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和⽐较不同镜⽐实验材料:放⽐镜、平⽐镜、近视镜⽐实验过程:观察放⽐镜(凸透镜)、平⽐镜、近视镜⽐),说说它们的特点?实验结论:放⽐镜中间厚边缘薄、平⽐镜中间边缘一样厚、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材料:两个凸透镜实验过程:1.取⽐个凸透镜1放置在放⽐镜架上,观察较⽐的⽐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

2.在第⽐个凸透镜下增加⽐个凸透镜2,上下移动凸透镜2,看看能不能使⽐字图像放的更⽐。

3.保持两个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凸透镜2,⽐较所看到的图像。

实验结论:两个凸透镜组合后能够将物体放得更大。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昆虫实验材料:放大镜、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 1套实验过程: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实验结论:知道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实验名称:制作洋葱内表⽪细胞玻⽪标本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载玻⽐和盖玻⽐、镊子实验过程:1、“擦”,⽐纸⽐把载玻⽐和盖玻⽐擦拭⽐净;2.“滴”,把载玻⽐放在实验台上,⽐滴管在载玻⽐的中央滴⽐滴清⽐;3.“撕”,洋葱鳞⽐叶的内表⽐⽐⽐⽐切个⽐形,⽐镊⽐从内表⽐撕取⽐块薄膜;4.“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中央的⽐滴中,⽐镊⽐轻轻的把⽐滴中的薄膜展开;5.“盖“,⽐镊⽐夹起盖玻⽐,使它的⽐端先接触载玻⽐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在盖玻⽐的⽐侧滴加碘液,另⽐侧⽐吸⽐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由很多细胞组成实验名称: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胞标片实验过程:1 .取3种细胞标本,⽐显微镜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细胞⽐图和简单的⽐字记录下来2.查看微⽐物卡⽐,了解更多细胞。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小水滴实验过程、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1. 拿出显微镜,然后调整反光镜对准光源。

2. 拿一个空白切片,沾一滴水放到切片上。

3. 拿起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准备观察。

4. 闭上一只眼,观察切片。

5. 扭动调焦手轮,反复调试,直到图像清晰。

然后再转动目镜,可以继续放大图像,让我看的更清楚。

6. 这时,我看到有很多黑点,还有一个个小气泡。

7. 我观察到了一个小水泡,旁边有一个像牙签一样的条纹,周围还有绒毛。

“牙签”旁边还有一个类似黑色小绒球的东西。

实验结论:水滴里的原来有这么多我们看不见的形状各异的微生物。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六年级 班 第__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2009年 月 日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速度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细菌的繁殖速度:细菌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分裂,过20分钟后就能分裂一次。

一个分裂成两个,再过20分钟二个分裂成四个, 一个细菌24小时后可分裂成272个也就是40多万亿亿个。

如果按10亿个细菌重一毫克来计算,那么一个细菌经24小时后形成的菌体重将达到4千多吨。

实验结论:霉的繁殖速度快的惊人。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六 年级 班 第__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2009年 月 日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的霉实验过程、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一、猜想:面包上的霉会是很小的。

二、实验:1. 调整好显微镜。

2. 沾发霉的面包放到切片上。

3. 拿起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准备观察。

4. 闭上一只眼,观察切片。

5. 扭动调焦手轮,反复调试,直到图像清晰。

然后再转动目镜,可以继续放大图像,让我看的更清楚。

6. 我观察到了一个像牙签一样的条纹,周围还有绒毛。

“牙签”旁边还有一个类似黑色小绒球的东西。

实验结论:原来显微镜能看得这么清楚,霉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六年级 班 第__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2009年 月 日实验名称:观察细胞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一、猜想:1、细胞一定是很奇特的;2、细胞一定都很小很小。

小学简单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

小学简单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

篇一: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科学实验也随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的种类日渐繁多,如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的逐渐过渡,由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的逐渐转变,由课内实验向家庭实验、研究性实验的逐步扩大……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实验报告应该如何书写呢?不同的年级阶段要求不同,高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或撰写科学小论文,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内容上应不必强求一致,该繁则繁,该简则简。

一、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

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

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

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

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篇】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2篇)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1实验内容5做一个生态瓶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筑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实验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洁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预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看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2实验内容9光的反射能力实验地点五年级教室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实验步骤1、夹子夹住卡纸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看文字实验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实验人试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3实验内容10光与热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实验步骤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实验现象一次照耀的温度比屡次照耀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一次照耀的温度比屡次照耀光的温度低。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4实验内容4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局部,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看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枯燥,一边湿润。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了解和探索科学实验的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实验材料
- 一张白纸
- 一支铅笔
- 一杯水
3. 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备
1. 在桌子上准备一张白纸。

2. 拿起一支铅笔,准备进行下一步。

步骤二:实验操作
1. 将铅笔的一头放在白纸上,并用手掌轻轻按住铅笔的另一头,使其保持竖直状态。

2. 慢慢用力推动手掌,让铅笔从竖直状态倾斜。

3. 观察铅笔倾斜的过程,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铅笔在推动的过程中从竖直状态倾
斜了。

5. 实验分析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用力推动铅笔的一端时,它
会从竖直状态倾斜。

这是因为推动力使得铅笔的重心发生变化,从
而导致了倾斜。

6.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在物体受力作用下,它的形状和重心会
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科学实验
的过程。

7. 实验改进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我们可以尝试重复实验多次,并记录每次实验的观察结果。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铅笔在不同推动
力下的倾斜情况。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报告
★★★★
★ ★ ★
★ ★

能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
实验中能遵守纪律,安全、顺利完成实验
能与同学交流合作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能按要求填写报告单
能认真整理、擦拭实验器材
小组评价:年月日教师评:年月日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报告
年班组长实验人年月日
课题名称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实验名称
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猜想假设
材料工具




1、取8株豆苗,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的植物数是相同,生长情况相似。
2、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




实验
结论
实验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一、学生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科学的教学,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该年级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学生从小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接触和了解。

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学习是有基础的。

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有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培养提高。

二、实验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课开始的第二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浅显易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好基础。

在这个阶段一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展开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实验措施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

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我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景总结如下: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等信息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同时,第四段实验步骤中的勾码数量应该为4个,而非3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底板1块,手电筒1把。

实验步骤:1.将3张有孔纸板竖立在桌面上,每张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纸板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纸板作为屏。

3.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纸板前一定距离,让光射直进小孔。

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4.将第二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2-3厘米左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测力计、钩码1个。

实验步骤: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2)指针调零;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4)使用后,指针归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的物体放入袋中。

4.读取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玻璃珠。

1N。

1.2N。

0.2N塑料块。

3N。

2.8N。

0.2N橡皮擦。

0.5N。

小学科学电能和磁能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电能和磁能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电能和磁能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探究电能和磁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了解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材料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指南针、铁钉、回形针、漆包线、小磁针等。

三、实验步骤实验一:电能转化为磁能1、准备一个电池盒,装上电池。

2、将漆包线缠绕在铁钉上,制作成一个电磁铁。

3、用导线将电池盒、开关和电磁铁连接起来。

4、闭合开关,观察指南针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实验二:磁能转化为电能1、制作一个简单的发电机模型,将漆包线绕在一个纸筒上,在纸筒的两端安装上磁铁。

2、用导线将漆包线的两端连接到一个灵敏电流计上。

3、快速转动纸筒,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实验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1、制作三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分别为 20 匝、40 匝、60 匝。

2、用同样的电池、导线和开关连接这三个电磁铁,依次去吸引回形针,记录每个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3、更换电池,使用电量不同的电池(例如一节电池和两节电池),再次测试每个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四、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一现象及分析当闭合开关时,指南针的指针发生了明显的偏转。

这说明通过电流的漆包线缠绕在铁钉上形成的电磁铁产生了磁场,电能成功转化为了磁能。

实验二现象及分析当快速转动纸筒时,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在磁铁和线圈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电流,磁能成功转化为了电能。

实验三现象及分析1、匝数不同的影响:匝数越多的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越多。

这是因为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就越强,磁力也就越大。

2、电池电量不同的影响:使用两节电池时,每个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都比使用一节电池时多。

这表明电池电量越大,提供的电流越强,电磁铁的磁力也就越大。

五、实验结论1、电能可以转化为磁能,磁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匝数越多、电流越大,磁力越强。

六、拓展与应用1、电能和磁能的相互转化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动机就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磁能来工作的,而发电机则是将磁能转化为电能。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科学实验报告1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

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

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

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20××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调查污染的来源实验目的':通过调查污染的来源,让学生知道水是如何被污染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采访当地政府部门。

家庭生活污染物。

采访家用物资销售部。

医院采访。

实验现象:农药、化肥,洗涤剂等都会污染水。

实验结论:我发现水污染来自于××××××问题讨论: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光的反射能力实验地点:五年级教室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实验步骤:1、夹子夹住卡纸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实验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好!实验人:xxx实验人实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仪器管理员签字:xxx科学实验报告4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2.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实验器材、实验用品、实验工具等。

3.实验步骤
本实验总共包含多个实验,每个实验的步骤如下:
1.实验1:xxxx
步骤1:xxxx
步骤2:xxxx
2.实验2:xxxx
步骤1:xxxx
步骤2:xxxx
3.实验3:xxxx
步骤1:xxxx
步骤2:xxxx
4.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记录下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在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并给出可能的原因。

5.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出本实验的结论和相关结论解释。

6.实验总结
本实验的总结部分可以包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中的收获、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评价等。

7.参考文献
列出在本实验中使用到的参考文献和资料。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三: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篇九: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一: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导教师:吴洪梅评定等级(时间):优秀6.8篇十六:实验报告单班级三(2)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实验全体同学者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七:实验报告单。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1. 发电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搭建简单的电池电路来观察电能转化过程。

他们可以使用铜钱和锌片作为阳极和阴极,将它们浸泡在柠檬汁中,观察到电场产生及灯泡发光。

2. 水循环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搭建一个封闭的模型来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

他们可以使用一个小瓶子装满水,放在一个加热源上加热,观察到水蒸发为云的形成,然后在模型的另一侧将瓶子冷却,观察到云凝结为水滴降落。

3. 植物生长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种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来了解植物的需求和影响因素。

他们可以在不同条件下种植不同的植物,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然后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比较。

4. 食物变质实验:学生可以将不同的食物放置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其变质过程。

他们可以将食物放在冰箱、室温和高温环境中,然后每天观察食物的变化,包括颜色、味道和质地。

5. 磁铁实验:学生可以利用磁铁的性质来探索磁力的影响。

他们可以使用磁铁吸引铁钉、吸铁石等,然后尝试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铁物体,观察到磁力的变化。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 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数学课中的各种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八个,其中,分组实验有: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第10课《距离和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演示实验,分别是:第7课《铁生锈》,第8课《牛奶的变化》中,第14课《白天与黑夜》既是演示实验又是分组实验。

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科学实验报告1学校__年(班)级__实验__小组成员__实验时间__实验名称: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实验器材:量杯、量筒、石块、水槽、烧杯我的猜测:150克我这样做:1、用量杯取水倒进量筒里记下刻度;将石块滑入量筒里,记下水面刻度;用现在的刻度减去原来记下的刻度就是不规则十块的体积。

2、将烧杯装满水放在水槽里;将石块滑入烧杯,水会溢出烧杯;用量筒量出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180克我认为: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授课教师:__评定等级:__注:1.本表由学生在实验课上根据实验情况填写送交实验室存放。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 8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实验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实验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 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实验结论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科学实验报告5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生模板

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生模板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2. 探究不同物质对水表面张力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1. 烧杯(100ml)1个2. 胶头滴管1支3. 食盐(细粒)适量4. 食用油适量5. 洗洁精适量6. 量筒1个7. 记号笔1支8. 记事本1本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是否齐全。

2. 用量筒量取50ml清水,倒入烧杯中。

3. 将胶头滴管清洗干净,并吸取少量食盐。

4. 将食盐滴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5. 用记号笔在烧杯边缘画出水面位置。

6. 重复步骤4,分别滴入食用油和洗洁精,观察水的变化。

7.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实验结果:1. 当食盐滴入水中时,水面没有明显变化,食盐迅速溶解于水中。

2. 当食用油滴入水中时,油和水迅速分离,形成两个液滴,油滴浮在水面上。

3. 当洗洁精滴入水中时,水面出现泡沫,洗洁精迅速溶解于水中。

实验分析:1. 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使得水面呈现出一种收缩的趋势。

这种趋势使得水分子紧密排列,形成一层“膜”,阻止水分子向外扩散。

2. 食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分子在水中溶解后,水分子与食盐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能够自由扩散。

3. 食用油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其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油和水无法混合,形成两个液滴,油滴浮在水面上。

4. 洗洁精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

在水中,洗洁精的亲水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疏水基与油分子相互作用,使得洗洁精能够将油污分解,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泡沫。

实验结论:1. 水的表面张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2. 不同物质对水的表面张力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食盐和洗洁精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而食用油则保持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以及不同物质对水表面张力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水的蒸发速度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班级:三年级一班实验人数:4人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蒸发过程。

2. 探究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水的蒸发是指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速度受到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烧杯4个2. 水3. 温度计4. 秒表5. 风扇6. 温度计7. 滤纸8. 记录纸9. 铅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烧杯分别编号为1、2、3、4。

2. 在每个烧杯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水(约100毫升)。

3. 使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水温,记录数据。

4. 将烧杯1放置在通风处,烧杯2放置在封闭环境中,烧杯3放置在风扇前,烧杯4放置在室内温度较高的地方。

5. 每隔5分钟,使用秒表记录每个烧杯中的水量,并记录水温。

6. 观察并记录每个烧杯中水的蒸发情况,包括蒸发速度、剩余水量等。

7.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1. 烧杯1:在通风处,水蒸发速度较快,5分钟后剩余水量为80毫升,水温下降到25℃。

2. 烧杯2:在封闭环境中,水蒸发速度较慢,5分钟后剩余水量为95毫升,水温下降到22℃。

3. 烧杯3:在风扇前,水蒸发速度较快,5分钟后剩余水量为85毫升,水温下降到24℃。

4. 烧杯4:在室内温度较高的地方,水蒸发速度较快,5分钟后剩余水量为75毫升,水温下降到26℃。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

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越快,水的蒸发速度越快。

实验结论:1. 温度是影响水蒸发速度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水蒸发速度越快。

2. 表面积也是影响水蒸发速度的重要因素,表面积越大,水蒸发速度越快。

3. 空气流动也会影响水蒸发速度,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速度越快。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蒸发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底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量尺
【实验步骤】
提出假设:假设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关。

1、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利用蜡烛照射凸透镜,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光点,测量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就是焦距f(mm),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u(mm),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v(mm)。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
5、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
6、在把蜡烛逐渐移近凸透镜时,同时移动光屏力求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并在表格中填上u及v的数据和成像性质.
结论:当u>2f,蜡烛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结论:当u=2f, 蜡烛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等
大的实像
结论:当2f>u>f ,蜡烛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
结论:当u=f ,蜡烛在光屏上不成像。

大的实像。

实验名称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实验目的: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即食盐能溶解于水,食盐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学会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器材:食盐,浓盐水,蒸发皿,酒精灯,支架,石棉网,火柴,手持放大镜5倍,镊子、搅拌棒
实验步骤:假设食盐可以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1.组装支架。

2.在蒸发皿中倒入大约10毫升的浓盐水,放置于支架上,同时将石棉网放在蒸发皿底部,确保蒸发皿受热均匀。

3.打开灯帽,将酒精灯放置于三角架下,使灯芯位于蒸发皿中心,调节高度确保用外焰加热蒸发皿。

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对浓盐水进行加热蒸发,用搅拌棒搅拌,注意观察蒸发皿中水的蒸发和食盐的析出现象。

5.待出现白色结晶物室移出酒精灯并熄灭。

6.待蒸发皿冷却后用镊子从支架上取下蒸发皿,用手持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食盐颗粒比较其大小、颜色、形状的异同。

7.收集结晶体
8.整理好实验器材,清理实验桌面,填写实验小组记录。

结论:食盐能从浓盐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实验内容: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
实验目的:混合发现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器材:小苏打、白醋、集气瓶、小木条、火柴、蜡烛、勺子、玻璃片。

实验过程:假设: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生成了新的物质,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

1、取一只集气瓶,倒入少量白醋;
2、倒入一小勺小苏打,有气泡产生。

2、盖上玻璃片,留一条缝隙,用排气法收集气体。

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熄灭了。

4、像倒水一样,把集气瓶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燃烧的蜡烛熄灭了。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找到电路出故障的一般的原因
实验器材:导线、电源、开关、灯泡、待检元件
实验过程:
1、用导线把小灯泡和电源连接,制作成电路检测器
2、用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出故障的电路的各个元件,记录检测结果。

3、整理实验器材。

结论:我们能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排除故障。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名称:探究电动机转动条件和方向
实验目标:探究电动机转动条件和方向
实验器材:电源、转子、永久磁场、导线
实验过程:猜测一:小电动机的转动是各个部件共同工作的结果。

1、用导线将转子、开关和电源连成回路。

2、合上开关,转子不转。

3、将磁铁扣在转子上,保证转子处于磁场中央,转子转动。

观察并记录电流方向、磁铁两级位置和转子转动方向。

4、调转磁铁两级,观察、记录转子转动方向。

和磁场方向有关。

猜想二:转子转动的速度与电流大小有关
1、使用3V电源,观察转子转动的速度并记录。

2、使用6V电源,观察转子转动的速度并记录。

电流大比电流小时转的快。

实验课题: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小盒、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砝码、长线.
实验过程:
1、猜想和假设:1.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2.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加有2个砝码的小盒在光滑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量数据.
3.在木块上逐渐加钩码,改变小盒对木板的压力,再做上述实验.
4.将毛巾铺在桌面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做上述实验.
5、整理实验器材。

结论:通过两个表格的比对,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