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析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bc12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1.png)
三、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后果
3、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网络流行语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如今,在 互联网上交流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这些简短、幽默、创新的词语,使得交流更 加便捷高效。
四、对策建议
四、对策建议
1、引导媒体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应该正确使 用网络流行语,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同时,媒体应肩负起规范语言使用的责任, 弘扬积极向上、健康的网络文化。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元宇宙”、“硬核防疫”、“雨女无瓜”这些词?如果 大家在网络上冲浪,那么这些热门网络流行语可能已经深深映入大家的眼帘。本 次演示将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进行深入解析,带大家领略这一现象的魅力。
内容摘要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在网络环境中广泛传播、流行的语言。它们通常 以简洁、幽默、讽刺等特点吸引广大网友的和传播。如今,网络流行语已经渗透 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沟通交流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 会语言学解析
目录
01 一、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原因
02
二、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机制
03 三、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后果
04 四、对策建议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 语言现象。这些流行语不仅丰富了语言体系,还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心态。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是一种值得的现象。本次演 示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进行解析。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 是他对生活的感慨,对未来的希望。他的词中充满了柔情与坚韧。他深深热爱着 生活,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8e15cf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0.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在网络上,信息瞬间传播,其中就包括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网络流行语指的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特定语言表达方式或词语,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或词语在一定时间内风靡网络,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问题。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都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源于生活,即网络上的流行语有时是别处已经存在的口头语,社群中的成员传递、使用并发展其具体含义,丰富其语言体系,并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二是来源于网络文化元素,即网络语言本身的特点,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常常来源于网络署名、表情符号、谐音反转等多种文化元素;三是源于娱乐性,即大量的综艺、短视频、网络神乎其神的动态图以及音乐等可以通过创意翻译、二次剪辑形成一些趣味横生的短语或口号,从而成为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通常与以下多种因素相关:一是语言的新鲜与独特性,即网络流行语需要具有新鲜感和独特性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持久的表达需求,因此网络流行语通常会脱离传统语言规范,打破传统的语法、修辞和词汇选择定式;二是适应社交网络的特性,即网络流行语通常需要符合社交网络的短小精干、简洁明了、易于表达和记忆的特点,具有容易传播、传递和产生共鸣的优势;三是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和价值素养,即流行语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与某些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时事政治背景、诙谐幽默等因素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不仅能够产生表情意义上的共鸣,还可以刺激社交网络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网络流行语也有生命力消退的问题。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周期通常与其所代表的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因此,一种流行语出现和消失的原因既可以是时代的变化、文化的转变、流行文化的替代,也可以是某些社交网络行为的厌倦、过度使用引起的审美疲劳等因素所致。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87c742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0.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变得越来越普遍。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流行的、短暂的、易传播的、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新词、新语、新词义,其生命周期很短,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生命力。
社会语言学角度可以从社会语言学理论、语言变异和传播、语用理论、语境因素等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首先,从社会语言学理论来看,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形式,是反映语言使用者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的。
网络流行语往往是视觉或听觉刺激所引发的语言表达形式。
语言使用者会根据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网络流行语,可见,网络流行语和社会文化因素紧密相关,这使得网络流行语具有更广泛的社会生命力。
比如,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中,“沙发”就是一个具有强烈地域性和国籍色彩的网络流行语,而在其他国家可能不会产生类似的现象。
其次,从语言变异和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密切相关。
因其传播速度快,形式新颖,语言使用者年龄跨度广、传播渠道多元化,这些特点也使得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非常快。
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和各种社交媒体已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渠道,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和快手也在推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流行语往往变得陈旧、缺乏新鲜感,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前沿性和时代感也是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再次,从语用理论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使用场景和语用功能有关。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在特定场景下使用的,如聊天、社群、游戏等等。
这些使用场景赋予了网络流行语不同的社会功能,如表达情感、表达群体认同、社交调侃、表达社会现象、娱乐等等。
准确把握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景和语用功能,适时提供满足语言需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为语言使用者服务。
最后,从语境因素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生命力也与其语言形式、语言结构有关。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a551e7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4.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1. 引言1.1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社会领域中的使用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演变。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更是社会认同、文化传承和社会互动的重要载体。
社会语言学关注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的音韵、语法、语义等方面,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使用和变化。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学者们会关注语言的规范性、变体性和语用性等方面。
规范性指的是语言的规范标准和规范用法,比如官方语言规范和文学语言规范;变体性指的是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体和方言现象;语用性指的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语言变化与语言接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演变的,语言接触和语言交流促进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的规律,揭示了语言演变的历史和机制。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语言,还可以促进语言教育和语言规范的制定。
1.2 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1. 网络语言的创新性。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新生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不受传统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新词、新语法结构等创新性的表达形式,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传统语言的创造性改造和重构。
2. 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网络语言涵盖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网络流行语、网络词汇等特殊的语言元素,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3. 网络语言的实时性。
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实时交流和传播信息,使得网络语言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紧迫性。
网络语言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影响力巨大。
4. 网络语言的互动性。
网络语言是一种互联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语言形式,具有强烈的社交性和互动性。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c7320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5.png)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介绍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使用的专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1. 轻松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通常使用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
由于网络平台的实时性和即时通信性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种轻松的表达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快捷。
2. 夸张和幽默的表达在网络语言中,夸张和幽默的表达方式很常见。
人们倾向于使用夸张、夸张和幽默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其他用户的注意和共鸣,因为网络平台上的用户群体较大,竞争激烈。
3. 缩略词和表情符号的使用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缩略词和表情符号来代替完整的词语和句子。
这种使用方式减少了输入的时间和精力,并在表达中增加了一定的情感色彩。
例如,“lol"代表"大声笑",而“:)”则表示笑脸。
4. 新词和词语的创造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词和词语的创造。
在网络平台上,人们不断创造新词和词语来描述新事物、新现象,以满足沟通的需要。
这些新词和词语的创造使得网络语言更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
5. 文化和地域差异的存在尽管网络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地区和文化群体有着不同的惯用语和表达方式,这也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体现。
总结网络语言具有轻松的表达方式、夸张和幽默的特点,常使用缩略词和表情符号,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词和词语。
尽管存在文化和地域差异,但网络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流方式。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a0190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1.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它以其短小精悍的表达形式和极高的流行速度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交属性。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动,因为人们常常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或转发有趣、有亲和力的语言,以此来增强社交关系。
“你好骚啊”这个流行语源自于某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不断被模仿、转发和改编。
这种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既是网络用户对于原始语言的重新演绎,又是用户之间的社交行为。
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对于流行语的接受和转变速度也非常快。
一句流行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但也会很快被新的流行语取代。
网络流行语的时效性使其具有短暂的生命周期,而这也与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奏相适应。
“666”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的含义是表示对某件事的肯定或赞扬。
在流行语的世界里,它可能被新的表达方式取代,因此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网络流行语具有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源于用户的创造性改编,常常通过修改、嵌入和组合原始语言中的词汇、词组和句子来产生新的含义。
这种创新性使得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的表达力和幽默感,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语言的开放性和创造力。
“doge”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源自于一张网络迷因图片,图片中一只狗的表情非常奇特,被诠释为一种搞怪和调侃的方式。
网络流行语具有文化属性。
网络流行语往往紧密地与特定的文化现象和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于当下社会、娱乐、时事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和回应。
通过网络流行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于文化现象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文化共识。
“996”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源自于中国工作文化中长时间加班的现象,表达了人们对于工作时间过长的不满和诉求。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8ef2dec69dc5022aaea0074.png)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怎么写,为你提供一篇范文参考,希望您喜欢!0 引言窗体底端所谓社会语言学,“它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①从一门语言诞生之日起,它就不再是孤立着的,而是同社会密切相关的,并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变化发展。
而我国是一个拥有4.2亿网民的国家,由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日渐庞大,在这个网络社会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也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不同于现实语言的一些区别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
1 特征(1)从语言全民性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体现了汉语普通话里的谐音现象。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属于社会的所有成员。
语言既不是由社会的某些集团或个人创造的,也不由某些集团和个人所专用;语言对于社会的全体成员来说是共同的,是各种社会集团通用的交流沟通的工具。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的全民性。
”②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每个汉族人都有使用普通话的权利。
在网络社会同样如此,网络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统一的语言社群。
只有使用普通话才不会引起交际障碍。
有些网络流行语甚至直接利用普通话中相谐音的词汇。
例如“豆你玩”“蒜你狠”等词,都是利用谐音的方式反映了菜价普遍上涨的客观事实,也反映了这种现象对老百姓正常生活的不良影响。
这种故意改变“能指”与“所指”对应关系的方式,既生动形象又不乏力度,最重要的是这种谐音所有人都听得懂,这也是它能够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反映了语言的全民性。
(2)从语言地域变体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直接受方言的影响。
所谓地域变体,简单说就是指不同地区的方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是通过有声语言,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读音不同,但书面文字还是相同的,例如“鞋子”在有的方言中读成“孩子”,但书面语写出来都是“鞋子”这两个字。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bc4cc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1.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和被大量使用的词语或短语,它们往往是在社交媒体、网络聊天、在线游戏等平台上产生和流行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成为了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呢?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源于其与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媒体更是成为了人们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网络流行语往往能够快速被传播和接受,因为它们与当代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沙雕”、“肥宅”等词语就是与当代网络文化紧密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它们能够准确地描述出一些人群的特征和行为,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使用。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还源于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共鸣。
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独特的表达形式,使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使得网络流行语往往能够更容易地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从而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666”、“嘻嘻哈哈”等网络流行语就是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使用。
网络流行语往往能够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得这些词语能够更容易地被人们接受和传播。
“尬聊”、“毒鸡汤”等网络流行语就是能够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的词语,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使用。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还源于其不断的变化和更新。
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网络流行语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新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地涌现出来,旧的网络流行语也在不断地被人们遗忘和淘汰。
这种不断的变化和更新使得网络流行语始终能够与时代保持同步,保持着新鲜感和生命力。
“佛系”、“原神”等词语就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流行语,它们具有新颖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共鸣,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使用。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6d5dea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d.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情符号、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交流的形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表达方式。
在网络聊天中,人们可以使用各种表情符号来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使得交流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还可以通过发布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来传递信息,这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这也导致了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些新的网络用语、流行词汇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风靡整个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热门话题。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很强的时效性,时常需要不断更新和变化。
网络语言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群体性。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人们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差异,甚至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群体之间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网络语言使用规范。
年轻人之间使用的网络用语可能会与老年人之间存在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在网络上也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网络用语和流行词汇。
这种地域性和群体性也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网络语言还具有创新性和变异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意创造新的词汇、造句方式,甚至对已有的语言进行变异、转化。
这种创新性和变异性使得网络语言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网友们在日常交流中的创造性使用,通过不断的转化和变异而逐渐形成的。
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可以从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变异过程中探索语言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https://img.taocdn.com/s3/m/bf237a4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c.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经常出现、被用户广泛使用并传播的一种语言现象。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能否被社交网络和媒体采用和传播密切相关。
社交网络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都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重要渠道,该语言现象作为现代社交文化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
当网络流行语能够被媒体采用并被广泛报道时,它的生命力会更加强大。
例如,网民提出的“996”(工作时间: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6天工作)这一概念,其传播范围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使得其生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内涵和意义是否贴切当下社会需要紧密相关。
网络流行语大多数起源于网民的真实生活经验和现象,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性。
例如,最近几年流行的网络词汇“佛系”(指一种轻松、无所谓的生活态度),正是基于当下人们对竞争压力、焦虑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反思和解决方法的一种表达。
网络流行语能够成为流行,一方面是因为它与当下人们的生活经验和需要紧密契合;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的需要。
第三,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创新性和新颖性密切相关。
在高度竞争的网络世界中,新颖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吸引力。
那些有创造性的网络流行语,如“蔡徐坤”(指一个成功的、勇于尝试的形象)、“双黄蛋”(指一对TA的状态,即恋人或者好朋友)等,具有比较长的生命力。
而那些缺乏创新和创造力的网络流行语,往往会很快被遗忘。
总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既受到社交网络和媒体的推广和宣传,也受到其内涵和意义,以及创新性和新颖性的影响。
只有在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网络流行语才能在互联网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2bedeb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1.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需要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影响、形成原因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研究对象,对于了解当代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对语言使用者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
网络语言通常是在网络环境中产生和传播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语语言都有所不同。
网络语言的产生渠道广泛,传播速度快,适应性强。
网络语言往往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如打字速度快、表情符号丰富、词语简洁等,这些都是传统语言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根源是多元化的文化,它吸纳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元素,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为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也对语言规范和语言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语言规范和规则可能会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和发展而发生改变,这也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方向。
网络语言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等,这也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途径。
网络语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网络语言的形成源于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互联网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言交流和分享。
网络语言的形成也与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密切相关,不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土壤,而信息的快速传播又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研究对象,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它不仅对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意识和语言习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网络语言,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这种新的语言形式,更好地适应和应用它。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1151a1c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9.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语言以其简洁、富有表情和趣味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的语言形式。
其次,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因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方式独特,表达方法也与传统语言形式不同,使得网络语言中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新表达形式。
例如,网络流行语的组合形式丰富多变,包括词语缩写、造新词、同音转化等形式,让人们的表达更加简便、有趣。
再次,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群体性。
相比于普通话或方言,网络语言往往有一些固定的词语、语法结构和用法,这些语言规则往往是在特定的社交群体之间形成的。
网络文化的兴起、数字交际的普及、社交软件的打破空间限制等等因素使得人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语言游戏。
从表情符号、颜文字、网络流行语等方面,可以感受到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群体性,甚至在一些群体中,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已经成为“私人订制”的语言。
最后,网络语言也具有很强的变异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文化的交流,网络语言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同一个词汇的意思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使用;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c92277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9.png)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是她对过去 生活的怀念,对战争的无奈。她的词中充满了哀怨与渴望。她怀念过去的生活, 但面对现实,她只能无奈地感叹。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南宋词人,他们的词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词中充满了对 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词是他们的情感的真实反映, 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们的词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是他们心灵的印记。
内容摘要
此外,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受到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南方地区的流 行语往往带有幽默和趣味性,而北方地区的流行语则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功能性。
内容摘要
总之,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为我们理解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发展 趋势和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构成要素、特 点、传播机制以及语言学层面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当代社会的语言现象和文化内涵。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语言学的不断发 展,我们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结论
结论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emo”的使用与解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 社会文化因素、社交媒体的影响、语境的影响、心理认同和社会符号系统等方面 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emo”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和语言学特征。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emo”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演变和 流行,值得进一步和研究。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4、心理认同:“emo”作为网络流行语,往往与年轻人追求个性和独特性的 心理认同有关。通过使用“emo”,年轻人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风格, 寻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db93f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3.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和传播的特定词语或短语,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语言环境和用户群体等。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于流行语的接受和传播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互联网文化中,流行语常常是由网络用户自发创造和传播的,它们往往与当下的社会热点、草根文化和网络时事相关,具有浓厚的时代感和情感色彩。
这使得网络流行语能够更好地契合当下的社会氛围,更容易被网络用户所接受和传播,从而使其生命力得到延续和强化。
语言环境也是影响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具有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特点,适合于快速传播和分享,因此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大众的语言环境中。
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多样化,既有汉字、字母的组合,也有网络特有的表情符号和动态图片等,这让网络流行语具有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的特点,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和关注,从而使其在语言环境中得以延续流传。
用户群体的参与和认可也对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有着直接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离不开广大网络用户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当一个网络流行语得到足够多的用户认可和参与时,它便能够在网络中形成一种“社会共识”,进而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迅速扩散和传播。
在此过程中,用户们通过不断地使用和引用网络流行语,使其不断在网络中得到复制和传播,从而拓展了其使用范围和生命周期,使其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社会文化、语言环境和用户群体等。
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得网络流行语更好地契合当前的社会氛围,语言环境的影响使其更好地融入大众的语言环境,而用户群体的参与和认可则使得网络流行语能够在网络中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得以延续和传播。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bcd38e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7.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的话题涉及到词汇的流行与变化,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社会背景、语言特征和传播途径。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揭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背景的产物。
社会背景对流行语的诞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事件、政治环境、科技的发展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进而影响到流行语的创造和传播。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开始流行起来。
比如"ddl",最初是哔哩哔哩弹幕网站中用户在发现新番后迫不及待地要知道哔哩哔哩将什么时候更新,由于慢得令人难以忍受(引自百度百科),于是就有了"ddl"这个词语。
这一流行语的兴起,与当时年轻人对于追剧的热情、对于快速获得番剧信息的需求有关。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也决定了它的生命力。
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新颖、幽默、简洁等特点,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一些网络流行语还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情感或观点,因此容易在人们之间传播。
网络流行语通常以所谓的“段子”、“梗”等形式出现,这种形式能够促使人们通过分享、转发等行为主动传播这些流行语,从而增加其流行度。
”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这一句话是网络上火热的流行语,它的幽默、夸张的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还引发了大量的模仿和改编,增强了其传播效果。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其生命力。
网络流行语通常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即时通讯软件等途径传播。
这些传播途径具有高效、广泛的特点,使得流行语可以迅速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
社交媒体等传播途径还可以提供人们交流的平台,人们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创造或发现的流行语,进一步推动流行语的传播和发展。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需要从社会背景、语言特征和传播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社会背景决定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的环境,语言特征决定了流行语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传播途径决定了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
![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https://img.taocdn.com/s3/m/c3fd12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1.png)
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社交网站上出现的表达方式,主要指新出现
的口头表达,经常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用来表达一些独特的情感
或意见。
在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看,网络流行语起到了一定的语用作用,加
深了人们的交流,因此,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语言使用过程中扮演着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归功于其简洁的表达能力,以及深刻的语义含义,
有时还可以引起有趣的语用反转等。
例如,“666”用作“棒极了”的表达,“山盟海誓”代表永远不变的承诺,“攒人品”表示要做一件很有风
险的事,“TB”用来代表思想深刻,“以和为贵”表示一种友善的态度。
网络流行语在社会语言学视野下,不仅仅是用来表达不同情绪和感觉
的运用,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传播新兴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也会持续发展,加深了人们的交流。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0062a4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4.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交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方式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所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语言现象,比如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缩略语等。
这些新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语言需求和语言习惯,同时也受到了网络使用环境、社交关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使用是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表达。
在网络语言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特征和社会身份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征。
比如在网络聊天中,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网络流行语和表情符号,以展示自己的时尚和个性;而在专业的网络讨论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专业术语和正式的语言风格,以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
网络语言还可以用来表达社会关系。
在群聊中,人们可能会使用特定的称呼和语言风格来展现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比如亲密的朋友之间可能会使用亲昵的语言,而陌生人之间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礼貌和谨慎的语言。
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全球化特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不同的语言和语言习惯相互交融,形成了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比如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中,会有一些与当地文化和风俗有关的词汇和表达,这些词汇和表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被理解和接受。
网络语言的发展不仅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使用对社会语言的传播和规范产生了影响。
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习惯被引入到了传统的语言环境中。
比如一些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到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扩大了这些语言现象的传播范围。
一些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规范和限制,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和传统的语言环境中,可能不太适合使用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d309997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a.png)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语言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在网络上进行语言交流的频率和程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催生了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人们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的必要手段。
人们在网络上使用各种语言符号、表情符号、缩略词、网络词汇等形式来交流,这些都构成了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文化传统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传统对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使用习惯、语言审美等都存在差异。
中国的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一些与汉字和汉语习惯相关的表达方式,而西方国家的网络语言则更多地受到英语和拉丁字母表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塑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网络语言特色。
网络科技对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网络上进行语言交流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网络技术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表情符号、动态图片、网络视频、语音消息等。
这些新的交流形式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使得网络语言更富有创造力和表达力。
网络技术还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和工具,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形成和传播。
网络语言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网络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人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存在障碍。
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词汇、网络用语等,这些新形式的语言表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困扰。
网络语言中出现的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不良现象也给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化方面,还需要人们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浅析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80b7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b.png)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浅析【摘要】本文旨在对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进行浅析。
通过定义和特点探讨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探讨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分析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讨论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揭示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接着,介绍网络语言的分类,对其多样性和特色进行阐述。
探讨网络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探讨其对社会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综合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对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做出深入分析。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网络语言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定义、特点、关系、发展、影响、分类、作用、社会交流、浅析1. 引言1.1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浅析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在日常社交中被广泛应用。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浅析旨在探讨网络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分类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网络语言的定义与特点是研究网络语言的基础,它不同于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具有明显的网络特色和时代特征。
网络语言强调简洁、生动、实用,常常包含大量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词汇,反映出网络用户的文化品味和沟通习惯。
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指出了网络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性。
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影响了个体在虚拟社交中的形象塑造和信息传递,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的发展与影响则是对网络语言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网络语言对社会交流、思维方式和文化认知的影响机制。
网络语言的分类是对网络语言种类和功能进行细致分类,有效展示了网络语言的多样性和趋势性。
而网络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则是分析了网络语言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揭示了网络语言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浅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力,为促进网络交流和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发表时间:2011-7-22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东1 田甜2 [导读]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研究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陈东1 田甜2(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北京海淀100089;2.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摘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研究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它的产生和流行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主张民主话语权、塑造自我形象开拓了渠道,同时也丰富了社会语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外的趣味。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语言发展;社会语言学;当下的网络流行语受到了不少群体的热爱,同时也面临着争议和批评。
从主张维护语言纯洁性的观点来看,网络流行语是肤浅、简陋的语言,它冲击着传统的、纯正的语言的健康发展。
网络流行语与传统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它的出现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体现着现代人的认知观念和心理动态的转变,是众多因素综合的产物。
1.语言变异理论所谓“语言变异”是指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等级、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 、社会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1.1 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语言变异因语言使用的情景、语域不同而发生,也会因各种社会因素如社会阶层、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及种族的的不同而发生。
社会心理也是影响语言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中产阶级对上层社会所使用的语言的向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出于表达的需求,也会引起语言的变异,正如某些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
此外,从语言系统内部来分析,语言变异也有其内在的原因:新的语义的出现、词的结构变化(如复合词的发展)、词的功能增多。
1.2 语言变体的社会功能首先,语言变体的使用受语境、谈话对象和谈话者的社会阶层、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性别、地域、种族等因素影响,根据特定情况而使用的语言变体可以体现说话者的上述社会特征,具有一定的身份标记功能。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根据特定情况来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以达到交际的恰当得体、成功完成交际目的,而多种语言变体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策略。
此外,语言变体的使用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可传达感情色彩,选择不同的语言变体还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这些都丰富着人们的社会语言生活。
2.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研究认为,语言变异受社会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种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但网络流行语这种新的语言变异现象与传统的语言变异不同,它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环境,网络的覆盖面之广使流行语的产生不受区域的限制,也无法从具体的性别和种族因素加以分析。
人们只能从网络流行语的展现特征中观察分析这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文化现象。
2.1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基于现实的基础,网络流行语由一群接受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的人所创造,他们是这种新语体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规范的人员的集合体。
当代青年群体是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集中群体,他们体现该群体独有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他们当中有青年学生,也有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新人;有生活节奏紧张的都市白领,也有辛苦劳作的青年工人。
在各种文化价值观激荡的环境下,他们表现出思想价值上的迷茫,试图找到、建立属于自身的价值体系,在迷茫中寻得情感的宣泄,满足内心的空虚与无助。
同时,他们也要借助语言的力量来表达他们对当今世界的看法,展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他们是网络流行语这种新语体的创造者和使用主体。
2.2 网络流行语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现实情况,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各种文化现象竞相争鸣,给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创造了宽松的氛围;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再次飞跃,网络文化的影响等因素都给人们创造网络流行语这种新颖的语言变体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另一方面,人们崇尚创新,追求个性的心理趋向使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文化语言。
网络流行语也是文字,只是人们采取的是更高端的方式实现了它的存在,不再借用于纸笔的记录。
人们生活在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时代,更加追求生活的高效性,有时人们在网上为了更快的传达某种信息,就只注重文字的简洁,简单地按几个字母键,大概的意思就能表达出来,这受到大家的青睐,慢慢流传开来。
3.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体现了语言的活力,展现了多元文化内涵的一面。
从语言变异来讲,网络流行语与传统的语言变异有较大的不同,这种特殊的语言变异是基于现实语言来进行的,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需求,使它走上了标新立异的道路。
语言变异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有序异质”的结构,是与社会因素相联系的动态的结构系统。
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系统在内部是不一致的,会因人群、因场合而异,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标准,内部是有差异的,但其结构和演变仍然是有规律的。
网络流行语也是如此,它的使用目前集中于追求新意的青年群体,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语言的使用更是个性十足,已不将语言的标准考虑在内。
网络流行语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模糊理解,因为它还没有广泛的覆盖效应去适用于任何群体,使得它的存在备受争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1 随意性和创新性与传统语言变异背道而驰,网络流行语的词汇构成具有随意性和创新性如谐音类词语变异,汉字谐音:油墨———幽默,大虾———大侠,英译词email- 伊妹儿等。
缩写谐音:表———不要,偶—我等。
以功能分类分,有称呼类语言变异,如:美眉———美女,菜鸟———新手。
动作类变异,如:切———口气词表不服气,雷———表出乎意料。
别称类变异,如:网络暴民———网络文盲等。
此外还有时效类,也就是所谓的年度流行语,如2010 年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等。
3.2 展现方式和特色网络流行语词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很难联想到它想要表达的意思,它的产生以强大的网络文化做后盾,在理解它的同时要考虑它特殊的使用环境,即语境的因素,才能认识到它独特的社会功能。
与传统语言相比,它具备自己特有的展现方式和特色。
首先,网络流行语具备新异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变异两方面,对传统词汇进行新意改造,有时极尽扭曲;对新词的丰富探索,善于采用夸张手法。
第二,网络流行语体现时代性。
大部分流行语紧贴当时的社会现实,反应大众心理,使人们可以弯转的表达内心看法。
第三,网络流行语具有即兴和流动的特征。
它是人们在网络空间抒发对社会认知时即兴创造的,具有不断更新的流动性特点。
4.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发生变异后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新语言变体的出现要有社会意义,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
就网络流行语而言,这种新的语言变体有它独特的社会功能。
网络流行语与传统语言的存在方式不同,属于传统语言的语言变体,其社会功能更加细微化,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受用于各类群体,并对人际关系的构建有一定的影响力。
从网络流行语对社会产生的广泛效应去看它的社会功能,有以下几点:4.1 社会功能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突显了它的社会功能,根据不同群体的使用需要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网络流行语适用于各大媒体,由于词汇的新颖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提高了大众对当今社会热点的关注度,使得网络流行语有更快、更有效的信息传播功能。
4.2 娱乐功能使用这一功能的主体是年轻人,他们具有叛逆精神,使用网络流行语来调侃生活。
在日常交流中使对话有幽默效应,如“鸭梨”是“压力”的谐音。
源于某人有意无意间将“压力”打成“鸭梨”,引得无数人模仿。
搞笑怪异的网络流行语受到青年群体的强烈追捧。
4.3 商业功能有些传媒公司或营销厂家借助于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强大魅力,抓住人们紧跟潮流的心理动态,塑造网络流行语的实用性,赚取利润。
例如,某个生产零食的厂家在包装袋上画上漫画人物旁边写上流行标语———“神马都是浮云”增添趣味性,激发人们购买其产品的好奇心。
4.4 标记功能网络流行语与传统的语言变体一样也具有标记功能,它代表着当代年轻人的群体身份,反映了现代人的心理动态和价值取向。
如2009年网络流行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源于百度贴吧里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
由于它道出了多少现代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没多久,便有许多人相继模仿此句式。
4.5 展现多元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内涵,体现了文化的时代特色。
它的产生和传播符合当今社会的事实,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它的出现为精神紧张的现代生活增添了乐趣,为人们找到了缓解精神压力,转移焦虑的有效途径。
它本身所蕴含的当今社会大众们的价值判断和心理动态的变迁,使得它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为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新事物的产生往往都是备受争议的,网络流行语这种新语体要面临着长期的考验才能被大众所接受,人们要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去引导网络流行语朝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使它更能体现时代的特色,展现语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1]罗志野.语言的力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2]马利,涂靖.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变异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10).[3]钱乃荣.汉语语言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4]盛若菁.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2008,(4).[5]田贵森,孙建民.语言变异理论和研究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3).[6]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张从益.文化语言学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