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通假字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答案: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必修一至五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梨树。
)《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
必修上下册中的通假字 高三语文
必修上下册中的通假字必修上册1.輮以为轮: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2.虽有槁暴:有同“又”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见识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同“性”,天性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8.山川相缪:缪同“缭”,盘绕、围绕9.须臾成五采:采同“彩”10.多平方,少圜:圜同“圆”必修下册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无以也:后一个以同“已”,止的意思2.鼓瑟希,铿尔:希同“稀”,稀疏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4.王说:说同“悦”,高兴5.为长者折枝:枝同“肢”,肢体6.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7.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采同“彩”8.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同“途“,道路10.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12.砉然向然:向同“响“13.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14.批大郤导大窾:郤同“隙’,空隙15.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16.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17.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
内同”纳“,接纳。
18.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1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2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2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同“勠“22.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怨2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三:玦同“决“24.遂散六国之从:从同“纵“25.河海不择细流:择同“释’,舍弃26.藉寇兵而赍盗粮:藉同“借”27.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同“够”28.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同“廿”29.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30.翼日进宰:翼同“翌”31.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同“震”,威吓32.不复一一自辨:辨同“辨”,分辩33.暴霜露,斩荆棘:暴同“曝”。
通假字 必修一到五
通假字总结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⑤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⑧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⑨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
⑫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诗经·氓》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⑪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⑫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⑬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⑭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⑮契阔谈 :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⑯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⑱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必修三《蜀道难》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莩:通“殍”,饿死的人。
《劝学》⑤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弯曲。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它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
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苏教版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通假字整理汇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通假字整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12.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13.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14.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酒杯。
)15.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同“搢”,插)16.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17.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见”同“现”)18.主辱,臣死有余僇(“僇”同“戮”,罪)19.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同“又”)20.独五人之皦皦(“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21.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钱财)22.颜色不少变(“少”同“稍”,稍微)23.离骚(“离”同“罹”,遭遇)24.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给)25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26.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27.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了)28.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29.夫晋,何厌之有(“厌”同“餍”,满足)30.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31.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3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质”同“锧”,承斧的砧板)3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34.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35.召有司案图(“案”同“按”)3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37.设九宾于廷(“宾”同“傧”)3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穆”)3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40.请奏盆缻秦王(“缻”同“缶”)4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42.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内”同“纳”,纳入)43.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44.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毫毛,此处作丝毫)4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4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上或尽早)47.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隙)48.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4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同“骖”)50.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51.沛公不胜桮杓(“桮杓”通“杯杓”,酒杯和勺子)5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辨别)5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同“滋”,更加)54.无乃尔是过与?是谁知过与?(“与”同“欤”)5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5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路途;“莩”同“殍”)57.王无罪岁(“无”同“毋”,不要)58.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唱”同“倡”)59.青雀黄龙之轴(“轴”同“舳”,船尾架舵的地方,这里代指船)60.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61.夙遭闵凶(“闵”通“悯”,忧伤)6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63.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64.四十有四(“有”通“又”)65.而母立于兹(“而”通“尔”)66.其次诎体受辱(“诎”同“屈”,弯曲)67.其次关木索(“关”同“贯”,套上)68.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69.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70.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7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总结
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二、古今异义1.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3.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4.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5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如:蟹六跪而二螯6.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二)动词的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2.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3.形容词的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四、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四)省略句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五)固定用法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必修1-5通假古今异义
必修1-5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今日往而不反,竖子也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秦王还柱而走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置之坐上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岂不日戒,猃狁孔棘偭规矩而改错何方圜之能周兮延伫乎吾将反进不入兮以离尤芳菲菲其弥章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蒲苇纫如丝契阔谈讌悟言一室之内虽趣舍万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举酒属客长乐王回深父所守或匪亲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君子生非异也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约从离衡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始皇既没制其弊威振四海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一尊还酹江月可予不拜送书于庭召有司案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毕今日之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将入北冥有鱼三餐而反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辱之境所赖君子见机而征一国者而御六气之辩俨骖騑于上路云销雨霁夙遭闵凶零丁孤苦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常在床蓐1卒起不意忳郁邑余侘傺兮必修1-5古今异义词:幼稚盈室古义:今义:尝从人事古义:今义:于时风波未静古义:今义: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实迷途其未远:古义:今义:俨骖騑于上路:古义:今义:阮籍猖狂:古义:今义: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腹犹果然:古义:今义:野马也,尘埃也:古义:今义: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九岁不行:古义:今义: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臣之辛苦:古义:今义: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今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今义:至于成立:古义:今义:抟扶摇羊角而上者:古义:今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今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今义:蟪蛄不知春秋:古义:今义: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神人无功:古义:今义:圣人无名古义:今义:千里逢迎:古义:今义:既窈窕以寻壑:古义:今义:回首向来萧瑟处:古义:今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今义: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今义:相如前进缶古义:今义:宣言曰:古义:今义: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今义: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今义: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绝不饮食:古义:今义:虚心欲相待:古义:今义: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2兄弟亲近古义:今义: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寻其方面:古义:今义:从容淡静古义:今义:不好交接俗人古义:今义: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覆盖周密无际古义:今义:古义:今义:上下肃然古义:今义:衡下车古义:今义: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古义:今义:五十者可以衣帛古义:今义:然而不王者古义:今义:流血漂橹古义:今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今之众人古义:今义: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好古文古义:今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古义:今义: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义:今义: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今义: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列坐其次古义:今义:所以游目骋怀古义:今义: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古义:今义:亦半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今义:白露横江古义:今义: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不知东方之既白古义:今义: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今义: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今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古义:今义:古义:今义:汝岂得自由:古义:今义:处分适兄意:古义:今义:可怜体无比:古义:今义:本自无教训:古义:今义:何乃太区区:古义:今义:仰天太息流涕古义:今义: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终已不顾古义:今义:左右乃曰古义:今义: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今义:断其左股古义:今义:事所以不成者,乃欲生劫之古义:今义: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怖古义:今义:环柱而走古义:今义:北蛮夷之鄙人古义:今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今义:诸郎中执兵古义:今义:仆所以留者古义:今义:约为婚姻古义:今义:亡去不义古义:今义:亚父南向坐古义:今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而听细说古义:今义:鸡鸣入机织古义:今义:卿可去成婚古义:今义:共事二三年古义:今义:自可断来信古义:今义:多谢后世人古义:今义:复为慷慨羽声古义:今义:4。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虚词汇总
秽清单一苏教版必修一《劝学(节选)》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鞣以为轮(“鞣”同“燥”,以火烘木)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再一次;“暴晒干)3坝Ⅱ知明而行元过矣(“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二、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丽日参省乎已(名词作状语,每日)2.非利足也(形容词作动词,跑得快)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作动词,游、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三、古今异义1.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
今义:绳子。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3.金石可镂古义:金属的通称。
今义:黄金。
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
5.蟹六跪而二螫古义:脚。
今义:下跪。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某人或者某事物上。
四、一词多义1.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以为妙绝(到了极点)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佛印绝类弥勒(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2.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壮健,强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自强步,13三四里(勉强)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4.望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识(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6.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汉室可兴也(兴盛)7.学学不可以已(名词,学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8.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功)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功劳)9.故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职知故犯(故意)温故而知新(原来的东西)五、虚词积累1.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君子博学丽日参省乎已(表递进)锲而舍之(表承接)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吾尝终日丽思矣(表修饰)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登高而招(表承接)3.者有蒋氏者(表停顿,无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人)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_以有先生也(……的原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表判断)六、特殊旬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句)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旬)4.鞣以(之)为轮(省略句)《师说》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二、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意动,以……为师)2.圣人之所以为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3.则耻师焉(意动,认为……是可耻的)4.孑L子师郯子(意动,把……当做老师)5.而耻学于师(意动,认为……是可耻的)6.不耻相师(意动,以……为耻)三、古今异义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必修上下册中的通假字 高三语文
必修上下册中的通假字必修上册1.輮以为轮: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2.虽有槁暴:有同“又”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见识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同“性”,天性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8.山川相缪:缪同“缭”,盘绕、围绕9.须臾成五采:采同“彩”10.多平方,少圜:圜同“圆”必修下册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无以也:后一个以同“已”,止的意思2.鼓瑟希,铿尔:希同“稀”,稀疏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4.王说:说同“悦”,高兴5.为长者折枝:枝同“肢”,肢体6.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7.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采同“彩”8.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同“途“,道路10.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12.砉然向然:向同“响“13.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14.批大郤导大窾:郤同“隙’,空隙15.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16.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17.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
内同”纳“,接纳。
18.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1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2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2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同“勠“22.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怨2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三:玦同“决“24.遂散六国之从:从同“纵“25.河海不择细流:择同“释’,舍弃26.藉寇兵而赍盗粮:藉同“借”27.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同“够”28.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同“廿”29.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30.翼日进宰:翼同“翌”31.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同“震”,威吓32.不复一一自辨:辨同“辨”,分辩33.暴霜露,斩荆棘:暴同“曝”。
语文必修1-必修5通假字(课堂)_2022年学习资料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35、于嗟鸠兮。-是,通“吁”,叹-·36、犹可说 。-》:通“脱”,解脱。-·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38、岁亦莫止-莫,通“暮”-·39、 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40、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棘通“急”,紧
《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④组、忳郁邑余侘傺兮。-郭邑,通“郁悒”,忧愁苦-42、 方圜之能周兮。1-圜,通“圆”,圆-43、芳菲菲其弥章。-輩通“彰”,明-44、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 遣-《孔雀东南飞(并序)-》受-·45、终老不复取-取通“娶”,迎接女子过门成-·46、箱帘六七十-亲離通 奁”,-梳妆匣子。-·47、虽与府吏要-要通“邀”,邀请。-·48、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而结实。49、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50、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趋向,取-《赤壁赋》 5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54、举酒属客-属通“嘿”,秀人饮酒-《游褒禅山记》-55、长乐王回 父-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5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花-5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劝学》-59、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60、有槁暴精通“又”,再-61、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参通叁,多次-6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6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氧性”,-资质,禀赋。
《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弃”,-收藏-7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76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7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78、请毕今 之罐。(驩,通“欢”,欢乐。)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必修科目,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
在这些科目中,有些字词的写法容易混淆,我们称之为“通假字”。
下面将分别从高中必修一到五的科目中,总结一些常见的通假字,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科目的知识。
一、语文1. 诗词中的“若”与“弱”在古代诗词中,经常会出现“若”和“弱”两个字,它们的写法相似,但意义不同。
例如:“若即若离”表示关系纠缠不清,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则是形容感情淡薄。
因此在阅读和写作时,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
2. 论述中的“论”与“轮”在写作议论文或论述时,经常会使用到“论”和“轮”这两个字。
例如:“论证”和“轮流”。
它们的写法相近,但含义完全不同,容易引起歧义。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字词,以避免造成误解。
二、数学1. 几何中的“圆”与“园”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圆”和“园”这两个词,它们的写法相似,但含义不同。
例如,“圆”是指由一组等距离的点构成的集合,而“园”则是指花园或公园等场所。
因此,我们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以确保准确理解和应用。
2. 代数中的“式”与“事”在代数学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式”和“事”这两个字。
例如,“方程式”和“事件”。
虽然它们的发音相似,但意义完全不同。
因此,在代数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字词,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英语1. 词汇中的“知”与“智”在学习英语词汇时,经常会遇到“知”和“智”这两个字。
例如,“knowledge”和“wisdom”。
它们的写法相似,但含义不同。
其中,“知”表示了解和掌握某种信息的能力,而“智”则表示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英语词汇时,我们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以确保正确理解和运用。
2. 语法中的“实”与“识”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实”和“识”这两个字。
例如,“实词”和“虚词”。
它们的写法相近,但含义不同。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摘要:一、引言二、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1.通假字的定义2.必修一到五通假字的分类三、具体通假字举例1.必修一通假字2.必修二通假字3.必修三通假字4.必修四通假字5.必修五通假字四、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五、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正文:【引言】通假字是汉字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涉及到音、形、义三个方面。
在我国的汉字教学中,通假字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必修一到五中的通假字进行汇总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相同或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但意义不同的字。
在高中必修一到五的教材中,通假字的出现频率较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同音通假:如“辨”与“辩”,“盖”与“盍”等;2.近音通假:如“者”与“诸”,“得”与“德”等;3.形近通假:如“戍”与“戊”,“鸟”与“隹”等;4.义近通假:如“说”与“悦”,“知”与“智”等。
【具体通假字举例】【必修一通假字】1.“给”与“帴”:如《荆轲刺秦王》中的“给其所需”。
2.“倍”与“背”:如《陈情表》中的“倍道而行”。
【必修二通假字】1.“祇”与“只”:如《庐山谣》中的“祇树”。
2.“以”与“已”:如《逍遥游》中的“以游无穷”。
【必修三通假字】1.“谢”与“榭”: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谢公宿处”。
2.“缆”与“揽”:如《满江红》中的“缆船”。
【必修四通假字】1.“陡”与“徒”:如《登高》中的“陡峭”。
2.“秋”与“愁”:如《秋浦歌》中的“愁肠”。
【必修五通假字】1.“历”与“雳”:如《赤壁赋》中的“历历可数”。
2.“稍”与“梢”:如《水调歌头》中的“稍逊一筹”。
【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通假字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原意,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1.系统学习: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系统地学习通假字的定义、分类和具体例子;2.归纳总结:将所学过的通假字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实践应用:在阅读和写作中,注意观察通假字的使用,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通假字汇编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必修一以为轮(“ ”同“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天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没有。
)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的意思。
)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
)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必修二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必修三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同“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同“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同“戮”,罪。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钱财。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
)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不”同“否”,不给。
)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案”同“按”,查明。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宾”同“傧”,傧相。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缻”同“缶”,瓦器。
)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守;“内”同“纳”,接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野兽身上的细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一点。
一、语文必修1-必修5通假字..教学文案
面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同“趋”,趋向,取
《赤 壁 赋》
向
5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
54、举酒属客
乘
属通“嘱”,劝人饮酒
《游褒禅山记》
55、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5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
5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要颁,通“斑”,花
• 86、而征一国 “而”通“能” ,才 • 87、御六气之辩能 “辩”通“变”
• 《陈情表》
• 88、夙遭闵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 丧)
• 89、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
子)
• 90、常在床蓐 (蓐通“褥”,垫子)
• 91、四十有四 (有通“又”)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45、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迎接女子过门成 • 46、箱帘六七十 亲帘。通“奁”,梳妆匣子。
• 47、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邀请。
• 48、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而结实。
• 49、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
• 50、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请。 倍,通“背”,违背,背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叛 蚤,通“早”。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
点 郤,通“隙”,嫌怨,隔
32、因击沛公于坐
坐阂,。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
样。
• 必修二
• 《诗经两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通假字整理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
12.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
13.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
14.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酒杯。
)
15.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同“搢”,插)
16.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17.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见”同“现”)
18.主辱,臣死有余僇(“僇”同“戮”,罪)
19.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同“又”)
20.独五人之皦皦(“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21.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钱财)
22.颜色不少变(“少”同“稍”,稍微)
23.离骚(“离”同“罹”,遭遇)
24.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给)
25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
26.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
27.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了)
28.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29.夫晋,何厌之有(“厌”同“餍”,满足)
30.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31.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3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3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
34.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35.召有司案图(“案”同“按”)
3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
37.设九宾于廷(“宾”同“傧”)
3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穆”)
3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40.请奏盆缻秦王(“缻”同“缶”)
4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
42.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内”同“纳”,纳入)
43.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44.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毫毛,此处作丝毫)
4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
4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上或尽早)
47.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隙)
48.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4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同“骖”)
50.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
51.沛公不胜桮杓(“桮杓”通“杯杓”,酒杯和勺子)
5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辨别)
5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同“滋”,更加)
54.无乃尔是过与?是谁知过与?(“与”同“欤”)
5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5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路途;“莩”同“殍”)
57.王无罪岁(“无”同“毋”,不要)
58.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唱”同“倡”)
59.青雀黄龙之轴(“轴”同“舳”,船尾架舵的地方,这里代指船)
60.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61.夙遭闵凶(“闵”通“悯”,忧伤)
6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63.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64.四十有四(“有”通“又”)
65.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66.其次诎体受辱(“诎”同“屈”,弯曲)
67.其次关木索(“关”同“贯”,套上)
68.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
69.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70.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7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
7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
73.思垂空文以自(“见”,通“现”。
)
7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
75.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债”)
76.渔父(“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77.而御六气之辩(“辩”同“变”,变化)
78.其翼若垂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79.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80.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8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82.知效一官(“知”通“智”,才智)
83.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同“繇”,喜)
84.辩乎荣辱之境(“辩”通“辨”,区别)
85. 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同“返”)
86. 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
87. 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
88.趣舍万殊(“趣”通“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