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关于新写实主义

合集下载

以刘震云小说为例分析新写实主义的特点

以刘震云小说为例分析新写实主义的特点

以刘震云小说《手机》为例分析新写实主义的特点一,引言刘震云是当代文坛里一位眼光独到的作家,也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一直都走在时代的前茅,他用自己朴实的文笔和客观的见解创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他善于用简练的白描手法描写历史,权位和百姓问题,是现代新写实主义中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创作的《塔铺》《新兵连》《官场》《一地鸡毛》等系列的小说,再到《手机》《一句顶一万句》等被搬上大银幕的作品都在社会里取得了阵阵好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作品之所以受人们喜爱,也源自于作者对于小说道路的不断追求和探寻,刘震云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也将新写实主义小说作品推向了另一个巅峰。

本文就将以他的小说《手机》为例,深入的剖析现代新写实主义的特点。

二,正文(一),慢叙事中的反讽思想刘震云的早期创作的作品以写实风格为主色调,兼而有之的是小说的严谨结构和缜密的逻辑。

但是《手机》这部作品却是一个没有严谨叙事结构的,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交汇在一起构成的作品,从他的章节标题可以看出,虽然小说的标题是“手机”但是每一章节的标题却是几个没有关联的女性名字,如第一章是吕桂花,第二章节是于文娟、沈雪,伍月等等。

且作者把许多表面没有联系的事件写在一起,如第一章第一节里严守一爹的故事,到第二节又描写了严守一的好友张小柱,第三节又没有预兆的加入了吕桂花的故事,让读者在一个故事和另一个故事之间没有准备的跳跃。

这些表面看着毫无逻辑的错乱的排列结构,实际上就是作者贯穿在整个故事的一条反讽的路线。

[1]尽管小说的章节结构和因果逻辑关系混乱,但是仔细分析每个故事就能发现事件之间都存在这某种关联,或者说是某种偶然。

如严守一的曾爷爷严肃托人带话给严白孩,而每个带话的人都遇到了各种的偶然事件,被传带的这句话在两年之久的时间里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话的内涵也经历了种种变化,内容完全变了样,一句严肃的话变得满目疮痍,又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

通过这些混乱的,无序的章节结构和交叉的因果关系,让读者感受到了隐藏在小说之中的反讽思想。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当代一个重要文艺理论,从总体上讲,它还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范畴,但相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无疑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和对“现实生活”的处理方式上,其创作特点则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并特别注意现实生活还原形态,真诚直面现实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构崇高。

在题材上注重对凡俗生活的表现,大量平淡琐碎的生活场景与操劳庸碌的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中心。

电影新写实主义又叫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其特点在关怀人类对抗非人社会力的奋斗,以非职业演员在外景拍摄,从头至尾都以尖锐的写实主义来表达。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

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

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特点“非典”新闻是故事的源泉高群书曾说:“我的影片基本都是一个新闻事件来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的。

”其实,以新闻事件来作为故事背景的影片数不胜数,然而高群书的新闻事件却都是非典型的新闻事件。

如其以前拍摄的《金豌豆》、《中国大案录》所选的事件都是一些对国家历史影响不大的事件,包括《东京审判》。

这些新闻事件虽不是当时的代表性历史事件,但是这些事件、这些非典型性新闻却蕴含着很深的内容在其中。

因此,与《三峡好人》的大故事背景相比,高群书从一个并不起眼但很有意思的故事开始下刀,这样的角度,最能够贴近生活。

有个性的角色高群书所选的事件不仅很有特点,而其中的人物也很具个性,这是“新写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的一大不同。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叙事的幻觉南帆罗兰·巴特曾经感叹地说:“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可胜数。

”[1]可是,提出“叙事话语”这样的概念却是不久的事情。

此前,许多人并未意识到叙事话语的存在--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特殊的话语类型,叙事意味着话语对于实在的一种简化,一种排列,同时也包含着一种解释。

他们更习惯于省略“叙事”环节,无视叙事话语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功能,欣然地将叙事的内容作为实在本身予以接受。

这是叙事话语所产生的幻觉。

叙事学的出现破坏了这种幻觉。

通过叙事学,人们从叙事话语背后看到了幻觉赖以产生的一系列精密框架,看到种种叙事成规如何通过种种文本互相传递。

这些叙事框架与叙事成规不仅意味着叙事话语的运作支撑点,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意义上,它们体现的叙事知识同时还出示了--用利奥塔的话说--社会的“法定标准”。

利奥塔指出,许多流行故事不外讲述了主人公事业的成败荣辱。

然而,“这些成败的教训,不但使社会制度合法化[也就是所谓的‘具有神话功能’],同时也表现主人公[或成或败]是如何在既定制度之中适应自己,并形成正反两种生活模式。

从一方面看,各种叙事性的说法,是源自社会,但换一角度来看,这些说法又让社会自身去界定社会的法定标准,然后再依这些标准去评价,哪些巳然在社会中实践了的说法,哪些是可在社会中实践的说法。

”[2]这些发现意味着,叙事学同样将汇入科学主义肢解乃至破除神话的行列。

当然,这些发现仍然遭受到许多有意无意的抵制。

人们必须估计到,叙事话语所产生的幻觉具有顽强的惯性;许多时候,幻觉是一种迷人的安慰,哪怕这种安慰已经丧失了令人信赖的基础。

八十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学之中,人们可能看到了一种有趣的冲突:一方面是对于叙事话语的幻觉深为迷恋,另一方面是对于叙事话语的幻觉进行种种揭示与解构--这样的冲突产生在新写实主义小说之中。

一“新写实主义”之称的大规模流通是九十年代的事情。

无论是嘉许还是否弃,人们都意识到这个概念的规格与份量。

新写实

新写实

新写实小说的缘起、变化及意义分析(一)新写实小说的缘起“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社会大会的“人”的解体,文学中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正如《钟山》1989年第2期“新写实小说大联盟、卷首语”中所说: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实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它们“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在这个大旗的号召下,80年代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叶兆言等作家推出了一大批新写实小说,并形成了80年代中国文学的最后一个高潮和热点。

80年代中后期发端“新写实小说”,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它减褪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性色彩,以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强烈的历史的意识,深刻的哲学意识,追求一种更为丰富的博大的文学境界,作者情感冷静而自信,零度情感介入,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作家——文本——读者共同展示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作用。

“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

对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有人曾经概括为五个方面:1、粗糙朴素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

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景。

“新写实”:现实主义的新天地

“新写实”:现实主义的新天地

“新写实”:现实主义的新天地
汤学智
【期刊名称】《文艺理论研究》
【年(卷),期】1994(0)5
【摘要】“新写实”文学出现以来,理论批评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褒之者,称它继承中有扬弃,借鉴中有创新,激发了“写实力”的再生,推动了中国文学整体上的“自我完善”,以“全新的姿态”在文坛树起一种“新的艺术风范”,预示着顺应时代发展的“好兆头”.贬之者,责它失却了“时代的主旋律”,失落了“理想之光”,丧失了“理性批判精神”,放弃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给文学酿成了“巨大的损失”;有的甚至惊叹新写实小说的出现是件“大可悲哀的事”.两种意见,相去何远!
【总页数】7页(P58-64)
【关键词】“新写实”;现实主义文学;“原生态”;典型环境;中国文学;现实观;典型性格;叙事策略;次生态;真实性
【作者】汤学智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新写实"主义文学之本质--兼论"新写实"与现实主义之关系 [J], 赫牧寰;冯国军
2.新现实主义小说现实品格论--兼论新现实主义小说与改革文学、新写实、先锋文学之不同 [J], 王海英;杨立元
3.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20世纪前期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J], 赵炎秋
4.现实主义的深化与变革
——论新现实主义小说对新写实小说的反思与超越 [J], 宋博宇
5.现实主义的深化与变革——论新现实主义小说对新写实小说的反思与超越 [J], 宋博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作者:李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写实小说逐步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创作潮流。

1989年《钟山》第3期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号,其“卷首语”指出:“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湖北作家池莉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被批评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之一。

一、在表现内容层面上,展示生活的“原生态”池莉关注平民生活,突出地表现在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书写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写一些庸常人生中的身边琐事:恋爱、结婚、怀孕、生子、上班、挤车、经济拮据、住房拥挤、夫妻间的争争吵吵、同事间的勾心斗角、丈夫的移情别恋、妻子的不依不饶等。

她的作品总是有一条暗线贯穿,就是人生无尽的烦恼。

《烦恼人生》描述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琐碎生活。

小说开头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早晨是从深夜开始的。

”以后就以“流水帐”一般的形式叙述印家厚如何为早晨上厕所、挤公共汽车、吃早点、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给自己父亲和老丈人买生日礼物、支付昂贵的菜金、儿子就近入托、黑白换彩电等等事情而烦恼。

他要应付在车上与儿子冲突的大姑娘、幼儿园老师、工会收份子钱的哈大妈、误会了他的厂长和年青工人、自己的妻子,甚至包括对他表示倾慕的女徒弟雅丽。

在这一天的午夜时分,小说即将结束之时,他又得知暂时借住的平房即将折迁,而妻子的弟弟却又打算前来度假!对这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叙写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全部情节。

作品所叙述的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既未被理想化,也未被丑化,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

现代小说的写实与想象

现代小说的写实与想象

现代小说的写实与想象现代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不断的变革与发展。

其中,写实与想象是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两个重要元素。

写实注重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力求真实再现生活;而想象则是作家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富有艺术性的虚构世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现代小说的写实与想象。

1. 新写实主义浪潮新写实主义浪潮是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当代小说的重要创作思潮之一。

它强调通过具体的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来展现人们的真实命运。

这种写实的手法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来反映现实主义的主题,并且深入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在新写实主义小说中,作家力图用真实、细致的笔触展现生活的广阔面貌,关注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展现他们的命运、苦闷和尴尬。

这种写实手法使读者更加容易与小说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 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小说写作方式,它追求超越现实界限,给予作家更多的创作自由度。

这种创作方式充满神秘、奇幻的元素,既写实又超现实,在读者的想象之中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或许更为真实的世界。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常常以一个现实的背景为基础,通过描写不切实际、超自然的事件和奇特的人物,突破客观规律的束缚,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这种小说形式常常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梦幻般的体验,对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产生思考。

3. 寓言与隐喻写实与想象在现代小说中的交织还体现在对寓言与隐喻的运用上。

寓言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文学形式,通过对动物、物体等的拟人化来隐喻人类社会及其问题。

隐喻则是一种通过比喻、象征来传达深层次意义的修辞手法。

在现代小说中,作家常常通过寓言和隐喻的手法来对现实进行批判、反思和呈现。

通过将真实的事物与想象相结合,使作品更富有象征性和普遍性。

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深思熟虑的感受,并对社会现象有一种更为深入的思考。

4. 自传体与文学性自传体小说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蓝本进行创作的一种小说形式。

新写实

新写实
A与文化寻根
一方面延续了寻根文学的精神内核,如把目光 向‚下‛看、向‚后‛看,热衷于对生存本 真状态的关注; 另一方面又摈弃了寻根文学的浪漫化期待,它 更关注的是人们窘迫的物质生活现状以及与 之相应的性格与生理状态,而嘲弄各种超越 于现实的崇高理想和人生目标;它放弃了对 生活背后是否隐藏着‚意义‛和‚真谛‛的 探询,而把生活的意义规定在对生活本相的 描写过程之中,回避对日常生活现象作出明 确的价值判断。
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新写实小说展示的大
多是一种不如意的悲哀人生,在这种人生中 徒劳的挣扎与奋斗,从中或显示出无可奈何 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或表现出自嘲自慰的 无谓与看破,这使新写实小说总体上呈现出 一种悲婉的审美风格,一种独特的悲剧意味。


池莉 1957年生于湖北仙桃人。当过知青、 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1983年到武汉大 学进修。2000年起任武汉市文联主席。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数量较多。 已出版《池莉文集》(修订版)(江苏 文艺出版社2006)
1)最贴近平民生活,最贴近时代变迁, 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 2)‚汉味‛小说:泼辣、粗鄙的武汉 方言,南北杂糅,刚柔相济的市民性格, 地道的武汉景观。 ?90年代中后期以后,新写实作家都面临 一个转型问题。一部分作家开始试图超 越现实人生,如方方、刘震云等。而池 莉则把视点再次下移,对当代都市生活 的复杂性,对世俗生活的认识有所调整。
B 与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继先锋小说的潮流而后起,也是对 先锋小说疏离读者大众的一种反拨。 从思想层面上看,先锋小说是反大众趣味和大 众成规的,表现出出世高蹈的姿态,为一般 大众所难接受,而新写实则表现出对世俗人 生、大众趣味的亲和; 从技术层面上看,先锋小说刻意于技巧上的翻 新,表现出对大众阅读习惯的对抗,而新写 实小说则以传统的写实为基础,表现出对大 众阅读习惯的认同。 然而,经过先锋小说的熏染,先锋小说的一些 特质也被新写实小说所吸纳。

新写实主义名词解释

新写实主义名词解释

新写实主义名词解释新写实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方法。

它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力求回归到真实生活的自然状态,通过真实、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向读者展示社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新写实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追求了“真实”和“新颖”的结合,以“发现生活的艺术”为宗旨。

新写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全新思潮,尤其是在80年代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运动与社会改革,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写实主义于是迅速兴起。

它提醒人们意识到现实主义诗意性和形式感的缺失,主张文学要回归实事、实人、实物,要以真实的语言来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普通人的真挚感受和情感体验。

新写实主义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鲜明的现实形象,这种形象是合情的、合理的,是真正符合生活与生命的形象。

新写实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真实揭示。

它试图通过真实客观地展示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传达出对真实世界的深刻认识。

新写实主义强调表现个体的正常与平凡,不谈英雄,不取巨大新闻事件为题材,让普通人和普通事成为文学创作的对象。

新写实主义还追求语言和艺术的真实性,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避免虚构和夸张的成分。

新写实主义的另一特点是注重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

它试图发掘出社会中各种不同又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社会层面和多元化的生活状态。

在表现形式上,新写实主义弥补了之前现实主义文学对经验感知的片面性,并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和形式变种同时也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新写实主义运动的最大成果是将中国的写实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现实的透视和揭示,它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社会,为文学进一步拓展了表现空间。

新写实主义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创作方法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范式。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社会中卑微小人物的卑琐人 生,在对他们卑琐人生的描绘 中,突出他们窘困的生存状态。 作品剖析人物的生存实际、生 活压力和精神、心理,在印家 厚这类普通人身上其实透露出 现代人普遍焦虑的问题。
(1)、作者简介 原名汪芳(1955—)湖北作协主席。高中毕业后, 曾在武汉运输公司做过四年装卸工。1978年考入 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湖北电视台任编辑。 1982年发表《大篷车上》,1987年发表《风景》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被认为“拉开‘新写实 主义’序幕”。《祖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 水》、《落日》、《埋伏》、《桃花灿烂》均受 好评,拥有大量的读者。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 (1957—1966)》,记述了一批知识分子十年间 的命运。主要写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困窘, 在冷静、细致的叙述中,仍有着沉重、无奈的情 绪。 已出版小说、散文集约60多部。文化随笔 《汉口的沧桑往事》、《到庐山看老别墅》等。
1988年10月,《钟山》与《文学评论》
联合召开了‚现实主义与先锋派文学‛ 的讨论会。自1989年第3期开始,《钟山》 开辟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栏, 宣称‚在多元化的文学格局中,1989年 《钟山》将着重提倡一下新写实小说‛。 同年10月,这家杂志还和《文学自由 谈》(天津)联合召开‚新写实小说‛ 讨论会。
第十一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90年代文学生存状况 一.90年代文学面临的新格局 1.文学失去社会轰动效应,进入平静而寂寞的 发展时期。 2.文学由社会话语中心走向边缘。 意识形态话语中心转移:政治到经济。 3.商业主义大潮突起,精英文化受挫。商业社 会对文学的挤压。

二.90年代文学的格局和走向 1.商业大潮的胜利进军和人文主义思潮的
‚王朔现象‛的反思 首先,王朔的文章中都带有浓重的反叛精神

写一篇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研究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研究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研究的论文,2000字中国当代文学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写实手法也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创作技巧。

本文将探讨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价值研究。

新写实手法是语言文学家弗洛姆·科尔拉所提出的,是文学写作方法,通过对现实世界重新诠释为一种新颖而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原意,它可以用来描写人物、情节、场景等,以及深入揭示相关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

首先,新写实手法能更好地反映现实世界,有助于提供更真实的文学体验。

新写实主义着重于追求“真实”的写作,对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进行了深度的描述。

用新写实手法写的小说可以更准确地反应整个社会的景象,而不是过于想象化的文学。

此外,新写实手法也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诠释文学中的有趣情节,让读者可以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从而使读者可以更容易地面对现实世界中艰难的问题。

此外,新写实手法也可以使作家在创作中更具有创造性。

新写实手法可以更好地发挥作家的艺术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文学作品更加有趣、生动、深入。

在新写实主义的作品中,作家不仅可以运用各种技巧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而且可以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让文学作品更丰富有趣,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新写实手法有助于揭示社会中不同人群之间的紧张关系。

新写实手法可以更加深入地揭示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并通过探究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的行为、思想和情感来表达读者对这种不平等的关注,更好地抒发读者对不同社会层面上的不均衡的情感。

综上所述,新写实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更好地反映现实世界,更好地诠释作品,提升作家的创造性,揭示社会紧张关系等。

因此,当代中国文学创作者应当更多地采用新写实手法,将其精华发挥出来,使中国当代文学更加繁荣昌盛。

论作为实践形态的新写实主义——写在“新写实主义”倡导周年

论作为实践形态的新写实主义——写在“新写实主义”倡导周年

作者: 於可训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作家评论
页码: 4-10页
主题词: 新写实主义;实践形态;新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化小说;寻根文学;新时期文学;创作发展;近十年;写实小说
摘要: <正> 1989年第3期《钟山》杂志倡导“新写实主义”,至今已一周年了。

一年来,文艺界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有许多有益的收获。

但略嫌不足的是,讨论的焦点大多集中于对“新写实主义”这一概念的定义和与此相关的现实主义理论问题。

这样,有时又难免陷入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一些循环往复的争论之中。

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观察最好能够结合近七年的创作实际,把“新写实主义”主要作为一种实践形态的东西而不是或不仅仅是把。

新写实主义奠基之作

新写实主义奠基之作

新写实主义奠基之作
中篇小说《风景》堪称是“新写实”的奠基之作。

小说以平静的写实笔法勾勒出一幅底层百姓穷困生活的“风景”。

首先,“文革”十年及前十七年是浪漫主义在中国风行的时期,但那时浪漫主义作品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没有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于是,上世纪70年代末,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在中国登陆了,当时文坛上也发表了很多呼唤现实主义的理论文章,产生了《天云山传奇》等一系列作品。

这些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在困难的境遇中主人公如何的英勇崇高。

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现实主义情调开始作为一种普遍的意识在作家思想中扎根。

当现实主义被作家真正地嚼烂、消化、吸收后,新的突破便产生了。

作家和读者的视线被引入了平庸而琐碎的现实生活,凡夫俗子浑浑噩噩的生活开始成为作品的主题。

于是新写实主义传播开来。

其次,新写实主义的出现顺应了人民大众世俗化的要求。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广大读者的目光不再像刚解放时过多地看重崇高的人品、高尚的道德修养,而是把目光转向了与他们切身相关的世俗生活。

他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经济物质生活和世俗精神生活,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

因此也需要一种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文学产生,新写实便应时而生了。

最后,先锋小说等一批超前实验小说放弃了广大的通俗读者,仅仅成为专家们研究文学理论的范例文本。

于是普通的读者也放弃了他们,而去追求一种贴近平民百姓世俗生活的文学。

新写实有了广阔的读者市场,发展更加迅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写实主义写作,是一种平民化的写作,也称平民美学。

代表作如《手机》《中国式离婚》、《蜗居》等,新写实主义的立足点是当今社会,源于作家对社会生活落差的敏感度。

新写实主义小说开端于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直到90年代中期仍有影响,它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时期,承担着过渡性角色。

刘震云《一地鸡毛》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描写的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们,描写小林的一家生活中的琐碎的生活,把小林的一家的生活面貌,运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表现出来,在刘震云的笔下,生活也非由平庸、琐碎的事构成的。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组成了生活的全部,什么奋斗的精神,理想的愿望,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已慢慢磨化,甚至消失,从整个作品画面来看,有点乏味、世俗之感。

这便突出了其写作特点:一是写平凡人生活的艰辛;二是强调对客观描写的真实,在叙事原则上,描写所谓的生活的“原生态”时。

“新写实'把它的创作视线与叙事目标不仅移在普通人的身上,而且更热衷于去描写这些普通人的生存处和状态,写精神、物质的贫乏,也写世俗的沉落,也写人际间的挤压,写人在这些环境困扰下的焦躁与无奈、变异与扭曲。

作者对此所做的描写大多保持一种冷静的、不动声色的态度,显示出局外人的超脱,不热衷于去做判断,做情感上的宣泄。

作者们对于不合理现象的激愤和对于人的正常发展的期望往往潜藏于故事的深处或反讽的手法,让读者去领悟和体味。

意义
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它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力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关注“原生态”的生活,这样对其他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新写实小说这种文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有迎合大众文化及其趣味的冻结,但在深层次上,也包含了对当代文学创作“反映现实”方式的反思。

它打开了一个关注当代现实生存状况的新的写作空间。

作为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新写实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内涵,并较为直接地开启课后来的新生代写作。

新写实小说中,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画面,既展示生活的原生状态和生命的体验冲动,又不乏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探索。

因而,一幅幅,当时的生活画面,就像一场场的电影,在读者面前,放映出来。

也同时,为读者,更能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社会现实,提供了好的社会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