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提高教师素质,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质的理想场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重新认识教研组的功能我国教师的教研工作是有坚实的历史基础的。
早在1957 年,教育部就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颁布了《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其中规定了教研组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
明确的规定了那个年代教研组的任务与功能,那么,五十年过去了,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研组又有哪些功能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在接受《现代教学》记者专访时明确地指出:在教研组建设发展的五十年的历程中,虽然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评说、改进这一基本的流程和环节没有较大的变化,但是取向和内涵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往主要是技术熟练取向,新课程改革以后,逐渐转变为全面反思取向,更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的转变,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又是教师学习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因而,要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智慧,教研组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
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教研组有很多事情要做。
大体来说,学校教研组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实体,其二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的主要机体。
教研组应该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体现在群体化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每一个体都以课程改革委要求,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形成较理想的群体素质。
其三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应验积累的基本主题。
教研组的行为必须顺应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课程的发展,发挥教研组功能的基础是增强学校教研组的“造血机能”。
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根本性转变。
教研组在新形势下应教、研、训一体化,重视研究、合作、反思。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功能:
(一)发挥组织学习功能,提高教师课改意识
在二期课改全面推广的形势下,许多教师对课改的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如何把课改理念转化教学实践,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因此,教研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学习的功能,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
1、组织学习课改文件。
教研组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制订学习计划,坚持组织教师学习《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市教委、区教育局推广二期课改的文件,明确推广二期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教师自觉投入推广二期课改的信心。
2、组织听讲专题讲座。
在学习课改文件的基础上,教研组要创造条件,请本学科专家、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教研组进行专题讲座,让组内教师具体了解学科的课改的目标
与要求,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本区课改的发展方向与教法改革的内容,为把二期课改理念与教师教学实践相结合打下良好基础。
3、组织教师相互学习。
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研组要定期请同组教师讲课,交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法,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师相互学习,使得教师的自身教学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教师的相互学习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这种表面现象的后面,是全组教师教学智慧的凝聚和合作精神的发扬。
这种凝聚和发扬是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会有效促进教研组团队精神的形成。
(二)发挥教学研究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研组是促进教师发展的第一平台,所有的教师教学研究都是从这里起航,因此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
教研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畅所欲言;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
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能没有正确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会得到持续的提高。
所以教研组必须营造学习、教研氛围,让新的时代理念,新的教育思想深入教师心中,使教师从中汲取营养并蓬勃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研组的中心工作,完成这项中心工作的根本力量还是教师。
教研组必须起到研究与管理的作用,依靠全组教师发挥教学研究的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开展教学方法研究。
教研组要依据市教委、区教育局和市教委教研室、区教研室关于推广二期课改的文件,明确课改工作目标,研究确定本学科推广二期课改的做法。
教研组可以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边教学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总结出有效的课改教学方法,在组内推广。
如果确实行之有效,还应该以点带面,在校内和区内推广。
2、开展教学质量管理。
管理学科教学质量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设计、控制和提高教学质量。
设计教学质量是在学期的某一时间段内,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制定必须达到的教学质量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行动要求。
控制教学质量是建立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衡量,确定教学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明确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教改进学质量是在对教学质量控制后,教研组分析教学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的达成度,选择好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然后再在原有目标上制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目标。
3、开展学科课题研究。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广与深化,教师必定会在教学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产生不少困惑。
教研组要整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归纳出瓶颈问题,进行课题立项,开展课题研究。
在一个课题下面可以分设几个子课题,由教研组内教师根据实际分头研究,并且把研究工作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学习课改理念相结合。
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实际上还有一种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课题研究是并行的,掌握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比课题研究更加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20 世纪中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观念:教育研究不应只是专家的专有权,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也应该从事教学研究,而要实现教师从事教学研究这一目标其桥梁和纽带就是教研组。
由教研组长和教师们开展教学研究,研究备课时、教学中产生教学实际的问题时,开展教学反思时,逐步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育活动机制与模式,可以推动教研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使教育教学实践进入良性循环中。
(三)挥培训教师功能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教师,特别是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研组发挥功能的重要方面。
当前,推广二期课改需要对教师进行新教材和教法、教学技能的培训;上区“十一五”教师培训已经结束,“十二五”工作即将开展,又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研组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开展反思性实践研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断完善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程序,使“教”与“研”紧密结合的本质得以真正的回归,从而确立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及课程改革领域的重要地位,真正实现其催生“研究型”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功能。
1、教研组内师徒结对。
在教研组中,一般都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熟练的老教师和工作时间不长、教学技能还不熟练的青年教师。
教研组可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由老教师定时间,有目标、有重点、有评价地带教青年教师,培训他们的教学技能。
由于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同在一个教研组工作,朝夕相处,青年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技能上受到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这样,组内师徒结对带教会很有成效。
2、建立组本培训课程。
组本培训是以教师发展为本,以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教学问题,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为直接目标的培训。
组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因为教研组内的教师往往是最为相互了解的,完全能够使得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研组要综合组内教师的力量,建立适合本组教师实际的组本培训课程。
如我校教研组每学期开展的主题学习就是教研组组本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研组通过组本培训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对课程的意识,实在地提高教师建立和实施课程的能力,从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3、实践提高教学技能。
教研组位于学校教学的第一线,十分便于在教学实践中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事实上,也只有教师的教学实践才是提高教学技能有效途径。
因此,教研组要以己所长,紧贴教师教学实际,开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发挥教研组培训教师的功能。
许多学校已经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培训方法,如“一课多上”、“三次实践二次反思”、“课前说课、课中讲课、课后评课”等等,提供了不少实践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经验。
(四)抓好常规教学发挥指导激励功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应让“备”、“评”、“查”、“赛”、“析”、“管”,贯
穿整个教学过程。
1、“备”即集体备课。
(讨论一下)
形式一:发挥教研组的整体优势,建立主备人制度,每个星期同样一年级同一学科由一位教师做主备人,在备课会议上就下周授课内容提出设想,其他教师在深入仔细地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备课建议,然后形成突击的教学方案,下个星期再由另一位老师作为主备人,一次轮换,教研组也可以经常召开备课组会议,对整个教研组各个年级的备课进行研讨。
形式二:集体备课的形式一是“一人重点备、大家参与讨论”的现状,第二种形式是每个教师事先根据“学什么——确定学习目标”,“怎么学——设计学习活动”,“学成度——评价策略”备出简案,带着各自的教学设计在组内说课,在思维的碰撞中反思原有设计,产生新的火花。
(这样的集体备课,重在策略研究,在“智慧群”的作用下,每个人都从“有备而来”自觉走向“有感而备”,从而形成新的教学设计。
我们质疑了过去集体备课“一人重点备、大家参与讨论”的现状,发现集体备课往往停留在对“主角”教学设计“弊端”的争论上,这样不仅打击了主讲教师的积极性,更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评”即评课。
教研组要经常进行相互评课活动,听完课后教研组集中进行研讨。
主要探究教师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讲课的教态、语速、语调、音量、板书、学生的参与度等。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通过听课、评课一方面可以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查”即课后检查。
包括(1)教案检查。
检查组内教师的教案,包括课后的随笔。
教师最好每节课都能及时地写下课后反思,总结每节课的得失,记下上课时出现的灵感,及时优化教案;
(2)作业检查。
要求每一位教师精心布置作业,并要进行认真批改和学生订正后的复批。
4、“赛”即教学比赛。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
5、“析”即教学分析。
为了持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教研组和教师对教学情况经常进行自我分析和集体分析,以优化与改善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6、“管”即质量管理。
管理学科质量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教学质量底线和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教研组要确定教学质量的目标与要求,明确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找准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重视行动研究实现行为转变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各
种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行动研究”,他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
(1)开展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
教研组在学习课程标准及研究教材时,边学习边讨论,逐步明确课程标准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在一次次的讨论中教师的认识会更加明确,为教学中正确使用和把握教材奠定基础。
(2)对教材教法的研究。
与一期课改相比,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内容都发生了改变,那么教材的教法也相应有所改变,针对现有的教学设施与条件,如何更好地实施教材,都是值得教师探索研究的问题。
可以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的内容,组织同一备课组教师一起研究教学模式,可以以同课异构的模式,观摩后大家评议,取长补短。
(3)对学生学法的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教材,教法要改变,学法也要改变,根据不同教材的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教学中边探索、边改进。
边总结。
(4)对考试与命题的研究。
教研组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适当增加体现学科的特点、探究性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试题;要重点研究近几年中考的变化趋势,使之产生积聚和辐射效应,能更好地把握教改的航标和标尺。
综上所述,一个教研组的作用不只是停留在工作的上传下达、布置任务的这个浅层次上,而是应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潜心研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使每一位教师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二、教研组功能发展的趋势
1、强化教研组的研究功能。
教研组的本质就是研究。
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课改的今天,强化教研组的研究功能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现在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远多于以前,而现在教师的压力也是十分的沉重,因此,教研组要善于发挥自身的研究功能,为教师的业务上排忧解难,树立服务的理念,使教师能以愉悦的心态面对新问题。
2、打破教研组的学科堡垒。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设,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综合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以后在教研活动中增加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综合教学的能力,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三、发挥教研组功能教研组长是关键
(一)教研组长担负的传统任务1、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本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2、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科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3、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形成本学科教学特色。
(二)新时代赋予教研组长的新任务1、引领先行者。
(1)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重要阵地,就像部队的基层连队,是一个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于一身的实体,教研组长是这个实体的“领头羊”,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中坚力量。
教研组长要引导教研组的每位成员树立学习意识,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学名家,学同行,研究教材教法,有序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中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校本教研氛围。
(2)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①每学期至少普听组内一半教师的课,了解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教研组长可以携备课组长一起听各年级的教师的课,可以使备课组长也了解备课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并针对教师上的课进行评课与指导。
(2)精心选择每一次教研的主题,为主题教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可以根据教研组近年来新新教师多这一状况,可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研。
如“如何备课”“如何说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二“期课改下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等主题教研。
2、合作交流者。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合作,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
这就要求教研组长是一个合作者。
3、热心服务者。
(1)教研组长还应该是一个关注组内教师的利益重于己,以关注学校大发展为核心顾全大局的人,通过他的努力能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通过他的努力,中老年教师可以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
(2)教研组长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团结协作的教研氛围。
4、学习创新者。
(1)新形势下,属于教师队伍中骨干力量的教研组长和其他教师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和其他教师一样,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教研组长要在课程改革的跑道上继续“领跑”,自身迫切需要进修提高。
(2)教研组长要有学习意识与行动,应把学习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努力促成本组老师学习意识的养成,不然搞好校本教研就是一句空话。
四、改进教研组活动的建议
(一)抓住“学”
以“学”为本,保证教研活动中学习的时间非常必要。
那么,学什么呢?学习《课程标准》;学新课程理念;学习《教学基本要求》(尤其是非会考年级的老师对之了解较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学习名校先进的教学方法等。
学习的方式要注意多种多样,可以集体学,也可以个别学;可以对照书本学,也可以请有经验、有独特见解的老师指导大家学;可以在校内学,也可以走出校外学等等。
有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我想,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终生的学习者。
(二)体现“导”
多数教研组尤其是成员多的教研组的老师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组长有职责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帮助那些教学中遇到困难的老师尽快提高。
教研组长要经常性地组织老师们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对平时写的教学反思、笔记,要多进行交流。
俗话说,“旁观者清”,就教研组工作本身而言也需要科学的指导。
(三)突出“研”
很多老师总说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搞教科研,有些老师对教研组布置的任务容易遗忘,从而降低了科研的自觉性。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能否把教研任务逐步转化为每位教师的常规工作。
例如:进行一次教后反思;进行一个课例的评析;提出一个教学问题;介绍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一次说课活动等等。
这样,每次集中活动时,老师们不再是“沉默寡言”、无话可说,而是可以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供大家讨论,既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又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要想研得深、研得透,我个人认为还是得以一个好的课题牵头。
有了一个好的课题,大家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有了一个共同的事业。
如这学期学校给每个教研组(除了艺体组书还没买到,但是孙组长已经考虑了一些学习研讨的主题)都购买了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希望大家能过好好的利用,切勿流于形式。
研讨的主题不一定多,但一定要实,在研究了一段时间后最好能够总结点成果来,并形成文本资料,再配以日常的研讨活动的过程资料,那就是非常好的课题研究报告。
这一定会使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
(四)做好“结”
即检查总结工作。
每学期、每学年的教研组活动一定要把平时研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起来,对教师们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这也是为每学期的教研组长的工作交流提供第一手资料。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