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比较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指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西方经济学是指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秉承着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思想,包含了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新古典经济学等多个学派。
2.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主张供需决定价格,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其核心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绝对优势原理和相对优势原理等。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强调阶级斗争的决定作用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规律等。
4.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为代表,强调市场均衡、效用最大化和边际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关系自主选择,形成资源配置最优的结果。
5.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革新和演变。
从冯·诺伊曼的均衡增长理论到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信息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不断拓展和深化。
同时,行为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新兴学派也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6. 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与应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思想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此外,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在企业决策、政策制定和国际经济合作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西方经济学是世界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了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发展,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规律,提高经济分析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派别,
其与其他经济学派别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与比较。
本文将就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派别(如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在价值理论、经济周期、国家干预
等方面的异同点。
在价值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
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主流经济学派别则更
倾向于边际主义价值理论,将商品的价值视为由供需关系所决定。
这
两种价值理论在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总需求对经济波动的
影响,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周期,以维持经济稳定。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所导
致的,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改革来彻底改变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解决经
济周期问题。
在国家干预方面,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主张最小化政府干预,以保障市场的有效运作。
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则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
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彻底改变生产关系。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在价值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国家干预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尽管它们在某些观点上存在分歧,但各自都对经济发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政策建议,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
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价格理论,它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目前经济学中两个最重要的学派,它们在价格理论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价值理论作为其基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
在马克思主义中,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之间存在着区别。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而商品的价格则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导致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这种剩余价值是在工人剩余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剩余价值理论视为商品价值理论的延伸。
相比之下,新古典经济学则将效用理论作为其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市场中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其所带来的效用,因此商品的价值是由人们愿意为其支付的价格所决定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自发地通过供求关系调节商品价格,并非像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那样通过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有很大的差距。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商品的价格受到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价值的决定;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商品的价格则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非常具有争议,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它并不能完全解释商品价格的形成,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更具有实用价值。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对商品价值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决定的,因此生产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时间;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商品价值是由人们对其效用的评价所决定的,因此在生产中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商品的效用。
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
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分配与利益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经济与政治之间
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把
价值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
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阶级斗争,并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分析了资本家剥夺工人剩
余劳动力所得的过程。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初期产生的一种以个体行为为基础的经济理论体系。
它强调市场竞争与自由选择,并使用供求关系来解释价格形成、资源配置
等问题。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建立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运用边际效用、
效用最大化等概念分析个体消费和生产行为。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以制度为核心的经济学派别,它强调社会、政治和法律等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认为,规则和制度
是形成市场秩序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关键因素。
它关注于研究各种市场机制、契约、权力关系等与资源配置相关的制度安排。
结语
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社会资源分配与利益关系,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和推动公平与公正的可持续发展。
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个重要的学派,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它们的起源、核心理论、观点差异和当代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典经济学的起源和核心理论古典经济学是18世纪至19世纪初叶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旨在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律。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自由市场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自由放任主义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的法则等。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古典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都提出了相似的理论,认为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其次,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放任主义。
他们认为,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可以实现社会最大福利。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表明,自私的经济行为在自由市场中会被转化为公共利益。
最后,古典经济学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
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每单位产品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因此人们的消费决策应该基于边际效用的比较。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起源和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19世纪50年代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人创立的一种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学派。
它试图研究资本主义的本质、剥削的原因以及无产阶级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实现利润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矛盾之一。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无限制的生产和资本积累带来的生产过剩和市场供需失衡。
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学派
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学派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个体行为的学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学派,每个学派都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主要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和行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起源。
它的核心思想是经济活动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自发调节会带来经济繁荣。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包括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数量。
这一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较优势则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社会的经济活动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解决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剩余的价值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资本积累则是指通过不断扩大资本规模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和修正。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衰退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以恢复经济增长。
他提出了“波动性就业”理论,认为经济衰退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有效需求和边际效用。
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中准备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人所能够产生的总需求。
边际效用则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经济学学派。
它试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结合起来,弥补了两者的不足之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在当今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两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体系。
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出发,对经济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框架和观点。
对这两种经济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由卡尔·马克思创立的,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内在的矛盾和不可调和的冲突,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是一个核心理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这导致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不断加剧,进而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强调了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的理论。
资本积累的过程中,生产不断集中和垄断,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经济危机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表现为生产过剩、失业增加、经济衰退等。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则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众多流派。
西方经济学通常以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为研究对象,采用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微观经济理论,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贡献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理论对比
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劳动二重性:
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周期的长短、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都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社会化生产以社会分工协作为基础,因此顺利进行客观上要求不同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剩余价值的分割: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产业、商业、借贷、银行资本家间分割。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都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
意识到新价值创造、旧价值转换问题;个别劳间、社必劳时与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将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间关系的特殊性】
价值规律:
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长度)、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作日长度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和生产实质】
阶级结构理论:
首个将资主社会成员划为地主、工人、资产阶级三大阶级。【大致符合资主社会现实,科学揭示三大阶级关系,巨大进步】
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自身价值,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剩余劳动时间内形成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组织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概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对于价格理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强调社会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发展是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演变的结果。
而新古典经济学则是以边际效用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学理论,着重解释经济现象和决策行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在商品经济中,价格是通过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劳动价值论对于价格理论的重要性,认为价格的形成是在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比之下,新古典经济学则更加注重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价格是通过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是在个体之间的交换行为中形成的。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更加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决策对价格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价格理论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反映了不同的经济观点和分析方法。
在接下来的将会进一步探讨两种理论在价格理论上的差异和具体观点。
1.2 价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价格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格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值的量度。
价格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生产关系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研究价格理论,揭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背后的阶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
在马克思的价值论中,价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主流理论相悖,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价格形成机制的独特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不仅仅关注价格的数量,更注重价格背后的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都是现代经济学的两大流派,它们在很多经济理论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分歧,其中价格理论也是它们之间的一个重要分歧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格是由劳动力量来决定的,因为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中所用劳动价值的数量来决定的,而且这个劳动价值可以通过劳动时间得到衡量。
因此,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它的劳动量成正比。
相比之下,新古典经济学对价格的解释则是基于供求关系。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供给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当市场上一种商品的供应增加时,价格就会下降,需求增加时,价格就会上升。
在新古典理论中,价格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市场机制和竞争性市场的影响。
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新古典理论中忽略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量对价格的影响,价格不仅仅是市场供求关系所能决定的,而是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量的体现。
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真正神秘在于它们价值的形成原因。
”另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新古典理论中的“理性消费者”和“完全竞争市场”并不存在。
因为市场上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市场竞争也往往因垄断和压低成本而被破坏。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价格往往是被垄断的生产者通过垄断定价所确定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在价格理论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格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量来决定的,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而在新古典理论中的“理性消费者”和“完全竞争市场”也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否认。
两种理论在价格的解释上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1. 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最后战胜了(雅典)。
2. 商品供求的变化会引起其(价格)的变化,而(价格变动)又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
3. 亚里斯多德真正的经济观点主要发表在他的《政治论》和《伦理学》两本书中。
他认为(经济)和(货殖)不同。
(财富)是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东西。
4. 所谓中世纪西欧的经济思想,主要是指(西欧封建社会盛期),特别是13世纪前后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特征是(崇拜权威)。
5.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发难者,属于(温和派)。
他颂扬(农业),反对(商业)。
6. 守财奴的观点是(重商主义)。
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经划分了(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至(西斯蒙第)结束,按照马克思的划分,古典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8. 孟德维尔的新书名是(《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
9. 剧烈的社会矛盾促使奴隶主思想家去寻求维护奴隶制的途径。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包诺芬、柏拉图、亚里斯多德10. 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者),著作是《理想国》和《法律篇》11. 马尔库斯・图里乌斯・西塞罗把色诺芬的(《经济论》)译成拉丁文,流传于罗马。
12. 中世纪的最著名的学者是(托马斯・阿奎纳)。
13. 晚期重商主义对(手工业)的重视,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重工主义)。
14. 早期重商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廉・史密斯)和法国(安托尼・德・孟克列钦)。
15. 洛克认为,利息率的高低是(由货币供求量决定的)。
16. 孟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和(《关于宗教、教会和天然的福利的畅想》)是风行于欧洲的著作。
17. 《经济论》首次提经济一词,把色诺芬的这本书称为(家庭经济)。
18. 古罗马法学家在雅典思想自然观念的影响下,创立了(自然法学说)。
19. (《萨利克法典》)是一部所谓的蛮族法典。
20. 晚期重商主义是主要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是(托马斯・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学派,它们在价格理论上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也就是说,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商品的市场价格则是由生产成本、部门平均利润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的市场价格,而市场价格在长期内会趋向于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关键因素。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市场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是基于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市场价格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供给相互作用决定的。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的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价格,这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在价格理论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价值和价格的观点不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因此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与商品的价值无直接联系。
在对市场价格的长期趋势的看法上有所不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价格在长期内会趋向于商品的价值,这是由于市场价格受到生产成本、利润率等因素的制约。
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市场价格并没有被认为是趋向于商品的价值的。
在对供给和需求的解释上有所不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供给和需求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
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供给和需求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决定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市场价格的变化所导致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价格理论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经济思想的起源到现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以及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1. 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财富和经济活动的观点,他认为财富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而产生的。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奴隶制度和贸易方面,其中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塞涅卡和塔克提修斯。
2. 经济学的中世纪发展中世纪的经济学主要受到基督教教义的影响,经济活动被视为罪恶之源。
然而,在这个时期,一些经济思想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如托马斯·阿奎那和威廉·奥克汉姆。
3. 经济学的启蒙时代18世纪的启蒙时代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当·斯密是启蒙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斯密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提出了劳动分工和市场供求理论。
4. 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成为主导经济学思想的流派。
亚当·斯密的学生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都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
李嘉图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穆勒则重视对社会福利的研究。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阶级斗争,提出了剩余价值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6. 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开始崛起。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效率,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他们对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7. 现代经济学的多样化20世纪以来,经济学进一步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学派。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我就我们这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们这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模板,是引领我们进入经济学的学习的启蒙课本。
这位伟大的学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拥有如此智慧,我们来看看马克思的生平吧!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特里尔城一个犹太家庭,小时候家庭还比较富裕。
马克思并不是开始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这一段还有个比较波折的小故事。
大学时代的马克思加入青年黑格尔学派、之后又学习哲学历史,并在莱茵报当任主编,就在当任主编这段时期(1842——1843年),发生了一件可以说是震惊全国的事,那就是“林木盗窃案”,林木盗窃案到底是怎么回事?观其字面含义,貌似偷林木,但是事实是普鲁士莱茵省议会把捡枯树枝的行为纳入盗窃犯罪,指控那些只靠艰苦只维持艰苦生活的贫苦的劳动人民,马克思是热血青年,他主动为贫苦人民争取利益,在法的制定中, 许多人都沉醉于法的表面完备。
认为只要有法可依, 就算完成了法的制定的使命。
如果立法上的法制要求仅是" 有法可依" , 那么这样的法制要求也未免太简单了。
事实上, " 有法可依" 了, 也并不是真正的立法上的法制完备。
因为立的是什么法, 其法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还非常重要。
制定出来的法是正价值、零价值或负价值的问题, 比有无法的问题更加重要。
具有负价值即坏的法的制定出来了, 比没有法更加可怕。
因为没有法还有希望, 而制定出来的是负价值的法, 留下来的就只有失望和绝望。
何以制定有价值的法, 避免所立之法在立法时就为无价值或负价值? 倘若制定出来的法为零价值, 立法就是毫无意义的徒劳; 倘若制定出来的法为负价值, 立法就只是有害无益的恶行。
在法的执行中, 许多人都沉醉于法的表面实施。
认为只要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就要坚决的执行, 只管合法性问题, 不管合理性问题。
所谓的" 合法不合理" , 就是指它违背民众普遍认同的" 常识、常理" , 违背普通民众用以规范自己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两种具有不同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的经济学体系。
本文将从观点、方法和核心理论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全面解析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观点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反映,并且经济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矛盾和危机,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而西方经济学则更加关注个体的效用最大化、市场的自由竞争和经济增长等,注重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方法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历史演进和阶级斗争的分析,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
它注重整体的观察和分析,倾向于对宏观经济进行研究。
而西方经济学则更注重个体行为的分析和市场机制的研究,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
它更偏向于微观经济学和实证研究。
三、核心理论的比较在核心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等,以此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的矛盾与危机,并鼓励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
而西方经济学则围绕着供求关系、效用理论和市场机制等核心理论展开研究,强调市场自由、私有产权、竞争和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四、政策导向的比较由于价值导向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政策导向上也存在差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倾向于强调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在追求社会公平和集体权益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发展。
而西方经济学更注重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优化,主张自由放任,少干预,以市场自身的力量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观点、方法、核心理论和政策导向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而西方经济学则着重于市场经济和个体行为,注重市场机制和效用最大化。
中国经济转轨研究的四种经济学范式-经济学动态2011.4
中国经济转轨研究的四种经济学范式《经济学动态》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不断地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从官方到学界都积极探索,努力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经济转轨的内容、路径与实现方式,从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多种转轨经济学范式。
从其基本内容与主要影响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轨的研究主要有四种经济学范式,即新制度经济学范式、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范式与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转轨研究范式。
认真分析这些转轨经济学范式,对于我们科学地总结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与转轨的实践经验,科学地推进转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正确而有效地指导我国未来经济转轨实践,是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转轨成本-转轨收益”范式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我国经济改革与转轨的理论与实践影响较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财产权为逻辑起点,全面研究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证明了市场机制在法律制度领域的适用性,从而把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与对权利配置效率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用新制度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转轨问题。
特别是中国的许多年轻学者,将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定义为研究一个制度变迁和产权重新界定过程的理论,由此逐步形成了转轨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转轨范式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转轨的理论研究,另一个是对转轨中经济运行的实证或经验研究。
转轨理论研究主要是在一种转轨定义下探讨如何推进转轨的基本理论,提供一个可以用于转轨经济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
对转轨中经济运行的实证研究主要是根据俄罗斯、东欧和中国的转轨实践来总结转轨经济的基本经验和比较不同的转轨路径、转轨模式。
其中,有些经济学家对转轨进行更为理论化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学科,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兴起以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本文将对这两种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从它们的根本观点、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实践价值等方面,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经济领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形态变化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以古典经济学为源流,通过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分析来解释市场的运行机制,主张自由市场的优越性,强调效率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二、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
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进行深刻的剖析,认为资本主义的崩溃与社会主义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供给、需求、成本、边际效益等概念。
通过市场的自由调节与竞争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主张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与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进行剖析,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
西方经济学主要运用数理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计量模型和实证研究来分析经济问题,强调理性决策和经济行为的最优性。
四、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社会主义制度来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强调市场竞争和个人自由选择,主张市场的自发调节和资源配置可能实现的最大效益,追求经济增长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根本观点、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实践价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批判性,强调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西方经济学则侧重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效率性,推崇自由市场和个人选择权。
两种经济学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面临着各自的局限性和挑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主要区别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主要区别摘要: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首创的,而是由古典经济学派首先提出来的,是以其中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第一个提出,从这一理论渊源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参考和借鉴了其理论并将其发展和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
在这里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马克思是如何对古典经学派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的。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发展与创新一、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斯密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排除了从使用价值中去寻求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
他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斯密进一步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他不仅把交换价值的真实基础归结为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而且把价值量归结为商品内部凝结的劳动量,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坚持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尺度的正确观点,但他比斯密前进了一步。
一方面,他既认识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也认识到了两者的联系,认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他明确指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生产它们所耗费的劳动,“我的价值尺度是劳动量”。
李嘉图批评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其劳动价值论有不少的错误。
一是混淆了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和交换到的劳动,而这两者在量上是不相等的,购买到的劳动不能成为价值的尺度;二是将商品的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混为一谈。
李嘉图清楚地看到,价值是第一性因素,而分配则是第二性因素。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一)价值实体。
价值实体,是指商品中消耗的人类的抽象劳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理论体系,它们在价格理论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和差异。
下面将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进行比较。
一、价值观点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价值体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价值的决定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也就是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二、利润观点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从而获得利润。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价格可以分为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两种,生产价格是包括了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利润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是企业的生产活动的回报。
三、均衡观点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着差别、不平等和无政府状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决定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下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均衡。
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机制,市场价格能够反映供求关系,通过市场竞争能够实现效率和均衡。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价格理论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存在着差别和不平等。
而新古典经济学则注重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决定作用,认为市场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机制,可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最优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