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特征
、
对象的一个重要 因素 。在马克思经济学说研究上 ,数十年来 出现 了许 多 热点论题 :异化劳动和异化理论 、劳动价值论 、转形 问题 、资本有机构 成和利润率下降规 律 、垄 断利润 的源 泉 、不平 等交 换 的理论 和现 实等 等 。不 同时期的不同学者 ,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 同。 以上三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它们不仅共 同决定并影 响 了西 马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而且这几种因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 四 、西 马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方 法 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唯物辩证法 、科学 的抽 象法 、历史 和逻辑相统一 、本质论等方法。西马经济学家们大多继承 了这些 基本研 究方法 ,同时认为应该扩大其应用的领域。 在理论探讨中 ,有些学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 论 ,坚信 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他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基本 原理和 研 究 方 法 ,并 在 这 样 的 前 提 下 研 究 问 题 。 另 一 些 学 者 同 时 也 强 调 对 马 克 思经济学进行 “ 重新 研 究 ” 和 “ 重新塑造 ” 。
从研究方法来说西马经济学家们更多的是沿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本质论抽象法等但是也会根据具体需要引用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方法譬如数理方法模型清晰起来
西 方 马克 思 主义 经 济 学 的研 究 特 征
余 远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者、研 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几个方面的 阐述,梳 理和 总结 出了西方 马克思主 义经济 学的研 究特征 。 .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研 究对象 ;研究方 法 ;研究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概念 西方 马克思主义简称 为西马 ,一般 定义为 2 0世纪 2 0年代起 出现于 欧洲 国家 ,主张以区别 于 “ 苏联 式” 的方 法 ,在 当前 的历 史 条件 中重 新 阐释 马克 思 主义 的 一种 激 进 的 思 潮 。 = 、 西 马 经 济 学 家 的 判 别标 准 什 么样 的经济 学家才 可以称得 上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家呢? 根据 《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的总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 .他们认 为资本 主义制度本质 上是充 满矛盾_ 的 ,因为该 制度不 能 正常运转是其结构 的必然结果 。2 .他们认 为资本 主义 的结 构的核 心就 是资本 和劳 动的关 系,这是一种 剥削 的关系 。3 .他们 认为对 于资本 积 累不能做定量 分析 :它引起 的经济结构 的变化受 阶级关 系的影 响 ,又反 过来造成 阶级力量 的重建 。4 .他们 认为 ,尽 管资本 主义的根 本逻辑 关 系并未改变 ,但是 它的历史却可 以分为几个 阶段 ,各 阶段都 以一套 特定 的技术 、政策 、阶级关 系 、国际结 构为特征 。 ¨ 在这 四个方 面 ,必须 坚 持至少其 中一点 ,才 能算作是 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家 。 三 、西 马经 济 学 的研 究对 象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在2 0世纪 2 0年代到 5 O年代 ,西 马经济 学主 要在三个 方 面的研究 有着重要 的意 义和影 响。1 .如何看 待 2 0年代 末 3 O年代初 资本 主义 大 危机 。2 .如何评价马克思 的劳动价 值论 、剩余 价值理 论和经 济危机理 论 。3 .社会主义是否有进行合理的经济核算 的可能 。围绕这三个 问题 , 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在西方资本 主义 国家开始受到广泛关 注 ,西方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获得 了重要发展 。 其一 ,时代背景 。2 O 世纪 2 O年代至 5 0 年代 ,这一 阶段 的前期便是 苏联从 1 9 2 8年开始实行 了第一 个五年计 划 ,大力 发展 国民经济 尤其是 重工业 ,到 l 9 4 0年 ,经过不到三个 五年计 划 的努力 ,终 于实 现 了国家 的工业化 。这个新兴的国家用 l 3年时间完成 了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半个世纪 才能完成的任务 , 表现出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与此 同时 , 资本主义国 家却在 2 0 世纪2 o 年代末 3 o 年代初陷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之中。1 9 3 3 年危机 过后 , 并未导致工业的重新高涨。1 9 3 9 年二战爆发 , 持续 6 年之久。正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 ,才有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辩论 ,才有了西马经济学家进一步钻 研关于经济危机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问题。 而到 了 2 0世纪 5 O 年代 以后 , 第一个 时期是 战后重建 ,资本主义 国 家经济开始恢复繁荣 的时期 。所 以这一时期更多的是沟通 马克思主义经 济理论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二个时期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的第二次 复兴有着深厚 的历 史因 素 ,当时 西方 资本 主义社 会矛 盾显 现 、经 济萧 条 ,主流的凯恩斯主义无法为这一时期的滞涨开 出药方 ,受 到了各派经 济学理论的指责 ,西方经济学遭遇危机 ,这是大萧条以来首次 出现这样 的情况 。一大批年轻 的经济学家开始转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与此 同时 ,苏联 、东欧 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让 斯大林模 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受到质疑和批评 ,也使西马经济 学家更加 趋向与苏联 、东欧 国家 “ 官 方 ” 的马克 思 主义 相 区分 ,建 立 “ 独创” 的马克思主义。第三个 时期 ,中 国开始 改革 开放 ,苏联 解体 ,东 欧剧 变 ,冷战结束后形成一超多 强世界格 局 ,经济 全球化 的趋 势愈发 明显 。 此时西马经济学家更多的关注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问题 以及对 于资本 主义 、社会 主义的当代思考和深入研究。 其 二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挑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 于社会 主义 经济核算和转形问题上的挑战使 得西马经济学家对这两个问题进行 了深 入的研 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当然 ,不只是 这两个方 面。在价 值理论 、剥 削理论 、利润率下降规律等问题上 ,来 自资产阶级 经济学家 的挑 战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其 三 ,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研 究的进一步深化。西马经济学 家对 于马 克思 在其著作 中阐述的经济理论 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影 响西马经 济学研究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想和社会理论,它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以其深刻的理论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进行了深刻思考,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将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一番评述,探讨其理论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 里昂·图派尔斯基里昂·图派尔斯基(Leon Trotsky)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批判,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
图派尔斯基在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中,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冲突。
他还提出了“不断革命”的理论,主张无产阶级革命要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一观点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着人们要警惕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弊端,寻求建立一种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2.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狱中札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文化领导地位”的概念,强调了文化对社会和政治的决定作用。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持不仅仅靠着经济和政治的手段,还靠着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
要想改变社会,就必须首先夺取文化领导地位。
这一理论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提醒人们在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也要重视文化领域的斗争,争取文化上的胜利。
3. 帕维尔·诺沃埃夫(Pavel Novoselov)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帕维尔·诺沃埃夫(Pavel Novoselov)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对社会经济规律的深刻探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承载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史诗。
本文将对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萌芽期(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在那个时代,资本主义制度日益确立,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命运。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则出卖劳动力,通过剥削工人取得剩余价值,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日益显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渐形成并开始得到广泛传播。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们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弥补了马克思原著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列宁和希法亭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着重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提出了垄断资本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进行论述。
列宁则在《帝国主义论》中深刻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并指出了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希法亭在其著作《垄断资本》中指出,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市场和资源获取超额利润,垄断形式成为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完整版)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西方一些学者关于现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象刚刚在发展。
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只有在这块沃土上才能形成;我们的思想应当把自己约束在这块沃土所提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会落空或者后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L·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作为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
……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
”西方一些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地位、作用、影响的评价: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戈兰·泰尔博恩说:“在我们的时代,任何思想家的影响都不能与卡尔·马克思相比,只有这样讲才是正确的和适宜的。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科学和历史编纂学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表现在其影响的持续时间上。
现在,哲学家、美学家以及研究艺术和文学的学者也需要大量地求助于他的著作。
的确,若不充分地认识马克思的重要性,那么,就不能理解21世纪的思想史。
”联邦德国学者J·巴茨昂说:“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上的强大因素,是对我们世界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历史作用确实巨大。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难以攻破和它的时代影响难以动摇的论述: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著名学者约瑟夫·熊彼特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
二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A. 美洲大陆的发现――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
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
B. 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C.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
资本原始积累为建立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财富。
工场手工业的长时间发展,分工的日益发达和深化,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D. 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性现象,因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和发展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和思想材料。
借助各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的较为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已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所谓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是指产生和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欧马克思主义理论,后逐渐拓展到70年代的分析学、生态学和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通常理解。
产生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又不同于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归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则应该是国外出于各种目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各种思想流派的总称。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已经并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苏东剧变后,世界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站在世界的战略全局,进一步阐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1.研究重心转移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领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
早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植根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的西欧大陆,目的在于探索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既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又批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但是随后相关研究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英美却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逐渐取代西欧大陆成为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心领域。
2.研究领域扩大,注重与实践结合现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左翼知识分子,他们与所在国的共产党联系较远,且大都是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他们的研究不再受到过多的政治限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哲学,而是扩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
完整版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doc
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西方一些学者关于现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象刚刚在发展。
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只有在这块沃土上才能形成;我们的思想应当把自己约束在这块沃土所提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会落空或者后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R·L ·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作为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
⋯⋯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
”西方一些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地位、作用、影响的评价: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戈兰·泰尔博恩说:“在我们的时代,任何思想家的影响都不能与卡尔·马克思相比,只有这样讲才是正确的和适宜的。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科学和历史编纂学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表现在其影响的持续时间上。
现在,哲学家、美学家以及研究艺术和文学的学者也需要大量地求助于他的著作。
的确,若不充分地认识马克思的重要性,那么,就不能理解 21 世纪的思想史。
”联邦德国学者J·巴茨昂说:“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上的强大因素,是对我们世界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历史作用确实巨大。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难以攻破和它的时代影响难以动摇的论述: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著名学者约瑟夫·熊彼特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主流的经济理论体系之一。
然而,在全球经济的快速演变下,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趋势展开分析与讨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视角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力的价值创造等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与吸收,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社会生产力与劳动价值的研究。
尤其是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一些学者开始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思考经济学问题,例如卡尔·马克思有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其次,马克思主义视角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
西方经济学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研究时,也开始考虑市场失灵和经济危机等问题。
例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强调市场力量不足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而在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也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和修正,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
再次,马克思主义视角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实现。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中,阶级斗争被视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之一。
西方经济学也开始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思考经济问题,例如不平等的产生与消除、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公平等。
同时,在一些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福利政策,以实现社会的基本公正。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关注经济全球化与帝国主义的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全球化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机会。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资本的掠夺和社会文化的同质化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一些学者开始对全球化进行批判,提出了反全球化和反帝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视角给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它引发西方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阶级斗争、收入分配以及全球化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西方经济学者视角下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关系研究
②特雷 尔 ・ 卡弗 ( T e r r e l l C a r v e r ) 在东京弗里德里希 ・ 恩格斯 国际研讨班 上作 的题为《 “ 马克思 和恩格斯 ” , 还是 “ 恩格斯 对 马克思 ” 》 的演讲 中说 : “ 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关系式一个很 复杂 的问题 , 也 是一个我无 法解决 的问题 。尽管 它耗费 了世
说” 等等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9— 1 2
者对 于马 克 思 恩格 斯 之 问 的性 格 特 征 等 方 面 的 比
较、 西 方经 济学者 对马 克思 恩格斯 之 间关 系 的评 价 、 西方经 济学 者对 恩格斯 在 马克思 经济学 中 的作 用和
基金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一 般项 目“ 恩格斯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 1 1 Y J A 7 9 0 1 5 7 ) 。
中图分类号 : F 0—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4 3 3 X( 2 0 1 3 ) o l 01 - 1 2 - 0 7
1 9 7 0年诺 贝尔经 济学 奖 获得 者 , 美 国著 名 经济 学 家保罗 ・ 萨缪 尔森 ( S a mu e l s o n P a u l A) 在其 “ 当代 西方 最著 名 的 经 济 学 教 科 书 ” 之一《 经 济 学 》中指 出: “ 在一 切科学 和 革命 的编年 史 中 , 不可 能 有 比马
第3 3卷 第 1期
2 0 1 3年 1月
中南 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 C e n t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H 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几次重大理论争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几次重大理论争论研究汇报人:2023-11-30CATALOGUE 目录•古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争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争论•新古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争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争论•结论和展望01古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争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古典经济学家如斯密和李嘉图等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等重要观点。
劳动价值论的争议一些经济学家如萨伊和马尔萨斯等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认为它不能解释现实中的复杂经济现象。
劳动价值论的起源劳动价值论最早由马克思提出,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剩余价值论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剩余价值论,提出了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等一系列重要观点。
剩余价值论的争议一些经济学家如庞巴维克和米塞斯等对剩余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认为它不能解释现实中的复杂经济现象。
剩余价值的起源剩余价值论最早由马克思提出,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的来源和分配。
阶级斗争的起源阶级斗争最早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中阶级对立和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阶级斗争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重要观点。
阶级斗争的争议一些经济学家如熊彼特和哈耶克等对阶级斗争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认为它不能解释现实中的复杂经济现象。
同时,一些右翼政治家和学者也利用阶级斗争理论来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争论0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争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争论坚持传统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认为社会主义应当坚持公有制为基础,国家掌握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
主张多种所有制并存认为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应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包括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等。
传统计划经济观点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限制市场的作用。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和社会理论体系,自诞生以来就在国外广泛传播和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涵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探索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深入研究。
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吸收和批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0世纪初,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边际效用论和主观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新古典经济学。
这一学派的兴起激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思考和回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方向。
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中,西方学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例如,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将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关注扩展到对不平等、全球化和环境问题的分析,从而形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理解。
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如结构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研究等,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问题的深入剖析。
除了经济学以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还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
在哲学领域,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对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意识形态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思想。
在社会学领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社会结构、阶级分析、国家和权力等问题,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
而在政治学领域,一些国外学者通过对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研究,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提供了一些建议。
总的来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和批判精神。
这一研究方向在不同学科领域中涌现出了众多学者和理论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主要涉及到了经济、政治和哲学等多个领域。
这一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包括考茨基、列宁、卢森堡等人,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
本文将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综述与评价。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现出了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深入关注。
考茨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资本论的经济学批判》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其内在矛盾必然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
他提出了激进改革的思想,主张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监管来减轻工人的贫困和压迫,实现社会主义的过渡。
而列宁则从政治层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他在《帝国主义论》中详细论述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主义和资本输出,将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关系结合起来,提出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他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无产阶级起义才能够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与此卢森堡则从哲学层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探讨和批判。
她在《积累资本》一书中对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积累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她认为,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积累不仅依赖于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还依赖于对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
她还对马克思主义中机械决定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历史发展是复杂的,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创造力和自由意志的影响。
综合上述几位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政治和哲学领域进行了阐述和批判。
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作和内在矛盾进行了深入剖析,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对当时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提出了全球范围内的无产阶级起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阅读参考书目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节选),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章《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六章,第七章1,第十四章,第十七章,第二十二章1、4,第二十三章1、2、3、4,第二十四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四、九、十六章,第二十章Ⅰ、Ⅱ、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二、三、九、十六、十九、二十一、三十八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反杜林论》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3、、《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4、《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5、《〈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6、《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第五章),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7、《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8、《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19、《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0、《法兰西内战》,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1、《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2、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一,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批判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进行浅析,主要从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批判角度进行探讨。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过于抽象、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诸多问题。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以劳动为基础,忽视了市场需求和供给对价格的决定作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于简化,忽视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解释过于简单,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这些批判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着种种问题,特别是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
西方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阶级冲突理论上过于简化,忽视了其他因素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它过于偏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影响;它忽视了人的自由和选择权,将人的行为归因于社会结构的决定。
西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反驳和修正。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具有权力集中、等级分明、对个人自由限制等特点。
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忽视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将国家地位过于凌驾于个人自由之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忽视了社会中其他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存在,对个人自由和权益的保护不够。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正和发展。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常常偏离理论,出现了集权、独裁、压迫等问题。
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过于强调解放而忽视了个人权利与自由,导致了人权问题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忽视了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合作的重要性,导致了社会动荡和冲突的发生;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未能有效解决经济问题,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停滞和贫困的产生。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维度
马克思主义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3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一百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特征与新状况,认为应当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角度。
他们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新方法与新研究工具,适应当代社会科学交叉化与综合化的发展潮流,针对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新研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性有较大提高、理论分析的针对性更为聚焦、视野更为宽广、规范性与科学性较高。
当然,在这些学者之中,部分学派与学者的研究同正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甚至最后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内容提要|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根据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过程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运用当代社会科学的新方法与新工具,从新的维度解释和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资本主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这些新的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研究,以及从空间维度、生态维度、社会维度、符号与精神心理分析维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拓展。
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但是,部分学派与学者的研究由于采用了不同于唯物主义的方法与立场,过分强调精神心理在政治经济学分析中的作用,因而同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存在较大差异,甚至背离正途。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方法 流派作者简介|陈建华(1974-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上海200020)陈建华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维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具有科学的严谨性与实践性。
目前一些国外学者试图运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观点,通过交叉化与跨学科的途径,力图实现劳动价值论研究的现代化,其中主要涉及劳动价值论的数理化研究与新解释。
国家精品课程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教案系部经济学教研室经济学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任教专业年级、班级00级工管会计经济学等系教师姓名职称使用教材人大版<<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案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1.孙冶方.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经济研究.1979(8)2..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3.王元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的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王珏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贡献.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5..吴易风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胡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与研究.2000(3)填表说明:1、填写本表一次的授课内容原则上安排2-8课时为宜。
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授课内容、程序与学时分配: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理论(一)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创建的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研究的出发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一)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二)历史唯物主义(三)科学抽象法(四)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及其他学时分配:其中,第一、二节为2学时,第三、四节为2学时《政治经济学》教案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卢森贝.《资本论》注释.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753、洪远朋.新编《资本论》教程.第1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4、胡钧.胡钧经济论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5、李义平.经济学百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6、卫兴华.卫兴华经济学论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7、张宇等.高级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填表说明:1、填写本表一次的授课内容原则上安排2-8课时为宜。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诠释和阐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和美国的传播和接受,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试图将其应用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在阐释马克思主义时,往往会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意义,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和学术传统。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和研究。
在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规律。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重新解释和理解当时的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卢多维克·冯·米塞斯和费尔南多·冯·哈耶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重要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假设,对当时的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因此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分析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20世纪初,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开始对当时的文化现象和思想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压制和文化异化现象。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致力于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发展和人类意识形态的异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对后来的西方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在社会政治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政治结构的阶级性和不平等性,因此对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的研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20世纪初,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一些新的社会变革的理论和实践方案。
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马克思学”代表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种特殊的思路和方式,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它旨在从文本、文献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
本文介绍了国外四位最著名的马克思学家的理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吕贝尔严格区分了“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诺曼·莱文最引人注目的观点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奥伊泽尔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探讨;弗罗洛夫的人学研究、生态问题研究及对苏联哲学的反思,体现了前苏联和俄罗斯两个不同时期哲学发展的状况及其转型的艰难过程。
对他们所做过的工作,我们应当给予客观的评价。
旨在从文本、文献的角度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学”,尽管没有产生诸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那样巨大的社会影响,但它代表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种特殊的思路和方式。
过去由于国内学者对这一派别或所知甚少,或评价过低,甚至把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混为一谈,所以,对它所做过的工作缺乏全面的理解和客观的评判。
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为此本文特介绍法国的吕贝尔、美国的诺曼·莱文、前苏联的奥伊则尔曼和弗罗洛夫四人的情况及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以期引起国内同行的注意。
一、吕贝尔及其对“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思考“马克思学”一词是因1959年由法国学者吕贝尔主编的杂志《马克思学研究》创刊而流传开来的。
马科斯米里安·吕贝尔(Maximilien Rubel,1905—1996 ),出生于奥匈帝国的捷尔诺维茨市,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罗马尼亚完成大学本科学习,于1928年和1930年分别获得法学、哲学学士学位,1931年到法国留学,1937年申请移民,成为法国公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被动员加入法军救护队。
1941年,吕贝尔在地下抵抗运动中开始接近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决心自己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著作。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主义金融10实李凯锐 1006100301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的弊端。
那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曾说过:“我们不是因为历史的意外才走到这一步,是华尔街的贪婪与不负责任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奥巴马一语道破了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心中的疑惑:在资本逻辑支配下构建起来的当今社会制度和世界秩序,到底是什么样的?正是在面对这一挑战中,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又一次复兴。
因为历史又一次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危机和灾难的分析是不可替代的。
从1929年的大萧条、1970年的美国股灾到2008年殃及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历史一再证明,危机的重复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表现。
这些基本矛盾及其表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19世纪就给予了科学解释。
这一点,西方国家的清醒人士都是承认的。
资本主义一再出现的危机,使得西方国家思想界不得不一次次地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
在历史上,西方哲学界对马克思的理论褒贬不一。
列宁曾说过:“为了相互联系地分析世界经济的过程,20个马克思都不够。
”而世界体系理论派的代表人物沃勒斯坦曾评价道:“当前,在我们对19世纪以来的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全部知识遗产进行批判整理时,认真思考我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基础显得尤为必要,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这方面可以作出重要贡献。
”当然,对马克思主义持强烈批判态度的思想家也不在少数。
尼采在他的一篇曾提到:“至于马克思,他以不错的德语写作,装饰大量的拉丁语与法语引句—这两种语言他似乎不是很精通—为的是让程度低的人印象深刻,让那些本来了解的人产生混乱。
”尼采仅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评论马克思著作的价值,不难看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贬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1.朱钟棣《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4月2.詹君仲、狄承锋《劳动价值论在当代--兼评西方学者对劳动价值论的非难》,《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3.杨玉生《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论人和自然的和谐》,《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4.杨玉生《如何对待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财经科学》1991年第1期5.杨春学《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某些核心命题--对西方学者有关研究的深层反思》,《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6.杨玉生《应该重视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辽宁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7.王璐《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百年论争研究综述》,《财经科学》2004年第3期8.杨玉生《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创新及其启示》,《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9.顾海良《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趋向及其基本特点》,《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2期10.吴易风《西方经济学家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11.张佳玉《西方经济学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因》,《当代经理人》2005年13期12.杨玉生《评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研究》,《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第4期13.胡寄窗《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财经研究》1992年第5期14.魏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南开学报》2001年第1期15.栾文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全球视野》,《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16.崔学锋《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两种发展方向》,《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7.杨玉生《马克思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复兴》,《辽宁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18.胡方《论克劳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济科学》2003年第1期19.柳平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经济正义原则的重构》,《经济学家》2007年第2期20.康世立《驳萨缪尔森在价值转化问题上对马克思的攻击》,《世界经济》1984年第4期21.李继中《驳庞巴维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攻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22.张广彬、孙善明《<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简介》,《财经理论与实践》1992年第2期23.顾海良《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7期24.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动态--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4次年会学术观点综述》,《经济经纬》2007年第1期25.程恩富《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两个主要假设》,《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10月26.金日《国外关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争论》,《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27.冯春安、韩金华《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综述》,《红旗文稿》2001第20期28.杨玉生《评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广播电视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29.赵建《逻辑与历史的取舍及其得失--约翰.罗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述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30.杨玉华《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一费”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意义》,《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观点摘录一、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凯恩斯的学生,英国剑桥学派的领衔人物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在众多的西方学者中是一个比较认真研究过马克思经济理论并且比较客观地给子公正评价的人。
她在1960年的文章“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思斯”中写道:“(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式提供了一个研究储蓄和投资问题以及研究资木品生产和消费品需求之间平衡关系的非常简中、非常独立的理论。
卡莱茨基重新发掘了这个理论并把它作为处理凯恩斯所留下问题的基础,哈罗德和多马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作为长期发展理论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来严肃地加以研究,而不是把他作为永远正确的圣贤人物,或者反过来把他作为随意讥笑的对象来对待,那就会节约我们许多时间。
”罗宾逊夫人的意思非常清楚,卡莱茨基和哈罗德一多马等后人所研究的经济增长问题,马克思早己经研究过;之所以后人没有重视马克思的理论而浪费时间去重复研究,是因为大家对马克思的态度不正确。
朱钟棣《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4月学者们公认,《资木论》对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独特分析,而“资木雇佣劳动”,是这种独特分析的核心命题。
这里的问题是:“资木雇佣劳动”是否是市场制度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难道不是“资木雇佣劳动”,而是“劳动雇佣资木”?对后一小问题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虽然在讨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问题时,我们有意识地回避“资木家”一词,代之以“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但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与“企业家”,并列的资本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就不存在资本家?没有人给出一种解释,甚至于无人直接提出这一问题!而这也正是某此人对社会主义市场制度持怀疑态度的重要理论根源。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必须超越市场和资本的具体历史形态(I.梅扎罗斯,2003)杨春学《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某些核心命题--对西方学者有关研究的深层反思》,《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在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森岛通夫和凯特弗里斯所阐述的冯·纽曼的一般动态均衡模体系的分析方法,对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李嘉图主义经济学家们几乎一致证明,在涉及到几个生产过程生产一种产品或一种生产过程生产两种以上产品的联合生产中,就会出现负劳动价值或价值不一致的情形,并以此作为其抛弃劳动价值论的理由。
显然,在现成的马克思的书本中是无法找到反驳这种论证的充足的根据的。
森岛通夫和凯特弗里斯根据冯·纽曼的不等式和线性规划法,求解最佳解,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难题。
因为,按照他们的分析,在联合生产的情况下,必有一种使用劳动量最少的过程,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使用劳动量的最小值,就可以确定联合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结果,产品的价值既不可能是负的.也不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形。
这对于解决联合生产中的价值决定1J题不能不说是一种贡献。
另外,森岛通夫和凯特弗里斯还证明,按照冯·纽曼的“黄金规则”,把固定资本看作是一系列生产过程的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解决资本折旧和重置投资间的差别问题。
这种观点或论证方法,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杨玉生《应该重视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辽宁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创新还在于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例如,斯威齐和巴兰所写的《垄断资木》就是一本创新之作。
该书的主题是“垄断资本条件下,经济剩余的产生和吸收”。
“经济剩余”是指“一个社会所生产的产品与生产它们的成木之间的差额”。
在解释“经济剩余”,的含义时,他们指出:“剩余的大小是生产能力和财富的指标,是一个社会享有多人的自由来完成它给自己树立的任何目标的指标。
剩余的组成部分表明一个社会是怎样利用那种自由的:它在扩大它的生产能力上投资多少,它以各种形式消费多少,它浪费多少,是怎样浪费的。
这是他们提出的一个不同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的概念,是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概念。
杨玉生《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创新及其启示》,《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自60年代初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出版后,多布开始对斯拉法的“新李嘉图主义”的价值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为有必要“沟通”斯拉法的价值论和马克思的价值论,从而在一种“牢固的逻辑基础上”,用“非教条式”的研究方法,恢复一种“李嘉图一马克思经济学的传统”,进而重新探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的逻辑结构多布生前并没有对这种逻辑结构提出什么有创见性的看法,但是他的这种理论研究趋向的变化,不仅对他本人,而且对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顾海良《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趋向及其基本特点》,《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2期20世纪20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r.A.费里德曼从苏联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
他在经济增长理论方而的第一项研究成果是1927年发表的《关于美国1850年至1925年和苏联1926/1927年至1940/1941年国民经济结构和动态的思考》。
他在经济增长理论方而的代表作是1928年发表的论文《论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理论》。
这篇论文是费里德曼向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的一份关于苏联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报告。
后来分两次连载在1928年11月和12月的苏联《计划经济》上。
吴易风《西方经济学家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新李嘉图学派经济学家扬·斯蒂德曼通过对联合生产、技术选择的分析,证明了负劳动价值和负剩余价值的存在,从而得出必须抛弃劳动价值论的结论。
无疑这一点是应该批判的。
但是,斯蒂德曼也证明了,用斯拉法的理论体系同样可以得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的结论。
另外,他还证明,用斯拉法的理论体系,可以直接得出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率,从而避免了麻烦的转化程序。
杨玉生《评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研究》,《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第4期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罗默认为,要解决很多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问题,新占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体系和数学形式化建模方法不仅是适当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在其早期著作《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中,罗默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采用了高度数学化的重建,尤其是讨论了阶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崔学锋《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两种发展方向》,《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克劳斯在其著作《货币与抽象劳动》的序言中,将其研究的基本方式总结为“马克思的三角形”,即克劳斯所理解的马克思有关货币、抽象劳动与价值形态的有关相互关系的理论,并认为他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是价值形态问题。
他从价值形态问题出发.以“马克思的三角形”作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分析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胡方《论克劳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济科学》2003年第1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构工作发端于1972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艾伦·伍德(ALlen W.Wood)发表《马克思主义对正义的批判》一文,该文率先提出马克思的正义论是关于交易的正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