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章节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 案例分析: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的理解;章节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2. 图形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结构的例子。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的理解;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3. 图形演示: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结构的例子;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掌握情况;2. 图形识别: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的理解;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章节三:网络协议与网络标准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2. 掌握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3. 了解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的概念;2. 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3. 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协议的例子;3. 讨论法:探讨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术语和相关技术;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和各层协议的功能;4. 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特点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2. 网络协议2.1 OSI参考模型2.2 TCP/IP协议族2.3 常见网络协议(如HTTP、FTP、SMTP等)3. 网络通信原理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2 数据的传输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3.3 数据的传输单位(比特、字节、帧、数据报等)4. 网络硬件设备4.1 网络接口卡(NIC)4.2 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功能和区别4.3 网络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5. 局域网和广域网5.1 局域网的定义和特点5.2 广域网的定义和特点5.3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比较6. 网络安全6.1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6.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6.3 加密和认证技术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网络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逐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协议解析:以TCP/IP协议族为例,讲解其体系结构和各层功能,重点解析其中的IP、TCP和HTTP协议。

4. 实例演示:通过搭建简单的局域网,演示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网络设备的配置,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

5. 课堂练习:开展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出示相关问题或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6. 拓展延伸: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未来网络的展望和应用。

7. 总结反思: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顾和思考,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能力。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

3. 培养学生理解网络层、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4. 帮助学生熟悉常用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

5.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编程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从出现的ARPANET到现代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

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分层、协议、接口等。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四层模型: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PPT、案例和实例,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网络环境,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实际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PPT课件: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3. 实验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4. 网络编程工具:Socket编程、Python网络库等5. 网络应用案例:、FTP、SMTP等协议的实例分析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2. 第3-4周: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3. 第5-6周:网络层和链路层的基本原理和功能4. 第7-8周: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5. 第9-10周:网络编程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质。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了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更好地认识计算机网络,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可以让人们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方便人们远程协作和学习。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的地理范围和工作方式,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几个不同的分类。

局域网是指在某一狭小的地理范围内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例如学校或办公室内的网络;城域网是指连接同一城市范围内的多个局域网;广域网则是连接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而互联网则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

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主机、网络通信线路、通信设备和网络协议等。

主机是指连接在网络中的计算机,它们可以是个人电脑、服务器或其他网络设备;网络通信线路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包括光纤、电缆和无线信号等;通信设备则是负责传输和交换信息的设备,例如路由器、交换机和调制解调器等;网络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中通信所遵循的规则,它确保了数据可以正确地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企业中,计算机网络可以用于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共享和内部沟通等;在教育领域,计算机网络可以用于网上教学、远程教育和电子图书馆等;在医疗行业,计算机网络可以用于电子病历管理、远程医疗和医疗信息系统等。

此外,互联网也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要应用,它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娱乐消遣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的系统。

通过本教案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计算机网络,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常见的网络设备。

3. 培养学生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分层模型的概念。

4.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5. 使学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维护和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1 局域网(LAN)2.2 城域网(MAN)2.3 广域网(WAN)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3.1 网络设备3.2 通信协议3.3 网络拓扑结构4. 常见的网络设备4.1 交换机4.2 路由器4.3 网卡4.4 集线器4.5 网桥5.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5.1 网络协议5.2 网络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加深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

3.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网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 课件:PowerPoint3.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集线器、网桥等4. 实验工具:计算机、网线、水晶头、测速仪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考试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实验操作考试等。

3. 综合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应用能力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2. 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3. 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4.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维护与管理方法。

教学难点:1. 网络协议的复杂性和分层模型的理解。

2.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与指标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2.1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2.2 OSI参考模型与分层协议2.3 TCP/IP协议族及其分层模型2.4 常见网络协议简介第三章: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3.1 物理层的通信原理3.2 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与差错控制3.3 数据链路层的帧格式与传输过程3.4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第四章:网络层与传输层4.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路由算法4.2 网络层的路由协议4.3 传输层的功能与协议4.4 传输层的端口与套接字编程第五章:应用层与网络应用5.1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与服务5.2 常见应用层协议及其工作原理5.3 网络应用编程接口与API 5.4 常见网络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局域网技术6.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6.2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6.3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6.4 局域网互联设备与协议第七章:广域网技术7.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7.2 电话网络与ATM网络7.3 帧中继与SMDS网络7.4 互联网与虚拟专用网络第八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8.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8.2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选择算法8.3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8.4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网络安全与防火墙9.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威胁9.2 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9.3 防火墙的原理与类型9.4 常见网络安全协议与策略第十章:网络管理与发展趋势10.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10.2 网络管理协议与工具10.3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10.4 云计算与物联网在网络领域的应用重点解析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组成与结构、性能与指标。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重点: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传输介质。

3. 熟悉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理解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4. 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方法。

5. 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 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2.1 星型拓扑结构2.2 总线型拓扑结构2.3 环型拓扑结构2.4 网状拓扑结构2.5 无线网络拓扑结构2.6 有线传输介质2.7 无线传输介质3. 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3.1 TCP/IP协议介绍3.2 OSI参考模型介绍3.3 TCP/IP协议在 OSI模型中的层次对应3.4 TCP/IP协议的功能和作用4. 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4.1 路由器4.2 交换机4.3 防火墙4.4 网络管理方法4.5 网络安全5. 网络故障排除5.1 常见网络故障类型5.2 网络故障排除步骤5.3 常用网络故障排除工具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依次介绍计算机网络概述、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网络故障排除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原理和相关技术。

3.熟悉常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知识。

4.培养学生的网络编程和网络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规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应用等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第二课: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的作用和方法-物理层的概念和作用-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调制解调器2.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定义和作用-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和帧同步方法3.以太网和局域网技术-以太网的特点和发展-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第三课:网络层和传输层1.网络层的功能和路由技术-网络层的定义和作用-路由器和路由选择算法2.传输层的功能和常见协议-传输层的定义和作用-TCP和UDP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第四课:应用层和网络安全1.应用层协议和常见应用-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和作用-HTTP、FTP和SMTP等常见应用层协议2.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攻击方式-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和防御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

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时,结合实际案例和网络拓扑图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安排实践练习环节,如搭建局域网、配置路由器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评估方法: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课堂作业主要是练习题和简答题,用于巩固和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小组讨论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教材:。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解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它是由若干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包括出现的几种主要网络技术和标准。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讲解按覆盖范围分类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按拓扑结构分类的总线型、环型、星型和网状型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介绍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包括网络终端、传输介质、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等。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讲解数据通信的定义和过程,包括数据源、数据接收器、数据传输媒介等。

2.2 数据传输的分类讲解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2.3 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介绍数据的数字编码和模拟编码方式,包括ASCII码、UTF-8编码等。

讲解调幅、调频和调相等调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4 数据传输速率介绍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讲解比特率、波特率和波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

第三章:网络拓扑结构3.1 总线型拓扑讲解总线型拓扑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

3.2 环型拓扑讲解环型拓扑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

3.3 星型拓扑讲解星型拓扑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

3.4 网状拓扑讲解网状拓扑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

3.5 其他拓扑结构介绍其他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树型拓扑、混合拓扑等。

第四章:网络设备4.1 网络终端设备讲解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网络终端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4.2 传输介质讲解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电波等传输介质的特点和应用。

4.3 网络交换设备讲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包括普通交换机和路由交换机的区别。

4.4 网络连接设备讲解中继器、集线器、网桥和无线接入点等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4.5 网络路由设备讲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目 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网络通信基础 •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 局域网技术 • 广域网技术 • 网络互联技术 • 网络管理与安全 • 网络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地理上分散的、 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 和线路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支持下 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02
环型拓扑
节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环, 数据在环中单向传输。优点是 数据传输方向一致,缺点是任 何一个节点的故障都会导致整 个网络中断。
03
总线型拓扑
04
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 线上,数据在总线上双向传输。 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 是总线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且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性能 会逐渐下降。
特点
令牌环网具有高速、低延 迟和确定性的优点,适用 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 用。
无线局域网技术
定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一种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的网络。
标准
无线局域网主要遵循IEEE 802.11系列标准,如802.11a、 802.11b、802.11g、802.11n等。
网络管理工具
包括网络管理系统(NMS)、网 络监控工具、网络配置工具等, 用于实现网络管理的各项功能。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
网络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网 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 用于实现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 管理。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 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前言新内容课后习题复习提问:(1)请说出网络的定义(2)网络的常见分类有哪些?(3)局域网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新课题问:1、资源子网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等设备和驻留在计算机、终端上的各种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组成。

资源子网负责网络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向网络上的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2、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以及各种通信线路就属于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完成网络中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控制等通信处理任务。

作业:(1)请说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主要组成及功能?(2)请说出资源子网的服务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两级子网结构如下图所示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前言新内容课后习题复习提问:(1)请说出网络协议的概念(2)OSI参考模型结构(3)TCP/IP的体系结构新课题问:一、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形和网状型。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通信方式分类:广播网络、点到点网络2、按网络的地理覆盖范围分类:一般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三类:♦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 AN,Wide Area Network)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与影响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影响作业:P25书本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前言新内容课后习题复习提问:新课题问:新课:技能训练准备相关理论知识:局域网一般由网络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络适配器(网卡)、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组成。

一、网络服务器服务器(Server)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为用户或客户机(Client)提供各种服务的、特殊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在网络中承担着数据的存储、处理、转发、发布和集中管理任务,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3篇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3篇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在一起,基于一定的通信协议和标准,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通信硬件设备、通信协议、通信软件以及网络服务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根据通信方式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等;根据层次结构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型拓扑和网状拓扑等。

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标准化规范,包括传输协议、网络层协议、数据链路协议和物理层协议等。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DNS 协议和SMTP协议等。

五、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威胁和风险,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网络钓鱼、数据窃取和拒绝服务攻击等。

网络安全保障的主要方法包括身份认证、加密传输、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

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整、网络性能的监测与优化、网络安全问题的保障、故障的排除与恢复等。

第二篇:局域网基础知识一、局域网概述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一种覆盖范围较小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连接企业、机构或一个建筑物内的计算机设备。

局域网通常由一组连接在同一个物理媒介上的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组成。

二、局域网的结构局域网的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和混合结构等,其中星型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

星型结构由一个中心节点和多个外围节点构成,中心节点作为信息的传输中心,外围节点则与中心节点相连。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教学难点: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问题:你们平时使用的互联网是如何连接的呢?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分类等内容。

2.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通信链路、通信介质、网络设备等。

3.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远程登录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4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以互联网为例,讲解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分析互联网在社交、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步骤四】讨论交流(20分钟)1. 让学生就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3.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步骤五】小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2. 教师强调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 思考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撰写一篇小论文;3.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但在部分学生的回答过程中,语句表达并不流畅,需要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数据传输技术与传输介质2.3 数据编码与信号调制2.4 数据传输速率与传输误差第三章:网络拓扑结构3.1 网络拓扑的定义与分类3.2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3.3 网络拓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4 网络拓扑的性能评价与优化第四章: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4.1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4.2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4.3 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特点4.4 网络协议的表示与分析方法第五章: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5.1 网络设备的分类与功能5.2 常见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与配置方法5.3 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与布局5.4 网络互联技术与互联设备的选择第六章:局域网技术6.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6.2 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及其特点6.3 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6.4 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第七章:广域网技术7.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7.2 常见的广域网技术及其特点7.3 广域网的连接与传输技术7.4 广域网的故障排除与性能优化第八章:互联网应用与服务8.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8.2 常见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8.3 互联网协议与技术8.4 互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第九章:网络安全技术9.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目标9.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9.3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及其原理9.4 网络安全策略与管理体系第十章:网络管理技术10.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10.2 常见的网络管理功能与工具10.3 网络管理协议与体系结构10.4 网络管理的实施与优化第十一章:无线网络技术11.1 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2 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其标准11.3 无线广域网技术及其标准11.4 无线网络的应用与挑战第十二章:网络编程与传输层协议12.1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2.2 传输层协议的作用与特点12.3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实现12.4 UDP协议的特点与应用场景第十三章:网络存储技术13.1 网络存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3.2 直接连接存储与网络连接存储13.3 存储区域网络(SAN)与网络附加存储(NAS)13.4 网络存储技术的选择与实施第十四章: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处理14.1 网络性能优化的目标与方法14.2 网络性能监控与分析14.3 网络故障的分类与处理流程14.4 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处理工具第十五章:新兴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15.1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技术15.2 物联网(IoT)与边缘计算15.3 5G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场景15.4 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网络设备与互联、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念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教学时数:1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多媒体相结合引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逐步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应用的重要手段。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涉及到的四个要点1、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美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四个要点:(1)计算机网络包含两台以上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2)网络中各结点的连接需要一条通道,即由传输介质实现物理互联.(3)网络中各结点之间互相通信或交换信息,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就是协议,其功能是实现各结点的逻辑互联。

(4)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数据通信和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为目的。

3、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人们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

资源包括数据、应用程序和外围设备。

电子邮件是在线通信的经典形式。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早在1925年当计算机还处于第一代的电子管时期,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系统,即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该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旋风型计算机,第一次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远距离地集中控制和人——机对话。

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

计算机终端网络。

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联机系统特点:主机负荷较重;花费的费用高。

终端——计算机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多用户终端系统就属于计算机终端网络。

2.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计算机在终端设备和主计算机(HOST)之间增加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3、帮助学生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常见协议,如 TCP、IP 等。

(3)数据通信中的信道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方法。

2、难点(1)对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功能和协议的理解。

(2)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网络应用和问题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如上网、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

(2)展示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系统到简单的局域网,再到如今的互联网,讲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标志性技术。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硬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

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等。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介绍 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分别讲解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

重点讲解 TCP/IP 模型的四层结构,以及与 OSI 模型的对应关系。

(4)网络协议协议的概念: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理论课48 学时,实验课16 学时4.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及网络编程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2. 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拓扑结构的选择与设计原则3.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常见网络协议及其作用4.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设备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数据帧格式5. 网络层与传输层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路由算法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协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课,使学生熟悉网络设备的使用、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编程技术。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计算机网络》(第几版),作者:X。

2. 辅助教材:推荐阅读《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几版),作者:X。

3. 网络资源:介绍一些相关网站和在线教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4. 实验设备:网络实验箱、路由器、交换机等。

5. 软件工具:Wireshark、Packet Tracer 等网络分析与模拟软件。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理论课: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和应用。

2.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

3.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4.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和工具进行网络诊断和故障排除。

5.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OSI七层模型2.2TCP/IP协议栈2.3网络层协议2.4传输层协议2.5应用层协议3.数据通信基础3.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2传输介质3.3网络设备3.4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4.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4.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4.2路由器与交换机4.3网络地质转换(NAT)4.4虚拟专用网络(VPN)5.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5.1网络诊断的基本方法5.2常用网络命令与工具5.3故障排除的步骤与技巧6.网络安全与防护6.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6.2网络攻击与防护技术6.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6.4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三、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际网络环境进行讲解。

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原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4.定期进行课后练习和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1周:计算机网络概述2.第2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第3周:数据通信基础4.第4周: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5.第5周: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6.第6周:网络安全与防护7.第7周:复习与实验8.第8周:期末考试六、教学资源1.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IEEE、ACM、中国知网等3.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路由器、交换机等4.辅助软件:Wireshark、GNS3、VMware等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原理、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4.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5.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常见网络设备,具备网络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2.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常用协议端到端通信与分层设计原则3. 网络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PPP等网络层协议:IP、ICMP、IGMP等传输层协议:TCP、UDP等应用层协议:、FTP、SMTP等4.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的作用和配置5. 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需求分析网络拓扑设计网络设备选型和配置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实验:操作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参数,验证理论知识。

3. 讨论: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案例,提高网络设计和管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著。

2. 实验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

3. 辅助资料:教学PPT、实验指导书、网络技术文档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堂讲授:每周4学时,共计12周,完成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

2. 实验课程:每周2学时,共计6周,完成实验技能的培训。

3. 课外作业:每周安排一次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期中考试:在第8周进行,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5. 期末考试:在第16周进行,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课题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概念、分类、功能课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理解计算机网络分类和功能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功能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分类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设疑法、提问法)导入:通过东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网络的设计,让同学们思考公司技术员的设计是否可行。

二、新课教学(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和设备,将分散在不同地域、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按照网络协议,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实观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由一台中心计算机连接大量地理上分散终端的计算机连机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这种系统中所有数据处理都由主机完成,终端没有任何处理能力,仅起着字符输入、结果显示等作用,这种连机系统被称为主机—终端系统,或称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第二阶段:面向通信的计算机网络世界上第一个最成功的远程计算机网络是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ARPA)组织研制的ARPANet网络。

ARPANet 首先提出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大部分,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仍然沿用这种组织方式通信子网完成全网的数据传输和数据转发等通信处理工作;资源子网承担着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第三阶段: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提出研制新一代计算机网络的问题。

许多国际组织,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计算机系统的互联、计算机网络协议标准等问题,以使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不同的网络系统能互联在一起,实现“开放”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处理等。

1984年,ISO正式颁布了OSI/RM,开创了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第四阶段:新一代综合性、智能化高速网络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 Internet 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向全面互联、高速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计算机网络由于Internet 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将面临诸多问题,如网络带宽限制、网络安全,IP 地址紧缺等问题。

因此,新一代计算机网络应向高速、大容量、综合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不断出现新的网络技术(如交换式以太网技术、ATM 技术、帧中继技术等),这些是构建新一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技术基础。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按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来分类,可以将计算机分为 3 类,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它们的特性参数见表 1-1。

表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1 各类计算机网络特性参数网络类型网络缩写覆盖范围地理位置传输速率10m 房间100m 建筑物局域网LAN1km 校园4Mbit/s~10Gbit/s城域网MAN 10km 城市50Kbit/s~2Gbit/s广域网WAN 100~1000km 国家或地区9.6Kbit/s~2Gbit/s2)按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地位分类在计算机网络中,有一些计算机或设备为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共享资源和应用软件,实现服务功能,这些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而接受服务或需要访问服务器上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称为客户机。

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与客户机的地位或作用是不同的,服务器处于核心地位,而客户机则处于从属地位。

依据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与客户机的不同地位,可以将局域网分为3类。

(1)基于服务器的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中,有几台计算机或设备只作为服务器为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而其他计算机仅作为客户机去访问服务器上的共享资源,这种网络就是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在这种网络中,服务器处于核心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网络的功能和性能。

(2) 对等网络对等网络与基于服务器的网络不同,它没有专用的服务器,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能作为服务器,同时,又都可以作为客户机。

每台计算机既可管理自身的资源和用户,又可作为网络客户机去访问其他计算机中的资源。

(3) 混合型网络混合型网络是基于服务器网络和对等网络相结合的产物。

在混合型网络中,服务器负责管理网络用户及重要的网络资源,客户机一方面可以作为客户访问服务器的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客户机看成是一个对等网络中的计算机,客户机相互之间可以共享数据资源。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共享资源共享资源就是共享网络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

2)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通信通道,它可以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流等多媒体信息。

课题第二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课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协议2、网络分层体系结构3、OSI参考模型教学目标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概念理解网络分层体系结构掌握OSI参考模型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设疑法、提问法)导入:上节课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什么?网络有什么功能?二、新课教学(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为网络协议。

一个网络协议由3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协议解决了如何进行通信的问题。

例如,报文中内容的顺序、形式等。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协议应解决在什么层次上定义通信,其内容是什么。

例如,对于报文,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哪些部分用于控制数据,哪些部分是通信的内容。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又称为定时。

协议规定了何时进行通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话的速度等。

协议定义了网络上各种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相互通信和进行数据管理、数据交换的整套规则,通过这些规则的定义,网络上的计算机才有了通信的共同语言。

2、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如何安装、管理和实现网络通信,使网络能够有条不紊、高效率地工作呢?(1)网络分层的必要性【案例1-1】假设甲、乙两人通过电话讨论有关计算机网络的问题,那么至少要分3个层次来讨论这个问题:最高层可称为认识层中间一层可称为语言层最下面的一层称为传输层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进行分层后,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因而可以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易处理的较小的问题。

(2)网络分层的优点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当然远远比两个人打电话要复杂得多,但是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实现仍可使用分层的思想来设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②灵活性好。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3)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换句话说,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三、扩展项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分层的例子吗?课题第三节 OSI参考模型课时教学内容1、OSI 参考模型的概念2、OSI 参考模型的结构与各层的功能教学目标理解OSI参考模型概念掌握OSI参考模型结构及各层功能教学重点掌握OSI参考模型结构及各层功能教学难点掌握OSI参考模型结构及各层功能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设疑法、提问法)导入:网络分层结构有什么好处?二、新课教学(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OSI 参考模型的概念OSI是指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通常人们将开放系统互联称为OSI参考模型,并记为OSI/RM,简称为OSI。

其参考模型及两个通信实体间的分层结构如图 1-1所示。

图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1 OSI 参考模型以及两个通信实体之间的分层结构在 OSI 中,采用了3级抽象,分别是:体系结构、服务定义(Service Definition)和协议规范(Protocol Specification)。

2、OSI 参考模型的结构与各层的功能OSI 参考模型是一种7 层网络通信模型,它采用的是分层结构,如图1-3 所示。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网络划分 7 层结构的基本原则是:①网中各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

②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③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④每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⑤不同节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1)在 OSI 参考模型中采用了如表 1-2所示的 7 个层次的体系结构。

表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2 OSI 参考模型中的 7 个层次层层号层的名称层的英文名称层的英文缩写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A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P5 会话层Session Layer S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T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N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d Layer D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PH(2)OSI/RM 各层的主要功能下面将根据图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1来介绍 OSI 参考模型的 7 层协议以及每层协议所完成的具体功能。

①物理层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即第1层。

物理层包括设备之间物理连接的接口和用户设备和网络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则。

设备要传输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但具体的物理介质并不一定要在OSI的7层之内,也有人将物理介质当做第0层,因此物理介质的位置就位于物理层的下面。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层(即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输比特流,在物理层上所传输的数据单位是比特。

②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传送按一定格式组织起来的位组合,即数据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