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讲议4新正统生态学和文化生态学

合集下载

城市社会学重点

城市社会学重点

城市社会学重点(一)人类生态学竞争性合作:一方面,由于相互竞争,人们处于对利益的本能的争夺中;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分工或者生活的功能分化,人们又处于相互依赖与合作的关系中。

人类社会的平衡和秩序一方面是通过竞争而实现,另一方面还要受到文化的限制,如道德。

城市生活可分为生物性和文化性。

生物性是个人和组织为了有限的环境资源彼此处于激烈的竞争中;文化性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相同的情感、价值观、文化符号、道德秩序等形成的合作性纽带。

大城市出现越来越多的社区时,每一个社区内部的生活主要是通过情感、价值观以及合作性道德秩序而运行的。

人类社会合作的基础包括了劳动分工和文化因素两个因素。

人类生态学是将应用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方法应用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人类生态学是对个人、群体及其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它借鉴生物学的法则来解释城市人口(包括机构)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城市人类生态学的法则的运行:竞争决定了人口的分布和居住区域的地点与规模,个人与群体从相对城市物理与生活的环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小生境。

在城市空间中,不同的个人与群体占据不同的区位,这些都与他们各自的竞争实力有关。

帕克因此提出假设;各人类群体在城市居住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与这些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相联系。

(二)新正统生态学新正统生态学的代表人物是霍利和邓肯。

1.霍利的功能主义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关注的重点不是物质性的人类社区,而应是社区的生态过程,即人类通过功能分化而适应其环境的过程。

他将关注点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转向社区的功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人类生态学的独特视角就是寻求解释人类如何集体地和无意识地适应其环境。

四个原则:A.相互依赖原则在所有人类社会中,对环境的适应过程都包括其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发展,这种依赖关系可以采取两种形式:异质性的互补性共生关系(如功能不同的群体之间的相互补充的关系)和同质性的增强性共栖关系(如功能相同群体的聚合关系);或曰共生关系和共栖关系。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小四)课程代码:16040703(16115402)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英文名称: URBAN SOC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学时:社会学、行政管理专业48学时,社会工作专业32学时学分:社会学、行政管理专业3学分,社会工作专业2学分适用对象:社会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考核方式:集中/分散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研究方法二、课程简介《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专业重要的分支学科,也是城市规划、建筑学、人文地理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学科。

它起源于美国社会学研究,也是美国社会学的起源,在工业化后的城市化问题研究中逐渐成为社会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在社会学界第一个引入空间概念,注重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提倡在空间环境中考察人类社会的建构及内在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从人类生态学派到新城市社会学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

本课程重在介绍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以及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议题。

Urban sociolog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ociology. It is also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human geography. It originated from the sociolog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so the origin of American sociology.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Sociology in the study of urbanization after industrialization.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pace first in the community of sociolog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 and advoc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its internal problems in the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school of human ecology to the new urban social school,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Chines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urban sociology and the research topics of urban sociolog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理论学习,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理解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等。

城市社会学(课本重点整合_带目录)

城市社会学(课本重点整合_带目录)

第1章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3——11第一节一般概念介绍第二节城市社会学家们对的一些概念的解释第三节城市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第三节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第2章世界城市的兴起和发展11——13 第一节早期城市第二节中世纪的城市第三节近代城市第四节现代城市第3章我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13——23 第一节夏商时期的城市第二节秦汉时期的城市第三节隋唐两宋时期的城市第四节明清时期的城市第五节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前的近代城市第六节建国以后的城市发展第4章城市生态系统23——30第一节城市生态与生态系统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三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四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失衡第五节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第5章城市人口30——37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人口发展理论第三节人口迁移第6章城市规划37——42第一节城市规划第二节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第三节中国城市规划第6章城市社区42——46第一节城市社区的概念第二节社区的功能与比较维度第三节中国城市社区第7章城市文化47——51 第一节城市文化第二节城市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标志第三节城市文化的不同层面第8章城市社会问题51——55第一节社会学与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意义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研究观点第9章城市管理55——62第一节城市管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第二节城市管理的体制、法制和政策第三节城市人口管理第四节城市安全管理第五节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第六节城市教育管理第七节城市医疗管理第八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第九节城市卫生体育管理第十节城市生态环境第10章城市的未来62——65第一节早期思想家对未来城市的设计第二节影响未来城市发展的因素第三节未来城市的类型第四节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第1章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第一节一般概念介绍城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

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城市社会学内容整理

城市社会学内容整理

早在汽车大发展之前,工业郊区化就开始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
工业郊区化重要原因是为了分散工人的力
郊区化 对于郊区发展起到极大促 量,从而更好控制工人
空间分析学派:
是计量地理的核心。建立各种数据化模型和空间模型解释城市地域现象,强调预测能力 和政策导向
缺点:过于偏重客观和数量化,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差异性 代表人:B.J.L.Berry(贝里)、 W.Alonso(阿朗索)、Lowry(劳利)等
行为学派:
从人的行为因素解释城市地理现象的形成。重视行为的意识决策过程,注重满意人、主 观认知与选择
时代特点
工业城市化
福特主义 汽车时代
都市区形态 变迁
同心圆结构
郊区化
城市特征
分区制 多核心发展
电车郊区
郊区扩张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形 城市社会学
成与描述
形成
至 1972 高速公路 区域扩散 大都市重构
都市区蔓延
远郊区 中心衰落 CBD 重构 转型中的城 市社会学
至 1983
经济危机 新福特主义
至今
经济重构 信息化
区位学派:
与 20 世纪 50-60 年代计量地理学兴起相关。研究重点在于城市地域各种功能和设施的 区位、重视距离
缺点:经济人(economic man)的假定 代表人:H.V.Thunen(杜能)、A.Weber(阿尔弗莱德 韦伯)、E.M.Hoover(胡怫)、 A.Losch(廖士)、 P.M.Smith(史密斯)
但表面化,忽视作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形成机制的人类活动本身
社会生态学派(芝加哥学派,社会达尔文主义):
研究城市发展演变机制,关注人类活动本身,关注空间竞争、社区演化 缺点:把人看得过于机械化和一般化,忽视人类活动背后的文化及传统影响 代表人:R.E.Park(帕克),L.Wirth(沃思), E.W.Burgess(伯吉斯) ,麦肯齐

城市社会学讲课教案

城市社会学讲课教案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古典人类生态学社区的含义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社区的生态性质:一、共生性一个社区最基本的性质:1、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被组织起来的生物群体;2、彼此生活在一个共生性的相互依存关系中;3、对这一地域范围内的资源展开竞争。

二、竞争性“区位”在人类社会,使自己在竞争中优于对手有以下方法可循:第一,改进技能,提高自身价值;第二,与他人联合。

三、人类社区的独立性帕克的人类社区是建立在生物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结果。

在帕克看来,人类社区由人口、器物(物质文化)、信仰、栖息地的自然资源四个要素构成。

人类生态学任务:人类生态学就是要研究生物性均衡与社会性均衡得以维持的过程,研究一旦生物性均衡与社会性均衡被打破,从一种相对稳定的秩序向另一种相对稳定秩序转变的过程。

帕克还将社会秩序进一步分为生态秩序、经济秩序、政治秩序、道德秩序四个方面。

施瓦布把生物社会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差别归纳于以下几点:1、人类社会存在复杂的劳动分工和产品、服务的交换体系,这使人类对地域环境的依赖性减弱,或者说不如动物界对环境的依赖程度。

2、人类有能力改造环境。

3、人类具有语言与文化。

“集中”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向某些地区聚集,使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表现在向少部分地区的社区运动过程;“离散”则是指相反的社区运动过程,即人口向更广的地区扩散。

影响社区过程的主要有:交通与经济活动。

在《大都会社区》一书中,麦肯齐着重分析制造业、商业、旅游、教育事业对社区过程的影响。

城市的生态过程古典人类生态学是试图从空间关系揭示城市中人与人、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模型包括:伯格斯的同心圆说、霍伊特的扇形说、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说。

一、伯格斯的同心圆理论伯格斯是第一个运用古典人类生态学理论来建立有关城市发展和空间组织模式的学者。

在伯格斯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城市布局,这个布局是依同心圆的格局组织起来的,即是由不同的环状空间地带组织起来的。

城市社会学课件

城市社会学课件

大河流域 农业文明
村庄 城市
最早的城市所以发源于这些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文明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 而大河流域是最适合农业与畜牧业发展的地方。农业文明必然导致固定的村庄 出现,而村庄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超越村庄的组织形式和聚合中心的出现, 则最终导致城市的产生。
两河流域: 乌尔城、巴比伦城
尼罗河流域:底比斯城
2. 是否有大大超过村落文化的创造力和创 造物,比如金字塔、超大型墓葬、大型 水利工程、巨大的城墙等。
3. 是否存在的明确的劳动分工,一定数量 的非农业人口,明显的社会等级或阶级。
4. 文字发明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
罗马城表现了罗马文化的精髓: 开放性的城市中心广场 富丽堂皇的公共建筑 规模巨大的排污明沟、输水渡槽以及筑路工程
古罗马时期的兵营城
古罗马城
中华帝国与都城
西方的古代时期,大体相当于中国的从西周(约公元前1100年)到南北朝这段时 期(公元500年),所经历的朝代有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 南北朝。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社会学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第五章 城市社会学学派与发展脉络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什么是城市?
2万人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 是农村。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大城市”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 公元500年至1500年
第一节 欧洲商业文明与自治城市
城市从衰落到重新崛起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

二、城市社会学的独立发展时期
1、芝加哥学派及城市社会学的创立 1893年,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创立社会学,并开设城 市社会学课程,展开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在此基础 上创立城市社会学。 2、城市社会学独立发展时期的主要理论 帕克:城市社会学指导纲领。罗伯特。帕克是芝加哥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城市: 关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 帕克主要研究领域:人口、邻里关系和职业。
第四讲 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 以人类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 的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和城市环境的对立统 一。可分为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以人类为主体 具有人工化环境 依赖性强、独立性弱 城市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门研究城市社会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具体 社会科学。 3、研究目的 揭示城市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规律、 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五、城市社会学的内容范围
1、基本内容:
包括城市社会学构建、城市社会学流派,城市功能,城 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社会问题,现代城市 管理,城市社会发展预测等 2、体系结构 城市社会学基本理论 城市社会学基本方法 城市社会学应用知识
雷克斯与帕尔:新韦伯主义
雷克斯:城市中质量不等的住宅获取不仅是经 济因素决定的而且是由市场机制与科层制共同 决定的。
帕尔:城市资源分配不平等是造成社会冲突的根本 原因。 合著:《种族、社区与冲突》(1967)
第三讲 城市社会功能分析
一、城市功能的已有见解
1、《雅典宪章》:居住、工作、交通、游乐
3、中心城市的特点
城市要素的集中性 城市空间的开放性 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城市活动的高效性 4、中心城市的特殊作用 经济方面: 第一、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据点。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亦称“都市社会学”。

研究城市社会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城市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社区生活以及其他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人际关系。

主要涉及:城市的起源、发展与变迁,城市空间分布状态,城市社会结构与功能,城市社会组织,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城市社会问题,城乡差异和互赖关系,城市化,郊区化及各国城市的比较研究等。

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等人对它的创立和发展有过较大的贡献和影响。

城市生态学:亦称“城市区位学”,研究城市社区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是城市社会学、人文生态学和人文地理学对城市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后果、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利用及其模式、城市人口的分布、人类的合作与竞争等社会现象对城市社会生活的影响等。

其研究成果对确定城市合理规模,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最适生态容量,提供文明优美的生活环境,都有积极意义。

城市区位学:即“城市生态学”。

城市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

具有区别于乡村的若干基本特征:非农业人口集中,一定区域范围的中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多种建筑物组成的物质设施的综合体等等。

在这些基本特征中,大量的从事工业、金融、商业、文教、交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的集中,以及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形成,是城市的本质特征,充分显示出在国家和地区中的重要职能和作用。

在城市的分类上,目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划分标准:一是按人口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城市。

在按人口规模进行分类时,世界各国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二是按城市的主导职能不同划分为政治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和旅游城市等。

三是按城市的作用范围不同划分为国际性城市、全国性城市和地区性城市。

城市发展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吸引力、辐射力的变化增长过程。

是满足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层次需要的过程。

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城市社会学目录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 (2)一、理论起点 (2)(一)时代背景 (2)(二)讨论的主题:城市化 (2)(三)主要学者与观点 (2)二、新旧城市生态学—芝家哥学派 (3) (一)时代背景 (3)(二)关注的中心问题:城市空间 (4)三、新城市社会学 (5)(一)时代背景 (5)(二)讨论的主题:冲突 (5)(三)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四、小结:城市研究中的重要流派及转折点 (7) 第四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8)一、城市化的概念 (8)二、世界城市化的现状与特征 (9)三、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和城市化类型 (10)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1)(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般特征 (12) (二)第三世界城市的一般特征 (12)(三)发展中国家城市研究的主题 (12) (四)第三世界城市发展理论 (13)五、1949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 (14)(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14)(二)如何进行城市化 (16)第五章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区隔 (17)一、两种空间范式 (17)二、城市空间与城市区位 (18)(一)城市区位的含义 (18)(二)三种区位模型 (18)(三)城市区位过程 (19)三、社会分化与空间隔离 (19)四、社会区域分析 (21)五、当代城市空间研究 (22)(一)新空间理论视角 (22)(二)空间研究 (24)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本讲分城市理论的起点、新旧城市生态学、新城市社会学三个阶段重点介绍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各种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本讲旨在了解城市社会学是如何研究城市的:它主要关注什么问题、社会学家一般从何种角度观察和处理这些问题的等。

一、理论起点(一)时代背景18世纪末叶英国工业革命使得都市化的浪潮几乎触及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据估计,1800年,世界人口中只有3%的人生活在城市,到1975年,上升到41%。

除了都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外,城市化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所产生的作用也越来越巨大。

第七章 城市社会学

第七章 城市社会学

第七章城市社会学一、城市社会学的基本知识(一)熟悉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理论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的产生、发展以及城市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会管理、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①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生态学;城市社区的划分;城市问题(如失业、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种族歧视、阶级冲突、贫富不均、犯罪等)对策与规划;城市化。

②社会: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

具体的社会使之处于特定的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③社会的作用: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2.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古典生态学、新正统生态学、文化生态学、城市性理论、社会区权力、城市符号互动理论、城市研究中的社会网络理论、消费社会学、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理论、新韦伯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等,较成熟的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及互动理论。

(1)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历史最长的重要的理论方法。

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Parsous,1902~1979)。

他通过对社会功能系统的假定以及人们行为系统和控制人们行动的系统分析,为整个社会达到均衡、稳定规划了—个模式。

他的观点也是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直争论的焦点。

(2)冲突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源于结构功能主义内部的列维斯·科塞尔和兰德尔,还有自称受到马克思主义启发的拉尔夫·达伦道夫和怀特·莫尔斯。

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不可能仅仅是平衡与和谐,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长期存在着并非对社会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这是社会运行中的持续的必然现象。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城市社会学第一章古典人类生态学1.社区的生态性质(1)共生性:每一个物种都不能离开其他物种独立存在和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共生”。

(2)竞争性: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同一目标的争夺,非敌对但排斥。

竞争导致均衡。

古典人类生态学家把竞争看作是人类社区得以形成的基本原则。

2.社区的生态过程一定时期内,人口的变化过程(集中或离散)集中: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向某些地区聚集,使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表现在向少部分地区的社区运动过程。

离散:指相反的社区运动过程,即人口向更广大的地区扩散。

3.城市的生态模型(1)伯吉斯的同心圆说在他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生态布局,这个布局是依同心圆的格局组织起来的,即是由不同的环状空间地带组织起来。

城市的中心商业区是同心圆最内核的地带。

(2)霍伊特的扇形说一般来讲,工厂在城市生态结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工厂的分布并不是一个环状围绕中心商业区,而是从城市中心向外放射出去,从中心到边缘形成一个扇形结构。

(3)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说强调某些设施的形成与该地方是否存在维持其设施存在的条件相联系4.古典人类生态学理论受到的批判(1)首先是以阿利汉为代表的学者对帕克的生态学理论根基,即将社会区分为生物的和文化的两个层次的二分法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2)对古典人类生态学批评的第二个方面是指古典生态学理论家过分强调和重视生物性因素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忽视了社会性的因素,特别是文化、情感、象征等的作用。

(3)批评的第三个方面是有关城市空间成长模式。

古典人类学企图发展出普遍的城市空间成长模式。

戴威认为伯吉斯的模式是一种理想型,都市空间分布并“没有一种普遍模式”。

(4)批评的第四个方面表现在对其“自然区域”概念和“生态谬误”的批评上。

第二章新正统生态学1.霍利的人类生态学理论生态组织四原则:相互依赖、关键功能、分化和支配是四个重要原则。

(1)人类聚居的一些“基本假定”第一,每个生命有机体的个体必须与环境打交道,以便从环境中获取生存资源。

新城市社会学理论

新城市社会学理论
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5-1991), 新马克思主义者,20世纪60年代起,运用马克思 主义进行城市研究。
著作:《城镇的权利》1968、《马克思主义思想 与城市》1972、《空间的生产》1975,等等。
认为空间形式和组织是生产方式的产物:“空间 具有政治性,空间离开意识形态或政治内容就不 是一种科学对象;它总是包含着政治性和策略性 … …”
哈维的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空间模式 如何反映了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公正和矛 盾。资本主义的首要矛盾是追求利润与 下列事实之间的矛盾,即竞争导致了生 产过剩、市场过剩,结果价格下降、失 业上升,最终使利润下降。为了维持高 利润,资本家发展出短期战略,虽然, 长期看是有可能损害资产阶级利益的。
第一个战略就是采用新技术,低价生产 出更多的产品,打败竞争对手。而竞争 对手也会采用新技术,于是市场更为过 剩。
首先,在对于城市性质的认识上,城市 政治经济学派认为城市是人类行为的产 物,认为城市的变迁源于人们对于资源 的争夺和竞争;而生态学派认为,城市 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城市的变迁源于人 口的增长或移民的迁入。
其次,关于影响城市土地使用的最重要 因素,城市政治经济学派认为是:政治 权力、政府行为、利润驱动以及经济制 度。而后者认为是不同功能的空间分割、 与市中心的关系、以及在自由市场经济 下受到土地价格的影响。
当私人轿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时,新的 不平等由此产生。
所以,城市问题提供了一个使多阶级联 合起来反抗的基础,这就是城市社会运 动。
卡斯泰尔在《城市与民众》一书中将城 市社会运动定义为:“由于社会的统治 利益已经制度化并且拒绝变迁,所以在 城市角色、城市意义、城市结构方面发 生的主要变化一般来自民众的要求和民 众运动,当这些运动导致城市结构变迁 时,我们就把它称为城市社会运动。”

《城市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各章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包括主要知识点和难点):第1章绪论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是: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2章城市社会结构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城市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为更好认识城市社会,建设和谐的城市社会服务。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个人的基本属性、个人的社会化、家庭的概念、家庭的起源及其演变、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发展趋势、初级群体的概念、初级群体的形成、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初级群体的作用、社会网络、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类型、社会群体成员互动、城市人、邻里、工作群体、单位制、城市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的含义及要素、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组织管理系统、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社区与城市、城市社区。

难点是: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组织管理系统、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

第3章城市社会问题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征的认识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问题。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社会问题的含义、城市社会问题的特点、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及其趋势、中国城市化内涵、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与贫民窟城市化、大城市病、城市蔓延、城市就业问题、城市就业问题的成因、失业的社会效应、城市农民工与非正规就业、城市贫困问题、反贫困斗争、城市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短缺的成因、住房问题的社会影响、低成本住房供给。

城市社会学资料

城市社会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城市社会科学(Urban socliology)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城市社会科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社会学是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总的来说,关于城市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代表观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城市生态系统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人类生态家认为,城市是一个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是生态、经济和文化三种基本过程的综合产物,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

在人类生态学家看来,城市社会学时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城市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城市空间分布的各种社会原因与非社会原因。

(二)城市社会问题与城市发展相伴而生的是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

传统学科是以研究社会问题为己任的。

城市科学就是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学科。

其中涂尔干开创了城市社会问题研究的先河。

通过对自杀现象的系统研究,涂尔干将自杀现象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失范型及宿命型,并用社会整合不足或过度解释了利己型和利他型自杀率变化,用规范过宽或过严来解释失范型或宿命型自杀率的变化。

城市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沃思;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代表卡斯特。

(三)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区域演化为城市区域的过程。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城市化反映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反映了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无可争议的成为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四)城市生活方式沃思认为:“城市是由不同的异质个体组成的一个相对大的、相对稠密的、相对长久的居住地”。

应将城市生活方式作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以城市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的城市社会学重点研究城市生活方式的起源、形成与变迁、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与辐射等。

城市社会学讲议新正统生态学和文化生态学

城市社会学讲议新正统生态学和文化生态学
古典人类生态学理论与经验研究不相符,其经验研究并不能 证实人类行为的哪些方面是纯粹生物性的而哪些方面又纯粹是文 化的。
安德逊的《帮派》、罗尔保的《黄金海岸和贫民窟》等都未能 区分生物性的和社会性的因素,只不过是在描述层次考虑地域分 布而已。
“如果我们以地域划界的单位作为研究基础,就不可能区分哪 些活动是发生在‘社会’(文化)领域而哪些活动是发生在‘社 区’(生物)领域”(Alihan, 1964,P82)。
关键功能可以宽泛地分为两类:一类来自自然领域,一类来 自社会领域。
在人类社会早期,关键功能是从当地自然资源中获取基本生 存资源的活动。当交换(商业贸易)发生后,关键功能就由作为 生存来源的生产与交换的相对重要性而决定。随着交换的进一步 发展,社会环境就成为关键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不断地卷入系统间的关系网络,场所地域的重要性 下降,自然环境被扩张和扩散,与环境的联系开始通过各种社会 机制来调节。因此,将地方系统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的功能就开 始占据关键位置。
第二,强调作为参照点的人,组织完全是作为整体 人口的特征而不是个体集合的特征;
第三,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是完整的和自我维持的整 体(人和环境的互动达到顶点并能维持一致);
第四,组织形态的变化被假定为是朝向均衡状态 (通过继替或持续调整过程来完成)。
13
情感、价值系统及其它意识形态问题
霍利不否认在人类社区发展中存在着个体心理和道 德、价值和动机等因素的重要作用,因为“社区中的生 计活动和关系不可避免地与情感、价值系统及其它意识 形态的建构交织在一起”,而且社会关系的这些不同方 面也难以从经验上加以区分(Hawley,1950,P73)。但他认为 这些与生态学问题无关。
Urban Sociology(3) 城市社会学(3)

《城市社会学》讲议-1序言

《城市社会学》讲议-1序言


2. William G. Flanagan, Contemporary Urban Soc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3. 于海(选编),2005,《城市社会学文选》(Urban Theory: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复旦大学出版社。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 1895—),《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 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Prospects),倪文彦、宋峻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

7
casualization临工雇用制,
community,community transformed社区转型,neighborhood邻 里 Space:space of flows流动空间, space of exclusion排他空间, space of representation表达空间, space of resistance抵抗空间, spatiality 空间性, spatialized subjectivities空间主观性(主观性与身份形成 的认同),action space行动空间,意识空间、aspiration space期 望空间, awareness space认知空间, placelessness无地方性(无个 性) place ,locales 场所 location 位置(区位), Field 场域 , Zone 地带 district 地 区 , Area 大区, Region 区域,territory 领土(版图) edge city边缘城市, margins边缘(地区), externality外部性,externalization (of production)生产的外部化 surplus value剩余价值,use value使用价值 free riders 免费乘客(搭便车者), McDonaldization麦当劳化 Nimby(not in my backyard)抵抗态度(别在我后院)turf politics 8 草皮政治,urban social movements

城市社会学 第一章 绪论

城市社会学 第一章 绪论

三、城市社会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 社会学:
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基本原理→社区、城市化、 社会变迁。
• 城市学科群: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 1、城市经济学: 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城市地理学: 空间结构、地域特点,角度,城市体系、城市结构。 社会现象、过程与联系。
3、城市规划学: 包括建筑学、技术科学。研究方法、目的、 范围有差异。 4、城市生态学: 对象: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 人与环境、生态群落与人类社会,属交叉学科 →城市社会学框架。 例:东京都立大城市科学研究所:城市社会 学、行政学、财政学、经济学、防灾学、公共 科学、规划学、基础设施。
(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具有独立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 法。调查→概括→归纳→抽象(理论)。 横向:城市的结构和功能。 纵向:动态的、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系统角度:城市结构→区位→社会生态(人 口、经济、产业)、文化、社会心理。 动态角度:城市起源、变迁、城市化、社会 问题、城市规划、管理。
二、研究动态(一)
• 欧美:
1、人类生态学主流研究范式向新城市社会学范式的转变。 非主流范式的出现。理论探讨异常活跃。 2、主要流派: A、社会网理论:20世纪70、80年代,韦尔曼、奥里弗、 格兰诺维特。 B、消费社会学:20世纪70年代至今,卡斯特、桑德斯。 C、新韦伯主义:20世纪70年代至今。雷克斯、墨尔、 帕尔。 D、世界体系理论,90年代末至今。多斯桑托斯、沃勒斯 坦。
一、城市社会学研究对象
• (一)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定义、研究对象、课题,与 相关学科的关系 • 1、概念定义:城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是一 门研究城市结构与城市社会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它 是以城市成长过程、城市人际关系、城市社会问题为 中心研究课题的社会科学学科。 • 说明:城市研究起源于社会学创始人马克思· 韦伯等。 直接起源于20世纪2、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代表 人物:帕克、伯吉斯、沃斯。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城市 社会问题与城市解体。1930年代转向城市社区研究、 城市比较研究、地域小集团研究。新近动向:社会网 理论、消费社会学、新韦伯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