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__洋务运动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构造多个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分组讨论、表演等形式,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合作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过程、结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综和能力;结合演示“洋务运动时间轴”,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理解本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洋务运动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通过再现历史、使用辩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表格制作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

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六课洋务运动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六课洋务运动

第六课洋务运动教案第六课洋务运动教案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

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求富,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从而由感知历史到逐步积累历史知识,进而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以及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从多种途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借以自强求富。

他们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教学流程】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开始。

同学们请看本课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

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那么,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又有哪些?这是我们在本课中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学案与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学案与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学案与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水平: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历史知识,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水平。

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准确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注重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准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通过再现历史、使用辩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表格制作等多法结合。

五、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六、学案设计:(见附件)附后。

七、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战争,让同学们的心脏备受摧残和煎熬,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贪婪的心理和丑陋的嘴脸,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

但是我们在痛恨之余,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

第二单元的学习就将带着我们亲眼目睹一批又一批图强救亡的先进代表,首先步入我们视野的是在守旧势力和落后习俗束缚下务实进取的洋务派。

他们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的25页,并拿出刚发下来的学案。

板书:第6课洋务运动2、新课教学: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并填充学案,8分钟内完成。

(教师巡视,此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在学案的指导下,实行自主阅读课文,找到课文的主干知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问,自主解决。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6课洋务运动枣庄三十七中洪峰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课。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从不同的领域进行探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所以位于本单元的第一课。

二、课程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洋务运动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目的,培养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开辟了道路,使学生了解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江南造船厂愿承建制造航空母舰的任务。

教师:看了这段视频采访,大家是不是很振奋啊?那么,视频中提到的,号称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承接建造第二艘国产航母重任的船厂是哪一家啊?学生:江南造船厂教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这家船厂它的前身是谁,始建于哪一年吗?教师:它就是始建于1865年的江南制造总局。

那么江南制造总局是一家什么样的工厂?他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要想了解一段历史,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发生的背景。

让我们进入本课的第一环节。

第一篇章内外交困的清王朝展示:中国近代史线索图(部分)教师:大家思考一下,图中的符号1和2分别是什么事件?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此时清王朝的形势的话,用哪个词比较合适?学生:内外交困、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思路《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一课,课标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第二,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三,通过知识的拓展和深化,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洋务运动的辩证看法。

因此,本节课是在分析洋务运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的发展特点来设计本节课。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材料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课件,通过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时清军战舰的图片导入本节课,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学习的内容来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联系旧知,以实现知识的关联性,然后通过一则材料来引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内容,通过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最后,我通过与本节课相关的几则材料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新教材上册。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探索的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重要。

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感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储备,具备基础的分析能力,教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训练,且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教学设计2:第6课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2:第6课  洋务运动

第6课洋务运动一、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列举洋务派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帮助学生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

过程与方法根据内容特点,本课采用讨论式和讲故事的方法完成教学,开展研究性质的学习。

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准备一些图片资料,以投影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难点: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学过程单元内容概述: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直至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

但另一方面,列强的入侵,又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然而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本意均摊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因为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为以后的维新派实行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近代工业开始的,从此,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处于一场社会转型的变革之中。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近代工业吗?请同学们阅读本课后的“每课一得”:近代工业:近代工业产生于英国,是采用动力和机器进行生产,使用雇佣工人,广泛采用新技术,并以大规模使用机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工业。

模块一知识构建自读课文,构建知识体系洋务派:背景:一、从“自强”到“求富”目的:内容:结果:二、洋务运动的评价:模块二体验历史媒体展示:历史人物图像——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如下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知识

技能
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
(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
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入座”)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
2、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作业布置
如何评价洋பைடு நூலகம்运动?
教学反思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媒体教具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教案分析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教案分析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教案分析部编版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教案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教案分析部编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洋务运动时间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1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兴办军事工业生:(同学阅读教材并分析问题)师:19世纪60年月初,太平天国革命力气走出低谷,开头复兴。

洋务派首先试图采纳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镇压太平天国的革命,达到其师夷长持以自强的目的。

1861年在长江流域,曾国落的部队占据安庆后,马上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师: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天津机器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大门这两幅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上的建筑,它们的外观有什么特点?再想想它里面设备是什么样的,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认真观看历史照片)师: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外观是以中国旧式建筑为主,再加上一些西式厂房和高大的烟囱,房屋里面安装的是从西方进口的先进机器。

洋务运动刚刚开头,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的外观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的,这些建筑的不协调之处就在于:上观上是传统建筑的形式,厂房里却是用西方大机器进行生产。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使用西方的机器进行生产,却不按机器生产的要求建构新的厂房,而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又加上一些西式厂房,这从侧面反映了洋务派怎样的思维方式呢?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生:(相互争论,发表意见)师:(总结同学的发言)正如大家所说,洋务派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嫁接到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上来。

大家思索一下,洋务派的这种想法,错在何处呢?生:(相互争论,发表意见)师:大家的观点集中起来就是——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础上的近代技术与腐朽的封建社会体制是不相容的,这正是洋务派的不足之处。

那么洋务派在70年月以后,为什么将重点转向民用工业?2.兴办民用企业生:(分析教材内容并回答)师: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在性质上是否相同?生:(阅读材料,发表意见)师:推断一个企业的性质,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生:(分析并概括)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由生产目的、产品安排、销售和企业管理特点等方面打算的。

《洋务运动》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统编)】

《洋务运动》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统编)】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课属于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以恭亲王奕䜣和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以“自强”和“求”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挽救清王朝统治。

二是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为了解决工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近代教育。

三是洋务派编练新式陆海军,开启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虽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却是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开始,有利于中国深化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

依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通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较洋务运动企业和传统手工业的不同,认识机器生产和手工劳动是生产方式的根本不同,使用机器生产适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3.结合史料,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尝试评价洋务运动,认识其在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4.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艰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客观作用、破产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我国近几年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回顾历史,我国近代工业的起点在哪里?发展情况又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本课我们从为什么“向西方学习”、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学得怎么样三方面来进行。

(设计意图)从当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起,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此处的介绍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现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产生民族自豪感,还能同近代中国的落后产生对比,这种反差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兴趣。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2、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教学过程】课前请各组长互评预习案,并把各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老师针对学生预习案有错有疑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解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段。

〖想一想〗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大刀长矛难抵洋枪洋炮;清朝的军事力量太弱了等等。

)正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

二、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洋务派的出现 1.出现的历史背景〖想一想〗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电影场面阅读p28文字,然后思考。

抽学生回答。

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积累与归纳能力。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内忧外患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洋务派因此出现。

(简要解释顽固派:顽固派是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与洋务派相对的清朝统治集团极腐朽的一部分。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学问;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同学运用辩证进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大事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在把握历史学问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育同学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学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熟悉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进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肯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育人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沟通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系统学问归纳法。

4、中外历史联系法学习预备阅读收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人物、大事资料。

板书设计第6课洋务运动一、“自强”与“求富”1、洋务派消失的背景、代表2、洋务运动消失的目的、时间、口号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3)筹建海军(4)开办新式学堂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的破产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斗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消失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月,消失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内容]一、“自强”与“求富”师:要了解洋务运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洋务派?生:洋务派,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教案标题: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1.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

3. 学生教材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洋务运动有什么了解?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落后状况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2. 介绍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修建近代工业和军事设施等。

3. 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和存在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针对洋务运动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案例的意义和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小组自行选择一个与洋务运动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洋务派的思想和政策、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或写作形式,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全班。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提问:你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启示?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洋务运动的读后感,包括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和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2. 布置下节课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和拓展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洋务运动课型:新授课时: 1课时课程标准:一、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开办的要紧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评判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28——31,本课教材要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判。

这是本册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上承第一单元近代入侵与招架,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知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了必然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近代的屈辱历史有所了解,怎么才能拯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学生有所试探,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

可是学生关于什么是洋务,什么是近代化等,并非十分了解,乃至是一知半解。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切近学生的体会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讨。

设计理念采纳讲解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故事穿插法、音像辅助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全面贯彻素养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查资料,自由交流探讨,结合教师的讲解,尽力培育学生的明白得能力和认知能力。

通过量媒体课件的演示,图文并茂,使枯燥的课文知识变成丰硕有趣的历史博苑,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处置信息和观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预备: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把握洋务运动的时刻、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判等历史基础知识。

进程与方式:通过讲解、情景教学、讨论、音像辅助等多种教学方式,全面贯彻素养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由交流探讨,结合教师的讲解,尽力培育学生的明白得能力和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熟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强盛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展起到增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尽管洋务运动失败但这是一部份先进的中国人在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熟悉到抗争不息、探讨不止是中华民族精神之精华。

教学设计3:第6课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3:第6课  洋务运动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

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指导预习,课中引导思考和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有关历史严格的调查报告。

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过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从“自强”到“求富”【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方法】讲述教学法【学法指导】读、写、划、议、记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问: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次侵华战争?这些战争的结果如何?从中我们看出了什么?(提问检查)是的,从几次战争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出清政府的腐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军事技术的先进,武器装备的精良也是我们连续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当时有一些官员也看到了这一点,进而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使中国的近代工业艰难兴起,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新课讲练】一、“自强”到“求富”同学们,刚才提到有一些清政府的官员看到了西方列强军事技术的先进,武器装备的精良,因此就主张向西方学习,大家看这些人在当时被叫做什么?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分别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在什么时期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5分钟后提问检查)很好!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两个概念,即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其中“洋务派”是指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的一些人。

而“洋务运动”则是有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

这场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自强”和“求富”。

所谓“自强”就是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并完成下列表格: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新式陆海军,武器装备,训练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到80年代,洋务派瞅见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6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正确理解并掌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想象问题能力。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看《黄海战役》的片段。

2、让学生简单的回忆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和在甲午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看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清军的武器装备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为什么一向以“天朝上国”自称的清政府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器来装备军队?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6课《洋务运动》。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教师先解释什么是洋务?然后提问: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为什么主张向西方学习?有哪些代表?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呢?请同学们思考。

(一)“自强”与“求富”的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3、目的: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最终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4、领导阶级:开明的地主阶级(洋务派)
5、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 、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用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代表有:(课件出示图表)并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的造船厂;
(用课件展示洋务派军用工业分布图,教师强调)
过渡:由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巨额赔款,对内
镇压人民起义都需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2、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口号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并不投入市场创造利润,其中代表性的企业有: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的第一个民用工业;1888年,张之洞创办了湖北织布局;1890 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钢铁厂。

过渡: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强兵,接下来在看看清政府筹建的海军。

3、筹划海防
1874年,洋务派提出建立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军的建议,到80年代中期,三支海军初具规模。

其中北洋海军在李鸿章一手把持下,发展最快。

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中花银子最多的项目,是清政府"自强新政"的标本和支柱。

过渡: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要办洋务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才。

接下来再来看看洋务派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4、培养新式人才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主要的举措有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所谓“新式”就是学习西学。

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个外语学校。

另外还有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直接接触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通过这些途径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人才。

如学生熟知的詹天佑、邓世昌。

过渡:洋务派兴办洋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如何呢?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讨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
(2)顽固派的阻挠
(3)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4)没有彻底变革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2、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评价(最后教师总结)
消极作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目的。

积极作用: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

③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启示: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不可能救中国,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是指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在此期间洋务派兴办了许多军用、民用工业、新式学堂,还筹建了三支海军,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却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开创了中国向外国学习探求富强之路的先河,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四、练习巩固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D )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发展军事工业
C.发展民用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3、课后思考:(机动)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你们是生活在19世纪六七年代的一群非常有思想的年轻人,有心为国家强盛做点贡献,而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也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延续自己的统治,向你咨询意见,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国家迅速走向强大?
板书设计
第6课洋务运动
一、“自强”与“求富”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