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经典养生《按摩经》

合集下载

足 疗 起 源

足 疗 起 源

足疗起源足部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中与疾病做斗争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

早在4000多年前的唐尧时代,民间有识之士就提倡利用赤足舞蹈的方法治疗疾病,据《吕氏春秋。

古乐》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淤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阈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做舞以宣导之。

”可见,在远古氏族时期,人们已懂得运用“足舞”治疗疾病。

这可谓我国足疗之起源。

从出土文物考察中发现,我国早在公元前1400年就有“按摩”的记载。

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一书中说;“上古之时,医有俞跗”俞跗治病不用“汤液酆酒”仅用“针石桥引、案杌毒烫”双脚的方法。

桥引、案(按)杌,均为按摩之法。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在治疗太子尸厥症时,还盛赞俞跗的高超医术:“一拨见病之应。

”在距今2700年前最古老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详尽介绍了经络和俞血,其中包括许多脚上的穴位。

这说明当时医界人士己认识到足部的许多敏感反点与人体内脏器官存在密切联系,并指出刺激这些反应点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皇帝内经》还多次指出利用按摩方法治病。

东汉名医华佗创立的[五禽戏]谓;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这里所说的‘兼利蹄足’系他首次提出以脚治病的方法。

上述模仿动物姿态的运动方式,都必须依托脚部的力量达到健体治病的效果。

据日本学者考证,《华佗秘籍》对于脚部按摩治病,已有“足心道”的专门论述。

隋唐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按摩医术最兴旺的时期。

《诸病源侯论》中阐述了无需汤药治疗的按摩法。

隋唐的太医院已设置按摩博士12人。

唐代不但设立了按摩科,还按等级设有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之类的“职称”“医圣”“药王”孙思邈在所著《千金要方》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老子按摩法”、“天竺国按摩法”中国按摩医术于隋唐年间传入日本、埃及,并经希腊、罗马帝国传入欧洲。

经典·通俗·中国哲学精要《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经典·通俗·中国哲学精要《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其至大于寰宇,小于微物之存。所故太虚之内,天地之方圆,以 谓无极之边,有极之沿。大千之奇哉!异哉。 ” 问曰: “以寻奇异当何?” 师曰: “从方圆者,乃规矩也。规矩之,天地方圆之界限矣。与 界限乃求虚实。 ”
太虚宇宙篇
第三
师曰: “万物所视,一元玄奥纵琛。先天气布太虚,质凝相聚‘宇 宙’ 。宇宙也?环宇琼气之玄质尔。 ” 问曰: “何谓宇宙乎?” 师曰: “气‘玄’以存曰‘宇’ ;宇之质存谓宙。 ‘宇’之‘宙’ 也,乃‘宇宙’之。宇之环其质,质之存之宙。 ‘宇宙’也,乃气环 之质矣。 ” 问曰: “宇宙当何?” 师曰: “宇於宙之气,宙於宇之布。 ‘宇宙’之气布,结凝而存乃 为体。 ‘宇’当‘宙’之存, ‘宙’乃宇之体。 ‘宇宙’其存也,乃亦 ‘球’也。球者,示有实之体,动变无形于气。故曰,宇宙之体乃‘球 体’ 。球体者,太虚以气聚,无极以合之。故其聚太极之坚质。所广 之无楞, 扩之无角, 缩之楞角皆备。 放之则无收止。 收止之亦有端尽。 出动变,乃示先后天之变化,化变之有动,无形其亦有形也。 ” 问曰: “结凝之体何得以球之?”
师曰: “博布於动变,有无之循环也故。环者传,传者玄,玄乃 圆也。所圆之玄也,亦太虚。 ” 问曰: “何谓太虚?” 师曰: “太虚也,至大之博于虚也。 ‘虚’也,不实之谓,亦‘空’ 也。太虚者,亦‘太空’也。太空之虚, ‘虚’于气。太空之实,实 于质也。虚空之实质,乃于宇宙也。宇宙也,太空之虚实也。 ‘宇’乃无极于气, ‘宙’乃结凝于体。所‘宇宙’也,乃有气之有 ‘球’ 。故,有虚之有实;有形之有体。无形括漫其实;有形其结其 体。无形之聚,有形结以实之。聚之以聚,物(质)聚合实体,体之 亦形矣。 ” 问曰: “所与万物也何?” 师曰: “万物初蒙浑玄,清浊无分,上下无辨,亦‘浑沌’尔。 ‘浑沌’于浊卵,静动而变,变而传,传其亦离乎。 离而动剧,动剧乃传。传其不舍,转传于变,相向及离乎。所分而合, 继合而分之。无分其气结,气凝而其合之。合合以复动变球之形也。 球之,内坚外实;坚实于内,弥散于外。所:外虚内实,内外有 分,清浊有辨,上下能判。内外分以虚实。实其内,趋内趋坚;虚其 外,趋外趋虚。清浊辨,清以外浮,浊以内潜。清以外,浊以内潜, 清外上浮,内潜下以实,举外虚为浮。故:坚以实,虚以软。 ” 问曰: “此,趋内趋外之亦何乎?” 师曰: “内聚质凝,外散体虚。趋其虚体空散,散收以乎坚止, 聚集以散收。所虚散乃漂,从漂当球之,漂其空实也。 ”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

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

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

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

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

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

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

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

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

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

`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

保健按摩手法详解清代按摩经

保健按摩手法详解清代按摩经
经常做保健按摩的人都知道按摩的手法是 非常重要的,你可知道生活中最见保健按摩手法 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保健按摩指南
吧! 1、丹凤展翅
命患者正坐。用右手从左边掐患人水突穴, 有动脉应手,按定觉腋下微痛,膊肘引痛,手指 酸麻。将大指轻轻抬起,觉热气从胳膊手指出。
又用左手从患人右边掐水突穴动脉,按法与上
老师抓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按轻抬,使邪热气行下直至腿足,岂复上攻心膈 哉。经云:脉气和则脏气平,心家自然清凉矣。 8、平土放水 胃家停食在右,停水在左。滞食者沉而不浮,
按之觉痛,从石关穴以手法按摩,慢慢揉之,而 消食水者,动而有声。以上用手法揉之,慢慢而 去。
1cj0f9c7b 海口雨荷/
老师抓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也。重按轻抬慢慢去之,使邪气散而正气强也。 6、烧山火
用右大拇指按动紧处,重重切之,随呼吸二
七数,慢慢抬起,觉两腿麻木,是邪热下降,随
经而发下两腿,犹如火热而行至两足是也,如不 到复按切。 7、透心凉 用手按膈下脉气不和者,或左或右,随气重
老师抓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4、催兵布阵 用两手将其胁下胸骨齐拢,催邪气下降,使 正气相通,随呼吸摇憾十二,轻轻抬起,再以手 法摩病在何处,按之如将擒贼之状,不令冲上焦 是也。
5、遍处寻贼 夫人身之正气,如天下之居民,摇而不动, 自然经营也。邪气(原文此处有一个"和"字)如贼 夺家劫舍,正邪焉得不斗争哉。正邪相间,经络 不和,岂能相安。以手法按之,乱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2、黄蜂出洞 令患人仰卧,以两手大拇指按定云门,有动 脉应手,觉膊手沉紧麻木。将大指轻轻抬起,有 气从膊手出也。

《推拿三字经》

《推拿三字经》

《推拿三字经》推拿三字经《推拿三字经》古者伏羲知天而八卦列,炎帝知地而百草辨,轩辕知人而脏腑别,经络彰命。

三坟而内经其一也。

班固艺文志曰内经十八卷(素问九卷、灵枢八卷),乃其数焉。

黄帝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人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相荡,喜怒交侵,乃与歧伯鬼臾区等,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上问难,阐发玄微,垂不朽之弘慈,开生民之寿域,第其理道渊深,文辞古雅,非谙熟精思鲜有得其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以治侯王。

黄帝谓雷公曰览揆杂学,别异比类,通合道理,其务明可以十全,若不能知为世所怒。

张长沙曰居世之士,曾不留心医术,上疗君亲,下救贫贱,中以保身。

但逐荣利,企踵权豪,卒遇非常,身遭死地,百年寿命,委付风流,岂不危哉?玄晏云人受人之体,有六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虽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诊之。

此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

余究心二十余哉始知会变,而及门者苦于卓也,因母不能服药,始演推拿诸病,一推不药而愈命。

书传于乡俚者不堪入目,肤者无能醒心,约者多所挂漏,繁者不胜浏览。

而晨所著微论,诸书未尽元旨,用是不揣鄙陋,纂述是编,且愿同志君子,四海仁人,广布宣传,则功德莫大焉,人闻而俞之,而命余弁其首。

光绪丁丑仲春登州宁海人氏徐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自著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画图章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有良方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岁数轻重当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荒治急病一穴良大数立俞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良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沈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仔细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何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则补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疫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大便闭外泻良泻大肠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感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来回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受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能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凡吐者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立愈恙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右左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来回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别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来回重轻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旋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左右手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症并痨伤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着袷伊着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袷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向脏清补良在学者细心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阳池穴头痛良风头痛蜂入洞左右旋立无恙天河水口生疮遍身热多推良中气风男女逆右六腑男用良左三关女用强独穴疗数三万多穴推约三万遵此法无不良遍身潮分阴阳拿列缺汗出良五经穴肚胀良水入土不化谷土入水肝木旺小腹寒外劳宫左右旋久揉良嘴唇裂脾火伤眼泡肿脾胃恙清补脾俱去恙向内补向外清来回清补双天门口顺气血五指节惊吓伤不计次揉必良腹痞积时摄良一百日即去恙上有火下有寒外劳宫下寒良六腑穴去火良左三关去寒恙右六腑亦去恙虚补母实泻子曰五行生克当生我母我生子穴不误治无恙古推书身首足执治婴无老方皆气血何两样数多寡轻重当吾载穴不相商少老女无不当遵古推男女分俱左手男女同予尝试并去恙凡学者意会方加减推身歉壮病新久细思详推应症无苦恙(《推拿三字经》终)返回顶部。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白话解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白话解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白话解内容提要本书是受民间师承得以延续下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是融汇“气功、推拿、点穴、按摩疗法”于一炉的专门著述。

针对“气功、推拿、点穴,按摩疗法”的具体内容,以深入浅出半文言体问答形式,叙述了“气功、推拿、点穴,按摩疗法”理论依据,并通过其理论来指导临床。

尤其在临证的具体方法上,又分别作以说明。

什么是“导”,什么是“引”?什么是“导引”?什么是“按跷”?以及它们四者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纽带关系……本书依独家己见,针对疾病的综合治疗,对传统医学凝集的焦点阐论别俱,可为传统中医药专业人员临床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部。

上部为(导引按跷经·经义要解)即《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下部为《推按精义》与《推按临症指南(医案)》二书。

读者对“导引按跷术”专业内容的具体应用,可依此三著述相兼参考。

前言吾中华圣地,九洲方圆,千古留传人寰无可胜数稀世珍宝,瑰翠耀目者“四部医经”也。

曰:《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导引按跷经》、《神农本草经》是也。

继祖本之后,亦有“难、类、太素”等,媲美之“金匮、伤寒杂病”等典以续。

今世传本,除“内经、本草”者存,“外经”虽曰罕见,亦有氏增补之。

奈何《导引按跷》之作,竟有目无容,无善本所存哉!师曰:“此即《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早岁已失烟火。

其术简、便、验、廉、无需设陈,财贷相助,随处可施,男女长幼皆益。

“审时度症,手到病除,决无留弊。

”释门语曰:“上乘之法”。

道家亦谓:“修真延年精技之术”。

吾少时,偶遇“曾公广达”先生,与叙家祖业医,随叙投缘拜其门下,蒙师一十六载谆谆教诲,一招一式把手亲示。

此后,凭其所指,又投拜了京都御医后人“显效”大居士、刘秀廷女士。

以及妙静子道长,伯父范国才先生(民间易相家),与老中医魏福堂先生等老前辈,继习国医精萃……为遵恩师临终遗愿:“逢盛世当出,誓报国恩。

”乃于民间广求善本、孤本、手本,为《导引按跷》医术实归一统,为自学达才,铺其路石尔有本可依,数十载力奋完璧。

推拿有关的古文

推拿有关的古文

推拿有关的古文
《推拿代药赋》前人忽略推拿,卓溪今来一赋。

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揉掐,性与药同。

用推既是用药;不明和可乱推?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

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

水底捞月便是黄连犀角。

天河引水,还同意芩柏连翘。

大指脾面旋推,味似人参白术;泻之则为灶土石膏。

大指侧推虎口,何殊附子炮姜;反之则为大黄枳实。

涌泉右转不揉,朴硝何异;旋推止喇,效争五味冬花。

精威拿紧,岂羡牛黄贝母。

肺俞重揉,漫夸半夏南星。

黄蜂入洞超出防风羌活。

捧耳摇头,远过生地木香。

五指节上轮揉,乃祛风之苍术。

拿足大敦鞋带,实定掣之钩藤。

后溪推上,不减猪苓泽泻。

小指补肾,焉差杜仲地黄。

涌泉昨转,类夫砂仁霍叶。

重揉手背,同乎白芍川芎。

脐风灯火十三,恩符再造。

定惊元宵十五,不啻仙丹。

病知表里虚实,推和重症能生;不谙推拿揉掐,乱用便添一死。

代药五十有八,自古无人道及,虽无格致之功,却亦透宗之赋。

《小儿按摩经》

《小儿按摩经》

《小儿按摩经》四明陈氏著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

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

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

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

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

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

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

其候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泻泄日久中气太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螈筋脉拘挛。

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

宜补中为主仍以掐揉按穴之法细心运用可保十全矣。

又有吐泻未成慢惊者急用健脾养胃之剂外以手法按掐对症经穴脉络调和庶不致变慢惊风也。

如有他症穴法详开于后临期选择焉。

手法歌心经有热作痰迷天河水过作洪池肝经有病儿多闷推动脾土病即除。

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

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动肾水即救得小肠有病气来攻板门横门推可通。

用心记此精宁穴看来危症快如风。

胆经有病口作苦好将妙法推脾土大肠有病泄泻多脾土大肠久搓摩。

膀胱有病作淋疴肾水八卦运天河胃经有病呕逆多脾土肺经推即和?H 褂病寒热魔天河过水莫蹉跎。

命门有病元气亏脾土大肠八卦推仙师授我真口诀愿把婴儿寿命培。

五脏六腑受病源须凭手法推即痊俱有下数不可乱肺经病掐肺经边。

心经病掐天河水泻掐大肠脾土全呕掐肺经推三关目昏须掐肾水添。

再有横纹数十次天河兼之功必完头痛推取三关穴再掐横纹天河连。

又将天心揉数次其功效在片时间齿痛须揉肾水穴颊车推之自然安。

鼻塞伤风天心穴总筋脾土推七百耳聋多因肾水亏掐取肾水天河穴。

阳池兼行九百功后掐耳珠旁下侧。

咳嗽频频受风寒先要汗出沾手边次掐肺经横纹内乾位须要运周环。

心经有热运天河六腑有热推本科饮食不进推脾土小水短少掐肾多。

大肠作泻运多移大肠脾土病即除次取天门入虎口揉脐龟尾七百奇。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第一卷人体按摩的起源在古代,人们发现按摩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等效果。

而《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则成为了最早记载人体按摩的文献之一。

本卷将从人体按摩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按摩文献之一。

它记录了黄帝和歧伯对按摩的认识和应用。

在古代的医学理论中,按摩被认为是一种调理和治疗手段,能够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按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代人们发现通过对身体的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可以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自然材料,如石头、木块等进行按摩。

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摩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卷黄帝歧伯按摩理论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的第二卷主要介绍了按摩的理论基础。

根据古代医学理论,人体是由经络、气血、阴阳等组成的。

按摩的作用就是在按摩过程中调整经络的通畅,调和气血的流动,平衡阴阳的关系。

在按摩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手法的运用和力度的把握。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中提到了许多按摩手法,如搓动、推拿、揉捏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人体不同部位、不同病症,采取不同的按摩手法和力度。

此外,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还介绍了按摩和经络的关系。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通道,负责气血的运行。

通过按摩可以刺激经络的畅通,调调和气血的流动。

因此,按摩被广泛运用于调理人体的健康。

第三卷按摩的应用领域在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的第三卷中,介绍了按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按摩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等方面。

按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根据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的记载,按摩可以治疗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等常见疾病。

此外,按摩还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吸收、增强免疫力等。

除了医疗领域,按摩还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和美容领域。

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放松,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使皮肤更加健康光滑。

另外,按摩还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达到减肥、塑身的效果。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清朝徐谦光著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冷热伤病有寒热之分辨内外辨明是由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的,外因为六淫疠气,内因为七情劳倦,也有内因外因两伤者。

中医保健推拿历代相关文献述略

中医保健推拿历代相关文献述略

中医保健推拿历代相关文献述略摘要:介绍了多种中医保健推拿方法,充分肯定了推拿按摩的养生保建作用。

关键词:中医保健;推拿;按摩中医十分重视“治未病”,强调“防患于未然”,早在《黄帝内经》就强调:“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中医“治未病”的方法较多,其中保健推拿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谓保健推拿,用现代语言来描述,就是指针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而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

我国历代医家在传统推拿(按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献资料,现将这些文献资料简述如下。

1 充分肯定了推拿按摩的养生保健作用可以说,人类最早、最原始的推拿按摩是一种本能活动,多用于缓解疼痛,例如对身体某一具体疼痛部位的按揉,因此,它属于最原始的、最朴素的带有治疗性质的治疗方法。

从文献记载来看,早期的推拿按摩多用于养生保健,且其方法多为自我按摩,并常常结合导引,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正如《保生心鉴·太清二十四气聚散图序》所阐述:“是以仙道不取药石而贵导引,导引之上行其无病,导引之中行其未病,导引之下行其已病,何谓也?二十四邪方袭肌肤,方滞经络,按摩以行之,注闭以改之,吐纳以平之,使不至于浸其荣卫,而蚀其脏腑也。

修身养命者,于是乎取之”。

历代医籍对推拿按摩的养生保健作用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与《内经》同时问世的《黄帝歧伯按摩》就是一本记载养生保健按摩的推拿学巨著;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将膏摩疗法列为一项重要的预防保健方法;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思邈的《千金方》中都记载了许多自我保健按摩的方法,如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尤其重视摩腹养生术;《太平广记》引《谭宾录》,称大医家孙思邈有“推步导养之术”,故“年九十余而视听不衰”,其中的“推步导养之术”就包括有老子按摩法。

上述文献资料充分肯定了推拿按摩的养生保健作用。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愿与一切酷爱中华民族民间传统传承医药人士交友本人是受师承,承袭了中华“导引按跷医术精华”的一个民间医。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党的“科教兴国,以法治国,以德立国”的政策感召下,为迎接中华民族新盛世的到来,愿为一切酷爱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医药的朋友们,切磋有关推拿、按摩、点穴以及气功等鲜为人知的民间医技。

愿与医界同仁交流有关针灸,中草药方脉,在民间潜在下来的有关师承的内容。

愿为酷爱民族医药的朋友们增添一点理论与实践技能而感到欣慰。

我愿为有理想、有道德,为中华民族民间医药献身的朋友们馈赠,民间千古秘本《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推按精义》、《推按临症指南(医案)》,以及《针灸精髓》与《医方精要》等民间师承保留延续下来的中华医药瑰宝。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内容提要本书是受民间师承得以延续下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是融汇“气功、推拿、点穴、按摩疗法”于一炉的专门著述。

针对“气功、推拿、点穴,按摩疗法”的具体内容,以深入浅出半文言体问答形式,叙述了“气功、推拿、点穴,按摩疗法”理论依据,并通过其理论来指导临床。

尤其在临证的具体方法上,又分别作以说明。

什么是“导”,什么是“引”?什么是“导引”?什么是“按跷”?以及它们四者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纽带关系……本书依独家己见,针对疾病的综合治疗,对传统医学凝集的焦点阐论别俱,可为传统中医药专业人员临床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卷。

上卷为(导引按跷经·经义要解)即《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下卷为《推按精义》与《推按临症指南(医案)》二书。

读者对“导引按跷术”专业内容的具体应用,可依此三部著述相兼参考。

前言吾中华圣地,九洲方圆,千古留传人寰无可胜数稀世珍宝,瑰翠耀目者“四部医经”也。

曰:《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导引按跷经》、《神农本草经》是也。

继祖本之后,亦有“难、类、太素”等,媲美之“金匮、伤寒杂病”等典以续。

按摩经手法大全

按摩经手法大全
死,因感风邪受害,名曰下寒。令患人直坐,从腰肾俞穴重推之大痛,是真穴也。重按
轻抬,如是数次,觉少腹气散而热,腿麻而冷,再以手按摩病所而愈。此病性命相关也。
拔树寻根
人病腰、膝、腿、足痛甚,上下走不停,乍寒乍热,阵阵昏迷,善于悲怒。如脉症
(豚疝)相似,发作无时,直中脏腑,其行走肾经根结任脉。于胃旁有动脉一条,直贯
气频频下降于足涌泉穴,是水归源。
摇动山河
人尾闾骨之旁有高骨,骨下有陷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过。上下有闭塞凝滞,脊
强,腰腿痛。治宜手指从骨下陷穴揉十余次,令血气流通,左右相同。
踏破双关
必当令患者平伏,两大腿根有横纹,名曰承扶穴,斯为背部总络腿处大经,此穴若
闭,气血不得流通。治从承扶穴以脚踏定,右脚踏左腿,左脚蹬右腿,踏稳不宜摇憾,
觉腿足麻将腿轻轻抬起,有热气到足。此开关破壁之法也。
金鸡独立
人脘脘结块,手拿不动。用足踏住病处,觉脚下有动是也,稳稳踏定,觉气散脚足
麻木,轻轻抬起,有余热行至足底,此除邪扶正之法也。
足下生风
病人有上盛下虚,头目昏沉,胸膈痛楚,腹气胀满,疼痛不休,四肢沉重,腿膝酸
麻,此气血不能散也。宜手法从上按穴拿到小腹气冲、归来两穴。前阴旁有动脉,此上
痛,手指酸麻。将大指轻轻抬起,觉热气从胳膊手指出。又用左手从患人右边掐水突穴动脉,按法与上同,令四肢脉气发散,不至闭塞也。
黄蜂出洞
令患人仰卧,以两手大拇指按定云门,有动脉应手,觉膊手沉紧麻木。将大指轻轻
抬起,有气从膊手出也。
双龙投海
以两手从患者胸前同乳大筋抓起甚痛,觉胸中气降胁下有声,左右推之,使脾胃之气下降是也。
催兵布阵
用两手将其胁下胸骨齐拢,催邪气下降,使正气相通,随呼吸摇憾十二,轻轻抬起,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译文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译文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译文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全书共分为十卷,讲述了按摩的原理、方法和疗效等内容。

下面是对黄帝岐伯按摩十卷的简要译文:第一卷:按摩论本卷主要介绍了按摩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包括按摩的历史渊源、按摩的分类、按摩的功效等。

第二卷:经络按摩法本卷详细介绍了按摩对经络的影响和调理作用,包括对经络进行按摩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第三卷:穴道按摩法本卷主要介绍了按摩对穴位的影响和疗效,包括穴位的选取、穴位的按摩手法和按摩的特殊功效等。

第四卷:腧穴按摩法本卷详细介绍了腧穴按摩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腧穴的定位、腧穴按摩的手法和腧穴按摩的配合方法等。

第五卷:肌肉按摩法本卷主要介绍了按摩对肌肉的影响和调理作用,包括肌肉按摩的手法、按摩对肌肉的保健作用和肌肉按摩的常见技巧等。

第六卷:脉络按摩法本卷详细介绍了按摩对脉络的影响和调理作用,包括对脉络进行按摩的手法、脉络按摩的特殊功效和脉络按摩与经络按摩的关系等。

第七卷:调理按摩法本卷主要介绍了按摩的调理作用和方法,包括按摩对身体各系统的调理、按摩对五脏六腑的调理方法和按摩的常用调理手法等。

第八卷:婴儿按摩法本卷详细介绍了对婴儿进行按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婴儿按摩的技巧、婴儿按摩对健康的益处和婴儿按摩的常见问题等。

第九卷:特殊按摩法本卷主要介绍了按摩的特殊应用和疗效,包括对特殊人群进行按摩的方法、特殊按摩的预防作用和特殊按摩的特殊功效等。

第十卷:按摩养生法本卷详细介绍了按摩的养生作用和方法,包括按摩对保健养生的重要性、按摩的日常养生方法和按摩的养生调理原则等。

以上为黄帝岐伯按摩十卷的简要译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参阅原著或相关资料。

《小儿按摩经》

《小儿按摩经》

《小儿按摩经》\r要穴图\pG-G87.bmp\r 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

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

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

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

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

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

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

其候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泻泄日久,中气太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螈,筋脉拘挛。

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

宜补中为主,仍以掐揉按穴之法,细心运用,可保十全矣。

又有吐泻未成慢惊者,急用健脾养胃之剂,外以手法按掐对症经穴,脉络调和,庶不致变慢惊风也。

如有他症,穴法详开于后,临期选择焉。

手法歌心经有热作痰迷,天河水过作洪池,肝经有病儿多闷,推展脾土病即除。

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展脾土效必应,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

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展肾水即救得,小肠有病气来攻,板门横门推可通。

用心记此精宁穴,看来危症快如风。

胆经有病口作苦,好将妙法推脾土,大肠有病泄泻多,脾土大肠久搓摩。

膀胱有病作淋,肾水八卦运天河,胃经有病呕逆多,脾土肺经推即和。

三焦有病寒热魔,天河过水莫蹉跎。

命门有病元气亏,脾上大肠八卦推,仙师授我真口诀,愿把婴儿寿命培。

五脏六腑受病源,须凭手法推即痊,俱有下数不可乱,肺经病掐肺经边。

心经病掐天河水,泻掐大肠脾土全,呕掐肺经推三关,目昏须掐肾水添。

再有横纹数十次,天河兼之功必完,头痛推取三关穴,再掐横纹天河连。

又将天心揉数次,其功效在片时间,齿痛须揉肾水穴,颊车推之自然安。

鼻塞伤风天心穴,总筋脾土推七百,耳聋多因肾水亏,掐取肾水天河穴。

推拿三字经

推拿三字经
虚与实 仔细详
字廿七 脉诀讲 明四字 治诸恙 小婴儿 看印堂
五色纹 细心详 色红者 心肺恙 俱热症 清则良
清何处 心肺当 退六腑 即去恙 色青者 肝风张
色黄者 黄色属脾,印堂色黄者,脾胃伤 为脾胃之症,小儿多脾胃病,饮食不节,恣食生冷必伤脾胃。
若泻肚 小儿腹泻,多因脏腑娇嫩、脾胃薄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引起,久泻脾虚,肠胃积滞,功能失调,
推大肠 大肠穴在食指外侧上节,一穴愈 推大肠一穴即愈,屡验有效。
来往忙 来回推之为清补大肠,凡清之气下降,补之气上升,清补则和血顺气,利小便而止大便,故泻肚痢疾,来回多推大肠一穴,有良效。言五色 指青红黄白黑五色,根据五色配五脏,辨病取穴。
揉患上 左右揉 立消之 胸膈闷 八卦详 男女逆
左右手 运八卦 离宫轻 痰壅喘 横纹上 左右揉
左旋右 久去恙
治歉证 并痨伤 歉弱者 气血伤 辨此症 在衣裳
分岁数 轻重当 从吾学 立验方 宜熟读 勿心慌
治急病 一穴良 大数万 立愈恙 幼婴者 加减良
治缓症 各穴量 虚冷补 热清当 大察脉 理宜详
浮沉者 表里恙 迟数者 冷热伤 辨内外 推无恙
亦称良 瘟疫者 肿脖项 上午重 六腑当 下午重
二马良 兼六腑 立消亡 分男女 左右手 男六腑
女三关 此二穴 俱属凉 男女逆 左右详 脱肛者
婴三百 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 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 区分病人年龄大小。轻重当 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 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立验方 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按摩经》

《按摩经》

经》摩 经《按 摩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

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古代按摩书籍

古代按摩书籍

古代按摩书籍
古代的按摩书籍非常丰富,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黄帝内经》和
《难经》。

这些书籍主要介绍按摩的理论和技巧,包括不同身体部位
的按摩方法、按摩手法和注意事项等。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包括了治疗疾病的
按摩方法。

比如常见的推拿、拨筋等手法都有详细的介绍。

同时,书
中还有一些介绍身体特定部位的按摩方法,如脊椎按摩、腹部按摩等。

《难经》是古代经络学的经典之一,书中介绍了不同经络的按摩
方法,如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等。

此外,书中还有介绍穴位的
章节,详细介绍了各个穴位的位置、按压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这些书
籍中的按摩理论和技巧对现代按摩疗法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黃帝歧伯按摩十卷》白話解

《黃帝歧伯按摩十卷》白話解

吾中華聖地,九洲方圓,千古留傳人寰無可勝數稀世珍寶,瑰翠耀目者“四部醫經”也。

曰:《黃帝內經》、《黃帝外經》、《黃帝導引按蹺經》、《神農本草經》是也。

繼祖本之後,亦有“難、類、太素”等,媲美之“金匱、傷寒雜病”等典以續。

今世傳本,除“內經、本草”者存,“外經”雖曰罕見,亦有氏增補之。

奈何《導引按蹺》之作,竟有目無容,無善本所存哉!師曰:“此即《黃帝歧伯·按摩十卷》早歲已失煙火。

其術簡、便、驗、廉、無需設陳,財貸相助,隨處可施,男女長幼皆益。

“審時度症,手到病除,決無留弊。

”釋門語曰:“上乘之法”。

道家亦謂:“修真延年精技之術”。

吾少時,偶遇“曾公廣達”先生,與敘家祖業醫,隨敘投緣拜其門下,蒙師一十六載諄諄教誨,一招一式把手親示。

此後,憑其所指,又投拜了京都禦醫後人“顯效”大居士、劉秀廷女士。

以及妙靜子道長,伯父范國才先生(民間易相家),與老中醫魏福堂先生等老前輩,繼習國醫精萃……爲遵恩師臨終遺願:“逢盛世當出,誓報國恩。

”乃於民間廣求善本、孤本、手本,爲《導引按蹺》醫術實歸一統,爲自學達才,鋪其路石爾有本可依,數十載力奮完璧。

庚申(80年)季冬,初稿既就,乙丑孟冬據稿講學。

翌春,吾爲醫院招聘,醫案再續……時過六載寒暑,捫心自問,身爲炎黃子孫,脫浩劫之厄運,無爲炊米之憂。

今體健身壯,國家日漸昌盛,前程錦繡。

吾焉何處心積慮,寡目錢鈔堆積,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爲?憶往昔,“導引按蹺”術,爲吾中華子孫繁衍立下不朽功勳。

可在舊時代封建統治壓榨下,權柄禁錮幾至夭亡,唯“宮廷專用”。

民間偶有師徒傳承無奈生計,視此爲秘笈不肯披露於衆。

皚皚瑰寶,劃公爲私,內室相傳,非乏其例。

展轉世世,有損無增習以爲常。

歷代先賢名流,嘔心瀝血公呼天下,壯士血薦軒轅致力民族興旺。

奈何,舊時民不聊生,間有“推按”傳本,亦難免魚目混珠,協挾糟粕實難爲衆所用。

其文簡者,尚缺善論;文繁者,似是實非。

癡心求學者,誤墮迷途無能自拔,另有“醒聰”之士,確少作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经典养生《按摩经》 背会了让你百病不生!
按摩是最古老的医疗方法,同时也是古代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认识和发展起来的,按摩简单易行,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还可代替药物、养生保健。

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后,可使精神振奋,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而且按摩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方面都可以适用,尤其是对于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

古人经典养生《按摩经》 背会了让你百病不生!(图)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

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迎香穴位置(图)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位置(图)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气海穴(图)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太阳膀胱经(图)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

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

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阳陵泉位置(图)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

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

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

按摩能调阴阳气,总使气血归位乡。

运妙手功胜良药,著手成春变安康,救灾济世行方便,存仁施德寿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