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语文词性概念(最新整理)

(完整版)语文词性概念(最新整理)

语文词性概念“词性(词类)”总共十二种,实词、虚词分两边:名动形、数量代;助叹拟、副介连。

实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语文中的词性

语文中的词性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 "来、去、说、走、跑、学习、 起飞、审查、认识 "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 相信、佩服、惦念 "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 "很、 十分 "。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 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 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 般的动词前面,如 "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 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 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 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 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 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 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 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 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 你 您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咱们 自己 别人 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 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 物)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什么 怎样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① 实词(共6个),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有:
人物名词: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 叔叔、维吾尔族、酒鬼……
事物名词: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
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 过程……
时间名词: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 甲戊、世纪……
精选课件
2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
表示形状的:大、高、胖、瘪、细、壮……
表示性质的:甜、好、香、漂亮、圆滑、 机智、单调……
表示状态的:快、浓、满、多、迅速、悄 悄……
精选课件
3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 确数词:1、2、3、一、二、三、壹、贰、 叁、二分之一、3.45…… 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精选课件
8
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
名量词:尺、寸、里、公里、斤、两、辆、 角、元……
动量词:把、次、趟、下、回、声、脚、 幢、座…… 时量词:天、年、秒、小时、分(钟)
精选课件
5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
人称代词:我、你、它、她们、大家、咱 们……
精选课件
7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 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 跟、被、由于、除了。
(3).连词,连接词。连接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 并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 词,有:
方位名词: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
精选课件
1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 看看想―― 想想试―― 试试讲―― 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 学习学习批评―― 批评批评讨论―― 讨论讨论休息―― 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参考实用]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参考实用]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一.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 语文词性

语文词性全集详解语文词性在语文学习中,词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本文就来对语文词性进行全面的详解,共包括九种词性,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

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

名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指代实物或抽象概念。

2.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也可以在句中作定语、状语等。

3.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可以加上前缀、后缀、修饰语等进行构词。

4.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其形式和意义。

例如:汽车、故事、红色、友情、天空、信仰、高山、阳光、父亲、美食。

二、代词代词是指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词语,主要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避免重复或省略。

2.可以做句子中的主语、宾语、表语等。

3.具有性、数、格等变化。

4.有强调形式和非强调形式之分,可以通过强调来表达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例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我自己、你们的、这个、那个、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三、动词动词是指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主要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动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表示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并具有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

2.可以做句子中的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构词来产生新的动词。

4.可以修饰名词、形容词、副词等,构成复合词。

例如:走、跑、跳、睡觉、吃饭、变色、感到、变为等。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指表示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语,主要用于修饰名词或代词。

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用来描述人、事、物的质量、性质、颜色、大小等特征。

2.可以做名词的定语、表语、补语等。

3.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构词来产生新的形容词。

4.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pptx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pptx
1
学海无涯
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能受"很"修饰。如:红,甜,漂亮,干净,清楚。 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能受"很"修饰。如: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形容词一般都能做定语。 形容词一般不能做宾语。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好好,慢慢,结结实实,雪白雪白。 4.【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表示数目多少的是基数词,表示次序前后的是序数 词。前者由系数和位数组成。系数包括"零、半、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位数包括"十、百、千、万、亿"等。二者合成数词,如:二,十 二,六百六十六,一千。序数词一般由基数前加"第、初"构成。数词中还有分数, 小数,倍数,概数。如:三分之二,一点五,五倍,十几。 5.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又叫单位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名量词 是人和事物的单位,如:张、本、只、个。动量词是动作行为的单位,如: 次、 回、声、趟。 数词和量词经常组合在一起构成数量词组,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比如:一张 (纸)、三只(鸡)、一下(打响)、跑(三圈)。 6.【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表示程度的有: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 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 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时间的有: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 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未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 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 敢情等。 表示情貌的有: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 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2)、语法特点 副词一般只同动词、形容词相结合,例如"都去、常去、就去、很大、更大、多 么大"。如果代词"这样"、"这么"、"那样"、"那么"代替了动词,副词也可以用 在它们前面,如"已经这样了"、"就这么着吧"。名词数量词做谓语时,副词也可 以同它们结合,如"这儿就三个人"、"今天才九号"。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状语,"机"、"很"可以做补语。如"你太好了"、"他曾 经来过"、"味道好极了"。 7.【代词】是有称代、指别作用的词。分为三类,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 词,表示疑问点的叫疑问代词,指示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2). 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完整版)语文词性详解

(完整版)语文词性详解

考点名称:词性•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词性分类: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语文十二类词性的概念

语文十二类词性的概念

语文十二类词性的概念汉语词性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特征的类别,用于描述词语在句子中的角色和性质。

汉语的词性有十二类,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 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比如人名、地名、物名等。

名词有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两种类型。

例如:“桌子”、“任务”、“大象”、“开心”。

2. 代词: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替代人或事物。

例如:“我”、“他”、“它们”。

3. 动词:表示动作、变化等词语,也可以表示存在和状态。

例如:“跑”、“快乐”、“学习”。

4. 形容词:修饰名词和代词的词语,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例如:“美丽”、“高兴”、“聪明”。

5.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句的词语,表示方式、程度、时间、地点等。

例如:“很”、“非常”、“慢慢地”。

6. 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的词语,包括基数词、序数词、分数词和集体数词等。

例如:“一”、“第一”、“三分之一”、“一些”。

7. 量词:表示事物数量或程度的词语,用来限定或计量名词。

例如:“个”、“本”、“斤”。

8. 介词:连接词语与其他成分的词语,表示时间、空间、关系等。

例如:“在”、“给”、“在...上”。

9. 连词:连接词与词或词组的词语,用来连接并列或从属关系的句子成分。

例如:“和”、“但是”、“因为”。

10. 助词:辅助动词或实词的前缀、后缀,帮助表示句子的语法功能或意义。

例如:“了”、“着”、“过”。

11. 叹词:表示强烈感情或意志的词语,用来表示喜、怒、哀、乐等情感。

例如:“哇”、“嗯”、“好”。

12. 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音响或动作的词语,用来描绘或模拟声音。

例如:“哗啦”、“噗通”、“呼啦”。

总的来说,汉语的十二类词性按照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特征进行分类,分别描述了词语在句子中的角色和性质。

熟练掌握这些词性的概念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最新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最新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 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 跟、被、由于、除了。
(3).连词,连接词。连接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 并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 词,有: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呢、吧、吗、哟、哩、呀、啥……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 呸、呀。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 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 叽喳喳、啪啪。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 么、何以…… 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这边……
②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 表程度或范围的词,有:
程度副词:很、极、非常、太、过分…… 时间副词:已、刚、才、将、要…… 范围副词:都、全、总、只、仅…… 情态副词: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 悄然…… 语气副词: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 尤其、甚至、绝对…… 重复副词:又、再、还、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 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
名量词:尺、寸、里、公里、斤、两、辆、 角、元……
动量词:把、次、趟、下、回、声、脚、 幢、座…… 时量词:天、年、秒、小时、分(钟)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
人称代词:我、你、它、她们、大家、咱 们……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

小学语文词性分类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quot;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中学语文词性知识总结

中学语文词性知识总结

1.词的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简单记忆: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介副连助叹拟声2.实词(一)名词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种类: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人物名词)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名词)名词的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另外,有些名词带有某些前缀和后缀作为形式标记。

如“阿姨、阿爸、剪子、胖子、兔子、学者、劳动者、赚头、甜头、盖儿、”中的“阿-、-子、-者、-头、-儿”就是名词的标记。

②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③一般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

如“鲁迅、北京、现在、今天、上边、中间”等,前面一般不出现数量词组。

④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⑤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⑥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除了具备一般名词的特点(如能跟介词组成介宾结构)以外,还经常修饰动词,这是它们不同于一般名词的地方。

如“下午开会”“您前面坐”“咱们清华见”“以后再谈”。

(二)动词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语文词语十二种词性

语文词语十二种词性

语文词语十二种词性语文词性一、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用法实词:1.名词:A.名词不能重叠。

(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

如:国家不国家?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D.时间名词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

“刚才的情况”。

E.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2.动词:A.动词重叠①肯定式:跑跑、想一想、会商会商②否定式:走不走?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如:喜爱(你),痛恨(他),舒畅。

3.形容词A.形容词重叠①肯定式,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②否定式:好不好?A.前加“很”:很好、很快。

B.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和名词组合,如:“一致的意见”。

D.做谓语,如:“大家的意见一致”。

E.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如:一致不一致?4.副词A.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B.副词不克不及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5.量词A.放在名词前面6.代词A.代替人称虚词:1.副词A.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的B.副词前面不克不及用“很”修饰。

C.副词后面不克不及直接接名词。

D.副词不能单独实现句子。

2.介词A.介词经经常使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偏向、处所、时间、工具、方式、缘故原由、目的、比较等。

3.连词A.连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起连接作用,表示一定的事理关系。

没有修饰和补充作用,不能作句子成分。

B.联接分句或句子,如: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迂回的画廊。

小学语文词性

小学语文词性

词性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语文高中词性总结

语文高中词性总结

语文高中词性总结一、名词(Noun)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的词语。

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等。

1. 名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名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普通名词:表示一般的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如“人、狗、书、爱、梦想”等。

•专有名词:特指某个人或事物的名字,如“李华、北京大学、华南虎”等。

•集合名词:表示有多个元素组成的整体,如“家庭、队伍、群众”等。

•数词名词:表示具体数量的名词,如“一、二、三、十、百”等。

•起源名词:表示来源、地域、民族等的名词,如“中国、英国、汉语、英语”等。

•量词名词:表示数量的单位,如“块、张、只、位、条”等。

2. 名词的性、数、格名词的性(gender)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一般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需要通过学习和记忆来掌握。

名词的数(number)分为单数和复数。

名词的复数形式有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种。

常见的规则变化包括在词尾加“-s”或“-es”,如“book-books, box-boxes”等。

不规则变化则是在复数形式上有不同的拼写,如“man-men, child-children”等。

名词的格(case)表示名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

常见的名词格有主格、宾格、所有格等。

二、代词(Pronoun)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具有名词的功能和词义。

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反身代词和不定代词。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代词表示说话人自己,如“我、我们”;第二人称代词表示对方或听话人,如“你、你们”;第三人称代词表示不在场的人或事物,如“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2. 物主代词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分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用来修饰名词,如“我的、你的、他的”;名词性物主代词则直接充当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车”。

3.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方向、距离等,有远指和近指之分。

初中语文知识——词地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地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一.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语文高中词性

语文高中词性

语文高中词性词性,指的是词汇在语法上所应具备的特殊性质。

在汉语中,常见的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等等。

每一种词性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作用,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语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四个方面来阐述汉语词性的特征和作用,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学习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名词名词,指的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抽象概念等概念的词语。

通常用来作主语、宾语、补语等,在句子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名词在汉语中具有以下特征:1.可数性和不可数性。

可数名词指的是可以计数的物品,如书、桌子、苹果等;而不可数名词则表示无法计数的物品或抽象概念,如水、爱、时间等。

2.单数和复数。

在汉语中,大部分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

但是有些名词可以表示单复数,如手指、眼睛等,通常在词尾加上“们”表示复数。

3.专有名词。

指的是用于特定人物、地点的名词,如北京、王小明等。

名词在汉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等,在句子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同时,在汉语中,名词还可以通过连用或摆在一定的顺序,表达更为丰富的语义和情感。

例如,“美丽的花园”中,“美丽”用作定语,修饰“花园”,表达了花园的美丽程度;而“花园里的小狗”中,“花园里的”用作定语短语,修饰“小狗”,表达了小狗的所处环境。

二、动词动词,指的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

它用来描述人或事物所进行的行为,或者表达其所处的状态。

在汉语中,动词具有以下特征:1.时态和语态。

时态指的是动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如现在、过去、未来等;语态指的是动词在句中所代表的主语和宾语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2.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

行为动词指的是表示人或物进行某种具体行为的动词,如跑、写、看等;而状态动词则表示人或物所处的状态,如懒散、想念、感慨等。

3.及物和不及物。

及物动词指的是需要加宾语才能完整表达意思的动词,如吃、读、写等;而不及物动词则不需要宾语,如笑、跳、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呢、吧、吗、哟、哩、呀、啥……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 呸、呀。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 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 叽喳喳、啪啪。
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 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
名量词:尺、寸、里、公里、斤、两、辆、 角、元……
动量词:把、次、趟、下、回、声、脚、 幢、座…… 时量词:天、年、秒、小时、分(钟)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
人称代词:我、你、它、她们、大家、咱 们……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可能意愿及 心理活动的词,有:
行为动词: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 听、摸…… 发展动词: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心理动词: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 恶…… 存现动词: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使令动词:使、让、令、禁止、勒令…… 能愿动词: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趋向动词:来、去、上、下…… 判断动词: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
表示形状的:大、高、胖、瘪、细、壮……
表示性质的:甜、好、香、漂亮、圆滑、 机智、单调……
表示状态的:快、浓、满、多、迅速、悄 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 确数词:1、2、3、一、二、三、壹、贰、 叁、二分之一、3.45…… 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语文中的词性分类
① 实词(共6个),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有: 人物名词: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 叔叔、维吾尔族、酒鬼…… 事物名词: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
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 过程…… 时间名词: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 甲戊、世纪…… 方位名词: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 么、何以…… 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这边……
②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 表程度或范围的词,有:
程度副词:很、极、非常、太、过分…… 时间副词:已、刚、才、将、要…… 范围副词:都、全、总、只、仅…… 情态副词: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 悄然…… 语气副词: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 尤其、甚至、绝对…… 重复副词:又、再、还、仍……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 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 跟、被、由于、除了。
(3).连词,连接词。连接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 并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 词,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