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课堂上如何应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课堂中如何应变

湖南省龙山县茨岩小学田万庚课堂应变是指在课堂教学法进程中,及时、正确、有效地处理学生的接受障碍和偶发事件的能力,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的矛盾的特殊的教学能力,是教育机智的体现。由于小学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稚、天性活泼的少年儿童,所以,尽管教师在备课中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但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始料未及的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接受障

碍和偶发事件出现后,教师如能及时、正确、有效地加以引导和处理,不仅可以使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且可以使其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

一、出现接受障碍进善应变

接受障碍一般因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当、讲授不透和学生自欺欺人知识水平的局限等引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用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提问只有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设计远离学生的“发展区”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答非所问或无言以对,使教与学陷入尴尬境地。不会应变的教师或许会大骂学生“不动脑筋”,或许会自己把答案和盘托出进行“填鸭”,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发展。而善于应变的教师则不同,他会“灵机一动”,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把难题分成若干小问题,为学生设台阶,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一位教师在教《晏子使楚》的“进城门”这个故事时,为了让学

生理解晏子反驳楚王是用了推理的方法,提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办法好在哪里?”但学生答“聪明,有才干”之类的话,有的面逞难色,课堂沉闷,教师洞察了学生的反应后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这样的变化:晏子是怎样一步步地反驳楚王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晏子的语言(先说是狗洞,再推出访问狗国才进狗洞,再反问楚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了晏子是用层层推理的办法反驳楚王。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或教师直接讲述予以解答。但有时候学生的提问会使师生在课堂都无法解决。一个教师教《蝙蝠和雷达》,当学生了解了蝙蝠夜间飞行探路的工具不是眼,而是嘴和耳时,学生提出疑问:蝙蝠的眼睛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心里一怔说:“XX同学真会动脑筋,提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下课后,我们去读《十万个为什么》找到答案好吗?”教师的这一应变至少有三个优点:一是面对学生的“发难”不是呵斥,而是赞扬,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二是当教师被问住时,不是以“这都不懂”等虚辞遮掩过去,而是说“连老师都没想到”,这句话既含有赞扬学生的意思又表达了老师的谦逊诚恳的态度;三是把课内阅读伸延到课外,并为课外阅读确定了目标。

二、遇到偶发事件时巧引导

小学教学中偶发事件主要为自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和自然环境。偶发事件使学生的注意分散,使教师的情绪受干扰。如果教师因偶发

事件的干扰而恼怒,便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紧张,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所以,偶发事件一旦出现,教师应保持理智,处变不惊,并机敏地进行引导。一位教师在教生字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因操作不当,突然一张生字卡片掉了下来,课堂上出现了小小的骚动,这时教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问:刚才掉下去的是什么字?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齐答道:是“真”字!又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呀?学生举手如林,有的说:“真”字上面是“十”,下面是“具”,有的说:“真”字上面是“直”,下面是“八”。这位教师将偶发事件与教学内容巧妙、自然地相互“变通”,使学生本来已经分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一“变通”还起到了奇妙的组织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堂上经常出现个别同学玩小动作讲小话等现象。出现这些情况后,如果教师中断讲课,点名道姓地去批评,就会使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分散,给课堂教学造成更大的损失。特别是讲至课文的高潮处,教师声情并茂时,出现了恶作剧,教师更不应根据课堂态势巧妙、恰当地相机诱导,随机应变。一位教师教《狼牙山五壮士》,文中有这样几句:“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这几句话写壮士们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的主力,果断地作出牺牲自己,把敌人引向绝路的决定。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斩钉截铁”一词,设问:班长为什么不说“我们走”或“我们向莲花瓣走”而只说了一个字——“走!”学生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当老师点了一个同学后,

这个同学站起来却说:“老师,他在后面踢我。”后面那位马上站起来说:“我没踢!”这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这件事上,时而看老师,时而看这两名“肇事者”,等待一场重大的裁决。怎么办?只见教师皱起眉头,凝视两位同学,深思片刻后严厉地吐出两个字:“坐下!”然后再平静地扫视了全休一眼,问:刚才老师说“坐下!”的语气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生答:斩钉截铁。又问:老师为什么不说“XX坐下”?“坐下”和“XX坐下”有什么区别?生说:只说“坐下”,语气果断严厉。师:那么,课文中的“走”和“我们走”有什么区别?不到两分钟,风波平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引到课文中来。

如果这位教师当即大发雷霆,原来创设的教学情境会荡然无存,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对这一偶发事件的处理是成功的。首先是表情、动作等态势语的运用,无声胜有声,教师树立了教师的威信,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坐下”二字的情境分析,既包含了对学生的批评,又巧妙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学习。

总而言之,课堂应变需要教师围绕课堂、围绕学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这样,教师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才能心领神会,教学效果才会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