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语文教育难以突破瓶颈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百年语文教育难以突破的瓶颈【摘要】语文学科百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如果从“史”的角度进行反思,我们仍然会发现语文教学质量差和效率低,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生的语文水平低;教学不得法,形式主义严重;忽视文学教育;应试教育影响深广,考试方法不当等等【关键词】语文教育;瓶颈

【中图分类号】tu41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441-01

语文学科百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如果从“史”的角度进行反思,我们仍然会发现语文教学质量差和效率低,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生的语文水平低;教学不得法,形式主义严重;忽视文学教育;应试教育影响深广,考试方法不当等等[1]。关键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语文教育改革在“轰轰烈烈”之中更需要我们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反思。

一、有用与无用

从“有下笔千言,而不能作记事文与寻常之家信”[2]的质疑,到语文教育存在严重的“少、慢、差、废”的“咄咄怪事”[3],再到“语文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境地”的《金山宣言》[4],“语文无用”成了长久以来对人们对语文教育进行批评的核心。我们一

方面追求“文学教育就应该唤起人的这样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却是“高中毕业了,大学毕业了,搞贸易不会写商品说明书,不会写广告词;当干部不会写公文;搞科技的写不出实验报告、设计说明;当医护人员写不好病历,写不好值班报告,……这样的青年比比皆是”……如何理解和处理好“有用”和“无用”之间的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是语文教育改革能否从根本突破的前提。这些问题说不清楚,就无法真正从“无用”跨向“有用”。

二、人文与工具

随着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定性,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终于告一段落。但教育者随之而来的困惑却是两者在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统一?

一方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7]另一方面,却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各种考试;一方面是““有一个全国通用的句式,通用于每一篇作品:本文通过什么什么,叙述了什么什么,表达了什么什么,反映了什么什么,完了”,[8]另一方面,却是很多学生高中都毕业了,中心都归纳不准确……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没有因为两者简单字面上的统一而消失,相反,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表面统一背后深层次上难以解决的矛盾,是实践中更多难以解决的困惑。

三、课内与课外

“如何协调好课内与课外关系”的话题也是老生常谈了。对此问题,叶圣陶先生的“课文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应该说一直以来是作为经典回答的。问题在于,我们通过这个例子要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呢?如何“教”才能达到“不教”呢?如何通过课内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同步提高呢?笔者在调研时,经常可以听到“课内内容的不考,课外又不知道考什么,所以语文不学也行”之类的“高见”。也难怪,“大语文”的生命力在“大”中得以彰显,同时也在“大”中让很多老师无所适从。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应该是自然生成的,不能简单将二者等同起来。“生活即语文”将语文泛化了,“语文即生活”又抹杀了语文和生活之间的界限。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处理不好,语文教育很可能就会失去属于自己的教育范畴,导致劳而无功。

四、阅读与写作

阅读和写作教学常常会处于尴尬的境地。我们提倡学生多看书,多积累,但学生的作文却只能写所谓的“真情实感”;我们强调“作文必须老实,又必须说得明白,写得明白,如果说虚假的话,写违心之论,那是不道德”,但学生说了真话,很多老师又觉得太俗太假;大家明明都已认识到作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感情,造成学生自己真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他却能说得出来,甚至可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却还要在课

堂上把大量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说这些不想说却必须说的话。有的学生读书并不少,但每到写作时却总是没写的;明明学了好多年的精讲课文,但对作文水平的提高好像没太大用处。如此的作文教学,严重脱离生活、脱离阅读和积累,是难以从根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

五、能力与考试

如何既能培养语文能力,又能提高考试成绩,这是长久以来困惑语文教育者的难题。“切忌为迎合‘考试’而使学生扭曲自己,掩饰真情,拔高认识,人云亦云,出现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假大空’文章。”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这样的作文真能迎合考试,能打高分,谁敢不这样教,谁敢不这么写呢?“我们写作文,不能写心里话。……我们从高二开始,一周写两篇作文,每天还得写一个提纲,议论文就是例证、引证、对比论证、归纳等套路。训练到后来,我们可以不管拿到什么题目,像《实事求是》、《俭以养德》什么的,没有心里话,照着套路,埋头就做。什么灵感和激情都没有了。”就是这种害人不浅的作文教学方式,至今却仍是很多学校的“高分法宝”。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作文表达的模式化;虚构生活的作文法;为作文而模拟生活的方法;作文如同解应用题”这些存在已久的教学方式中,是否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百年以来一直困惑着我们的语文教育者。人们一直在努力从不同角度进行尝试,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设想通过引进很多的新理念来寻求自身的发展。但从实践角度冷

静分析,我们会发现大量的工作都收效甚微,很多根本性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困惑我们已久的难题依然在新时期存在。许多语文课堂依然在“盲目”和“麻木”中继续着。

参考文献:

[1]江明.问题与对策——也谈中国语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

[2]沈颐.论小学校之教授国文,教育杂志[j].第1卷第1号.

[3]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n].人民日

报,1978-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