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检验实验凝集沉淀
免疫检验实验凝集沉淀实验一实验名称:免疫凝集类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胶乳凝集试验的原理,熟悉试验方法,了解其应用实验仪器、试剂:RF阳性、阴性对照,胶乳试剂、反应板、血清、生理盐水、吸管、试管、玻片实验原理:凝集反应是完整的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凝集物的现象。
参与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称凝集素。
本实验介绍间接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不出现凝集。
如把可溶性抗原吸附在载体微球上,成为人工免疫微球,再与抗体结合即出现凝集,此称间接凝集反应。
由于载体微球增大了可溶性抗原的反应面积,微球上少量抗原存在就足以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敏感性比沉淀反应高得多。
操作方法:在反应板上依次滴加待检血清,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各50μl(一滴),然后垂直滴加胶乳试剂1滴,搅匀2~3分钟,肉眼观察结果。
实验现象与数据:出现凝集为阳性,不出现凝集为阴性。
结果分析与结论:实验二实验名称:免疫沉淀类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沉淀反应的原理;熟悉双向琼脂扩散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仪器、试剂:待检血清、抗人IgG血清,琼脂、玻片、打孔器、生理盐水实验原理:双向扩散实验是一种定性及半定量试验方法。
先将一定量琼脂倾注于平板上。
凝固后打孔。
加入待测抗原及抗体。
抗原、抗体向孔四周扩散,在比例恰当处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呈白色沉淀线,如将抗体作倍比稀释,根据白色沉淀线逐渐消失的情况可测定抗体效价。
操作方法:1、制备琼脂板:将已溶化的盐水琼脂(15g/L)4ml倾注于水平放置的载玻片上,制成约1.5mm厚的琼脂板。
2、打孔:用打孔器打双孔3、加样:在对应孔中加入抗原抗体4、温育:37℃,湿盒中温育24h后观察结果分析与结论:。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 含量[实验材料]: 打孔器(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 5 °C ,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 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 而又不流失。
(2) 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 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 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 于37 °0恒温箱中2 4小时,观察沉淀环。
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 致敏乳胶抗原、抗HCG 血清、载实验一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 (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实验分析]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 —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 — 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 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凝集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凝集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了解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
凝集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物质的现象。
凝集反应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得溶液中的颗粒物质凝聚成大颗粒,从而导致溶液浑浊或沉淀。
凝集反应是免疫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也是许多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基础。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抗原溶液、抗体溶液、生理盐水、试管、移液器、离心管等。
2. 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抗原溶液和抗体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2)将试管摇匀,使抗原和抗体充分混合;(3)观察试管中是否出现凝集物质,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在抗原与抗体混合后,部分试管中出现了凝集物质,而另一部分试管中则未出现凝集物质。
这说明凝集反应的产生是由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所致。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导致了溶液中颗粒物质的凝聚,从而产生了凝集反应。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凝集反应的原理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凝集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现象,它在许多免疫学检测方法中起着关键作用。
掌握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对于进一步开展免疫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实验材料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污染和损坏;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差;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实验器具,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七、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免疫学实验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王五,赵六. 免疫学实验指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以上就是本次凝集反应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凝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凝集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凝集反应的结果,加深对凝集反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凝集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本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琼脂凝胶中,在一定温度和时间下,两者相遇并特异性结合,形成凝集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抗原、抗体、琼脂粉、生理盐水、硫酸铵、pH缓冲液等。
2. 仪器:琼脂扩散装置、电热恒温水浴锅、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琼脂凝胶:将琼脂粉溶解于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冷却至50℃左右。
2. 制备抗原和抗体:将抗原和抗体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宜浓度。
3. 准备实验装置:将琼脂凝胶倒入琼脂扩散装置中,待凝固后,用移液器在琼脂凝胶表面挖两个孔,分别加入抗原和抗体。
4. 加热:将实验装置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维持30分钟。
5. 观察结果:取出实验装置,待琼脂凝胶冷却后,用显微镜观察抗原和抗体相遇处的凝集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抗原和抗体相遇处,出现明显的凝集现象,形成白色沉淀带。
2. 结果分析:根据凝集反应的原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生凝集现象。
本实验中,抗原和抗体相遇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形成了白色沉淀带,说明两者发生了特异性结合。
六、实验讨论与改进1. 实验讨论:本实验成功实现了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证明了凝集反应的存在。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抗原和抗体的浓度要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凝集现象;(2)琼脂凝胶的温度和时间要控制好,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凝集现象;(3)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人为误差。
2.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测定抗原和抗体的浓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优化实验条件,如琼脂凝胶的温度、时间等,提高凝集现象的明显程度;(3)采用自动化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效率。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凝集效价的判断:与相应菌液发生++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浓度为该被 检血清的凝集效价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1.材料
琼脂液,待测血清(未提供),肝癌患者AFP阳性血清(阳 性对照),生理盐水(阴性对照),AFP诊断血清(含AFP抗 体),载玻片,打孔器,毛细滴管
2.实验原理
AFP诊断血清中含有AFP的特异性抗体,肝癌患者阳性血清中含有AFP抗原作 为阳性对照,当待测血清中含有AFP抗原时,就会和AFP诊断血清中的AFP特异 性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免疫沉淀线,反之则无免疫沉淀线,通过观察免 疫沉淀线的有无并和阳性对照对比,就可以判断待测血清中AFP的阳性或阴性。
Ag Ag + 生理 盐水 Ab Ag:肝癌病人AFP阳性血清 Ab:AFP诊断血清
实验结果 Ag与Ab间应出现乳白色免疫沉淀线 Ag与生理盐水间无乳白色免疫沉淀线出现
3. 实验方法
(1) 将配好的1%琼脂放到电炉子上融化,室温自然冷却 到 约60摄氏度。 (2)用玻璃吸管吸取琼脂液加入到载玻片上,使其铺满玻 片,等待其自然凝固。 (3)玻片下垫上打孔纸,用打孔器在凝固的琼脂板上打四 个相邻的孔。每两个相邻的孔不要太远,便于抗原抗体相遇。
对流免疫电泳
(4) 抗原孔内分别加入待测血清和AFP阳性血清,抗体孔 内加入AFP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 (5)将加好样的琼脂板置于电泳槽支架上,抗原孔置于负 极端,抗体孔置于正极端,琼脂板两端用纱布搭桥,使琼脂 板两端电流连通。设置电压60v,电泳40min开始电泳,电泳 结束观察结果。
Ab
Ab:AFP诊断血清
(4) 中心孔内加甲胎蛋白诊断血清,四周孔内分别加入待 测血清和肝癌患者阳性血清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 (5)将琼脂版放入湿盒,置37摄氏度孵箱,24h后观察结果。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考试终于结束了,终于可以和补体抗体抗原细胞因子适应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say goodbye了,真的是好开心,在持续一天的开心快乐之后,莫名觉得好空虚,可能长大了,发现快乐没有来得那么容易,像是被掏空了自己,但是还是要坚持,毕竟真的不是小孩子了,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感觉我又开始废话连篇了,还是直接进入主题吧
我们这学期做了三个免疫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相对简单,其中两个实验是关于免疫学检验技术的,
1、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2、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凝集与双扩)
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在写实验报告时的一些建议:
1、写实验步骤时,尽量使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展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实验步骤简洁、明了;
2、在实验过程中,尽管实验比较简单,但是还是要注意记录好实验的数据(实验时间、实验药剂用量)、实验现象,并在实验报告中记录出来;
3、在写实验结果、结论的时候,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要有所思考,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思考(这是最重要的,含金量最重)。
凝集、沉淀反应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1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摇动玻片时不要把两凹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摇动玻片时不要把两凹 内液体混在一起。 内液体混在一起。 2双向琼脂。 出为止。
作业
1 写出实验报告 2 分析凝集反应的结果和意义 3 绘出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图
实验用品
琼脂板,打孔器,酒精灯,毛细吸管, 琼脂板,打孔器,酒精灯,毛细吸管,诊断血 对照抗原,待检血清,湿盒, ℃温箱, 清,对照抗原,待检血清,湿盒,37℃温箱, 双凹玻片,伤寒诊断血清,生理盐水, 双凹玻片,伤寒诊断血清,生理盐水,待检菌 液等。 液等。
实验方法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 1 先标记双凹玻片,两侧分别为 ,2号,在1号 先标记双凹玻片,两侧分别为1, 号 号 凹内加入伤寒诊断血清1滴 凹内加入伤寒诊断血清 滴,在2号凹内加入生理 号凹内加入生理 盐水1滴 盐水 滴。 2 分别加入待检菌液于两凹内各 滴 分别加入待检菌液于两凹内各1滴 3 摇动混匀 分钟,观察结果 摇动混匀2分钟 分钟,
凝集、 凝集、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
1 掌握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意义及操作方法 2 了解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意义及操作方 法
实验内容
1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 2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原理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悬液与其相应抗体,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悬液与其相应抗体, 在有适量电解质的环境中, 在有适量电解质的环境中,两者直接特异性结 进一步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合,进一步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两者比例适当并有电解质存在及其一定的温度 条件下,经一定的时间, 条件下,经一定的时间,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 淀物,在琼脂板上双方结合出现白色沉淀线。 淀物,在琼脂板上双方结合出现白色沉淀线。
细胞的凝集反应 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的凝集反应1.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离心机、显微镜、镊子、注射器、离心管、滴管、双凹载玻片等(2)实验药品:PBS缓冲液、抗凝剂、生理盐水(3)实验材料:兔血、土豆去皮块茎3.实验原理:(1)细胞质膜是由蛋白质不同程度镶嵌在脂双层中所形成的动态流动结构,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又与寡糖链结合为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伸至细胞表面的分枝状寡糖链在质膜表面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细胞间的分子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等均与细胞外被(分枝状寡糖链)有关。
(2)凝集素是一类可逆结合特异糖基的含糖蛋白质(少数例外),能与细胞外被的寡糖链相连接,使细胞发生凝集。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分子可以抑制细胞间的凝集反应。
(3)细胞凝集素还有促细胞分裂的作用。
4.实验步骤:(1)取去皮土豆块茎2支,加入到10mL PBS缓冲液中。
浸泡2小时后,浸出的粗提取液中即含土豆凝集素。
(2)在兔的耳缘静脉处抽取兔血2mL(加抗凝剂),再加入生理盐水3mL,放入离心机中。
(3)离心①把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以1000r/s离心5分钟。
②重复上述操作一次(4)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5)在双凹载玻片的左孔加入土豆凝集素和2%的红细胞悬液各1滴;在右孔内加入PBS缓冲液和2%的红细胞悬液各1滴。
用手摇晃载玻片,观察现象。
5.实验结果:(1)刚开始摇晃时,双凹载玻片左侧细胞出现凝集现象,呈沙粒状,而细胞没有凝集。
①双凹载玻片上两种细胞对比②显微镜下左侧细胞出现沙粒状的凝集现象(2)继续摇晃,双凹载玻片左侧细胞凝集现象更加明显,红细胞聚成小颗粒;右侧细胞仍没有发生凝集现象。
①双凹载玻片上两种细胞的对比②显微镜下左侧细胞出现颗粒状的凝集现象6.分析与讨论(1)结果分析:双凹片右侧细胞其对照作用,它没有发生凝集,说明血浆中的物质不能使细胞发生凝集;而双凹片左侧的细胞发生凝集,说明使细胞发生凝集的是土豆凝集素。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加的反应
可用于分析和鉴定标本中多种抗原成分
可编辑ppt
12
对流免疫电泳
材料
电泳仪 缓冲液 琼脂板1块/2人,打孔器2个/组, 抗AFP血清 —— 已知Ab AFP阳性血清 —— 阳性Ag 对照阴性血清 —— 阴性Ag 待检血清:标本1 —— 未知Ag
标本2 —— 未知Ag
可编辑ppt
14
对流免疫电泳
打孔:金属打孔器打两排孔,抗原孔与抗体孔间 距离为4毫米至5毫米。
加:抗AFP血清加于抗体孔内;病人血清、 AFP阳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分别加于抗原孔内。
电泳:将琼脂板置电泳槽,抗原孔置阴极端。板 两端分别用湿纱布与缓冲液相连,通电20分钟。
观察:在相应抗原、抗体孔间出现沉淀线。
可编辑ppt
20
可编辑ppt
17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
材料:玻片1张/1人,1号、2号菌液,诊断 血清,接种环 方法:取菌液3~4环,后加血清2环
1号菌液+ 诊断血清
2号菌液+ 诊断血清
轻摇玻片,1~2分钟后观察
结果判定:出现乳白色凝集块属阳性反应
*玻片扔在后面的玻片缸里
可编辑ppt
19
实验报告
三张图:单扩、双扩、火箭电泳 原理及结果:对流免疫电泳、玻片凝集 (结果可用图示)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见性
可编辑ppt
2
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加的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可编辑ppt
3
凝集反应
概念:抗原 + 抗体
(整理)实验一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
Ⅱ实验内容实验一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蛋白质溶液是一稳定的亲水性溶胶液,其稳定的因素有二:一是蛋白质胶粒上的电荷使之相互排斥,不易凝集成团;二是胶粒表面的水化膜,它使胶粒与水融洽相依,又在胶粒之间起了隔离作用。
如果上述两种稳定蛋白质溶液的因素被破坏,蛋白质将于溶液中沉淀析出。
促使蛋白质沉淀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可逆的沉淀反应。
这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未受到很大改变,除去沉淀因素后,可以重新溶解,例如盐析和低温乙醇沉淀蛋白。
第二类是不可逆的沉淀反应,重金属盐类或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后,由于蛋白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所以不再溶于水中。
不可逆的蛋白质沉淀多表示蛋白质已经变性。
变性的蛋白质在等电点附近加热时,蛋白质分子间相互盘绕而变成坚实的凝块。
一、蛋白质的盐析[原理]高浓度的盐离子可与蛋白质胶粒争夺水化膜,同时盐又是强电解质,可抑制蛋白质的解离。
因而用高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带电量减少,水化膜破坏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盐析沉淀蛋白一般不引起蛋白变性,故常用于分离各种天然蛋白质。
由于蛋白质的组成及性质不同,所以盐析时所需中性盐的浓度也不相同。
例如半饱和的硫酸铵沉出球蛋白,饱和的硫酸铵则沉出清蛋白。
[操作]1.取一试管,加入3ml 5%蛋白质溶液及3ml饱和硫酸铵溶液,摇匀静止数分钟后观察现象。
2.将试管内容物过滤,加硫酸铵粉末于滤液中,使达饱和状态,摇匀后观察现象。
(注意固体硫酸铵若加到过饱和则有结晶析出,勿与蛋白质沉淀混淆。
)3.取上项浑浊液1ml,加水2ml,观察是否复容。
二. 乙醇沉淀蛋白质[原理]乙醇是脱水剂,可与蛋白质争夺水化膜;此外,加入乙醇可使水的介电常数变小,蛋白质解离度降低,带电量减少。
故加入乙醇能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而使蛋白质沉淀。
用此法在低温下操作可使沉出的蛋白质保持其理化特性及其生物学活性,但室温中乙醇与蛋白质接触较久后,可使之变性,形成不可逆的沉淀。
[操作]1.取试管4支,标出1、2、3、4号码,按下表操作试剂 1 2 3 45%蛋白质溶液(ml) 1 1 1 -1%乙酸(滴)- 1-2 - -95%乙醇(ml)- - - 22.将3管及4管置冰水中,放置5分钟,然后将第4管的冰乙醇倒入第3管中(此步最好在冰水中进行),混匀,同时向第1及第2管中各加入未冰浴的乙醇2ml混匀,观察各管的沉淀情况并立即向第1、2及3管中各加入蒸馏水10ml,混匀,比较各管变化并解释之。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Radial Immunodiffusion (RID)
Two methodologies of RID
Fahey method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log of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precipitin ring prior to equivalence (or completion)
FIGURE 6-5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radial & double immunodiffusion. :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in gels yield visible precipitin lines; no visible
Ability of a test to correctly identify individuals who HAVE a given disease/condition
How likely is the test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characteristic in someo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简单易行 特异性好 灵敏度低(10µg/ml) 时间长
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immuno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是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直流电场 的作用下,在凝胶内加速定向运动,彼此相 遇结合,在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物。
免疫电泳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之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课件16页PPT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Normal serum
Patient’s seru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acroscopic agglutination of latex(乳胶颗粒) coated with human IgG serum from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梅毒快速血清反应素RPR试验
1、4孔加AFP阳性对照 2、3、5、6孔加待检血清
3. 置于湿盒,37C 24h
•结果下周观察
学号
1
6
2
5
3
4
抗AFP抗体
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血清中AFP
• 1、3孔加抗AFP抗体
+
• 2孔,AFP阳性对照血清
1
• 4孔,待检血清
3
pH 8.6巴比妥缓冲液
2
-
4
第2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1. 试管凝集(操作) 2. 双向扩散(操作)、对流免疫电泳(示教) 3. 抽血(每组一人,下次实验用)
• 肥达反应结果(观察结果注意:勿摇;先看对照管)
- 不凝集 + 小部分凝集,管底小量凝集,上层液体较混浊 ++ 部分凝集,管底部分凝集,上层液体微混浊 +++ 大部分凝集,凝块非全部下沉于管底而是稍有铺开,上层液体澄清 ++++ 完全凝集,管底有边缘不整齐的膜状凝集块,上层液体澄清透明。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Tests
RPR是心脂质(而不是密螺旋体的)梅 毒抗体试验,在疾病初期呈阳性。 将病人血清与炭联心脂质抗原试剂 混合,阳性血清显示凝集抗原颗粒。 (4分钟后观察颗粒凝集)
实验二 凝集、沉淀反应
判断。
实验原理
1.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所呈 现的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
2.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结 合而出现的沉淀现象。
实验材料
伤寒杆菌诊断血清、伤寒杆菌菌液、生理盐水、 载玻片、接种环、记号笔、酒精灯;琼脂板、 打孔器、针头、毛细滴管、待测血清、 AFP阳 性血清、AFP诊断血清(兔抗人AFP )等。
谢谢
伤寒血清 +
待测菌液
?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菌种鉴定
结果及判断
❖ 盐水侧无凝集颗粒; ❖ 血清侧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为阳性,仍为均匀一致乳浊
液者为阴性。
注意事项
1、接种环在伤寒菌液取菌前后均需严格灭菌,以免出现假阳 性。 2、注意涂菌时,先涂生理盐水侧,以免污染血清产生错误结 果。 3、摇动玻片时不要把两凹内液体混在一起。
颗粒性Ag 又称凝集原 相应Ab 又称凝集素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菌种鉴定
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即抗
原抗体的反应在玻片上进行,是一种定性的试验。用 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本试验用已知的伤寒杆菌标准诊断血清鉴定未知 细菌。
材料
伤寒杆菌诊断血清、伤寒杆菌菌液、生理盐水、 载玻片、接种环、蜡笔、酒精灯等。
二、沉淀反应:
➢ 经典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
➢
+
可溶性抗原
➢ 分类:
✓ 琼脂扩散 ✓ 环状沉淀反应 ✓ 絮状沉淀反应 ✓ 免疫电泳
相应抗体
沉淀线或沉淀环
琼脂扩散试验:
琼脂是一种含有硫酸基的多糖体,高温时溶于 水,冷却后凝固,形成凝胶,呈多孔结构,充满水 分,允许各种抗原抗体分子自由扩散。二者于比例 适当处相遇,发生沉淀,形成可见的沉淀带。
凝集反应的实验报告
凝集反应的实验报告凝集反应的实验报告一、引言凝集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凝集反应的现象和机理,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凝集反应的现象;2. 探究凝集反应的机理;3. 分析凝集反应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3% 的聚丙烯酰胺溶液;- 0.1% 的铁(III)氯化物溶液;- 蒸馏水。
2. 实验方法:1) 取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溶液倒入试管中;2) 分别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的铁(III)氯化物溶液;3) 观察凝集反应的现象,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1. 随着铁(III)氯化物溶液的滴加,聚丙烯酰胺溶液逐渐发生凝集;2. 凝集物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深蓝色;3. 凝集物的体积逐渐增大。
五、实验分析1. 凝集反应的机理凝集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物质在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后,形成固体颗粒或胶体物质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聚丙烯酰胺溶液中的聚合物链通过铁(III)离子的作用,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大分子凝胶。
这种凝胶的形成是由于聚合物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分子聚集形成团簇。
2. 凝集反应的应用凝集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污水处理:凝集反应可以用于污水处理中的絮凝作用,通过添加适量的凝集剂,可以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从而便于沉淀和过滤。
- 药物制剂:凝集反应可以用于药物制剂中的胶体稳定剂,通过添加适量的胶体稳定剂,可以防止药物颗粒的凝聚和沉淀,保持药物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 石油开采:凝集反应可以用于石油开采中的油水分离,通过添加适量的凝集剂,可以使石油中的微小油滴凝聚成大滴,从而便于分离和提取。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凝集反应的现象和机理,并分析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凝集反应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凝集反应的特性,应用于环境治理、药物制剂和石油开采等领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引言:
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两种反应类型。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索这两种反应的原理、条件以及应用。
实验目的:
1. 了解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观察和判断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的方法;
3. 理解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和仪器:
1. 氯化钠(NaCl)溶液;
2. 银硝酸(AgNO3)溶液;
3. 玻璃棒;
4. 试管;
5. 实验台。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2. 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银硝酸溶液;
3. 将两只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 观察溶液的变化,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沉淀反应。
当氯化钠溶液与银硝酸溶液混
合时,产生了白色沉淀。
这是由于氯化钠中的氯离子与银硝酸中的银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氯化银沉淀。
这一反应符合沉淀反应的定义,即在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了不溶于溶液的固体沉淀。
进一步观察沉淀反应的特点,我们发现沉淀是在反应溶液中形成的,其颗粒较小,悬浮在溶液中。
此外,沉淀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即反应过程伴随着热量的释放。
与沉淀反应相对应的是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存在的固体颗粒之间发生相互吸附,形成较大的颗粒团块的过程。
凝集反应通常发生在溶液中存在大量细小颗粒的情况下,这些颗粒通过相互吸附而聚集在一起。
在生活中,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沉淀反应常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用于去除水中的杂质。
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可以使溶液中的杂质形成沉淀,从而提高水的纯净度。
凝集反应则常用于制备颗粒状材料,如纳米颗粒、胶体等。
通过控制凝集反应的条件和参数,可以调控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产生不溶于溶液的固体沉淀的过程,而凝集反应是指溶液中存在的固体颗粒相互吸附形成较大颗粒团块的过程。
这两种反应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掌握了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原理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