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规定性——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比较中的界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了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其基本内容包括:1.利 己心是驱动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力,互通有无
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工人是工资的人格化、土 地所有者是地租的人格化……人们是具体生产 关系和经济利益的承担者,“生产关系人”在具体 的生产方式下得以落足生根。根据人们在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特征,“阶级”概念被 引入用以说明人们地位的差异,资本主义生产当 事人成为其所属阶级的代表,其动机和行为由其 阶级属性(一般存在条件)所规定。在马克思主 义经济思想形成标志的《资本论》中,我们首先遇 到的不是人,而是特定生产关系的结晶——商 品。虽然,在商品交换中,商品所有者被描述为 平等的私有者,但是在劳动力商品出现后,“阶
答案。
马克思从现实社会中抽象出“生产关系人”, 作为经济研究的基点。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 人,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 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了人的本质。人们在 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关系。 只有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一 旦脱离了社会关系,就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人 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 是现实的、具体的,它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他
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与 生产关系。当然,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 生产关系,也必须在不同类型的生产方式与生产 关系之间进行对比,才能把握其基本特征与发展 趋势。马克思认为,人们运用经验、科技,借助生 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生产,构成了
生产力。孤立的个人不构成人类社会,社会的、 现实的人必须以一定的机制与生产工具、劳动对
大化的人。“经济人”假设是从人的生理属性出 发的抽象,构成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硬核。在继承
就须进行“合理抽象”,并以合理抽象的结果来演 绎历史与现实。马克思进行了概括,“人的本质 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卜卷60既然人的本质规 定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的经济行为就不 完全由其个人意志决定,在方向和范围上,人的
和政府调控应需而生,代表经济人整体的、长远 的利益,成为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
件,经济人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充实。经济人在利 己心的驱使下,受制于法律强制、道德规范、政府 调控三大条件,保证沿着“利他”的道路实现自我
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西方主流经济 学所昭示的主题。 从“生产关系人”和“经济人”的界定中可以 看到二者在人性假设方面的明显区别:其一,动
级”属性开始显现,“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 家,昂首前进;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 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 畏缩不前。”[1]二卷176资本家成为社会机构运转的
是人的天性倾向;2.人具有根据主观价值判断而 追求个人最大化利益的理性;3.个人追求自身利 益最大化的行为在“看不见的手”支配下,会无意 而有效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斯密之后,约翰・ 穆勒提炼出“经济人”假设,他认为经济研究并不
性假设、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所遵循的哲学观和基本方法论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以《资本论》为 标的)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以新古典综合派为标的)进行总体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范式独树 一帜,其理论体系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并立互补,二者应相互借鉴、共融发展。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应 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向纵深方向探索前进。
批判了斯密、李嘉图把“人”看作是自然造就的产
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日益普及,马 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对话 与交锋是学科前进的催化剂,更是难得的发展契 机。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 规定性,明确它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在研究假设、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上的基本分歧,关系马克思
着“生产关系人”的内涵,表现在“经济人”在追求 自利时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法律制度、政府调控 的约束,而道德、法律、政府本身就是一定生产关 系的具体表现。于是,表面上看起来外在于具体 社会环境,进行原子式分散决策的经济人,事实 上嵌生于既定的生产关系中,在生产关系划定的
范围内进行“公平”的交易。经济人就不再是完 全抽象的人,而是具有了某种现实规定性。
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经济人”也包含
关系概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资本家占有 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对抗的剥削和被 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完全占有。如果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内涵进行广义扩展,那 么其研究对象包含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生
产方式一生产关系”,即包括原始社会、封建社
①关于生产方式的含义,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五种: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三是生产力的 社会利用形式;四是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关系;五是人们利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这里综合采纳第二、第三种观 点。参见:1.赵家祥:“生产方式概念含义的演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9期;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生产关系人”改变了经济研究中“经济人” 假设独霸的局面,开辟了经济思想发展的另类路 径。究竟采取何种假设是合理的?这要取决于 研究的具体任务需要而定,不存在绝对正确的 模式。
象结合,必须以一定的机制与他人发生联接,才 可能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的运转, 从而构成生产方式。人们在一定的生产组织、运 转机制中产生的所有制、地位、分配关系,构成生 产关系。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是马克思
关键词:生产关系人;生产方式;整体主义 中图分类号:F0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4)8--061--067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独特的内在规定性,形成 与其他学科的关键区别。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虽自其诞
生之日起就受到众多质疑,但仍然不断发展。随
论及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全部内容,而只是研究以
财富占有和消费享受最大化为目标的部分行为。
于是,“经济人”就成为一个向往“最大化”拥有财
富、享受消费,并通过成本一收益原则进行趋利 避害的抽象存在,成了一个超阶级、超时代的范 畴。经济人追求私利的行为并不是不受任何约 束,否则会陷入“囚徒困境”,为适应不同经济人 的利己心与利己活动,法律约束、道德伦理规范
总296期第8期
2 0 1
贵州社会科学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01.296,No.8 August.2 0 1 4
4年8月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规定性
——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比较中的界定
聂志红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要: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规定性是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对比中得到界定和明晰的。从人
一、经济活动发 点,然而,研究什么样的人,即这个“人”究竟具有 哪些起始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西方 主流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完全迥异的
作者简介:聂志红,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国经
济思想史。
关系和交换关系。,,EVl-卷100理论界对生产方式含
义的理解存在分歧①,这里把生产方式定义为:一 个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具体组织、运转机 制,内容包括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和人与人之间 在生产中的联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资本 家向工人支付工资并组织工人与生产资料结合 的运行机制。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建立起适合 其生存和扩张的生产关系,上面所说的“生产关
系和交换关系”,就是本文所沿用的广义的生产
人”也按照理性追求最大化物质利益的原则行 事,不过,“生产关系人”的理性不是抽象的个体 理性,而是具体的“阶级”理性;自利不是理性的 不变内容,理性是特定生产方式在人们观念中的 反映。“生产关系人”追求最大化物质利益的方 向与范围受具体生产关系的约束,阶级利益才是
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 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 关系的产物。”[1]二卷10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
快乐和利益会自然而然地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最终的社会利益比最初以非利己为目的而进行
的活动大得多;由“邪恶”欲望支配的自私行为是 社会繁荣的最必要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斯 密几乎完全接受了孟德维尔的具有乐观主义色 彩的“私恶即公利”的命题,在《国富论》中系统描
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路径,也关系如
何进一步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优秀成果。
物的观点,反对把人看作生来就是追求自身私利 的经济动物;也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完全抽象化 的观点,反对把人的范畴永恒化。马克思主张, 经济研究的出发点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 动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
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 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
孟德维尔等人思想的基础上,亚当・斯密最早明 确定义了“经济人”行为模式。孟德维尔在《蜜蜂 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中提出,在劣行与 美德之间没有中间地带,不能够指责人们在追求 私利和享受奢侈消费的同时又把它作为经济繁
荣不可或缺的条件;个人劣行即个人追求自己的
经济行为受制于社会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即生产 关系,“生产关系人”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研究的基点。马克思认为,处于一定经济活动中 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 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
万方数据
62
贵州社会科学
总第296期
的人。”[1卜卷73提出“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 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 历史行动中的人去考察。”[1]四卷241然而,现实、历
史中的人的欲望、动机、行为等是多种多样的,要 在纷繁复杂的人类现象中寻找到支配性的规律,
展的根本动力,鼓励和扩展人的自利追求的社会 才是符合人性的社会。经济人就是具有利己心, 会计算,努力寻找一切可能机会实现自身利益最
主动轮,雇佣工人成为资本积累的附属存在,这 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结构中的活生生的、具体
的“人”。
西方主流经济学从人的生理本能中抽象出
“经济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西方主流经济学 家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经济社会中的人天 生具有利己的行为特征,存在对个人处境的不满 足和努力改善自身状况达到最大满足的心理动
态的异质存在与静态的同质存在的区分。“生产
关系人”主张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下研究人的行为 与目标模式,特定生产关系中人们的地位不同,
机。自利是人类的自然特征,利己主义是社会发
万方数据
第8期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规定性
63
决定了人是作为动态的异质存在;“经济人”主张 从先验的人性出发推演经济的运行,个人之间具 有完全替代性,人是作为静态的同质存在。“经 济人”强调物质利益是人的唯一动机;“生产关系 人”不否认物质利益动机,但其强调人的行为和 动机主要受到生产关系的支配与约束。其二,虽 然二者都肯定了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但 马克思赋予“生产关系人”的物质利益具有具体 内容和现实性,并指出物质利益的具体内容在不 同生产关系中是不一样的,如工资、平均利润、级 差地租等;而“经济人”虽强调利益或效用最大 化,但其指向的物质利益是一种无具体内容的、 永恒的抽象,不能揭示现实经济制度的物质利益 真实流向与分布。其三,“生产关系人”未来发展 的目标模式是“自由人联合体”中的自由人,是彻 底摆脱对他人、对物的依赖,获得完全解放的全 面、自由发展的人;“经济人”则超越一切历史阶 段,是永恒不变的人性。尽管二者有区别,但它
们又具有一定内在关联与交叉:一方面,“生产关 系人”包含着“经济人”的内涵,表现在“生产关系
二、研究对象的分野
研究对象是对特定研究内容、范围的界定, 它一般会前后传承保持相对稳定。只有明确了 学科的研究对象,才能建构理论体系。经济研究
的核心内容毫无疑问是“经济利益”,马克思主义
经济思想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利益时 选择了不同的落足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规定了马克思主 义经济思想的研究对象,他说“我要在本书研究 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