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六章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课程梳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课程梳理

第六章课程梳理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实施a.背景1.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逐步发展为军国主义国家,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2.1927年“东方会议”后日本对外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具体化3.日本受经济危机影响4.国际绥靖政策b.过程1.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2.1935年华北事变3.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4.1938年日本占领广州后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政策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a.日本在台湾的残暴统治1.设立总督府,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指挥日本驻台军队2.建立一整套警察制度和保甲制度,掌握台湾人民的生杀予夺之权3.推行“农立台湾”、“工业日本”政策,疯狂经济掠夺4.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b.日本在东北的残暴统治1.1932年扶持成立“伪满洲国”2.1940年汪精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c.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1.1937年南京大屠杀2.细菌战,化学战,活体实验3.迫害中国劳工。

,强征慰安妇4.疯狂掠夺中国资源与财富5.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a.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b.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a.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1.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3.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b.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1.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兵谏”逼蒋抗日2.1937年2月共产党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全国性抗战的开始a.国共合作,共赴国难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2.事变第二天中共通电全国;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a.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卢沟桥事变——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2.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以及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进行的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3.由于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以及蒋介石集团采取的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4. 1937年11月,日军攻占上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5. 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一批东部沿海的重要工厂内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开发,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同样,由于战争,一大批高等院校也进行了内迁b.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学号:Y311120-37姓名:李光华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二十世纪上半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全民抗战的发动(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原因:1)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其长期推行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2)日本内外矛盾发展,国内统治体制走向法西斯化,促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加速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国际绥靖主义对日本向外侵略扩张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客观原因。

2、步骤:1)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 2)九一八事变 3)华北事变 4)七七事变3、侵华日军的残暴统治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

1)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是台湾成为日本的稻米供应基地。

2)竭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

3) 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4)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2)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大规模“扫荡”,“三光”政策(3)从1940年下半年起,日军实行细菌战,毒气战。

5)疯狂略到中国财富。

6)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全民族抗战的发动1、爱国救亡运动和局部抗战(1)爱国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共同点:A 群众基本十分广泛B 爱国知识分子的奔走呼号C 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主动抵制不抵抗政策(2)局部抗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国性抗战(1)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八一宣言(1935.8)瓦窑堡会议(1935.12)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936.5)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12.12)*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国共合作,共赴困难国名党五大(1935.11)五届三中全会(1937年初)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情况下,在共产国际反法西斯路线的影响下,在中共的积极倡导并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的推动下,国共互相让步共同抗日的产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
朱 德 与 彭 德 怀
叶挺
项英
新四军改编誓师大会 八路军改编誓师大会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林伯渠任边区政 府主席。陕甘宁边区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林 伯 渠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9日,北平 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 动”、“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等口号,遭到国 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 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 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 会。会后,举行了更大 规模的示威游行。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5年华北事变到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日军策动,拼凑了一 些地方性傀儡政权
日本在台湾设立的总督府
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 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 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伪“满洲国”执政就职典 礼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图”证如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于 1938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后,被 迫停止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政 源自,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对于国民党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打击为辅
对于日本占领区
加紧扶植傀儡政权, 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重点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本章提示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1、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4、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8、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者达30万以上.9、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中国共产党员(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10、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12、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3、《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共同抗日.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1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15、四项保证: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6、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 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1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8、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19、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20、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21、八百壮士守四行: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谢晋元团长率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23、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24、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25、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1942年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曾经救援出被日军所困的英军7000多人.26、豫湘贵战役: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27、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2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通过.反映了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具体内容(1)强调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与国民党政府包办的片面抗战相对立的.(2)指出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29、《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30、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所发动.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31、在敌后战场捐躯的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32、1937年太原失陷后的华北抗战情况: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取代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而上升到主要地位.33、三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未遂).34、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35、精兵简政: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中共中央立即采纳,在各根据地实行.36、大生产运动:为克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日根据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八路军三五九旅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37、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38、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39、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40、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标志性举动: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41、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1)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2)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3)扶植汪伪政权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2、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起因: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过程和口号: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3、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事变的发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4、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原因:(1)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2)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3)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5、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2)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同时又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反共“磨擦”事件.(3)对外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6、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1)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2)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关系.7、简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阻止了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这种全面的消耗日军,便赢来了战略反攻.8、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1)含义: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既统一,又独立.(2)具体运作:·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用实事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死者达30万人以上.其他屠杀惨案.· 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 “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投放有毒病菌,大量中国居民死亡.· 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 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 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 在关内,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目的是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4)损失数字: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2、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与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1)1938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参政会;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2)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3)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洛川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彻底的抗日纲领.(2)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等方针,并身体力行贯彻执行.(3)坚持持久战方法,并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游击战战略的确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初期的英勇抗战和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主要战场.所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4、试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1)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其内容是分析了:·特点: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2)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5、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表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和民众的抗日运动,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三方面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针对其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共产党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不破裂统一战线为底线.6、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意义:(1)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7、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2)意义:·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整风运动基础上,1945年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8、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10、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演变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章: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第四章: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第五章: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第六章: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 五四运动的发展和演变
-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近纲第六章总结

近纲第六章总结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基本内容1、抗日战争的历史定位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进行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贡献。

2、基本特征: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民党:片面;正面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共产党:全面;敌后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二、日本侵华的逐步深入1、明治维新后,日本作为资源小国,把目标瞄准于中国的广大市场与资源2、一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外侵略扩张3、1927年,日本召开侵华“东方会议”,“大陆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1、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依据抗战路线——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战略方针——持久抗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发展(1)抗战之初提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2)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以后,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坚持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总方针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具体措施-政权建设: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共产党、左派非党员、中间派各三分之一)经济建设:停止没收土地政策,减租减息四、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的国家。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笔记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笔记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1840-至今。

1840-1949近代史,包括旧民主主义(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1919五四运动-1949)。

1949以后,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演变1. 鸦片战争后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2.中国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1)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②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北京条约》割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司和昂船洲)。

③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穷的根本原因。

1845年英国最早在上海设立租界。

《辛丑条约》外国军队可驻扎中国。

(2)政治控制。

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可以长期驻北京。

②镇压中国人民。

③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

(4)文化渗透。

4.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出现了无产阶级(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资产阶级(主要是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包括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青年学生(2)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英国鸦片战争时,是中国近代时尚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抗战兴起与统一战线的形成(一)日本入侵中国的根源日本入侵中国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日中两国综合国力的悬殊差距,以及国际社会的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根源作用的后果。

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洲、四国、九洲四岛组成,面积37.2万平方公里。

在19世纪后半期,日本都面临着成为西方国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机。

但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发生,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时受到了国内原料和市场的限制,使其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

1、政治方面1872年,日本强迫琉球国其承认是日本的藩王,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琉球为日本的冲绳县。

1876年,强迫朝鲜与之订立《江华条约》,日本势力渗入朝鲜,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朝鲜。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次年,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除向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的“赔款”外,还霸占了中国领土台湾及附属岛屿。

1904年,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引爆了日俄战争,获取了沙俄南部库页岛之外,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面积3460平方公里),改名为“关东洲”;获得了南满铁路(大连至长春、奉天至安东等路段共计1100多公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等,以及控制了这些岛屿附近的海面。

到这时,日本的版图便由37.2万平方公里扩张到680平方公里,一跃成为东方的一等强国,与美、英、德、意等世界强国并驾齐驱。

1931年6月,日本军部制定了以武力侵占东北的《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认为掌握东半球大陆与美国平分世界的时机业已成熟,敦促军部早日对东北采取行动。

至此,进攻我国东北,已势在必行。

2、在经济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到1930年,日本的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1.7%。

到1929年,日本钢产量为15.7万吨,生铁产量为111万吨,煤产量为3440万吨,发电量为151亿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梳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梳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必然尖锐。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

4、军事上,军事衰败,军备废弛,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试述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1、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外国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和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随时以武力要挟中国封建政权。

这些都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

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勒巨额赔款,战争赔款,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公开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毁坏中国的文物古迹,对中华民族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2、政治控制。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

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近代史第六章

近代史第六章
第一次:新三民主义;第二次:共同抗日。
■ 合作的阶级基础不同。
两次合作的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构成不同。
■ 合作的斗争策略不同。
第一次: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 第二次: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
五、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及两个战场
■两条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 都是抗战路线 ■两个抗日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中共敌后战场 都是抗日战场
九一八国难,谁之过? 不抵抗政策,谁之错?
从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 攻沈阳,到1932年2月5日哈 尔滨失陷,短短4个月零18天, 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 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 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成了 亡国奴。
1933年,热河抗战失败, 张学良引咎辞职后的留影。
1932年蒋介石写的“攘 外必先安内”的手令。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图片纪实
李宗仁(1890—1969)
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38年李宗仁在前线督师
台儿庄大捷后李宗仁 在台儿庄火车站留影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图片纪实
血战台儿庄
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 为伤员敷药珍贵照片
抗战期间,民国第一夫人 宋美龄女士,不仅积极寻求国 际援助与国际支持,而且还在 国内慰问战争遗孤,并亲自前 往前线慰问伤员,为鼓舞全国 抗战的士气起到了极其重要的 作用。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 Nhomakorabea细菌战犯石井四郎其人
石井四郎,1892年6月,生于日本千 叶县山武郡千代田村,1920年12月,京 都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1922年,任东 京第一陆军医院医官。 1924---1926年, 京都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从事细菌学、血 清学、防疫学、病理学研究。 1928年-1930年,赴欧、亚、非、美考察细菌战 有关问题。 石井四郎认为:缺乏资源的日本要 想取胜,只能依靠细菌战。并说:“军 事医学不仅仅是治疗和预防,真正的军 事医学的目的在于进攻。”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二节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二节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二节心得体会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本质来说,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吧一个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上的历史。

重视历史和学习与研究,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他还多次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历史。

“要懂得些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所以说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中国近代史主要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懂得了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了解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的主卖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了旧民族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族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好的 禽兽不如的日军,枪挑婴孩。
侵华日军在南京 大屠杀中活埋中 国平民
松井石根
谷寿夫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目的 内容 农业 以 战 养 战 工矿交 通运输 金融 方式或手段 危害
(1)强占耕地 (2)低价收购农产品 (1)利用殖民机构直接控制:军事 沦陷区大量 管理、委托经营 的工矿资源 (2)“中日合办” 被掠夺榨取, 给沦陷区人 (1)抢占银行、掠夺金银、现款 (2)开设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军 民 带 来 巨 大 的灾难。 用票(3)增加苛捐杂税
田中义一(右三)
日本军事侵略进程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 民族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3年觊觎华北
日本全面 侵华开始
1937年卢沟桥事变
1937年12月攻陷南京 1938年5月攻陷徐州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8年10月攻陷广州武汉
1931 年 9 月 18 日 深 夜,日本关东军发动九 一八事变, 1932 年 2 月, 中国东北全境沦陷。日 本侵占了相当于日本本 土 3 倍的 110 万平方公里 的中国领土。
九一八事变策动中心总头目:土 九一八事变罪魁祸首:板垣征 将“事件”转换为战争的人:本 “柳条湖事件”设计、组织者:石原 肥原贤二。1930年任天津特 四郎。1929年任关东军高 庄繁。 1931 年 8 月 1 日就任日本关 务机关长,“九一八”事变前3 莞尔 。1928年10月,他由日 级参谋。战后,他被远东国际 0天,他调任沈阳特务机关长。 东军司令官,九一八当晚,他立 本陆军大学教官调任关东军作战参 他是事变的幕后操纵者。 “九一 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指 刻接受了石原莞尔对中国军队发 谋,与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结 八”事变后,土肥原贤二还参与 控他犯有侵略中国等 10 项战争 动攻击的建议。 成团伙,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 策划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阴谋事 罪行。 1948 年 11 月 12 日,法庭 变。 件,如“华北自治”、扶植汪精 最后判决板垣征四郎绞刑。 卫伪政权、“张北事件”“七七” 事变等。日本战败投降后,土肥 原贤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 为甲级战犯,并处以绞刑。

自考中国近代史超级笔记第六章

自考中国近代史超级笔记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领会: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识记: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行独霸亚洲的“大陆政策”。

通过对外侵略战争获得大量发展军事工业的机会。

一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逐渐控制了日本的国家政权,奉行强硬的对外扩张的方针。

1927年,日本首相相田中义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

提出了侵略中国满蒙(东北)的计划。

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铁轨,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日军分别向沈阳、长春、北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

1932年2月,日本占领东北全境。

1935年,日军开始向华北地区渗透,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使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日本还策划了华北五省两市(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国民政府正在全力围剿红军,对日军采取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1936年8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提出对中国的战争不只是局部的,要有全面战争的准备。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侵略中国,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被迫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调整的对华政策,实施“以战养战”和“以华制华”策略,1、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2、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发展汉奸组织,3、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6章 1、2节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6章  1、2节
领导东北抗日联军
一、不抵抗政策下的救亡运动
(二)国民党方面:
国民党中央: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一、不抵抗政策下的救亡运动
(二)国民党方面:
国民党地方将领:
淞沪抗战:张治
中1932
长城抗战:1933
一、不抵抗政策下的救亡运动
(二)国民党方面:
国民党地方将领:
察哈尔抗战:冯、 吉、方。L 绥远抗战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 深重灾难
1. 日本的战争罪行: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L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本节知识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
T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不抵抗政策下的 救亡运动 (一)中共方面:
福建事变
二、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1. 华北事变:五
省二市自治
2. 一二九运动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 华北事变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
各自调整政策。
2. 中共调整: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 3. 国民党调整:整军备战、对日不再让步、密
使谈判。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 西安事变解决,
1905年,日俄战争
侵华计划的分步实施
北洋时期:
1915年,提出
“二十一条”
扶植皖系、奉
系,由东北扩 张到关内。
(一)一以贯之的侵华计划
3、田中义一《对华政
策纲要》(1927)

背景:北伐、中国 即将再次统一
侵华计划的分步实施
二次北伐中,炸死张作霖,日张对立。 九一八事变及之后的蚕食 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了解: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以及日本在其战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形成过程;防御阶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退却、失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的提出及其意义。

▪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但到了近代,当中国逐步衰落后,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却成了侵略中国的元凶之一。

1.日本大陆政策的缘起及发展“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但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大陆政策是其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不甘处岛国之境”,而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日本获取全中国的资源以后,“就可以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岛、中小亚细亚以至欧洲。

”“大和民族在亚洲大陆显露身手,掌握满蒙的权利则为首要关键。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1)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大陆政策大规模的实施。

(2)1900年7月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

(3)通过日俄战争,日本沉重打击了俄国在华势力,占领了南满。

(4)1914年出兵占领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山东。

(5)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日本试图使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进一步殖民地化,为日本在南满、东部蒙古、山东、福建省建立新的势力范围,进而变本加厉地侵略扩张,提供了新的条约依据。

(6)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旨在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1936.5.5,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通电》。
明确放弃反蒋口号, 首次直接向国民党提 出建立抗日联合战线 的建议。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国民党内外政策的调整
华北事变后,由 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侵略对英美在华 利益形成了威胁,同 时也直接危及到了国 民党统治集团的利益, 所以国民党当局也逐 步调整内外政策。
1、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沦陷
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
北大营


•1931年的 “九一八” 事变是日本 变中国为其 独占殖民地 阶段的开始。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华北事变
1935年签定的《何 梅协定》是:中国 军队撤出河北,取 缔一切抗日活动, 华北危机大大加深。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大屠杀 (1941年初,1230人)
遭日军“扫荡”后的潘家峪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农业方面
强占耕地 低价收购农产品
经 济 掠 夺
工矿、交通 独占东北重工业和铁路交通 运输业方面 肆意掠夺矿产资源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百万军队向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发动进攻,日军土崩瓦解,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在盟国代表的投降书上签字,在华日军向中国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斗争的旗帜,并以举国奋战最早开创了反法西斯的亚洲战场,中国战场的积极作战钳制了日军的行动,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苏联元帅崔克夫、美国总统罗斯福)使其南进计划被迫推迟,为亚洲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国战场的作战使日本北攻苏联的计划被迫搁置,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严重威胁,集中力量与德国法西斯作战,可以说没有中国战场的牵制,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实施根本无从谈起,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将被改变。

三、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原因、基本经验(一)抗战胜利的意义:1.中国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雪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使中国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一部分主权,也收回了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大部分失地,被强割出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2.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26国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殖民统治

严重罪行

“满洲国” 蒙疆联合自治委员会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1940年汪精卫 “中华民 国国民政府”
大屠杀 经济掠夺 奴化教育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 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 1938年3月底至4月初,国民党召开临时全 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抗战建国并行的方针。 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 会,重申“抗战到底”,确定了“防共、 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并设立了专 门的“防共委员会”。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有形的方面 (2)促进觉醒,精神和组织的进步 (3)民族团结、民族精神 (4)对世界的影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抗战胜利的原因

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
大团结:力量源泉 民族精神:动力 综合国力:基本保证 反战不惧战 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 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决 定性因素

第六章思考题


1.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总方针和对敌斗争原则对今天我 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何启示?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 基本经验。
日本意图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27年《对华政策纲领》决定武力干涉中国内部事 务,并确立了把“满蒙”与“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 方针。 《田中奏折》提出实现日本大陆政策的战略方针: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 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 于我。”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效柳条湖 村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 大营发动进攻,9月19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 八”事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重点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本章提示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1、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4、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8、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者达30万以上.9、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中国共产党员(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10、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12、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3、《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共同抗日.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1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15、四项保证: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6、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 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1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8、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19、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20、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21、八百壮士守四行: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谢晋元团长率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23、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24、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25、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1942年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曾经救援出被日军所困的英军7000多人.26、豫湘贵战役: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27、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2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通过.反映了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具体内容(1)强调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与国民党政府包办的片面抗战相对立的.(2)指出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29、《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30、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所发动.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31、在敌后战场捐躯的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32、1937年太原失陷后的华北抗战情况: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取代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而上升到主要地位.33、三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未遂).34、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35、精兵简政: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中共中央立即采纳,在各根据地实行.36、大生产运动:为克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日根据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八路军三五九旅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37、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38、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39、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40、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标志性举动: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41、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1)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2)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3)扶植汪伪政权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2、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起因: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过程和口号: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3、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事变的发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4、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原因:(1)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2)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3)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5、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2)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同时又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反共“磨擦”事件.(3)对外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6、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1)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2)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关系.7、简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阻止了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这种全面的消耗日军,便赢来了战略反攻.8、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1)含义: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既统一,又独立.(2)具体运作:·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用实事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死者达30万人以上.其他屠杀惨案.· 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 “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投放有毒病菌,大量中国居民死亡.· 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 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 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 在关内,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目的是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4)损失数字: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2、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与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1)1938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参政会;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2)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3)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洛川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彻底的抗日纲领.(2)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等方针,并身体力行贯彻执行.(3)坚持持久战方法,并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游击战战略的确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初期的英勇抗战和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主要战场.所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4、试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1)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其内容是分析了:·特点: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2)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5、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表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和民众的抗日运动,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三方面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针对其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共产党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不破裂统一战线为底线.6、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意义:(1)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7、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2)意义:·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整风运动基础上,1945年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8、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10、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