M和铝箔小球同时带上正(负)电。

由于起电机的起电效果远远强于摩擦起电,因此铝箔小球产生了明显的偏离。

加快起电机的摇动速度,M和铝箔小球的带电量增加,丝线的偏角θ也增大,说明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变大;减慢摇动速度,则带电量减少,偏角θ变小,库仑力也变小。

初中物理教材中5个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教材中5个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教材中5个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常玉桂 徐晓梅(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收稿日期:2016-07-05)摘要: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光学演示实验能够增强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教材提供的光学演示实验设计有局限,受到教学环境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演示时常不能达到设计所期望的效果.本文选取初中物理教材中的5个光学演示实验,就实验器材及演示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期望这些改进能够改善演示实验的演示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好光学.关键词:初中物理 光学演示实验 改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内容,是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1].物理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图像,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有益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物理新课程标准把科学实验探究引进教学,突出了实验探究活动在物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研究科学所需的探究能力[2].实验可以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的技能,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特别是光学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教材提供的光学演示实验设计有局限,受到教学环境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演示时常不能达到设计所期望的效果.所以笔者通过自制演示实验教具对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现象几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期望改进后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容易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1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原则对光学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教材为主的原则.尽管说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偏向于开放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以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也不再是课程的唯一资源,但它毕竟是对许多一线教师长期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改进的整合,它不仅能很好地突出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任务,还是创新价值取向的标准之一.所以,对中学物理中光学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必须基于中学物理教材.(2)简单方便原则.光学演示实验的优点就在于能用简单的光现象归纳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所以就要求实验操作必须简单.当然,演示实验的结构也不能复杂化.如果片面地追求演示实验的“高”“大”“上”,这样贪大求洋的演示实验也并不一定达到教学所期望的效果.(3)现象清晰的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光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功能就在于它能用明晰易见的物理现象直观地说明问题.而且,演示实验教学功能的实现方式也就是学生的观察,如果演示实验现象不 *国家级专业(物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作者简介:常玉桂(1993- ),女,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徐晓梅(1963- ),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和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清晰,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观察,也就不能获得正确结论,教学效果难以得到相应地提高.(4)提高光学演示实验的生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之所以做演示实验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演示实验的设计和选择必须要做到生动和有趣.(5)增强光学演示实验的科学性原则.物理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科学性.因此,在进行光学演示实验时,实验原理和操作介绍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物理概念,从而学会对现象分析、推理、归纳的方法.(6)重视光学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原则.做任何物理实验都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去进行,确保人身和实验仪器的安全,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实验,不能让学生自己去操作.2 5个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尝试2.1 光的直线传播(1)教材中的不足在探究光在气体中沿直线传播时教材[3]直接以配图的方式讲解光在气体中沿直线传播,如图1所示.并且,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在讲解该知识点时也没有动手做实验,即使有少数教师做实验也只是简单的用激光笔在教室空间里演示(示意性地照射一下),但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不容易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演示效果并不明显.图1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实验改进方法:让激光在塑料瓶中的烟雾中传播.实验器材:塑料瓶,激光笔,香,打火机.演示步骤:将饮料瓶立起来,瓶口向下;点燃香,使烟雾通过瓶口进入瓶内;待烟雾足够时,用瓶盖封住瓶口;用激光笔从瓶底射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效果图:如图2所示.图2 光在烟雾中沿直线传播(3)评述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课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有些知识点课本上并没有相应的实验,如果教师只是从理论上来讲解,学生往往会觉得晦涩难懂.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自行开发实验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尤为重要.2.2 光的反射(1)教材中的不足教材中的实验是把纸板竖直地立在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如图3所示[3],这样在做实验的时候纸板容易晃动,不便于准确地标记出光线的传播路径.图3 研究光反射时的规律(2)实验改进方法:将两者的位置交换,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标记光线的位置还可以简化实验器材,纸板可以用一张纸直接代替,方便学生自主实验.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不同颜色的记号笔,直尺,白纸,量角器.演示步骤: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作出法线;将平面镜垂直放在白纸上标注的平面镜的位置;用激光笔紧贴着桌面上的白纸沿某个角度射到入射点,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会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同时在白纸上标记下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传播路径;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传播的径迹;取下平面镜,用量角器测量法线两侧的角度.实验效果图:如图4所示.图4 光的反射(改进后)(3)评述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找到那些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之间存在落差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该实验的改进,不仅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反应物理规律的实验现象,还可以让学生学到灵活地解决物理实验中的小问题的方法.2.3 平面镜成像(1)教材中的不足教材中呈现的平面镜成像实验如图5所示[3].首先,对刚接触物理实验的中学生来说在实验中需要用到火,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会因为燃烧而不断地变短,如果在有风的环境中进行,蜡烛还会随风飘动,这样没有点燃的那只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难以完全重合;再者学生测量成像距离时,容易造成测量错误.图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2)实验改进方法:将实验器材换为棋盘(带方格刻度)、有机塑料片(形状大小可变的三角板)、玻璃板和支架.物体形状是可变化的(可动态显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棋盘作底座,可直接判断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实验器材:棋盘(带方格刻度)、有机塑料片(形状大小可变的三角板)、玻璃板和支架.演示步骤:在水平桌面上的棋盘中间竖立好半透明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接着将自制的可折叠的三角板放在平面镜的前面,观察它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再拿另一只全同的三角板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它与镜前的物体完全重合,则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棋盘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三角板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三角板,重做实验.实验效果图:如图6,图7所示.(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是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拍摄的照片效果不明显,所以物体的像的图片未附上.)图6 平面镜成像图7 平面镜成像(改变三角形大小)(3)评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善于从各个方面对需要改进的实验进行分析与评价,尽量把它的缺点都列举出来.在明确该实验需要克服的缺点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创造性思维的构建,最终获得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方案.2.4 光的折射(1)教材中的不足在教材[3]中光的折射演示实验是用激光笔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如图8所示.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做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只能看到激光笔光点的位置,如图9所示,却很难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图8 光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图9 光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2)实验改进方法:利用激光笔照射水槽,在水槽中未加水和加水情况下,观察反射光、折射光在水槽壁上的光点的位置,据此画出相应的光路图,以间接呈现反射和折射光路.实验器材:支架,激光笔,水槽,水.演示步骤:将激光笔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支架位置,使激光笔的光斑照射到放置在桌面上的水槽侧壁(未加水),然后向水槽里加水,可以看到水槽底部的光斑移动到了水槽底部.因为激光在空气和在水中的传播路径不明显,不易观察,所以可以观察光点在水槽里的位置,再通过作图的方式得到光的反射和折射路径,进而研究反射和折射定律.实验效果图:如图10,图11所示.光路图:如图12所示.图10 未加水时光点的位置图11 加水后光点的位置图12 由图11作出的光路图(3)评述教师可以转换演示现象呈现方式,因陋就简用自制的实验器材充实物理教学,更好地克服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2.5 光的色散(1)教材中的不足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如图13所示[3],虽然效果好但对天气状况要求高,在实验时如果天气不好,实验难以进行,如果用蜡烛、小灯泡等来代替太阳光,实验效果又不明显.图13 光的色散实验(2)实验改进方法:利用幻灯机和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虽然现在已经具有现成的演示光的色散的实验器材,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中学,这一类型的实验器材仍然欠缺,所以用此实验来验证光的色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实验器材:带有狭缝的纸板(带有宽约5mm,长约5cm的狭缝的不透光的硬纸板),棱镜,幻灯机.演示步骤:启动幻灯机,将带有狭缝的纸板放在投影仪上,只有一束白光从狭缝射入,通过适当的调节,将棱镜的底面朝下,并调整白光的入射角度,使光经折射后投影到屏上,就可以出现光的色散现象.实验效果图:如图14所示.图14 光的色散(3)评述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是教学中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实验在满足物理教学需要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 光学演示实验改进的总结实践中认识到,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可以从以下4方面入手:(1)根据教学需求,增加新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2)列举旧仪器、旧实验的不足,设计、改进实验,总结出最好的演示方法;(3)寻找替代,用自制实验仪器替代老化的实验仪器,增强演示效果;(4)改变实验思维,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趣味性.从以上研究来看,无论是从光学演示实验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而言,还是从它对于学生在认识事物、规律中的帮助作用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言,光学演示实验都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且必须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我们还不能仅仅把物理演示实验当作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而应把它当作是物理教学必有的内容,它与物理学习相伴而行,密不可分.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任何一个物理演示实验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笔者努力通过寻找教材实验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不足对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力求完善实验功能、激发学生兴趣、活化学生思维和提高教学效果[4].参考文献1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3 彭前程.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9,73,77,81,854 吴同华.从寻找“不足”中进行实验创新.物理教师,2013,34(7):50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创新途径和策略应 俊(宁波市镇海中学 浙江宁波 315200)(收稿日期:2016-03-20)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任课教师都非常重视,其中对实验教学的开发,广大同行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就实验方式、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关键词:实验教学资源 开发 改进与创新高中实验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对原有实验的再设计和创造性地使用;对新的实验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对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运用实验改进学习训练对学生实验的内容和方式改进等等途经来实现.通过实验资源的开发,可以提升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积累素材,实现资源共享.下面通过以下5个方面谈谈实验进行改进创新策略.1 实验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理论,教学过程应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发现的习惯和能力.探索性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验也可使学生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从小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有些演示实验所需器材简单,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实验有意识改为学生随堂操作的探索性实验;可以改变实验的呈现方式,对原有实验进行变式和拓展;可以自己制作小实验说明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可以引入多媒体模拟实验现象等等都是可以丰富实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下面就以“静电现象的应用”中的尖端放电教学片段采用的实验方式为例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Improvement of Five 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MaterialChang Yugui Xu Xiaomei(School of physics&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Abstract:The 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can enhance students′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o optics.But the studies also foun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at the design limitation ofthe 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exists.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and weather,etc.,the presentationoften cannot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The thesis selects five 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in junior middleschool physics teaching material,improves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s and presentation methods.It′s been hopedthat these improvements can improve demonstration effect,and help teachers to better complete the teachingmission,and help student to better learn optics.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opt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improvement。

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3m。 2 c ( )是一个 乒 乓 球 , 为 学生 的观 察 对 象 。 作
( )和 ()是 木板 , 3 5 厚约 2m, 每块 木板 上 面挖 c 在
两个 相距 3m 的小槽 , c 作为支 架 。4 标尺 , ()是 可
用长 约 l 宽 约 5 m的硬 纸板做 成 , 了增 加 可 m, c 为 视度 , 每小格 约 5m, 0 1 4 9 1 c 把 、 、 、 、6这 5根 刻 度
即可 。 了便 于滑 动 , 为 可镶 上铝 合金 边框 , 然后 在
上 面贴上 5 6层 白纸 , 一 次 , 掉一层 , 、 做 撕 马上 又
可做 第 二次 。 6 ( )和 ( )是 弹簧 , 9 可用实验 室 一 般 的拉 伸 弹簧 。 7 ( )是振 子 , 笔者用 直 径 约 1 c 的 0m 不锈 钢球壳 , 一 个 直径 约 l m 的孔 ( 钻 c 比软头 笔
8 mm 的铁丝 做 成 如 图形 状 , 轨 长 约 l 间距 导 m,
上下 导轨 , 用来 控 制 画 图 板 在水 平 方 向 上 运 动 ,
使 用 时可 涂 上 一 点 润 滑 油 。 4 ( )画 图板 , 用 三 可 夹板 , 度 比画 图板 导轨 的 间距稍 小 , 度适 当 宽 长
线标 注明显 , 做好 后用 透明胶 带粘 在导轨 一 侧 的 铁 丝下面 。 另外用 节拍器 计 时 。
在演 示 的时候 , 木 板 ()用 书 垫高 , 导 将 3 使 轨 呈约 2。 右 的倾 角 , 0左 然后 调 节 节 拍 器 , 乒 使
乓球从“ ” 置滚 到“ 6 位 置节拍 器 刚好 响 4 0位 1” 次
动 规 律 ,当初 速 度 为 零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明玻璃板一侧粘贴透明薄膜,减少透光。

4.用两个相同的透明小药瓶,其中一只内装上一个led小灯珠代替蜡烛。

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激发学生思维。

实验记录用的白纸学生在课后还可以重复进行观察分析,有利于实验结论的反复论证。

3.茶色玻璃减少透光性,成像更清晰。

4.用led灯珠代替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光的折射的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

直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

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凸透镜 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 1.灯珠的亮度14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原实验要求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观察出现的现象。

改进方法是把一个气球套在空的矿泉水瓶的瓶口上。

先把矿泉水瓶放在热水中,气球明显胀鼓起来,再放入冷水里,气球又明显瘪下去。

演示气体的热胀冷缩。

也可以用一个乒乓,先捏扁,再放进热水中,演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

原实验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操作不方便。

无法把电冰箱、火炉搬到教室当堂给学生演示。

改进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当堂演示,学生也可回家操作,效果好,具有可行性。

15压缩点火取一根火柴,用小刀刮下药粉,倒入引火仪的玻璃管底部,先用力下压活塞一次(以便升高一些温度,起到预热作用),提升后换气并用力迅速压下活塞,火柴被压燃,效果很好,即使在冬天也同样能成功完成本实验。

利用墨水瓶和导管改进几则初中物理实验

利用墨水瓶和导管改进几则初中物理实验

利用墨水瓶和导管改进几则初中物理实验作者:占晨达,陈夏,郑瑜,程洋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第1期浙江省衢州市外国语学校( 324000) 占晨达陈夏郑瑜程洋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现象,领悟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然而,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都顺利开展。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利用身边的器材,创造实验条件,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此,笔者利用身边易得的器材制作出了简易墨水瓶——导管实验仪,解决了多个实验教学遇到的问题。

1 实验器材墨水瓶、红墨水、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导管、毛细玻璃管、打破的温度计)、橡皮塞等。

2制作方法取一个墨水瓶,向墨水瓶中加满被红墨水染色过的酒精,塞入导管和玻璃管的橡皮塞,橡皮塞接口处用凡士林做密封处理,即完成了墨水瓶——导管演示仪的制作。

具体实物如图1所示。

3使用方法3.1 用于微小形变的演示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力的存在》-节中存在着一个的难点,即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然而,学生会在理解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坚硬的物体在受力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形变的。

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实验演示引导学生错误认知的转化,引导学生。

本实验中,笔者选用装有细导管(破温度计的一段)的实验仪,用力挤压墨水瓶(用湿抹布包裹瓶身,避免温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学生可以明显观察到液面柱的上升,从而感知到墨水瓶受到压力后的微小的形变。

3.2用于温度计原理探究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科学测量》一节中指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而书本中描述性的话语只能让学生具有浅层意义上的理解,真正的理解仍然需要依靠实验,为此笔者对教材的活动进行了改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将演示仪放入热水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液面上升,说明墨水瓶已经无法容纳下原有的液体了,液体的体积发生了膨胀。

同时该实验引伸出了温度计的原有模型:墨水瓶就是温度计玻璃泡;玻璃管就是温度计的内径。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模式初探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模式初探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模式初探作者:聂利侠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14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本文从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1 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并且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再缩减物理实验课程,增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物理实验现象来应对考试。

此外,部分学校没有完善的物理实验教学设备,教师只能用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械来给学生演示物理实验,导致实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而难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1.2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大多数的初中物理教师都是按照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步骤来演示物理实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导致物理教师形成比较固化的演示实验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另外,使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始终相信课本上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不利于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2 改进与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意义学校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素养,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水平高的科技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力量。

物理不仅是科技的重要基础,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因此,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我国科技后备人才的建设。

苏科版初中物理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设计

撼 髓计
两 只相 同的锥形 瓶 , 同的胶 塞两 只 , 度 相 长 不 同 的电炉 丝 两 根 ( 电阻 R长> R , 长的 细 ) 等 铁丝 四根 , 同的 玻璃 管 两根 , 制 的红 墨 水 和 相 配 蓝 墨水各~ 瓶 , 相同 的注 射器 ( 含针 头 )两 只 , 学
图 l
参 考 文献 :
r ] 文 军. 图在 物 理 习题 教 学 中的 作 用 . 2赵 建 中学 物 理 教
学 参 考 .0 0 5 . 2 20()P9
_ 1 根 放.物 理 图 像 的 涵 义 及 其 规 律 ,中 学 物 理 , l 张
( 目编辑 栏
李富强)
第 2 8卷 总 第 3 7期 9
图 2
七 电 - " 七 七 4-七 4-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 - 七 七 七 .-4- 4七 ' ' 4-4" 4 ' 七 l 5( 99 5)
的解 析 表 达 与物 理 图形 表 达 的 融 会 贯 通 , 高 学 提 生 将 抽 象 问题 形 象 化 的 能 力 与 综 合 应 用 能 力 。
生 电源 , 滑动 变 阻器 一 只 , 关 一 只 , 线若 干 。 开 导
单 个 装 置 的 组 装 如 图 2所 示 。
1 2 主 要 的 实 验 原 理 .
在两个 相 同的烧瓶 中装 相 同质 量 的煤 油 , 并 用胶 塞密 闭 , 塞 中安放 温 度计 , 中各 放 一 根 胶 瓶 电阻丝 , 甲瓶 中电阻 丝 的 电阻 比乙瓶 中的 大 。 通 电后 电流通 过 电阻丝产 生的 热量越 多 , 体 吸热 液 后 温度 升 高 也越 大 , 度计 的 示 数 上 升 得 就 越 温
两瓶 中玻璃 管 中的液 柱哪 个上升 得 高( 如图 3所

几个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几个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件 的 “ 帧播 放 ”的 功能 ,就可 以捕 捉 到每 两个 相 邻 画 逐 面 上物 体 位置 的变 化 ,从 而 可 以测 出到物 体 的位 移 ,并 探 究位移 与 时间 的关系 。
2实验器材和步骤
实 验 器 材 :平 抛 运 动 实 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 一 个 , 小 钢 球 一 个 ,
秤 ,C 为重 物 ,D 小桶 ,E 为 是溢水 杯 ,杯 中加入 红色 的水 ,F 是升 降
免 玻 璃 管 与小 桶之 间有 作用 力 , 玻璃 管 不 能进 入 小桶 里 的水 中 。 【 改进后 的优 点 】溢水杯 中加 红色水 ,增 加可见 度 ;
平台 ( 摇动手柄,可使平 台高度
I …
— —
— 一 籀 一 一
1 4- 5 -
其他 曲线 运动 规律进 行 拓展 。
关键 词 平抛 运动 ;摄影 法 ;Ec l x e表格 处 理
平 抛 运 动 是 高 中 物 理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一 个 内 容 ,不 毫 米 方 格 纸 一 张 ,摄 像 机 或 者 家 用 D 一 台 , 电脑 和 V 仅 体 现 在 动 力 学 中 ,还 涉 及 电 子 在 电场 中 的类 平 抛 运 相 应 的软 件 ( 要 是 视 频 播 放 软 件 和 图 片 处 理 软 件 , 主 动 的 分 析 。 因此 , 平 抛 运 动 规 律 的 实 验 研 究 也 是 高 中 如 V C I 、P o o h p 。笔 者 使 用 的是 E i S L 、D X h t S o 等 d U 和 阶 段 重 要 的 学 生 探 究 实 验 之 一 。通 常 在 高 中 阶 段 ,研 F r wo k ) 。 ie r s 究 平 抛 运 动 规 律 最 常 使 用 的手 段 是 “ 闪 照 相 ”法 , 频 如 图 1 示 ,在 平抛 运动 实验 器 上贴 好毫米 方格 纸作 所 但 是 这 种 方 法 要 求 具 备 专 门 的 频 闪照 相 器材 。 而 其 他 为 背景 ,作为 后 期 数据 处 理 的一 个 参考 。将 摄像 机 垂直 的 如 “ 写纸 打 点 ”法 、 “ 线 描 述 ”法 等 方 法 在 实 对 准平 抛运 动实验 器 ( 图2 复 迹 如 所示 ),让 整个平 抛运 动 实

电磁阻尼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电磁阻尼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2020年第4期教育与装备研究实验教学电磁阻尼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刘建文摘㊀要:针对两个传统电磁阻尼演示实验的存在的问题(现象不明显㊁成功率低),改变思路,设计新的一个实验方案,效果极佳且同时可以演示电磁驱动现象㊂关键词:电磁阻尼;电磁驱动;演示实验刘建文,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一级教师㊂㊀㊀去年在仙村中学听了一节‘楞次定律的应用“的公开课,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两个实验㊂一个是教材课后问题与练习中的实验:把一枚磁性很强㊁直径略小于铜管内径的小圆柱形永磁体从竖直空心铜管上端放入管口,结果要很长时间才看到磁体从铜管下端落出㊂学生及教师们都被实验现象所吸引,实验效果非常好㊂另一个实验是电磁阻尼摆实验,但却是通过播放课前的学生实验录像来完成,效果很一般㊂课后从任课教师反馈得知,不在现场做 电磁阻尼实验 的原因是此实验的成功率非常低,不容易掌控㊂但尽管如此,也是反复做了上百次实验才拍摄成功㊂倘若 电磁阻尼摆实验 也能现场演示,那就更完美了㊂但如何改进实验才能使现象明显而又容易操作,成功率又高呢?传统演示电磁阻尼实验有两个,其原理如图1和图2㊂图1实验是由于条形磁铁的磁性一般不是很强,弹簧停下来的时间较长而导致现象不是很明显;图2实验的缺点是金属板在摆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转动,而导致实验失败㊂为了解决以上两个实验的问题,把此实验搬到课堂上,笔者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㊂㊀图1图2㊀㊀一㊁实验器材铁架台㊁细绳㊁铁夹子,强磁铁㊁铜板㊁纸板㊁塑料小车㊂㊀㊀二㊁实验构造如图3所示,在铁架台上用细绳挂上一铁夹子,铁夹子下吸附着强磁铁(可视情况需要随时增减磁铁的数量),把一块铜板或纸板放在塑料小车上㊂㊀㊀三㊁实验过程及现象(一)演示电磁阻尼现象①实验前,让磁铁与铜板和塑料小车接触一下,以证明它们之间没有吸引力㊂②移开小车及铜板,用手拉起强磁铁,让其16课程教法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年第4期图3自由摆动,强磁铁几乎在做单摆运动,要很长时间才会停下来㊂③把铜板和小车推到铁架台下方(实验前要调好高度,磁铁不能触碰铜板,也不能离铜板太远),强磁铁很快就停下来㊂④把铜板换成纸板,重复以上②③步骤,让学生进行对比,增强实验效果㊂㊀㊀(二)演示电磁驱动现象①让强磁铁自由挂在空中,用手前后推动铜板小车,强磁铁会跟着小车慢慢运动起来㊂②把铜板换成纸板,重复实验,强磁铁纹丝不动㊂㊀㊀四㊁本实验优点和不足①用同一套设备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电磁阻尼与电磁驱动两个实验㊂②实验现象明显,设备简单,且容易操作,成功率可达100%㊂③通过实验可以向学生传递诸如 磁生电㊁电生磁 物理学的对称㊁逆向思想㊂④本实验方案再次强化 相对 的概念(磁场动,铜板不动)及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㊂但由于涉及到要用 相对运动 及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点解释实验的原理及现象,故学生可能比较难于理解㊂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定量计算复习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初三 溶液中的定量计算 教学为例仇永红㊀何彩霞㊀王环峰摘㊀要:复习教学中情境素材的合理使用是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㊂文中以初中化学 溶液中的定量计算 复习为例,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整合丰富的素材,以核心知识为主线有机串联情境素材,循序设置驱动问题,以之来促进学生学科思维㊁学科方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发展㊂关键词:核心素养;复习教学;素材;定量计算仇永红,北京市昌平一中教育集团西关校区(原昌平三中),高级教师;何彩霞,北京市教育学院,教授;王环峰,北京市昌平进修学校,一级教师㊂㊀㊀ 核心素养 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㊁社会关爱㊁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㊁合作参与㊁创新实践[1]㊂对学生26。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记录5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记录5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记录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记录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记录1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

在教学岗位上付出了很多,也再一次学到了许多。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就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

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

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

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

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

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

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

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

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

课堂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

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实验的改进

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实验的改进

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实验的改进初中物理讲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时,实验室常配备如图1的实验装置。

在进行演示时,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摩擦力相对于导体棒受到的磁场力来讲太大,当电流达3安时,也几乎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但当电流继续增加时,由于导体棒与导轨的接触是点接触,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会使接触部分先熔化后凝固,从而使导体棒与导轨焊接在一起,此时再要使导体棒运动,更是难上加难。

为解决这个问题,介绍两种改进方法。

方法一:所添加的器材:削好的铅笔,铝箔长约18cm,宽约8cm,胶水。

制作过程:用削好的铅笔在铝箔上密密地涂上一层石墨粉。

用铝箔做长约18cm直径约0.8cm的铝箔筒(可利用铅笔卷成圆筒),并用胶水固定好,待胶水干后即可代替原装中的金属棒完成实验。

优点:铝箔筒很轻,使得其与导轨的摩擦很小,更容易移动;铝箔筒上所涂石墨粉一方面起到了润滑作用进一步减小了铝箔筒与导轨的摩擦,另一方面又阻止了原先导体棒与导轨间的焊接作用。

铝箔筒的直径约0.8cm,有效地增加了可见度,可使后排学生更好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方法二:在实验室没有上述装置的条件下自制如下实验装置。

主要器材:铝壳牙膏皮一支(或铝箔),钉子(四个长8cm左右),长方形木板(150cm8cm60cm),铜丝(两根长20cm左右)。

制作过程:在牙膏皮上剪下约9cm长4cm宽的长方形铝片,内表面向外,利用铅笔在水平桌面上卷成一个金属圆筒,卷时要用力,沿一个方向进行,再用砂纸将铝筒外表面打磨干净。

将四个钉子钉在长方形木块的四个角上,铁钉露出木块的高度均约为5cm。

将两根铜丝用砂纸打磨干净,两端等高平行固定在铁钉上,张紧铜丝,制成两个金属导轨。

按原教材要求连接电路即可进行实验。

优点:该装置材料取易,有效减小摩擦力,接通电源后圆筒带着电火花的响声迅速朝一个方向运动,实验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增加了视觉感,让同学们记忆深刻。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是谁的实验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实验,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10篇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10篇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10篇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1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成功的演示实验更加容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我就谈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1.创新物理演示实验教具能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用气球做压强实验,用自制特大果冻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和超长导线,将电池盒、开关、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挂在黑板上,通过长导线和桌面上的演示电表相连,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一目了然,演示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如果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如自制小孔成像照相机、潜望镜、望远镜、简易天平、电动机、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

3.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自由观察。

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提出问题。

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加深印象。

另外,一些成功率较高的实验也可以由学生去演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总之,演示实验的创新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加了锻炼的机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让演示实验为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合集)[修改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合集)[修改版]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农村中学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客观条件制约,致使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

二是因教师、学生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使物理实验不能正常开展。

三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实验习题化,变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

四是教师预先选择好实验仪器,设计好实验步骤,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模式进行实验。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分析:1、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仪器、实验设施极度缺乏,虽然部分学校经“普九”对物理仪器进行了配备,但部分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致使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很少开展。

2、教师方面的原因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意开展实验教学。

这主要表现为:(1)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如做实验练习题”;(2)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又不考学生实验操作,即使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查也不影响笔试成绩;(3)认为物理现象简单、司空见惯,没有重做实验的必要;(4)有些实验以前做过,但效果不好,不愿意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学;(5)有些实验准备费时,不愿意多用时间去准备;(6)有些教师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损坏仪器。

再次,有些教师因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从而不愿意钻研实验教学方法,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学生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

另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考试不考动手操作”,没有必要花费这些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个别学生对实验存在畏惧心理,怕实验失败,操作时思想紧张;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做成功,不能获得成功的快感,慢慢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导读::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初中版),初中物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初中版)
1、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改进。

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课本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同时注意声音的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

该种做法缺点:此实验由于密封等原因,效果不好,并且不能达到人手一份,课堂效果不理想。

对该实验的改进如图所示:
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初中版)
利用大注射器、手机等制作成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将手机的外放喇叭用导线撤出来,放置在密封针管里,把手机音乐打开,密封着喇叭的针管里就传出了音乐,然后用力往外抽针管,喇叭的声音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小。

改进后的做法的优点:当针管内的空气变化时,声音的传播介质就发生了变化,声音的传播效果也起了变化,根据“逐步逼近”法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的结论。

不但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达到人手一份,可操作性强,课堂
效果好。

2、演示焦耳定律的实验改进。

在学习“电与热”这节课上,老师们经常做的演示实验是:a:探究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课本做法如图所示:
两瓶中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由于电路没有分支,通过两段金属丝地电流相同,通电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瓶中煤油的温度变化,得出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该种做法缺点:这种实验方法是通过相同质量的煤油的升温情况,来比较产生热量的多少,因本实验为演示实验,这样演示起来初中物理论文,学生很难观察,即可视性差,其次煤油升温变化不如气体膨胀变化快捷明显,实验效果差。

而改进后的做法如图所示:
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初中版)
第一个是铜丝电阻5欧,第二个是镍铬合金丝电阻10欧,两塑料盒中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通过两段金属丝的电流相同,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比较两塑料盒所连接的“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从而得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改进后的优点:这种通过密封在塑料盒中气体的膨胀,引起U 形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比较产生热量的多少,不但其体膨胀明显,而且通过U形管来观察时,可观察性强。

b: 在探究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镍铬合金丝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中
课本上要求的做法是:
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给一个烧瓶中的镍铬合金丝通入大小不同的电流,观察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热量多龙源期刊。

该种做法缺点:这种试验方法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通入同一镍铬合金丝中的电流,记录相同时间,比较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热量多,此试验可操作性差,同一瓶煤油温度上升了,需要降到室温才能开始第二次改变电流后的升温,记录时间也很麻烦,容易产生误差,更不用说前面已经说过的,通过温度计观察煤油升温,班内演示时可视性差。

而改进后的做法如图所示:
三段金属丝的电阻相同,其中R1在干路上, R2、R3并联,可知R1中的电流大于R2中的电流,通电相同的时间后,比较两塑料盒所接“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从而得出,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改进后的优点:这样由于并联的分流作用,相同电阻的两段镍铬合金丝R1、R2在同一段电路中通电时,电流不同,时间相同。

又可同时对比着观察塑料盒内气体膨胀引起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可以同时比较,不但可操作性强,可观察性也很强。

3、演示物体受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改进。

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三章第三节上,有测量物体受滑动摩擦力的演示实验。

课本要求如图所示: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a使它沿长木板匀速滑动,由二力平衡知道,从弹簧上读出的拉力,就知道了木块跟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该种做法缺点:木块a被测力计向右匀速拉动,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与运动方向相反,此做法中必须要求木块a 匀速运动,?耸被动Σ亮Σ庞氲簧测力计的拉κ且欢云胶饬Γ而实际操作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弹簧秤的指针总是在某一值左右不停地晃动,很难使木块a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的数值只是一个大致的值。

出现这样的现象会影响实验的效果,让学生误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变化,或认为它的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构筑木块b,木块b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拖动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b和木板间的摩擦力。

改进后的优点:使木板滑动,木块b和弹簧秤相对地面静止,无论木板运动速度如何,木块相对木板都滑动初中物理论文,且木块b均受平衡力作用,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同时,此做法中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更容易读准示数。

同时也更加使学生明白: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体会相对的含义。

4、对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如图所示:
用弹簧秤称出石块的重G物和空小桶的重G桶,将弹簧秤挂住的石块浸没入溢水杯中,将溢出的水用小桶接住,同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示,再用弹簧秤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G桶+水,最后计算:F浮=G物-F示, G排=G桶+水-G桶,最后比较得出:F浮= G排
该种做法缺点:此实验做起来既繁琐,误差又大,当老师拎着弹簧秤讲解时,示数不稳定。

且比较起来不具有同时性。

其中A、B为两个规格(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s)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小桶,E是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实验过程中,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减小,弹簧秤B的示数增大,比较发现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FB 相等,从而可以得到结论F浮=G排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弹簧秤使用前要调零,尽量避免玻璃管与小桶之间有作用力,玻璃管不能进入小桶里的水中
改进后的优点: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可见度;能同时显示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便于比较得出结论;弹簧上端有铁架台固定,弹簧秤示数更稳定;弹簧秤B的示数直接反应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上课时不用老师拎着弹簧秤读数,便于老师的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