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与恢复管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据备份是指将重要数据复制到另一个存储设备或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恢复则是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操作,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为了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管理,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减少数据丢失和恢复时间,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完整性。

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流程,提高数据管理效率,降低风险。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重要数据处理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内部的信息技术部门、数据管理部门、系统管理员等。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原则1. 定期备份:按照数据备份计划,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操作。

备份频率根据数据重要性和变化频率来确定,一般建议每日备份。

2. 多点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位置或存储设备上,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应远离原始数据,可以选择离线存储、云存储等方式。

3. 完整备份:备份操作应包括所有重要数据的完整备份,包括数据库、文件、配置文件等。

备份数据应保留足够长的时间,以便进行历史数据的恢复。

4. 数据加密:备份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应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密钥更新。

5. 定期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验证过程应包括数据恢复测试,以确认备份数据的可靠性。

6. 更新备份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重要性、变化频率和存储成本等因素进行评估和调整。

7. 灾难恢复计划:建立灾难恢复计划,明确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流程。

灾难恢复计划应定期演练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流程1. 数据备份计划制定:制定数据备份计划,明确备份频率、备份内容、备份存储位置等信息。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是一项关键的信息安全措施,旨在保护组织的重要数据免遭丢失或者损坏,并确保在发生数据丢失或者系统崩溃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组织的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客户信息、财务数据、销售记录等。

数据丢失或者损坏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伤害。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对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数据备份管理1. 定期备份:制定备份计划,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确定备份周期。

例如,每日备份关键数据,每周备份其他数据。

2. 备份介质选择:选择可靠的备份介质,如磁带、硬盘、云存储等,并确保备份介质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3. 备份策略:采用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全量备份用于定期备份,增量备份用于每日备份,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

4. 数据分类备份: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将数据进行分类备份,以便在恢复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恢复。

5. 备份日志记录:记录每次备份的时间、内容和结果,以便追踪备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数据恢复管理1. 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及时修复备份过程中浮现的问题。

2. 恢复策略:根据数据丢失的程度和紧急程度,制定不同的恢复策略,包括全面恢复、部份恢复和暂时恢复等。

3. 恢复优先级: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确定数据恢复的优先级,确保重要数据能够在最短期内恢复。

4. 恢复日志记录:记录每次恢复的时间、内容和结果,以便追踪恢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安全保障措施1. 数据加密: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确保备份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 存储安全:将备份介质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如防火墙保护的机房或者安全的云存储平台,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物理损坏。

3. 权限控制:对备份和恢复操作进行权限控制,惟独授权人员才干进行相关操作,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篡改。

医院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医院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医院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提高数据管理水平,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包含但不限于电子病历、影像资料、科研资料等各类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第三条全部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的规范进行。

第二章数据备份第一节数据备份的目的和原则第四条数据备份的目的是保护医院数据的安全性,避开数据丢失或破坏造成的不行挽回的损失。

第五条数据备份的原则是全面备份、定期备份、多地备份、可追溯备份。

第二节数据备份的方式和周期第六条数据备份采用云存储和本地存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第七条电子病历、影像资料等紧要数据,每日进行全量备份,并存储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地理位置,其中一个地理位置为离线存储。

第八条科研资料等其他数据,依据具体情况订立备份周期,确保数据的及时备份。

第三节数据备份的流程和责任第九条数据备份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具体流程如下: 1. 储存设备管理员负责配置备份设备和存储设备的相关设置。

2.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订立备份计划,并从数据源进行数据备份。

3. 数据备份完毕后,将备份文件上传至云存储空间,并进行离线存储。

第十条相关人员在数据备份过程中的责任如下: 1.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监督备份过程的正常运行以及备份文件的有效性。

2. 各科室负责保证数据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搭配进行备份操作。

3.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备份任务的及时完成,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第三章数据恢复第一节数据恢复的目的和原则第十一条数据恢复的目的是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恢复数据,在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数据损失和影响。

第十二条数据恢复的原则是快速恢复、完整恢复、可验证恢复。

第二节数据恢复的方式和流程第十三条数据恢复采用增量恢复和全量恢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为了保护保险公司的数据安全,防范数据丢失或损坏等不可预测的风险,保险公司应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加强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的管理,从而确保数据在遭受意外损失时能及时恢复。

二、制度目的1. 保证数据安全。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保证数据遭受意外损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2. 保护公司利益。

保险公司需要依赖数据管理来开展业务,若数据出现损失或丢失,将会给公司带来巨额经济损失,损害公司声誉和利益。

3. 合规监管要求。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满足法规要求和监管要求,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制度内容1. 备份策略1.1 确定备份周期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更新频率,确定备份周期,包括日常备份、每周备份、每月备份和每季度备份等,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备份。

1.2 确定备份方式确定备份的方式,可以采用本地备份、远程备份、镜像备份等。

1.3 确定备份存储媒介备份数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存储媒介,如硬盘、磁带等,定期更换备份载体,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2. 恢复策略2.1 确定数据恢复策略制定数据恢复策略,包括数据恢复的流程、恢复目标、恢复的时间窗口和恢复的方式等。

2.2 确定恢复人员和恢复流程指定数据恢复的负责人和责任分工,制定恢复流程,确保数据恢复的顺利进行。

2.3 恢复测试对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数据恢复的可行性和及时性。

3.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3.1 数据备份(1)备份操作的负责人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备份。

(2)定期备份数据,并将其存储到预定的位置。

(3)备份数据的时候需要记录备份时间、备份人员等备份信息,并定期审核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4)备份数据需要设定备份周期,同时需要将备份数据的有效期和过期时间予以标注。

3.2 数据恢复(1)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等情况下,操作人员应及时启动数据恢复操作。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现代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在乎外故障、灾难或者人为错误导致的数据丢失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制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流程,确保数据备份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恢复过程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最大程度地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的部门和人员。

四、责任与义务1. 数据备份责任人:负责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安排备份任务,并监督备份的执行情况。

2. 数据恢复责任人:负责制定数据恢复计划,安排恢复任务,并监督恢复的执行情况。

3. 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备份与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备份设备的管理和故障处理。

4. 数据所有者:负责提供需要备份的数据,并配合备份与恢复工作的进行。

五、数据备份流程1. 确定备份频率: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确定备份的频率,可以是每天、每周或者每月。

2. 制定备份计划:根据备份频率,制定备份计划,明确备份的目标数据、备份时间和备份方式。

3. 执行备份任务:由数据备份责任人按照备份计划执行备份任务,确保备份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检查备份结果:数据备份责任人需定期检查备份结果,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5. 存储备份数据:备份数据需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介质中,同时要做好备份数据的分类和标识。

六、数据恢复流程1. 制定恢复计划:根据备份数据的存储情况和恢复需求,制定恢复计划,明确恢复的目标数据和恢复方式。

2. 执行恢复任务:由数据恢复责任人按照恢复计划执行恢复任务,确保恢复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检查恢复结果:数据恢复责任人需定期检查恢复结果,确保恢复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4. 测试恢复数据:恢复数据后,进行必要的测试,验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5. 更新备份数据:根据恢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备份数据和备份计划。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要求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要求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便利性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如数据泄露、病毒感染等。

因此,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成为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求对网络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实施,还要保证备份与恢复的过程符合一定的要求。

本文将就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要求进行探讨。

一、网络数据备份的要求网络数据备份是指将网络中的重要数据定期复制到备份媒体中,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下面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数据备份的要求。

1. 定期备份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定期备份重要的网络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备份频率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性进行调整,同时备份的时间、地点和媒体应根据安全性和可访问性进行合理选择。

2. 多重备份为了提高备份数据的可靠性,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多重备份。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不同的媒体和地点,以防止灾难性的数据丢失。

同时,备份数据的格式和存储介质也应有差异,以便在某一备份失效时可以通过其他备份进行数据恢复。

3. 数据完整性验证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对备份数据进行完整性验证,以确保备份数据与源数据的一致性。

验证可以通过校验和、哈希值等方式进行,从而及时发现备份数据的错误或损坏,并进行相应的修复或重新备份。

4. 加密保护对于备份数据中的敏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加密保护。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备份数据,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隐私性。

二、网络数据恢复的要求网络数据恢复是指在数据损坏或丢失后,通过备份数据将其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下面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数据恢复的要求。

1. 及时恢复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对数据损坏或丢失进行及时恢复。

在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应能够快速定位到备份数据,并进行恢复操作,以减少数据丢失对业务运行的影响。

2. 恢复测试为了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定期进行恢复测试。

备份与恢复管理规章制度

备份与恢复管理规章制度

备份与恢复管理规章制度1. 背景与目的为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可靠,提高业务连续性和抗灾本领,确保备份与恢复工作的有效性和标准化,订立本规章制度。

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部门、员工和相关技术设备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

3. 管理标准3.1 数据备份管理1.全部部门应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量备份,并在工作日内进行差别备份。

2.备份数据应保管至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中,并配备防火墙和访问掌控策略,以确保备份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3.各部门应订立合理的备份策略,包含频次、时段和数据类型等,以确保备份工作的全面掩盖和及时有效。

4.对紧要业务系统和关键数据的备份,应额外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定期测试备份文件的可读性和可恢复性。

3.2 数据恢复管理1.各部门应定期测试数据恢复操作,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并记录测试结果。

2.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应及时启动恢复操作,恢复至近来一次可用的备份点,并快速反馈给相关人员。

3.数据恢复操作应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负责,且操作过程需完整记录,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4.对紧急情况下的数据恢复,应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和人员调度机制,确保恢复工作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3 存储设备管理1.存储设备应配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机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2.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应与备份数据量相适应,定期清理冗余数据和归档备份数据,保持存储设备的可用空间。

3.存储设备的访问权限应进行合理规划和掌控,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存储设备,确保备份数据的机密性。

3.4 监测与报告1.设立备份与恢复管理责任人,负责备份与恢复工作的监督、沟通与协调,并定期报告备份与恢复工作情况。

2.监测备份与恢复工作是否定时完成,并对未定时完成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整改。

3.对重点数据丢失事件和备份失效的情况,应进行认真的事故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4. 考核标准4.1 数据备份考核标准1.各部门每周及时完成全量备份和差别备份的次数。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企业运营和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备份是指将重要数据复制到备份介质中,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恢复是指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为了规范企业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明确备份与恢复的责任、流程和要求,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员工,涉及到公司重要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相关工作。

四、制度内容1. 数据备份要求1.1 确定备份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制定不同级别的备份策略,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

1.2 确定备份周期:根据数据变化的频率和重要性,确定备份的周期,保证数据备份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1.3 确定备份介质: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如磁带、硬盘、云存储等,确保备份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 确定备份存储位置: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防止数据丢失或被恶意篡改。

2. 数据备份流程2.1 数据备份责任:明确数据备份的责任人,由专人负责备份工作,并确保备份过程的可追溯性。

2.2 数据备份频率:按照备份策略设定的周期,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2.3 数据备份程序:制定详细的备份操作流程,包括备份前的数据校验、备份过程的记录和备份后的验证等。

2.4 数据备份验证: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3. 数据恢复要求3.1 数据恢复流程:制定数据恢复的操作流程,包括数据恢复的责任人、恢复的优先级和恢复的步骤等。

3.2 数据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和恢复时间。

3.3 数据恢复记录:对每次数据恢复进行记录,包括恢复的时间、恢复的数据和恢复的结果等。

4.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保障4.1 数据备份的加密: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现代信息系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了确保数据在意外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目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并能够在意外情况下快速恢复数据,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行。

三、范围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数据处理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数据库、文件系统等。

四、责任与义务1. 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和执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监督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的进行。

2. 各部门负责根据制度要求进行数据备份,并配合系统管理员进行数据恢复工作。

3. 所有员工都有义务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数据备份,并积极参与数据恢复工作。

五、数据备份1. 定期备份: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的重要性,制定定期备份计划,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分类备份: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将数据进行分类备份,确保关键数据得到更高级别的备份保护。

3. 多地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地点,以防止因地点灾害导致的数据丢失。

4. 完整性验证:备份完成后,对备份数据进行完整性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

六、数据恢复1. 数据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和完整性。

2. 数据恢复流程:制定详细的数据恢复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步骤。

3. 紧急恢复计划:对于关键数据,制定紧急恢复计划,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4. 数据恢复记录:对每次数据恢复进行记录,包括恢复时间、恢复人员、恢复结果等信息。

七、安全保障1. 数据加密: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2. 权限控制:对备份和恢复操作进行权限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行相关操作。

3. 存储设备保护:对备份数据存储设备进行安全保护,包括防火、防水、防盗等措施。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4篇)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4篇)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和可用性,合理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数据备份和恢复相关工作。

第三条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目标是确保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防止数据丢失、损坏或不可访问的情况发生。

第四条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管理应遵循法律、行业规范和公司的相关政策和流程。

第二章数据备份管理第五条数据备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在遭受数据丢失、损坏或不可访问时能够及时恢复。

第六条数据备份应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业务需求进行定期备份。

备份周期和备份频率应根据数据类型和业务需求确定。

第七条数据备份应使用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如磁带、光盘、硬盘等。

备份介质应定期检测和替换,以确保其可用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数据备份应保留在安全的地方,确保防火墙、防水、防盗等安全措施。

第九条数据备份应加密存储,以防止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被非法访问或篡改。

第十条数据备份应建立备份日志,记录备份日期、备份内容和备份介质。

备份日志应定期备份和存档,以便查阅和管理。

第十一条数据备份的责任应明确,确保备份工作按时、准确地完成。

备份工作应有备份管理员负责,备份管理员应熟悉备份流程和工具,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认证。

第十二条数据备份的恢复测试应定期进行,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数据恢复管理第十三条数据恢复的目的是在数据丢失、损坏或不可访问时,能够及时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正常状态,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第十四条数据恢复应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业务需求和恢复时间要求制定恢复计划。

恢复计划应明确恢复的优先级、恢复的顺序和恢复的时间要求。

第十五条数据恢复应使用安全可靠的恢复工具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数据恢复应进行恢复测试,以验证恢复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恢复测试应定期进行,并记录测试结果和改进措施。

第十七条数据恢复的责任应明确,确保恢复工作按时、准确地完成。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公司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减轻数据丢失所带来的损失,制定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确保数据能够定期备份,并能够及时恢复,使公司在面临数据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业务运行,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制度适用范围该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信息系统设备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等。

三、备份策略1.备份频率: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变化频率,制定不同的备份频率。

对于重要数据,应每日进行备份,对于一般数据可以每周备份一次。

2.备份方法:备份可以采用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结合的方式,全量备份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增量备份可以减少备份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3.备份存储: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离线备份数据应存放在离线存储设备中,线上备份数据应存放在安全的备份服务器中。

4.备份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5.备份日志:每次备份应生成备份日志,记录备份的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便于追踪和查询。

四、恢复策略1.恢复测试: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能够正常恢复。

2.应急恢复方案:对于重要数据和系统,应制定应急恢复方案,包括人员调度、备份数据的恢复流程、恢复时间等内容。

3.恢复日志:记录每次恢复操作的日志,便于追踪和排查问题。

五、备份和恢复管理责任1.信息部门负责制定备份和恢复策略,并监督执行情况。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定期进行备份策略和恢复方案的评估和修订。

六、备份和恢复管理流程1.备份管理流程(1)制定备份计划(2)执行备份操作(3)验证备份数据(4)存储备份数据(5)记录备份日志2.恢复管理流程(1)接收恢复请求(2)验证恢复权限(3)执行恢复操作(4)验证恢复结果(5)记录恢复日志七、制度执行和监督1.信息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的检查和评估。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制度目的、适用范围、责任分工、备份策略、恢复流程等。

二、制度目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在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灾害等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数据和系统,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规范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流程和要求,降低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涉及重要数据和系统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数据库、文件系统等。

四、责任分工1. 数据备份责任人:负责制定数据备份计划,监督备份操作的执行,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数据恢复责任人:负责制定数据恢复计划,监督恢复操作的执行,确保恢复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系统管理员:负责协助数据备份和恢复责任人,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

五、备份策略1. 数据备份频率: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程度,制定不同的备份频率,包括每日备份、每周备份、每月备份等。

2. 备份介质选择:根据备份数据的大小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如磁带、硬盘、云存储等。

3. 备份存储位置: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远离主数据中心,防止因灾害导致备份数据丢失。

4. 备份验证与测试:定期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六、恢复流程1.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明确各种灾难情况下的应急响应措施和恢复流程。

2. 数据恢复优先级: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确定数据恢复的优先级,确保关键数据的及时恢复。

3. 恢复时间目标(RTO):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恢复的紧急程度,设定恢复时间目标,尽量缩短系统中断时间。

4. 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恢复测试,验证恢复流程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修复。

七、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备份和恢复操作的执行情况,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数据备份与恢复规章制度细则

数据备份与恢复规章制度细则

数据备份与恢复规章制度细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备份与恢复在各个行业和组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据是组织的宝贵资产,一旦丢失或损坏,将对组织的运营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规章制度对于保护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章制度的制定首先,组织需要成立专门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该团队应由技术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和法务人员组成,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考虑到组织的需求和现实情况,灵活适用于不同行业和组织的数据备份与恢复。

二、数据备份政策数据备份政策是数据备份与恢复规章制度的核心。

组织应制定明确的数据备份政策,包括备份周期、备份介质、备份存储地点和备份恢复测试等内容。

备份周期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实时性确定,关键数据可采用每日备份,非关键数据可采用每周备份。

备份介质可以选择云存储、磁带、硬盘等,根据数据的体量和备份策略选择合适的介质。

备份存储地点可以选择云端存储、远程备份中心或内部备份服务器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备份恢复测试是验证备份数据可恢复性的关键步骤,组织应定期进行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三、数据恢复流程组织应建立数据恢复流程,规范数据恢复的各个环节。

流程包括备份数据的选择和导入、数据恢复的验证和测试以及恢复结果的记录和整理等,确保数据恢复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数据恢复过程中,组织应设定权限控制,避免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敏感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组织应加强保密性和安全性的管理。

首先,制定数据保密政策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备份数据的保密性。

其次,建立权限管理机制,对备份与恢复系统的管理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认证和授权,并记录操作日志,追溯数据操作的记录。

同时,加强数据存储设备的物理安全措施,防止外部恶意攻击和不当操作导致的数据泄露和损毁。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备份是指将企业重要数据存储到另外一个介质中,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恢复是指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操作,使数据能够重新可用。

制定和实施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避免数据丢失带来的损失。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重要数据能够及时备份并能够在需要时恢复,以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内部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库、应用系统等。

四、制度内容1. 数据备份策略1.1 确定备份频率: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制定不同的备份频率,如每日、每周、每月备份等。

1.2 确定备份介质:选择可靠的备份介质,如磁带、硬盘、云存储等,并确保备份介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1.3 确定备份范围: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确定需要备份的数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核心业务数据、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等。

1.4 确定备份位置: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位置,包括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以防止因灾害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

1.5 确定备份验证机制:定期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2. 数据恢复策略2.1 确定恢复流程:制定数据恢复的具体流程,包括恢复的优先级、责任人、恢复的时间目标等。

2.2 确定恢复测试机制: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恢复流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3 确定数据恢复的权限控制:对不同层级的员工进行权限划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行数据恢复操作,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3. 安全保护措施3.1 加密备份数据: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备份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2 定期更新备份软件和设备:及时更新备份软件和设备的版本,以提高备份效率和可靠性。

3.3 控制备份数据的访问权限:对备份数据进行权限控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备份数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数据备份是指将重要的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上,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而数据恢复则是指在数据丢失或者损坏后,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了有效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过程,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流程和操作,确保数据备份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恢复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

三、适合范围本管理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的部门和员工。

四、管理责任1.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查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员负责具体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包括制定备份计划、执行备份操作、监控备份任务、处理备份异常等。

五、数据备份管理1. 制定备份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份介质、备份存储位置等。

2. 制定备份计划:根据备份策略,制定备份计划,明确备份的时间、范围和目标。

3. 执行备份操作:按照备份计划,执行备份操作,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监控备份任务:监控备份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备份异常,确保备份任务的顺利进行。

5. 定期测试备份数据: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六、数据恢复管理1. 制定恢复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恢复时间要求,制定合理的恢复策略,包括恢复优先级、恢复时间目标等。

2. 制定恢复计划:根据恢复策略,制定恢复计划,明确恢复的时间、范围和目标。

3. 执行恢复操作:按照恢复计划,执行恢复操作,确保恢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监控恢复任务:监控恢复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恢复异常,确保恢复任务的顺利进行。

5. 定期测试恢复数据:定期测试恢复数据的可用性和准确性,以确保恢复操作的有效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防止因数据丢失、损坏或破坏而导致的业务中断和信息泄露。

为了规范和加强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信息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等。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原则1. 安全性原则: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应符合公司的信息安全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备份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可行性原则:备份与恢复方案应合理、可行,能够在发生故障或灾难时快速恢复业务。

3. 定期性原则:备份工作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确保数据的及时备份和恢复。

4. 多样性原则:采用多种备份手段和存储介质,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故障和灾难。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流程1. 数据备份(1)确定备份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

(2)选择备份工具:根据备份需求,选择适合的备份工具,确保备份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设置备份计划:制定备份计划,明确备份的时间、频率和目标位置。

(4)执行备份任务:按照备份计划执行备份任务,确保数据按时备份到指定的存储介质中。

(5)监控备份过程:监控备份过程,确保备份任务的顺利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备份异常情况。

2. 数据恢复(1)确定恢复策略:根据数据的备份类型和恢复需求,选择合适的恢复策略,包括全量恢复、增量恢复和点播恢复等。

(2)选择恢复工具:根据恢复需求,选择适合的恢复工具,确保恢复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执行恢复任务:按照恢复策略执行恢复任务,确保数据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4)验证恢复结果:恢复完成后,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恢复的数据与备份的数据一致性。

(5)监控恢复过程:监控恢复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恢复异常情况,确保恢复任务的成功完成。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责任1. 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和执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监督备份与恢复工作的执行情况。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企业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因数据丢失或损坏而导致的业务中断和信息泄露。

为了规范和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部门、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

四、责任与义务1. 信息技术部门的责任与义务:a. 负责制定和实施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并定期评估和更新;b. 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定期进行备份测试;c. 监控备份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备份失败或异常情况;d. 提供数据恢复服务,确保数据能够及时恢复到最新可用状态;e. 定期进行备份恢复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业务部门的责任与义务:a. 配合信息技术部门制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并按要求备份重要数据;b. 及时上报数据备份异常情况,并配合信息技术部门解决问题;c. 配合信息技术部门进行备份恢复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管理部门的责任与义务:a. 监督和评估信息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备份与恢复工作;b.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备份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c. 定期审查和更新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1. 数据备份策略:a. 确定备份频率,根据数据变更的频率和重要性制定备份计划;b. 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如磁带、硬盘、云存储等;c. 制定备份数据的存储周期和存储位置,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d. 定期检查备份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备份介质。

2. 数据恢复策略:a. 确定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根据业务需求制定恢复策略;b. 制定数据恢复的流程和步骤,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c. 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恢复策略的有效性;d. 监控恢复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恢复失败或异常情况。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模版(3篇)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模版(3篇)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本公司的数据安全和有效备份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和保护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根据领导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所有部门和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数据安全和备份恢复是本公司的重要信息管理工作,是保证业务连续运行和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的基础。

第四条数据安全和备份恢复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安全管理2. 数据备份策略3. 数据备份恢复流程4. 数据备份存储和保护5. 数据备份测试和验证第二章数据安全管理第五条本公司的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有义务保护和维护本公司的数据安全。

第六条本公司的每个部门都应当派设专人负责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此人负责制定数据安全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监督和检查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

第七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参加数据安全管理培训,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数据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第八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保护和维护本公司的数据安全,不得泄露数据、篡改数据或非法使用数据。

第九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定期备份本身的工作数据,并保存在安全的存储介质中。

第十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定期更新自己的密码,确保密码的安全性。

第十一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在退出公司或离开工作岗位前,应当销毁或移交自己的工作数据,不得擅自带离公司。

第三章数据备份策略第十二条为了保证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本公司制定了数据备份策略。

第十三条数据备份策略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备份频率:每天备份一次。

2. 数据备份内容:包括本公司业务数据和客户数据。

3. 数据备份方式:采用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

4. 数据备份时间:备份时间为每天18点到22点。

5. 数据备份存储位置:备份数据存储在本公司指定的存储设备中。

6. 数据备份周期:备份数据定期转存至本公司指定的备份服务器中,并定期迁移至外部备份介质中。

第十四条数据备份策略应当由专人负责制定,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是指公司或组织为保护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包括备份策略,备份实施方案,恢复测试和恢复流程等,旨在确保数据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

以下是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详细描述。

一、制度目的1.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2.提高业务的连续性,降低因数据丢失而造成的损失。

3.提供备份策略和实施方案,确保备份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4.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二、备份策略1.制定备份频率,根据数据重要性和变动频率来确定备份周期。

2.确定备份介质和存储位置,包括磁盘、磁带、云存储等,并规定备份数据的保存时间和周期。

3.确定备份方法,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并明确各种备份方法的适用情况。

4.确定备份工具和软件,确保备份过程的自动化和可控性。

三、备份实施方案1.制定备份计划,明确备份任务的负责人、时间和频率。

2.定期检查备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存储空间,确保备份设备的可靠性和足够容量。

3.确保备份过程的安全性,包括对备份介质进行加密和存储位置进行访问控制等。

4.监控备份过程,确保备份任务的完成和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四、数据恢复测试1.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检验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2.选择测试数据进行恢复,模拟实际故障和数据丢失情况,评估恢复时间和效果。

3.记录和分析恢复测试结果,及时修正备份策略和实施方案。

五、数据恢复流程1.制定数据恢复流程,包括故障报告、故障排查、数据恢复和验证等环节。

2.确定数据恢复的优先级,根据业务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来确定恢复顺序。

4.记录数据恢复的过程和结果,用于后续分析和改进。

六、制度宣传和培训1.宣传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目的,提高员工对备份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员工备份和恢复操作的技能和意识。

3.定期评估和改进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修正不足和改进措施。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1. 背景与目的为了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规范备份和恢复流程,确保系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订立本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的信息系统,旨在规范备份和恢复的相关操作,有效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定义与缩写•备份:将数据或系统配置信息复制到一个备份位置,以便在数据丢失、系统瓦解或灾难恢复时,能够重新恢复到某个已知初始状态。

•恢复:在数据或系统显现丢失、损坏或不行用情况下,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数据备份:将企业紧要数据复制到备份设备或备份存储中,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系统备份:将企业信息系统及其相关配置复制到备份设备或备份存储中,以确保系统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快速恢复正常。

3. 备份策略•增量备份:每日对系统数据和配置进行增量备份,确保及时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定期全量备份:每周对系统数据进行全量备份,以便能够应对长期数据恢复的需求。

•分级备份:将数据依照紧要性进行分类备份,确保优先备份紧要数据,优化备份过程效率。

•多地备份:将备份数据分别存储在本地和云端两个地方,以应对不同类型风险。

4. 备份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备份计划:依照备份策略规定的时间和规模进行备份操作,确保备份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存储介质管理:选择合适的备份存储介质,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数据加密: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记录备份日志:每次备份操作都应记录备份时间、备份数据的范围和备份结果等信息,以备后续查阅和监控。

5. 备份恢复策略•灾难恢复:针对系统整体故障或灾难事件,订立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包含备份数据的恢复流程、恢复时间目标等要素,确保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数据恢复:针对单个文件或数据库的故障,订立数据恢复策略,包含备份数据的选择、恢复流程和恢复时间目标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数据丢失和恢复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得在计算机系统失效或数据丢失时,能依靠备份尽快地恢复系统和数据,保护关键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不丢失,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加密设备、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维护人员,采取备份措施,确保在需要时有备用资源可供调配和恢复。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设备主要指运行在信息技术部主机房中的网络设备、加密设备及计算机设备。

第四条信息系统备份手段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及恢复时间要求分为实时热备份和冷备份等。

同一平台的系统应尽量使用同样的备份手段,便于管理和使用。

信息技术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并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对数据备份的时间、内容、级别、人员、保管期限、异地存取和销毁手续等进行明确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应根据各系统的重要程度、恢复要求及有关规定要求制定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的备份周期和保存期限。

第六条对于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周期及备份保存期限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至少要保留一份全系统备份。

(二) 每日运行中发生变更的文件,都应进行备份。

(三) 生产系统程序库要定期做备份,每月至少做一次。

(四) 生产系统有变更时,须对变更前后的程序库进行备份。

(五) 批加工若有对主文件的更新操作,则应进行批加工前备份。

(六) 每天批加工结束后都要对数据文件进行批后备份,对核心数据须进行第二备份。

(七) 对批加工生成的报表也要有相应的备份手段,并按规定的保留期限进行保留。

(八) 用于制作给用户数据盘的文件应有备份。

(九) 各重要业务系统的月末、半年末、年末以及计息日等特殊日的数据备份须永久保留。

(十) 定期将生产系统的数据进行删减压缩,并将删减的数据备份上磁带,永久保留。

(十一) 以上未明确保存期限的各项备份的保存至少应保存一周。

第二章设备备份第七条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应尽量保证有两套电源来源。

第八条对关键通讯线路和网点通讯线路必须采用双通讯线路;网络的运行线路和备份线路必须选用不同的网络服务供应商;重要网络设备必须有冗余备份。

第九条核心服务器必须采用热备份方式,确保在运行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备机能够自动接管;重要服务器可根据联机服务要求采用热备份方式或双机备份及其它冗余、容错措施。

采用双机热备份,主机系统的配置要求对称一致;磁盘采用阵列磁盘,动态热备份以及全镜像的容错技术,UPS采用并机方式或阵列方式等。

第十条对于没有业务数据存放的工作站设备,必须预先安装好备份机。

根据对系统的重要性和影响面考虑,部分系统一套备机只对应一套运行机;其他系统一套备机可以对应多套运行机。

第十一条系统介质做到双备份,一份由系统维护部门管理,方便及时安装;一份作灾难备份,异地存放。

第十二条所有的备机,必须每季度进行检查,保证备机系统处于可用状态。

为保证双机热备软件能够起作用,除了安装时的测试后,还需要每季度进行切换测试工作。

第三章应用系统、程序和数据备份第十三条需要备份的文件和备份周期、备份介质、保留时间:(一) 所有系统的数据库文件两套存储设备实时镜像,文件备份周期每日全备份,备份介质:磁带,数据备份文件本地保留一份,文档安全服务商保留一份、同城灾备中心一份,异地灾备中心一份,保留时间永久。

(二) 应用系统的配置文件,备份周期每周一次全备份,备份介质:磁盘和磁带,数据备份文件本地保留一份,文档安全服务商保留一份、同城灾备中心一份,异地灾备中心一份,保留时间永久。

(三) 邮件数据库文件,备份周期每2小时一次数据镜像,每周一次全备,备份保留时间1个月。

邮件数据备份于本地数据中心邮件归档服务器,保留时间永久。

(四) 办公、业务文件服务器文件共享文件,备份周期每月一次磁带备份,保留在本地数据中心,备份介质为备份服务器磁盘,保留时间一个月。

(五) 经文件传输平台发送和接受的××系统相关行情、估值文件;××系统相关文件,备份周期每日一次全备份,备份介质为备份服务器磁盘,保留时间永久。

数据备份文件本地保留一份,文档安全服务商保留一份、同城灾备中心一份,异地灾备中心一份,保留时间永久。

(六) Windows、Linux操作系统文件备份,备份周期每周一次全备份,保留在本地数据中心,保留时间一个月,备份介质为备份服务器磁盘。

第十四条本地数据备份和异地数据备份。

(一) 本地数据备份:所有备份文件均在本地保留一份。

(二) 同城备份:同城灾备中心实现对××系统的数据备份,包括数据库文件、应用系统配置文件。

(三) 异地备份:异地灾备中心实现对××系统的数据备份,包括数据库文件、应用系统配置文件、AD域控服务器备份(计划在灾备三期实现)。

第十五条信息技术部应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安全机制,实现系统备份。

备份系统在构成和配置上应与××系统尽量保持一致,并制定有效、可行的切换机制,确保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接管和承载业务运行。

系统运维岗日常维护应保障生产环境、备份环境、生产备份机、备份生产库的完整性。

第十六条信息技术部系统运维岗应该及时对重要系统或重要数据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系统、数据的丢失;如遇到相同重大改动或更新,应当在当天立即进行完全备份。

第十七条信息系统应用系统、程序和数据备份由信息技术部系统运维岗负责相关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部系统运维岗在执行软件系统部署/升级前应检查软件系统对应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指导》、《系统故障与恢复手册》是否完整,软件系统首次部署时,应对系统和应用软件进行全备份;系统配置有更改时要做操作系统的全备份。

在对运行机进行系统或应用软件升级的时候,必须首先进行系统和应用软件进行的备份,升级完成时应同时对备机进行升级。

第十八条数据提取和变更的执行流程,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备份工作,预防临时变故的发生,数据变更操作后注意跟踪系统运行情况,如发生异常则起用变更操作前的应急方案,准备恢复。

第十九条网络设备的配置必须统一备份,网络设备的日志要统一收集、统一分析、统一备份。

第二十条服务器的日志数据应该集中收集、定期分析、定期备份、定期销毁。

第二十一条对设备的维护,特别是磁盘、磁带设备维护时,首先要做好信息的备份。

第二十二条对数据库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进行定期备份,原则上每周一次完全备份,每天一次增量备份(目前暂定为全库备份)。

临时数据备份模式可根据情况选择完整备份、部分备份或使用备份工具进行数据的卸出和装载。

第二十三条备份数据应该严格管理,存储于脱机介质(磁带),并且异地存放妥善保存;备份数据资料保管地点应有防火、防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设施。

备份系统和备份数据必须与原系统/数据拥有同样的密级,并严格遵守涉密信息的管理制度。

第四章备份介质和介质库管理第二十四条介质及介质库管理应设专人负责。

系统运维岗应制定磁带用量计划,每天整理备份磁带库内的磁带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备份执行情况,定期检查永久备份磁带是否有损坏,并负责对磁带定期进行重新读写。

磁带库、磁带机应定期检修。

第二十五条备份介质应按备份对象分类存放,不得混放、混用,备份磁带应作标签,分类摆放在预先安排好的地方,便于查找。

第二十六条异地数据备份应保证至少48小时内的生产数据,以保障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和备份数据的有效更新。

第二十七条业务数据备份介质必须存放于有保护的特定场所,并同时对其拷贝进行异地(非同一建筑物)保存。

用于存放系统的第二备份磁带的第二备份磁带库应在远离机房至少十公里以外设立第二备份库,第二备份磁带应由专人或专业数据公司及时送到第二备份磁库,严格执行异地数据备份交接,交接双方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整个操作过程在相应的监控设备下进行,并有书面记录备查。

第二十八条对生产介质的借阅须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机房内的磁带未经许可不许带出机房,非本公司使用的磁带需经批准,填写相关手续后方可带走。

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随意导入和导出备份介质中的信息和数据,不得随意将备份介质或数据报表带出机房。

第二十九条介质报废、销毁须符合本规范保密性要求。

废弃的备份介质或数据报表应存放在指定地点,并由专人集中销毁。

第四章系统恢复第三十条对已经建立的备份系统,应定期进行实际切换演练,防止生产系统切换到备份系统时,备份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使生产系统瘫痪。

信息技术部运维岗应定期进行双机热备的演练测试,生成测试报告,如果测试不成功,应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应定期对值班人员进行应急恢复的训练和实施演习,保证相关人员都能正确进行应急恢复。

第三十一条在系统崩溃或有特殊情况下,应区分系统级恢复、应用级恢复和数据级恢复,并分别制定不同的策略,同时尽量通过系统备份进行主机系统的恢复。

对可能造成停业的故障,一线人员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并提出相应办法,必要时启用备份系统。

第三十二条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或数据破坏等情况,要由系统运维人员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更大的损失全盘恢复一般应用在服务器发生意外灾难导致数据全部丢失、系统崩溃或是有计划的系统升级、系统重组等;个别文件恢复一般用于恢复受损的个别文件,或者在全盘恢复之后追加增量备份的恢复,以得到最新的备份。

第三十三条同城灾备中心的启用:当本地数据中心完全瘫痪时,启用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的启用:当本地数据中心、同城灾备中心无法运行时,启动异地灾备中心。

第四章人员备份第三十四条信息系统关键岗位(现阶段定义为:项目经理岗、系统运维岗、硬件运维岗)人员的设置应做到职责分明,相互配合。

为防止突发原因引起工作岗位角色缺失,关键岗位人员应执行备份机制,设置AB角色,以保障日常生产。

跨工作岗位角色的权责的转移,必须由本角色岗位人员或本部门提出,上级主管进行书面授权,否则视为无效授权。

第三十五条所有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必须指定A、B角。

由A角负责日常的维护工作,B角在A角出差或者临时不在的时候负责解决故障。

A角有责任对B角进行培训,直至B角可以独立的处理故障。

附则第三十六条本管理办法由信息技术部负责解释和指导。

第三十七条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