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医学结课论文
结合医学生的管理现状谈习练太极拳对学生的身心影响
结合医学生的管理现状谈习练太极拳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摘要】医学生作为管理现状下的特殊群体,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严格的工作要求。
本文通过研究了解到,习练太极拳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可以帮助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太极拳还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太极拳还能改善学习效率,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增强记忆力;最重要的是,太极拳有助于医学生有效管理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结合以上观点,可以得出太极拳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太极拳形式对医学生的影响,以及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太极拳训练计划。
【关键词】医学生、管理现状、太极拳、身心影响、身体、心理健康、学习效率、压力管理、健康、研究、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医学生管理现状下习练太极拳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太极拳在身体、心理健康、学习效率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太极拳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并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医学生作为高强度学习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研究太极拳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旨在为提升医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增强其应对挑战的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医学生的身心健康保健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医疗服务提供更好的基础和保障。
1.2 研究背景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和高效率。
调查显示,许多医学生在学习和管理方面存在困境,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太极拳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医学生提供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水平。
2. 正文2.1 医学生成为管理现状对于医学生来说,管理现状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篇1论文摘要: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关学特征。
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关、神韵之美、虚实之关、劲力之美等。
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论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美学观点;特征1太极拳的思想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底蕴,太极拳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产生、发展、壮大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太极拳美学思想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渗透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中的易学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尤为突出。
1.1易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著作,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出自于《易经》。
它将自然规律归纳为“太极八卦”,即“易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周易·系辞上》中称:“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学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都是阴阳对立的,因此,阴阳是概括一切统一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的抽象概念。
《易传》对矛盾两方面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使个体有所改变,它注重的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
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法和拳术理论等方面。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他将道家哲学与武术技巧相结合,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拳法。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来应对外界的力量。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慢功和快功两种,慢功注重内在的调养和修炼,而快功则强调外在的力量和技巧。
二、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呼吸方法和动作流程等。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保持重心稳定,同时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椎的垂直状态。
呼吸方法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节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动作流程包括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和氧气的摄入量。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太极拳的练习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太极拳的应用领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许多人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太极拳还被应用于医疗和康复领域,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改善身体功能。
在国际上,太极拳也逐渐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焦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的中医学理论阐释论文
太极拳的中医学理论阐释论文太极拳的中医学理论阐释论文太极拳作为一项承载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由于其简单易学性、强身健体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群众的欢迎。
在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包容我国的传统哲学、中医学、易经八卦学说等内容,整合引导、吐纳、气力等于一体的拳术运动。
基于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底蕴,本研究以太极拳的养生属性为基础,并试图从中医学这一视角来分析太极拳。
中医学强调阴阳之理,认为人体内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达到身体的健康,而太极拳中也强调阴阳相济的理念;中医学对经络之说较为重视,并认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而太极拳起势的基本要求就体现出太极拳拳理与中医经络学说的紧密结合,其动作的松、稳、慢、圈、匀、柔特别有助于活络通经,其身体运动的全面性、整体性、协调性对于全身经脉的疏通极为有利。
中医较为重视气血之论,太极拳所讲究的“心静体松”能够使机体在一个较为平和的环境中得到陶冶,身体的肌肉和骨骼放松,同时积极地按摩腹脏,使身体气血通畅。
以下将从中医阴阳之理与太极拳、中医经络之说与太极拳、中医气血之论与太极拳阐述中医学视野下的太极拳养生。
1中医阴阳之理与太极拳中医学中生命观念的核心内容是:强调阴阳平衡,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生命体中阴阳相互作用使得机体得以存在,有机体的阴阳平衡使其健康发展,正所谓的“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人自身心理生理所产生的反应,会导致机体阴阳处于非平衡状态,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诸如:身体不适、生病乃至死亡,这也是所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基于此,人需要对自身进行阴阳平衡调节。
那么承载人体阴阳平衡的载体又是什么?在这里,中医先驱认为“精、气、神”是承载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
在这里所谓的精气神学说是研究自然界外部存在及其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理论,其用于解释物质的存在、发展与变化,存在于古代中国的一种哲学观点。
医学职业院校开展太极拳课程教学论文
刍议医学职业院校开展太极拳课程的教学【摘要】通过对太极拳理论的学习以及几年的太极拳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经验,以及一些教学手段,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不足之处,也请谅解。
【关键词】职业院校;太极拳【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01-02太极拳是我国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有大量的练习人群,而且也在职业院校课程中开始普及,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其孕育的传统文化知识,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对提高其社会适应,加强自我认知,提升学习兴趣等都有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造锻炼氛围,消除厌倦心理1.1我校广泛开展太极拳课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太极拳属于拓展模块a——选项内容-系列1,该课程是我校长期开展的一门课程,必修课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选修课有陈氏太极拳。
另外,在2010年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校多名师生组成的太极拳方阵,身着传统武术服装,为全校师生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1.2营造太极拳练习氛围。
体育教师在学期初授课中,先组织学生观看太极拳的光盘,并介绍太极拳的基本知识,以及常练习太极拳的益处,将10年的运动会的开幕式的录像放给同学们看,在学期初就营造一种练习太极拳的氛围。
孟子学生乐克生《学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首先需要苦练基本功,把太极拳打好,同时,需要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多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引导鼓励学生,来练习太极拳,将学习太极拳的氛围烘托出来。
随着课程深入,还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外作业,比如利用休息时间找有关太极拳的资料,并讲讲自己练习太极拳的一些体会。
1.3消除烦躁心理。
太极拳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厌烦心理,首先是静力性的动作较多,其次练习时间长,需要记忆的动作比较多,而且还有记忆顺序,再者,很多学生经常看他们的爷爷奶奶打太极拳,觉得太极拳就应该是老年人打的,说是因为他们平时活动强度不能太大,年轻人不应该练太极拳,该跑跑,跳跳,打打球等。
太极拳与大学生健康论文
太极拳与大学生健康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中医学的精华,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能够领悟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数百年来传播日益广泛,如今深受国内外广大爱好者的喜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日渐繁荣,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全民健身运动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
太极拳已成为习练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太极拳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自明末清初陈王庭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黄庭》一卷随身伴”,隐居造拳,“教下些弟子儿孙”,传承陈式太极拳,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直到杨露禅三进陈家沟学拳,后来演化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流派的各式太极拳,300多年来流传国内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超亿人,国内习练太极拳的人数超过6千万。
全国各地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习练太极拳人群的身影。
人们为什么喜爱太极拳,主要是认可太极拳的健身方法和效果。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最早提出健身长寿观念的拳种,古诗说得好:“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一来太极拳以动作缓慢轻柔为主,比较容易入门。
习练者一旦研习太极拳就会觉得太极拳有学不完的学问,有探讨不完的乐趣,可以终身受益。
通过长期练习,可以达到祛病健身、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功效。
太极拳与其它体育项目所不同的是,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也不受人多人少的限制。
有器械可以练,没有器械也可以练。
武术谚语说:“拳打卧牛之地”,太极拳一个人可以练,几个人、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也可以一起练,象1998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以及后来各地举办的万人太极拳表演活动,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实在是一项其它体育运动难以相比的。
浅议“体医结合”视域下卫生学校的太极拳教学
浅议“体医结合”视域下卫生学校的太极拳教学【摘要】本文主要从体医结合视域下探讨了卫生学校中太极拳教学的重要性和益处。
首先介绍了太极拳的历史,然后分析了太极拳在卫生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太极拳教学对学生的益处。
接着讨论了体医结合视域下的太极拳教学策略。
通过结合传统太极拳的理念和现代健康观念,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总结指出太极拳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中力和决策能力。
展望未来,希望太极拳教学能够在更多的卫生学校中推广,为学生的健康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太极拳,卫生学校,体医结合,教学,历史,应用,重要性,益处,策略,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概述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以柔和的动作、缓慢的节奏和呼吸控制为特点,被誉为“动中求静、静中含动”的养生之道。
近些年来,太极拳在卫生学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保健方式。
结合体医结合的理念,太极拳教学在卫生学校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许多人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
卫生学校引入太极拳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太极拳的独特运动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
在体医结合视域下,太极拳教学在卫生学校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太极拳的教学,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种全新的健身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太极拳的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自控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深入探讨太极拳的历史、在卫生学校中的应用、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太极拳对学生的益处,同时探讨体医结合视域下的太极拳教学策略。
2. 正文2.1 太极拳的历史太极拳,又称太极拳术,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起源于明朝末年的明朝武术家张三丰。
传说张三丰在武功修炼中悟出太极理念,创立了太极拳。
太极拳结课论文
太极拳结课论文第一篇:太极拳结课论文一、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一)体松心静:体松心静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之一。
“体松”是指在练拳时,身体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使身体自然舒展,不得用僵力。
“心静”是指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要集中。
(二)缓慢柔和:缓慢柔和也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一套简化太极拳,四十势动作,按正常速度需要在五~六分钟之间完成,缓慢还需要连贯,即动作连绵不断,而柔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此基础上,使两臂的姿势及运动路线都得保持弧形。
(三)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初学时要保持自然呼吸,练习到一定程度时,须将呼吸、意念相配合。
太极拳的呼吸一般都是与动作相配合的,即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如起势、收势动作,两臂向上抬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两手张开时吸气,合时为呼气。
另一种呼吸方式为,凡是一个动作完成时为呼气,过渡动作为吸气,还可以理解为,向外进攻的动作为呼气,进攻前的动作为吸气。
无论哪一种呼吸方式都应力求自然。
动作与意念的配合,就是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上。
以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领身随”。
二、太极拳的运动价值(一)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须保持一定的弧形或圆,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放松,这种身体姿势有利于经络与气血舒畅地运行,不易造成运动性的局部受挤压而产生组织器官缺氧,因而,是健身运动中最为理想的有氧代谢健身内容之一。
(二)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太极拳技术运动特点决定了太极拳运动为运动量适中的健身运动。
据有关试验证明,一般练习者,以24式太极拳为例,平均运动量在110~130次/分左右心率。
适中的运动量使机体新陈代谢处于适宜状态,无论是能量物质的供应,还是代谢产物的排放都在一个比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研究表明,太极拳练习后血液气体成分产生良性改变,氧饱和度、氧分压增加,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指数有所下降,说明太极拳练习时对氧的利用率提高,增强了机体氧代谢和能量的储存,促进了心血管系统机能,对有机体产生保健功效。
浅议“体医结合”视域下卫生学校的太极拳教学
浅议“体医结合”视域下卫生学校的太极拳教学【摘要】卫生学校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重视体医结合的理念。
太极拳在健康保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意念训练对身心健康都有积极影响。
本文探讨了卫生学校如何结合体医观念开展太极拳教学,深入分析了太极拳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益处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
太极拳还可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升认知和学习能力。
推广太极拳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积极生活方式。
结合体医观念的太极拳教学对卫生学校至关重要,未来应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制定可持续的推广策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全面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卫生学校、体医结合、太极拳、健康保健、身心健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情绪调节、压力缓解、教学推广、发展方向、可持续推广策略。
1. 引言1.1 卫生学校的重要性卫生学校是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种学校类型。
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卫生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身体健康问题,如近视、肥胖、压力过大等,而卫生学校的存在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这些问题。
卫生学校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体育锻炼等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健康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运动项目提升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卫生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卫生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更是对社会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在卫生学校开展太极拳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意识,为社会建设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1.2 太极拳在健康保健中的作用太极拳还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功能。
太极拳通过练习呼吸调节和身体动作,有助于平衡人体的气血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医学论文:结合医学生的管理现状谈习练太极拳对学生的身心影响
结合医学生的管理现状谈习练太极拳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医学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某些方面又有许多知识与理念与太极拳相通。
目前,在一些医学院校,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不足。
而学生管理又是一所学校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
探索一套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模式,对于医学类院校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1.1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意义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能更好的管理新时期的大学生,学校也必须采取一些新的管理理念。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人手一部手机,手机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学生们普遍喜欢上网,玩QQ,玩微信。
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
1.2医学类院校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同学们结束了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刚刚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大目标,整个身心也随之放松下来。
而南阳医专作为一个比较自由宽松的学习场所,对于一些在学习中比较主动自觉的学生,在有着丰富学习资源和浓厚学术氛围的大学能继续保持在高中时的学习状态,效果会比高中时候的更好。
可若是不怎么自觉,需要老师在身旁鞭策的学生,就会很容易懈怠下来,耽误学业。
作为一所专业的医学类专科院校,南阳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专业课程多,以护理为例就有基护、实训、妇儿护、社区护,内护、外护等多种实训课,理论繁杂,动手能力强。
虽然每班也配有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但基本上并不会像高中那样实时监控,也不会有高中时的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
没有一定的监管,学习任务又很重,学习的内容又多,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严重影响学生前途,也影响学校的声誉。
2 医学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及重点2.1 医学类院校生源层次的复杂性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就生源来说有普大层次的,有升段层次的,也有“3+2”五年制层次。
这些层次的学生,求学经历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生性格多样,心智成熟程度不同。
太极拳学习论文
太极拳学习论文太极拳学习论文太极拳的学习经过了一学期的过程,我了解到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深入的练习也能用于防身。
另外还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一些其他的好处。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已经被长期的大量实践所验证,也有很多体育工作者、医学家、科学家进行了原理性研究。
从传统的养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都得到论证。
首先,呼吸方式科学。
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
呼吸还配合意念,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
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
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
再者,太极拳运动是有氧运动,所有的有氧运动项目都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其次,可以令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
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另外,可以使汗腺通畅,促进新陈代谢。
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
除此,汗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
因此,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
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上有其独到之处。
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
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
新陈代谢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陶冶超然脱俗的心境。
众所周知,清心寡欲的人多高寿。
反其道而行者往往早亡。
原因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必贪饮、贪食、多忧、多虑、多思、多恼、多惊、多恐,凡欲有多必伤。
中医药高校论文太极拳训练论文
中医药高校论文太极拳训练论文中医药高校学生太极拳训练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药高校学生运动员应该认识的几个问题,从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进行分析,介绍了柔韧性素质训练、平衡素质训练、力量素质训练的手段及方法。
分析认为,学生有了良好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套路和动作,要重视训练后的放松活动、心理素质的训练、学生太极拳训练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
作者认为,付出与回报同步,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教育者的收获与快乐。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训练;身体素质一、中医药高校学生运动员应该认识的几个问题1学生运动员以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主中医药高校是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主的医学院,由于传统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中医药高校在一年级新生中海选100人,开展传统保健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和训练。
经过2周左右的训练留下30人,一个月后的基本功训练选定比赛运动员,可以预留一个后补队员。
新生经过一年的太极类和导引类体育项目的学习,基本了解传统保健体育项目的特点,并能对此类项目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养成一种锻炼的习惯。
2学生运动员由普通学生向传统保健运动员转变通过参加有关项目的表演及竞赛逐渐由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传统保健运动员,这对学生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和教练员选材有一定的保证,最后能使学生运动员队伍逐步走向稳定。
3学生运动员选择的标准是个人兴趣与心理素质的结合与普通学生相比较,长期参加太极拳等项目训练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太极拳有信心,善于展示自己的气质,活跃稳重;本校运动员选拔首要的一个条件是对此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并能承受一定的运动训练量,能保障训练时间,有良好的精力同时应对学习和训练活动。
二、身体素质的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比赛中获取好成绩最基本的条件。
太极拳运动中柔韧性素质与力量素质是两个重点的素质,教练员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去保持和发展它。
1.柔韧性素质的训练手段及方法良好的腿部柔韧性是太极拳动作舒展漂亮的基础,太极拳运动要求腰胯松活,腿部韧带好。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摘要:太极拳自诞生之日起发展至今,已普及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体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经常习练太极拳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多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太极拳;中老年;青少年;身心健康一、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身体的作用1.太极拳对中老年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许多,经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
2.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练拳要用“意”而不用力,要求“完整”一气,前后连绵不断,全神贯注,以意导气,一招一式都是讲求意念要在身体动作前先动,意不动身不动,意动身随,意静形止。
所谓意念,也即是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各种指令、信号。
同时动作的某部分比较复杂,而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大脑要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训练作用。
3.太极拳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作用太极拳确实能降低骨矿物质丢失率,有效地降低骨折的发生机会,另外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骨折。
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的刺激,有效地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平衡。
二、太极拳对中老年心理的作用1.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修心养性的作用老年阶段,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更能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
单纯的健身,以期延年益寿,而不重视健心以期修心养性,是很难达到安度余生、颐养天年、寿终正寝的目的。
所以对于老年人一定要在观念上用内涵丰富的健康取代目标单一的健身,并在运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也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太极拳论文
24式太极简单研究1 学习理论,了解太极的健身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广泛推广太极运动,国家体委组织专业人员,在杨氏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一直流传至今。
其动作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学,适合男女老少。
太极拳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健身作用,经常练太极拳对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有良效,它具有预防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肠、胃炎、风湿寒腿病、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医疗作用。
所以,太极是一种有康复作用的健身运动。
2 了解简化太极拳的自身特点,掌握其技术要领要学好太极,首先要了解太极拳自身的特点,了解这套太极自身有哪些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在学习其技术要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2.1 轻松柔和,意动身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
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2动作连贯,分清虚实太极拳动作的整套动作中,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衔接紧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运用。
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一气,速度均匀,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2.3动作协调,上下相随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即: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
2.4圆弧均匀,呼吸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
练习者的呼吸也应按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程度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进行。
太极拳论文
保健班理论作业一、收获今年因为手术的原因没有办法正常上体育课,所以来到了保健班学习42式太极拳。
很早就想学习太极拳,因为喜欢道家文化,也被太极拳以静制动和柔中有刚理念吸引。
学习了十多周太极拳,虽然仅仅学习和领悟了一点皮毛,但对我来说还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我平时容易紧张,做动作的时候身体僵硬,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能够让我将身体放松下来,身体舒展开来,有效的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
其次,学习太极拳提高了我的注意力,在打太极的过程中,眼睛随着身体慢慢移动,做到视线和身体一致性,使我慢慢摆脱了经常走神的恶习,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
再者,学习太极拳锻炼了我的柔韧度,在一些下势,拍脚的动作学习之后,感觉韧带被拉开了,同时结合太极拳舒缓的节奏,使我的身体更加协调,更有柔韧美。
最后,学习太极拳加深了我对道家文化的理解。
平时经常喜欢读些道家的书籍,学习太极拳后,在太极拳舒缓圆润的动作中,更能深刻的理解道家中“上善若水”“规律”“守静”等文化的精髓。
二、太极拳对头部、躯干部和腿部的要求头部练习太极拳时,对头部的姿势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所谓“头顶悬”、“虚领顶劲”,或“提顶”、“吊顶”的说法,都是要求练者头向上顶,避免颈部肌肉硬直,更不要东偏西歪或自由摇晃。
头颈动作应随着身体位置和方向的变换,与躯干的旋转上下连贯协调一致。
面部要自然,下颏向里收回,口自然合闭,舌上卷舔住上颚,以加强唾液的分泌。
眼神要随着身体的转动,注视前手(个别时候看后手)或平视前方,既不可皱眉劝目,也不要随意闭眼或精神涣散。
打拳时,神态力求自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否则会影响锻炼效果。
躯干部1.胸背:太极拳要领中指出在“含胸拔背”,或者“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意思是说在锻炼过程中要避免胸部外挺,但也不要过分内缩,应顺其自然。
“含胸拔背”是互相联系的,背部肌肉随着两臂伸展动作,尽量地舒展开,同时注意胸部肌肉要自然松弛,不可使其紧张,这样胸就有了“含”的意思,背也有了“拔”的形式,从而也可以免除肋间的紧张,呼吸调节也自然了。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第一篇:太极拳论文太极拳的静与动上个学期我的体育课就是太极拳,很幸运这学期我还是选了这门课。
照理说一门课我已经学过了,24式的太极拳套路我也记住了,可能会有人觉得再上一次太极拳课不会有什么意义的。
刚开始时,我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我发现学一样东西没有那么简单。
通过这一学期的太极拳学习,我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发现在太极拳中,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轻灵、内外并修的拳术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使人终身受益。
静极生动、柔活缓慢、虚实渐变、刚柔互换、弧线运行、圆活运转是太极拳的运动特征。
记得在《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太极拳的描写:张三丰说道:“生死胜负,无足介怀,武当派的绝学却不可因此中断。
我坐关十八月,得悟武学精要,一套太极拳和太极剑,我这套太极拳和太极剑,跟自来武学之道全然不同,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只须这套太极拳能传至后代,我武当派大名必能垂之千古。
”说到这里,神采飞扬,豪气弥增,竟似浑没将压境的强敌放在心上。
张三丰缓缓站起身来,双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两足分开平行,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环,掌与面对成阴掌,右掌翻过成阳掌,说道:“这是太极拳的起手式。
”跟着一招一式的演了下去,口中叫出招式的名称: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勾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锤、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 这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的上乘武学,想不到世间竟会有如此高明的功夫。
”他武功本就极高,一经领会,越看越是入神,但见张三丰双手圆转,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精微奥妙,实是开辟了武学中从所未有的新天地。
张三丰道:“这拳劲首要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张三丰道:“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
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
课题研究论文:太极拳进入军队医学院校体育课堂的理性思考
158832 医学论文太极拳进入军队医学院校体育课堂的理性思考前言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不仅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减弱,还在当今社会发挥着突出作用。
太极拳理中最为讲究的是“动中求静”,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时“心静”、“体松”并能控制“意念”,这就使心肺功能及大脑活动得到良好训练。
练习过程中,太极拳动作要求的是“上下相随”、“前后连贯”、“连绵不断”。
因此,坚持锻炼下来,对机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肌耐力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1、高校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现实作用太极拳运动作为我国武术瑰宝,其健身功能已被广泛认同。
它刚柔并济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增强练习者生理健康水平、提高身体平衡性,还可以帮助其调节心理、舒缓紧张情绪,十分符合青年大学生的需要。
太极拳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高校中开展,其丰富的内涵、较强的趣味性,指导了学生在身、心两方面的自我修养。
太极拳运动的量,调控简单,健身效果显著。
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神经衰弱、抑郁、焦躁等常见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修复作用。
2、军队医学院校推广太极拳的现实意义2.1符合军队医学院校课程改革需要现代军队医学院校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一切教学目的均为培养出高素质军事人才,来为部队服务。
因此我们要以“院校教学向部队靠拢”,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的教学目标,来不断调整教学课程内容。
军队院校学员相较普通高校学生来讲,其管理严格,需严格遵守的规章制度较多,课业及就业压力较大,这就使学员在遇到困难时易产生急躁情绪,更有甚者会导致焦虑、抑郁。
而忽略了对学员们情绪的掌控,可能会导致其在学业发展上的停滞不前,更有甚者影响自身成长。
而太极拳作为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对培养人的身体素质及个性心理倾向,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培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树立顽强拼搏的意志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适应力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在军队医学院校中推广太极拳课程,可以帮助学员释放焦虑情绪、消除身心疲劳、缓解心理压力,符合现阶段学员身心发展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医学结课小论文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养生的行列。
说到养生,就不得不提到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和保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身保健方法,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整体观、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影响和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反映了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的客观需要,也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和发展,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积淀了大量卓有效用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知识与技能,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
这些构成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基本内容的知识与技能,均来源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太极拳;中医学;养身;技击一、太极拳与中医学的关系太极拳是我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保健操,国人称之为医疗体操,太极拳也是我国目前流传最广的健身运动,它集中了古代健身运动的精华,与中医养生紧密相连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补益气血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1.太极拳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注意到自然界存在着许多既密切相关又属性相对的事物或现象,如水与火,冷与暖,明与暗,运动与静止等。
表现最显著的就是向日和背日造成事物或现象呈现出性质相反的特点,因而出现了“阴”与“阳”的初始概念。
“阳“代表了事物或现象都具有向日所表现的特点,“阴”代表了事物或现象都具有背日所表现的特点。
所以,阴阳是对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可代表相互对立的现象,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类经》云:“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虽然一切事物或现象均可用阴阳的不同属性来区别,但必须指出,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现象,或是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两个方面,才具有实际意义。
太极拳就是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想合,快慢相间,行意结合,螺旋缠绕,外柔内刚等阴阳相合的拳术套路而为太极拳。
所以太极拳家讲:“阴阳分,天地判,始成太极。
”所谓的阴阳分就是指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判是指清浊之气,阴阳相交,化生万物。
由此可见,中医学与太极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揭示宇宙的基本规律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2.太极拳与中医五行学说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五种元素各有特性,它们存在内在的次序和联系,可相互构成万物。
因此,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可按各自的特性归入这五大类中,并构成了完整的世界。
中医理论体系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五行学说深远的影响,成为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五行学说也较大地影响着由中医学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
太极拳中,讲究引、进、落、空、停和进、退、顾、盼、定等身法以及以此派生出的八卦方位(乾、巽:、坎、垠、坤、震、离、兑)与棚、捋、挤、按、釆、列、肘、靠相对应。
3.太极拳与中医经络学说的关系:经络学说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充实和发展的。
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便有关于经络学说的详细记载,在其他非医学著作中也可见到有关经络学说的论述。
经络系统大都以阴阳来命名。
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应关系。
三阴经包括太阴、少阴、厥阴,三阳经包括阳明、太阳、少阳。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联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也是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的基本功能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而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认为,通过传统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循经引导的意念活动,以及意守、点按和拍打特定穴位,可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
因此,了解主要经脉的循行部位和常用穴位分布,对于学习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是以气运动以通任督二脉为基础,要求“以气运身,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又讲:“运之于身,发之于毛”。
故而通过太极拳的导引吐纳,自然而然地调节了经络气血,荡清阻滞,使气血运行畅通,其目的在于练就充足的内气,并运用内气贯通十二经脉,通大小周天,这样就可以消除阴阳盛衰不调,经络气血逆乱阻滞等致病因素。
练拳久而久之可使气由经络—经筋—皮部,由表及里,由里及表无微不至,可改善人体微循环和脏腑之间的联系,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健身体,益智延年的目的。
二、习太极拳如何防止膝关节损伤我们在注重太极拳养生功效的同时不应忽视其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速度要均匀: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下工夫,打基础,先学会动作,理解其要领,熟练以后不论速度快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
一套简化太极拳,一般速度在5-6分钟之间。
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按比赛规定,分别为5-6分钟和3-4分钟。
2.架势不可忽高忽低:初学太极拳时,由于需要首先学会动作,所以架势可以高一些,当整个套路学完以后,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地程度,全套动作基本保持在同样的高度(初下势动作以外)。
一般情况下,体弱者最好采用高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习中架势和低架势。
3.运动量要适中: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其它体育运动剧烈,但是由于它要求上下肢在一定弯曲下做慢动作,这就延长了身体有关部位的时间。
所以,还是有一定的运动量的。
特别是下肢运动量比较大一些,每次锻炼时间长短,次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练习者的工作、学习情况和身体素质而定。
在习练太极是,尤其要注重对膝关节的保护。
做到一下几点:(1)跪膝:防屈膝太过,向前不要超过脚尖。
膝关节要是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必成病变。
(2)防扭拧:膝关节不是万向节,它主要的功能是顺着胫骨和股骨方向向后弯曲,侧向扭动的余地不大。
扭动过大就会损伤半月板,而这种扭伤比受压迫更为严重。
因此在行架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膝盖与脚尖的方向,不腰形成夹角,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方向上。
(3)防叉劲:凡向前走劲时,劲向必须与脚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现夹角。
劲力分叉,不但形成劲力的自耗,而且伤神。
太极拳运动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练拳姿势越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越大,必然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才能支持膝关节维持支撑。
所以我们说,以健身养生为目的,练太极拳姿势高一些为好,不要蹲得太低,也尽量避免一足承重,虚步的两足承重可三七开,即前足三分后足七分。
练拳前做好热身,练拳后做好放松。
练拳时避免硬抻、猛压、快转、强下。
走拳架时注意松腰敛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既所谓立身中正。
做弓步时,弓步的膝尖顺着脚尖的方向前弓,不出脚面,小腿最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
待腿上有了支撑力,再逐渐降低身法。
这样由高到低,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避免膝关节受伤。
在膝关节疼痛期间,不但热身时按摩,练完拳也要按摩。
三、太极拳存在的养生价值在见习太极拳时,除了全身各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呼吸和意识活动。
这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它系统与器官机能活动的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体现在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
另外,从动作上来说,也是如此。
练习太极拳,动作需要完整一气,有眼神烦上肢、躯干、下肢、上下顾及毫不紊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某些动作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
因此,需要大脑在较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是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了其它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趣味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练拳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
由于情绪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对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说,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能,同时能够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
这对提高治疗效果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练习太极拳时,随着机体的运动,加强了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
练习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由于呼吸的加深,从而提高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
加强了心肌的营养。
此外,由于练习太极拳后血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对预防动脉硬化也有良好的作用。
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的通气功能、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良好的影响。
3.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影响:太极拳具有弧形动作它能使全身各部分肌肉群和肌纤维都参加活动,通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拉长到一般动作所不及的长度,长年累月,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丰满,柔软面有弹性,并增强收缩的能力。
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引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骨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浪变形等方面的能力,使骨骼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由于练拳时要求不断作弧形动作,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关节团带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4.对消化系统和体内物质的影响:由于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过程,膈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胃肠也起到自我摩的作用,使肠、胃、肝、肾随之发生适当活动,促进了肝内血液循环,提高了胃肠的能力,运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增强了肾上腺系统的分泌功能,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
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减少便秘现象,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下降。
而太极拳的技击价值则在于它与很多技击格斗的不同,一般的技击格斗就是存己伤人(使对手失去攻击能力,从而战胜对手),可以说无人文价值可言。
但太极拳的技击可以做到既存己,又不伤人(借力打力,点到为止),从而达武学“止戈"的至高境界和理念。
四、太极拳的技击价值技击,是武术的灵魂。
传统的陈式太极拳也不例外。
虽然太极拳的内涵极其丰富,有它独特的养生价值;但其精髓仍然在于它那阴阳相济的技击功能。
太极拳,如果抽掉了它的技击含义,则失去了它的真谛。
所以不讲技击的太极拳套路,不是完整的套路;不讲实战用法的太极拳传人,不是合格的传人。
有些练拳或传拳数十年,而不清楚其技击含义,眼神不知所向,力点不知所在,那么他的拳永远难以打出太极拳应有的气势和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