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评价_韩美清
GIS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GIS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摘要: 介绍了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如何利用成熟的gis技术建立完善的天然林保护管理系统,以实现空间数据的管理、更新、成图等功能,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更加科学有序。
关键词:gis;天然林;资源保护;应用中图分类号:s77;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225-01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不断深入,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森林植被得到恢复,林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根据目前的保护管理手段,因其特殊性,存在着诸多困难。
以传统的图件、卡片和调查方式进行管理,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
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化程度,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实现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进行管理是非常合适的。
1软件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可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
arcgis 采用空间数据库模型存储数据,其概念是所有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及描述性属性数据全部以表的形式存放于关系数据库中,通过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连接,由此实现对数据的查询、分析、制图输出等功能。
把数据交给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极大减轻了系统的负担,并通过应用成熟的数据库技术,很好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提高了数据的检索效率。
2数据的组织整理2.1天然林资源数据处理天然林资源保护是以小班区划为最基本的资源空间数据,因此按县级和林场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成果,利用调查时1∶50 000的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根据地类、林种、树种、权属、功能等多种要求进行区划,图件以林场和乡镇为单位进行编制,并以县界、林场界、乡镇界、行政村界(林班界)、小班界进行表示。
在行政村界(林班界)内标注行政村名(林班号),在小班界内标注小班号,并按不同地类着色,同时以卡片形式填写相关地貌、土壤、权属、起源、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等相关因子。
这2部分是主要的数据,构成了基本的空间数据以及相关的属性数据。
基于RS和GIS的白洋淀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基于RS和GIS的白洋淀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华北之肾”,具有缓洪滞沥、调节气候、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等多种生态功能,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
白洋淀淀区开发历史久远、开发强度大,近几十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文活动干扰因素影响,白洋淀湿地面积急剧萎缩、干淀现象频繁发生,其健康状态面临严重退化。
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受到了政府、专家学者以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因此选取白洋淀湿地进行生态健康评价对其急需开展的整治工作和合理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择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依据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传统野外生态与水文监测方法,在综合小尺度和景观尺度的基础上,从水生态特征、景观斑块特征和人类干扰特征3个方面选取一系列评价指标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方法,对研究区湿地进行了定量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出了影响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以及管理和修复对策,为白洋淀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基础资料。
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健康综合指数为0.303—0.711,处于不健康到健康状态之间,整体生态健康现状为不健康状态;研究区的四个核心功能区健康状况存在差异,从优到劣的排序分别是:烧车淀>小白洋淀>大麦淀>藻苲淀,但各核心区健康分级状况并没有白洋淀自然保护区整体好,与野外实地调查结果一致,反映出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不太合理;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影响研究区生态健康状况的关键要素为水生态环境特征,关键指标为淀区水位。
综合研究结果,对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开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全面实施开源节流,协调区域水资源分配,建立长效生态补水机制;加强污染的综合治理,调整研究区内养殖产业结构;重新规划白洋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区域,科学合理区分核心区、缓冲区与实验区;新建立一套健全的白洋淀自然保护区保护政策与制度。
基于GEE的白洋淀水体生态补水后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基于GEE的白洋淀水体生态补水后时空格局变化分析阳星;王世岩;韩祯;李步东;王亮;汪洁;孙龙;巴艺博【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年(卷),期】2024()4【摘要】生态补水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生态补水机制的变化过程,将白洋淀的生态补水过程分为临时补水阶段、应急补水阶段和稳定补水阶段。
为进行各生态补水阶段下白洋淀水体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通过GEE对白洋淀在1990-2022年的701幅遥感影像进行水体和冰体提取,分析不同阶段下水体时空变化格局,以及专门分析了冬季结冰期的冰体面积变化。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各个生态补水阶段,白洋淀水体面积均呈现在夏季最小,冬春季最大的特点,而随着生态补水机制的不断完善,白洋淀水体面积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呈现“削峰补低”的变化规律,其中临时补水阶段的逐月平均水体面积介于0.63~186.03 km^(2),稳定补水阶段的逐月平均水体面积介于17.88~109.15 km^(2),变化幅度减小了50.77%;②生态补水机制的完善让白洋淀呈现永久性水体大幅增加,间歇性水体大幅减小的变化规律,其中临时补水阶段永久性水体面积为7.66 km^(2),而稳定补水阶段的永久性水体面积为23.62 km^(2),增加了208.16%,间歇性水体面积则从263.50 km^(2)减少到143.58 km^(2),减小了45.51%;③从冰体面积变化角度分析,随着生态补水机制的不断完善,白洋淀的冰体面积不断减小,其中一月份的平均冰体面积从72.77 km^(2)减小到12.60 km^(2),减小了82.69%。
结果表明:生态补水机制的完善并没有导致白洋淀水体面积不断增加,而是使白洋淀的水体环境更加破碎化;在全球变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白洋淀的冰体面积大幅减小;这种趋于破碎化、板块化的水域特征可能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但鉴于生态系统对于水文响应具有滞后性,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生态水文响应过程监测和研究。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白洋淀,位于河北省涿州市、易县和安新县交界处,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赋予了白洋淀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本文将从水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功能和景观美化四个方面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
一、水环境净化白洋淀作为天然湖泊,承载着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净化功能。
湖泊水体在流经土地、植被和湿地等生态系统过程中,能够自然净化水体,去除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持水质清洁。
白洋淀湿地在水环境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的水资源,维护着生态平衡。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白洋淀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湖泊、湿地、植被等不同生态系统相互交错,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通过对白洋淀湿地内不同区域的调查和监测,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效果,为保护濒危物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三、碳汇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碳汇,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堆积,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白洋淀湿地内丰富的植被和湖泊水体,为碳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评估白洋淀湿地的碳汇功能,有助于了解湿地对气候变化的缓冲作用,为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景观美化白洋淀湿地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景观美化作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对白洋淀湿地景观美化效果的评估,可以为景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保护好白洋淀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
综上所述,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评估,发现并解决湿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雄安新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白洋淀区域湖泊为例
雄安新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白洋淀区域湖泊为例摘要:秉承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服务价值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什么是生态服务,生态服务的价值又将如何评估?上述问题仍存在诸多困惑。
基于此,本文以雄安新区为例,对其白洋淀区域湖泊生态服务价值展开评估,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明确生态服务的概念;第二,确定合理的评估体系框架;第三,选用恰当的评估方法。
本研究有助于满足政府生态服务资产监管的需要,并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白洋淀;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一、生态服务概念基于“生态服务”,不同学者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全国主体功能规划》(2010)中将生态服务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上分别进行了定义。
从狭义上讲,认为生态服务是自然界的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多样化和持续供给人类健康生活需要的作用。
而从广义上讲,将生态服务的概念进行扩展,又增加了人类劳动的影响作用,包括人类对传统自然产物的加工和改良、通过人类劳动产生的新的产品和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产生的产品,本文将借助上述观点展开研究。
二、生态服务特征要评估生态服务的价值,还需要明确评估对象的特征,以把握评估对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是具有公共性。
生态服务无论从狭义上看还是从广义上看,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因为生态服务例如森林、湖泊、湿地等都是我们共有的自然环境,其起到的生态调节功能影响到所有人类,且其所有权不属于个人或组织所有,而是所有集体所有。
第二,是具有外部性。
生态服务是只能从外部获得。
生态服务由自然界产生或由自然界组成,此外还能通过人类劳动获得,主要因为其公共性,所以具有一定的外部性。
第三,是具有时空可变性。
即随着时间的发展与变迁,生态服务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例如由于受气候和地质的变化而发生生态服务的面积、功能性质、作用大小的变化。
第四,是具有益于健康的特点。
生态服务构成了我们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新鲜的空气与洁净的水源等,有益于人类健康生活。
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
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杨丽伟;陈诗越【摘要】由于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化的影响,白洋淀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白洋淀湖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并运用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最为密切的Chla、TN、TP、CCDMn和SD作为评价参数,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营养类型.湖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白洋淀为重碳酸类钠组Ⅱ型水的偏碱性湖泊,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为中-富营养级湖泊水体.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湖泊污染的主要因子是TP.借助硅藻及其组合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发现白洋淀硅藻属种以耐营养种梅尼小环藻C yclotella meneghiniana (20.43%)和Cyclostephanos tholi formis (25.40%)为组合特征,表明湖泊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环境状况堪忧.【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5(013)003【总页数】6页(P457-462)【关键词】白洋淀;水质特征;主成分分析;湖泊富营养化;沉积硅藻【作者】杨丽伟;陈诗越【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临沂大学,山东临沂2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42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支撑地球生命系统的关键要素和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控制因子[1]。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口的增加,水质污染持续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环境保护部最近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水库)达25.0%。
湖泊水环境状况是区域生态环境健康与否的标志,关系着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方向,影响着流域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地方工农业的生产,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处于京、津、石三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主要承接上游萍河、府河、漕河、唐河、瀑河、孝义河、潴龙河及白沟引河8条河流的洪沥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浅湖草本沼泽型湿地生态系统,在调洪蓄水、灌溉生产、航运渔业和调节生态平衡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3]。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白洋淀,位于中国河北省和北京市交界处,是北方重要的淡水湿地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白洋淀成为了许多水生生物和候鸟的天堂。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白洋淀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一系列的破坏和污染。
本文将探讨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保护对策。
1.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白洋淀的水资源是维系其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引水工程的建设,导致了水资源的极度紧张。
湖泊水位下降、湿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严重影响到了湖泊的生态平衡。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也直接导致了白洋淀水质的恶化,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除了水资源和水质问题,白洋淀周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成为了生态环境的一大隐患。
大量的湿地草地被开垦用于农田和建设项目,导致湿地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同时,过度的土地利用也带来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2. 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白洋淀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着诸多的保护挑战。
首先,多个行政区划的重叠管理使得白洋淀的保护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不同区域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责任划分不统一,导致了治理和保护的难度增加。
其次,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白洋淀的生态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同时,白洋淀周边的农业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也需要发展和扩大,两者之间的平衡难以达到。
此外,公众对于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还有待提高。
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不合规的行为和习惯仍然存在。
例如,乱倒垃圾、乱捕乱猎等问题,给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进一步的破坏。
3.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对策要想有效地治理和保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对策。
首先,加强跨区域协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不同行政区划的管理单位要加强协调,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确保治理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保定市白洋淀上游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
保定市白洋淀上游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污水排放和化学品使用等原因,水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保定市白洋淀上游流域作为保定市的“母亲河”,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保定市白洋淀上游流域水污染现状、污染源特征等进行分析,并以保定市南高村镇为实验区,运用大肠菌群监测和水质模型技术,对南高村镇农村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的污染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了其成因和治理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南高村镇存在农村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大肠菌群超标和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严重超标。
在治理方面,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在保证水资源供应的同时,实现水环境的良好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保定市白洋淀上游流域;南高村镇;大肠菌群;水质模型正文:一、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水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水污染导致的健康和经济损失超过数十亿美元(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我国也不例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也不断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的白洋淀,是北方地区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和生态保护区之一。
然而,由于白洋淀周边工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白洋淀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保定市白洋淀上游流域作为白洋淀的“母亲河”,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保定市白洋淀上游流域的水污染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研究以保定市南高村镇为实验区,采用大肠菌群监测和水质模型技术,对南高村镇农村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的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和治理方法。
白洋淀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 抗旱技术体系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白洋淀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抗旱技术体系研究研究工作报告白洋淀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抗旱技术体系研究研究工作报告一、背景介绍白洋淀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受到了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干旱情况。
为此,进行了白洋淀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抗旱技术体系研究,旨在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
二、调查工作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技术,对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调查。
发现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及自然因素,白洋淀水环境已破坏,水面面积不断缩小,水质恶化,湖底植被大面积死亡,鱼类数量锐减等现象。
2.干旱情况调查通过对历年白洋淀的水位收缩量、降雨量、蒸发量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白洋淀所处的区域长期干旱,形成固定的降雨季节和干旱季节。
三、研究工作1.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针对白洋淀水环境的恶化情况和湖底植被大面积死亡的问题,进行了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通过引入互花米草等水生植物,通过植物修复来提高水生态环境的质量。
2.水资源调控技术研究通过对白洋淀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及相关利用情况等各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制定了一整套水资源调控技术体系,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的供应。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抗旱技术体系研究,发现白洋淀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气候问题。
因此,应该加强完善白洋淀保护措施,保持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对白洋淀周边的水资源调控工作,保证最大限度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综上所述,本次白洋淀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抗旱技术体系研究对于保护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白洋淀湿地生态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
河北 农业 大学 学 报 ( 农 林教 育版 )
J o u r n 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He b e i ( Ag r i c u l t u r e& F o r e s t r y E d u c a t i o n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f i e l d d a t a,t he e c o l o gi c a l s t a t us o f Ba i y a ng di a n we t l a n d i n t he a s pe c t s o f
q ua l i t y a nd qu a nt i t y o f wa t e r, phy t o pl a n kt o n, h yd r o phy t e, z o op l a nk t o n, f i s h a n d bi r d s wa s
e v a l u a t e d t o pr o v i d e t he ba s i s f o r r e p a i r a nd u t i l i z a t i on o f Ba i y a n gd i a n we t l a n d e c o s y s t e m. The r e s u l t s s ho we d t h a t wa t e r qu a n t i t y o f Ba i y a n gd i a n i s a n i mpo r t a nt f a c t o r a f f e c t i ng i t s wa t e r q ua l i t y a nd s pe c i e s .Co mp a r e d wi t h hi s t o r i c a l d a t a,t he wa t e r q u a nt i t y o f Ba i y a n g di a n we t l a nd i s p r o v e d t o r e d uc e wi t h s e r i ou s w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a nd d e c l i ne i n hi o d i ve r s i t y. Be c a u s e of t he e c ol og i c al wa t e r d i v e r s i on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Ba i y a ng di a n e c o s ys t e m ha s b e e n r e s t o r e d t o s o me d e gr e e .So me c o un t e r me a s ur e s we r e p ut f or wa r d t o pr o t e c t t h e e c ol o g i c a l e nv i r o nme n t o f Ba i ya ng di a n we t l a nd,e s t a b l i s h a s t ab l e me c h a ni s m o f e c ol o g i c a l hy d r a t i n g,i nt e ns i f y e f f o r t s t o
基于GIS的白洋淀流域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基于GIS的白洋淀流域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夏琳琳;刘仁志;张珂
【期刊名称】《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2()S1
【摘要】流域景观格局对水质变化有重大影响,GIS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相关研究实现定量化.文章以白洋淀流域为例,运用邻近分类和手工分类相结合的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得到白洋淀流域2002、2007年两期土地利用图,在Arcgis平台上结合水文扩展模块进行亚流域划分,借助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结合景观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性分析法对景观格局与水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增加则对水质改善有重要作用,耕地及建设用地的增加在一定尺度上导致水质恶化,白洋淀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对水质影响较为复杂,同时流域的水质特性则更多的受到多种自然、社会因素影响.
【总页数】9页(P87-95)
【关键词】GIS;主成分分析;土地利用;水质;白洋淀流域
【作者】夏琳琳;刘仁志;张珂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J], 路茜;盖艾鸿;刘玉洁;马志昂;潘韬
2.基于RS和GIS的白洋淀"引岳济淀"景观格局分析 [J], 张晶香;杨胜天;王玉娟;朗杨
3.基于RS和GIS的白洋淀“引岳济淀”景观格局分析(英文) [J], 张晶香;杨胜天;王玉娟;朗杨;
4.基于RS和GIS的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湖泊水质影响的研究 [J], 朱兰保;盛蒂;戚晓明;杜庆才;丁艳
5.浑河流域景观格局指数对流域水质的影响分析 [J], 刘益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青海省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青海省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陆地利用变化等因素也进一步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影响。
鉴于此,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措施,以维护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其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近年来人类活动增加,资源开发、城市化等进程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基于GIS技术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于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基于GIS技术对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收集青海省相关数据,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气候数据、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建立数据集。
2. 借助ArcGIS软件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分析青海省不同区域之间环境质量的异同。
3. 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AHP法)对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相关性。
4.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分析青海省各区域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评价各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
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将采用GIS技术、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研究成果将包括青海省生态环境质量地图、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各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等。
该研究将对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基于RS和GIS对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周杨副本课件
技术路线
监测 统计 数据
2014年OLI_TIRS遥感影 像
水环境特征 斑块特征 人为干扰特征
水 底浮
质 栖游鸟
综 动植类
合 污
物物多
染 多多样
指 样样性
数 性性
周 景斑边 观块斑 类密块 型度类
型
距距 农公 田路 距距 离离
自然保护区健康评价
指标选取原则
指标筛选
标准化
计算方法
指标权重确定 生态健康评价综合指数构建
六、进度安排
2015年10月-2016年1月:查阅文献、基本数据收集与 处理;
2016年2月-2016年6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指标信息 提取与量化;
2016年7月-2016年9月:后期数据处理,包括指标权重 确定与生态健康评价综合指数构建,并实地验证所得 结论;
2016年10月-2017年6月:论文攥写、准备答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考察报告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考察报告
贾石怡
【期刊名称】《小学科学(教师版)》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一、时间:2015年5月~10月二、地点: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湿地三、背景与动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建立了起来,我们的环境却
越来越差了。
空气和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北京市雾霾天气这些年已经
变成了常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化。
湿地被称为我们地球之肺,于是我们决定走出北京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大型湿地——白洋淀湿地实地考察,去看看那里的生态环境状况如何?也看看能否为现在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找到答案。
【总页数】1页(P22-22)
【作者】贾石怡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2.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研究
3.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4.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及解决措
施5.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湖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技术
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技术24、水质-水量-水生态一体化在线监测技术一、基本原理基于白洋淀流域生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数学模型分析相结合,开发水量、水质、水生态联合在线监测及生态健康诊断技术,为草型湖泊的健康诊断提供技术依据。
在水量水位-水质-生物量-叶绿素a指标框架下,研发包括实时数据采集、监测、传输与获取技术,明确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表征指标体系、健康标准;构建水生态系统健康对水质、水量及其它输入要素变化的响应关系模型,模拟外源输入与淀区健康的响应关系,提出流域生态健康预警阈值。
二、工艺流程遵循“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健康诊断技术研究-健康综合预警技术研究”的层递式思路形成总体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对白洋淀流域基础数据调查与分析,进行在线监测设备优化及监测指标筛选;并以水量-水位-水质-生物量-叶绿素a为构架,明确快速、全面地反映流域水生态系统整体状况的关键指标体系。
然后结合采蒲台水域水生态监测结果,研发健康诊断技术,基于stella与MIKE模型联合模拟,研发外源与淀区健康输入响应关联技术,建立水位指标与健康的关系,找出健康预警阈值,开发健康预警模块,为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预警提供良好的接口。
三、示范应用选取白洋淀望亭和采蒲台作为在线监测与健康诊断的示范区。
研发的生物膜监测与采集设备运行稳定,水位、水质、水生态等多项指标可实现快速监测,结果的远程传输能力可靠。
开发相应的软件平台,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传输、分析、形象展示等工作,并为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预警等系列提供良好的接口。
保定市环境监测站第三方监测证明,“监测设备经过一年的运行,基本稳定,数据可靠;“望亭、采蒲台两站六次对比实验相对误差分别在-11.7%~15.7%和-3.7%~-8.0%之间”。
25、流域水生生物监测技术一、基本原理通过采用经济、高效的生物群落调查技术,在尽可能降低人员、物力成本以及设备限制的前提下,获取准确、可靠、具有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的生物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第3期中国生态农业学报Vol.15No.3 2007年5月Chinese Journal of Eco-Ag riculture M ay,2007基于GIS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评价*韩美清1,2王路光2王靖飞2王世研3郭平毅1**(1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21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石家庄050051;31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摘要采用GIS技术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对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3103,属/一般0级别,表现为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一般,较适合人类生存。
流域水网密度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低,仅分别为11118和12168,是造成流域内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也是人类生存的制约因子。
关键词白洋淀生态环境GIS评价Eco-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of Baiyangdian Watershed using GIS.HAN Mei-Q ing1,2,WAN G Lu-Guang2,WAN G Jing-F ei2,WANG Shi-Y an3,GU O P ing-Yi1(1.School of Agr icultur e,Shanxi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T aigu030801,China;2.Hebei Prov incial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hijiazhuang050051,China;3.School of L ife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China Pharmaceutical U niversity,N anjing210009,China),CJEA,2007,15(3):169~171Abstract T he eco-env ironment of Baiyang dian L ake Watershed was evaluated by using GI S technology.T he r esults show that the exponent of eco-env ironmental status is53105graded as/g eneral grade0.T his grade of eco-env iron-mental status has a medium veg etation coverage and biodiversity with suitable env ironment for human living.T he lim-it ing factors for human living in the area are water d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 y,w hich are low er,11118and 12168,r espectiv ely.Key words Baiy angdian L ake,Eco-environmente,G IS,Ev aluation(Received Sept.11,2006;r ev i sed Nov.5.2006)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仅存常年积水的最大淡水湖泊,也是华北平原现存为数不多的生态湿地之一,以其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被称作/华北之肾0[1]。
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入淀河流地表径流减少,且接纳了大量的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入淀后对淀区水质影响很大,白洋淀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2]。
白洋淀研究多集中于流域水污染状况、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及其形成机理、湿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水环境安全评价、湿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等方面[3~7],基于GIS 技术的白洋淀流域范围的生态环境状况研究尚鲜见报道。
本研究针对2006年3月白洋淀大面积死鱼事件的发生,首次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6(HJ/T192-2006)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RS/GIS)技术,对白洋淀流域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为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环保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白洋淀流域位于华北平原中部,东经113b39c~116b11c,北纬39b4c~40b4c之间,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跨河北、山西两省和北京市的38个市县。
流域面积31200km2,河北省占81.04%,山西省占11.85%,北京市占7.11%,保定地区则占河北省流域面积的85%左右。
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西高东低,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和洼淀,山区占流域面积的64.1%[8]。
白洋淀上承九河,下注渤海,地势低洼,是华北地区惟一的大型平原湖泊湿地,对调节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温湿状况,补充地下水源,调节小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9]。
*河北省环保局科技项目(200304)和河北省科技厅项目(04276713)资助**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6-09-11改回日期:2006-11-05图1 土地覆盖分类图F ig.1 T he distr ibut ion of land cover 图2 土壤侵蚀现状分布图Fig.2 T he distribution of soil erosion status本研究选用2005年分辨率为30m 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7ET M +5月有效时相影像数据为遥感数据源,RS /GIS 技术与实地监测结合,采用1B 1000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经过传感器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图像处理及图像信息提取等,对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解译和调查。
卫星照片解译总面积21415122km 2,为白洋淀流域河北保定区,解译土地覆盖分类图(见图1)和土壤侵蚀现状分布图(见图2)。
根据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参照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6(HJ/T 192-2006),采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 ,EI )公式进行计算[10]:EI =0125@生物丰度指数+012@植被覆盖指数+012@水网密度指数+012@(100-土地退化指数)+0115@环境质量指数(1)生物丰度指数=A bio @(0135@林地+0121@草地+0128@水域湿地+0111@耕地+0104@建设用地+0101@未利用地)/区域面积(2)植被覆盖指数=Aveg @(0138@林地面积+0134@草地面积+0119@耕地面积+0107@建设用地+0102@未利用地)/区域面积(3)水网密度指数=Ariv @河流长度/区域面积+Alak @湖库(近海)面积/区域面积+Ares @水资源量/区域面积(4)土地退化指数=Aero @(0105@轻度侵蚀面积+0125@中度侵蚀面积+017@重度侵蚀面积)/区域面积(5)环境质量指数=014@(100-A SO 2@SO 2排放量/区域面积)+014@(100-A COD @COD 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012@(100-A sol @固体废物排放量/区域面积)(6)式中,A bio 、A veg 、A riv 、Alak 、A res 、A ero 、A so 2、A COD 、A sol 分别为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河流长度、湖库面积、水资源量、土地退化指数、SO 2、COD 、固体废物的归一化系数,其取值分别为400162、355124、46143、17188、61142、146133、0106、0133和0107。
2 结果与分析生态环境状况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5个级别,对应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别为EI \75、55[EI <75、35[EI <55、20[EI <35和EI <20,所表示的状态分别为: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最适合人类生存;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基本适合人类生存;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生存,但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制约性因子出现;植被覆盖度较差,严重干旱少雨,物种较少,存在明显限制人类生存的因素;条件较恶劣,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经计算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3103,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61159、76110、11118、8163和12168。
参照生态环境状况分级,可知白洋淀流域17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第15卷第3期韩美清等:基于G IS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评价171生态环境状况属/一般0级别,其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属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生存,有不适人类生存的制约性因子出现。
该流域水网密度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仅为11118和12168,是造成流域内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也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制约性因子。
由卫片解译图可知该区林地和水体面积较小,林地占植被覆盖度的17%,水域湿地占生物丰度的1177%;流域土地退化指数为8163,土壤属微度水力侵蚀,重度侵蚀占115%。
3小结研究表明,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属/一般0级别,其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制约性因子为水网密度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白洋淀流域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较小,流域所承受的环境污染压力较大。
进一步研究应以流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多源数据分析,从水环境及水土流失状况变化、景观格局变化和DEM高程数据等三维方向上对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开展白洋淀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充分发挥白洋淀生态系统功能,建立水资源保障长效机制,制定科学的流域污染控制规划和淀区自身污染控制规划,以保障流域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金相灿,刘鸿亮,屠清瑛.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13~192朱宣清,弓冉,穆仲义,等.白洋淀环境演变及预测.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15~723崔秀丽.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源调查.环境科学,1995,16(增刊):17~184滑丽萍.华珞,王学东,等.芦苇对白洋淀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影响效应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102~1055文丽清.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影响因素.环境科学,1995,16(增刊):50~526温志广.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及解决措施.环境保护,2003(9):33~357衷平,杨志峰,崔保山,等.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5,25(8):1119~11268周润彪,等.安新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13~2299何兰亭.白洋淀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31~78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92-2006).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6第13届全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将在新疆石河子召开由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13届全国农业生态学会学术研讨会将于2007年8月10~13日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