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1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讲课方案/ 初中语文/ 八年级语文讲课方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 课《诗四首》讲课方案教材简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讲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获取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更正调整或直接进行讲课使用。

秋季的风铃教材简析: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状况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显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亮的诗境之中。

《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川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表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首次离乡时那种恋恋不舍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家朴素风俗的沉浸。

讲课假想: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述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经过画面显现不一样样空间内光景的风范,可打乱课文的原序次,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经过朗读领悟诗的语言美,经过联想与想象领悟诗的境地美,经过议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2.讲课本课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培育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品尝诗歌的境地美、语言美,遇到美的熏陶和传染。

3.讲课的要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品尝诗歌的境地美和语言美。

讲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一般人们旅行都到景色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别出心裁,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惹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预习课文联合课本说明和工具书,打扫字、词阻拦(三)朗读课文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意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切。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

抓住关健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3.讨论法。

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读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游山西村》,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

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间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

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

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

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其三)。

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2.要求学生用/ 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3.教师播放示范旅进朗读课件,要求学生仔细听读,纠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三、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诗四首》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某某送别》李白、《游某某村》陆游)【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四首诗,形成积累。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背诵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情入题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接触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培植我们更多的涵养。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补益无限。

今天我们来感受这四位诗人的诗歌吧。

二、粗读感知第一、二首诗歌,把握思想感情1.朗读中感受形象。

2.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3.师X朗读,把握停顿和感情基调。

4.师生合作,扫除字词障碍。

5.对照注释,了解大意。

三、赏析《归园田居》1.导入。

由学生交流陶渊明及其诗歌的事迹入手,了解课文的背景及作者的性格,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如:陶的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使得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感受到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的《归园田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诗文,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侧重写诗人对什么的体验?②为什么写这些景物?围绕这些景物写了什么事?“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③“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师生交流明确:全诗写了南山下的豆田杂草众生,豆苗稀少,诗人不得不早早起来劳作,直到很晚才能伴月而归。

回家的路上,杂草茂盛,露水沾湿了衣裳,诗人也不在意。

诗人觉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心里就很满足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第六单元 30 诗四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3.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三、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了解《归园田居》(其三)和《使至塞上》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其三)和《使至塞上》。

(二)《归园田居》介绍作者: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

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

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

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三)朗读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律。

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1.学生自由读诗;2.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方法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自学时间】:4分钟(四)整体感知,概述诗意。

自学指导二:【自学内容】:1.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2.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方法指导】:1.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2.结合背景和《全品》资料,将自己的见解旁批课本。

【自学时间】:6分钟【明确】:1.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

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2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30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教学重点:会朗读会理解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

(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二、了解诗人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

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是谁?——陶渊明。

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

(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1)提出听读要求: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①问:“听读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词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学生回答)此诗的节奏怎样划分?(引导学生说明此诗是五言律诗,节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诗多种读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读法,以及相关考试的应对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

决战高考,改变命运。

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30诗四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准确地默写这四首诗。

2.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培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激发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情思。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陶渊明和其他诗人的作品并不陌生。

在本卷的第5单元中,他们学习了他的“桃花源”;此外,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并背诵了一些诗歌,这是学习这四首诗的条件。

然而,受经验和知识积累水平的限制,八年级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仍然有限。

因此,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诗歌初步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设计(设计师:)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程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再一次漫步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水平阅读——读出诗歌节奏的美。

1.老师读课文,学生听。

2.学生自由练习阅读。

3.学生展示并大声朗读。

(1)注意四首诗歌的节奏划分和朗读时语感的处理。

(2)明确四首诗歌朗读应注意的节奏和语感。

一三、品析表达――品出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景品析:《归园田居》1.比较笔记,感受诗歌。

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的工作生活。

教师提示:你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做一个完整的陈述。

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叙给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

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衣裳。

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2.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有趣。

你认为“兴趣”的表达是什么?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带着月亮和锄头回来”的动态画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06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导入:讲述与诗歌主题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图片导入: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所描述的场景
音乐导入:播放与诗歌情感相符合的音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复习导入: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为新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诗歌: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课堂参与度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鉴赏能 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 情
03
教学内容
《归园田居》
诗人介绍: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写作背景:诗人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 归隐,脱离了官场,返璞归真,过上了田园生活 诗歌主题:《归园田居》写出了作者与官场生活的彻底决裂,返璞归 真的人生理想
艺术手法:本诗用语朴实,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重点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语言特点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30诗四首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并熟地背四首。

2.品尝言,体会歌的内涵。

3.培育学生感悟古代歌内容的能力,不停提高文化品位和美情味。

教课想:品尝,感悟提高,美情味。

《田园居》一、作者平生,沟通引。

陶渊明:(略)二、熟背,累理解。

1.一:教范歌,学生跟。

教指学生朗:①通,要求准音、;(自由、)② ,要求出重音,出拍,出神韵;(学生个人,详细指的要点放在重音和拍上)③再,要求出句的感情、美感。

(个人、分或)学生频频朗直至背。

2.一:学生照注,解析句,清阻碍,理解歌内容。

3.一:同学,你得首中哪些句写得好?你能一原因?三、研品析,言品尝。

你能用生形象的言描述一下人园田居的情形?人如重,告了那个令人抑的官,于到达了神往已久的田园。

到达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不精,因此草儿盛,豆苗稀。

人只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去除草,夜晚向来作到与星星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的人不以苦,而深深地体会其中的趣。

你能陶中的“愿”指的是什么?意向。

要依据自己的意向生活,不想在那的世界中失掉自我,即便做一个夫也比在官“ 五斗米折腰” 。

你感觉陶诗的语言如何,你能谈谈吗?(语言“自然、平常”)《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使至塞上》解说引读:这是一首边塞诗,唐朝时因为边疆烽火不停,很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从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那么谁能够谈谈王维呢?王维,盛唐有名诗人,人称“诗佛”。

当时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劳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碰到了骑兵,却没有碰到将官,( 一问才知道 ) ,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二、朗读背诵,累积理解。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程中的《诗四首》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及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课程分析1.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文学的表现方式和体现文学特点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文章的含义,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对精品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文学鉴赏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2.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四首诗歌的解读和分析,包括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元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唐代王昌龄的《登科后》和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对四首诗歌的深入解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文学的表现方式和文学特点的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对四首诗歌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设计1.预习导入(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有利于跟上教学节奏。

2.课堂解读(30分钟)首先,教师提问《登鹳雀楼》中“九州生气”的意思,借此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造诣和历史背景。

其次,针对《青玉案·元夕》和《登科后》中的词句进行解读,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充满着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使学生理解到古代文人的境遇和生活方式。

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环佩玉琮,珮玉绿鸳鸯”则体现了唐代诗歌华贵的写作特点。

3.探究主题(20分钟)以《登科后》为例,分析其主旨是“顺应历史走向”。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什么角度出发来理解这句话,从中发现对未来的启示。

4.创新呈现(30分钟)由学生分组完成创新呈现,可以是演讲、朗诵、影视剪辑等等形式,重点是展现学生个人感悟和理解。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 诗四首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 诗四首教案

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融合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5.增强朗诵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拍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朗诵中,明白得诗意,感悟诗情。

6.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述,体味文中情景融合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7.琢磨体味诗中出色语句的含义和技术,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8.这四首诗,刻画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

学习它们,能够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硕文化积存。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述中包括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式1.朗诵教学法。

通过朗诵,把握其节拍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

通过反复吟诵,慢慢加深对诗意的明白得,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转达诗人的心声。

2.联方式。

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硕,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

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明白得。

4.讨论法。

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熟悉。

●教具预备录音机、示范朗诵磁带●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归园田居》一、导入。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

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63岁归天。

这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期,皇帝及大臣身后朝廷都要依照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那个谥号是他身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贵的节操,能够叫“私谥”。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能够判定,时刻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案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归园田居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八年级语文上: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语文上: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新课标)

30诗四首学习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诵读品味,感悟提升,审美情趣。

《归田园居》一、作者生平,交流引读。

陶渊明:(略)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教师X读诗歌,学生跟读。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

(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译一译: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同学们,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你能说一说理由吗?三、研读品析,语言品味。

你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人归园田居的情景吗?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

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

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你能说说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意愿。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你觉得陶诗的语言怎样,你能说说吗?(语言“自然、通俗”)《使至塞上》《渡某某送别》一、《使至塞上》解释引读:这是一首边塞诗,唐朝时由于边境战火不断,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那么谁能够说说王维呢?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

当时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X希逸。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第一课时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预习导学新课导入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接触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培植我们更多的涵养。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限。

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四位诗人的诗歌吧。

作者链接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人。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734)得宰相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

开元二十五年(737)因张九龄受贬,王维也受排挤。

这年春天奉使出塞,在凉州住了一段时间。

开元二十七年从凉州返回长安,任殿中侍御史。

开元末至安禄山叛乱前,曾先后在终南山、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扈从不及而被俘,被迫授伪职。

叛乱平息后,受降官处分。

乾元二年(759)迁中书舍人,后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背景链接《归园田居》: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河西副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合作探究(一)《归园田居》1.读准字音秽(huì) 荷(hè)2.读准节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0课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0课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学方针】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方式】诵读法情景发讨论法【教学时数】 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明确学习方针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本身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本身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自由背诵。

检查背诵二研读与赏析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b.找出本身最喜欢的诗句,说说本身喜欢的理由。

l曰I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

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

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感觉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悠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

语言“自然、通俗”。

齐背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游山西村》陆游一导入新课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参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秋天的风铃
教材简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

《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

教学设想:
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联想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2.教学本课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一般人们旅游都到风景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与众不同,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预习课文
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

(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四)品味诗意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

(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


3.质疑探究
①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②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

(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

(注意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品味诗的意境)
5.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
①艺术上的特色;(简单渗透对仗的知识)
②用投影仪或发放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揣摩这两句诗的运用:
材料一:天发股份公司早就想获得成品油的批发资格。

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将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收归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由他们垄断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销售。

这样,一方面,天发股份公司成品
油批发经营资格被中止,不能开展成品油批发及仓储经营业务,导致公司投资数亿元建成的三大油库等优质资产不能充分利用,处于低负荷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进油渠道也受到两大集团的控制,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下降。

天发股份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天发股份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成品油批发牌证。

材料二:中国中场球员李铁在未来的三年中,将以正式加盟球员的身份代表英超球队埃弗顿队征战英超赛场。

李铁在上个赛季以租借的形式从辽宁队转会到埃弗顿队。

李铁在租借期满后的正式转会过程中却因为欧洲足坛经济不景气产生了一些波折。

最终,在中国东莞星河传说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的出资帮助下,各方解决了转会费上的分歧,促成李铁能能够成功转会英超埃弗顿。

③引导学生从运用和感悟中,体会诗句的哲理,它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6.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陆心情喜悦;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

(尽量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五)巩固教学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当堂背诵;
2.请学生默写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诗句。

(同桌互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的两首诗
——《归园田居》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学生在七年级之前已学过李白和王维的诗,
可从这里所选的诗与以前所学的诗不同之处入手激趣导入)(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读,个案指导)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

(个人读或齐读)
(四)品读诗意
1.对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描写的画面。

①《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②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③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重在
体味诗句的画面感。

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④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

(开放性,不求统一)
(5)《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的所见景色)。

⑥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话把感受。

(提示学生可结合地理课的有关知识联想)3.、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写法上:都是诗中有画,写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都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情绪。

②内容上:王诗写西域,写大漠,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诗将长江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③形式上:都是五律,但又有不同,王诗仄声起韵,李诗平声起韵。

(适当渗透一点格律诗的音韵知识,但不能也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④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五)巩固教学
1.将诗中的好句子默写出来。

(六)布景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从这四首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图画描绘出来。

注:括号内文字仅供教师上课时参考。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刘枫
作者邮箱: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