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然而,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本文将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1. 空气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排放物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频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城市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不当,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威胁着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3.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突出。

大量农田、林地等被占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城市扩张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等问题。

4. 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噪音污染和光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建筑施工、交通噪声、商业活动等产生的噪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过度使用人工光源造成的光污染也影响了人们的视觉环境和生物节律。

三、对策研究1. 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治理和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环保监测体系,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监控,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排放。

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此外,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降低城市碳排放。

3. 实施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措施的实施。

推广节水型器具和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作者:吴琼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09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

由此可见,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我国长期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环境破坏产生的后果,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存在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问题;治理对策1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约60%的城市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 2000 亿元。

近些年,松花江、沱江等流域接连发生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它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目前,大多数河流已经被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农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污染,用水紧张现状日益凸显。

有些地方由于缺水,地表沙漠化日趋严重,沙尘暴天气频繁出现。

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除了珠江和长江水质较好以外,其他河流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大气污染严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全国74个按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城市中,达标比例仅为4.1%。

由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排污、煤和石油的燃烧等原因,使大量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雨及雾霾天气,导致空气中的污染指数急剧上升。

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都是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的后果,这些后果必然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生物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在农业和农村表现的极为突出,食品安全也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

现代化大机器耕作和化肥的使用,使原本矿质丰富的土壤遭到了破坏,土地肥力丧失,大规模垦荒造田,使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环境破坏;农业生产中化学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使害虫和益虫一同消灭了;粮食、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使生物中毒而死,生物种类减少和人类食物链的威胁最终会危害人类。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10-28contents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目录01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空气污染废水、污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

水污染农业化学品、工业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

土壤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砍伐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加剧。

湿地减少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城市化等因素,湿地逐渐减少。

海洋污染海洋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过度开采和浪费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人类生活和农业发展。

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过度捕捞、狩猎等行为导致生物资源枯竭,影响生态平衡。

生物资源破坏资源过度开发03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气候变化影响01极端气候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洪涝、干旱、风暴等。

02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

0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造福人类。

只有绿水青山才能带来金山银山,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和后代的生存环境,也是保护地球生物圈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基因资源保护等。

010203防止资源枯竭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开采和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1. 引言1.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和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污染日益加剧。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工业和农业活动不规范导致水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质下降,部分水域已经无法饮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威胁。

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我国。

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导致雾霾频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野生动植物非法捕捞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失衡,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1.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会带来经济损失,加重社会成本。

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国家战略。

只有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久安全和繁荣。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字数:237】2. 正文2.1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出现了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

城市是我国政治、经济中心以及世界人类所重要的居住场所,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的长远发展,能让整个国家都得到稳定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需要城市发展作为支撑的,但是经济的发展情况,环境的有效保护都是严重的困扰。

环境中的产物,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能源支持,是人类、科技、社会等不断发展的能量源泉。

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的稳步提升,使得我国的工业企业数量随之增加,如化工厂、发电厂等,这些工厂的运转也同样需要自然物质的支持,同时这些工业的运转,所排放的废弃物,却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主要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1引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要开发诸多的资源,这便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可能造成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的演变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必须对生态环境保护予以重视。

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一定的重视,现阶段的发展强调科学发展2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上缺乏科学与全面性。

二是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权责不清,缺乏协调机制。

三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四是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管理。

3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对策3.1水土保持的具体策略3.1.1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水土保持工作中需要种植许多植被及恢复一些资源建设,这些都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因此:a)当下在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下,应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补给,保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能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b)国家相关部门不能直接在招标以后就将水土保持工作完全交付,而是应完善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机制,实时监督,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妥善、精确地完成,进而确保生态环境的优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扭、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

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S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 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

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森林资源锐减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但是在生态环境保护贯彻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土地资源浪费等,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效。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一些对策,例如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宣传教育等,旨在切实帮助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并进,共创美好蓝天。

【关键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生产的快速增长,当前依然面临着诸多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因此,对于这场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贯彻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

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1.1环保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着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但是总体来看,一些法律法规的内容过于笼统,在具体细致规定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给相关部门执法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对可能涉及到的一些社会噪声例:酒吧、茶室、餐饮等行业产生的噪声污染未明确具体的监管部门和处罚方式,再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未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超过排放标准排放油烟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但大部分的地方政府都未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而上述所说到的噪声污染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却是社会生活中群众投诉较多的,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职责划定的不清,导致这些污染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及追责,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管理效果。

新形势下环卫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新形势下环卫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新形势下环卫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摘要:首要任务在于维护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这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和市民的生存品质。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提升,对城市管理的环保清洁愈发重视,而其改善程度相较于过去已有显著提高,然而仍然有待解决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本文主要针对当地的环卫服务业,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度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城市垃圾;环卫工作;问题解决措施引言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飞快提升的同时,中国的都市化步伐也在不断加速推进着。

然而,日益凸显的城市生态环境难题也亟待我们去面对并解决问题。

由于居民与企业的生活及生产废弃物分类不当、处置不够快速等原因导致的各类污染源对城市的破坏程度愈发加剧了:农村到城镇过渡地带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大量固体废物的“坟场”,这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而当前存在的市政卫生管理的不足则使得传统的清扫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所以针对这些现状下产生的生态危机,有必要采取更有效的保护策略来加大监管力度以建立一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行动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1新形势下环卫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1.1重点岗位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观察人的行为、物质条件、管理工作及周围的环境来识别并解析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威胁与不利影响,我们运用了风险矩阵评级方法来评估这些已确定的风险,同时深入研究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结果,例如,当执行诸如清理工作场所卫生或处理废弃物的任务时,有可能导致车祸、击打物体的冲击力、机器损伤或者跌倒事故的发生;同样地,如果正在从事装载货物的工作或是维护压实机的时候,也可能引发车祸;对于那些负责电气设施的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确保采取防止触电、分离、警告标识以及劳工保护措施;此外,在冬天铲除道路上的积雪和结冰的过程中,没有及时为汽车提供防滑保障,这也会增加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而在进行高空修剪树木的活动时,有可能会遭遇高空跌落或者是被击打的事故;在对汽车进行维修的过程当中,人们将会面临着被转动的机械零件所夹住或切割的风险;而关于化学性的伤害,比如在做线路检修时,就有可能遇到像清洁剂、油漆、溶液之类的易燃品。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生态城市建设是当前各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然而,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生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问题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从可持续性考虑,都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一、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问题1、水污染城市生态中的水污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城市排放等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另一种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失水导致的环境污染。

例如,城市排水系统完善度不高,雨水容易被混入下水管道,导致污水处理厂超负荷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又例如,在城市内建设大型水池、人工湖以及水上乐园等设施时,要完善设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控措施,避免将污染的废物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中。

2、噪声污染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道路交通、社区商业活动、工厂设施等,这些地方都存在着各种产生噪声的设备和机器。

因此,在城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切实采取预防性措施,如设置隔音设施、修建围墙等,来降低噪声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3、大气污染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车辆尾气、工业排放等因素。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由于政策管理不到位以及环保意识薄弱,大气污染状况更加恶劣。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城市应当加强监管,规范排放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罚款力度等,努力达到净化空气的目标。

4、土地利用在城市建设中,土地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然而,在兴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时,往往会造成土地的大量消耗,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遭受破坏。

特别是在一些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地区,土地利用问题更加突出。

城市应当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保障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对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对策1、加强智能化管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一些生态安全问题,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例如,城市可以采用现代化监测技术,对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隐患。

浅谈克拉玛依市城市外围生态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浅谈克拉玛依市城市外围生态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2021.1 浅谈克拉玛依市城市外围生态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万红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规划院,新疆 维吾尔 830000)克拉玛依市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生态建设,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内部的生态绿地系统已经逐步完善。

但中心城区外围的荒漠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并呈现出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沙化荒漠化现象逐渐加重的趋势。

众所周知:林业在抵御自然灾害、防风治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农牧业稳产高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地处荒漠戈壁中的克拉玛依市,只有不断加强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增强森林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不断改善生态系统,强化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功能,使生态环境条件满足一定的宜居性,满足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才能达到克拉玛依市稳定生产、发展经济的目标。

1 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保障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水资源压力克拉玛依市降水稀少、地表与地下水资源匮乏,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绝大部分依赖于外调。

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同时成为克拉玛依市城市外围生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2]。

克拉玛依市城市外围为戈壁荒滩,属于干旱贫水区,水资源总量有限。

表1-1 克拉玛依市水库蓄水动态水库名称年初蓄量年末蓄量年最大蓄量年最小蓄量(万m ³)(万m ³)(万m ³)(万m ³)风城水库7601646096033727白杨河水库1389157733011389黄羊泉水库4212349147013491白碱滩水库1550143816811193三坪水库1950239632731198阿依库勒水库2508214634542146白碱滩生态水库835358合计26048数据来自克拉玛依市2018年水资源公报根据表1-1:克拉玛市现有水库的最大库容量为26048万m 3,库容量并不大。

克拉玛依市地下水水源地主要包括百口泉、黄羊泉、包古图、第二水源、第三水源、第四水源6个水源工程,在市区外还有夏子街、J188、五区南、红山嘴、车排子等10个小型水源地,均为新疆油田公司自备水源,共有203口水井,合计日产水能力10.7×104m 3,年产水3056×104m 3[3]。

城市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赵怀全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05期摘要:城市生态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的基础。

针对近些年表现出来的城市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综合分析,以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城市生态问题为理论背景,提出了系统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5-0046-04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许多城市陷入了交通阻塞、住房短缺、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等困境,其中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本文探讨了我国城市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走上生态发展之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 生态安全的内涵“生态安全(ecological security)”一词于1989年最早由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ASA)提出,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

2000年11月26日我国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指出:国家生态安全是指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所需的生态环境少遭或免遭破坏和威胁的状态。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时,其生态经济系统是安全的;反之,则不安全。

生态安全分类见图1。

近几年提出的城市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一个分支。

目前城市生态安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城市生态安全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可持续的稳定的发展状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制约,而且组成部分也处于安全状态[1]。

笔者认为,城市生态安全以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和谐、社会稳定及经济良性发展的状态。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

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引言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

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

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

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

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对策

38生态安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生态安全是以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提出的定义为代表,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

生态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属性:自然子系统作为基础,经济子系统体现动力,社会子系统发挥协调,共同维系复合生态系统完整不受威胁的状态。

对于生态安全,需要统筹考虑外部压力和系统自身脆弱性,对生态安全适应性的策略需协调自然环境、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强调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安全现状和面临挑战经济增长导致区域性工业污染和全球性生态破坏是影响生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生态系统服务、环境质量方面也具有自身特点:生物入侵导致的基因威胁、产业转移引起的结构性污染、环保要求区域差异带来的市场冲击等都对我国生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社会生态安全均面临挑战。

自然生态安全自然子系统是复合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生态环境本就脆弱,传统发展模式和数量庞大的人口造成了重大持久的压力。

土地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土壤质量变差、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等问题,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对策■文│丁丁 谷雨编者按:我国大部分地域自然环境先天脆弱,人口压力大,作为快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速且发展方式不尽合理,致使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保护生态,恢复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已被污染的环境并防止产生新的污染,阻断和减轻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积极主动地应对全球变化对地球系统的影响,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生物入侵对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生物入侵对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生物入侵对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生物入侵指的是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建立起了繁殖和生存的位置,对本地生物种群、生态系统和生态经济系统造成了损害。

本文将分别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个方面来探讨生物入侵对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和对策。

一、植物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植物,外来入侵植物往往具有强烈的繁殖能力和抗逆性,很容易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比如,杂草入侵能够对城市公园、路边绿化和废弃工地等稳定的土壤状况产生直接的破坏。

对策方面,应加强对入侵植物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首先,要对入侵物种进行清理和消灭处理,从而减少它们的分布范围。

其次,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非法入侵植物的交易和传播。

最后,加强人们生态环保的意识,从而减少人类的损害行为。

二、动物生物入侵动物入侵也是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来入侵动物可能会对本地区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甚至危害人类的安全。

例如,大量的野猪入侵城市园林,会对城市公园绿荫覆盖率和种植环境产生破坏,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对策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可对入侵动物进行捕捉、消灭处理,减少它们的数量。

其次,在妥善处理过后,可以采取限制进入的方法,防止其进一步的繁殖和传播。

还可以采用生态控制的方法,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毒等来控制入侵动物的数量。

三、微生物生物入侵微生物生物入侵可能会对城市生态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在城市生活中广泛存在,这些微生物代表了一种不可见的威胁。

例如,微生物生物入侵可能导致城市植物的病虫害、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

对策方面,可采取专业的治理措施,消灭入侵微生物的根源,防止其进一步的传播。

还可以加强城市卫生监管,加强城市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管理,预防微生物生成和传播,从而减轻城市环境的污染程度。

综上所述,生物入侵对城市生态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管和控制,采取多种治理措施,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城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日益加剧,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挑战。

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但问题依然突出,需要进一步拓展有效治理对策。

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1.空气污染问题: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持续恶化,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水资源污染: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严重,地表水质量差,饮用水卫生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3.土地荒漠化问题: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中的严重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政策法规的制定: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规范和管理。

2.科技创新的推进: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推广了新能源等生产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公民意识的提高:政府在媒体上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公民对环保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1.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让企业和公民在污染防治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2.加强执法和监管: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和公民的监管力度,对环境污染行为加强处罚力度,形成严格有效的执行体系。

3.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政府应大力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加快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鼓励绿色发展:政府应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行环保型的生产模式,绿色发展,同时激励公民保护环境的行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实现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

只有全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够切实维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研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清晰,从实际的管理层面,加强环保宣传,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协调机制,积极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对策1、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意义生态城市,就是将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自然也能得到与城市同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其运用环境工程进行协调,以提高城市发展成效,并实施环保工作。

同时,生态城市还能使资源得到多方面的利用,提高资源的二次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

环境工程,可以说是利用现代技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治理,实现对现有的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从而提高环境的质量。

另外,环保工程是以预防目前的环境污染为主要手段,并结合其它生态环境,实施评价和监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环境工程的相关内容。

它的应用技术对于未来的生态城市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需要政府部门、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等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卫生是否干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因此,加强对城市环境的管理,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环境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环境卫生的积极参与,为这项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对目前我国城市环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改进与优化的对策,对于释放城市环卫管理的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2.1条例的落实问题从目前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看,各个城市都出台了各种法规,以推进城市环境卫生的实施。

生态环保存在问题研讨剖析材料

生态环保存在问题研讨剖析材料

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剖析。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严重污染空气和水源,危害生态环境。

2. 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大量土地被开发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的长远利益。

2. 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加剧自然灾害的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不力,监管不严,导致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 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政府和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够,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得不到有效遏制。

3. 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污染、破坏行为较为普遍,难以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局面。

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2.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保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绿色产业发展。

3.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

4. 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让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方能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美丽的地球家园增添更多的绿色和生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来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和监管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效应,让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2024年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综合整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综合整治对策》范文

《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综合整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提出综合整治对策,以期为改善城市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提供参考。

二、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 水资源状况华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

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水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给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带来威胁。

2. 水生态环境问题(1)水体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2)生态破坏:过度开发、河流改道、湖泊萎缩等现象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水资源管理不善:部分地区水资源管理粗放,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

三、综合整治对策针对华北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以下综合整治对策:1. 加强水资源管理(1)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确保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2)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3)建立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资源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2. 治理水体污染(1)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排放监管。

(2)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3)推行河流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3. 保护和恢复水生态(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保护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

(2)加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3)开展湿地公园建设,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度及参与度。

4. 加强跨区域协作与沟通(1)建立跨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

(2)推动区域间水资源调配和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3)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山西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山西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山西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李素清张金屯(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太原030006)摘要: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为中国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在分析山西生态环境的现状、后果、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遏制其生态环境破坏的一些对策。

1 山西生态环境破坏形势严峻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带,长期以煤炭为主的经济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目前山西是全国生态破坏最严重、环境质量最差、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的省份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山西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主要表现为:1.1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山西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调查,山西水土流失面积达1.08×107hm2占全省总面积的69%,占全省山区、丘陵区总面积的88%。

全省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3000t,严重地区可达每平方公里1.0×104~2.0×104t,每年平均向黄河、海河输送泥沙4.56×108t,其中黄河流域输送泥沙3.67×108t,占全省输泥沙量的80%,占黄河泥沙总量的1/4,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水土流失分布广,全省119个县(市、区)几乎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尤以晋西、晋西北各县(市、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其输沙量约占全省输沙总量的63%。

1.2 土地荒漠化发展迅速干旱的气候,加之大风天气多、植被匮乏,使晋西北、晋西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发展迅速,对山西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在晋西北受沙质荒漠化危害的土地面积高达100.64×104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4%。

并且荒漠化以每年10m的速度向南扩展,使沙尘暴和扬尘天气频频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全省农村、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其影响也波及到周边省份。

1.3 土地盐渍化面积大山西土地盐渍化面积达5.37×105hm2,主要分布在中部各大盆地中,占盆地面积的15%。

广西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广西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广西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广西,这片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不容忽视。

一些工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环保标准,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

废气的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增多,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使得水体受到污染,鱼类死亡,水生态平衡被打破。

废渣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通过雨水渗透等方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同时农药残留也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此外,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而垃圾处理设施和能力相对不足,导致垃圾堆积如山,甚至出现了随意倾倒的现象。

这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还容易滋生细菌和传播疾病。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也是广西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为了获取木材和开垦土地,一些地区存在滥砍滥伐的现象,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

森林的减少使得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针对上述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首先,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是关键。

政府应建立健全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让企业不敢轻易违法。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其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其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要引导其进行技术改造或逐步淘汰,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在农业方面,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加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设沼气池等设施,将粪便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年 5 00 月
Ju aoGe i cad e nl y or lf r n cne n c o g n e S e T h o
绦 色料 技
第 5 期
城市生态安全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赵 怀全
( 阳市环境保 护监 测站 , 阜 安徽 阜 阳 2 6 0 ) 3 3 0
我 国 城 市 的 水 质 污 染 普 遍 严 重 。城 市 河 流 的 污
染程 度北 方重 于南 方 , 业 较 发 达 的城 镇 附近 的 水 工 域污 染 明显 , 染 型 缺水 的城 市 数 目上 升 。随 着 我 污 国加 强对 工业 污染 的 控 制 , 业废 水 的排 放 量 和 污 工
4 2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 定 科 学 合 理 的 城 市 生 态 规 划 . 制
我 国城 市 工业 固体废 物和 生活 垃圾 排放 量在 大 幅增 长 , 固废 综合 利 用 率 和 垃圾 无 害化 处 理率 较 而
低 , 应 的处理设 施滞 后 于城市 发展 , 百座城 市 处 相 几 于垃圾 围城 的尴 尬境 地 。
建 设 中要 引 入 景 观 生 态 学 方 法 来 规 划 设 计 城 市 建 筑 , 坚持 城市 景观 生态 规划 的基本 原则 _ : 自然 要 5① ] 优 先 原则 _ ; 可持 续 性 原则 ; 针 对 性 原则 ; 多 6 ② ③ ④ 样 性原 则 ; ⑤生 态最 适性 原则 l ; _ ⑥文 化叠 加和 美化 7 原 则 。要 与 自然 协调 , 少生 态景 观破碎 化 , 好廊 减 做 道 ( 路 网络 ) 植被 、 道 、 建筑 、 化 的景观 规划¨ 。 文 8 j
加快 城 市 生 态产 业 的 发展 , 应 世 界城 市 化 发 顺 展 的必然趋 势 。加 速 工 业 结 构生 态 化 建 设 , 使城 促 市经 济走 向生 态经 济 的道路 。生 态经济 不仅 能够减
少污 染排放 , 重要 的是 充分 利用 资源 , 更 提高 生产效
率。
染, 而声环境 质量 较好 的城 市所 占比例较 低 。
3 2 社 会 生 态 安 全 方 面 问 题 .
3 2 1 文化 和 知 识 结 构 的 变化 . .
城市规 划应 按 照城 市各个 不 同 区域 功能要 求进
行 区划 , 定 相 应 的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同 时 在 新 城 区 制
随着 改革 开 放 的深 入 , 来 文化 的渗 入 越来 越 外 多, 中国传统 的 城市 文 化 格 局 被 打破 。新 型 文化 的
提 出 了 系统 解 决城 市生 态 问题 的 对 策 。 关 键 词 : 市 生 态安 全 ; 城 问题 ; 策 对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1 X 7.
文献 标 识 码 : C
文章 编 号 :0 55 9 2 1 )50 4-4 10—6 X(0 00 —0 60
1 引 言
个 分支 。 目前城 市生 态 安全 还 没有 统 一 的定 义 , 比
图 1 生态 安 全 分 类
较 普遍 的观点认 为 , 城市 生 态安 全 是指 一 个 生态 系 统处 于一 种可持 续 的稳定 的发 展状 态 , 受外 界 环 不 境 的制约 , 而且 组 成部 分 也处 于安 全状 态口 。笔 者 ] 认为, 城市 生态安 全 以 自然生态 系统 、 济生态 系统 经 和社 会生态 系统 的稳定 为基础 , 现人 与 自然 、 实 社会 与 自然 、 济与 自然 的协 调可持续 发展 , 经 达到 自然和
念 的淡 薄 , 罪类 型 的 多 元化 ; 新 老城 区 的交 错 、 犯 ②
老 城 区的改造 和一 些新 兴城 市 的城市 建筑 与城 市景 观 的混乱 ; 道路秩 序 每况 愈下 , ③ 交通 事故 的发 生频
建 立 以清 洁能源 为 主体 的或者 传统 能源受 到清
洁利用 的城 市 能源 体 系 , 实 现城 市空 气 质 量 达标 是
3 15 噪 声 污 染 . .
城市 噪声污 染分 为交 通噪 声污染 和 区域 噪声 污 染两部 分 。国家 环保 总 局 近几 年 的 检 测 数据 表 明 , 我 国重点城 市 的噪声 状 况 基 本 属 于 轻 度 污染 , 部 大 分被监 测 城 市 的 噪 声 状 况 属 于 中度 污 染 和 轻 度 污
型缺水 问题 。
3 1 2 大 气 污 染 . .
现代城 市 中疑难 杂症 增加 。另 外各 种传染 性疾
病 , 乙肝 、 滋病 的蔓延 比以前严 重 , 1 8 如 艾 自 9 5年在 中 国发 现 第 一 个 艾 滋 病 病 人 后 , 止 到 2 0 截 0 4年 9 月, 中国报告 的艾 滋病 感染 者 已达 8 0 7例 , 中艾 96 其 滋 病病 例 2 7 6例 。 08 ]
改革开 放 以来 , 国城 市化进 程 日益加 剧 , 我 随着 我 国城 市规模 的扩 大 和数 量 的增 加 , 多城 市 陷入 许
谐、 社会 稳定 及经济 良性发展 的状 态 。
大 气
淡 森 自然生态 安全 气 土 生
水 林 候 壤 物
了交通 阻塞 、 房 短缺 、 境 污染 、 资 源 缺乏 等 困 住 环 水 境 , 中生态环 境 问 题 比较 突 出 。这 些 问题 的存 在 其 已经严 重制 约了我 国城市 的健康 和持续发 展 。本 文
多。
3 2 4 人 类 疾 病 的 增 多 ..
目前我 国有 4 0多 个 城 市 缺水 , 占我 国城 市 0 约 总数 的 2 3 其 中 4 ~ 5 /, O O个 城 市严 重 缺 水 , 别 是 特

长江 以北地 区 的一些城 市 , 天津 、 如 大连 等 ,0年 代 8 就 已缺水 , 要通 过跨 流域 调水 来解 决 。而且 , 需 由于 水资 源 的污染 , 致 一 些 水 资源 丰 富 地 区 面 临污 染 导
4 解 决 城 市 生 态 安 全 问题 的对 策
4 1 贯 彻可 持续 发展 战 略 勰 进 人与 自然 和谐 . 人类 在城 市生 态 的发展 过程 中一 直处 于主导 地 位l, _ 人是 城市 生态 环境 系统 的主体 , 城市生 态 环 3 ] 是 境 的设 计 者 、 设 者 和 管 理 者 。人 的行 为对 城 市 功 建
染 负荷呈 逐年 下降趋 势 , 是 , 但 生活 污水 的排 放量 和 污染 负荷 却呈 上升之 势 。
3 1 4 固体 废 物 和 生 活 垃 圾 污 染 . .
能 的好坏 起着 支 配 作用 。 因此 , 须 加强 环 境 宣传 必 教育 , 普及 环境 保护 和 资源节 约 意识 , 导生 态价值 倡 观 和绿色 消 费观 ; 而 提 高公 众 保 护 环境 的 自觉 意 从 识 。只有 贯彻 可持 续 发 展 战 略 , 立 人 与 自然 和谐 树 相处 的观 念 , 才能使 城 市生态 安全 得到 根治 。
的最根 本措 施 。
率 提高 ; ④部 分城 市还存 在人 才竞 争不 公平 、 社会 管 理 混乱 等问题 。
清洁 生 产 和循 环 经 济是 先 进 的 经济 形 态 , 目前
4 7
21 年 5 00 月
还存在 许多技术 、 经济 和社会 等方 面的 障碍 。
4 4 建设功 能齐全 的城市环 境基础 设施 .
3 1 3 水 污 染 . .
经 济生 态安 全方 面包括 工业 、 农业 、 通 、 输 、 交 运 旅游、 贸易 、 金融 、 建筑 、 通讯 和科 技等 方 面 。我 国的 大 中小 城市 都存 在不 同程度 这些 方 面的 问题 。特 别
是 大城 市在 此方 面 的问题更 加 突 出。
绿 色 科 技
4 8 构 建城 市生态 安全评 价指标 体 系 .
第5 期
4 3 优 化 能 源 结 构 , 行 清 洁 生 产 和 循 环 经 济 . 推
兴起 和新 老文 化 的 交 替 组 合 等 都 影 响 到 文 化 的结 构 。教 育 的发展 改变 了城市 人 口的知 识结 构 。
3 2 2 社 会 秩 序 的 不 稳 定 ..
我 国城 市 化 过程 存 在 以下 问题 : 社 会 道德 观 ①
4 6
赵 怀全 : 市生 态安 全存 在 的 问题 及对 策 城 和经 济生 态安全 等方 面 问题 。
3 1 自然 生 态 安 全 方 面 问 题 . 3 1 1 水 资 源 缺 乏 . .
3 2 3 食 品 的 安 全 问题 ..
环 境 与 安 全
食 物 是 人 类生 存 的最 基本 的需求 , 是 目前 关 也 注 比较多 的 , 问题 主要 表现 在 : 其 ①农 产 品 中的农药 残 留问题 ; ②伪 劣食 物 的出现 ; ③转 基 因食 品的增
3 3 经 济 生 态 安 全 方 面 问 题 .
我 国大气 环 境 污染 仍 属煤 烟 型 污 染 , 主要 污 染
物 为 总 悬 浮 颗 粒 物 和 二 氧 化 硫 。 些特 大 城 市 中氮 氧 化 物污 染 分 担
率 迅速攀 升 , 在个 别城 市 的一 定 时期 氮 氧化 物 污 染 已经上 升为首 要 的大气 污染 。
年最早 由 国际应 用 系统 分析研 究所 (AS 提 出, I A) 指
在人 的生 活 、 康 、 乐 、 本 权 利 、 活保 障来源 、 健 安 基 生 必要资源 、 社会 次序 和人 类 适 应环 境 变 化 的能力 等
方面不受 威 胁 的状 态 。2 0 0 0年 1 1月 2 日我 国发 6 布 的《 国生态环 境 保 护纲 要 》 出: 全 指 国家生 态 安全
~一~~一一一一 l一一l 一一 一一一I 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