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治论文

合集下载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中医诊疗方法、中药和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同时介绍了针灸治疗的疗效研究。

最后通过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现代临床案例分析展示了中医治疗的实际效果。

结论部分展望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式,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现代临床研究、病因病机、诊疗方法、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临床应用、疗效研究、案例分析、展望。

1. 引言1.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胃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

近年来,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脾胃失调、气滞、湿浊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通过调理脾胃、疏通气机、祛除湿浊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针灸治疗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中医现代临床研究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临床案例的回顾分析,进一步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病机不明确。

根据中医理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其功能失调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劳伤脾、寒湿困脾等。

在情志失调的情况下,情绪不稳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

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

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 ,fd)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在2008年-2010年收治的98例被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多潘立酮2片/次,3次/d,上腹有明显疼痛者加服法莫替丁20mg/次,1次/d,伴有头痛者可加服尼莫地平30mg/次,1次/d,伴有焦虑、忧郁、失眠者睡前口服安定1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中医辩证以临床症状分为脾胃气滞证、肝胃不和证与湿热蕴结证分别采取治疗方法;最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和分析。

结果治疗组49例显效率73.5%(36/49),有效率22.4%(11/49),无效率4.1%(2/49),整体有效率为95.9%(47/49);对照组49例显效率57.2%(28/49),有效率26.5%(13/49),无效率16.3%(8/49),整体有效率为83.7%(41/49);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都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相对于单一西药治疗能性消化不良(fd)来讲,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14-01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恶性肿瘤、胰腺或胆道疾患等的一组临床综合症[1]。

它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

我院在2008年-2010年收治的98例被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其中49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在2008年-2010年收治的98例被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论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论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71-02【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40例,其中,男72例,女68例,年龄17~58岁,平均36.9岁;临床症状为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均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2周内病情有明显缓解,2~8周均痊愈;对照组患者3~9周痊愈。

结论:中医认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要在脾胃失健或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治疗,再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个病个治的原则,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进行治疗。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与器质性疾病无关的一组症候群,与进食有关,限于上消化道,包括餐后腹胀、腹饱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及反胃等,fd患者通常仅仅表现在其中一些症状,部分伴睡眠不佳、焦虑、忧郁等。

f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认为与胃肠运动功能有重要关系,胃肠运动功能的调节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胃肠神经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自主神经系统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当一部分fd患者是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0年9月本院门诊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且资料较完整的fd患者140例,其中男72例,女68例;年龄17~58岁,平均36.9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等引起的心理问题以及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观察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

方法治疗组患者72例,采用中药治疗: 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6g,砂仁10g,炙甘草6g),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随症加减,每日1剂,煎汁分2次于早晚餐前30分钟口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饱胀、早饱、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气虚、脏腑失调、气机郁滞等病理机制所致,因此常常通过调理脾胃、调畅气机来治疗。

近年来,中医现代临床研究逐渐兴起,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现代临床研究的整理和总结,探讨其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诊疗现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诊疗主要是从脾胃气虚、气机不畅、湿热蕴结、肝郁脾虚等病机着手,通过益气健脾、调理气机、清热利湿、疏肝健脾等治疗原则来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艾灸疗法等。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化,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疗效不稳定、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

如何提高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方法随着中医现代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方法。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

临床研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临床试验、系统评价和药效学研究等方法,评估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

基础研究是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方面开展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和治疗机理研究,为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科学依据。

转化医学研究是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的研究方法,通过转化医学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医现代临床研究的发展。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进展随着中医现代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和完善。

一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一定的疗效,如柴胡疏肝散结合胆汁酸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一些基础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运动、改善脾胃功能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临床上消化不良是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集中在上腹部正中或其周围区域的疼痛或不适感。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餐后加重,上腹饱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和反酸等,病程超过4周以上。

1临床资料选取门诊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8例,男性49例,女3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是腹胀,80%~90%患者有餐后饱胀的感觉,其次为上腹痛,以及烧心、反酸、嗳气和恶心、呕吐等。

经常规检查,为排除器质性疾病,应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沉,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必要时测定相应的肿瘤标志物。

胃镜可直接发现有无糜烂、溃疡、肿瘤,并可做病理活检,必要时可行上腹部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胆汁反流监测。

2治疗方法由于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很高,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系多因性的,故临床治疗强调综合性、个体化对症处理,而且由于缺乏客观的判定疗效的标准,因此对其治疗的选择多为经验性治疗与辅助检查相结合,并无某种特效疗法。

2.1一般治疗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应予必要的有关知识教育,告知该病属功能性,并无大碍,虽有诸多不适,但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紧张和急躁,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调整生活方式,部分轻症患者可获得缓解。

无特殊食谱,避免食用会透发症状的食物,忌浓茶、酒、浓咖啡及辛辣食品,如患者诉说对某些食物不能耐受,应予避免。

饮食以刺激性小,少油腻,易消化为宜。

可根据患者的喜好,指导患者选择食物,但必须保证营养。

保障足够的睡眠,以及慎重用药如非甾体类消炎药等是必要的,可使症状明显缓解。

安慰患者消除紧张状态和对疾病的疑虑。

由于患者常夸大其疾病的严重性,应耐心解释说服,使之建立起对医疗的信心。

仔细询问有关精神创伤或引起生活、工作的紧张因素,帮助患者分析可能的发病原因,予以开导、启发、精神支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胀气、烧心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不会导致明显的结构性病变,但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之一。

在西医学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如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等。

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仅费用较高,而且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

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疗法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调理气血,通过中草药、针灸等方法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已经展开了多项临床研究。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以及与西医结合治疗的进展,为进一步推广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腹胀、腹痛、胃胀气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具有积极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机制及疗效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原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探讨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现代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也将探讨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

通过本研究,旨在推动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选择和方案。

1.3 研究意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且困扰人群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600例的临床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600例的临床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600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0例,进行合理药物治疗,并配合心理疏导和生活饮食指导。

结果: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治愈520例,由往年统计的69.8%上升到现在的86.6%,好转58例(9.6%),未愈42例(7%)。

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应重视精神心理治疗,普及健康知识以解除患者焦虑心理,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指导临床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迄今尚无肯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1]。

患者表现的症状轻重不一,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研究表明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应激与此病患者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已经占消化科患者的50%~60%,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0例,均符合罗马Ⅱ标准中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2]。

其中男280例,女320例;年龄15~78岁,平均45.5岁;病程0.5~4年。

表现为餐后不适综合征380例,表现为上腹疼痛综合征220例,胃镜检查均未发现胃黏膜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幽门螺杆菌试验阳性253例。

方法:①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上腹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选用抑酸药物(奥米拉唑或兰索拉唑)+胃黏膜保护剂(次枸椽酸铋盐或麦滋林-S),幽门螺杆菌感染口服奥美拉唑20mg/日,进行治疗,发现Hp根除组可显著改善FD症状[3]。

促动力药物选用莫沙必利,0.3mg/kg口服,3次/日或多潘立酮。

伴有焦虑、忧郁、失眠症状患者予安定或多虑平口服,疗程2~6周。

②心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不明,发病诱因很多,很多报道其发病与心理精神紧张有关。

精神社会因素一直被认为与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密切关系[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腹胀、食欲不振、食后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失调,气机不畅,湿浊内生等原因所致。

而近年来,中医现代临床研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现代临床研究的角度来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现状与前景。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胃失调,气机不畅,湿浊内生等原因所致。

在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消化功能减退,进而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湿浊内生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病因,湿浊内生是指脾胃功能失调,湿浊内生,阻滞气机,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疏通气机,祛除湿浊。

二、中医现代临床研究的治疗进展1. 中医药调理脾胃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手段是调理脾胃功能。

目前,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健脾益胃、理气和胃、祛湿化痰等功效的中药。

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方剂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还有一些中药能够调理气机、祛除湿浊,如半夏泻心汤、藿香正气水等方剂,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胃胀腹痛、纳差泄泻等症状的患者效果显著。

2. 针灸疏通气机针灸疏通气机是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对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穴位辨证施灸、毫针刺激、穴位贴压等手法可以调和气机,促进脾胃功能,缓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尤其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焦虑、抑郁等情志失调的患者中,针灸疗法更具疗效。

3. 推拿按摩排除湿浊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手法,其通过按摩腹部,促进气机运行,消除湿浊,改善脾胃功能,达到缓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的目的。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验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验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西医对此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应用中医药配合心理治疗及饮食调理,疗效显著。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抓住脾虚气滞的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为标,把握气机升降,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标签: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心理;饮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目前尚无器质性原因可查,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

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加大,其发病率逐漸上升。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本病发病率可达20%~40%,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各年龄段均有发病,30~40岁为发病高峰,一般估算占消化门诊量的50%左右。

西医对此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治疗独具优势。

本病中医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

笔者在临床治疗本病时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式,抓住气滞脾虚的基本病机,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病案举隅病例1 刘某,男,65岁,干部。

二年前因情绪刺激出现胃脘灼痛,泛酸腹胀,呃逆嗳气,口苦心烦,怕冷喜热,大便时溏时干等症状,经做胃镜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曾应用多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症状反复发作,常因情志刺激复发。

查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数。

脉症合参,证属寒热错杂,脾虚气滞,予二陈汤合左金丸加味治疗: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5g,黄连6g,吴茱萸3g,白术10g,黄芩15g,熟大黄3g,乌贼骨15g,太子参10g,炒栀子10g,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并辅以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十剂后症状减轻,但纳呆腹胀明显,原方加鸡内金15g,莱菔子20g继服五剂,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按语:《素问》曰:“土得木而达”。

本病患者因情志刺激发病,情志伤肝,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气机不利,不能正常协调五脏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木旺乘土,致脾胃功能受损,升降失司,纳运失调,久则形成食积、湿热、寒湿等病理产物,进一步阻滞中焦气机,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加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对1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 对照组76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10 mg,3次/d口服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12.5 mg,早、中口服,晚睡前25 mg口服。

两组患者治疗4周。

治疗结束时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并于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调查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使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用多潘立酮,且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阿米替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未能发现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症候群。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大约一半的患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

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用于临床治疗FD有较好的疗效, 已得到公认。

FD常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等密切相关, 抗抑郁药物对部分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

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化州市平定卫生院内科对172例FD患者中96例使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本院内科门诊, 均符合国际公认的FD诊断标准:①上腹部胀痛、早饱、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持续4周以上;②内镜和(或)钡餐检查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疾病;③实验室检查、B超及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④无糖尿病、风湿病及精神、神经性等全身疾病;⑤无腹部手术史[1]。

172例患者中, 男104例, 女68例。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解释可为在过去的1年内至少有15周出现过上腹的正中部疼痛或者不舒服,这些症状与器质性疾病、排便无关。

文章通过该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让人们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症状的病理生理、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治疗方法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病理生理【中图分类号】r2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50-01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主要表现为餐后的饱胀、上腹痛、早饱、上腹有烧灼感等,并且患者常常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的异常活动。

它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了胃肠病患者的25%-40%的比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多达35%-7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比较常见的功能性的胃肠疾病,对其病理生理、患者的心理活动的了解将有助于对其治疗方案的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复杂,大量的研究提示说明其与很多种导致病因的因素有关,比如消化道运动的异常、内脏感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泌素、精神及心理因素等。

1 临床表现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本病可以被主要分为溃疡型、动力障碍型、非特异型等三种类型。

其中上腹痛为主要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或者不伴有其他的上腹部的不良症状,而且上腹疼痛并无规律可寻,部分患者的疼痛是因为进食的原因,从而在进食后20-30分钟内出现饱胀等。

早饱,腹胀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常见症状。

早饱是指进食者在进食前没有饱感,但是在进食后不久就出现明显的饱感,因此导致摄取的食物明显减少。

上腹胀痛一般多发生在餐后。

早饱和上腹胀痛常常伴有嗳气,但是恶心,呕吐并不那么常见,一般会发生在胃的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身上。

特殊的患者除了这些生理的病症外,还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2 诊断标准2.1中医的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分为肝气郁结症、脾胃气虚症、肝气犯胃症、湿热滞胃症、脾虚气滞症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但仍有消化不适症状的一组疾病,如腹部不适、胀气、早饱、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无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特异性标志物,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在现代西医学界中,尚未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因此许多医生开始寻求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现代临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根据中医的认识,FD病因与肝气郁结、脾虚湿困、胃虚食积、中焦气滞等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FD时主要从调节脏腑功能、调整体质改善气血运行、舒肝解郁、健脾化湿等入手,使脾胃运化、气机升降函数恢复正常,从而缓解患者症状。

中药治疗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常用的中药有苍术、枳实、荆芥、甘草、陈皮、香附、半夏、泽泻等。

其中,苍术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它有健脾、温胃、化湿、行气之功效,能够有效减轻症状,改善胃肠功能。

枳实具有燥湿导滞、宽胸消积、理气消食的作用,可舒肝理气,改善气机升降功能。

荆芥、桂枝可舒畅气机,滞铁散寒,行气止痛,亦能缓解症状。

甘草、陈皮具有补脾消食的功效,常作为调和剂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

香附有燥湿化湿、化瘀止痛的作用,泽泻则能清热利水,消除症状。

这些中药能从不同角度对FD进行治疗。

另外,中医推拿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推拿能够缓解紧张情绪和紧张性消化道紊乱发生,促进人体气血通畅,从而缓解FD症状。

如胃肠号、下腹推、揉腹等手法均能改善患者胃肠收缩和移动速度,增加胃液和胆汁分泌,从而促进胃肠蠕动。

在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治疗中,推拿常常和中药治疗配合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使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不但能改善FD患者的症状,还减少了对身体的伤害,增强了身体自身的免疫力。

但是,治疗过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治疗FD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中医方法,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临床体会论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临床体会论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临床体会广西岑溪市中医院,广西岑溪543200【摘要】目的:探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的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

患者采用药物和心理进行综合性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潘立酮、西沙必利、抗抑郁药、镇静剂及中药的治疗等;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心理指导和生活指导。

方法为药物和心理治疗。

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方法,76例患者中显效55例,有效12例,无效9例。

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较为常见的疾病,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康复率较高。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体会;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29-021.前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嗳气早饱,且常伴有焦虑失眠、头晕头痛、抑郁不安的极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约占消化内科患者的三分之一左右[1]。

该类疾病病因尚且不明,发病较慢,症状较为明显且会反复发作,相应辅助检查阳性率较低。

由于患者常伴有精神因素,严重的精神因素可能会导致患者体质下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在采用基础药物治疗上,添加镇静剂和抗抑郁药,同时辅助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详尽过程,总结临床经验,探索治疗此类疾病的最佳方法。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的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76例患者中男36例,女40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38岁。

患者最长病龄达5年。

2.2临床资料。

76例患者经fd诊断标准均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心悸失眠、头晕头痛的症状。

入院就诊前已有36例患者使用抑酸剂,28例患者使用抗生素及其他镇静剂。

经过胃镜检查阳性49例,其中胃炎伴十二指肠炎8例,十二指肠炎12例,浅表性胃炎16例。

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治方法分析

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治方法分析

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治方法分析王丽娅【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治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实施常规病理检查和胃镜诊断,然后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常规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黛力新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3例;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镜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断中应用诊断效果显著,同时临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黛力新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Objective To analyz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linical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ts efficacy. Methods 60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received regula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and gastroscopy. Afterwards,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 regular treatmen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imebutine maleate,an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rimebutine maleate combineddeanxit.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mong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20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8 effective and 2 ineffective;after th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the control group,10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7 effective and 13 ineffectiv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effects was 6.67%in the experimental and 10.00%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Gast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and trimebutine maleate combined deanxit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has an obvious efficacy with few adverse effects and high safet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3页(P134-135,141)【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方法;胃镜【作者】王丽娅【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开封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病因比较复杂,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引言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正文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中医理论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讨论。

结论部分探讨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前景、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有望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医、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现代化、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讨论、应用前景、研究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逐渐增加。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疗效常常不尽人意。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之一,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的,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虽然中医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临床疗效及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从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优势和特点。

本研究旨在总结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中医药治疗论文: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中医药治疗论文: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中医药治疗论文: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理气和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84 例,其中以益气和胃汤治疗(治疗组)42例,西药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42 例。

结果理气和胃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理气胃炎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治疗;理气和胃汤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普通门诊中约占20%-40%,在消化专科门诊约为60%-70%。

本病的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胀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用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该病 4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4例病人均为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来本院消化专科、中医科门诊就诊病人,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36例,平均年龄(38.4±5.4)岁,病程3月-2年,平均(15±3)月,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入选标准[1]:持续性或反复性的上腹不适超过3个月,可包括下列症状的1项或数项: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

并排除消化系统及全身性器质性病变者:内镜检查为慢性胃炎或大致正常,排除溃疡、肿瘤,实验室、x线、b超等检查排除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排除腹部手术史,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孕妇,哺乳期患者;合并心、肝、肾疾病,恶性肿瘤患者;饮酒,对药物过敏者及不愿合作者。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以自拟理气和胃汤为基本方:柴胡15g,香附10g,木香6g,陈皮10g,甘草5g,白芍10g,茯苓15g,白术10g,法半夏10g,桔梗10g,枳壳10g。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而对照组实施单纯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有效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莫沙必利;黛力新;效果[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 is to choose a January 2013 and 2015 5 months,the author where 80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osapride will benefit combined with Deanxitin the treatment,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imple MOSSA will facilitate the treatment,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of curative effect.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the control group was 8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5%,the control group was 1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mosapride combined with Deanxit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functional dyspepsia;mosapride;Deanxit;effect现阶段,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之一,发病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

功能性消化不良范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范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范文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没有器质性病变,仅是消化道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一组消化不良症状的综合体。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感、饱胀感、恶心、呕吐、胃灼热、胃下垂等一系列症状。

本文将主要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神经精神因素:如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2)饮食因素:如进食过快、进食过多或过少、高脂肪饮食、咖啡因、酒精等;(3)胃肠功能紊乱:如胃排空障碍、胃酸分泌异常、胆囊运动异常等;(4)激素因素:如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5)免疫因素: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肠道运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紊乱等相关。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的运动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保持正常的胃肠道功能。

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人存在胃排空障碍、胃肠道过敏、胃酸分泌异常等情况,导致胃肠道的运动紊乱,使消化过程受到干扰,从而出现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上腹部不适感、饱胀感、恶心、呕吐、胃灼热、胃下垂等。

患者常常感到饱胀不适、胃部胀痛、闷闷作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出现在进食前、进食时或进食后,也可以伴随其他症状如嗳气、纳差、口苦等。

有些患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情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患者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感、饱胀感、恶心、呕吐、胃灼热、胃下垂等,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体征方面可以进行腹部触诊、听诊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

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进行胃肠道功能检查,如胃肠道内镜检查、胃酸分泌功能检查等,以评估胃肠道的功能情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85-01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

1.2 诊断标准[1]: ⑴《现代消化病学》诊断标准:①持续或间断性消化不良,时间在12周以上,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②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炎,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③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④无腹部手术史;⑤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器质性疾病。

⑵中医辨证诊断标准依据《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食辛辣肥腻冷硬食物,避免烟、酒、咖啡、浓茶及非甾体类药物。

⑴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每次10mg/次,3次/d。

维生素b1 20mg/次,3次/d。

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半夏9g,柴胡6g,枳壳6g,黄芩6g,干姜
6g,人参6g,炙甘草6g,黄连3g,大枣12枚。

1剂/d,文火水煎服,饭后30min温服。

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⑴治愈:一个疗程后,床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不适)按、次要症状(反酸、烧心、嗳气)及体征消失,保持两个月不复发。

⑵有效:一个疗程后,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

⑶无效:一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均无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t检验做组间比较,χ2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

详见表2-1。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可能的因素有: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内脏高敏感性,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异常,胃肠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等。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腹部胀气、食后饱胀、早饱、暖气、恶心、厌食等,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2],病情缠绵,容易复发。

西医对功能行消化不良常采用经验治疗:抑酸药+胃动力药,这主要是由于引起该症候的病理生理基础.即酸相关性疾病和动力障碍型相关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
不良在中医上属“胃脘痛”“痞证”、等范畴。

多因正气内虚,脾胃失运,食滞中焦,痰湿阻滞,加之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而脾胃虚弱,导致气机不利、瘀血内阻[3]。

病初常以肝郁气滞为主,继之以肝郁胃热或肝郁湿阻为多,久病则出现肝郁阴虚、肝郁脾虚等证。

应该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

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寒热错杂之古方,方中半夏能散寒热之结、和胃降逆,大枣健脾益气,干姜可温中散寒,与黄连、黄芩配伍有温里、清热燥湿、调和脾胃、平和阴阳功效,人参、炙甘草有补益脾胃作用,配合柴胡、枳壳行气宽中、化痞消积除满[4]。

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

这充分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且中药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及推广应用。

本组得出结论,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相关生活质量、重叠症状、胃肌电活动、固体胃排空功能、胃部感觉敏感性、胃部容受性和自主神经功能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相关生活质量、重叠症状、胃肌电活动、胃部感觉敏感性、胃部容受性、自主神经功能和依从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固体胃排空功能方面,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替加色罗治疗组患者的半排时间更短、排空速率更高,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延迟期和2小时残留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一过性轻度
腹泻出现于25.0%的替加色罗治疗组患者,无一名患者因腹泻而退出治疗。

中西医结合对fd患者具有促胃动力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但是对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相关生活质量和重叠症状无明显疗效;对胃肌电活动、胃部感觉敏感性、胃部容受性和自主神经功能也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万岱,危北海,陈治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9.[2]潘蜀.温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4(2):142-143.
[3]张冰.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9,1(1):10-11.
[4]于海亭,付慧鹏.马普替林合柴胡疏肝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8):471-473.
[5]赵鹏;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及其对胃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作者单位:419607 湖南省沅陵县第二人民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