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 作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那么,今年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预测,即使有变化也不会很大。当然,我们还是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为上策。
1、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一、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查。估计高考命题组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材。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只要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理由有二: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
二、考纲中关于作文的基础等级有“符合文体要求”的明确规定。三、学生进入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首先安排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础等级的训练,然后进行不限文体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4、关于作文的训练次数与训练体系的问题。一般学校高三都有月考,月考时有作文。因此我们将平时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总共安排10次,加上月考作文接近20次写作训练,并将考纲要求及各项训练点穿插到这10次指导与训练中,这样可以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化认识,掌握要诀,提高能力。
训练体系安排如下:
次序体裁训练点要求
1 议论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2 议论文议论文结构掌握议论文的各种结构方式,使结构完整。
3 议论文论证的方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议论文内容充实。
4 记叙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5 记叙文构思与表达学会选材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充实内容。
6 (不限) 深刻透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预感事物发展趋向。
7 (不限) 生动形象学会运用各种手法使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8 (不限) 有文采学会运用修辞使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9 (不限) 有创新学会命题创新、立意创新、题材创新。
10 (不限) 有创新学会体裁创新、手法创新。
第二编作文指导与训练
第一次作文·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
[训练目标]
学会审题与立意,使议论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
根据考纲,基础等级的一至三条要求是: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条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因此第一次议论文作文我们要求在这三点上要达标。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题意,“符合文体”与“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难达到的。关键是审准题意,确立正确的中心论点。
先谈确立论点的一般要求。首先,确立论点要准确。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是没有求实作风的表现。例如根据作文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立论,如果针对领导者用人求全责备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人无完人,用人要用其所长”;如果针对歧视犯错误同学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完人),我们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如果针对有的人获得成功就骄傲自满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有了成绩也不要骄傲自满”。反之,如果不这样针对某类具体现象发议论,只是用举例、引用、比喻等方法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正确性,而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属于“无的放矢”。
再根据材料或话题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前面所说的“准、实”之外,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下面举例说明:
1、要“全”不要“漏”。例如有道作文题是:请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 2000年的高考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话题作文,有个考生将话题限制为“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并巧妙地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四种形式来说明人们应该如何回答人生答卷。他用选择题说明我们要面对人生的大是大非问题时要作出正确的选择;用填空题说明在人生的填空题上,我们要填充适合自己的知识;用判断题说明对他人和各种社会现象给出自己的判断,即使可能会有所损失,也要敢于坚持自我;用问答题说明我们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最后照应话题并启示读者:“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采,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