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思想史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过程_战后发展理论的演变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过程_战后发展理论的演变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过程_战后发展理论的演变在战后的发展初期,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验和直觉为基础的。

这个时期,管理学界开始关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组织的发展战略。

著名的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的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战略性的决策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战略管理理论,如酬谢决策模型、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呈现出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趋势。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学者们开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企业的战略问题。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和三个战略维度模型。

波特的五力模型提出了竞争力的五个要素:买方谈权力、供方谈权力、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行业内的竞争程度。

三个战略维度模型则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层次、业务层次和功能层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战略管理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历了新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学者们开始将战略管理理论与组织学和行为学相结合,研究组织战略的实施和管理。

此外,学者们还研究了战略联盟、合作和创新等战略问题。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核心能力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等。

这些理论强调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对于战略成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模型来分析和评估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

进入21世纪,战略管理理论在面对新的挑战和问题时继续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数字化时代下的战略管理问题。

此外,学者们还研究了创业和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等新的战略议题。

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创新链理论、智能化战略管理和社会创新等。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理论在战后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从经验和直觉的阶段到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再到与组织学和行为学的结合,以及对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研究,战略管理理论不断更新和演进着,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战略管理方法和工具。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从第一次浪潮到第三次浪潮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和资源分配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首次出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一次浪潮:战略管理的起源和兴起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安索夫、安德鲁斯和钱德勒。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如SWOT分析、竞争优势、多元化战略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主要的是企业内部的效率和外部的环境适应性。

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以及实施这些计划的有效措施来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次浪潮:战略管理的反思和创新到了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普拉哈拉德、波特、亨利·明茨伯格等。

他们对第一次浪潮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如竞争优势的来源、产业分析和竞争战略、组织结构和战略实施等。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开始企业生态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企业在这些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

企业开始意识到,要获得长期成功,不仅需要自身的竞争地位,还需要考虑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三次浪潮:战略管理的集成和升华进入21世纪,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巴尼、戴维·贝赞可和克里斯·祖克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如企业能力、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和战略转型等。

这些理论观点将战略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企业如何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持续的成功。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更加企业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匹配和互动。

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积极塑造和影响外部环境,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的历史

战略管理理论的历史

战略管理理论的历史战略管理理论的历史引导语:下面店铺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战略管理理论的历史历程,谢谢您的阅读。

一、早期言论安索夫---最初在其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

他认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斯坦纳---在他1982年出版的《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中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

战略管理的分类1、广义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代表人物是安索夫。

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代表人物是斯坦纳。

居主流地位的是狭义的战略管理。

2、狭义战略管理观下,战略管理包括以下几点含义:战略管理是决定企业长期问题的一系列重大管理决策和行动,包括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

战略管理是企业制定长期战略和贯彻这种战略的活动。

战略管理是企业处理自身与环境关系过程中实现其愿景的管理过程。

二、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 总结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三种观点。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一种观点。

20 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二种观点。

1938 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

此外,他还提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的效率,其它的管理工作则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战略管理思想演化一览表

战略管理思想演化一览表
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的词汇,这些词汇构成了说明性学派基础的观点。但是该学派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优势劣势的评估问题、战略和结构的问题、战略的明确性和灵活性问题以及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实施问题。
计划学派
1960年代中期
H·伊格尔·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申德尔和霍夫《战略管理》(1979)
权力学派
1970年代初期
MacMillan《论战略形成:政治概念》(1978),普费弗和萨兰西克《组织的外部控制》(1978)
组织是不同的个人和利益集团的联合体,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在相互冲突的个人、集团以及联盟之间讨价还价、相互控制和折衷妥协的过程,无论是作为组织内部的过程还是作为组织外部环境中本身的行为。
该学派将战略管理完全变成了一种被动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就是企业观察了解环境并保证自己对环境的完全适应。两个组织在一个类似的环境中怎么能够成功地采用完全不同的两种战略。
结构学派
1970年代早期
普拉迪普·坎德瓦拉,亨利·明茨博格,米勒《“里卡洛斯”的悖论》(1990)
战略管理的关键就是维持稳定,或者至少大多数时候是适应性的战略变化,但会周期性的认识到转变的需要,并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的前提下管理混乱的转变过程。相应的战略制定过程也就既可以是一种概念性的设计或者正规计划,又可以是系统分析或者领导的远见,也可以是共同学习或者竞争性的权术,集中表现在个人认识、集体社会化或者是简单的对环境的反应,但每一种都有自己存在的时间和自己的内容。换句话说,这些战略形成的思想学派自身就代表了特别的结构。
战略制定是有关权力的,但它不仅仅是关于权力的问题,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还有利益共同的一面,这种共同性就表现为其它战略学派观点。
文化学派
1960年代后期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方,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企业应连续不断地注视内部及与外部的事件与趋势,以便必要时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它是研究企业如何动态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人物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的。

它分析了企业组织的优势,劣势和环境给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如何制定战略。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整套基本的思路和程序,特别是SWOT分析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战略形成的重要性。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结构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势必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尽管这一时期各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但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战略制定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和推理之上,因此其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未来环境进行可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

这一前提与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相适应。

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主观地运用该理论进行推测很难随环境变化及时地做出战略决策。

其次,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只是方向性和框架性的,SOWT法也没有给出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具体方法,因此显得有些空洞,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二、以竞争定位理论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成了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分析方法,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他认为,特定产业的竞争性质由五种力量决定: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周三多——战略管理思想史

周三多——战略管理思想史

战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大可用于国家,小可用于个人。

系统战略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出现在1960年代的美国。

战略的本质是什么?亨德森的观点:战略的本质就是维持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任何想长期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

勉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

”布鲁斯·亨德森(Bruce Henderson,1915~1992),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波士顿矩阵、经验学习曲线、三四规则理论的提出者。

波特的观点:战略是建立在独特的经营活动上的,战略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

1、战略的本质在于活动(Activities)——选择与众不同的方式来活动,或者从事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

2、战略就是创造一个唯一的、有价值的、涉及一系列不同经营活动的价值。

3、战略需要权衡,这是因为企业既要为顾客提供某些新的选择,同时又要减少某些产品或服务。

4、战略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相互契合,相互强化。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47 ~ )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哈默尔的观点:企业战略就是要从事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业务或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从事某种相同的业务。

“要在游戏中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须赶上别人。

但是我认为胜利最终属于那些有能力发明全新游戏的人。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1954~ );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被《经济学人》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他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

思想渊源:最早的战略规划思想是20世纪初的预算思想。

1950年代出现长期规划思想。

到1960年代,企业环境出现巨变,欧美国家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兴起多元化经营浪潮,企业开始不满足传统规划工具,战略规划由此而兴起。

战略管理思想的演进史

战略管理思想的演进史

(一)S-C-P与PIMS为新范式提供了可靠工具
•1. 理论假设
•产业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均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梅森(E.S.Mason):1938年在哈佛成立了一个产业组织

研究组。•贝恩来自:梅森的研究生。•波特(M.Porter)
• 他们的核心思想:企业战略必须与其环境相联系,而
•行业则是企业经营的最直接环境,每个行业的结构又决定


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
• (一)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 1. 奎因(J.B.Quinn):提出逻辑改良主义(Logic Incrementalism)

奎因认为:决策者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及未来环境变化的不

• 测性,所以他会自觉地去尝试获取环境的相关信息,他还会让 最
PPT文档演模板
战略管理思想的演进史
二、环境适应学派与逻辑改良主义
• 背景:1970年代,世界经济环境大幅变化(73年石油危机)打

破了三安范式的基石:环境可预测性。
• 产生:三安范式(战略规划学派)是以未来可预测为前提的,

1970年代以来的动荡环境动摇了企业组织对战略规划的

信仰。而以环境不确定为基础的“环境适应学派”应运


生,这一学派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即最合适的战
•奶牛:相关多元化,可能衰退则马上收缩、剥离
•瘦狗:清算、剥离、收缩
•另外还有SPACE矩阵、IE矩阵等。
PPT文档演模板
战略管理思想的演进史
(三)战略规划学派批判
•致命弱点: •①假设环境可预测:而环境是在不断变化 •②要确定明确的目标:企业往往对目标模糊化 •③注重现有资源与未来资源匹配:没有创新意 识

第二章 战略规划学派的兴衰(战略管理思想史)潘潘

第二章 战略规划学派的兴衰(战略管理思想史)潘潘

第二章战略规划学派的兴衰企业战略就是规划企业未来,是关于企业总体方向、未来发展目标、实现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政策的选择。

第一节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三安、克里斯滕森一、概念战略最基本的含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决定行动方向。

规划通常兼有两种含义:一是刻意去实现某种任务,一是指为实现某种任务把各种行动纳入某些有条理的顺序中。

前者说的是规划所包含的内容,后者说规划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

规划是制定或实施计划的过程,尤其是为一个社会或经济但愿确定目标、政策、程序的过程。

广义的规划是为实现某种目标而组织未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连续性、增值性与可变性的特征。

这个过程可以简洁地表示为目标—连续的信息—各种有关未来的比较方案的预测和模拟—评价—选择—持续的监督。

这里组织未来的核心任务就是资源配置过程,也就是资源与机遇的匹配过程。

二、内容与分类规划应被视为一种组织人类活动的自觉意识的表现。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尽可能地寻求效率。

因此规划即为实现某些目标而对资源实行最优配置的过程。

战略规划的核心也是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规划编制了一个由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

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决策与采取行动以提高其长期经营业绩的过程。

战略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战略、业务战略与功能战略。

战略规划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市场机遇与内部资源的匹配过程。

第二节战略规划的本质:资源与机会的匹配一、思想渊源与演变(一)诞生1管理复杂难题。

2、1950预测企业的销售量、成本与技术,然后开发人力、物力来实现预期的标的出入。

3、1960略。

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散就像横向兼并能够强化企业中的地位一样。

(二)安德鲁斯的匹配观它决定企业的目标、意图与任务,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政策与计划,界定企业的业务范围,决定企业的性质及要为股东、员工顾客和社区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安德鲁斯认为战略是要让企业自身的条件与所遇到的机会相适应。

基本步骤包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评估、选择与实施(实质是如何匹配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的商机)。

战略管理史

战略管理史

最后一个是“简易”。如果企业发掘到用户的需求,怎么用最简单的、最快的方法去满足用户需求。在这个方面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应该把复杂问题简化,这需要企业的流程要最短、最快地去满足客户需求。
四.企业战略形成的四个步骤:
1.明确一个机构或企业的宗旨
2.建立起若干年之后的奋斗目标
3.选择适应自己机构或企业的战略
4.制定实施战略的相应政策
五.企业应遵循的两个法则
1、遵循“N=1”法则。
所谓N=1,是指企业服务的顾客虽然可以多到数以百万计甚至数以亿计,但企业仍然应当专注于每一个顾客,因为价值是基于每一名顾客的独特的、个性化的需求与体验。这个法则明确的告诉我们,当前的竞争已经切切实实从“企业时代”走向“顾客时代”,公司应当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接近每一个客户,整个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设计和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流程设计都应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来展开和完善。因此我们公司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应不断创造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尽量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三.作者简介
周三多,男, 1933年11月7日出生,江苏宜兴人,汉族。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本科毕业。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经济系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南京大学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首任院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全国MBA入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六.企业应突出的三个重点
1、突出“强服务”。在目前各期货公司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客户对期货公司的选择。我们在市场开发中,客户问的最多的就是你们公司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虽然这个服务在这里的定义相对狭义,只是能不能给予客户好的交易指导,但深层次的理解就是对我们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公司软硬件的要求。我认为提升服务水平应从完善管理、学习培训、加强交流、增加投入等诸方面入手。从加强交流来说,目前我公司各营业部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发展不均衡,悬殊较大,制约了公司快速稳步的发展,成功营业部好的开发模式和经验公司可以经常组织交流,特别是一些营业部对行情的把握判断的前瞻性报告可以共享,提高客户的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均衡发展。另外以学习培训为例,当前为了能跟上期货业的快速发展,员工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为客户服务的水平,除了员工加强自身的学习外,公司应全面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有所选择有所重点进行培训、教育,培养人才,加强考核,以激发员工,使其尽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战略管理思想史

战略管理思想史
战略管理思想史
PPT文档演模板
2024/2/9
战略管理思想史
战略的本质 战略管理流派的演进
文章纲要
企业成长与竞争理论的变革 企业组织与领导角色的转换 中外战略思想家的学术思想
PPT文档演模板
战略管理思想史
第一篇:战略的本质
战略研究历程
战略的本质 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PPT文档演模板
战略管理思想史
战略研究历程
1960年代
战略规划理论诞生
系统战略理论的诞生
战略管理的三部开创性著作问世
钱德勒: 《战略与结构》 安索夫: 《公司战略》 安德鲁斯:《商业政策》
经验曲线等实证规律的发现
波士顿管理顾问公司的两在重大发现:
经验曲线 成长——份额矩阵
PPT文档演模板
战略管理思想史
战略研究历程
1970年代
2、按照波特的观点,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国为它选择了有吸引力的行业并在 这一行业中取得了有利的竞争地位,因此,企业的成功一方面要选择有吸引 力的行业,另一方面要通过成本领先或产品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产业组织 学派基本上都持有这一观点。
3、因果关系模糊或不可模仿理论。学习与模仿是导致企业趋同的重要原因, 由于许多成功的因素是难以说清的,即使是成功企业自身也不知自己为什么 成功,因此,不可能完全模仿。
1970s
BCG,1968 Hasspeslagh,19
82
1980s
Jensen,1985 Copeland, 1990 Schmalensee, 1985 Rumelt,1991
Porter,1987 Goold&Camp bell,1987 McKinsey, 1989
1980s 1980s

中国古代战略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战略管理思想
情报战-知己、知彼掌握先机 谋略战-欺瞒、误导、引诱以拖跨对方 组织战-精实、严密,团队整体专业素质高 组合战-动员整个市场内可以动员的行业资
源,以高科技或双方共同利益为联盟的联合 商业舰队联合
32
政治作战
政策战 情报战
地位战 谋略战
组织战
媒体战
33
第三章:现代商战战略及 心理应用
谋略性
23
*现代不对称商战
而其不对称 的要诀,则 在于『谋略』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不对称战应该是:植基于『化弱为强』,亦即是『集 中我之优势,打击敌之弱点』
现代商场的不对称竞争战略主要以:
在管理技术方面:以传统挑战先进。 在产品方面:以小品牌挑战大品牌 在渠道市场方面:以单一终端挑战对方联合舰队 在人员方面:经验型挑战科班型。 在战术方面:以自己的强项挑战对手的强项。
30
现代商业信息战中缺少谋略行为
谋略手段:对竞争对手上述行动的拦截、 干扰、破坏和反利用等战略战术;以及 对抗反竞争情报战的离间策略等对抗措 施等。
精品资料网()
31
商战之政治战 整体缺少对心 理战的使用攻 心、夺气,瓦
地方政策战-全程、全面主导战略的规解划整体设 计
诸葛亮城头抚琴吓退司马雄兵 草船借得十万雕翎箭 张飞长板坡喝退曹操百万兵
反间计:
蒋干盗书,曹操错杀蔡瑁张允
11
<左传>中以弱胜强著名战役,多利用人心为谋略思想;
利用心理经典战役:直面情况下
长勺之战
两军交战智者胜
人心管 理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
29
信息战中的具体谋略措施
效果: 利用对竞争对手的局部进行, 权利进攻,导致对方的优势区域市场内 遭遇,以达到极精确的破坏性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