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灰分分级 GB

合集下载

中国煤炭质量分级标准

中国煤炭质量分级标准

第七节中国煤炭质量分级标准在任何一门科学中,只有对所研究的个别观察及把研究中所积累的各种资料,加以系统地整理、汇总,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

煤炭质量分级也是一样。

从井口或露天开采出来的煤炭,经过拣矸、筛分或选煤加工后,根据其用途和质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若干品种与等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质量,做到对路供应,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而且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目前,已制订出十余项有关煤炭质量的分级标准,其中七项为国家标准(或报批稿),其余均为行业标准(报批稿)。

制订煤炭质量分级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以“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中存贮的国有重点煤矿和主要勘探区的煤质资料为基础,分别汇总和统计了全国及各大区有关质量指标的分级范围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及其占全国煤的百分比,并根据各种工业用煤对煤的相应质量的要求,提出了具有实用意义的有关煤炭质量指标的分级标准(或报批稿)。

一、煤炭灰分分级灰分是煤中有害物质。

煤的灰分越高,其发热量越低,经济价值也越低。

高灰煤作工业燃料和原料时,因排灰量的增大,增加堆灰场地面积和城市垃圾运量,同时增加三废污染。

至于炼焦用煤受灰分的影响更显著,炼焦精煤灰分每增加1 %,焦炭平均灰分提高1.33 %,而焦炭灰分每增加1 %,炼铁焦比就增加2 %~2.5 %;同时还多用石灰石,少产生铁2 %~3 %。

发电用煤的灰每增加1 %,发热量就下降200 ~360J/g ,每度电的标准煤耗增大2 ~5g 。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的热能利用率和提高用煤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制订出煤炭灰分分级国家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

煤炭灰分分级按表能 2 -36 进行分级。

二、煤炭硫分分级硫是煤中的主要有害元素之一,其分布范围很广,从0.1 %到10 %以上,相差1m倍之多。

燃煤排入大气的SO2 形成酸雨会严重影响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和名胜古迹,同时燃用高硫煤的各种工业炉窑及其管道的寿命也会因此缩短;炼焦时煤中约有80 %的硫分进入焦炭,而焦炭每增加0.1 %的硫,焦比约增加1.5 %左右,而高炉生产能力降低2 %~5 %,石灰石用量增加2 %;如果钢锭中的硫分超过0.07 %,则为废品,因此,已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特点,结合各工业用煤对硫分的要求以及煤炭计价中硫分的比价不同,制订出适合我国的煤炭硫分分级国家标准。

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注:a、G>85,再用Y值或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煤炭,当Y>25.0mm时,应划分为肥煤或气肥煤,如Y<=25mm,则根据其Vdaf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按b值分类时,Vdaf<=28%,暂定b>150%的为肥煤,Vdaf>28%,暂定b>220%的为肥煤或气肥煤,如按b值和Y值划分的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为准;b、Vdaf>37%,G<=5的煤,再以透光率PM来区分其为长焰煤或褐煤;c、Vdaf>37%,PM>30%-50%的煤,再测Qgr,maf,如其值>24MJ/kg5739cal/g,应划分为长焰煤;煤炭分类总表无烟煤分类表烟煤的分类表褐煤的分类表注:凡Vdaf>%、PM>30%-50%的为煤,如Qgr,maf大于MJ/kg5739cal/g,则划分为长焰煤;----------------------------------------------------------------------------------- 依据的工业用途、工艺性质和质量要求进行的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同一类煤有近似的特性,不同类煤的性质则有显着差异;工业分类是为了合理地使用煤炭资源以及统一使用规格;理想的分类方法应当既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又有实用意义;煤的分类方案简介由于研究内容和使用的不同,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早期,多根据煤的元素组成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称科学分类法,以1924年煤化学家提出的分类法比较着名;以后又有根据煤的生成条件提出的成因分类法,将煤分为腐殖煤、腐泥煤和残殖煤,这种分类法在地质上用的较多;而最有实用意义的是将与工业利用结合起来,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依据的技术分类法;各种以煤为燃料或原料的工业对煤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只有恰当地使用煤种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近代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参数的分类法发展较快,使煤分类具有更严格的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性;但由于各国煤炭资源特点不同,以及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各主要产煤国或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都根据本国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1956年,ECE煤炭委员会在国际煤分类会议上提出了国际硬煤分类表,其分类方法是以挥发分为划分类别的指标,将硬煤烟煤和无烟煤分成10个级别;以粘结性指标自由膨胀序数或罗加指数将硬煤分成4个类别;又以结焦性指标奥亚膨胀度或葛金焦型将硬煤分成6个亚类型,表中每个煤种均以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将硬煤分为62个煤类;为便于贸易上的交往,表中又将62个煤类归为Ⅰ~Ⅶ共11个统计组;对于褐煤,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第27技术委员会TC27以ISO2950号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以水分和焦油产率为指标,将褐煤分为30个小类,每一小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但这两个分类方案并未在国际上得到全面推广;1985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国际煤分类会议上确定,以高位发热量小于24×106焦耳/千克、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小于%作为区分褐煤和硬煤的分界线;对中等煤化程度和高煤化程度的硬煤则选用镜质组随机反射率、自由膨胀序数、挥发分产率、惰性组含量、高位发热量和反射率分布特征等6个指标和8位阿拉伯数字编号,将所有硬煤进行编码分类;但因划分太细,不便于使用,难以推广;中国煤炭分类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煤产量和消耗量迅速增加,为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1952~1953年提出东北区和华北区两个炼焦煤分类方案;1956年又制订了统一的中国煤以炼焦煤为主分类方案,以大致代表煤的变质程度的挥发分%和表征煤的结焦性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 mm两个指标为参数,将中国煤分为10大类24小类;该方案于1958年经国家技术委员会向全国推荐试行,起了统一中国煤分类的作用;但这一分类方案在试行中,也发现存在一定缺陷;1989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了 GB5751-86,将中国煤分为14类如表;表中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G为粘结指数,Y为胶质层最大厚度mm,b为奥亚膨胀度%,P M为煤样的透光率%,为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MJ/kg;褐煤泥炭经成岩作用形成的腐殖煤,煤化程度最低,呈褐色、黑褐色或黑色,一般暗淡或呈沥青光泽,不具粘结性;其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水分大、挥发分高、密度小,含有腐殖酸,氧含量常达15~30%,在空气中易风化碎裂,发热量低;按透光率P M大小将褐煤分为两小类,P M为30~50%的年老褐煤,P M≤30%的为年轻褐煤;褐煤可作燃料或气化原料,也能作提取褐煤蜡和制造腐殖酸盐类的原料;含油率达到工业要求时可用于低温干馏,制取焦油及其他化工产品;长焰煤高挥发分的微粘结或弱粘结性煤;在烟煤中变质程度最低,单独炼焦时生成焦炭呈长条状,强度甚差,粉焦率高,主要作为动力燃料和气化原料;不粘煤成煤初期的原始物质受强烈氧化作用,为低到中等变质程度煤;其特征是煤中含氧较高,挥发分中等,加热时没有粘结性;可做动力和民用燃料或气化原料;弱粘煤还原程度较弱的低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煤;挥发分中等,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少量胶质体,焦炭为强度较小的小块焦;适用做动力燃料和气化原料;1/2中粘煤中等变质程度的弱粘结性煤;挥发分中等,粘结性比弱粘煤稍好,其中有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能炼出一定强度的焦炭,可适量作为炼焦配煤原料,粘结性较差的一部分煤适宜做动力燃料和气化原料;气煤变质程度介于1/2中粘煤与气肥煤之间;主要特征是挥发分高,加热时具有中等粘结性,单独炼焦时焦炭细长易碎,焦炭强度优于长焰煤,低于焦煤、肥煤;主要作为炼焦配煤,也是制造干馏煤气的原料;气肥煤高挥发分的特强粘结性煤;性质介于气煤和肥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液体和气体产品;气肥煤适合于制造干馏煤气,也可作为炼焦配煤以增加化学产品;1/3焦煤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特性介于焦煤、肥煤和气煤间的过渡煤,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强度较好的焦炭;炼焦时其配入量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而获得强度高的焦炭,它是炼焦配煤中的基础煤;肥煤中等及中高挥发分的特强粘结性煤;变质程度中等,加热时能产生较多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产生熔融性良好、强度较高的焦炭,但出焦困难,且焦炭有较多横裂纹和蜂焦,故不适宜单独炼焦,是炼焦配煤中的重要煤种;焦煤中等变质程度烟煤;挥发分中等或较低,结焦性好,是炼焦生产中的主要煤种,单独炼焦时可炼成块度大、熔融性好、裂纹少、强度高的焦炭,是优质炼焦原料;瘦煤烟煤中变质程度较高的煤种;挥发分较低,在炼焦时具有中等粘结性,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块少、强度较好的焦炭,但其耐磨性较差;一般作为炼焦配煤使用;贫瘦煤弱粘结性低挥发分煤;单独炼焦时,粘结性比瘦煤差,因而焦炭粉焦甚多,但作为炼焦配煤,能起到瘦化作用;也可作为动力和民用燃料;贫煤烟煤中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种;在美国煤炭分类中划分为半无烟煤;贫煤挥发分低,一般无粘结性,因此不能结焦,其燃烧时火焰短,耐烧;主要做民用或动力燃料;无烟煤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种;挥发分低于10%,固定碳高于90%,燃烧时无烟,密度大,硬度高;按其挥发分和用途可分为 3个小类;无烟煤是较好的民用燃料,也可以做动力燃料,又是合成氨和碳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低灰、低硫无烟煤是制造碳素材料和活性炭的原料,变质程度较低的无烟煤还可以做高炉喷吹燃料,以代替部分焦炭;。

煤炭等级评价指

煤炭等级评价指

煤炭等级评价指标(国家、行业最新标准)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煤炭等级评价指标一、全水分分级(MT/T850)二、水分三、灰分(GB/T15224.1—2010)(一)煤炭资源评价灰分分级四、挥发分分级(MT/T849—2000)五、硫分(GB/T15224.2—2010)煤炭资源评价硫分分级六、煤中磷分分级(MT/T562—1996)七、煤中氟含量分级(MT/T966—2005)八、煤中氯含量分级(MT/T597—1996)九、煤中砷含量分级(MT/T803—1999)十、煤中汞含量分级(MT/T963—2005)十一、煤中铅含量分级(MT/T964—2005)十二、煤的固定碳分级(MT/T561—2008)十三、发热量分级(GB/T15224.3—2010)(一)煤炭发热量的分级十四、煤的哈氏可磨性分级(MT/T852-2000)十五、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分级(MT/T853.1-2000)十六、煤灰熔融性流动温度分级(MT/T853.2-2000)十七、煤的热稳定性分级(MT/T560—2008)十八、煤的焦油产率分级十九、煤的结渣性评定二十、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一)煤矿安全规程(1986)(二)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20104-2006)表1 煤样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18%时自燃倾向性分类表2 煤样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18%时自燃倾向性分类二十一、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一)±0.1中煤含量法%(GB/T16417—2011)(二)理论精煤回收率法二十二、稀散元素煤中的稀散元素锗、镓、铀都是可以利用的,若煤中锗的含量大于20克/吨,镓的含量大于30克/吨,铀的含量大于300克/吨,就认为够工业品位。

可回收利用。

二十三、煤灰粘度液体排渣锅炉非常重视灰粘度指标,当灰粘度为25帕·秒时,是灰渣正常流出的极限粘度,一般灰渣正常流出灰粘度都在25帕·秒以下,多在5~10帕·秒之间。

煤炭质量分级汇总(简化)

煤炭质量分级汇总(简化)

煤炭质量分级一、灰分分级(GB/T 15224.1—2004)(一)动力煤灰分分级动力煤的灰分按表1分级。

表1 动力煤的灰分分级%表2 冶炼用炼焦精煤的灰分分级%(三)高炉喷吹用煤的灰分分级高炉喷吹用煤的灰分分级可参照本部分表2冶炼用炼焦精煤进行分级。

(四)其他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灰分分级其他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灰分分级可参照本部分表1动力煤炭进行分级。

二、硫分分级(GB/T 15224.2—2004)(一)动力煤硫分分级1 不同煤种的基准发热量值不同煤种的基准发热量(是指对不同煤种规定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见表1。

表1 不同煤种的基准发热量2 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分级3 褐煤的硫分分级褐煤的硫分在基准发热量时按表3进行分级。

(二)冶炼用炼焦精煤硫分分级冶炼用炼焦精煤的硫分按表4进行分级。

其他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硫分分级可参照冶炼用炼焦精煤进行分级。

(四)高炉喷吹用煤的硫分分级高炉喷吹用煤的硫分分级可参照冶炼用炼焦精煤进行分级。

三、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2004)(一)无烟煤和烟煤的发热量分级按表1进行。

表1无烟煤和烟煤发热量的分级(二)褐煤的发热量的分级按表2进行。

表2褐煤发热量的分级四、煤炭全水分(M t,%)分级(MT/T 850—2000)五、煤中磷分分级(MT/T 562-1996)六、煤中氯含量分级(MT/T 597-1996)七、煤中砷含量分级(MT/T 803-1999)八、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V daf,%)分级(MT/T 849-2000)九、煤的热稳定性分级(MT/T 560-1996)十、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分级(MT/T 853.1-2000)十一、煤灰熔融性流动温度(FT,℃)分级(MT/T 583.2-2000)。

煤炭等级划分标准表

煤炭等级划分标准表

煤炭等级划分标准表
煤炭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 动力煤灰分分级,按照GB/T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规定,灰分小于或等于10%、硫分小于或等于1%的为特低灰煤;灰分在~20%之间、硫分在~%之间的为低灰煤;灰分在~30%之间、硫分在~2%之间的为中灰煤;灰分在~40%之间、硫分在~3%之间的为高灰煤;灰分大于40%、硫分大于3%的为特高灰煤。

2. 炼焦煤灰分分级,按照GB/T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规定,灰分小于或等于10%、硫分小于或等于%的为特低灰煤;灰分在~20%之间、硫分在~1%之间的为低灰煤;灰分在~30%之间、硫分在~%之间的为中灰煤;灰分在~40%之间、硫分在~2%之间的为高灰煤;灰分大于40%、硫分大于2%的为特高灰煤。

3. 动力煤黏结指数分级,按照GB/T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规定,黏结指数小于或等于50的为不黏煤;黏结指数大于50且小于或等于85的为弱黏煤;黏结指数大于85且小于或等于105的为中黏煤;黏结指数大于105且小于或等于250的为强黏煤;黏结指数大于250的为焦煤。

4. 炼焦煤挥发分分级,按照GB/T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规定,挥发分小于或等于%的为贫煤;挥发分在~%之间的为瘦煤;挥发分在~16%之间的为正常煤;挥发分在~37%之间的为肥煤;挥发分大于37%的为焦煤。

以上是煤炭等级划分标准的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详细的等级划分,可以查询煤炭工业局的官方网站或相关的专业资料。

中国煤炭分类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 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 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中国煤炭分类分级表

中国煤炭分类分级表

煤质指标的分级中国煤炭分类(2008-06-19 10:04:30)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 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 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主要煤质指标分级标准

主要煤质指标分级标准
MF
131~200
高氟煤
HF
>200
七、煤灰熔融性级别
1、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分级(MT/T 853.1)
级别
代号
软化温度ST℃
低软化温度灰
LST
≤1100
较低软化温度灰
RLST
>1100~1250
中等软化温度灰
MST
>1250~1350
较高软化温度灰
RHST
>1350~1500
高软化温度灰
HST
>1500
2、煤灰熔融性流动温度(FT)分级(MT/T 853.2)
级别
代号
流动温度FT℃
低流动温度灰
LFT
≤1150
较低流动温度灰
RLFT
>1150~1300
中等流动温度灰
MFT
>1300~1400
较高流动温度灰
RHFT
>1400~1500
高流动温度灰
HFT
>1500
八、煤的焦油产率级别
级别
焦油产率Tj(%)
4
中高全水分
MHM
>12.0~20.0
5
高全水分
HM
>20.0~40.0
6
特高全水分
SHM
>40.0
低热值煤
LQ
16.30~22.40
特低热值煤
SLQ
<16.30
四、磷含量级别
级别
代号
原煤磷Pd(%)
特低磷煤
P—1
≤0.01
低磷煤
P—2
>0.01~0.05
中磷煤
P—3
>0.05~0.10
高磷煤
P—4
>0.10

中国煤炭分类分级表

中国煤炭分类分级表

煤质指标的分级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煤炭相关标准(国标、部标)

煤炭相关标准(国标、部标)

煤炭相关标准(国标、部标)JB/T 9222-1999 湿型铸造用煤粉JB/T 9225-1999 铸造用粘土、膨润土化学分析方法GB/T 11957-2001 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GB/T 12937-1995 煤岩术语GB/T 15223-1994 液体树脂密度的测定方法比重瓶法GB/T 15224.1-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 15224.1-1994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GB/T 15224.2-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GB/T 15224.2-1994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 15224.3-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GB/T 15224.3-1994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 15334-1994 煤的水分测定方法微波干燥法GB/T 15458-1995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9-1995 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60-2003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GB/T 15588-2001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9-1995 显微煤岩类型分类GB/T 15590-1995 显微煤岩类型测定方法GB/T 16414-1996 煤矿科技术语岩石力学GB/T 16658-1996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773-1997 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GB/T 17607-1998 中国煤层煤分类GB/T 17608-1998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17609-1998 铸造焦用煤技术条件GB/T 17610-1998 水煤气两段炉用煤技术条件GB 14181-1997 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GB/T 18023-2000 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分类GB/T 18342-2001 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 18510-2001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GB/T 18511-2001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GB/T 18666-2002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GB/T 18702-2002 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GB/T 18711-2002 选煤用磁铁矿粉试验方法GB/T 18712-2002 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GB/T 19092-2003 煤粉浮沉试验方法GB/T 19093-2003 煤粉筛分试验方法GB/T 19222-2003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GB/T 19224-2003 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GB/T 19225-2003 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GB/T 19226-2003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GB/T 19227-2003 煤和焦炭中氮的测定方法半微量蒸汽法GB/T 19494.1-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 19494.2-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3-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GB/T 19559-2004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9560-2004 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容量法GB/T 189-1997 煤炭粒度分级GB/T 212-200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3-200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4-1996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3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8-1996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19-1996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2001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397-1998 冶金焦用煤技术条件GB/T 476-200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477-1998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8-2001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9-2000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80-2000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483-1998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 3812-1983 褐煤蜡试样的采取和缩制方法GB/T 1341-2001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572-2001 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3-2001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4-1995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5-2001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GB/T 1819.6-2004 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锑量的测定孔雀绿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2559-1981 褐煤蜡熔点测定方法GB/T 2560-1981 褐煤蜡滴点测定方法GB/T 2561-1981 褐煤蜡中溶于丙酮物质(树脂物质)测定方法GB/T 2562-1981 褐煤蜡中苯不溶物测定方法GB/T 2563-1981 褐煤蜡灰分测定方法GB/T 2564-1981 褐煤蜡酸值和皂化值测定方法GB/T 2565-1998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T 2566-1995 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GB 4632-1997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3558-1996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715-1996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GB/T 3813-1983 褐煤蜡密度测定方法GB/T 3814-1983 褐煤蜡粘度测定方法GB/T 3815-1983 褐煤蜡加热损失量测定方法GB/T 3816-1983 褐煤蜡中地沥青含量测定方法GB/T 4633-1997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4-1996 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4757-2001 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 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GB 481-1993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GB 482-1995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T 5447-1997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电加热法GB/T 5449-1997 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50-1997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6948-199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9-1998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7560-2001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GB/T 7561-1998 合成氨用煤技术条件GB/T 7562-1998 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 7563-2000 水泥回转窑用煤技术条件GB 8207-1987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 8208-198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T 8899-1998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GB/T 9143-2001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技术条件MT/T 736-1997 无烟煤电阻率测定方法MT/T 801-1999 煤系高岭岩(土)及其煅烧土悬浮性能测定方法MT/T 740-1997 煤炭堆密度大容器测定方法MT/T 800-1999 煤系高岭岩(土)煅烧土白度测定方法MT/T 737-1997 量热仪氧弹安全性能检验规范MT/T 963-2005 煤中汞含量分级MT/T 964-2005 煤中铅含量分级MT/T 965-2005 煤中铬含量分级MT/T 966-2005 煤中氟含量分级MT/T 967-2005 煤中锗含量分级MT/T 799-1999 煤系高岭岩(土)及其煅烧土沉降体积测定方法MT/T 917-2002 工业型煤结渣性测定方法MT/T 918-2002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MT/T 849-2000 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 851-2000 选煤厂浓缩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741-1997 煤系高岭岩三氧化二铝浸出率测定方法MT/T 852-2000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分级MT/T 739-1997 煤炭堆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MT/T 916-2002 工业型煤样品制备方法MT/T 738-1997 选煤厂水力分级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915-2002 工业型煤样品采取方法MT/T 230-2005 哈氏可磨性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MT/T 936-2005 锤式破碎缩分联合制样机通用技术条件MT/T 938-2005 烟煤奥阿膨胀计通用技术条件MT/T 939-2005 电量―重量法碳氢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MT/T 940-2005 煤中氟、氯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GB/T 3058-1996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2559-2005 褐煤蜡测定方法GB/T 213-1996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MT/T 732.1-1997 水泥回转窑用阿干煤矿煤技术条件MT/T 732.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阿干煤矿煤技术条件MT/T 732.3-1997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阿干煤矿煤技术条件MT/T 733.1-1997 合成氨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3.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3.3-1997 水泥回转窑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3.4-1997 高炉喷吹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4.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郑州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4.2-1997 高炉喷吹用郑州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5.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蒲白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 163-1997 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表通用技术条件MT/T 846-1999 煤体导水性分类MT/T 850-2000 煤的全水分分级MT/T 853.1-2000 煤灰软化温度分级MT/T 853.2-2000 煤灰流动温度分级MT/T 877-2000 DZS型电磁振动高频筛MT/T 698-1997 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699-1997 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MT/T 701-1997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2-1997 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14-1997 煤粉生产防爆安全技术规范MT/T 724.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澄合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5.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新汶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5.2-1997 冶金焦用新汶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6.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肥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6.2-1997 冶金焦用肥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7.1-1997 蒸汽机车用阜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7.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阜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8.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大通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9.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9.2-1997 水泥回转窑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9.3-1997 冶金焦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0.1-1997 冶金焦用鸡西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0.2-1997 蒸汽机车用鸡西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0.3-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鸡西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1.1-1997 冶金焦用峰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1.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峰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988-2006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MT/T 1009-2006 动力配煤导则MT/T 621-2006 矿井生产检查煤样采取方法MT/T 1010-2006 矿井生产检查煤样采取方法MT/T 1011-2006 固定床气化用型煤技术条件MT/T 1012-2006 煤的转鼓试验方法MT/T 1013-2006 煤炭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MT/T 1014-2006 煤灰中主要及微量素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T/T 1015-2006 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基氏塑性仪法MT/T 1016-2006 煤和煤矸石浸出试验方法SN/T 1599-2005 煤灰中主要成分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SN/T 1600-2005 煤中微量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T/T 996-2006 活性炭丁烷工作容量的测试方法MT/T 997-2006 活性炭吸附NH3穿透容量和穿透时间的试验方法MT/T 998-2006 活性炭吸附SO2饱和容量的试验方法MT/T 999-2006 活性炭水溶物的试验方法GB/T 15458-2006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9-2006 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7608-2006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20475.1-2006 煤中有害素含量分级第1部分:磷GB/T 20475.2-2006 煤中有害素含量分级第2部分:氯MT/T 1034-2006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MT/T 240-1997 煤矿降尘用喷咀通用技术条件MT/T 712-1997 煤矿防尘措施的分级除尘效率测定方法MT/T 713-1997 煤矿粉尘真密度测定方法MT/T 752-1997 煤的甲烷吸附量测定方法(高压容量法)MT/T 764-1997 矿用泡沫除尘剂性能测定方法MT/T 1025-2006 煤炭检测报表规范(动力煤)MT/T 1026-2006 煤炭检测报表规范(炼焦、喷吹煤)MT/T 1027-2006 煤芯煤样视相对密度测定MT/T 1028-2006 煤中硒含量分级MT/T 1029-2006 煤中镉含量分级MT/T 239-2006 褐煤蜡技术条件MT/T 1030-2006 烧结矿用煤技术条件GB/T 483-2007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1341-2007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574-2007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6416-2007 褐煤中溶于稀盐酸的钠和钾测定用的萃取方法GB/T 16658-2007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8207-2007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T 8208-200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MT/T 1017-2007 选煤用磁铁矿粉GB/T 3715-2007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MT/T 737-2007 量热仪氧弹安全性能检验规范JB/T 9222-2008 湿型铸造用煤粉。

煤炭质量标准--煤的灰分分级

煤炭质量标准--煤的灰分分级

煤炭质量标准--煤的灰分分级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灰分(A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本部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按灰分分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档中的条款通过GB/T1522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档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 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GB 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1996,eqv ISO 1988:1975)GB 475商品煤样采取方法(GB 475?1996,eqv ISO 1988:1975)GB/T 17608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3、动力煤灰分分级动力煤的灰分按表1分级。

表1 动力煤的灰分分级冶炼用炼焦精煤的灰分按表2分级。

表2 冶炼用炼焦精煤的灰分分级5、高炉喷吹用煤的灰分分级高炉喷吹用煤的灰分分级可参照本部分第4章中表2冶炼用炼焦精煤进行分级。

6、其它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灰分分级其它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灰分分级可参照本部分第3章中表1动力煤炭进行分级。

7、煤炭产品品种煤炭产品品种按GB/T17608进行划分。

8、煤炭灰分的检验8.1煤样的采取和制备煤样按GB475的规定采取,按GB474的规定制备。

8.2煤炭灰分的试验方法煤炭灰分按GB/T212进行测定煤的加工方式分类煤炭知识 2009-09-09 09:54 阅读57 评论0字号:大中小按煤的加工方法和质量规格可分为原煤、精煤、粒级煤、洗选煤和低质煤等五类。

原煤是指从地下或地下采掘出的毛煤经筛选加工去掉矸石、黄铁矿等后的煤。

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洗选、未经加工的毛煤也叫原煤。

煤炭分级分类

煤炭分级分类

煤炭质量分级目前,我国按主要煤质指标划分煤的各种分级标准如表2-1-3~表2-1-8 表2-1-3 煤的灰分分级(GB/T 15224.1-2004)表2-1-4 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分级(GB/T 15224.2-2004)表2-1-5 褐煤的硫分分级(GB/T 15224.2-2004)表2-1-6 无烟煤和烟煤的发热量分级(GB/T 15224.3-2004)表2-1-7 褐煤的发热量分级(GB/T 15224.3-2004)表2-1-8 烟煤的粘结指数分级(MT/T 5 9 6一1996)表2-2-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GB/T17766-1999)(二)资源/储量分类1. 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2. 基础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①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②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也有3个类型,即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3. 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①内蕴经济资源量: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的那部分。

煤炭质量分级煤质指标2

煤炭质量分级煤质指标2

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2010)资源煤分级干基高位发热量Qgr.d/(MJ/kg)干燥基全硫分 St.d/%特高发热量煤 >30.90 特低硫煤≤0.50高发热量煤 27.21~30.90 低硫煤 0.50~1.00中高发热量煤 24.31~27.20 中硫煤 1.01~2.00中发热量煤 21.31~24.30 中高硫煤 2.01~3.00中低发热量煤 16.71~21.30 高硫煤 >3.00低发热量煤≤16.70 (动力煤分级)灰分Ad/%(资源)干燥基全硫的灰分 St.d/%特低灰煤≤10.00 特低硫煤<0.50低灰煤 10.01~20.00 低硫分煤 0.50~0.90中灰煤 20.01~30.00 中硫分煤 0.91~1.50中高灰煤 30.01~40.00 中高硫煤 1.51~3.00高灰煤 40.01~50.00 高硫分煤 >3.00全水分 M t/%(MT/T850-2000)挥发分 Vdaf,/%(MT/T849-2000)煤特低全水分煤≤6.00 特低挥发分煤≤lO.00低全水分煤 >6.0~8.0 低挥发分煤 >lO.00~20.00中等全水分煤 >8.0~12.0 中等挥发分煤 >20.00~28.00中高全水分煤 >12.0~20.0 中高挥发分煤 >28.00~37.OO高全水分煤 >20.0~40.00 高挥发分煤 >37.O0~50.OO特高全水分煤 >40.00 特高挥发分煤 >50.O 烟煤粘结指数 (G R.I)(MT/T596-2008)不粘结煤 0~5 焦油产率T9(%)褐煤及风化腐植酸(H r m(%)弱粘结煤 >5~30 高油煤 >12 高腐植酸煤 >60中粘结煤 >30~50 富油煤 >7-12 富腐植酸煤 >40-60中强粘结煤>50~65 含油煤≤7 中腐植酸煤 >20-40强粘结煤 >65~85 低腐植酸煤≤20特强粘结煤>85(GB/T20475—2006)(MT/T966-2005)磷含量分级 Pd/% 氯含量范围Cl d% 氟含量范围F d/(μg.g-1)特低磷煤<O.010 特低氯煤≤O.050 特低氟分煤<80低磷煤≥0.010~0.050 低氯煤 >0.050~0.150 低氟分煤80~130中磷煤 >0.050~O.100 中氯煤 >0.150~O.300 中氟分煤131~200高磷煤 >0.100 高氯煤 >0.300 高氟分煤>200砷的质量分级As d(%)(MT/T803-1999)一级含砷煤≤4.0×10-4煤中锗含量分级(MT/T967-2005)二级含砷煤 >4×10-4~8×10-4低锗煤≤20 (μg/g)三级含砷煤 >8×10-4~25×10-4高锗煤<20四级含砷煤 >25×10-4地热分级(矿山安全规程)一级地热害 31~37°C一级地热害 >37°C。

煤炭相关各等级划分

煤炭相关各等级划分

煤炭相关各等级划分2008-08-2212下一页煤炭相关各等级划分1.煤炭硫分分级序号级别名称代号灰分(Ad)范围,%1 特低硫煤SLS ≤0.502 低硫分煤 LS 0.51~1.003 低中硫煤 LMS 1.01~1.504 中硫分煤 MS 1.51~2.005 中高硫煤 MHS 2.01~3.006 高硫分煤 HS >3.002.煤炭灰分分级序号级别名称代号灰分(Ad)范围,%1 特低灰煤SLA ≤5.002 低灰分煤 LA 5.01~10.003 低中灰煤 LMA 10.01~20.004 中灰分煤 MA 20.01~30.005 中高灰煤 MHA 30.01~40.006 高灰分煤 HA 40.01~50.003.煤的固定碳按下表进行分级序号级别名称代号分级范围(FCd),%试验方法1 特低固定碳煤SLFC ≤45.00 GB2122 低固定碳煤 LFC >45.00~55.003 中等固定碳煤 MFC >55.00~65.004 中高固定碳煤 MHFC >65.00~75.005 高固定碳煤 HFC >75.00~85.006 特高固定碳煤 SHFC >85.004.煤炭发热量分级序号级别名称代号发热量(Qnet,ar)范围,MJ/kg1 低热值煤 LQ 8.50~12.502 中低热值煤 MLQ 12.51~17.003 中热值煤 MQ 17.01~21.004 中高热值煤 MHQ 21.01~24.005 高热值煤 HQ 24.01~27.006 特高热值煤 SHQ >27.00注:煤田地质勘探系统在按发热量分级时,可采用全水分(Mt)进行计算。

5.发热量(Qnet,ar)等级划分编号发热量(Qnet,ar),MJ/kg 编号发热量(Qnet,ar),MJ/kg 295 >29.00 200 19.51~20.00290 28.51~29.00 195 19.01~19.50285 28.01~28.50 190 18.51~19.00280 27.51~28.00 185 18.01~18.50275 27.01~27.50 180 17.51~18.00270 26.51~27.00 175 17.01~17.50265 26.01~26.50 170 16.51~17.00260 25.51~26.00 165 16.01~16.50255 25.01~25.50 160 15.51~16.00250 24.51~25.00 155 15.01~15.50245 24.01~24.50 150 14.51~15.001)240 23.15~24.00 145 14.01~14.50235 23.01~23.50 140 13.51~14.00230 22.51~23.00 135 13.01~13.50225 22.01~22.50 130 12.01~13.00220 21.51~22.00 125 12.01~12.50215 21.01~21.50 120 11.51~12.00210 20.51~21.00 115 11.01~11.50205 20.01~20.506.煤炭产品的类别、品种和技术要求产品类别品种名称技术要求粒度/mm 发热量(Qnet,ar)MJ/kg 灰分(Ad)% 最大粒度(1)上限,%1 精煤冶炼用炼焦精煤<50,<100 ≤12.50 不大于5其他用炼焦精煤 <50,<100 12.51~16.002 粒级煤洗特大块 >100 无烟煤、烟煤;≥14.50褐煤:≥11.00特大块 >100洗大块 50~100,>50大块 50~100,>50洗中块 25~50,20~60中块 25~50洗混中块 15~50,13~80混中块 13~50,13~80洗混块 >13,>25混块 >13,>25洗小块 13~20,13~25小块 13~25洗混小块 6~20混小块 6~13洗粒煤 6~13粒煤 6~133.洗选煤洗原煤≤300洗混煤 <50,<80或<100混煤 0~50洗末煤 0~13,0~20,0~25末煤 0~13,-------------------全文结束 ----------------煤炭灰分分级GB/T15224.1-94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灰分(A 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煤炭质量分级标准知识点解说.

煤炭质量分级标准知识点解说.
MA
MHA
HA
20.00 ~ 30.00
30.00 ~ 40.00
40.00 ~ 50.00
二、煤炭硫分分级
表煤炭硫分的分级
级别名称
代号
硫分Wd范围/ %
级别名称
代号
硫分Wd范围/ %
特低硫煤
低硫分煤
中低硫煤
SLS
LS
LMS
≤0.50
0.50 ~ 1.00
1.00 ~ 1.50
中硫分煤
中高硫煤
高硫分煤
17.00 ~ 21.00
中高热值煤
高热值煤
特高热值煤
MHQ
HQ
SHQ
21.00 ~ 24.00
24.00 ~ 27.00
> 27.00
四、煤炭挥发分分级
表煤炭挥发分的分级
名称
低挥发分
中挥发分
中高挥发分
高挥发分
Vdaf/ %
≤20.0
20.01 ~ 28.00
28.01 ~ 37.00
> 37.00
中国煤炭的质量分级标准
中国煤炭按灰分、硫分、发热量、挥发分、黏结指数进行煤炭质量分级。
一、煤炭灰分分级
表煤炭灰分的分级
级别名称
代号
灰分Ad范围/ %
级别名称
代号
灰分Ad范围/ %
特低灰煤低Βιβλιοθήκη 分煤中低灰煤SLA
LA
LMA
≤5.00
5.00 ~10.00
10.00 ~ 20.00
中灰分煤
中高灰煤
高灰分煤
五、煤炭黏结指数分级
表煤炭黏结指数的分级
名称
不黏结
弱黏结
中黏结

中国煤炭分类分级表

中国煤炭分类分级表

煤质指标的分级中国煤炭分类(2008-06-19 10:04:30)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 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 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煤的等级分类

煤的等级分类

《GB/T 15224.1-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在灰分(A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按灰分分级。

《GB/T 15224.2-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硫分(St 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按硫分分级。

《GB/T 15224.3-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 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发热量分级。

《GB/T 16417-1996 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GB/T 5751-2009 中国煤炭分类》规定了基于应用的中国煤炭分类体系;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勘查,生产,加工利用和销售的煤炭。

《GB/T 17608-2006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规定了煤炭产品品种和煤炭质量指标等级的划分;适用于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的产品。

====================================================================== 无烟煤:高固定碳含量,高着火点(约360~420℃),高真相对密度(1.35~1.90),低挥发分产量和低氢含量。

除了发电外,无烟煤主要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气化发生炉)用于合成氨、民用燃料及型煤的生产等。

一些低灰低硫高HGI的无烟煤也用于高炉喷吹的原料。

贫煤:煤烟中煤级最高的煤,它的特征是:较高的着火点(350—360℃),高发热量,弱粘结性或不粘结。

贫煤主要用于发电和电站锅炉燃料。

使用贫煤时,将其与其他一些高挥发分煤配合使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贫瘦煤:挥发分低,粘结性较差,可以单独用来炼焦。

当与其他适合炼焦的煤种混合时,贫瘦煤的掺入将使焦炭产品的块度增大。

贫瘦煤也可用于发电、电站锅炉和民用燃料等方面。

典型的贫瘦煤产于山西省西山煤电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